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4

莎拉爱吃沙拉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光学学报修改说明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魔都魔都

已采纳

李政道:Tsung-Dao Lee(1926年11月24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简历:出生日期和地点 1926年11月24日,中国上海 国 籍 美国 目前职务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 学 历 1943-44中国贵州省,浙江大学 (由于战争,浙江大学从浙江迁往贵州) 1945 中国云南省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由从北京南迁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及从天津南迁的南开大学组成) 1946-49 美国芝加哥大学,1950年获博士学位 荣誉 1957 诺贝尔物理奖 1957 爱因斯坦科学奖 1969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7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9 伽利略奖章 1986 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 1994 和平科学奖 1995 中国国际合作奖 1997 命名3443小行星为李政道星 1997 纽约市科学奖 1999 教皇保罗奖章 1999 意大利政府内政部奖章 2000 纽约科学院奖 2007 日本旭日重光章 名誉学位 1958 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博士 1969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博士 1978 纽约市立大学科学博士 1982 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院物理学博士 1984 Bard学院科学博士 1985 北京大学科学博士 1986 美国Drexel大学文学博士 1988 意大利Bologna大学科学博士 199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博士 1991 美国Adelphi大学科学博士 1992 日本筑波大学科学博士 1994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科学博士 2006 英国诺丁汉大学科学博士 工作简历 1950 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助理研究员 1950-51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 1951-5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53-55 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 1955-56 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 1956-60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0-62 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 1960-6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2-63 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 1963-64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4-84 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 1984- 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 1986-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 WL)主任 1986- 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 1988- 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浙江大学) 1997-2003 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 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理事会成员 1985-9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理事会成员 1990-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董事会成员 名誉教授 198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82 暨南大学 1982 复旦大学 1984 清华大学 1985 北京大学 1985 南京大学 1986 南开大学 1987 上海交通大学 1987 苏州大学 1988 浙江大学 1993 西安西北大学 1998 上海大学 2000 兰州大学 2002 厦门大学 2003 西北工业大学 特邀讲座和院士 1957 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57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9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61-63 美国Sloan 基金学者(Sloan Fellow) 1962 美国哲学学会院士 1964 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64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6 美国Guggenheim基金学者(Guggenheim Fellow) 1982 意大利 Lincei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6 华盛顿大学Jessie与John Danz讲座 1994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5 麻省理工学院,Herman Feshbach物理学讲座 2003 梵蒂冈Pontifical 科学院院士 2004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科技委员会顾问 著 作 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 Harwood科学出版社,1981 李政道文选1-3集,G. Feinberg编辑 Birkhauser Boston Inc., 1986 宇称不守恒三十年——李政道六十华诞学术研讨会 Birkhauser Boston Inc., 1988 对称,不对称与粒子的世界, 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88 李政道文选,1985-1996,任海沧、庞阳编辑 Gordon and Breach, 1998 科学与艺术,主编:李政道,副主编:柳怀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物理的挑战,李政道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宇称不守恒发现之争论解谜,季承、柳怀祖、滕丽编辑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简体字本)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4(繁体字本) 生平概述:李政道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父亲李骏康是金陵大学农化系首届毕业生。李政道曾在东吴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就读。因抗战,中学未毕业。1943年因以同等学历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1944年因日军入侵贵州,时在贵州的浙江大学被迫停学。1945年他转学到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就读二年级,师从吴大猷、叶企孙等教授。1946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教授。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1953年,他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三年后,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他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1984年他获得全校级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这一最高职称,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现在,他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波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的研究。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奋斗在物理研究的第一线,不断发表科学论文。 自20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和夫人开始回国访问,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了很多贡献。他积极建议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促成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建议和协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议成立自然科学基金,设立CUSPEA,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大学及浙江大学的近代物理中心等学术机构,设立私人教育基金,对艺术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个人亦喜随笔作画并积极倡导科学和艺术结合。 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诞生于上海。他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 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 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 在科学上早熟的李政道,1956年30岁时便升任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亲自体会到科学人才必须从小培养,因而在1974年 5月30日会见毛泽东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他的建议受到采纳。1979年他去合肥访问时去科大少年班看望了同学们,并题词:“青出于蓝,后继有人。”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他建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他建议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他建议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近代物理中心,……这些建议都一一得以实现。1985年7月16日,邓小平会见李政道时,对他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的意见。”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真是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重要事件年历 1926年 出生于上海 1943年 江西联合中学毕业 1943年 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 1944年 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 1946年 就读联大二年级,受吴大猷推荐赴美留学(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1950年 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至加拿大担任天文研究员 1951年 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 1953年 至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1956年 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7年 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奖 1958年 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 1960年 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 1961年 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3年 回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第一位「费米讲座」的物理学教授偕夫人返回阔别26年的中国大陆 1964年 和杨振宁受邀参加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二人还被推选为本次会议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1984年 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 1986年 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为李政道举行六十大寿庆典 1988年 在北京主持召开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简介】 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同时是英国当时炼金术热衷者。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牛顿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他总共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智商:190 少年牛顿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它的家庭处境。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牛顿的成就】 力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①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②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通常可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③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三个非常简单的物体运动定律,为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定律的内容伽利略曾提出过,后来R.笛卡儿作过形式上的改进,伽利略也曾非正式地提到第二定律的内容。第三定律的内容则是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结果之后得出的。 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他在1665~1666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1679年,R·胡克在写给他的信中提出,引力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高处抛体的轨道为椭圆,假设地球有缝,抛体将回到原处,而不是像牛顿所设想的轨道是趋向地心的螺旋线。牛顿没有回信,但采用了胡克的见解。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上,他用数学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 牛顿指出流体粘性阻力与剪切率成正比。他说:流体部分之间由于缺乏润滑性而引起的阻力,如果其他都相同,与流体部分之间分离速度成比例。现在把符合这一规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其中包括最常见的水和空气,不符合这一规律的称为非牛顿流体。 在给出平板在气流中所受阻力时,牛顿对气体采用粒子模型,得到阻力与攻角正弦平方成正比的结论。这个结论一般地说并不正确,但由于牛顿的权威地位,后人曾长期奉为信条。20世纪,T·卡门在总结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时曾风趣地说,牛顿使飞机晚一个世纪上天。 关于声的速度,牛顿正确地指出,声速与大气压力平方根成正比,与密度平方根成反比。但由于他把声传播当作等温过程,结果与实际不符,后来.拉普拉斯从绝热过程考虑,修正了牛顿的声速公式。 数学方面的贡献 17世纪以来,原有的几何和代数已难以解决当时生产和自然科学所提出的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如何求曲线的切线及曲线长度(行星路程)、矢径扫过的面积、极大极小值(如近日点、远日点、最大射程等)、体积、重心、引力等等;尽管牛顿以前已有对数、解析几何、无穷级数等成就,但还不能圆满或普遍地解决这些问题。当时笛卡儿的《几何学》和瓦里斯的《无穷算术》对牛顿的影响最大。牛顿将古希腊以来求解无穷小问题的种种特殊方法统一为两类算法:正流数术(微分)和反流数术(积分),反映在1669年的《运用无限多项方程》、1671年的《流数术与无穷级数》、1676年的《曲线求积术》三篇论文和《原理》一书中,以及被保存下来的1666年10月他写的在朋友们中间传阅的一篇手稿《论流数》中。所谓“流量”就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自变量如x、y、s、u等,“流数”就是流量的改变速度即变化率,写作等。他说的“差率”“变率”就是微分。与此同时,他还在1676年首次公布了他发明的二项式展开定理。牛顿利用它还发现了其他无穷级数,并用来计算面积、积分、解方程等等。1684年莱布尼兹从对曲线的切线研究中引入了和拉长的S作为微积分符号,从此牛顿创立的微积分学在大陆各国迅速推广。 微积分的出现,成了数学发展中除几何与代数以外的另一重要分支——数学分析(牛顿称之为“借助于无限多项方程的分析”),并进一步进进发展为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变分法等等,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例如瑞士J.伯努利曾征求最速降落曲线的解答,这是变分法的最初始问题,半年内全欧数学家无人能解答。1697年,一天牛顿偶然听说此事,当天晚上一举解出,并匿名刊登在《哲学学报》上。伯努利惊异地说:“从这锋利的爪中我认出了雄狮”。 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流数(fluxion)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并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得出了导数、积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阐明了求导数和求积分是互逆的两种运算,为数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光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曾致力于颜色的现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1666年,他用三棱镜研究日光,得出结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紫光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牛顿的这一重要发现成为光谱分析的基础,揭示了光色的秘密。牛顿还曾把一个磨得很精、曲率半径较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压在一个十分光洁的平面玻璃上,在白光照射下可看到,中心的接触点是一个暗点,周围则是明暗相间的同心圆圈。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牛顿环”。他创立了光的“微粒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光的运动性质,但牛顿对光的“波动说”并不持反对态度。1704年,他出版了《光学》一书,系统阐述他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热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确定了冷却定律,即当物体表面与周围有温差时,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这一温差成正比。 天文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1672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他用质点间的万有引力证明,密度呈球对称的球体对外的引力都可以用同质量的质点放在中心的位置来代替。他还用万有引力原理说明潮汐的各种现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月球的位相有关,而且同太阳的方位有关。牛顿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岁差就是由于太阳对赤道突出部分的摄动造成的。 哲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的哲学思想基本属于自发的唯物主义,他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牛顿虽然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也不能不受时代的限制。例如,他把时间、空间看作是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脱离的东西,提出了所谓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概念;他对那些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提出一切行星都是在某种外来的“第一推动力”作用下才开始运动的说法。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最重要的著作,1687年出版。该书总结了他一生中许多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上述关于物体运动的定律。他说,该书“所研究的主要是关于重、轻流体抵抗力及其他吸引运动的力的状况,所以我们研究的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该书传入中国后,中国数学家李善兰曾译出一部分,但未出版,译稿也遗失了。现有的中译本是数学家郑太朴翻译的,书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1931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57、1958年两次重印。 牛顿对自然的兴趣 由于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就在1665~1666年这两年之内,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踏进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创建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1665年初他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何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1月,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还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行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在此时发生的轶事。总之,在家乡居住的这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由此可见,牛顿一生的重大科学思想是在他青春年华、思想敏锐短短两年期间孕育、萌发和形成的。 1667年牛顿重返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次年3月16日选为正院侣。当时巴罗对牛顿的才能有充分认识。1669年10月27日巴罗便让年仅26岁的牛顿接替他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牛顿把他的光学讲稿(1670~1672)、算术和代数讲稿(1673~1683)《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的第一部分(1684~1685),还有《宇宙体系》(1687)等手稿送到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1672年起他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直到逝世。其间牛顿和国内外科学家通信最多的有R.玻意耳、J.柯林斯、J.夫拉姆斯蒂德、D.格雷果理、E.哈雷、胡克、C.惠更斯、莱布尼兹和J.沃利斯等。牛顿在写作《原理》之后,厌倦大学教授生活,他得到在大学学生时代结识的一位贵族后裔C.蒙塔古的帮助,于1696年谋得造币厂监督职位,1699年升任厂长,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工作。当时英国币制混乱,牛顿运用他的冶金知识,制造新币。因改革币制有功,1705年受封为爵士。晚年研究宗教,著有《圣经里两大错讹的历史考证》等文。牛顿于1727年3月31日(儒略历20日)在伦敦郊区肯辛顿寓中逝世,以国葬礼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光学》和反射式望远镜的发明,光学和力学一样,在古希腊时代就受到注意。用于天文观测的需要,光学仪器的制作很早就得到了发展,光的反射定律早在欧几里得时代已经闻名,但折射定律直到牛顿出生之前不久才为荷兰科学家W.斯涅耳所发现。玻璃的制作早已从阿拉伯辗转传入西欧。16世纪荷兰磨制透镜的手工业大兴。把透镜适当组合成一个系统就可成为显微镜或望远镜。这两种仪器的发明对科学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牛顿之前,伽利略首先把他所制作的望远镜用在天象观测上。枷利略式的望远镜是以一片会聚透镜为目镜、一片发散透镜为物镜的望远镜。还有当时盛行的由两片会聚透镜组成的开普勒望远镜。两种望远镜都无法消除物镜的色散。牛顿发明以金属磨成的反射镜代替会聚透镜作为物镜,这样就避免了物镜的色散。当时牛顿制成的望远镜长6英寸,直径1英寸,放大率为30~40倍。经过改进,1671年他制作了第二架更大的反射式望远镜,并送到皇家学会评审。这台望远镜被皇家学会作为珍贵科学文物收藏起来。为了制造反射式望远镜,牛顿亲自冶炼合金和研磨镜面。牛顿自幼爱好动手制模型,做试验,这对他在光学实验上的成功有极大帮助。光的颜色问题早在公元前就有人在作猜测,把虹的光色和玻璃片的边缘形成的颜色联系起来。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到笛卡儿都认为白光是纯洁的、均匀的,是光的本质,而色光只是光的变种。他们都没像牛顿那样认真做过实验。【牛顿的发现】 大约在1663年,牛顿即开始热衷于光学研究,磨玻璃、制作望远镜也在这个时期。1666年,他购得一块玻璃三棱镜,开始研究色散现象。为了这个目的,牛顿在他的《光学》一书中写道:“把我的房间弄暗,在我的窗板上开一个小孔,以便适量的太阳光射入室内,就在入口处安置我的棱镜,光通过棱镜折射达到对面的墙上。”牛顿看到墙上有彩色的光带,光带之长数倍于原来的白光点,他意识到这些彩色就是组成白色太阳光的原始光色。为了证明这一点,牛顿进一步做实验。在光带投射的屏上也打一个小孔,让光带中彩色的一部分穿过第二个小孔,经过放在屏后的第二个棱镜折射投到第二个屏上,又让第一棱镜绕它的轴缓慢转动,只见穿出第二个小孔落在第二屏上的像随着第一棱镜转动而上下移动。于是看到,为第一棱镜折射最大的蓝光,经过第二棱镜也是折射得最大;反之,红光被前后两个棱镜折射得最小。于是牛顿作出结论:“经过第一棱镜折射后所得长方形的彩色光带不是别的,正是由不同的彩色光所组成的白色光经折射而形成的。”也就是说:“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种彩色光所组成的非均匀的混合体。”这就是牛顿的光色理论。它是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牛顿自称这个实验为“关键性实验”。这个实验可说是一个半世纪后夫琅和费建立光谱术的基础。事实上牛顿在他的《光学》第1卷命题4问题1中用过1~2英寸长、宽仅1/10或1/20英寸的长方形的孔代替小圆孔,他说所得结果较前更清晰,但没有夫琅和费线的记载。牛顿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之后,于1672年把他的结论用书信形式送交皇家学会评审。不料竟引起一场尖锐的论战。当时惠更斯反对他,胡克攻击他尤甚。早在1665年胡克就在英国提出光的波动理论,这只是一个假说。惠更斯则把它完整起来,认为空间的以太是无所不在的,他把以太作为振动的媒质,把媒质的每一个质点都看成一个中心,在中心的周围形成一个波,惠更斯成功地用这个物理图像来解释光的反、折射、还以此来研究冰洲石的双折射(但是光的波动学说的确立还有待于一个半世纪之后由英国的T.杨的干涉实验来证明)。牛顿则持光的微粒说,他认为波动说的最大障碍是不能解释光的直线进行。他提出发光物体发射出以直线运动的微粒子、微粒子流冲击视网膜就引起视觉。它也能解释光的折射与反射,甚至经过修改也能解释.格里马尔迪发现的“衍射”现象。但对薄膜形成的彩色,牛顿则承认微粒说不如波动说解释得明快。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在当时是十分激烈的,双方争论持续多年。当年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现在可以引用.惠特克的话来结束这桩公案:“当A.爱因斯坦以M.普朗克的量子原理来解释光电效应,光的微粒思想经过一个世纪的沉寂而在1905年又获得了新生,并因此而导致光量子存在的基本原理。他的思想为实验所充分肯定,特别是光子与电子碰撞所产生的康普顿效应服从经典的碰撞力学定

212 评论

兜兜兜尔

苏丕波,梁金强,沙志彬,付少英,龚跃华

苏丕波(1981-),男,博士,主要从事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条件与成藏模拟研究,E-mail:。

注:本文曾发表于《石油学报》2011年第2期,本次出版有修改。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760

摘要:为了了解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匹配条件,针对神狐海域水合物研究区典型二维地震剖面,构建了该区的地质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神狐海域具备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温度、压力条件;微生物气和热解气的资源潜力巨大,满足水合物形成的气源条件;运移条件优越,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聚集成藏。针对上述结果,提出了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并初步预测该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巨大,是进一步勘探水合物的远景区。

关键词: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生物气;热解气

Gas Hydrate Reservoir Simulation of Shenhu Area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u Pibo,Liang Jinqiang,Sha Zhibin,Fu Shaoying,G ong Yuehua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 510760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atural condition of gas hydrate formation,a geological model of gas hydrate reservoir,which based on the typical seismic image obtained from Shenhu area,was studied by basin studies indicated: 1)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Shenhu study area are appropriate for gas hydrate reservoir; 2)These gas source rocks have huge gas-generating potential,thus provide abundant gas sourcefor gas hydrate formation; 3)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 conditions are favorable for accumulation of gas forecasting model of gas hydrate formation was given after basin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Shenhu area is a better hydrate prospecting area because of its favorable conditionsfor gas hydrate formation.

Key words:South China Sea ; Shenhu area;gas hydrate;reservoir model;biogases ; thermolytical gases

0 引言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低温、高压环境下由水和天然气组成的类冰结晶化合物,主要赋存在陆地永久冻土带和水深超过300 m的海洋沉积物中。目前发现的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大洋边缘海域的大陆斜坡、陆隆海台和盆地以及一些内陆海区的大洋沉积物中,水深一般为300~4 000 m ,赋存沉积物一般为海底以下0~1 500m[1]。

控制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关键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气体组分和饱和度及孔隙水组成,水合物的结晶和生长还取决于沉积物颗粒大小、形状和组成[2],但是这些因素受到海洋中一系列构造和沉积作用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可能导致多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动力学反映[3-5]。目前,国内外对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及分布的主控因素的研究仍局限于对影响水合物成藏的个别因素探讨上,如全球气温变化、构造活动与地热史、沉积作用效应、地温梯度和冰川性海平面相对移位等[6],这些因素均可改变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所需要的温压条件与沉积物的物性特征,从而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系统的稳定性。除温压条件外,是否有充足的气体供应是控制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控制因素;从动态过程来考虑,除了烃类气体的供应外,还涉及烃类气体到达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运移通道,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构造环境等。

南海北部陆坡含油气盆地发育,气源丰富,类型众多,深部热解气、浅层微生物气均有可能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虽然部分学者分别就烃类气体供应问题、烃类运移条件、岩层和构造对天然气水合物产状与分布影响或控制做过单方面的研究[7-9],但还没有将它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时空尺度上开展水合物的成藏系统研究。本文选取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研究区的典型地震剖面,围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这一核心问题,通过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结合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对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图1 研究区位置及范围

神狐海域水合物研究区地理上位于南海北部陆缘陆坡区的中段神狐暗沙东南海域附近,即西沙海槽与东沙全岛之间海域,构造上位于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白云凹陷(图1)。白云凹陷水深200~2 000 m,面积约为20 000 km2,新生代最大沉积厚度约为12 000 m,地史上经历多次地壳运动和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体系非常发育[10-13]。神狐海域研究区晚期断层极其发育[14],新生代断层大致可分为晚中新世和上新世以来2个主要时期,晚中新世断层以NW为主,断层大部分切割上中新统,部分切割上新统,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断层活动时期;上新世以来活动断层以NEE向为主,断层活动下,部分断层切穿较新的沉积层延伸至海底附近,深部断层为天然气向浅部水合物稳定带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褶皱构造易于捕获天然气,促使水合物的形成。同时,神狐海域海底滑塌作用非常强烈,有分析认为可能与水合物的形成和分解有关[15]。此外,根据沉积相分析[16-17]于兴河,苏新,陈芳,等.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的沉积条件初步研究.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广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2002.,南海北部陆坡自晚渐新世以来处于坳陷沉降期,以滨、浅海—半深海沉积环境为主,陆源碎屑供给充足,沉积速率大、厚度大、粒度总体上中等偏细。特别是晚中新世以来神狐海域研究区以三角洲、扇三角洲、滑塌扇、浊积扇沉积为主,重力流非常发育,特别是第四纪,广泛发育滑塌沉积,这些沉积体普遍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沉积厚度相对较大,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并能得以有效地保存,能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气源。综合分析,神狐研究区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条件。

2 模型选择及参数的选取

由于神狐海域探井缺乏,本次模拟剖面选取既考虑选择神狐海域水合物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剖面,同时兼顾该区及邻区是否有可以借鉴的模拟参数资料。结合这两点,本次模拟研究选取神狐海域水合物研究区的二维地震测线Line A,该测线处水深介于400~1 700 m,地层自下而上发育有始新世文昌组、渐新世恩平组、中新世珠海组、珠江组、韩江组、粤海组、上新世万山组和第四系8套地层,在水深500~1 000 m之间的万山组内识别了指示水合物存在的BSR特征标志(图2)。

本次研究采用IES软件中的Petro Mod 2D模块,主要对研究区新生界的温压场、有机质热演化指数R。和流体运移进行了模拟。地层压力的演化基于2个假设应用有限元模拟方法来模拟孔压发育史:首先假设岩石和孔隙流体在压缩和变形过程中保持质量平衡;其次压实过程中,流体排出极其缓慢,能够以达西流法则来描述牛顿流。热史恢复则采用地球热力学和地球化学结合方法,即将正演技术与反演技术、地史恢复与热史恢复结合起来,利用已知的地层信息和古温标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对研究区的热演化史进行模拟。有机成熟度的计算采用Sweeney和Burnham 提出的EASY% Ro模型[18-19],它是目前用于成熟度计算最为完善的一种模型,它不仅考虑了众多一级平行化学反应及其相应反应的活化能,而且还考虑了加热速率,适用范围广,能比较精确的模拟地质过程中有机质成熟度演化。

图2 神狐海域研究区模拟测线A原始解释剖面及地质模型

a.测线A原始地震剖面(时间域);b.测线A模拟地质模型(深度域)

模拟中主要需要岩石性质、地质界面、烃源岩地球化学和断层活动性等参数,对这些模拟参数的选取,综合借鉴了研究区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模拟所需的岩性参数来源于中海油钻探资料[20];地质界面参数中古水深来源于高红芳等[21]在该区的研究结果;热流来源于ODP184航次调查成果[22-23];古地温由IES系统根据剖面所在的全球位置和纬度,利用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窗口以及古水深变化计算不同时期的温度曲线;对于烃源岩地球化学参数,综合目前研究资料及地质分析,认为该区主要烃源岩层为文昌组和恩平组,其中恩平组w(TOC)平均值为%,HI平均值为 mg/g,由于白云凹陷尚未钻遇文昌组烃源岩,文昌组烃源岩层TOC、HI数据根据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与珠三坳陷的资料结合该区地质条件类比分析认为:研究区文昌组为中深湖相泥岩, w(TOC)平均值为%,HI平均值为 mg/g[24];而断层活动性的分析主要是基于断层在地震剖面上断过的层位以及研究区构造活动的时间来判断和估算。本次模拟研究中,断层根据其活动期次划分为始新世中期神狐运动及之前形成的活动断层,中中新世东沙运动形成的活动断层以及上新世以后的活动断层;对剖面经过的每一条断层均进行了属性定义,在模拟过程中,各断层活动性自构造活动时间开始均设为完全开启状态。

3 模拟结果分析

模拟结果是否可靠需要通过模拟结果与钻井实测值进行对比来进行检验。研究区番禺低隆起有部分探井,其中井B有实测的地温和镜质体反射率[25],且该井与测线剖面较近,两者的演化环境与受热历史相差不大。可以利用该井的实测值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从与该井最近的剖面点模拟结果与实际井资料的对比图(图3)可以看出,测线点模拟曲线与井测试值趋势比较一致,说明模拟结果比较准确,可以用模拟结果来进行相关解释。

图3 神狐研究区井B地温和Ro实测值与模拟值对比

温压场模拟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与成藏需要特定的温压条件,低温和高压有利于水合物的形成和稳定赋存[26]。测线A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在水深500~1 000 m之间的万山组内识别了指示水合物存在的BSR特征标志。通过模拟得到该区现今的温度场(图4)与压力场(图5),在剖面上BSR所处温度在16℃左右,压力在15 MPa左右,对比世界上已知天然气水合物区,结合甲烷在海水中形成水合物的相平衡曲线[27],表明该测线剖面BSR区域处于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存在的温压场范围内,符合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要求。

图4 神狐海域A测线现今温度场模拟

图5 神狐海域A测线现今压力场模拟

有机质成熟度模拟

对神狐海域地质调查站位资料的分析[28]郭依群,梁劲,龚跃华,等.南海北部神狐海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概查报告.广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2004.:研究区浅表层沉积物中普遍存在游离气,甲烷碳同位素δ13C1的测试结果显示:δ13C1(PDB) (‰)值在-‰~-‰之间,平均为-‰,除2个样品的δ13C1(PDB)值为-‰和-51‰外,大多数样品的δ13C1(PDB)值小于-57‰,证实神狐海域浅表层沉积物顶空气主要来源于生物气。同时,许多调查站位顶空气甲烷的含量在垂向上保持了相对较高的丰度,特别是在调查区北部白云凹陷内,甲烷的含量分别接近了120μL/kg和200μL/kg,暗示其深部可能有持续稳定的游离甲烷供应,来源于深部的热解气。王建桥等[29]对研究区东部的ODP1146站位顶空气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为混合气体的特征。由此推测,研究区浅部地层中的天然气可能兼有生物气和热解气2种来源。

Ro值是反映烃源岩成熟度的重要指标。通常,生物气的烃源岩应处于未熟—低成熟的生烃门限以下,其Ro< %,有机质热演化Ro模拟结果显示(图6):浅部地层上新世万山组、中新世粤海组、韩江组Ro位于%~%,均未进入生油门限,由于其厚度大,且有机质丰度较高;其中,第四系w(TOC)平均为%~%,万山组w(TOC)平均为%~%,粤海组w(TOC)平均为%;粤海组—第四系海相泥岩生烃潜力w(Sl+S2)平均为~ mg/g,均已达到了作为生物气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的标准和条件郭依群,梁劲,龚跃华,等.南海北部神狐海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概查报告.广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2004.,这几套层序可以成为良好生物成因气的主力“生物烃源岩”,具备生成生物气的巨大潜力。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够为水合物成藏提供大量的生物气气源。

图6 神狐海域A测线有机质成熟度模拟

同时,模拟结果也表明了凹陷内的“热解烃源岩”文昌组和恩平组有机质的演化程度普遍较高。其中,文昌组Ro值在2%以上,最大值超过3%,处于过成熟生干气阶段,已产生大量热解气。而恩平组Ro为%~%,处于高演化阶段,现阶段以生气为主。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结果显示梁金强,郭依群,沙志彬,等.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评价方法及成矿远景研究.广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2002.,文昌组在白云凹陷中面积达1 900 km2,厚度1 700~3 000 m,w(TOC)平均值为%,w(氯仿沥青“A”)平均值为%;干酪根H/C原子比为~,大多在,表明有机质类型为Ⅰ和Ⅱ型,以Ⅱ1型为主,HI平均为;恩平组在白云凹陷中分布面积为2 860 km2,厚度1 100~2 300 m,w (TOC)平均值为%,w(氯仿沥青“A”)平均值为%;干酪根H/C原子比多在~,表明有机质类型以Ⅱ:和Ⅲ型为主。岩石热解分析测定恩平组烃源岩生烃潜力w(S1+S2)为(~)×10-3,平均 1×10-3,HⅠ为~ mg/g,平均为 mg/g。综上所述,研究区热解生气潜力同样巨大。

流体运移模拟

通过前面有机质成熟度的模拟分析可以知道,处于测线A深部的文昌组和恩平组有机质成熟度已处于高演化阶段,均以产气为主。从测线剖面所在区域的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产生的油气流体运移模拟结果可以看到(图7),深部的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已经开始产生大量的热解气,并且产生的热解气通过断层或上部渗透率高的岩层,可以运移至浅部水合物稳定带,为水合物成藏提供一定的热解气。同时也应注意到,虽然深部烃源岩层能够大量产气,但是大部分气体在运移至珠海组和珠江组时,在有利构造部位集聚成藏,这些成藏的气体然后以断裂为主要运移通道向上运移至浅部水合物稳定带;同时,也可以看到,当断层断裂至海底时,气体将沿着断层逸散至海面,造成气体的散失,不利于水合物的成藏。另外,深部热解气也可以随超压孔隙流体向上运移,与浅部生物气混合形成水合物。而在浅部,由于断裂构造不发育,受流体势控制,浅部生物气以则向运移为主运移至水合物稳定带区域。

图7 神狐海域A测线油气运移模拟

4 水合物成藏模式的构建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成藏系统包括烃类生成体系、流体运移体系、成藏富集体系,它们彼此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匹配将共同决定着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特征。白云凹陷于始新世—早渐新世在潮湿的气候环境、全封闭的深洼陷及高的沉积速率下形成了巨厚的文昌组、恩平组烃源岩,随后,这2组烃源岩在裂后相对构造平静期大量生烃,而以高沉积速率的深水细粒为主的充填作用导致白云凹陷形成超压;随后的东沙运动使白云凹陷发育大型底辟构造和大量NW 向张扭断裂,压力随之得到释放,逐步形成今天趋于正常地层压力的状态[30]。超压存在说明油气运移曾经不畅,现今白云凹陷趋于正常压力,则表明超压得到了有效释放、油气运移通畅,大量油气已经运移出来。因此,可以认为晚期底辟和断裂产生的垂向通道为油气垂向输导的有效通道。油气勘探也显示白云凹陷北坡天然气藏具有晚期断裂控制成藏的特点,同时由于白云凹陷深水区同样存在大量具有底辟构造和断裂相关的浅层亮点气异常反射,也证明了凹陷深部的油气被垂直输导到浅部地层;显然,白云凹陷存在晚期活动的断裂和底辟带的垂向输导系统,可以大大改善天然气的垂向运移条件。代一丁等[31]通过盆地模拟表明:文昌组和恩平组两套烃源岩层在开平凹陷现在处在生、排烃高峰期,在白云凹陷已处在产生裂解气的阶段。这与本次模拟吻合。另外,离该测线不远处,有我国第一口深水钻井LW3-1-1井,该井在上渐新统珠海组和下中新统珠江组钻遇了大量天然气,累计天然气地质储量约为800亿~1 100亿m3[32-33]。据此推测,该区域深部烃源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产生大量热解气,这些热解气通过合适的断层与底辟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提供一定的热解气源。

同时,近海油气勘探表明[34],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生物气的烃源岩分布相当广泛,纵向上从上中新统至第四系,甚至在局部区域的中中新统的不同层段均有分布;区域上盆地内均有大套浅海相和半深海相的泥质烃源岩展布,其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已达到了作为生物气烃源岩的标准,且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并且已在珠江口盆地东部白云凹陷北斜坡PY34-1和PY30-1构造的浅层已发现生物气气藏。

图8 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

综上所述,构建了该区的水合物成藏模式图(图8)。该成藏模式认为神狐海域水合物气源为通过深海平原生物气横向迁移和深部热解气的垂向运移混合成因,深度热解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生成的大量气体以活动断裂为主要运移通道向上运移,并在合适的条件下在源岩上部有利构造部位形成一定规模的天然气气藏。同时,这些深源高成熟气体持续以断裂为主要运移通道或者随超压孔隙流体向上运移,这些气体运移至浅部与浅部生物成因气混合在一起,在合适的温压域内形成水合物。

5 结论

1)神狐海域具备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水深、温度、压力条件及其地质条件。

2)神狐海域气源条件充足,白云凹陷深部发育文昌组和恩平组两套主要的烃源岩,其有机碳含量和镜质体反射率值均较高,以产气为主,部分气体通过断裂构造运移至水合物稳定带,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提供一定的热解气气源;神狐海域浅部韩江组,粤海组,万山组及第四系镜质体反射率在%~%之间,热成熟低、厚度大、泥岩及有机质含量高,是良好的生物气气源岩;生物气资源潜力巨大,可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提供生物成因气气源。

3)神狐海域运移条件优越,发育沟通气源岩层的断裂与底辟构造,为水合物的成藏提供气体的垂向运移通道;而在浅部,气体则通过侧向运移为主运移至水合物稳定带。

参考文献

[1]Kvenvolden K A,Ginsburg G D,Soloviev V Distribution of Subaquatic Gas Hydrates[J].Geo-Marine Letters,1993,13:32-40.

[6]Grevemeyer I,Villinger Hydrate Stability and the Assessment of Heat flow Through Continental Margi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physics,2001,145 (4) :647-660.

[7]樊栓狮,刘锋,陈多福.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理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15(5):524-530.

[8]陈多福,苏正,冯东,等.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水合物成藏过程及控制因素[J].热带海洋学报,2005,24 (3):38-46.

[9]吴时国,姚根顺,董冬冬,等.南海北部陆坡大型气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地质构造特征[J].石油学报,2008,29(3):324-328.

[10]张功成,米立军,吴时国,等.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J].石油学报,2007,28 (2):15-21.

[11]张光学,祝有海,梁金强,等.构造控制型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及其特征[J].现代地质,2006,20(4):605-612.

[12]庞雄,陈长民,朱明,等.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探讨[J].中国海上油气,2006,18(3):145-149.

[13]张功成.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构造演化及其特征[J].石油学报,2010,31(4): 528-533.

[14]吴能友,杨胜雄,王宏斌,等.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流体运移体系[J].地球物理学报,2009,52 (6): 1641-1650.

[15]龚跃华,杨胜雄,王宏斌,等.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特征[J].现代地质,2009,23(2):210-216.

[16]于兴河,张志杰,苏新,等.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沉积成藏条件初探及其分布[J].地学前缘,2004,11(1):311-315.

[17]于兴河,张志杰.南海北部陆坡区新近系沉积体系特征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的关系[J].中国地质,2005,32(3):470-476.

[18]Sweeney J J,Burnham A of a Simple Model of Vitrinite Reflectance Based on Chemical Kinetics[J].AAPG Bull,1990,74:1559-1570.

[19]Burnham A K,Sweeney J Chemical Kinetic Model of Vitrinite Maturation and Reflectance[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1989,53(10): 2649-2656.

[20]翟光明,王善书.中国石油地质志:十六卷:沿海大陆架及毗邻海域油气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101-121.

[2]Clennell M B,Hovland M,Booth J S,et of Natural Gas Hydrates in Marine Sediments:Conceptual Model of Gas Hydrate Growth Conditioned by Host Sediment Properties[J].Journal of Geophysical .

[21]高红芳,杜德莉,钟广见.珠江口盆地沉降史定量模拟和分析[J].南海地质研究,2006: 11-20.

[22]吴能友,蔡秋蓉.南海大洋钻探184航次初步成果简介[J].海洋地质,1999(4):9-52.

[3]Kvenvolden K Hydrates and Climate Change[J].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1988,2(3):221-229.

[23]黄永样,张光学.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前景[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95-105.

[24]傅宁,米立军,张功成.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烃源岩及北部油气成因[J].石油学报,2007,28(3):32-38.

[4]Dickens G R,O'Neil J R,Rea D C,et of Oceanic Methane Hydrate as a Cause of th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 at the End of the Paleocene[J].Pale oceanography,1995,10: 965-971.

[25]石万忠,陈红汉,陈长民,等.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运移模拟[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6,31(2):229-236.

[5]Buffett B,Archer Inventory of Methane Cathartic:Sensitivity to Changes in the Deep Ocean[J].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2004,227:185-199.

[26]Kvenvolden K A,Mc Menamin M Gases in Sediment of the Shelf,Slope,and Basin of the Bering Sea[J].Geochim Cosmochim Acta,1980,44:1145-1]50.

[27]Hyndman R D,Davis 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Methane Hydrate and Seafloor Bottom-Simulating Reflectors by Vertical Fluid Expulsion[J].Geophys Res 1992,97(B5):7025-7041.

[28]雷新民,张光学,郑艳.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及分布的地质因素[J].海洋地质动态,2009,25(5):1-9.

[29]王建桥,祝有海,吴必豪,等.南海ODP1146站位烃类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5,25 (3) :53-59.

[30]朱伟林,张功成,杨少坤,等.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天然气地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138-144.

[31]代一丁,庞雄.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石油地质特征[J].中国海上油气,1999,13(3): 169-173.

[32]朱俊章,施和生,何敏,等.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LW3-1-1井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19(2):229-233.

[33]朱伟林,张功成,高乐.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J].石油学报,2008,29(1): 1-9.

[34]何家雄,夏斌,张启明,等.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生物气和亚生物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16(2):167-174.

95 评论

阿囧小胖只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由于当时英国仍用儒略历,牛顿出生的当地时间为1642年12月25日,换算成格里高利历为1643年1月4日。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他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因为牛顿,经典力学又名为“牛顿力学”,而力的单位也叫做“牛顿”,另外,以牛顿命名的数学和科学术语还有“牛顿方程”、“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牛顿法”、“高斯-牛顿最小二乘法”、“牛顿环”、“非牛顿流体”等。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它的家庭处境。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由好奇心,例如颜色、日影四季的移动,尤其是几何学、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他还分门别类的记读书笔记,又喜欢别出心裁的作些小工具、小技巧、小发明、小试验。当时英国社会渗透基督教新思想,牛顿家里有两位都以神父为职业的亲戚,这可能影响牛顿晚年的宗教生活。从这些平凡的环境和活动中,还看不出幼年的牛顿是个才能出众异于常人的儿童。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赡养家庭。但牛顿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以至经常忘了干活。每次,母亲叫他同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并鼓励牛顿上大学读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1661年,19岁的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17世纪中叶,剑桥大学的教育制度还渗透着浓厚的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气味,当牛顿进入剑桥时,那里还在传授一些经院式课程,如逻辑、古文、语法、古代史、神学等等。两年后三一学院出现了新气象,卢卡斯创设了一个独辟蹊径的讲座,规定讲授自然科学知识,如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课程。讲座的第一任教授伊萨克·巴罗是个博学的科学家。这位学者独具慧眼,看出了牛顿具有深邃的观察力、敏锐的理解力。于是将自己的数学知识,包括计算曲线图形面积的方法,全部传授给牛顿,并把牛顿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在这段学习过程中,牛顿掌握了算术、三角,读了开普勒的《光学》,笛卡尔的《几何学》和《哲学原理》,伽利略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胡克的《显微图集》,还有皇家学会的历史和早期的哲学学报等。牛顿在巴罗门下的这段时间,是他学习的关键时期。巴罗比牛顿大12岁,精于数学和光学,他对牛顿的才华极为赞赏,认为牛顿的数学才超过自己。后来,牛顿在回忆时说道:“巴罗博士当时讲授关于运动学的课程,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当时,牛顿在数学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学。他学习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笛卡儿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及韦达等许多数学家的著作。其中,对牛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数笛卡儿的《几何学》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它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第二年,剑桥大学评议会通过了授予牛顿大学学士学位的决定。1665~1666年严重的鼠疫席卷了伦敦,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因此而停课,牛顿于1665年6月离校返乡。由于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家乡安静的环境又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飞翔。1665~1666年这段短暂的时光成为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踏进了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创建了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1665年初,牛顿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意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1月,用三棱镜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动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的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此时发生的轶事。总之,在家乡居住的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他的三大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的思想都是在这时孕育成形的。可以说此时的牛顿已经开始着手描绘他一生大多数科学创造的蓝图。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初级院委),翌年3月16日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成为正院侣(高级院委)。1669年10月27日,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并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巴罗为牛顿的科学生涯打通了道路,如果没有牛顿的舅父和巴罗的帮助,牛顿这匹千里马可能就不会驰骋在科学的大道上。巴罗让贤,这在科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在牛顿的全部科学贡献中,数学成就占有突出的地位。他数学生涯中的第一项创造性成果就是发现了二项式定理。据牛顿本人回忆,他是在1664年和1665年间的冬天,在研读沃利斯博士的《无穷算术》时,试图修改他的求圆面积的级数时发现这一定理的。笛卡尔的解析几何把描述运动的函数关系和几何曲线相对应。牛顿在老师巴罗的指导下,在钻研笛卡尔的解析几何的基础上,找到了新的出路。可以把任意时刻的速度看是在微小的时间范围里的速度的平均值,这就是一个微小的路程和时间间隔的比值,当这个微小的时间间隔缩小到无穷小的时候,就是这一点的准确值。这就是微分的概念。求微分相当于求时间和路程关系得在某点的切线斜率。一个变速的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范围里走过的路程,可以看作是在微小时间间隔里所走路程的和,这就是积分的概念。求积分相当于求时间和速度关系的曲线下面的面积。牛顿从这些基本概念出发,建立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是牛顿最卓越的数学成就。牛顿为解决运动问题,才创立这种和物理概念直接联系的数学理论的,牛顿称之为"流数术"。它所处理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切线问题、求积问题、瞬时速度问题以及函数的极大和极小值问题等,在牛顿前已经得到人们的研究了。但牛顿超越了前人,他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对以往分散的努力加以综合,将自古希腊以来求解无限小问题的各种技巧统一为两类普通的算法——微分和积分,并确立了这两类运算的互逆关系,从而完成了微积分发明中最关键的一步,为近代科学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牛顿没有及时发表微积分的研究成果,他研究微积分可能比莱布尼茨早一些,但是莱布尼茨所采取的表达形式更加合理,而且关于微积分的著作出版时间也比牛顿早。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为争论谁是这门学科的创立者的时候,竟然引起了一场悍然大波,这种争吵在各自的学生、支持者和数学家中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造成了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和英国数学家的长期对立。英国数学在一个时期里闭关锁国,囿于民族偏见,过于拘泥在牛顿的“流数术”中停步不前,因而数学发展整整落后了一百年。应该说,一门科学的创立决不是某一个人的业绩,它必定是经过多少人的努力后,在积累了大量成果的基础上,最后由某个人或几个人总结完成的。微积分也是这样,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在前人的基础上各自独立的建立起来的。1707年,牛顿的代数讲义经整理后出版,定名为《普遍算术》。他主要讨论了代数基础及其(通过解方程)在解决各类问题中的应用。书中陈述了代数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用大量实例说明了如何将各类问题化为代数方程,同时对方程的根及其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引出了方程论方面的丰硕成果,如,他得出了方程的根与其判别式之间的关系,指出可以利用方程系数确定方程根之幂的和数,即“牛顿幂和公式”。牛顿对解析几何与综合几何都有贡献。他在1736年出版的《解析几何》中引入了曲率中心,给出密切线圆(或称曲线圆)概念,提出曲率公式及计算曲线的曲率方法。并将自己的许多研究成果总结成专论《三次曲线枚举》,于1704年发表。此外,他的数学工作还涉及数值分析、概率论和初等数论等众多领域。在牛顿以前,墨子、培根、达·芬奇等人都研究过光学现象。反射定律是人们很早就认识的光学定律之一。近代科学兴起的时候,伽利略靠望远镜发现了“新宇宙”,震惊了世界。荷兰数学家斯涅尔首先发现了光的折射定律。笛卡尔提出了光的微粒说……牛顿以及跟他差不多同时代的胡克、惠更斯等人,也象伽利略、笛卡尔等前辈一样,用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对光学进行研究。1666年,牛顿在家休假期间,得到了三棱镜,他用来进行了著名的色散试验。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几种颜色的光谱带,牛顿再用一块带狭缝的挡板把其他颜色的光挡住,只让一种颜色的光在通过第二个三棱镜,结果出来的只是同样颜色的光。这样,他就发现了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这是第一大贡献。牛顿为了验证这个发现,设法把几种不同的单色光合成白光,并且计算出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精确地说明了色散现象。揭开了物质的颜色之谜,原来物质的色彩是不同颜色的光在物体上有不同的反射率和折射率造成的。公元1672年,牛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学会哲学杂志》上,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论文。许多人研究光学是为了改进折射望远镜。牛顿由于发现了白光的组成,认为折射望远镜透镜的色散现象是无法消除的(后来有人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玻璃组成的透镜消除了色散现象),就设计和制造了反射望远镜。牛顿不但擅长数学计算,而且能够自己动手制造各种试验设备并且作精细实验。为了制造望远镜,他自己设计了研磨抛光机,实验各种研磨材料。公元1668年,他制成了第一架反射望远镜样机,这是第二大贡献。公元1671年,牛顿把经过改进得反射望远镜献给了皇家学会,牛顿名声大震,并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反射望远镜的发明奠定了现代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基础。同时,牛顿还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实验和数学计算,比如研究惠更斯发现的冰川石的异常折射现象,胡克发现的肥皂泡的色彩现象,“牛顿环”的光学现象等等。牛顿还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形成的,并且走的是最快速的直线运动路径。他的“微粒说”与后来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此外,他还制作了牛顿色盘等多种光学仪器。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系统的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在牛顿以前,天文学是最显赫的学科。但是为什么行星一定按照一定规律围绕太阳运行?天文学家无法圆满解释这个问题。万有引力的发现说明,天上星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运动都受到同样的规律——力学规律的支配。早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以前,已经有许多科学家严肃认真的考虑过这个问题。比如开普勒就认识到,要维持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必定有一种力在起作用,他认为这种力类似磁力,就像磁石吸铁一样。1659年,惠更斯从研究摆的运动中发现,保持物体沿圆周轨道运动需要一种向心力。胡克等人认为是引力,并且试图推导引力和距离的关系。1664年,胡克发现彗星靠近太阳时轨道弯曲是因为太阳引力作用的结果;1673年,惠更斯推导出向心力定律;1679年,胡克和哈雷从向心力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导出维持行星运动的万有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牛顿自己回忆,1666年前后,他在老家居住的时候已经考虑过万有引力的问题。最有名的一个说法是:在假期里,牛顿常常在花园里小坐片刻。有一次,象以往屡次发生的那样,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一个苹果的偶然落地,却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那个坐在花园里的人的头脑开了窍,引起他的沉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切物体都受到差不多总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顿思索着。终于,他发现了对人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牛顿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解决了胡克等人没有能够解决的数学论证问题。1679年,胡克曾经写信问牛顿,能不能根据向心力定律和引力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定律,来证明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牛顿没有回答这个问题。1685年,哈雷登门拜访牛顿时,牛顿已经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当时已经有了地球半径、日地距离等精确的数据可以供计算使用。牛顿向哈雷证明地球的引力是使月亮围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也证明了在太阳引力作用下,行星运动符合开普勒运动三定律。在哈雷的敦促下,1686年底,牛顿写成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皇家学会经费不足,出不了这本书,后来靠了哈雷的资助,这部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才能够在1687年出版。牛顿在这部书中,从力学的基本概念(质量、动量、惯性、力)和基本定律(运动三定律)出发,运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锐利的数学工具,不但从数学上论证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且把经典力学确立为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牛顿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他除了在数学、光学、力学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外,他还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化学实验。他常常六个星期一直留在实验室里,不分昼夜的工作。他在化学上花费的时间并不少,却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成就。为什么同样一个伟大的牛顿,在不同的领域取得的成就竟那么不一样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各个学科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力学和天文学方面,有伽利略、开普勒、胡克、惠更斯等人的努力,牛顿有可能用已经准备好的材料,建立起一座宏伟壮丽的力学大厦。正象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而在化学方面,因为正确的道路还没有开辟出来,牛顿没法走到可以砍伐材料的地方。牛顿在临终前对自己的生活道路是这样总结的:“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这当然是牛顿的谦逊。牛顿并不善于教学,他在讲授新近发现的微积分时,学生都接受不了。但在解决疑难问题方面的能力,他却远远超过了常人。还是学生时,牛顿就发现了一种计算无限量的方法。他用这个秘密的方法,算出了双曲面积到二百五十位数。他曾经高价买下了一个棱镜,并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用它试验了白光分解为的有颜色的光。开始,他并不愿意发表他的观察所得,他的发现都只是一种个人的消遣,为的是使自己在寂静的书斋中解闷,他独自遨游于自己所创造的超级世界里。后来,在好友哈雷的竭力劝说下,才勉强同意出版他的手稿,才有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问世。作为大学教授,牛顿常常忙得不修边幅,往往领带不结,袜带不系好,马裤也不纽扣,就走进了大学餐厅。有一次,他在向一位姑娘求婚时思想又开了小差,他脑海里只剩下了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抓住姑娘的手指,错误的把它当成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离他而去。牛顿也因此终生未娶。牛顿从容不迫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结果作出了科学史上一个个重要的发现。他马虎拖沓,曾经闹过许多的笑话。一次,他边读书,边煮鸡蛋,等他揭开锅想吃鸡蛋时,却发现锅里是一只怀表。还有一次,他请朋友吃饭,当饭菜准备好时,牛顿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便独自进了内室,朋友等了他好久还是不见他出来,于是朋友就自己动手把那份鸡全吃了,鸡骨头留在盘子,不告而别了。等牛顿想起,出来后,发现了盘子里的骨头,以为自己已经吃过了,便转身又进了内室,继续研究他的问题。但是由于受时代的限制,牛顿基本上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他认为运动只是机械力学的运动,是空间位置的变化;宇宙和太阳一样是没有发展变化的;靠了万有引力的作用,恒星永远在一个固定不变的位置上……随着科学声誉的提高,牛顿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提升。1689年,他被当选为国会中的大学代表。作为国会议员,牛顿逐渐开始疏远给他带来巨大成就的科学。他不时表示出对以他为代表的领域的厌恶。同时,他的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和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如胡克、莱布尼兹等进行科学优先权的争论上。晚年的牛顿在伦敦过着堂皇的生活,1705年他被安妮女王封为贵族。此时的牛顿非常富有,被普遍认为是生存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在他任职的二十四年时间里,他以铁拳统治着学会。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被选举。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论。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1727年3月20日,伟大艾萨克·牛顿逝世。同其他很多杰出的英国人一样,他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人类荣耀曾经在世界上存在。

132 评论

qq496257996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1]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128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学位修改情况说明表

    标点符号问题或正文结果与图片结果不符合等笔误问题,这一种我们只需要在自己的文章中核实后进行改正即可;我们实验室都是找北京译顶科技,你有这方面的需求的话可以去找一

    criminalabus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修改说明

    问题一:修改说明怎么写 尊敬的编辑您好: 首先,感谢您和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根据您和专家的意见,逐一说明修改如下。 1. 2. . .

    阿岚懒懒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学位论文修改说明书怎么写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修改申请表 学 号 姓 名 论文原题目 拟定新题目 论 文 题 目 修 改 原 因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院系

    Pocky小豆丁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生态学杂志修改说明

    不明觉历,不知道要什么效果

    送哦夏季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毕业论文修改说明表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

    梁小姐1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