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ny900627
2009年度全院共发表论文844篇,包括《SCIENCE》与《NATURE》论文2篇,SCI检索论文170篇,EI、ISTP检索论文14篇,国内核心论文536篇,国内外一般性刊物122篇。出版中文专著26部,外文专著1部。2009年与2008年相比,发表论文总数增长了12%,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200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全院9个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矿测试》、《岩石矿物学杂志》、《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建起了网站,实现了办公手段的现代化。以中国地质科学院9个刊物为依托,联合《地质通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湖泊科学》、《自然科学进展》、《地质与勘探》、《地球科学》等兄弟刊物,成功搭建“中国地学期刊网”,成为融办公系统与数据查询、分析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数据库系统,也是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界最早建成、容纳单学科期刊最多的网站。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现为双月刊,2006~2009年连续4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和国际水平。
《地质学报》英文版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中国期刊协会评选的“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编辑部主任郝梓国同志荣获“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
《地质学报》(英文版)
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取得的亮点主要有3个方面:
(1)发挥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第4期紧急登载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据BLACKWELL网站统计,阅读率从每月500多次,提高到6500余次。董树文等发表有关汶川地震破裂、应力变化及影响因素、地震机理的论文全文下载量101次,摘要浏览量34次;徐锡伟等发表有关地震位移的论文全文下载量为67次,摘要浏览量53次。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9年文章国外下载量
(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专辑国外高浏览量文章(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2)阅读、引用本刊论文的读者越来越多。据2009年JCR公布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影响因子为,引文频次为1312次。在被SCI收录的256种国际地质刊物名列第110名;有110余种国际刊物引用《地质学报》英文版文章,引用2次以上的有70余种,包括世界著名刊物SCIENCE,表明本刊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接轨。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引用本刊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3)刊物的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国外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网站达22家,其中国外数据库达16家,包括著名的《SCI》、《CA》、《GeoRef》、耶鲁大学图书馆网站、法国地质学会网站等,国际网站和数据库对《地质学报》英文版的介绍,为我刊走出国门、奔向世界做了很好的铺垫。
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室提供的检索报告,截至2009年2月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等已达22个。它们是:
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
3)中国《万方数据库》;
4)中国《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
5)香港大学图书馆网站;
6)中国地学期刊网;
7)SCI《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网络版》;
8)CA《化学文摘》;
9)GeoRef《美国地质文摘》;
10)TULSA(Petroleum Abs.);
11)Earthquake Engineering Abs.;
12)Current Contents Search;
13)ICONDA-Intl Construction;
14)Inside Conferences;
15)Civil Engineering Abs.;
16)耶鲁大学科学图书馆网站;
17)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网站;
18)澳大利亚网上博物馆网站;
19)法国地质学会网站;
20)SJR网站(国家不祥);
21)The Open University网站(国家不祥);
22)Blackwell出版公司网站。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3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201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26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175篇,共2032页。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2009年度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1702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48位。2009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4篇,发表了6条通讯资料和16条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界的消息报道,共计912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9年与兄弟刊物完全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8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064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8位。2009年度发表论文98篇,共883页。
《地球学报》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
《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 ResearchDatabase、Pecbepamuвн\blûжypнa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123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0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81篇,共866页。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722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17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694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579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42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127篇,共604页。
《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
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534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7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65篇,共440页。
《中国岩溶》
《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8年度的影响 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335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3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421页。
《地质力学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大眼睛鱼儿
王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矿物是在地球地壳及其相邻层圈和宇宙中天然形成的、绝大多数为无机晶质的元素或化合物,也包括一些为数极少的有机和非晶质的化合物。矿物特性主要由其化学组成与结晶性质(对晶质矿物可说是晶体结构)所决定,若发现一种矿物在这两方面或其中之一与已知矿物迥然不同,即可作为新矿物(从分类学角度,严格地说,应称为新矿物种),并命以新名。当发现新矿物时,按国际共识,首先需要提交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审查批准。新矿物的发现不仅是矿物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的创新性成果,而且对地质科学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自1949年以来,随着地质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我国矿物学领域中新矿物的发现从无到有。如1958年新矿物香花石的首先问世及其后十多个新矿物的相继发现,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成立于1979年,隶属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矿物专业委员会,并于1981年加入IMA CNMMN,代表中国成为正式会员国。它标志着我国新矿物研究已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截至2010年6月已达116种,将这些矿物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分子式、发现者及其正式发表刊物收集整理列于表1。其中存有争议或虽未见通过仍应作为新矿物的有两种(兴中矿和孟宪民石),还有10种是国外学者所发现的矿物(下文注有*号)。另外,对产于国外而鉴定为新矿物的镁星叶石、钡闪叶石和氟铈硅磷灰石未包括在内。这些新矿物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体系的大类和类中的分配情况如下:
在4个矿物大类中,属于单质及其类似物大类的新矿物种数有22种,属于硫化物及其类似化物大类的有17种,属于氧的化合物大类的有75种,属于卤化物大类的有2种。
现将这些矿物在矿物类中的分配,简述于下(其中带有“”号的矿物种名为暂定名):
自然元素及其互化物类13种:自然铬、红石矿、汞铅矿、丹巴矿、四方铜金矿、滦河矿、围山矿、张衡矿、珲春矿、沅江矿、承德矿、大庙矿、伊逊矿。
碳硅氮磷化物类9种:桐柏矿、曲松矿、雅鲁矿、喜峰矿、古北矿、罗布莎矿、藏布矿、那曲矿、林芝矿。
砷锑铋化物类2种:峨眉矿、安多矿。
碲化物类5种:碲锑钯矿、六方碲锑钯镍矿、双峰矿、马营矿、高台矿。
表1 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1958~)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硒化物类1种:硒锑矿。
硫化物类9种:道马矿、兴中矿、硫砷钌矿、锡林郭勒矿、马兰矿、长城矿、“硫碲铁银矿”、“欧特恩矿*”、李四光矿。
氧化物类有17种:长白矿、斜方钛铀矿、褐铈铌矿-β、蓟县矿、铋细晶石*、沂蒙矿、钕易解石、骑田岭矿、褐钕铌矿-β、钓鱼岛石、安康矿、孟宪民石、镁尼日利亚石-2N1S(彭志忠石-6T)、镁尼日利亚石-6N6S(彭志忠石-24R)、建水矿、铬铋矿、谢氏超晶石。
硅酸盐类有26种:香花石、钡铁钛石、包头矿、顾家石、硅镁钡石*、锂铍石、索伦石、水星叶石、纤钡锂石、莱河矿、金沙江石、兴安石、额尔齐斯石、二连石、南平石、绿泥间腊石、氟铁云母、湖北石*、氟尼伯石*、牦牛坪矿、丁道衡矿、“氟镁鳞石*”、汉江石、“氟钡镁脆云母*”、“氟高铁金云母*”、“氟韭闪石*”。
硼酸盐类有5种:章氏硼镁石、水碳硼石、多水氯硼钙石、黑硼锡镁石、袁复礼石。
砷酸盐类有2种:南岭石、斜铜泡石。
磷酸盐类有6种:芙蓉铀矿、湘江铀矿、青河石、西盟石、盈江铀矿、涂氏矿。
亚硒酸盐类有1种:斜蓝硒铜矿。
亚碲酸盐类有2种:平谷矿、碲锌石。
碲酸盐类有1种:赤路矿。
钼酸盐类有1种:腾冲铀矿。
硫酸盐类有7种:锌赤铁矾、锌叶绿矾、锡铁山石、柴达木石、锌绿钾铁矾、李时珍石、铊明矾。
碳酸盐类有7种:黄河矿、氟碳铈钡矿、中华铈矿、大青山矿、氟碳钙钕矿、扎布耶石、祁连山石。
氟化物类有2种:赣南矿、张培善石*。
综合观之,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有以下特点:
1)在不同时期发现的矿物种数见表2。如从不同时期发现的矿物种数的变化来看,有逐年代依次上升的趋势。
表2 不同时期发现的新矿物种数
2)截至2010年6月,我国发现的矿物种总数为116种,仅占届时世界全部矿物种总数4498种(初步统计)的。如与发现矿物种较多的国家,如俄罗斯、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相比,我国还有很大差距。
3)目前我国发现的新矿物,在各矿物类中的分配有多有少,详见表3。在硅酸盐类矿物中,发现的新矿物种较多。在氧化物类、自然元素及其互化物类、碳、硅、氮、磷化物类、硫、硒化物类和碲化物类中,发现的新矿物种数量次之。但是,将各类矿物总数(分子)同对应该类的矿物种总数(分母)相比,如对硅酸盐类,该比率为26/1167=;对氧化物类,为 17/356 = ;对自然元素及其互化物类,为 13/90 =;碳、硅、氮、磷化物类,为 9/30=;对硫、硒化物类,为 10/572=;对碲化物类,为5/58=等。由此可见,发现的矿物种数多,但其比率不一定大;发现的矿物种数小,比率并不一定小。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发现的自然元素及其互化物类和碳、硅、氮、磷化物类矿物的比率占有极大的优势。
表3 迄今发现的新矿物种在各矿物类中的分配
注:由于极少数矿物种的被撤销或追认等变动,表中数据仅为初步统计,误差难免,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4)在我国发现的116种新矿物中,有10种为国外学者在中国发现的,其中20世纪60年代有1种,80年代有1种,2000~2010年6月有8种。这说明我国地质科学国际交流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有明显的增强。从这些新矿物的产地产状看,其中有5种(如*3、*6、*7、*8、*10)产自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铁矿床;有2种(*5、*9)产自苏鲁超高压带;有1种(*1)产自贵州晴隆锑矿;有1种(*2)产自新疆阿尔泰伟晶岩;还有1种产自湖北大冶铁矿床。这表明,这些新矿物均产于我国的特殊矿床或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
总之,一个国家发现的矿物种数的多少,反映着该国矿物学学科发展的水平。发现新矿物种的工作,是一项矿物学的基础性工作。从有利于发现新矿物的角度,应对国家特有矿床或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多给予关注。同时,建议对我国发现新矿物种的工作,给予特别的支持与鼓励。
参考文献
[1]周正,曹亚文.中国新矿物综述.岩石矿物学杂志,1997,16(1):81~99
[2]约瑟夫·阿·曼德伦诺(),傅小土( Fourestier).首次在中国发现的矿物.矿物学报,2005,25(3):217~228
[3]王濮,潘兆橹,翁玲宝,等.系统矿物学(上、中、下册).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1984,1987
[4]王濮,翁玲宝,陈代璋.系统矿物学与矿物种.现代地质,1992,6(4):411~417
[5]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英汉矿物种名称.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6]何明跃.新英汉矿物种名称.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7]Mandarino J M 's Glossary of Mineral Species,9th ed.,The Mineralogical Record ,2004
[8]Hugo Strunz,Ernest Mineralogical Tables,'sche Verlagsbuchhandlung(Nägele )·Stuttgart,2001
注: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每年发布的新矿物及其种名的公告,发表在国际主要有关矿物学的刊物中,并自2010年3月开始改为CNMNC Newsletters通讯方式发表在英矿物学杂志(“Mineralogical Magazine”)
高等水平。《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面向发行的的统计源期刊(月刊),是高等水平,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获得荣誉情况:中国
游振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99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笔者曾著文回顾50年来的中国变质岩石学的进展[1]。进入21世纪,传统的地质学正在转向
地化和三矿同属于一个一级学科地质学,具体分数线地化低一些地质学和矿普考的人都比较多,两者难度差不多,建议根据自己专业学习情况来判别难度三个学科,地化最好考,就业
28. Zhang XH, Xue FH, Yuan LL, Ma YG, Wilde SA. 2012. Late Permian appinite-gran
一般来讲,一篇毕业论文主要包括有这样的几个部分,比如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和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