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70

大灌篮2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国外学术造假的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SYMiracle

已采纳

塞门扎涉嫌论文造假一事若是得到证实,其所在的医学领域将受到巨大冲击,与此同时诺奖权威性也将再遭质疑。

在去年被授予201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格雷格·塞门扎,却于今年10月以来被曝出与一桩“学术造假事件”存在紧密关联。

原本塞门扎只是涉嫌“在造假的论文中署名指导身份”,但紧接着有学术大拿认为,既然这次可以造假,那么以前是否也造假了呢?于是就开始着手调查塞门扎以前的论文。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根据知名学术打假网站Pubpeer上更新的报道:

须知,塞门扎早期因为发现了使癌细胞适应缺氧环境的HIF-1,而在该领域拥有奠基人一般的学术地位,一旦其多达40篇论文的造假嫌疑被证实,那么很可能将在该领域引发地震般的巨大冲击,这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虽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诺贝尔奖都被视为世界性的权威奖项,但由于该奖项依赖于西方为其提供的资金援助,因此要做到绝对的客观、绝对的免受政治影响是很难做到的。

诺贝尔奖的文学领域被认为是“受污染”最严重的一个领域,在过去几十年里其评奖权威性已经遭到过多次挑战,而诺贝尔奖的科学领域则恰恰相反,一直还是很有权威的。

然而此次的塞门扎事件,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了。

一个涉嫌学术造假长达18年的学者,非但成为了享誉业界的医学大牛,甚至还获得了201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换做以前,说出去都没人敢信。

这件事或将引起学术界对于诺奖科学领域权威的质疑。

328 评论

浮生若梦762

如果塞门扎涉嫌论文造假一事是事实,那么将会把他的论文下架,还会取消他的学位等。

264 评论

长安三太子

国内外学术造假行为定义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一是国内学术造假行为定义更为严格,即存在学术上瑕疵的行为视为造假;二是国外学术造假行为定义更加注重实质性,一般指明义阻碍和误导他人的行为。

101 评论

马路小花

国内外学术造假行为定义的差别去年8月,日本东京大学接到匿名举报材料,举报该校6个实验室的22篇论文存在学术造假情况。近日,东京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终结果:包括该校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著名细胞生物学家渡边嘉典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他在发表的5篇论文(包括2篇Science,两篇Nature,1篇Nature子刊)中使用了造假的图片和图表。上述的故意篡改图片和数据是明显的学术不端,但要问以下列举的几项“你是不是敢说这些都是学术造假?”,我个人还真不敢说,因为据我了解,周遭很多科研者都多多少少经历过这些,尤其是数据优化,甚至也许你会和我说:我们的老师就是这么教的。到底这些是“默认的不严谨”还是“实质的学术不端”?或者说一念之差,就会演变成学术不端?或者说他们其中几项已经是学术不端?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数据优化”曾经一项针对1000多名博士后的调查发现,四分之一以上(实际应该更多吧)的人会筛选或省略数据。并没有类似针对现有行内科学家的访问,我想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愿去过多谈及这一行为吧?事实上,大部分科研者不能说从来没干过的是:每一组实验我做8个甚至更多重复,挑选其中的3个最有利于设想趋势的值,其他都当没做过,这种带有倾向性的数据选择本身不符合客观实验结果,就严谨的科学态度来说显然不妥,但数据又真实存在,那这算不算造假?算不算学术不端?处理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比较,去掉那个所谓的异常值后P值变得更有意义,科学的统计学处理和数据造假的界限又如何界定?那在同样实验条件下,不同批次的实验数据叠加作为一次实验来算,这算不算学术不端呢?(如果你觉得这个属于学术不端,那这个和前述的数据挑选是不是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呢?)“可重复性”有人认为:某个实验重复不出来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数据是不成立的,要么操作有问题。我倒觉得不尽然,生物技术巨头安进公司(Amgen)曾经对53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进行过重复性验证,结果只有6篇文章可以重复。事实上,科研上一开始的新现象大都是偶然所得,重复性不好很正常。当然,逻辑漏洞和模型缺陷、人为的数据优化都导致了不可控的低可重复性。当我们自己做这个实验时,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倾向性的“优化”,但当别人重复时,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的,那就骤然变得极其严谨,他们恐怕也不会帮你去筛选符合结果的数据吧?不可重复的研究就一定是学术造假?数据在那,实验条件在那,但是就是重复不出来,谁知道再重复的时候什么条件改变了,谁知道获得这个实验结果,需要除了我们看得见的实验条件,还有哪些看不见的实验条件呢。只能说他们还没有摸索出合适的条件就发表,不够严谨。当然,这应该与利用数据篡改获得实验结果区分开来,后者是公认的学术不端。有些时候,连你自己都不能很好重复,更何况别人,科研者时常会有这样的体验:某一个实验第一次做,效果非常好,什么都符合自己的预期,P值绝对有意义,但后来重复就再也做不出那么好的结果了。

110 评论

jennifer1959

塞门扎涉嫌论文造假一事若得到证实他的奖项会得到撤销,而且会遭受到人们道德的谴责,说明他的学术不端。

221 评论

落叶无声2015

最近,在互联网上搜索“浙大”,出现了很多有关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涉嫌论文造假的帖子,甚至有网友用了很极端的词语:“李连达院士的研究成果=剽窃+造假+一稿多投。”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昨天,记者就此事展开了调查。 浙大校长收到两封信 “李连达院士论文造假”第一封信:李连达署名的三篇论文学术造假11月18日,全欧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特别专家小组的祝国光教授在芬兰给浙江大学的杨卫校长发去了一封题为《提倡严谨治学,反对学术造假》的信。信中祝国光告诉杨卫:有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署名的三篇论文有学术造假问题。经全欧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特别专家小组认真研究认为,论文作者不仅一稿多投,而且还存在严重造假。曾经刊登该研究小组论文的德国《NSA药理学杂志》、荷兰《人种药理学杂志》、英国《本草疗法研究》、波兰《药理通报》等先后公开发表声明,称这是“科学的欺诈行为”,并将这些已发表“学术论文”删除,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目前,国际上深入调查正在进行中。祝国光教授在信中表示,“浙江大学一直以严格治学著称于世,我们一直引以为荣,想不到会发生这论文造假之事,并出于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名下。”第二封信:一稿多投,损害我国中医药在欧洲声誉正当浙江大学对此事展开调查之际,12月6日晚,祝国光教授又给浙大杨卫校长发去一封信。信中说,我们又发现李连达院士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的两篇文章,先以英文发表在国外期刊,然后隔数月或年余,又在国内以变换第一作者为李连达院士的名义发表,并且中文的论文没有提及任何该文已经用英文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甚至在其参考文献中也未列上。“说明作者是有意避开已经发表的相同文章!”祝国光教授表示,李连达院士研究组的造假论文一案,已经严重损害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在欧洲的声誉,损坏了我们中医药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形象,影响了我们的中医药市场。 论文造假是其所带的博士后所为浙江大学新闻发言人以书面的形式就此事对媒体公布了学校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称“论文造假事件”主要是李连达院士所带的博士后贺海波个人行为,其他作者并不知情。文中说,“2008年10月16日,浙江大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收到某教授的邮件,投诉他已经毕业的博士生、原浙大博士后、时任浙大副教授贺海波在论文中末经他本人同意使用了他的研究组的数据,属剽窃行为。浙江大学药学院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十分重视,当即开始了调查。贺海波已向学院承认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向他的博士导师当面作了检讨。“贺海波于2006年6月进入浙江大学药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2008年7月被浙江大学聘为副教授。浙江大学药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查明:贺海波在浙大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其论文存在剽窃、一稿二投、擅署他人名字,擅署基金支持、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文的事实等学术不端行为。11月13日学校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决定依据《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撤销其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如发现任何与此相关的学术不道德的行为问题,都将一查到底。”浙大方面还表示,国外的这些期刊并没有刊登,只是录用。新闻发言人表示,抵御学术腐败,维护学术道德,是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高等学校的共同责任。浙江大学一贯十分重视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学校把此事作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反面教材,加强对博士后和新进教工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的教育,采取进一步措施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调查结果有疑点不过,也有专家对该处理结果不满意。有专家认为:几篇论文中,其科研设计、思路、检测方法及项目,实验选择及搭配都有一定水平、英文水平也很好,不像出自博士后学生一人之手。而且,一个如此多项目的药学试验,并非一个人所能完成。而且,论文立项必须通过层层审批,其他作者不可能不知道,所获科研经费也不可能被某个人所用。而前三篇论文的中心课题,是李院士近几年最核心、最重要的课题,“不知情”有点说不过去。不少专家认为,从学术规范来说,只要论文的作者对用自己的署名没有异议,一旦论文出问题任何人都难逃其责,而非一人承担。 与高校教授考核体系有关事实上,有知情人士称,之所以造成这样的不良后果,是高校对旗下老师的考核体系造成的,老师发表论文数量直接跟收入、晋升等有关。在浙江某高校的考核体系上看见,申报正教授要求的论文基数是:文科8篇以上,理工科6篇以上,其中权威核心刊物2篇以上。其中,每一类刊物的发表都被分别记分。此外,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省、部级科研课题等也被分别记分。最后的总分将决定该教授在学校里的升迁。因此,国内高校的普遍做法是,学生在一些核心期刊上刊登论文,老师会要求学生带上自己的名字,有时候还是第一作者。“每学年论文数量这么多,教授根本无法仔细查看每篇论文,涉及一些试验数据等更无法短时间内核实真伪。”浙江某高校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说,也正因为如此,国内高校有不成文的规定,如果论文主要是学生完成的,无论指导教授名字放在什么位置,出了问题均只处理学生不处理教授。

341 评论

小月半月月

学术剽窃现在也是一个非常严重并且常见的现象,国内要学习的就是要加大对这一方面的处罚,并且也要加大对这一方面的宣传,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机制

224 评论

相关问答

  • 发论文怕学术造假

    学术研究领域中有严格的要求,最忌讳的就是学术不端的情况发生。然而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当中,不少人在无意识之间就触犯了学术不端的禁忌。实际上针对这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宜瑞科技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国外学术造假的论文

    塞门扎涉嫌论文造假一事若是得到证实,其所在的医学领域将受到巨大冲击,与此同时诺奖权威性也将再遭质疑。 在去年被授予201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格雷格·塞门

    大灌篮2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大学生论文学术造假

    本科论文数据造假有人查。 本科论文数据造假有人查,本科论文的数据造假是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学术声誉,还有可能违反学校的学术规定。在学术界查重论文

    逍遥无涯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翻译外国的论文算学术造假吗

    这个肯定算,先讲法律,根据著作权法,凡是发表过的作品都受到著作权法保护,任意篡改或使用都是侵权行为。再讲实际,你可以把这个论文中的一部分引申为材料,或者在后面加

    jessiemaomao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学术造假的论文

    一篇被引2300次的开创性论文竟涉嫌造假,其实这指的是神经科学家Sylvain Lesné的一篇论文涉及学术造假被通告。其实这就是science杂志的一场学术不

    骆驼非洲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