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6

蛋糕上的草莓1
首页 > 学术期刊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研究方向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樱桃啃丸子:)

已采纳

说实话,这个专业性质不强,是资源环境专业与城乡规划专业两个的结合点,如果非得考这个方向,建议考虑一下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地理学的,通常转这个专业的;

209 评论

扬帆飘舟

环境经济是近十几年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求问题解决的合理途径以及环境保护和改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最佳方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与经济研究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协调研究进展

【摘要】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环境问题也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关系,需要对相关的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对与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相关的市场因素、政策导向、技术水平等进行结构式的分析。当前我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明显,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

0 引言

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环境问题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日益突出,我国现代工业社会发展起步晚,环境问题也是在近年来逐渐受到社会的共同关注,环境的污染、破坏以及如何进行保护的问题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首要问题,笔者以下从研究的进展来分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1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研究是我国现代社会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在发展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过去我国在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不清,关于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需要及时的解决

在经济快速大规模发展的背后,我国的环境问题也越加复杂,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首先,在水污染的影响下,地表水、地下水、湖泊水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人们的生活废水和工业生产的污水排放也加剧了水体的污染。其次,关于大气污染,众所周知,近年来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词汇,大气污染已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直接的危害,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日益扩大的工业生产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导致的酸雨现象也是严重的污染,同时酸雨也有着极其严重的损害。再次,关于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在十年内增长了近12%,虽然在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技术和效果上也相比过去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废物的回收利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有效的结合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和有效的回收利用技术,才能使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更加全面有效。

环境问题对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期初环境问题没太引起重视,因此在环境的监管和治理问题上也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经济取得了腾飞式的发展,其中必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也逐渐显现,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必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保护、管理和监测也逐步加强。近几年,环境事故的发生虽有所下降,造成的损失也有所降低,但是解决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尤其是从保护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更要长期坚持,为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我国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不够

我国在社会的发展战略上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环境的保护力度上一直无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一点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的标准过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的依据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在这样较低的标准下,必然会产生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环境保护的国家标准中,与国外很多国家的环境保护标准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标准设置过低,使环境污染具有合法依据,很多的工业生产企业不但依据标准排放污染物,有时甚至违法排放污染物。此外,在世界环境污染地区的严重排名上,中国以最多的污染城市比例位居前列。

2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理论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各种关系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协调发展的有价值的结论。

地理学为经济与环境研究提供布局与调控依据

地理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地理学中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只有在地域性特征基础上处理好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协调发展。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处理好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经济与环境及所涉及的各要素进行科学的调控,使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对此,很多的研究人员、学者都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系统构造方案以及评价体系等。

经济学为经济与环境研究提供目的性指导

依照经济学的观点,经济与环境之间是独立存在并发展的,认为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也认为环境的问题的解决需要靠市场和政府进行解决;环境理论中认为环境问题是无法完全消除的,但是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个协调性的关系。最新的研究中对过去经济价值核算理论有了重大的突破,过去没有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破坏等考虑到生产成本中,新的理论认为经济与环境的一体化才能真正核算出国民经济的成本,这也是绿色GDP概念提出的原理之一。

生态学原理为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学中包含着一种经济生态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应当与生态环境协调,环境不只是经济的外部性因素,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结构。近年来生态学研究中出现了稳定经济的理论,该理论提出经济发展中要实现投入与输出相适应,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友好发展。 3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市场导向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产生来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实际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导致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导向的失误,在市场中价格没有反映出包括环境成本在内的价值,使得对环境的使用出现了过度性,市场导向中对环境和资源的分配及使用出现错误引导,使得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政策干预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导向出现错误引导时,政府的政策干预就成为了必要,因此对环境政策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的重要内容,政策的干预不只是为了纠正市场导向的偏差,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是政策的考量要素,因此政府政策的引导往往是越来越强化经济发展的目标,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因此,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单纯的依靠政策干预还是无法实现协调发展目标的,要综合科学有效的市场引导、有力度的市场支持、还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新技术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中普遍认为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很多研究人员都提出在环境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力度,对解决环境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同时也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促进作用。因为科学合理的环境布局对于引导市场、优化经济结构以及解决就业等都是由积极意义的。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依靠技术是十分乐观的,这一应用进程也在逐步实施和加快,未来还要加大对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展望

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世界性的问题,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一直十分重视,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但是研究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不足,包括对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还不够深入透彻,缺乏本质性的认识;经济与环境统一性的系统包含的要素十分广泛和复杂,但从几个学科领域进行研究还不足以支撑体系的建设;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还存在地域上的差别,运用统一的理论和框架进行规范指导是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此外还有其他的不足,再次不做一一赘述。

针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涉及的多领域、多学科进行更加系统科学的综合分析,研究工作要多角度分层次的进行,包括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发展趋势等等。同时研究工作还要在现有的理论系统基础上不断的扩大和完善,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同时针对关键因素和重要地区进行具体深入的剖析,形成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树立典型。现代研究工作还要不断的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为理论研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提供辅助。

【参考文献】

[1]王瑞华,李淑英.《论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J].经济管理.2010(05).

[2]李国柱.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1.

[3]剧宇宏.绿色产业的发展与环境法修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下页带来更多的环境与经济研究论文

129 评论

lily完美lily

学校隶属关系:教育部电话:

学校所在地: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传真:

邮政编码:130024 网址:http://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成立于1996 年,其前身为地理系和环境科学系。地理系成立于1949 年,最初为东北师范大学史地系的一部分,也是新中国在东北根据地最早建立的地理系。环境科学系成立于1986 年,其前身是1978 年建立的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创办的培养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教学和环境保护人才的基地之一。地理系设有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3 个教研室;环境科学系设有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3 个教研室。学院还包括东北亚地理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泥炭沼泽研究所、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等科学研究单位。2002年学校成立“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挂靠在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现有教授29 人,副教授24 人,高级工程师5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 人。近5 年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级别课题118 项,其中国家重大课题2 项。拥有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3 个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区域经济学6 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5 个本科专业。

一、专业设置

1.本科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为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地理教育工作和地理工作者。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城市规划、国土资源(土地)管理、区域规划等方向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政府公务员。

环境科学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污染控制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

生态学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生态监测与评价、生态工程与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建设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应用数字技术从事城市、交通通讯、国土、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与监测等工作的管理与建设人才。

2.硕士专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学、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2个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包括区域开发与规划、区域经济与管理、国际区域经济学、区域可持续发展4个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包括地理教学论一个研究方向。

自然地理学包括国土资源及规划管理、湿地与环境演变、资源环境信息工程3个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包括区域经济地理与区域开发、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文化地理与区域旅游开发、经贸地理与物流4个研究方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包括遥感信息分析、GIS理论与开发、专题地图编制3个研究方向。

城市规划与设计包括区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小城镇规划、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3个研究方向。

环境科学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3个研究方向。

环境工程包括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生态治理工程3个研究方向。

土地资源管理包括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规划、土地评估3个研究方向。

3.博士专业

区域经济学包括区域经济开发、区域经济现代化、城市与区域整合研究、区域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区域资源整合与可持续发展7个研究方向。

自然地理学包括综合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湿地生态学3个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包括区域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城市地理学理论与实践、区域经济地理与区域规划4个研究方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包括空间信息集成分析模型1个研究方向。

环境科学包括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评价、保护生物学、生态毒理学、环境污染化学、环境分析化学、低温等离子体与污染控制工程、放射环境学8个研究方向。

二、师资队伍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110人(其中专业教师80人),其中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26人,具高级职称的教师约占70%,讲师16人,助教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9人,约占36%,具有硕士学位的36人,占教师比例的半数。学院聘请了两位校外教授作为“特聘教授”,其中一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人才培养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鲜明的办学特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教学上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积极实践“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培养模式,构建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课程体系,注重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近5年来学院为中等学校、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输送博士、硕士研究生249人、本科毕业生911人。2004年上半年,学院有在读博士研究生91人,硕士研究生216人,本科生680人。

四、办学特色与优势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拥有大批年富力强的学术水平很高的教师,教师梯队结构合理,既有资深的院士和博士生导师,也有高学位的年轻的学术骨干,具有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多学科交叉的明显优势。近年来已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8项,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69篇,已形成鲜明的区域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湿地科学和地理信息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方向,拥有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先进的区域开发信息系统实验室,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丰富,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区域经济、城乡规划管理、国土资源环境监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五、实验室建设

经过多年建设及重大研究课题的开展,本院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现有多媒体教室,自然地理(地质、生物、土壤)实验室、区域开发信息工程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环境科学实验室、生态学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以及计算机房等设施。2002年,经批准,在学院设立了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修复重点实验室”。学院图书资料室拥有中外藏书5万余册,中文期刊245种,外文期刊42种。学院网站、地学信息港网站通过校园网与因特网相连。

六、“九五”以来的科学研究简况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有着雄厚的历史积累和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主要研究方向有:区域经济地理学、湿地科学、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综合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理论与技术、生物地理与生态恢复、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环境生态学、有机污染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区域环境规划与评价、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等研究方向。

近5年来本院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973”项目1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项目总经费2396万元。近3年来,在SCI检索的期刊《地理学报》、《环境科学》、《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第四纪研究》、《古地理学报》、《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生态学报》、《湖泊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69篇,出版学术专著36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与地质学密切相关的第四纪环境演化和湿地环境演化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个项目得到国家资助,在环境代用指标和东北季风区全新世环境演化和定量古生态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

广泛地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是学院长期坚持的方针。近年来对外学术交流不断发展,与俄罗斯、日本、德国、白俄罗斯、韩国、朝鲜、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科研部门、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的合作关系。

(撰稿:介冬梅、王升忠)

263 评论

淡蓝色的蝎子

可以考区域经济学,我以前同学就是本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后来考研读区域经济学的 也可以考环境规划与管理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815化学 或 816环境微生物学 或 817环境系统与管理 现在我建议你考人民大学的环境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成立于2001年11月,是国内少有的集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为一体,综合研究环境问题,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教学科研机构。 环境学院在创建于1988年的国家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及商品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上组建起来,是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重点投资建设的院系之一。现拥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个博士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食品科学、自然资源管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6个硕士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和环境科学2个本科专业,其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该领域唯一国家级重点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环境科学系成立于2001年10月,是学院建院时的两个系之一。现有一个本科专业、四个硕士点。本科专业为环境科学,四个硕士生专业为环境科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食品科学。 系主任:宋国君,办公室: 副系主任:王西琴,办公室: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 本课程设置强调厚基础、宽领域、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环境学院与该专业对应有环境科学、生态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食品科学四个硕士生专业。 本专业鼓励学生本科毕业以后在相关研究生专业继续学习深造,也可以在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普通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大气环境学、水环境学、环境工程学、环境规划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与政策、环境经济学等。 环境科学硕士点 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环境保护事业的,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规划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在政府机关、事业、企业单位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研究和技术咨询等工作。 主要课程:环境科学研究方法、环境统计方法与应用、现代生态与环境科学、高等仪器分析、环境监测与实验、大气环境学、水环境学、环境规划方法与案例、环境管理与环境政策研究、生态规划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环境工程原理等。 研究方向一:环境规划与管理 本方向教师的研究领域包括:环境规划研究,包括水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生态规划等;环境过程研究,包括大气环境过程、水环境过程等;环境管理研究,包括排污许可证研究、环境标准研究,包括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管理规范研究等;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包括环评制度研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 师资队伍:柴发合研究员(讲座教授)、宋国君教授、王西琴副教授、李岩副教授、孟伟研究员(兼职教授)、郑炳辉研究员(兼职教授)。 研究方向二: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 主要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食品中的污染物,特别是致癌物、环境激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 师资队伍:曾凡刚教授 李洁副教授 研究方向三:污染控制技术 污水处理系统中公共卫生安全研究;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城市水体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垃圾可持续填埋集成技术研究。 师资队伍:张景来教授 郑祥副教授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点 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年来地理学中发展最快的重要分支,其应用领域已经远远超过地理学的传统界限。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和系统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与专门知识,掌握现代空间分析技术,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并能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级人才。毕业生既可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赴海外深造,也可以从事科研、教学、咨询服务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学以及遥感原理与应用,环境信息可视化,空间分析,地学信息图谱,城市遥感等。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资源与环境遥感,包括生态遥感、定量遥感、城市遥感、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监测、灾害控制等;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包括城市信息系统、GIS数据库与环境信息可视化、空间分析、地学信息图谱等。 师资队伍:李建新副教授 李海萍副教授 王汶副教授 生态学硕士点 本专业研究内容主要针对城市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生态工程建设与规划等方向领域,应用现代生态学原理,结合国际及国内生态学研究的若干前沿与热点问题,它包括理论、方法、管理与实践等层次,开展广泛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不断充实、完善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内容,同时解决我国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实际问题。 本学科点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科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是国际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为生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并形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生态学与环境学、经济学、管理学多学的交叉和渗透,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优势和研究成果积累,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科研课题,在本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资料,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为了保证生态学科的稳定发展,环境学院于2003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区建立了生态学野外试验站,投资400余万元购置了大批先进科研设备,成为生态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基地,从事湿地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自然保护区管理、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研究与教学工作。建立野外实验观测站是提高生态学专业教学水平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证。 食品科学硕士点 本专业设置食品质量研究和食品分析两个研究方向。 食品科学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为基础,以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流通、消费、环保等为其主要研究内容,以食品卫生、营养、感官品质等食品质量及其变化、维护、检验、评价等为研究中心,并与现代管理科学、人文科学、市场营销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现代食品科学已发展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 本专业近5年的建设成果主要有: 编写教材3部,专著10部;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承担部级研究项目15项;承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3项;承担联合国研究项目1项。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 发布时间:2007-08-30 08:30:49 作者: 该系主要依托“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该学科1985年起招收环境经济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88年建立环境经济研究所;1991年建立环境经济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995年开始招收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专业本科生;1996年和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环境经济/环境工程双学位生;1997年成为第一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1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评审,成为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目前该系下设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1个本科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自然资源管理2个硕士研究生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个博士研究生专业,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该领域国内高校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培养层次最为齐全的学科点。现该学科已形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自然资源管理与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环境经济学与环境政策”、“全球环境问题”和“人口与环境”五个研究方向。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博士) 以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广泛的学科交叉,发展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是国家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而设立的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教学科研基地。培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学术、政策与产业部门的领导者和骨干。 本学科同政府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联系,包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北京市政府;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盟委员会、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署;伦敦经济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京都大学、美国环境保护基金会、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法国环境与发展国际研究中心、韩国产业与贸易研究所、韩国环境研究所、日本科技事业振兴团和德国亨里奇波尔基金会。 本学科点教师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环境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环境政策;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环境政策评估和风险管理;国际环境政策;生物多样性;能源交通领域的环境问题;水质和水资源管理政策和体制;环境规划和环境战略规划;工业污染防治;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等。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硕士) 以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广泛的学科交叉,发展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是国家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而设立的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教学科研基地。培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学术、政策与产业部门的领导者和骨干。 本学科同政府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联系,包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北京市政府;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盟委员会、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署;伦敦经济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京都大学、美国环境保护基金会、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法国环境与发展国际研究中心、韩国产业与贸易研究所、韩国环境研究所、日本科技事业振兴团和德国亨里奇波尔基金会。 本学科点教师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环境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环境政策;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环境政策评估和风险管理;国际环境政策;生物多样性;能源交通领域的环境问题;水质和水资源管理政策和体制;环境规划和环境战略规划;工业污染防治;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等。 自然资源管理(管理学硕士) 研究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管理综合研究与公共政策分析,内容涉及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研究,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制订、政策评估与政策执行等。 本学科点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管理学科群、经济学科群和环境学科群,以公共管理学、生态学和资源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广泛的学科交叉,研究、建立和发展关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方法。 本学科点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骨干长期致力于我国资源管理、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教学,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科研课题,在本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资料,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如《中国生态农业》、《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研究》《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生态学—中国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初探》等,取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队伍。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管理学学士) 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现为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活动已经形成以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与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相结合,紧密联系现实环境与发展问题,注重政策分析和应用实践的专业风格,在国内外教育和学术界树立起良好的声誉。多年来本专业已经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得到政府、学术界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熟练运用各种经济分析工具,熟悉环境经济与管理活动规律和政策法规;具备独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参与宏观决策的能力

189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投稿经验

    哈哈,夫B,把分给我嘛.

    Honeychurch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

    环境技术政策分析(一) 环境技术政策的含义关于政策的概念,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在中外有关政策科学方面的文献报道中,有数十种之多,至今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美国学者伍

    旷野和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地表水资源与环境评价研究论文

    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是呀,人可以几天不进食,但不可以几天不喝水。但是,你知道吗?现在,全球有20亿人口正处于严重缺水状况!全世界每年因喝了不干净

    魔都贤先森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经济发展与环境难题研究论文

    浅论~~市生活垃圾资源化 摘 要:通过对~~市生活垃圾产量、成分及处置现状的分析,提出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并阐述了~~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潜力,给出生活垃圾资源化措

    咕噜131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环境设计研究方向论文

    环境设计专业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在一篇论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一般根据论文题目来写作提纲,根据提纲写作论文正文,下面是环境设计专业论文题目,欢迎参考阅读!

    许清池79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