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木每
美文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可以分作两类。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里边又可以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很多两者夹杂的。这种美文似乎在英语国民里最为发达,如中国所熟知的爱迭生,阑姆,欧文,霍桑诸人都做有很好的美文,近时高尔斯威西,吉欣,契斯透顿也是美文的好手。读好的论文,如读散文诗,因为它实在是诗与散文中间的桥。中国古文里的序,记与说等,也可以说是美文的一类。但在现代的国语文学里,还不曾见有这类文章,治新文学的人为什么不去试试呢?我以为文章的外形与内容,的确有点关系,有许多思想,既不能作为小说,又不适于做诗(此只就体裁上说,若论性质则美文也是小说,小说也就是诗,《新青年》上库普林作的《晚间的来客》,可为一例),便可以用论文式去表它。它的条件,同一切文学作品一样,只是真实简明便好。我们可以看了外国的模范做去,但是须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不可去模仿它们。《晨报》上的浪漫谈,以前有几篇倒有点相近,但是后来(恕我直说)落了窠臼,用上多少自然现象的字面,衰弱的感伤的口气,不大有生命了。我希望大家卷土重来,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的土地来,岂不好么?1921年5月(选自《谈虎集》上册,1921年6月8日《晨报》副刊)
司马懿砸缸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新青年》革命色彩更为明显﹐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李大钊负责编辑的6卷5号﹐办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专号”。1919至1921年上半年﹐《新青年》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工人运动的论文和译介文章130余篇﹐与此同时﹐胡适等人在杂志上大量宣扬“实用主义”等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并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接着﹐1920年末胡适写信给陈独秀﹐提出《新青年》差不多成为美国《苏俄》杂志的汉译本的批评﹐主张公开“声明不谈政治”。这些意见受到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反对﹐未能付诸实践﹐1920年9月8卷1号起﹐《新青年》迁至上海﹐实际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小组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随着新文化统一战线的分化﹐《新青年》杂志于1922年 7月﹐出至9卷6号停刊。以后复出《新青年》季刊﹑不定期刊﹐已是完全政治性的刊物﹐至1926年7月停刊《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开闳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王尔德﹑格里高里夫人﹐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创作。第4卷第 6期(1918年6月15日)办了“易卜生号”。该刊还译介了苏联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论文。此外还发表了陈独秀﹑周作人﹑陶履恭﹑胡适﹑沈雁冰介绍西方文学流派和作家的论文多篇。这些译介﹐对于借鉴外国文学﹐推进文学革命和新文学创作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了保卫和推进文学革命﹐《新青年》还进行了反对封建复古派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这主要包括对以刘师培﹑林琴南为代表的“文选派”和“桐城派”封建复古势力反对白话文维护文言文﹑反对新道德维护旧道德的斗争﹔对腐朽无聊的黑幕派文学和鸳鸯蝴蝶派文学的斗争﹔对诋毁革命文学的上海美术界守旧派人物的斗争。刘半农的《答王敬轩书》﹑鲁迅的《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钱玄同的一些通信等﹐都是《新青年》在这一斗争中发表的战斗文字。1919年 1月发表的由陈独秀执笔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回答了整个封建势力对于思想和文学革命的各种非难﹐实际上可以看做是《新青年》杂志同人在这场斗争中最有代表性的宣言。
美文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可以分作两类。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里边又可以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很多两者夹杂的。这种
现在的中国知网,以前的名字叫中国期刊网,因为期刊是其中主要的部分。现在的中国知网内容丰富,除了期刊还有学位论文、会议文献、标准、专利、年鉴等文献,再叫中国期刊网
进入中国知网官方网站上看。首先从浏览器搜索知网,点击知网官网进入网站,然后注册个人账号或者使用机构账号登录,再在搜索框输入自己想要搜索的论文主题进行检索。 点击
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文献资源类型有多种,如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献、报纸、年鉴等等,具体见下图,网址:。
这个真的简单~高级检索,检索条件的机构和作者一栏填上信息,然后选择文献类型的论文,检索就得到了啊,多用几次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