人艰不拆XP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如:'对农村合理的全、畜、机动力组合的设计'这一标题即存在逻辑上的错误。题名中的'人',其外延可能是青壮年,也可以是指婴儿、幼儿或老人,因为后者也?quot;人',然而却不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显然不属于命题所指,所以泛用'人',其外延不当。同理,'畜'可以指牛,但也可以指羊和猪,试问,哪里见到过用羊和猪来犁田拉磨的呢?所以也属于外延不当的错误。其中,由于使用'劳力'与'畜力',就不会分别误解成那些不具有劳动能力和不能使役的对象。
82海王子82
性与爱情以及婚姻生活,人类社会婚姻、爱情和性生活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下面说说性与爱的关系,爱与性的关系。 性生活不是爱情独宠的宠物,它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只要有人就有性生活,只要人活着,就要过性生活,无论男女都一个样。如果把性生活和爱情作一比较的话,性生活如大海,爱情只是上面此起彼伏的几朵浪花而已。性生活不一定需要爱情的合作,性生活与爱情只是两个圆,可以交叉,有重叠的时候,也有互不相干的时候,但不可能像逻辑上说的两个概念外延是同一关系一样,永远不可能两个圆重叠为一个圆,那只是渴望爱情的人类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理想境界罢了,也许进入无阶级、无国家、无婚姻的“大同社会”后,爱情与性生活能合“二位一体”,但目前谈论此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只能是“望梅止渴”式的心理安慰。从普遍范围上来讲,当然也有例外,只能猜测了,人类社会之初,也有可能有过爱情与性生活二合一,但这充其量只是人类交配过程中短暂的瞬间。从此以后,爱情与性生活肯定没有二合一过。张爱玲为此感叹过,写下了《红玫瑰与白玫瑰》,恨男人没有把爱情与性生活揉成一团,不分你我。她不应该护着女人,这种事不是男人一方情愿就能完成的,还时时处处需要女人的合作,才能谈得上动作协调。虽然从整体上说,爱情与性生活没有二位一体过,但不排除一些例外,比如有些人可能一生都经历过,有些人一生中某个时刻经历过。男人更重视性生活,而相对来说,女人更重视爱情(有人说女人分两派:一派认为爱情与性不能分开,还有一派认为可以分开)。比如男人更在视角,在没见女人前看见女人像就有性渴望,见到女人就有了性冲动。《女人是老虎》这首歌就唱出了和尚见女人的心态,讲的就是男人的视角。而女人则不同,她们性冲动直至性生活前必须要有情感交流。《增广贤文》说得好:“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骂了女人,女人生气,就不跟男人过性生活(男人见到女人的身体后,可能早就把骂女人一事给忘了),男人只好与老婆背对背了。这则从另一角度,形象地说明了男人重色、女人重情的生活观。在主观愿望上,女人可能较男人更向往爱情与性生活的一致。但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各种物质和精神因素的影响,无论男女,对于爱情与性生活的合二为一更多的时候则是一种梦想。人类的爱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浪漫,它恰恰是来自于人的不完整性。现在的广义爱情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有的是因为金钱、权力的吸引而爱,有的是因为美丽、性感的吸引而爱。有的是因为寂寞、空虚而依赖。有的是因为同情而怜爱,有的是因为共同的理想而结合……性只是其中一种触发器。但是狭义的爱情只是由性引起的,和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就像《围城》中说:“哪里有爱情,压根是生殖冲动。”但是这样的话,人们觉得有点低级,所以添加了许多貌似美好的的童话故事来说明爱情有更高的精神本质,但这些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性生活与婚姻也像性生活与爱情一样,从整体上望去,是两个交叉的圆,有重叠的部分,也有互不相干的部分。性生活不是婚姻的专利,婚姻也不是性生活的唯一理由。那种把性生活与婚姻强行合二为一的想法和愿望只能存在于落后的专制的社会,它是我们常常说的“封建思想”。当今的婚姻制度也是这么天真地想的,也在倡导人们去这样做的。 爱情与婚姻在外延上的关系可能和爱情与性生活、婚姻与性生活在外延上的关系相类似,也属于两个圆的交叉关系,即爱情可以存在于婚姻之中,也可以存在于婚姻之外;不管爱情存在婚姻内外,只要专心致志地用在一个人身上,都是社会道德想载入史册来标榜千秋的;如果不在一个人身上,放在心中尚罢,表现出来则要承担一定的后果。反过来说,婚姻生活中可能有爱情也可能没有爱情。有爱情的婚姻是合乎人性的,是道德的。没有爱情的婚姻只是束缚人的工具,它不埋葬人就要被人埋葬。总之,在婚姻、爱情和性生活三者关系中,不妨把三者看成是三个圆相互交叉,既有三种状态:一是婚姻、爱情和性生活三位一体状态,此为目前婚姻制度中的最高境界,当然人迹稀少,也有可能是荒无人烟。二是婚姻与爱情、婚姻和性生活、爱情和性生活两两合二为一状态,婚姻与爱情同时具备的可能少;婚姻和性生活同时具备的占绝大多数;爱情和性生活同时具备的一般表现在婚前和婚外,有时受社会道德约束,但随着人类社会的真正解放和男女的逐渐平等,数量上会越来越多,时间上会越来越长,质量上会越来越好。三是婚姻、爱情、性生活各不相干的现象。婚姻中没有爱情也没有性生活,嫁给一个性无能者,或嫁给一个死人,或嫁给一个木头,这种婚姻最是惨无人道的。只有爱情,没有婚姻和性生活的,也比较多,多是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和柏拉图说的“精神恋爱法”不知是不是一样)。如贾宝玉与林妹妹、晴雯的“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年同窗,只能在十八相送时看看井中的两个人影,陆游在母亲威逼下休掉了相知相爱的表妹唐琬,两个人只能填《钗头凤》词来诉说爱情了,结果弄得一个相思早死,一个到老都念念不忘。可能,人类现在正走在向爱情与性生活合一的高速公路上。在未来进入无婚姻约束的社会,由于科学的生育方法,或者通过子宫以外的另一渠道来繁衍人类,女人释下生育的负担,无论是终生相依,还是有缘则聚、无缘则散,可以想象,可能人人都能过上爱情与性生活团圆的幸福生活。
吃货的晚宴
论文关键词:互换性;标准化;精度设计;教学模式论文摘要:本文针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中标准的贯彻、应用与精度设计的关系提出看法,指出在强调精度设计的同时不能淡化互换性和标准化的意义;目前本课程有多种教学模式,为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笔者认为本课程仍应单独设置;实验课应加强学生精度设计与标准应用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围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改革,不少高校已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改为《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基于这一思路,不少教材压缩和淡化了互换性标准的相关内容,力图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以贯彻标准为主线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笔者认为这种思路应充分肯定,但对如何处理好互换性标准贯彻与提高学生精度设计能力的关系,笔者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关于互换性与精度设计在课程中的定位问题互换性与精度设计确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互换性是指同一规格的零部件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制造,不需经过任何挑选或修配就能够互相替换使用,而且替换后能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精度设计则要求经济地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无论零件是否要求互换,必须规定一定的公差。公差大,精度低,则加工容易,公差小,精度高,则加工难度大。互换性是对重复生产零件的要求,只要按照统一的设计生产,就可实现互换性,互换性要靠公差来保证。互换性给定公差强调的是统一,精度设计给定公差强调的则是合理。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具有互换性高的特点,公差必须标准化,标准化是互换性生产的基础。而精度设计不论从设计还是制造角度也都需要遵循标准化的原则。所以,以标准化为基础的互换性与精度设计是很难分开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工程应用的目标是在机械图上合理标注。合理标注的实质是合理的精度设计,所以本课程的核心还是精度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应该加强精度设计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不过我们在强调精度设计的时候不能淡化互换性与标准化的重要意义。由于互换性在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一个普遍运用的原则。精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互换性标准的选择与应用,即使不要求互换的场合,在设计制造等各种环节,也需要遵循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原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尤其关于互换性与标准化方面的内容,在生产实际中有着大量的运用,但在其他课程中鲜有介绍,学生普遍缺乏这方面知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各项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掌握标准化知识已成为时代的需要。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对将来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非常有益,符合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不应将互换性与精度设计人为地分割开来,应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互换性原则和各项基础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地进行精度设计。当然笔者并不赞同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变成纯粹的标准宣讲课,而应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与标准应用能力,对原来的教学模式应当进行改革。二、关于新的教学模式目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几种不同的模式:一是在原课程内容基础上拓展提高、组合后仍单独设课;二是将课程提高到机械精度设计的高度组合、拓展设置成一门课程;三是把教学内容分成几块,穿插到《机械制图》、《金工实习》、《机械设计》等课程中合作完成教学任务[1]。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以为:第一种模式基本保持了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体系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分析介绍了我国极限与配合的新标准、工程应用以及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这种课程体系把标准化与计量学领域有关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学科化特点,形成了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论文关键词:互换性;标准化;精度设计;教学模式论文摘要:本文针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中标准的贯彻、应用与精度设计的关系提出看法,指出在强调精度设计的同时不能淡化互换性和标准化的意义;目前本课程有多种教学模式,为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笔者认为本课程仍应单独设置;实验课应加强学生精度设计与标准应用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围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改革,不少高校已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改为《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基于这一思路,不少教材压缩和淡化了互换性标准的相关内容,力图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以贯彻标准为主线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笔者认为这种思路应充分肯定,但对如何处理好互换性标准贯彻与提高学生精度设计能力的关系,笔者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关于互换性与精度设计在课程中的定位问题互换性与精度设计确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互换性是指同一规格的零部件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制造,不需经过任何挑选或修配就能够互相替换使用,而且替换后能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精度设计则要求经济地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无论零件是否要求互换,必须规定一定的公差。公差大,精度低,则加工容易,公差小,精度高,则加工难度大。互换性是对重复生产零件的要求,只要按照统一的设计生产,就可实现互换性,互换性要靠公差来保证。互换性给定公差强调的是统一,精度设计给定公差强调的则是合理。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具有互换性高的特点,公差必须标准化,标准化是互换性生产的基础。而精度设计不论从设计还是制造角度也都需要遵循标准化的原则。所以,以标准化为基础的互换性与精度设计是很难分开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工程应用的目标是在机械图上合理标注。合理标注的实质是合理的精度设计,所以本课程的核心还是精度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应该加强精度设计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不过我们在强调精度设计的时候不能淡化互换性与标准化的重要意义。由于互换性在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一个普遍运用的原则。精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互换性标准的选择与应用,即使不要求互换的场合,在设计制造等各种环节,也需要遵循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原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尤其关于互换性与标准化方面的内容,在生产实际中有着大量的运用,但在其他课程中鲜有介绍,学生普遍缺乏这方面知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各项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掌握标准化知识已成为时代的需要。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对将来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非常有益,符合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不应将互换性与精度设计人为地分割开来,应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互换性原则和各项基础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地进行精度设计。当然笔者并不赞同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变成纯粹的标准宣讲课,而应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与标准应用能力,对原来的教学模式应当进行改革。二、关于新的教学模式目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几种不同的模式:一是在原课程内容基础上拓展提高、组合后仍单独设课;二是将课程提高到机械精度设计的高度组合、拓展设置成一门课程;三是把教学内容分成几块,穿插到《机械制图》、《金工实习》、《机械设计》等课程中合作完成教学任务[1]。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以为:第一种模式基本保持了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体系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分析介绍了我国极限与配合的新标准、工程应用以及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这种课程体系把标准化与计量学领域有关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学科化特点,形成了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论文关键词:互换性;标准化;精度设计;教学模式论文摘要:本文针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中标准的贯彻、应用与精度设计的关系提出看法,指出在强调精度设计的同时不能淡化互换性和标准化的意义;目前本课程有多种教学模式,为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笔者认为本课程仍应单独设置;实验课应加强学生精度设计与标准应用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围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改革,不少高校已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改为《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基于这一思路,不少教材压缩和淡化了互换性标准的相关内容,力图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以贯彻标准为主线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笔者认为这种思路应充分肯定,但对如何处理好互换性标准贯彻与提高学生精度设计能力的关系,笔者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关于互换性与精度设计在课程中的定位问题互换性与精度设计确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互换性是指同一规格的零部件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制造,不需经过任何挑选或修配就能够互相替换使用,而且替换后能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精度设计则要求经济地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无论零件是否要求互换,必须规定一定的公差。公差大,精度低,则加工容易,公差小,精度高,则加工难度大。互换性是对重复生产零件的要求,只要按照统一的设计生产,就可实现互换性,互换性要靠公差来保证。互换性给定公差强调的是统一,精度设计给定公差强调的则是合理。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具有互换性高的特点,公差必须标准化,标准化是互换性生产的基础。而精度设计不论从设计还是制造角度也都需要遵循标准化的原则。所以,以标准化为基础的互换性与精度设计是很难分开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工程应用的目标是在机械图上合理标注。合理标注的实质是合理的精度设计,所以本课程的核心还是精度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应该加强精度设计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不过我们在强调精度设计的时候不能淡化互换性与标准化的重要意义。由于互换性在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一个普遍运用的原则。精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互换性标准的选择与应用,即使不要求互换的场合,在设计制造等各种环节,也需要遵循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原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尤其关于互换性与标准化方面的内容,在生产实际中有着大量的运用,但在其他课程中鲜有介绍,学生普遍缺乏这方面知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各项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掌握标准化知识已成为时代的需要。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对将来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非常有益,符合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不应将互换性与精度设计人为地分割开来,应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互换性原则和各项基础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地进行精度设计。当然笔者并不赞同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变成纯粹的标准宣讲课,而应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与标准应用能力,对原来的教学模式应当进行改革。二、关于新的教学模式目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几种不同的模式:一是在原课程内容基础上拓展提高、组合后仍单独设课;二是将课程提高到机械精度设计的高度组合、拓展设置成一门课程;三是把教学内容分成几块,穿插到《机械制图》、《金工实习》、《机械设计》等课程中合作完成教学任务[1]。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以为:第一种模式基本保持了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体系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分析介绍了我国极限与配合的新标准、工程应用以及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这种课程体系把标准化与计量学领域有关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学科化特点,形成了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论文关键词:互换性;标准化;精度设计;教学模式论文摘要:本文针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中标准的贯彻、应用与精度设计的关系提出看法,指出在强调精度设计的同时不能淡化互换性和标准化的意义;目前本课程有多种教学模式,为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笔者认为本课程仍应单独设置;实验课应加强学生精度设计与标准应用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围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改革,不少高校已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改为《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基于这一思路,不少教材压缩和淡化了互换性标准的相关内容,力图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以贯彻标准为主线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笔者认为这种思路应充分肯定,但对如何处理好互换性标准贯彻与提高学生精度设计能力的关系,笔者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关于互换性与精度设计在课程中的定位问题互换性与精度设计确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互换性是指同一规格的零部件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制造,不需经过任何挑选或修配就能够互相替换使用,而且替换后能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精度设计则要求经济地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无论零件是否要求互换,必须规定一定的公差。公差大,精度低,则加工容易,公差小,精度高,则加工难度大。互换性是对重复生产零件的要求,只要按照统一的设计生产,就可实现互换性,互换性要靠公差来保证。互换性给定公差强调的是统一,精度设计给定公差强调的则是合理。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具有互换性高的特点,公差必须标准化,标准化是互换性生产的基础。而精度设计不论从设计还是制造角度也都需要遵循标准化的原则。所以,以标准化为基础的互换性与精度设计是很难分开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工程应用的目标是在机械图上合理标注。合理标注的实质是合理的精度设计,所以本课程的核心还是精度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应该加强精度设计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不过我们在强调精度设计的时候不能淡化互换性与标准化的重要意义。由于互换性在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一个普遍运用的原则。精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互换性标准的选择与应用,即使不要求互换的场合,在设计制造等各种环节,也需要遵循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原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尤其关于互换性与标准化方面的内容,在生产实际中有着大量的运用,但在其他课程中鲜有介绍,学生普遍缺乏这方面知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各项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掌握标准化知识已成为时代的需要。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对将来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非常有益,符合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不应将互换性与精度设计人为地分割开来,应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互换性原则和各项基础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地进行精度设计。当然笔者并不赞同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变成纯粹的标准宣讲课,而应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与标准应用能力,对原来的教学模式应当进行改革。二、关于新的教学模式目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几种不同的模式:一是在原课程内容基础上拓展提高、组合后仍单独设课;二是将课程提高到机械精度设计的高度组合、拓展设置成一门课程;三是把教学内容分成几块,穿插到《机械制图》、《金工实习》、《机械设计》等课程中合作完成教学任务[1]。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以为:第一种模式基本保持了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体系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分析介绍了我国极限与配合的新标准、工程应用以及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这种课程体系把标准化与计量学领域有关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学科化特点,形成了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但随着新的教学要求的提出及课程教学学时的减少,原来模式中认知性内容多、创造性内容少、以介绍基础公差标准为主的教学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发展要求,应该进行改革与创新。目前本课程一般只有30多学时,其中还包括几次实验。在有限的学时内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笔者认为标准方面的内容可主要从应用的角度去讲,其构成原理可适当简略,重点还是互换性与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其中又以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为主。有了这些基础,其它章节均可略讲,学生可通过练习、实验和综合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精度设计能力。第二种模式是针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而重新拓展设置成一门课程《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该课程已有多种版本的教材,从笔者了解到的一些版本来看,大多在绪论中已强化了几何精度设计的相关内容,并增加一些典型零件几何精度设计综合应用实例,但大部分章节与原教材体系没有实质变化。也有的版本对原教材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基本摆脱了以介绍基础公差标准为主的教学体系,但这种形式目前无论从教学还是学生自学角度看都还有些难度,几何精度设计离不开公差标准的应用,脱离互换性标准讲授几何精度设计,不利于标准化的贯彻与应用。第三种模式把教学内容分成几块,穿插到《机械制图》、《金工实习》、《机械设计》等课程中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笔者感觉这种模式虽然避免了原来模式中各相关课程之间的交叉与重复,但打破了本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增加了各相关课程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难度,较难保证分块教学后的内容衔接与教学质量。三、实践性环节的改革《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应用性很强,机械类图纸中大部分符号都与本课程有关,对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尤为重要。本课程必须很好地把握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在讲清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对精度设计与互换性标准的实际应用能力普遍较弱。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不知道怎样正确地运用国家标准进行精度设计;图样标注五花八门、漏洞百出,或者照葫芦画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应用性实践环节,学习内容没有通过相应实践环节消化、巩固。受学时数限制,课堂教学只能讲一些精度设计与标准运用的基本原则,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锻炼,主要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后续课程。而后续课程随着教学内容与重点的转移,无论后续课程教师还是学生都难以对先开课程给予特别关注。针对这一问题,已有高校探索本课程专门增设实践性教学环节——精度设计检测一条龙课程设计[3],但上述方案存在时间安排与课时的矛盾。因此笔者赞同把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与几何精度设计内容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机械零件的课程设计题目一般是减速器设计,这类课题包含了很多典型零件精度设计的内容,是理想的精度设计课题。但在单纯的零件课程设计中学生往往忽视这部分内容,不求甚解。如作为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明确提出精度设计的具体要求,学生可通过一个课题,得到完整的设计能力的锻炼。《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中,实验课占有较大的比重。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公差理论,初步熟悉某些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这些实验可使学生较快获得有关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的是,目前这些实验与精度设计的联系还较少,主要是学生听老师介绍仪器,阅读实验指导书,按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从而获得测量结果。这种验证式实验,没有很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设计能力的锻炼。为了适应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可设计一些综合性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装拆、测绘、精度设计等,得到相关标准应用与设计能力的综合锻炼。以上是笔者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有关标准的贯彻应用与提高学生精度设计能力关系的一些看法。如何更好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参考文献[1]许菊若,沈爱红。《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新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1):85-86。[2]杜文华,郑江。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改中机械精度设计的实现[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4,(3):89-91。[3]付凤兰等。培养互换性标准应用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设计[J]。标准化报道,1999,(4):35-36。[4]高晓康。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道德是维系社会成员关系的纽带,它规范和调整着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道德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实践是分不开的。下面是我给大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上网时间、便捷性不断增加,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论文,
社会对护士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护士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护理队伍的流失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系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基本观点。因为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们,他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们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他跟学生们的关系是
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建筑工程材料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建筑项目的完成质量往往取决于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筑材料论文2000字的内容,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