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xiaoyan85
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根据要求作文。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点拨】这是一个寓言型的材料。要通过对比分析,深挖寓意,然后展开联想,引申开掘,寻找与实现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材料的主体是大树还是小虫呢?材料的前半部分说大树历经风霜雪雨,成为一棵参天巨树;后半部分说大树没有抵制住小虫不停的攻击,从而结束了生命。从整体来看,材料的主体应是大树,写大树由巨树到残干的变化过程。整个材料属于转折关系,“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这是文章的重点与主旨所在。巨树不惧雷电,却毁于小虫,可见,微小而不停止的功击力量惊人。“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而且是“不停止”的“攻击”可以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最微不足道”的东西具有潜在的巨大危险,但由于被忽略,因而“最有杀伤力”。因为“小”,人们通常重视程度不够,而一旦意识到问题出现,回天已无力。社会和人生中,不是有许多这样的道理吗?如此,核心观点也就提炼出来了。“祸患常积于忽微”,“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要忽视小的诱惑;警惕小的过失,小的错误;常存忧患意识;勿以恶小而为之;临事而惧。以上观点属于一类立意。若不从材料的主体出发,内容方面均应降低分数。(1)不要轻视小事,从小事做起成就大事,注重细节。在36—40下分。(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坚持不懈就能成功。在36或36以下给分。(3)团结就是力量。在30分以下打分。(4)不要贪图安逸,在24分以下打分。(5)磨难铸就成功,逆境出人才。在20分以下给分。注意事项:(1)材料要求写议论文,文体不明者在18分以下打分;写成纯记叙文,在12分以下打分。(2)无标题者扣2分。(3)字数每少一行扣一分。(4)错别字、标点符号每个扣一分,重复不计,上不封顶。(5)文面乱酌扣1-5分。(6)段落太长(超10行)酌扣1-3分。(6)全文不足三段,20分以下。(7)不足400字,24分以下。出现问题:(1)审题不准确,立意有偏差。写坚持、细节、积累等。(2)中心多元化,既写防微杜渐,又写积累、细节等,时而合题,时而游离。(3)举例不准确,所举事例并非小事、小错误。(4)文体不明,因举例过长过详,造成文体不明。(5)抒情段落过多,滥情而显得矫揉造作,有凑篇幅之嫌。(6)本次作文普遍存在语言枯燥,内容空洞现象,希望同学们多读多练,多练内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唱好高考语文的“重头戏”。【例文】慎 微从古至今,“磨难”被人们于无形中定义成“大的困苦与灾难”,认为阻碍成功的绊脚石往往大得出奇。殊不知,细微的事物也会带来无穷的摧残力。一株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并遭遇了多次闪电袭击的大树顽强地活了数百年。正当人们惊叹它的成功时,它却轰然倒下。究其原因,竟是因遭遇了一群小而又小的小虫的攻击。令人惊异的原因,值得我们反思:并不是只有风雨才可以称之为磨难,很多时候细微的东西就足以毁掉一生。因此,我们一定要慎微。不在意细微的东西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白蚁溃堤”不正是这个道理吗?今天路过堤坝看见有几只蚂蚁把整个大堤蛀穿而导致决堤时再后悔也就晚了。虫儿小吗?小!白蚁小吗?小!然而,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东西却足以毁掉一棵百年大树,足以使大坝决堤,洪水泛滥,家破人亡!由此看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顾及那些在我们的眼中不屑一顾的东西呢?时常看到这样的消息:一架飞机在飞行途中因与一只小鸟相撞而机毁人亡。飞机自侍庞大,不屑于一只小鸟,殊不知高空中小鸟与飞机的相对速度之大足以让小鸟具有不可估量的摧毁力!|因此,要想存活,要想成功,就必须时时刻刻保持一颗警惕之心,对那些微小事物更马虎不得。不要觉得那点小东西给自己带来不了什么,等它真的带来什么的时候,一切就都晚了。对于我们而言,微小的需要我们去注意的东西实则很多:举止言谈,简单计算,字体结构,小数点……无一不需要我们去时刻注意。要知道,人在没有谨慎心理的状态下,5加3也会得到9的,这若是发生在考场上,那成绩下来后你就是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曾经的那架因小数点点错而坠毁的航天飞机不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每个人都期盼成功,当你接近成功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而失去谨慎。我们只有时刻保持一颗谨慎的心,尤其注意那些细微的地方,往往会有作用于我们。慎微,谨慎细微的东西,往往会祝你一臂之力,帮你获得成功![简评]千里之堤一棵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古树,却因一群小小的飞虫而结束了400多年的生命,这真是可悲可叹。连绵千里的浩浩长堤,任凭波涛的冲击都坚不可摧,却因一个小小的蚁穴而訇然倒塌。不仅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这样。能承受住生活中大风大浪、大的磨难的人为数不少,但却被一 些不良的小事物一点点侵蚀、腐化,最终走向灭亡的边沿。中国历史上曾经震惊一时的刘青山、张子善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证。这两个人都是建立新中国的功臣,他们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战火的洗礼,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战争结束,他们身居要职,手握大权,面对金钱,他们却束手就擒。由开始的几元几十元,到几百几千,他们的灵魂被金钱一点点腐蚀掉了。如此人物,尚毁于金钱这小小的飞虫,更何况是普通人?这些飞入古树的小虫,就如同现实生活中那些不良因素,用微小而不停的攻击诱导着不健壮的人一步步走向深渊。可以说经受住大风大浪是一种本领,而真正能够经受住小的不良因素的不断侵扰,才是真正的本领。现实生活中。类似古树的事件时有发生。面对这些不良因素,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防微杜渐。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就如同毒品,吸食一口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使人命归黄泉。面对类似诱惑,我们一定要坚决说不,不能因为一只小小的飞虫而毁坏一棵大树。而这些不良因素又是多方面的,而且大多从小入大,我们无法预知,唯一能做的就是时时把握自己,及时反省,防微杜渐。百年古树可以败于虫蛀之下,千里之堤也可以溃于蚁穴,骠形大汉也会败倒在毒品之下,小的不良因素不防止,必会酿成大患。一个国家,会因不良风气的滋生而逐渐凋亡,一个人更会因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走向深渊。把握自己至关重要,防微杜渐不容忽视。承受起大风大浪的骨架是大桥的基础,密不可疏的细小之处才是坚固的根本。切记,勿重蹈千里之堤的覆辙。[简评]蚁穴溃千里在人生的大海中,我们往往能够冲破风浪,渡过劫波,但是往往忽视那些小的过错,小的毛病,小的过失。殊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的过错往往铸成致命的打击。像那棵大树一样,在生命的坎坷历程中,经受住了雷电的袭击,风雨的摧残,但是生命却终结在一群小虫身上。可悲啊!因此千万不要忽视小的过错。牢记蚁穴溃千堤的教训,在生命的历程中防微杜渐。小小过错毁灭一个王朝。庄宗在接受父矢之时,朝气蓬勃,最后函梁君首,系燕父子以组,何其风光,何其荣耀,但国泰民安后,宠信伶人,耽迷音乐,朝歌夜弦,最终伶人作乱,身死国灭。何其悲哉!究其原因,无非一个小小的伶人的诱惑,就葬送了一个朝代。可见小小的过错,其微不可小觑。八旗子弟,当初何其威风:踏中原,坐江山。可最后呢?不注意自身小小的缺陷,自身的小过失,为了自己的富贵而丢失了自己的血性,没有禁住诱惑,最终成为洋人眼中的 “泥足巨人”。小错误,小毛病,不注意的结果就是颠覆国家,颠覆自己。小错误也可以毁灭一个时代。《六国论》曾言“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其实六国和秦一样,都是为国者小事处理不善,不注意小错误的大影响,有的因一句小小的谗言就毁灭了一个国家的军事部署,有的因一种嫉妒的心理就迷惑了一代君王,有的因一次奖赏失允就出卖国家,教训惨痛啊1小的错误,如果注意,同样可以完美一个人,拯救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像瞿秋白那样,在革命的大潮中觅渡寻津,但他不时的反省自己的错误,使自己更加符合革命的要求,以柔弱的身躯完成革命的使命。这就是小错误注意的好处,正如孔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时时改正自身的小毛病,才能完善人格,才能成就自身在社会上的圣人的形象。小错误是脚下的一块小石子,鞋子里的一粒小沙粒,如果不及时剔除,就会影响你实现大目标。要用心改正小错误,牢记“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莫让“蚁穴溃千堤”的悲剧重演。重视小过失,警惕长在,警钟长鸣,让人生更顺畅,让大厦更坚固。[简评] 防微杜渐(修改文)听过古语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故事,只明白,无论你多强,微小的、不屑一顾的力量也能让你土崩瓦解。虽然很顽强,你由一棵小树长成一棵大树,经历艰难困厄,你不屈于命运的安排,足以傲视天下,然后,逸豫下,你还是输了。大树谢谢你给了我教训,前车之覆,我不会骄奢,我会防微杜渐。还记得前苏联,由小到大,成为超级大国。然而,它成功的背后,一直掩藏着一股不易觉察的力量。它的确很强大,威压之下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前进的道路,可是,有起必有落,有升必有降,挡不住那股小力量的持续攻击,苏联,不复存在。防微杜渐,一点也不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古人已经给了我们教训,难道我们还要重演历史吗?朝代更迭,永不停息,成了盛,盛了衰,衰而败。不论秦汉还是唐宋,全都陷入了这个本可以避免而不得不陷下去的无底洞。初期的君王,哪一个不是励精图治,一旦国强,王江不王,臣将不臣,败,败,败,子孙亦不甚惜!防微杜渐,我们不能骄奢淫逸,要发奋,要图强,不能安于享乐,否则国毁,家亡。防微杜渐,我们不仅要防,还要用,不信水滴石不穿,不信绳锯不木断。小溪汇流程大海,大河汇聚满大海;小草伴大地,草原成世界。小儿大,大则成,成则兴。作为一名高三生,我们每天都防止自己不去犯错误,因为我们都重视小错给我们的巨大伤害,而我们又每天重复着利用小事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积累积累,小河满,大河赢,我们才能充实地过完高三,自信地走上高考考场。防微杜渐,一生的财富,可曾见过光是不拘小节的人能成大事?可曾见过无源之水不断?可曾见过无木之木固而不倒?是不是又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脚下的路,我们只能一步一步地走完,坚持不懈,生活学习,我们又要踏踏实实。因为防微杜渐,我们成功路上一路平坦,因为重小拾毫,我们有大步向前。防微杜渐,认清自己,防小错,积小流,成就自己充实无差错的一生。[简评][读后感悟]
喵喵咩咩喔喔
防微杜渐做好人明朝都察院长王廷相曾对新御史们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轿夫穿了双新鞋。恰巧那是雨后,开始轿夫还小心地挑着干净的地面落脚,但后来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里,之后他就再也不顾及新鞋了。新御史们明白,王廷相院长是要告诫他们:身居官位,一定要防微杜渐,洁身自好。其实,这不仅对新御史们有教益,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警示。一些人的罪大恶极,往往是从一个很小的错误开始的。河南有一个刘姓女公务员,曾贪污公款数十万之巨。说起来很可笑,起因是因为她想买彩票没钱了,于是她便拿了两元公款去买,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拿了两元,就想拿三元,四元,最后只要没钱了便从公款中拿。漏洞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大,最后竟成了数十万。可谁又能想到,这数十万的贪污却是从那区区两元钱发展而来的呢?“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所说不假,假使当初把持住自己,不去拿那两元钱,想必那位公务员也不会犯下如此重罪。人的心理很微妙,一个人的心理防线也许可以很坚固,但只要其中有一点崩溃,那么再坚固的防线也就可能轰然倒塌。那个轿夫开始还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他的新鞋,但一旦踩进泥水,就不再顾忌了。看看那些吸毒的,看看那些贪官污吏,他们往往就是在迈出了错误的第一步以后破罐子破摔,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最终走上不归之路。要想防微杜渐,时刻自持,就要求我们胸中有浩然正气。有了这股气,便可以不落于贪婪、欲望的圈子,才不会自轻自贱、自甘堕落。陶渊明有这股正气,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李白有这股正气,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于谦有这股正气,“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包拯有这股正气,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他们正是有这股正气,在黑暗的官场中把持住了自己而名垂青史。有这股浩然正气不易,时刻保持住这股正气更难。只有保住了这股正气,我们才时刻有自持的能力。有人说:“人和动物的一大区别就是人有自持的能力。”保有浩然正气,防微杜渐,洁身自好,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评点:这篇议论文中规中矩。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朴实无华而又旗帜鲜明。开头引述材料,然后由“身居官位,一定要防微杜渐,洁身自好”的为官之道,很自然地扩大为做人之道——“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警示”。接着分两个层次论证:先讲防微杜渐的重要,反面的事例让人触目惊心,人们容易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也较有普遍性;再深入一层,论证怎样才能做到防微杜渐——列举史例证明:胸中有浩然正气。结尾引用恰当,总结全文,也照应题目。别在污秽中沉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纯洁而美好的。而一旦受到污染,有的人就像那个轿夫一样,麻木地接受这一切,放弃原来的洁净,走进更污秽的深渊。若想使自己洁净,那我们绝不可在污秽中任自己沉沦。有人说,一步错,步步错。走错了那至关重要的一步,再怎样也无法挽回了。而我却要说,真正重要的那一步,并不是你走错的那一步,而是在走错之后,仍勇敢地从错误的渊薮中拔足离去的那一步。这一步的勇敢,使你有机会重返光明;这一步的果断,使你有力量继续前行。本性高洁的陶渊明在黑暗的官场中挣扎,他想还黑暗以光明,但事实却是将自己置于一个泛着死亡气息的空气里无法喘息。但是这一步的走错没有让自己的内心麻痹,他毅然地从官场抽离,没有让自己再处于那黑暗,不让自己继续沉沦。于是才有了后来那“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宁静生活。可见,这一步的重要性:踩下去,你就沉沦;抽出来,你就获得自由。如果像那轿夫一样,在鞋沾上一点污泥后索性放弃它的洁净,那洁净的美好将永远被污秽所掩盖。诚然,我所说的不深陷污秽并不指在黑暗面前拔腿逃跑。面对着黑暗,不能让自己沉沦的信念便是一把利剑,握紧这把利剑,你就有了面对黑暗的勇气,有了能刺穿黑暗的胸膛的力量。当置身污秽的你刺出这拒绝沉沦的一剑,你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高士。你没有在黑暗中堕落,没有让自己在黑暗中沉沦。假若你战到精疲力竭,那也不算被黑暗所吞噬,因为你始终坚持着光明的信念。我们青年人,处于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该坚持什么,该摒弃什么,这些都要形成一个正确观念并始终坚持。即便遇到困扰,感到彷徨时,也不能放弃对光明的追求。须知不能任错误在我们的周围缠绕,不能让黑暗的荆棘拽着我们沉沦。坚持心的洁净、灵魂的高尚,做一个不沉沦于黑暗的人吧!你会感受到自由的可贵,高尚的芬芳。评点:本文与前文的立意角度不同,但立意都是确当的。作者认为,“真正重要的那一步,并不是你走错的那一步,而是在走错之后,仍勇敢地从错误的渊薮中拔足离去的那一步。”陶渊明的事例妥当。作者进一步强调“我所说的不深陷污秽并不指在黑暗面前拔腿逃跑”,而是要与黑暗抗争,这具有更积极的意义。结尾结合自身,表现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社会责任感。作者的语言功底不错,用散文化的语言说理,文章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不要轻易打破任何一扇窗户我们在报纸上常常见到重刑犯或死刑犯的悔过自述,虽然他们犯的罪各不相同,犯罪的方式也各有特点,然而他们犯罪却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由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开始了一个罪恶的历程。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爷爷奶奶常用来教导我的有关小偷的故事:同样也是由不经意的第一次顺手牵羊最终变成难以收手偷盗惯犯;又想到爸爸妈妈为了我做的不值一提的“坏”事而大骂我一顿甚至暴打一顿,那无非是在告诉我“坏人都是这样开始的”。俗语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的确,很多时候灾难、祸害、罪恶并非自己撞入你的世界,而是我们在不断的破坏着我们的窗户,自己将灾难引来,使罪恶附身。正如著名的“破窗户理论”所说:“既然是坏的东西,让它更破一些也无妨。”因此,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打破一扇小小的窗户,尽管怎么看、怎么想都不会让你联系到家庭的破落或人生的末路。这也正是人们往往不在意第一次打破一扇窗户的原因。岂料有了第一次就很难没有第二次,窗户破了,其他破了也没什么了不起,于是窗破屋倒。这个道理宋代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就说过:“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扇破窗,正如一窝蚂蚁一样,早晚会使人生之堤崩溃。过去的人们在失败后找借口,亡国后找替罪羊,常说红颜祸水,现在想想,褒姒之于幽王,妲己之于纣王,恐怕也正如一扇扇破窗一样,所以商亡之后还有周亡。历史上的现在的众多贪官污吏,说到底,都是第一笔赃款,第一桩坏事使他们步入歧途,死后也不得复生。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不要到最后才后悔莫及。生活中可能会充满许多诱惑,众多目眩神迷的事物也在时时吸引着我们。这时,我们千万不能以第一次为借口而走进歪路,最后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扇窗户,不管是诚信、善良,还是宽容、廉洁,这些你一旦背弃,就会不经意地与它们越走越远,再也无法接近它们。正如人们所说的修好一件东西往往比破坏一件东西要难得多。不要轻易打破你的任何一扇窗户,否则小偷将在这里成型,大盗也将在这里蜕化。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有一位领导干部“落马”后感叹道:“吃了一辈子斋,却让一碗狗肉汤沾染了一身清白。”此话让人想起了老子的名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做人做官要像开始一样谨慎到底,就不会有做不好的事情。慎初、慎好廉洁自律要慎初,初不慎,就难以善终;要慎好,好不慎,则难以自律。所谓“初”,是指“初次,第一次”;所谓“好”,指“个人爱好,嗜好”。明代督察院长王廷相接见新任御史时,讲了这样一件小事:昨日他进城遇雨,初时,走在前面的轿夫小心翼翼的挑好道走,因为轿夫穿着一双新鞋。后来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便不再顾及新鞋,不管路面赃与不脏,都踩将下去,结果把鞋子完全弄脏。王廷相以事喻理,委婉告诫新任下属,凡事要慎初。新任御史也听出弦外之音,连称“终生不敢忘”。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这位身为督察院长官的哲学家王廷相对新任下属“慎初”的告诫,无论从实际上还是从内容和技巧上,都极为高明。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人犯错误也是如此。初之不慎,要想再慎起来,就不会那么容易了。如胡长清、王昭耀之流,他们贪污受贿,很少有仅此一回的例子,往往有了第一次,便一而再、再而三,一发而不可收,最后自己毁掉了自己。正如那个轿夫,新鞋既入泥水,便不再珍惜。对鞋如此,心灵也一样,一旦放松了警惕,染上了污点,就会放纵自己,破罐子破摔。倘若面对“第一次”时,意志坚定,毫不动摇,不存侥幸之心,坚信贪欲之害,就能不失操守,拒污浊于千里之外,始终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也就能慎之初,善始终。因此,慎初是保持操守,拒腐防变的第一道思想防线。要慎好,好不慎,则难以自律。罗卜白菜各有所爱,领导干部也会有各自的爱好,但必须做到慎好。尤其对于有损形象或者影响公权的嗜好,更要下决心戒除。还要注意隐好,不要过分张扬个人嗜好,谨防别有用心者“见缝下蛆”,投你所好。胡长清爱好书法,有所图者,就借索字之名送上丰厚的“运笔费”,进而与之套近乎拉关系捞好处,伴随着他个人的滚滚财源,也给国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最后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教训可谓深刻,所以,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个人爱好不能小看,而且必须慎好隐好,强化自律意识。要管住自己的欲望,清心寡欲,经得起各种诱惑;管住手中的权力,用权唯公,用权为民;管住自己的小节,点滴注意,防微杜渐。因此,慎好是保持自律,拒腐防变的第二道思想防线。当前,正值干部换届之时,唯有慎初慎好,廉洁自律,自觉加强内功锻炼,做到“三管”“四自”(三管: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腿,管住自己的手。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仅第一步不把鞋子弄脏,每一步都要小心,才能战胜各种歪风邪气,才能巩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廉洁勤政,为和谐社会建设而努力,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地板中的神话
1.关键词规范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论文正文要点⑴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既然是与“钻研”有关,你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些方面考虑,例如:钻研的作用、钻研的价值、浅谈钻研或把“钻研”与其他话题联系起来,例如:钻研有助成功、钻研
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议论文,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鲜明。那么议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整
作文 (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 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2022抗击疫情主题作文通用,
讲道德永不过时,社会无论何时都需要道德的力量去维持,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以道德为话题高三 议论文 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道德为话题高三议论
你就写利用自然资源要有度,合理开发,不要过度开采,写成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