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80

我就叫小猪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大气污染防治类期刊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货JyHl

已采纳

灾害学2014年还被踢出过核心期刊,在一些科研单位风评不太好

192 评论

我的宝贝叫小啦

灾害学可定义为以灾害及灾害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国家学科分类代码GB/T13745—92中明确规定的。灾害学研究灾害的成因和时空分布规律寻求减轻灾害损失的途径。灾害学涉及众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强并不断扩展的科学,灾害学是一大类学科的总称,其学科体系应包括如下层次即(1)基础理论灾害学:它主要研究灾害形成机理、规律、特点,也包括某些交叉学科如灾害动力学、灾害历史学、巨灾学、未来灾害学等。也可按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做出划分如自然科学类有灾害物理学、灾害化学、灾害及救援医学、灾害地学、生态灾害学、环境灾害学、灾害天文学、灾害信息学等;社会科学类有灾害社会学、灾害心理学、灾害伦理学、灾害管理学、灾害经济学、灾害战略学、灾害法学等。(2)应用灾害学:它主要是在基础理论灾害学指导下,根据减灾科技发展及教育要求发展起来的学科,主要有:防灾学、灾害预测学、灾害评估学(安全风险学)、灾害区划学、减灾工程学、减灾设计学、减灾系统工程、减灾决策学、灾害保险学等。(3)分类灾害学,它主要按减灾部门及区域做出划分:其一,就自然灾害类型分,国内权威部门将其归纳为七大类,如气象灾害学、海洋灾害学、地质灾害学、地震灾害学、农林业灾害学;生物灾害学、天文灾害学等。如气象灾害学又可进一步分成洪涝灾害学、干旱灾害学、低温灾害学等;其二,根据灾害所涉及的产业部门又可分为工业灾害学、农业灾害学、建筑灾害学、交通灾害学、商业灾害学、旅游灾害学、军事灾害学等;其三,根据灾害的区域特征又可归纳划分:城市灾害学、农村灾害学、草原灾害学、沙漠灾害学、海洋灾害学、山地灾害学、森林灾害学等。跨学科研究越来越受到科学家和科学管理者的重视,灾害学的初创绝不是—批学者们的主观臆想,而是灾害科学本质的必然反映。当今的灾害科学走过一条从单学科到多学科合作,从多学科向跨学科发展的轨迹。事实上,现在国内外正开展的灾害学研究包括自然与社会两大方面,其基本研究内容是:(1)自然灾害事件的性质特点;(2)自然灾害事件发生的诱发因素及其成灾机制;(3)原发自然灾害与次生自然灾害的关系;(4)自然灾害事件规模和损害程度的评定(含减灾措施实施实际效能的评定);(5)自然灾害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等。跨学科的灾害学研究方法比较困难,因为它通常不具备资料齐全与可比性强的特点,所以总体讲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统计、推理、不同学科的互补以及高新技术的仿真模拟等。常用的方法有(1)历史灾害分析方法;(2)相关因子的比较分析;(3)典型灾例的实地调查分析;(4)计算机技术及因特网的应用;(5)编制减灾规划及应急预案等。灾害学研究表明,灾害防治比减轻灾害有更高一层的目标和要求,需要较高的经济投人,而且其效果通常有两面性,所以,任何减灾预案确定都要慎之又慎,至少要深入如下项目研究:(1)要有可靠的预报意见,使之形成立项依据;(2)自然灾害防治的经济投入一定要远小于受保护区的经济创造;(3)自然灾害防治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水平上的目标即延迟灾害发生时间、改变灾害事件的规模和特性、制止灾害的蔓延等;(4)特别要认真考虑灾害对人类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等。总之,灾害学研究就是要遵循灾害成因→灾害加剧过程→灾害管理决策等思路展开,此外,灾害学属于开放系统,其学科完善有待更加深一步。杂志《灾害学》编辑《灾害学》简介本杂志是全国最早综合系统研究灾害问题(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技期刊,1986年创刊。设有理论·思路与争鸣、预测·防治与对策、实例·经验与教训、资料·信息与报道、杂谈·未来与展望等栏目。主要栏目理论思路与争鸣预测防治与对策灾例经验与教训资料信息与报道杂谈未来与展望获奖情况国家“双效”期刊第一届、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中国地震局第二届科技期刊评比优秀奖期刊信息ISSN:1000-811XCN:61-1097/P地址:西安市边家村水文巷4号邮政编码:710068图书《灾害学》编辑基本信息书名:灾害学定价: ¥元 出版/发行时间: 2008-01-01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作者: 李树刚ISBN: 9787502032326版次: 1开本: 16页数: 278内容简介本书分析了全球灾害概况及灾害风险状况,系统讲述了灾害的内涵及其基本属性和分类特征。阐述了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环境灾害及人为灾害的特征、致灾机理与相应的防灾减灾技术。介绍了灾害风险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相关模型及灾害应急管理与综合减灾方面的知识。本书可作为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学习用书,也可作为安全技术及工程、防灾减灾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生教学参考,还可作为工矿企事业单位从事安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本书目录0 绪论 全球灾情状况 中国灾害规律 中国百年自然灾害特征 中国百年人为灾害特征 灾害基本概念及属性分类 灾害的基本概念 灾害的基本属性 灾害的分类体系 灾害分类 灾害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灾害学的性质与特点 灾害学研究的大科学体系及其内在结构 灾害学宏观层次研究 灾害学的研究方法思考题1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概述 地质灾害的分类 地质灾害对人类危害 地震灾害 地震概述 基本名词和概念 地震活动概况及地震分布 地震成因及概况 地震的预报 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 地震的破坏作用 减轻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 地震应急活动 滑坡灾害及其防治 滑坡灾害及分级分类 滑坡要素与滑坡分级分类 滑坡的形成 滑坡的防治措施 滑坡的监测与预报 崩塌灾害及防治 泥石流的灾害及防治 中国的滑坡与泥石流 地面沉降及其防治思考题2 气象灾害及其他自然灾害 大气环流与气象灾害 决定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 气象灾害 典型气象灾害分析 热带气旋灾害 干旱灾害 洪涝灾害 龙卷风灾害 海洋灾害 风暴潮 海浪 海啸 海冰 赤潮 森林火灾思考题3 环境灾害 环境灾害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环境灾害概念 环境灾害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环境灾害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辩证关系 环境灾害的分类体系 环境灾害的基本特征与原理 环境灾害的成灾机制 广义人-机-环境系统 人为失误——产生环境灾害的根本动因 人-机-环境系统——环境灾害的孕育环境 人-机-环境系统的演变规律 从熵与耗散结构角度探讨环境灾害成灾机制 环境灾害的混沌成灾机制 环境灾害的物能异常聚散与突变成灾机制 大气污染及防治 大气污染及污染源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大气质量控制标准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导致典型灾害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水体污染及其污染源 水污染物质的类型及其污染指标 水污染防治方法 水体富营养化 其他环境灾害 垃圾灾害 核辐射灾害思考题4 人为灾害 人为灾害及其危害 基本概述 人为灾害的危害 人为灾害特征 人为灾害的成因 城市火灾及其防治 火灾的危害及特点 火灾的分类 建筑火灾的燃烧特性 特殊危险建筑物的防火 城市火灾消防 城市爆炸灾害及其预防 爆炸基本概念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及预防 粉尘爆炸及其预防 城市环境噪声控制 环境噪声源 噪声的危害及允许标准 城市环境噪声的控制思考题5 灾害风险分析及其评估 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灾害风险的类型 灾害风险管理的内容 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内容 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 风险分析的一般程序 灾害风险的分析要素 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 风险识别 风险估计与评价 风险估计的概率分析法 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 风险评价指标 风险决策 减灾决策 减灾决策的特点 减灾决策的过程 减灾决策方法 灾害模型示例思考题6 灾害应急与管理 灾害应急管理的由来和演化 灾害管理与紧急事务管理的含义 灾害应急管理的由来 灾害应急管理的演化 国内外应急灾害管理的现状 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 编制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 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型 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 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素 应急预案的组成 城市中需要编制应急预案的单位和场所 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流程 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 全球综合减灾 全球综合减灾关键问题 认知现代灾害不可忽略非传统安全 现代灾害研究要树立忧患意识 灾害风险与保险机制研究很必要 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培养 城市灾害的监测与预警体系 人类科学管理灾害的必然途径 我国城市灾害预警体系的建立 城市灾害信息管理与灾情报告机制思考题

92 评论

蚊蚊mandy

大气污染论文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之一。然而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频繁,自然因素影响使大气污染严重,保护大气环境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义务。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即阳关、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而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它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社会环境的质量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对社会的进步都有极大的影响。地球表面覆盖着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称为大气层。一般是将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由于大气圈中空气质量的分布不均匀,通常将从地球表面到1000-1400千米的气层称为大气圈的厚度。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组成与物理性质也是不均匀的。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在结构上可将大气圈分为五个气层:(一)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中最接近地面的一层,它具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和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两个特点;(二)平流层:对流层层顶之上的大气为平流层,其上界伸展到约55千米处。(三)中间层:由平流层顶至85千米高处范围内的大气称为中间层。(四)暖层:暖层位于85-800千米的高度之间。(五)散逸层:暖层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散逸层。如果按空气组成成分划分大气圈层结构,又可将大气层分为均质层及非均质层。大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这些混合气体的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一)干洁空气:它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氩,它们在空气中的总容积约占。此外还有少量其他成分,如二氧化碳、氖、氦、臭氧等。干洁空气是大气中的不变组成。(二)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比较低,但它在大气中的含量随时间、地域、气象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很大,在干旱地区可低到,而在温湿地带可达6%。水汽对天气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悬浮微粒:悬浮微粒是指由于自然因素而生成的颗粒物,如岩石的风化、火山爆发、宇宙落物以及海水溅沫等。无论是它的含量、种类,还是化学成分都是变化的。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环境的现象。按污染的范围,大气污染可分为: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区域性大气污染,广域性大气污染和全球性大气污染。燃料的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石油工业和化工工业大规模的发展也增加了空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农业方面,由于各种农药的喷洒而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1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空气被各种有害物质污染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大气污染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密集、煤炭和石油燃料的迅猛增长而产生的。近百年来,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大气污染事件日趋增多,20世纪50~60年代成为公害的泛滥时期,例如: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等,不仅严重地危害居民健康,甚至造成数百、数千人的死亡。2 大气污染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基本的策略应该是监测-干预-评价。第1步,通过对环境污染和人群健康的监测,掌握情况;第2步,针对问题制订对策,进行干预治理;第3步,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再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此循环往复,将环境治理得越来越好,人群健康状也越来越好。根据大气污染物和存在状态,其治理技术可分为两大类: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控制.1.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又称处尘技术,此技术和设备及方法很多,各具不同的性能和特点.常见的除尘设备有以下几类:(1).重力沉将.(2).旋风除尘.(3).湿式除尘器除尘.2.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也有很多,归纳起来有:吸收,吸附,催化,燃烧,冷凝,生物膜分离,电子束等随着人口的增加,空气质量仍在不断恶化.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面积生态环境的破坏,酸雨面积的逐年扩大,城市空气质量的日益恶化以及全球性污染的出现使大气污染呈现了范围大,危害严重,持续恶化等特点.因此,从整体出发,统一规划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治理,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实,让我们一起努力去让地球变的更美好吧!

177 评论

小蝎子七七

一、空气污染论文写作思路及要点

1、开头先写明空气的重要性。

2、然后写空气污染具体有哪些。

3、最后写如何解决空气污染。

二、空气污染论文范例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之一。然而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频繁,自然因素影响使大气污染严重,保护大气环境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义务。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

而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它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社会环境的质量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对社会的进步都有极大的影响。

一、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空气被各种有害物质污染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大气污染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密集、煤炭和石油燃料的迅猛增长而产生的。近百年来,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大气污染事件日趋增多,20世纪50~60年代成为公害的泛滥时期,例如: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等,不仅严重地危害居民健康,甚至造成数百、数千人的死亡。

二、大气污染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基本的策略应该是监测-干预-评价。第1步,通过对环境污染和人群健康的监测,掌握情况。第2步,针对问题制订对策,进行干预治理。第3步,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再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此循环往复,将环境治理得越来越好,人群健康状也越来越好。

根据大气污染物和存在状态,其治理技术可分为两大类: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控制。

1、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又称处尘技术,此技术和设备及方法很多,各具不同的性能和特点。常见的除尘设备有以下几类:重力沉将、旋风除尘、湿式除尘器除尘。

2、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也有很多,归纳起来有:吸收、吸附、催化、燃烧、冷凝、生物膜分离、电子束等。

随着人口的增加,空气质量仍在不断恶化。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面积生态环境的破坏,酸雨面积的逐年扩大,城市空气质量的日益恶化以及全球性污染的出现使大气污染呈现了范围大,危害严重,持续恶化等特点。因此,从整体出发,统一规划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治理,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实,让我们一起努力去让地球变的更美好吧!

147 评论

陌o惜妍

我国环境科学域期刊有:环境工程学报、环境保护科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等。

《环境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环境工程类学术期刊。所设主要栏目有:综述、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生态修复工程和工程应用实例等。

《环境保护科学》把握环境保护科学发展动态,围绕环境科学与工程各个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环境管理的新经验、新理论等刊登学术性论文。《环境保护科学》主要栏目有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与处理、环境管理、环境与生态、监测与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噪声、清洁生产等。

《环境科学学报》主要报道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环境修复技术与原理、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原理与工艺、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等。《环境科学学报》读者对象是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科研或管理机构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

336 评论

逍遥无涯子

下面那位 人家要的是空气啊 不是大气

205 评论

真的啊1988

大气污染控制方面SCI期刊

of Economics

影响因子:  被引量: 29739

搜索指数: 18000 发文量: 6700

Logica

影响因子:  被引量: 27968

搜索指数: 105769 发文量: 3619

Journal

影响因子:  被引量: 3318

搜索指数: 14656 发文量: 1504

影响因子:  被引量: 2237

搜索指数: 95351 发文量: 5229

289 评论

相关问答

  • 水污染防治的论文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论文写作方法===========================论文

    摇滚喵喵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是核心么

    《绿色科技》是由湖北省林业厅主管、花木盆景杂志社主办、武汉新兴绿色科技研究所联办的绿色科技类学术期刊,原名《绿色大世界》,2010年变更刊名为《绿色科技》。国际

    蛋塔阿姨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大气污染防治论文百度文库

    这个自己要去观察

    gansk兵临城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

    学生啊 要努力啊 要别人的以后你怎么挣钱呀! 靠自己才有真本事!

    菁菁neco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大气污染和治理的论文

    空气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舒适感。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空气污染治理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新技术 摘 要:室

    水之语城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