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0

若曦0518
首页 > 学术期刊 > 传送机构的毕业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纽约纽约k

已采纳

呃,你这是运输服务方式优化还是创新,对象分析是有具体案例分析吗?能不能说清楚一点呢?我倒是帮你想了一个题目,不知道可不可取,运输服务优化决策的模式分析不知道你觉得如何

110 评论

无忧快乐起

一、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 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了物流的发展,物流配送明显滞后。商流与物流分割,严重影响了商品经营和规模效益。实践证明,市场经济需要更高程度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系统化,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有信息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利用现代化的设施,但目前还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只能从国情、地区情况、企业情况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中国的物流配送业一定会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发展。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还计划兴建100个物流中心,以及7个主要交易中心,由此看来,物流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和民航总局六部委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已把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项目。在中国政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各地纷纷出台了自己的物流发展规划,把发展现代物流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二、现阶段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主要问题1.配送中心设施利用率低,发展缓慢长期以来,我国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少,发展比较缓慢,尽管近几年也新建了一些较先进的仓储物流设施,但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仓储设施仍较陈旧落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仓库还有较多仍在使用,而且仓储物流设施结构不合理,货场、低档通用库多,适合当前社会要求的冷藏、调温等专用库少。应当加快我国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改造,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投资物流行业,国家也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对物流配送设施的建设给予一些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2.配送中心总体配送比率较低,采购成本难以降低从我国现有商业零售企业来看,除了一些中大型、知名的商业企业以外,一般的商业“连锁”企业大多没有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这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一些自己的“连锁”分店,但实际上商店经营的商品并没有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这使得部分商业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显得有名无实!而在其他已经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实现商品配送的商业企业中,配送中心的效用也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这进而影响到了连锁企业综合采购成本优势的发挥,导致配送中心配送的比率非常低,采购成本难以降低。3.物流的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我国物流配送业的发展水平低,还表现在物流配送企业的小和散,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在物流配送的各环节上衔接配套差,服务功能不完善,能做到“一站式”服务的企业少。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储运企业中的“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仍然存在。物流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缺乏覆盖面较广的物流配送服务网络。4.现代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各种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多。例如目前采用较多的信息管理技术包括产品识别条码(B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分拣系统(ASS)、柔性物流系统(AGV)、全球定位系统(GPS)、仓库管理系统(WMS)等。从国际国内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化程度来看,美国的连锁商业配送中心普遍采用了机械化、自动化配合信息系统的整合作业模式,例如电动叉车、传送带、装卸搬运、吊车等机械设施配合各种信息系统的使用,就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了人员成本。美国立体化的商业物流中心很多都建有专业通讯网,货物的入库、移动、配装等都通过计算机控制托盘、货架铲车和吊车进行。日本采用的计算机机器人进行物流作业的模式已经广泛存在。相比而言,我国商业物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就相对落后了。据零点研究集团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实行物流配送的商业企业中,有超过58%的企业至今几乎没有采用过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来进行物流作业,而在已经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物流管理的企业中,72%的企业仍然以传统手工作业为主,信息技术只作为其辅助性的管理手段,例如配送中心内部基本上是手工辅以叉车和托盘作业;到货分拣、商品组配、商品盘点等无专业电子扫描装置;计算机应用仅限于配送中心的事务性管理(例如商品进、销、存、配、送信息的记录与存档等);商业物流信息技术的采用仍然以互联网、仓库管理系统(WMS)、管理信息系统(MIS)等为主,对于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三、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基本对策1、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物流配送能力国家实施“八五”、“九五”计划以来,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开始得到显著的发展,例如政府对铁路、公路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强;各地物流园区建设数量和规模的增加;中重型卡车产销量的上升;现代化物流营运设备的逐渐采用等,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的物流配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相对于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要求来说,目前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还显得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例如我国当前进行西部大开发,这对于我国以及外资商业零售企业来说都是一大发展契机,而西部地区目前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显然不能满足连锁企业在当地的物流配送,因此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配送能力的角度出发,当前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主要是西部地区以及其它物流业发展相对缓慢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高速铁路建设;提高城市内部交通的通畅性,减少交通“堵塞”现象;同时加快开发和引进高科技的物流设备,例如集装箱、散装专用船、各种装卸器具、移动运输器具等的进口或生产等,提高商业企业本身物流现代化管理水平,进而从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运营硬件方面为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创造条件。2、 大力推动“共同配送中心”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多集中在百货公司、超级市场、大型卖场、折扣店等业态领域。每个商业连锁企业由于各自的主营业态差异较大,因此他们建设配送中心的思路也不完全相同。一般而言,百货公司由于自营商品比重较低,采用第三方物流的可能性较大;超级市场以企业经销或代销商品为主,因此它们选择自建配送中心的可能性较大;当然其它不同业态的物流配送模式都会存在一定差异,但不管是何种零售业态,随着企业门店的不断增加,他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利用第三方物流还是与其它零售企业共建配送中心?在进行配送中心规划决策中,企业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企业的连锁门店数量较少,如果自建配送中心投资成本太大,资金流量出现困难;如果利用第三方物流,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也并非一种特别有效的战略,而且会分流企业的利润。从这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共建配送中心便是一种既经济能实现利润共享的选择思路!共同配送中心不仅能有效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通过不同零售企业之间的联合增强企业联盟的集团竞争力,对于中小型投资主体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一种物流配送模式。3.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网络化程度。一是大力发展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配送的规模化效益。二是提高物流网络化、组织化程度,通过适当方式将物流相关企业组织起来,形成较为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物流企业更要注意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网络服务功能。三是充分利用全社会物流配送设施资源,鼓励兼并、重组、联合,优先进行技术改造,尽量避免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4、更新传统观念,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推动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物流配送中心不够重视,因此,多年来我国物流尤其是物流配送中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发展较慢。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发展的瓶颈,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同时也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引起社会各界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视,鼓励社会化物流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学习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行业协会可以组织国内中大型物流配送企业、商业连锁企业的有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实地考察等,各地区政府部门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增强全民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意识,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各种教育途径,建立高素质、专业配套、层次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人才队伍。通过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快对我国物流配送中心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探索,从而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233 评论

sys19818888

摘 要:物流人才匮乏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从物流产业人才需求总量、行业需求范围、需求的地区差异和层次差异等方面,对我国现代物流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看出:各高校应明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构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缓解物流人才紧缺的局面。关键词:现代物流业;人才;需求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性产业,同时又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刑相结合的产业。伴随着物流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物流服务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必然引发物流人才整体和多样性需求的持续增加。本文拟从物流产业人才需求总量、行业需求范围、需求的地区差异和层次差异等方面对我国物流业人才需求状况加以分析。一、物流人才需求总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突出(一)需求总量不断增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因素,物流人才被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据交通协会统计,目前物流人才缺口600余万人。2006年上海市物流业是人才市场需求旺盛的四大领域之一,物流人才尤其足港航业拔尖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招聘数量较大;广州和深圳的物流人才为当地十类短缺人才之一;2006年天津市运输、仓储物流业的人才需求居劳动力市场行业需求第二位,该行业全年人才需求量占全部行业%,较工年增加%,其中储运人员是市场供不应求的前十种职业之一。未来几年几个大城市物流管理人才的缺口为:上海30万,北京20万,深圳12万。(二)供需矛盾突出就需求方而言,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市场,一方面对人才需求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如上海、北京和深圳是我国物流业发展较快且相对领先的地区,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21%、19%和16%,国内其它地区比例更低。而其中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更少。美国奥尔良州立大学一项为期20年的全美物流职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物流管理者中,92%具有学士学位,41%具有硕士学位,22%具有从业资格证书,这说明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学历偏低,职业素养不强,各层次物流人才紧缺。就供给方而占,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途径,一是院校培养,一是社会培训。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开设物流管理本科的高校195所,物流工程本科43所,合计238所,在校生3万多;物流专业高职、高专约500所,在校生1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突破1000所,在校生约30万人;具有物流专业或包括物流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院校超过100所,上述接受物流学历教育的人数不低于50万。埘物流从业人员在职教育已全面铺开;上岗资格培训人数日益增多。虽然物流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已全面铺开,各高校及培训机构培养了大量物流人才,人才短缺局面有所缓解,但是物流人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原因有:一是传统物流企业在转型中忽视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观念更新,造成此类企业人员素质偏低,从业人员的更替和补充势必加剧人才短缺局面;二是物流教育师资短缺和各类培训机构急功近利现象较普遍,且多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实训,毕业生所掌握专业技能和视角与企业需求脱节,致使就业后无法及时胜任工作;三是物流是跨行业、跨地域广的复合性产业,细分行业复杂。不同地区、不同细分行业、不同管理层对物流人才需求不尽相同,势必加剧物流人才供需矛盾。二、物流人才行业需求范围继续扩大由于物流业细分趋势明显,而不同细分行业物流管理需要不同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如汽车物流、医药物流、食品物流、家电物流、IT物流、化工物流、会展物流等对专业物流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势必出现物流人才需求行业范围扩大的状况。与此同时,一些与物流业务相关的现代服务领域,诸如金融和保险、通信、口岸管理等服务领域,出现了相应的物流金融、物流信息、口岸物流、物流房产等新兴行业,再加上闭环供应链物流、封闭供应链物流等物流市场的蓬勃发展,增加了对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又了解现代物流运作的人才的需求。三、物流人才需求层次差异愈加显著目前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主要有两类:一是宏观管理层次的人才,包括教学、科研、培训、政府机构制定政策、规划等方面的人才;二是各类企业物流管理人才。就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层次分析,主要有操作型、管理型和战略型三个层次。企业对不同层次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与能力要求不同,使得物流人才需求显示出较为显著的层次差异性。(一)物流人才的层次1.操作型物流人才主要指物流各功能岗位如配送、储存、货运代理、报关、物流信息网络维护、信息搜集和整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具体工作的操作型人才。这些人员应具备相关职业证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熟练操作技能,掌握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等方匾的知识,具有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英语基本对话能力,一般有1-3年工作经验。2.管理型物流人才主要指负责企业具体事宜的计划与指挥的物流部经理、营运主管。他们应具备国际贸易和通关、仓储运输、采购、财务、法律和其它如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及其管理经验,具有一定英语水平。还应具备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奉献精神、把握全局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异常事故和应急作业的处理能力、物流质量持续改进能力等,一般应有5年左右工作经验。拥有良好的英、日、德等外语沟通能力,是与国际贸易联系密切的岗位人才招聘的要求之一,也是企业未来招聘的趋势。3.战略型物流人才主要指从事企业发展方向和管理体制研究、企业管理软件研究与开发、物流规划咨询的高级管理和研究人才。此类人才具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掌握经济贸易、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工业工程、物流系统设计、物流经营与管理、物流决策等相关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具有对物流企业、制造企业、连锁企业和城市区域的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评价、创新的能力,一般应有5-8年甚至10年工作经验,良好的外语水平,懂得企业ERP、DRP、JIT、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管理技术,具有前瞻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物流理论与应用,能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的复合型管理规划人才。(二)对不同层次物流人才的需求差异显著1.从需求结构看,以操作型、管理型中低级物流人才需求为主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较低,决定了对操作型物流人才需求量最大。据调查,物流企业中负责企业整体目标制定,起组织与指挥作用的高级物流人才仅占企业人才需求的9%,负责企业具体业务计划与指挥的物流部经理、营运主管等中级物流人才占企业需求的44%、操作型物流人才占企业招聘的44%。2.从需求紧迫度看,对中高级物流人才需求更为迫切虽然社会对操作型物流人才需求总量较大,但由于近年在职培训、社会认证考试等形式的人才培养已缓解了行业初级人才供需矛盾,同时企业原有采购、储运、货代等传统功能岗位的在职人员,经短期培训成为初级人才的补充,因此对此类人才需求趋向平缓。企业对中高级物流人才需求总量尽管较小,但由于物流高等学历教育起步较晚,且在教学规模和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能适应实际需求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的中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不可能仅通过短期培训就能满足的。因为此类人才所需的宽厚基础理论、娴熟技能、丰富经验、统观全局的驾驭能力及前瞻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由此造成企业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需求的局面。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认为,今后一段时期,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对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诸如客服部经理、采购经理、物流总监、物流业务经理、物流项目工程师)、进出口贸易专业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的需求将更加紧迫。四、物流人才需求地区差异显著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同,引起物流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加上不同地区地域优势和特点不同,导致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类型和岗位差异显著。(一)东南沿海地带对物流人才需求的规模和层次较高东南沿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物流发展最快的区域,水陆运输发达,港口货物吞吐量大,高新技术企业集中,物流运作效益最好。珠三角是我国发展物流业最早的地区,是华南、中南、西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通道,也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带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交通设施密集,集中了五大机场和五大港口,是我国空中航线最为密集和繁忙的地区。该地外向型制造业发展迅速,在生产制造、全球分销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因此,对国际物流、运输管理、多式联运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旺盛。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是继珠三角之后又一重要的物流基地,现已成为我国物流发展前景最好,最被业内人士看好的地区。对海运、报关、港口贸易方面的物流人才需求较其它地区突出,且普遍要求从业人员有相应的从业证书,熟悉国际贸易、海运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二)华北、中原、西南地区,对物流人才需求的规模和层次居中这里铁路、公路发达,企业集中度和物流运作效益居中。环渤海地区作为中国三大重要经济圈之一,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物流基地。受传统工业及其它多方面因素影响,该地物流业竞争力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仍然很弱。尽管天津、大连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物流港,但产品出口远不及东南沿海。东南沿海产品出口额占全国70%多,环渤海仅占20%,广东省的出口额就是环渤海地区出口的近两倍。目前该地区物流企业主要侧重于大宗物资的海运和铁路运输。因此,对采购、运输和仓储等方面物流人才需求较大,比较重视从业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强调实践经验。对于中高层部门经理则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三)西部地区对物流人才需求数量少、层次低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西部现代物流有了一些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落后于东部,人才需求数量远不及东部。这里是中国煤炭、木材等资源输出地,物流网络不发达,运作效益低,主要依赖铁路运输,企业集中度低,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受地理条件限制,西部多数物流企业从事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因此对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运输、仓储、企业物流运作等岗位,而港口运作和国际货运代理等涉及国际贸易、海关方面的岗位几乎没有。从业人员绝大多数从事着低技能、劳动强度大、不需专门技能培训、门槛低的工作,对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区域物流中心城市较普通城市的物流人才需求更为旺盛。五、结束语随着物流业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总量呈上升趋势,人才需求的细分行业范围扩大,人才需求的地区差异和层次差异显著、中高级物流人才需求更为迫切。为缓解物流人才紧缺局面,不少高校纷纷设立与物流相关专业。但由于起步较晚,经验不足,高校物流学历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盲目性,注重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学,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与物流岗位实际需求相脱节,毕业生综合能力欠缺,操作能力不强,不适应岗位要求,出现了物流相关单位急用人,而高校物流毕业生难就业的问题。因此如何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加强高校物流学科专业建设,合理构建培养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平台,不断开拓培养的新渠道,科学确定培养方案,提高物流人才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10 评论

浮云秋叶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与3G应用前景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回顾我国移动电话1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史是超常规的发展史。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2003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亿户,普及率为。而在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10个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3%。其中,英国为,意大利为,卢森堡为;当时,中国为。所以,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历史发展的新机遇回顾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制式较多,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日本的制式等。我国科技人员分析对比根据国情选用了TACS系统,购买国外设备建设移动通信网,设备制造厂也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装配)了部分系统设备和手机。研究部门也研制了部分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为气候。到了第二代,国际上主要是GSM、CDMA两种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之前,我国分别在嘉兴、天津进行了GSM、CDM的试验,测试了各种性能。由于GSM标准成熟较早,我国开始选用了GSM系统,后来联通公司又引进了CDMA统,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建设中我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制和标准系列,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他们就推进了产品的开发生产,使我国民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些比例。在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时我国的相关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明确认识到这是改变我国在移动通信业局面的重要机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参加3G标准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无线传输技术)评估组,并先后向国际标准组织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为国际上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LAS-CDMA也成为3G国际标准组织的后备标准。设备制造厂商在积极参加标准制定的同时,努力开发产品,取得较好进展。尤其是中兴、华为开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可以提供运营商使用,而且在国外也占有一定位置。3G改变中国通信格局关于3G的发展,三年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确定了“冷静、稳妥、科学、求实”和“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3G及3G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原则。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出台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时分双工获得了55 100=155MHz的频谱,FDD获得了120 60 (170)=180~C350MHz的频谱。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分双工标准体制的重视与支持。根据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与原则,2001年6月22日信息产业部成立3G技术试验专家组(3GTEG),负责实施3G技术试验,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的运营、设备制造和科研院校的专家组成。信息产业部六个司局组成3G领导小组。试验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MTNet(移动通信实验网)进行;第二阶段,在运营商网络和MTNet进行。截止2003年底,已对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工作,结论是系统基本成熟,终端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2004年进行第二阶段试验。国际电联ITU-R在1985年,就开始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和标准。其目标是统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频段,实现全球漫游,提高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及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1998年,国际电联ITU向全世界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世界标准草案,共征集了来自美、欧、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6种3GRTT(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标准提案。在提案评审和筛选过程中,国际电联根据对3G标准的要求,对3G标准提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评估、仿真、融合、关键参数的确定工作,通过了包括中国提案在内的5个无线传输的技术规范。目前,国际上共认的3G主流标准有3个,分别是欧洲阵营的WCDMA、美国高通的CDMA2000和中国大唐的TD-SCDMA。答案补充三种标准一经确定,就展开激烈的争夺战。这三种技术标准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作为中国大唐设计的TD-SCDMA标准,具有多项明显优势的特色技术。采用TDD模式,收发使用同一频段的不同时隙,加之采用/s的低码片速率,只需占用单一的频带宽度,就可传送2Mb/s的数据业务。该标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用智能天线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智能天线的采用,可有效的提高天线的增益。它特别适合于用户密度较高的城市及近郊地区,非常适用于中国国情。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将是决定中国3G商用启动的重要时期。随着3G商用的日益临近,国内几大运营商首先应考虑如何针对自己既有的固定和移动网络与核心网络平台、核心业务能力,在取得3G运营执照后能按NGN演进发展的思路,拿出快速应对3G或3G演进发展业务及所谓全业务竞争的有效务实对策,并以市场需求驱动为导向,通过细分市场开发对用户更有吸引力的应用。一旦发放新牌照,市场格局必将重新划分,几大运营商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同时,必会因建设新网络而掀起新的投资高潮,设备制造商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答案补充一旦3G启动,整个通信行业的产业链会高速旋转起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将由此实现第三次突破。具体说来,3G将改变现有的运营市场布局,改变市场结构,促进中国通信产业发展。从产业链其他环节的角度看,3G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IT企业。从宏观层面上看,3G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3G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通信产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军力量,也是未来国与国之间经济竞争的重要部分。3G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抓住3G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拥有全球最大移动通信市场的中国,应抓住这一契机,提升我国通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3G的来临,正是移动通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现在无法想像的科技产品会飞快地出现在我们身边,那时,手机不会再仅仅是你的个人通讯工具,相信它会成为你可靠的工作助手(上网、记事、制定工作计划、照相、录音、互动学习、电子商务、移动银行、)和有趣的娱乐伙伴(游戏、听MP3、音乐、看电影、体育赛事),而它的形状也会有各种各样(手表、头戴式、分离式、笔式)以适应不同人群的要求,让我们共同期待移动通信创造的美好未来吧!

249 评论

相关问答

  • 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毕业论文

    我这就有你需要的,绝对保证质量,格式免费帮你改好

    天凄微凉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翻译毕业论文的机构

    最省钱的论文翻译,精诚翻译工作室,请加下面Q

    helloJ80430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自动送料机的毕业论文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

    依依0317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养老机构的毕业论文

    老年护理是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护理、康复和健康 教育 为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subluevoyag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带式输送机结构设计毕业论文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减速器课程设计已发去你邮箱,请查收。仅供参考。

    baicaitee909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