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5

wangyuting3573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冠状病毒的环境生存能力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昕总理

已采纳

17年前的SARS病毒,出现于冬季,消失于夏季,再也没有回来。很多人据此推测甚至期盼: 新冠病毒会不会也随着气温的升高而自然消失?还是别瞎猜了,听听专家们怎么说吧。前几天,在线预印平台SSRN发布了一篇论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气温和纬度特征,预测了新冠肺炎潜在的季节性。论文作者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研究所、马里兰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跨学科中心等研究机构。 目前该论文还未经过正式同行评议。我们先看看这篇国外论文有哪些研究发现,再邀请国内的权威病毒学专家为大家解答。格局:沿东西方向分布,北纬30至50度“相当多的传染病在发病率上表现出季节性特征,包括人类冠状病毒。” 这篇论文提到,229E、HKU1、NL63和OC43,这些人类冠状病毒通常引起常见的感冒症状。其在12月到4月之间表现出强烈的冬季季节性,在温带地区的夏季却难以检测到。目前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与气温和纬度有哪些关联?论文作者总结了一些规律。“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和重要的旅行联系,疫情中心的流行病学模型曾预测,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曼谷地区,将继武汉和中国之后成为疫情重灾区。”研究人员写道。然而,疫情发展与此前预测并不一致。相反,这篇论文指出, 新冠肺炎的社区传播呈现出沿东西方向分布的格局。论文指出,新的疫情中心地区大致都在北纬30至50度范围内。韩国、日本、伊朗和意大利北部陆续出现明显疫情。此后,美国西北部和法国也出现显著社区传播。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全球气温地图,单位为摄氏度。黑色圆圈代表出现显著社区传播的地区。图源:美国缅因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的气候再分析器气候:平均气温5-11度,相对湿度47-79%“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时间,新冠肺炎未能显著传播到中国南部的国家。与上述更多温带地区相比,东南亚的病例数和报告的死亡人数要少得多。”研究人员指出。那些出现显著疫情的地区,在气候特征上又有哪些规律?研究人员发现,在2020年1月的中国武汉,以及2月份受疫情影响的其他地区,具有相似的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在5到11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在47%到79%之间。“这些地点还表现出一个共同点,即疫情暴发时间与年度温度周期的最低点重合,因此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温度相对稳定。”研究人员指出,此外,没有一个疫区城市的最低气温低于0摄氏度。他们还提出, 疫区城市的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与已知有利于冠状病毒存活的实验室条件相似——温度为4摄氏度,相对湿度20%-80%。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的全球2米气温图,单位为摄氏度。白色圆圈代表出现显著社区传播的地区。红色等值线划出了气温在5到11摄氏度的地区。图片基于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信息2020制作。未来:北半球升温,疫区更北部风险增加研究人员认为,在这种温度条件下,较长时间段内出现新的疫情暴发, 可能表明:长期处于此温度范围内,疫情暴发的风险在增加。而疫区城市的温度没有降到0摄氏度以下,说明存在潜在的最低温度范围。这样就避免了可能影响病毒生存能力的冻融循环或其他因素。“ 所有这些都表明,温度与2019新冠病毒的环境生存与传播之间,存在潜在的直接关系。”研究人员称。根据以上发现,论文作者对未来几周新冠病毒的传播进行了预测。他们基于去年3月和4月的气温数据预测,疫情社区传播的风险将影响当前疫区以北的地区。这些地区从东到西可能包括中国东北地区、中亚、东欧、中欧、不列颠群岛、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等等。“未来两个月,北半球许多地区的气温将大幅上升。然而,随着北部地区快速升温,这些地区的温度曲线会快速与当前处于危险中的地区重叠。”论文指出。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出现新冠肺炎社区传播的城市,以及存在潜在风险城市的平均气温和湿度。数据来自。结局:可能在夏天消失,也可能卷土重来论文作者根据其他人类冠状病毒的季节性特征预测,今后几个月内,新冠肺炎病例可能会在北纬30度以上疫区显著减少。他们提出了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新冠肺炎在热带地区像流感一样以低水平流行,并在秋末和冬季在温带地区再次卷土重来;另一种可能性是,到了夏季,新冠肺炎无法在热带和南半球维持生存并消失。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论文并没有考虑气候异常、人为干预、病毒变异等因素。“这意味着,尽管目前疫情与纬度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似乎很强,但直接原因尚未得到证实,而且近期的预测是推测性的,必须极其谨慎地加以考虑。”论文作者强调。2019年3月至4月的全球2米气温图,单位为摄氏度。绿色地带为短期内可能出现大规模社区传播的区域。图源:美国缅因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的气候再分析器

232 评论

nanaxuanku

因为这种病毒不害怕冷又寒冷,它存活的几率越强,只有在零上40度左右他才能灭亡,所以它的生命力真的很顽强。

279 评论

KauluwehiS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病毒在空气中是无法存活的。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勤洗手、勤消毒很重要。那么,一般来讲,日常生活物品中哪些是适合病毒存活的“温床”?病毒又能在这些物体表面存活多久? 英国国民保健制度(NHS)网站介绍,病毒离开人体后的存活时间取决于其 所依附物体的表面情况,以及温度、湿度等环境状况。 表面情况 总体来说,病毒在光滑的非渗透性(防水)表面存活时间更长,比如 不锈钢或塑料表面 ;病毒在纤维织物或纸巾等渗透性表面存活时间相对较短。 不同种类病毒存活时间也有差异,一些病毒可以在室内物体表面存活超过7天,不过其致病能力会在24小时内显著下降。所以, 电梯按键和门把手等硬质物体,是需要加倍小心的病毒载体。 2014年由英国、法国、美国、中国等多国科学家发表在《美国感染控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4种常见物体表面的存活期限。研究者针对家庭中的木头、不锈钢、塑料和织物表面进行了多点取样分析。 结果显示,木质表面是这种病毒的最佳“温床”,病毒可持续48小时保持感染能力;病毒在不锈钢和塑料表面的存活时间一般为24小时左右; 依附于织物表面的病毒存活时间最短,病毒活性在8小时内会迅速下降为零。 2016年发表在美国《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杂志上的另一篇论文更细致地研究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H1N1流感病毒在不锈钢表面的存活情况。研究显示, 流 感病毒在不锈钢表面最长竟可存活7天并依然具备传染能力 。该研究证明了流感病毒在非渗透性表面的“超长待机时间”。 英国国民保健制度网站还说,流感病毒可以飞沫形式在空气中存活数小时,低温会增加其存活能力。不过,流感病毒在手上存活时间很短,大约5分钟手上的病毒数量就会降到很低水平。 温度、湿度 温度也是病毒生存时间重要的影响因素。温度越高,病毒越难存活, 5 6℃30分钟即可使病毒全部灭活 ,在室温25度左右时,病毒很快会丧失传染性。 湿度对病毒传播率也有一定影响。 有一点需要厘清,不同于细菌,病毒通常更容易在干燥的空气中传播, 但这并不代表在干燥空气中就存活时间长。 这是因为潮湿的空气中,病毒比较容易落在物体表面上和地面上, 但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在空气中漂浮。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存活。这不矛盾。 SARS的体外存活实验 新型冠状病毒在体外可以存活多长时间? 官方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但科学家对2003年非典期间SARS冠状病毒在体外存活的时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华盛顿邮报》2003年5月刊登的一篇文章介绍说,SARS病毒可以在人体外的普通表面存活数小时,在人体常见的三种排泄物(痰、粪便、尿液)和血液中,非典病毒能长时间保持活力, 在 24℃条件下,在痰中和粪便中存活约5天,在尿液中存活约10天,血液中可存活15天。 SARS病毒对温度敏感,在0℃时可以无限期存活。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能力显著下降。无血清培养条件下,37℃可以存活4天,56℃加热90分钟、75℃加热30分钟能够杀死病毒。 相比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更容易被高温杀死 。56℃加热30分钟即可使新型冠状病毒全部灭活,在室温25℃左右时,新型冠状病毒很快会丧失传染性。但无奈现在是冬季,病毒在体外存活的时间会更长。 SARS病毒能不能通过包裹传播呢 ? 研究者模拟了一种情况,一个包含病毒的大呼吸飞沫(体积为5µL;半径为1mm)掉到干燥的纸上,即使病毒浓度极高,纸张在5分钟以内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了。美国疾控中心CDC关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常见问答中也指出, 冠状病毒在物体表面的生存能力较差,因此包裹散布病毒的风险很低。 此外,阳光、紫外线等都会对病毒的活性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在实际环境中病毒的存活时间也不会很久。如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在白天相对干燥的天气里,存活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分钟。 不过度恐慌,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买不到口罩和酒精也没关系,勤洗手、多通风、尽量少去公共场合,依然是避免被传染的最好的方式。·

273 评论

潘潘吃吃吃啊

新冠在热带地区严重。资料显示,在气温较高的哥伦比亚等国,新冠病毒可能如流感一样,呈现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走势。

273 评论

clover2011

冠状病毒怕高温,而新冠病毒和SARS的同属冠状病毒属成员,基因序列有85%的相似性。所以这其实反映出人们一种隐隐的期待,希望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像17年前的SRAS一样,在夏天到来后逐渐消失。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的确,这种期待有一定依据。据对SARS的研究表明,人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随着温度升高,人冠状病毒的抵御力会下降。56摄氏度下30分钟可以有效灭活病毒。而在4℃的维持液中,人冠状病毒则能维持中等稳定,在零下60度的环境中,保存时间能达数年。而且多项研究显示,MERS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病毒活性都会显著降低。而在22°C到25°C的温度和40%到50%的相对湿度(即典型的空调环境)下,SARS病毒能在光滑表面上保持5天活性。所以笔者在此提醒一句,平时用空调制热升高环境温度不可能达到灭活病毒的效果,洗热水澡的温度也达不到。2006年WHO出的《SARS这场国际瘟疫是如何被阻止的》一书中把天气回暖看作是SARS消失的原因之一。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李兰娟院士、王辰院士、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主任都曾比较肯定地说,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对新冠状病毒的直接研究支持高温可能抑制新冠病毒传播2月22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茂团队在论文预印本平台发布了一篇题为《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Change COVID-19 Transmission in 429 cities》论文,王茂团队在论文中推测,可能存在最适合新冠病毒传播的温度区间。武汉近期平均气温在℃到℃之间,正好在确诊人数上升的温度区间内。因此,武汉气温适宜新冠病毒传播可能是疫情首先在当地暴发的因素之一。作者还推测,随着北半球气温升高,日平均气温超出病毒传播的最佳温度区间后,疫情可能得到相应控制。3月9日,论文预印网站SSRN发表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研究所、全球病毒网络(GVN)卓越中心的一篇论文,指出目前疫情与纬度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似乎很强。新冠肺炎社区传播主要沿着东西向展开,中心点均大致沿北纬30~50度分布,平均温度为5℃~11℃,平均湿度在47%~79%。未来北半球升温,疫区更北部风险增加。事实上,疫情后来的进展形势非常符合这篇文章的预测。白色圆圈代表出现显著社区传播的地区。红色等值线划出了气温在5到11摄氏度的地区。相反或谨慎观点:气温非决定因素早在2月份的采访中,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与政策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姆对高温抑制病毒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指望天气变暖遏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还为时过早。“很多人作此判断是因为非典疫情就是在夏天结束的。”他说,“不知是不是巧合。也可能正好在当年夏天,人类控制住了疫情。”他接着指出,2012年人类体内发现的另一种冠状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就完全没有遵循季节模式。“阿拉伯半岛温度高达约43摄氏度,MERS也仍在传染。”他就此指出,“某些病毒的传播高峰会出现在盛夏。“3月5日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会上,紧急卫生事件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对气温的影响也持谨慎态度,“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种病毒在不同温度下表现不同”,他呼吁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能采取积极行动,以防止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3月6日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在记者会上也表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会在夏季自行消失。美国疾控中心国家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主任南希·梅索尼尔也在一次公开电话会议中表示,现在尚无法断言确诊人数会随着天气变暖而减少,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指望仅仅靠天气回暖来消灭这种病毒。”3月19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学者在预印本平台SSRN发表了题为《夏季冠状病毒流行会减少吗?》的研究论文。结果表明,1月至3月,平均温度高于18℃和绝对湿度大于9g/m3的国家的病例总数实际上少于全球总病例数的6%。这项研究显示了温暖气候抑制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南半球国家出现的本土传播案例,可能意味着新冠病毒比起过去的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对较高温度更为耐受。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马克·利普西奇的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都可能持续传播,造成感染病例快速增加,无论是寒冷干燥的地区,还是像新加坡这样的热带地区。这项研究说:“如果不实施广泛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单是天气本身(比如北半球进入春季和夏季时温度和湿度的增高),未必会带来病例数量减少。目前,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等热带国家的确诊病例数量正在不断攀升似乎也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3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院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王其龙等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 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报道了江苏省淮安市一个超级传播者在洗浴中心感染了其他8人的簇状传播案例,这一案例表明,新冠病毒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仍能存活,且传播性并未出现减弱的迹象。笔者认为,这篇文章或许能证明单纯的温度湿度不是病毒传播的决定因素,然而气温显然不是单纯的温度,还涉及通风、日照等环境因素。气温的升高伴随着日照的增强,绝对温度虽然达不到杀死病毒,但增强的紫外线应该可以产生叠加效应。多出来晒晒太阳肯定有益无害!唠了半天,有人可能会说,让你说出花来,还是没有得出肯定结论呀。是的,绝大多数人啃着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不见得能像牛顿那样发现牛顿定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世界疫情图的创立者Lauren Gardner教授也说,没想到她弄的东西竟然招来了超过10亿的点击量。她表示,这个项目为学校和团队带来了更多的曝光量,“我确实期待它为我们的团队带来真正令人兴奋的机遇,而且它已经做到了。”NASA已经要资助这个小组研究“季节性和气候”对病毒的影响。”呵呵,这不美国政府都和我想一块儿了。

296 评论

相关问答

  • 冠状病毒复制的研究论文

    致命的弱点就是传播的速度非常的快,而且潜伏期也非常的长,并且也存在着很大的变异的可能性。

    鵼鵼小舞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冠状病毒最新研究论文

    一、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二、胸部影像学显示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极少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

    阳澄湖边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抗新冠状病毒药物作用研究论文

    很遗憾大蒜不能对抗新冠,所以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不过大蒜含有很多抗癌的物质,经常吃对人体有好处。

    虾米啊1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冠状病毒论文文献

    [1] 俞文兰,孙道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女护士心理健康风险及干预对策[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0,30(6):200-217. [2] 程家国,

    无双天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2019新型冠状病毒研究的论文

    SARS-CoV-2指的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声明,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 正常国际范围内病毒的命名由国际病毒分类委

    雪莉小姐的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