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5

小馋猫儿richard
首页 > 学术期刊 > 德育创新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ang小妞

已采纳

初中经典的德育论文

现代德育内容并不是单方面道德层面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德育、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及心理承受力等。一起来看看初中经典的德育论文吧!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初中教育的主流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而初中德育,对青少年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与内在精神关注不够,德育的痕迹过深,德育活动的功利色彩太浓。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创新;教学方法

前言:

德育内容的泛化、德育对象的物化和德育方法的非生理化,使我们的教育者自觉或不自觉的、理性或非理性的在以非道德的方式实施着道德教育。原本应极具生命活力的道德活动蜕变为盲目的对规范与守则的遵从与机械呆板的行为操练,学生中普遍出现了道德人格的双重性与大量道德行为的两面性,导致初中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1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未成年人产生了道德价值观念的困惑和冲突:

我们面对一个充满挑战、困惑与机会的世界,伴随着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其观念的变化对既有的道德价值观产生了冲击,一部分人日益感到精神上的失落和道德上的无助,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失范。在成人中出现的精神与思想危机通过种种形式又影响到相对封闭的校园,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并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体验,初中学生发现了成年人的言行不一致,发现了书本上写的跟人们做的有很大的差异,包括家长和教师。这种观察和体验,这种差异的发现,使初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使初中生在信仰上产生了困惑与冲突,因此初中德育的实效性逐渐变差的原因就在于此。

1。2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协调性更加突出:

初中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心理问题增加。近年对中学生心理测试发现,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治疗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5。1%。初中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高中学生,初中为16。2%,高中为14%。对城市和农村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初中学生进行比较,城市为17。5%,农村为14。9%。少年学生生理上的早熟已是普遍现象。除去物质上的外部刺激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外部文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影视、各类大量描写“性知识”的书刊、互联网中种种色情信息,都对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初中生学生不仅对现实社会中既有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了怀疑,还对人的生存意义产生了怀疑,过早地思考着生命的根本问题。但这样沉重的哲学命题,对未成年人来说,是一个何等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多,学生自杀、出走的报道多见于媒体。

2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2。1构建学校德育目标新体系:

道德的发展是一个前后连贯、相互联系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过程又有创新。当前的初中德育,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打破僵局,重新构建多层次、多序列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德育目标的多层次,就是在同一目标下确定不同等级学校、不同年段班级、不同年龄学生高低不同的德育要求,形成符合学校、班级、年龄实际的标准。德育目标的多序列,就是把同一目标中的不同层次,按其高低不同的要求,顺次形成一个承前启后的体系。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初中阶段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系列要求,认识到单一德育目标体系在现实情景之下的不适,而对已有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进行调整以解决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中学德育目标的层次序列可以根据年级分别列出“理想信念方面”、“道德品质方面”、“作风素质方面”等。突出学校德育的两大特点,即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式更强调实践体验,使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学习同思维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目标层次清晰,具体明确,认知和实践相统一,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2让德育回归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需要和源泉。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有远离生活的倾向,“口头德育”、“说教德育”丧失了德育的生活性、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真正把学生德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所以,我们要构建起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为途径,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德育模式,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体验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成为热爱生活、言行一致、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2。3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各校都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德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共青团、少先队组织配合抓,政教(德育)主任、班主任、全体教师共同抓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试行副班主任制度,增加德育队伍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师德论坛、师德巡回报告等活动,树立师德新形象。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德育数教师的身教最有效,教师是学生的密切接触者和直接影响者,一言一行都给学生提供了德育信息,所以教师的身正垂范是提高初中生德育有效性最重要的环节。

2。4下功夫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要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有专人化时间去做这项工作,明确责任、目标和方法。我们提倡初中生实施德育导师制度,让最需要教育帮助的学生都有一位自己最信得过的老师在思想上得到帮助,行为上得到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文体、艺术、科技、制作等兴趣活动,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消耗在这个年龄必须消耗的能量,实现各自的表现欲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克服自卑心理,然后引导他们逐步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上来。“问题学生”的转化虽然很难,但只要学校领导和教师有这个意识,明确教育转化责任,舍得化时间精力,运用“问题学生”帮教转化规律,像抓学校的升学率那样抓“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完全可以达到目标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初中德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我们的下一代就不可能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可能成为泡影。因此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创新成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楚营颖。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5(72)。

[2]余清训。初中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4)。

309 评论

一剪寒梅love

浅析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摘 要:高中生具有思想活跃、价值观多元、自主意识强烈等特点,并且面临着选择人生道路与职业,以及是否求学深造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所以其思想状况、行为规范等与以往相比大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显得非常重要,而如果要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及效果,则高中班主任需努力提高德育能力。本文对如何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做了探究,现表述如下。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实践

班主任直接参与班级的管理,距离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比较近,因此,相对于科任教师而言,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更大,而德育的任务也落在了班主任的身上。然而,很多的高中班主任将管理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而忽视了德育,同时也就不注重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还有一部分班主任则是意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因缺乏实践,所以德育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德育工作。以上两种现象均不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高中班主任需反省自身问题所在,并在德育实践中提升德育能力,促使德育工作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1 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现状分析

所谓的德育能力,即是指运用知识、经验及智慧来达成德育目标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认识成分,也包括实际操作成分,所以它是一种综合能力。下面,笔者就我国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一,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不够。

班会课上本应开展班级活动,然而很多学校的班会课被文化课、考试课、自习课所取代,部分班主任甚至将班会课当作“训话课”、“批斗课”,导致学生对班会课产生厌恶、恐惧等心理[1]。还有的班主任则将班会课当作下达任务的会议,导致班会课枯燥无味。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班主任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不足,班主任所设计的班级活动可能只需要十分钟就结束,而学生则基本上不参与班级活动,整个班级活动只有班主任在唱独角戏。

第二,缺乏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能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德育的情感基础,而在现实中,很多班主任对学生存在偏见,并且受师道尊严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很难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比如,班主任会因为学生迟到、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对学生训话,并且训话过程中不允许学生解释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在训话之后则让学生写检讨书、罚站、请家长。这些行为均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2]。

第三,缺乏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

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是发现学生行为问题的前提与基础,而形成敏锐的眼光及洞察力的条件是详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品德基础以及显示生活状况。部分班主任因对学生不够关心所以不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而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此外,还有的班主任则一味地让学生反省错误,却很少告诉学生如何改正错误,所以学生认错之后德育过程也基本结束,教育没有取得实质的成效,无法对学生今后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

第四,缺乏人际协调能力。

班主任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包括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自己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自己与科任教师的关系。现如今,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强烈、价值观多元,而学生家长中,有的溺爱孩子,有的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因此,很多高中班主任难以协调好与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2 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第一,在班级管理中提升德育能力。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人物,只要是与学生相关的事情,都可以找班主任解决。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德育能力。其一,组织班级活动。班主任在课前制定好详尽的班级活动方案,创新班级活动,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在班级活动中学会处理自我与他人、集体的关系,释放学习压力,以及培养班级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班主任也要提高参与度,融入到班级活动中,通过班级活动来提高组织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感召力[3]。其二,开好班会。班主任应重点关注主题班会如何开展。一般而言,主题班会应体现时代性,应与现实相联系,切入口可小,但挖掘要深。

第二,在师生交往中提升德育能力。

师生之间的交往主要以教学活动为主,包括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在课后辅导学生学习、与学生谈心,等等。而课上与课后师生交往的时间往往多于学生与家长的交往时间,因此,师生交往是班主任提升德育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班主任可与学生真诚对话。沟通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桥梁,而有效的沟通则能够帮助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面前,班主任应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而在对话过程中,班主任应多倾听、引导、与学生讨论,而不是训斥、强制、与学生争吵。谈话时,班主任应以诚待人,并努力寻找共鸣点,找到共同话题,捕捉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

其次,班主任应多鼓励学生。真诚的鼓励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因此,班主任在师生交往中应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每一次进步;如果学生的“问题”较多,那么班主任应保持耐心,找到进入学生心灵的入口,纠正学生错误的认知,完善学生的人格[4]。最后,班主任应公正地评价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很多矛盾都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存在偏见,对学生做出了不公正的评价。所以,班主任应谨记:在交往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以多元化评价观对学生进行评价。

第三,在学生发展指导中提升德育能力。

在学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习落后、人际关系差、早恋等各种问题,而班主任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不能横加干涉、粗暴指责,而是应该合理指导。其一,指导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班主任应做好以下工作:指导课业,指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指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二,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学业压力增大,所以容易出现焦虑、困惑、苦闷等心理。对此,班主任应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包括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辅导、心理测评等[5]。

第四,在整合教育资源中提升德育能力。

首先,班主任应协调好自己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尊重科任教师的教学成果,不过分追求学科成绩分数、升学率;协调好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避免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协调好自己与其他班主任之间的关系,学习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其次,班主任应协调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比如,在了解到某位学生的父母对学生缺乏关系时,班主任应及时与学生的父母进行沟通,通过家访等方式来提醒学生父母重视情感教育。最后,班主任应协调好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社区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班主任应利用社区文化资源对患者进行道德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高尚的品德与情操。

3 结语

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重视德育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德育能力,进而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使学生在班主任的教导下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韩传信,段多梅. 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J]. 教师教育研究.2015(02)

[2]郝可刚. 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J]. 吉林教育.2016(01)

[3]黄宇春. 如何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策略研究[J]. 学苑教育.2016(04)

[4]邱丽颖. 关于高中班主任德育创新工作探讨[J]. 新课程(下).2015(05)

294 评论

白色七巧板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和个人实践活动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和个人实践活动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各方面发展均未成熟,可塑性很大。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接受正确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可以充分利用并发展青少年年龄特征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引导青少年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基。

1.现阶段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缺乏情感教育。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症结就在于这些教育没有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和情感需要来进行,对于他们的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的困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缺少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指导。在应试教育的支配下,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他们情感上的苦闷和挫折无法向老师或父母诉说,成绩不好的学生的人格问题、情感问题、人生问题也就容易被漠视和冷落。

传统道德思想影响德育教育。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对德的知行非常重视,但不重视行为个体的人,无视人对于自主、自由的基本要求和意愿,传统道德思想是轻视道德情感的,突出政治情感和阶级情感,削弱人的情感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和思想又使人们的视点集中在易于查看的或是看得见的道德情感上,使看不见看不到的道德情感被忽视了,这些思想使道德工作中的情感的培养相对滞后。

榜样教育受人格化倾向或典型化倾向的影响。榜样作为具体的形象,对激发学生产生与之相联的道德情绪,产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非常好和效果,历来受到德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对榜样的宣传介绍就是典型化或非人格化倾向,好的榜样人物时时刻刻都想着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都只想着埋头工作,无私奉献一切,永远想着他人,从不想自已,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这种榜样对于具有思想观的学生,他们更不宜受到榜样的人格感染,由于榜样教育的这种现象,使得榜样在道德情感方面的作用就削弱了。

2.如何才能把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创新:

观念创新、理念创新。中学德育创新,首先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最终赢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拓展渠道,形式创新。德育形式的选择必须"以人为本",关键是否受学生欢迎,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德育形成必须多样化,必须生动活泼,必须使受教育者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理性的升华。

德育应从单向式走向多向式。传统德育实行的单向式灌输,其特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信息源,学生是接收器。现代德育必须变单向式灌输为多向式交流,如师生交流、同学间交流、各学科间交流,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在心灵和思想的撞击中,他们就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德育应从平面式走向立体式。传统德育实行的是校园层面的德育,称为平面式封闭性德育。我们不能总把学生放在"净土"或真空中,而应该放到更广阔的空间去磨练。因此,现代德育追求开放性,力求实施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式德育。

德育规定者学生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加强德育可以提高智育、美育、体育、劳育的发展水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修养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及善恶判断能力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自觉性。

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和个人实践活动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但是近年来受高考指挥棒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使一部分同学只知道学习不懂的做人。这严重背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育人原则。面对问题我们责无旁贷,实践中我们积极反思不懈探索德育教育的途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3.德育之幸--实践探索

榜样示范,以身立教。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以自身作为榜样,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教师事事以身作则,是无声命令,是空洞说教无法比拟的。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学校要做好德育工作,使教育主体"以身作则"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教育工作者应处处严于律已,当好学生的表率,只有切身体会到德育工作者要"德为人范",才能取得"不令而行"的教育实效。

理解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学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是通过内化而实现的。一切教育因素和教育要求,如政治要求、思想规范、道德准则、知识结构等等都是外部的、客观的东西,只有通过主体的自觉内化,才能变成内部的主体的东西,从而形成学生内在的、稳定的素质。在教育过程中,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接受教育影响和教育要求,促进内化。现代心理学家马卡连柯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别人理解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在品德上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层次,我们应允许学生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对同一事例、同一教育内容有不同的看法和表现。在德育中,那种一味强调对学生统一要求,培养"同一模式"的学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另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德育具有个性发展价值。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话,就可能产生厌恶甚至逆反的心理。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口服心服地接受教育,使行为具有自主性和自觉性。我在教育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解和尊重学生,学生们逐渐体会了我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与我建立了紧密的情感联系,并乐于敞开心扉,听从我的教诲。当然青少年学生的思维、人格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学生因此同时需要提出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必须做到正确、适当、明确、具体、有序且有恒。

灵活运用德育方法,使教育生动、活泼。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可供我们选择运用,如果只是按某种固定的模式或程序机械的施教,那么效果是大打折扣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德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很难按某种固定模式或程序机械地进行,德育方法必须是多方面、多层次发展变化的。只有创造性地运用德育方法,才能使教育生动、活泼,真正提高德育实效。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的"说理教育法、实践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切合高中生的实际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并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如假期社会考察,社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德育工作要面对学生集体进行教育,并依靠和通过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学校需要用统一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统一的德育要求。但也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我们的教育工作应该尊重这种差别,针对这种差别开展工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方法、情感体验、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在品德上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层次,我们应允许学生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对同一事例、同一教育内容有不同的看法和表现。在德育中,那种一味强调对学生统一要求,培养"同一模式"的学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另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德育具有个性发展价值。思想品德是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与个性的和谐发展是一致的。品德结构处于个性结构的核心,思想品德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个性的发展水平。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通过提高学生的个性思想品德水平来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在个性的发展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多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进行纪律教育、基本道德和法纪观念教育,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青少年注入奋进的动力;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明确活着的意义增强奋斗的幸福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高中是学生走向大学、走向社会的前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完善、价值观念的确立、思想的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德育工作不可忽视,我们应正视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遵循道德规律,贯彻德育原则,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国家民族振兴培养一流人才。

305 评论

相关问答

  • 创业创新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摘要: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开设多层次的创意创新课程、多措施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多维度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颇具特色。 总结

    晴天夹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小学创新教育研究论文

    以下是我在师大进修时的创新毕业论文,你可以参考一下。 题目:大力推广素质教育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看推广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与食俱进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德育创新论文提纲范本模板

    德育工作在育人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环,好的班主任在德育方面的贡献会伴随学生的终身。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德育论文 范文 ,仅供参考。 做个“六家”型班主任

    碎碎便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西部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西部工科院校作为培养各种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加快创新创业步伐才能响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本文对西部工

    一心不二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国外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论文

    以下文献均可用作创业创新论文的文献参考,在知网等相关论文网站都能找到。 1、传统高等教育的固有思维影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 2、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思维进一步融入地方

    超肥狐狸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