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4

超级吃货两枚
首页 > 学术期刊 >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格式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ianxiao1985

已采纳

去年春节晚会不是有个聋哑人舞蹈表演吗?你看看那个教练在下面累得就知道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了。

207 评论

中艺古典家具

舞蹈从一产生起便和音乐结成了最亲密的友谊,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从外国或中国的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舞蹈艺术中舞蹈本身的进展和音乐的进展紧密联系。在舞蹈艺术总的概念中,音乐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就有诗、舞、乐一体以及 “舞者,乐之容也”的论断,春秋时期音乐与舞蹈统称“乐舞”,在现代既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只是音乐的回声”的说法, 也有认为“舞蹈是一切艺术的基础”、“舞蹈是艺术的祖先”等观点。从起源来看,舞蹈应早于音乐,而音乐自从舞蹈中产生之后便和舞蹈结成了最亲密的友谊,成为其不可分割的灵魂。它们像是血肉相连的分不开的伙伴,相互配合,共同编织出美妙的艺术花朵。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舞蹈与音乐加以阐述:一、从舞蹈的起源和发展来看,舞蹈是音乐的源头据史载,人类尚未产生语言的时候,就会用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就会利用动作形象传达和交流某种信息,因此,舞蹈便成了他们传授劳动生产,操练战斗本领,锻炼身体,乃至寻找配偶而不可缺少的重要生活手段。美学家柏拉图认为:“人类在语言表达不十分发达的时候,舞蹈是一种以手势讲话的艺术。”那么,由此推断,舞蹈的产生比音乐的产生应早一些。因为有了人的直立行走,为了便于完成人类最初级的交流,就有了舞蹈产生的基础条件,所以,手舞足蹈可以被看作是人类最早的文化艺术的象征,这也应了“舞蹈的冲动几乎与人类同时产生”这一科学论证原始社会中的原始舞蹈,最初就是借人体动作打拍子的,现在的民间舞中还常见到这种遗迹,比如西班牙踢踏舞踏地有声,俄罗斯舞中有手拍靴子的动作,至于蹬地、鼓掌更是多见。至今福建泉州人闹元宵时还要跳《拍胸舞》男子赤膊光脚,头扎草绳,手拍胸膛、腋窝、膝盖和大腿,蹲下跳起,极其热烈,节奏明快、舞容粗犷,把一种极其古老的舞蹈展现在人们面前原始人舞蹈时,也曾把一些能应节作响的东西系在身上,以作伴奏。这也有遗风可寻,如南美洲的印第安人,跳传统舞时,或脚系一种能摇响的荚果,或手持一种椰果制成的响器(现已制成交响乐队中所使用的沙球) 。南斯拉夫民间的《哑舞》,也是利用戴在手脚上的饰物摇动作响来协调舞步,而印度舞系上脚铃打拍子,可说是这种原始方式的高度发展吧。原始舞蹈后来有了真正的伴奏,即有节奏地敲击石、木伴舞。我国古书上说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尧典》) ,就形象地再现了击、拊石器,造成强弱参差的节奏,为拟兽舞伴奏的情景。这种原始音乐,只有节奏而没有旋律。美国的现代美学家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杰出的音乐史家和舞蹈家克尔特·萨哈斯所著的《世界舞蹈史》中说道:今人十分不解的一件事实就是:作为一种高级艺术的舞蹈,在史前期就已经发展起来了。还在文明的初期,它就达到了其他艺术和科学所无法比拟的完美水平。在那个时期,人们过着野蛮的群居生活,人们所创造的雕塑和建筑还是极原始的,诗歌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然而却创造出了使所有人类学家都感到吃惊的,难度较大而又很完美的舞蹈艺术! 他们在这个时期创造的音乐如果脱离了这种舞蹈,那就听上去什么也不是,只有伴随着这种舞蹈这种音乐才显得动听”。由此可见,音乐是从给舞蹈打拍子中产生的,舞蹈乃音乐之源。二、从音乐和历史发展来看,音乐成为了舞蹈的灵魂随着时间的推演和舞蹈事业的发展,音乐在为多彩的舞蹈伴奏中从单调走向丰富,并最终摆脱了附属的地位而独立地发展。有了它可以烘托舞蹈气氛,舞蹈者可以借助音乐的刺激产生对舞蹈的更多感受。所以当音乐高度发展后,它又回过头来提携了舞蹈,使舞蹈更趋于抒情化、抽象化。比如被选为“20 世纪经典舞蹈作品”的舞蹈《萋萋长亭》,它表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长亭送别的离愁别绪、缠绵悱恻的爱情双人舞,体现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主题思想。而这个舞蹈音乐却选用了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 的二胡协奏曲《二泉映月》,全曲表现的是在当时社会背景条件下阿炳内心独白“月光虽明,世道却暗;泉水虽甜,人世却苦;水面虽平,人间不平”的控诉。曲中充满了一种忧郁、愤懑的情调和大丈夫宁折不弯的气度[3 ]。我们在欣赏完舞蹈后,感到在阿炳的二胡协奏曲《二泉映月》名曲的伴奏下,你会被舞台上“夫妻”(舞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真挚爱情与离别交织场景故事情节所感染。《二泉映月》音乐之所以能成为该舞蹈作品中的一个合成部分,它的生命力在于音乐形象渗透到了舞蹈形象之中,使舞蹈形象与音乐形象巧妙的融合。当代舞蹈家吴晓邦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的表现出来。”他公开宣称自己曾从《义勇军进行曲》中获得舞蹈形象。他还指出:“就一个无伴奏的舞蹈,既然没有声音,但他从无声中也有一种节奏动作,会使人感到无声胜有声[4]。”这就深刻地指出了舞蹈与音乐的唇齿相依的关系。虽然在时间上舞蹈应早于音乐的产生,但实际上两者的相辅相成、互相映衬的事实使得它们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例如,有些舞蹈家为了强调舞蹈艺术的独立性,致力于创作不用音乐伴奏的作品,但还是用走踢踏,通过脚铃、手铃来随着身体的动作而发出有节奏的音响,来替代音乐伴奏。从广义上说,这种有节奏的音响,就是音乐的基本因素。我国舞蹈家王曼力等编导表现张志新烈士在狱中斗争生活的舞蹈《无声的歌》[5 ], 就是一个无音乐伴奏的舞蹈作品,但是它采用了风声、水声、镣铐声、鞭打声等音响效果来伴奏,其实这种音响的本身就属于广义上的音乐,因为它有节奏,有律动,有音高,有音色。可见,随着时间的推演发展,舞蹈和音乐已经不能分离,音乐成为舞蹈所不可缺少的灵魂。当然,舞蹈并非只是服从音乐。首先,舞蹈要对音乐进行选择,因为不是任何音乐都适合于舞蹈的。其次,如果专为构思中的具体舞蹈作品创作音乐,就要服从舞蹈编导提出的要求。另外,舞蹈编导在编舞过程中还可以要求音乐进行修改。三、从具体的艺术实践来看,舞蹈与音乐呈相互结合的趋势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于节奏。节奏是构成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舞蹈虽然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但不是所有生活中的动作都能成为舞蹈动作,只有那些经过提炼、加工变成有规律的、有节奏的动作,才能构成舞蹈动作,才能具有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特殊艺术功能。正因为节奏的形成是以人的意志和感情为依据的,所以,舞蹈中人体动作的起伏跌宕、动作线条的流畅曲折等等,才能以其触动人心弦的律动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将其蕴含的感情传导给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并引导他们参与艺术审美活动。由此可见,节奏是提炼和组织生活作为艺术动作的基础,节奏是结构舞蹈动作的纽带,也是舞蹈作品整体布局的贯穿线。 “音乐也是如此,节奏、节拍也是音乐整体的骨架。”舞蹈作品中,舞蹈形象是在音乐律动配合下,通过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大小,来深刻细致地体现人物内心的情绪波动的,所以,节奏是构成人体动作与音乐旋律结合的天然基础。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地要求音乐来配合,因此历代各种有节奏的集体劳动都有劳动号子。当然,能够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音乐本来便于同其它艺术相结合,例如同戏剧、电影、诗歌等等,但是最容易而且必须结合在一起的还是舞蹈,原因也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其次是抒情性。音乐和舞蹈都长于抒情这一共同具有的特性,使得它们能在艺术作品中对人类各种情绪和情感做出深刻而细微的体现。当然他们并不象文学那样便于交代事物的缘由始末和繁杂的生活细节,而她们在抒情方面的特长,又是文学作品所不能代替的,这使他们同文学并立于人的创造性艺术活动中,成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缺少的精神食粮。舞蹈是通过高度提炼了的人体动作这一艺术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舞蹈形象的塑造同样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和音乐不同的只是舞蹈是以直观的方式,直接地将艺术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通过对形象的直观感知,引起自身的情绪激动和思维活动。音乐和舞蹈当它们独立存在的时候,各自用自己的艺术手段去发挥它的社会作用。当它们由于自己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使彼此的结合成为必需而产生新的艺术形式的时候,音乐和舞蹈的紧密配合,互相补充,共同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了。在舞剧、舞蹈中,音乐和舞蹈有着塑造同一个艺术形象的共同的目的和任务,在通常情形下,舞蹈形象的鲜明性、感人性,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音乐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描绘。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万物中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动作和姿态,与组织得最美、最动听的声音即音乐艺术相结合,将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例如,现代舞蹈《哈达献给解放军》的创编过程就是典型的例证。编导首先确定了“歌颂军民鱼水情”的主题,再通过修建“希望小学”这一热门题材,选择以藏族的 “锅庄”和“弦子”为主要的动作素材,塑造了一个藏族小姑娘和一群解放军战士的形象。从主要动作形象的设计看。编导在作品中突出“情”方面无疑是典型而有新意的,然而突出“情”这个新意往往只有肢体语言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优美而动情的音乐的配合。作曲家根据舞蹈编导提供的作品素材、内容对音乐进行创作。如:“·1 ·3 ·2 ·1 6| 5 - - - | - - -”舞蹈中这段具有藏族弦子风格的主题音乐贯穿舞蹈始终,这个主题音乐一会儿轻柔似水,表现了藏族小姑娘为解放军端茶、倒水、献哈达和热爱亲人解放军的人物性格,一会儿又铿锵有力,展示了解放军不分昼夜为修建“希望小学”的劳动情绪。看似简单的音乐,由于它的不断再现,使观众从音乐中领略了到藏汉军民间鱼水情深的主题,音乐形象因此更为丰满,舞蹈形象更为动人。该作品之所以获得较高的评价,除了编导独具匠心的构思以外,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对舞蹈气氛的烘托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以上舞蹈创作方式可以看出,舞蹈属于“看”的范畴,不“看”就无所谓欣赏舞蹈,除此之外它还需要用“听”来满足人们感官的需求,通过“听”来扩展舞蹈欣赏空间,调节情绪。当然,音乐虽然有其独立的表现空间,我们却不能因为“听”而过分强调音乐的作用,否则会使舞蹈中的舞蹈形象脱离人物形象而使舞蹈失去应有的价值,我们应该明白人们不会为欣赏音乐而到舞蹈演出场所这一简单的道理。因此,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正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舞蹈和音乐的统一,是不同表现方式的统一,视觉和听觉的统一、形体和幻象的统一,而且从总的发展过程来看,舞蹈和音乐可相互表现、相互促进,如上述的舞蹈可以解释音乐,音乐则可以为舞蹈展示氛围,加强风格特点,激励情绪,推进情节等。 参考百度文库:‍

98 评论

Blackstar01234

三、民族音乐的发展有效的推动了民族舞蹈的发展民族音乐在群众中的流传发展有效的推动了民族舞蹈发展。民族民间音乐和舞蹈具有丰富的民俗内涵。有人把民间歌舞称之民俗歌舞,不无道理。因为特定的民俗内涵 (包括各个民族传统的婚丧、农耕、劳作、时岁、节令、庆典、祭祀等习俗 ) 是民间歌舞的基本内容,而在我国 56个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内涵又千差万别,丰富多彩,这就使民间歌舞活动各具特色,绚丽夺目,有着深刻的社会作用,各自代表其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特点。如民间的社火,秧歌等等,无不具有民俗色彩。带有浓郁的民俗色彩的民间音乐舞蹈,寄寓了各民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免难、岁岁丰收,祥和幸福的愿望。由于民间音乐和舞蹈所表现的是人们理想愿望以及劳动、生活的有机结合,所以,只要存在有不同的民族,就有各民族的民族音乐和其各种特征民族舞蹈的存在和不断发展。 “采茶”是一种流行于南方及西南地区的民间歌舞.最初从采茶所唱的歌调中产生, 后来在不断流传和发展中,经过许多民间艺人再加上舞蹈表演娱乐形式而成为歌舞;“木卡姆”是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流传的、具长久文化传统的歌舞音乐.“木卡姆”作为大型歌舞套曲, 据推测其产生早于十五世纪.“木卡姆”在世界伊斯兰文化区均有分布, 但仍以我国新疆地区木卡姆种类最多, 形式也最完整.到今天”木卡姆”已经成为了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了,我们说“维吾尔族多变的音乐,创造了多变的舞蹈。” 维吾尔族多变的音乐不但创造了其多变的舞蹈,而且它运用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她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文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也正是维吾尔族别具特色的音乐决定着其民族舞蹈的发展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民族舞蹈的发展。花鼓是一种以演唱为主加有表演的汉族民间歌舞形式, 又名”打花鼓”、”秧歌”.此乐种明代时起源于安徽凤阳.清雍正、乾隆时期, 花鼓在南方江浙等地传开, 也是在民间艺人的相互传播、改进中形成了花鼓戏.后由乡村传入城镇, 形式渐趋丰富.民间歌舞属于广场艺术的范畴,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自娱作用,每逢庆典和节日,不少民族的群众都自发组织起来,开展民间音乐舞蹈活动,活动中很多时候是家家参与,人人表演的,寄托祝愿和祈求。在一些彝族、苗族等地区的”跳月”歌舞活动以及在苗族、侗族、纳西等民族地区的芦笙舞都是典型的范例.此外,许多地方的民间音乐与劳作、休闲结合起来,劳动间隙,茶余饭后,兴之所致就可以来上一段,唱到尽兴处还会手舞足蹈,边唱边跳,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场地制约,对消除疲劳,娱悦身心有着莫大的作用。对民族音乐的流传和民族舞蹈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综上所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两种艺术形式,“载歌载舞,歌舞结合”是我国传统歌舞艺术的显著特征,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紧密结合的歌舞艺术,在每个民族的艺术发展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直至诗歌和音乐高度发展的今天,歌舞艺术仍在民族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歌舞结合的特点之所以能够保持,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需要,这正说明了歌舞艺术在表达群众情感上的重大作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民族舞蹈各有所长、互不排斥,并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歌与舞的结合使歌舞音乐同时具有了民歌的歌唱性与旋律性和舞蹈的节奏性与动作性,它不仅体现了本民族的音乐和舞蹈、生活节奏,还告诉了世界它的传统文化、民族习性、民族特征、个性等,让世界上的人都有机会了解到这个民族,民族舞蹈与民族音乐所结合形成完整的民族艺术。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共同开创着舞蹈艺术事业的美好未来。民族民间歌舞最突出的特征是群体性、自娱性、参与性和时代性,这也可以说是民族民间歌舞的发展规律。群众性民族民间歌舞是流传最广、最为普及、参与者最多、最能代表该民族个性特征。它是该民族音乐和舞蹈的基础。也是民族音乐和舞蹈的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层面首先,民族民间音乐和舞蹈具有丰富的民俗内涵。有人把民间歌舞称之民俗歌舞,不无道理。因为特定的民俗内涵 (包括各个民族传统的婚丧、农耕、劳作、时岁、节令、庆典、祭祀等习俗 ) 是民间歌舞的基本内容,而在我国 56个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内涵又千差万别,丰富多彩,这就使民间歌舞活动各具特色,绚丽夺目,有着深刻的社会作用,各自代表其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特点。如民间的社火,秧歌等等,无不具有民俗色彩。带有浓郁的民俗色彩的民间音乐舞蹈,寄寓了各民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免难、岁岁丰收,祥和幸福的愿望。由于民间音乐和舞蹈所表现的是人们理想愿望以及劳动、生活的有机结合,所以,只要存在有不同的民族,就有各民族的民间歌舞和其各种特征的存在和不断发展。 再次,民间歌舞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自娱作用。民间歌舞属于广场艺术的范畴,每逢庆典和节日,不少民族的群众都自发组织起来,开展民间音乐舞蹈活动,活动中很多时候是家家参与,人人表演的,寄托祝愿和祈求。此外,许多地方的民间舞蹈与劳作、休闲结合起来,劳动间隙,茶余饭后,兴之所致就可以来上一段,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场地制约,对消除疲劳,娱悦身心有着莫大的作用。 人人都可参与,人人皆娱悦,这是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需求,这需求无疑给民间歌舞注入了生命力量的源泉。同时也一定程度的推动了其民族舞蹈以及其音乐的发展,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和舞蹈,而舞蹈离不开音乐的渲染与烘托,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在这样一个人人可参与,人人皆娱乐的生活环境中,相互推动相互发展在音乐与民族舞蹈的综合欣赏中,让我们看到了色彩艳丽的民间生活截影。倾听到了风格各异的民间舞蹈音乐,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299 评论

嘟嘟的Daddy

不知道这个行不行,你先看看,如果不行的话那就算了。如果行的话,那就太好了!音乐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舞蹈是以人为载体,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也是一种时间性和空间性相结合的时空艺术。我国古代所说的“乐”,就是对音乐、舞蹈、诗歌相互结合为一体的总称。人们常说的“乐之在耳者为声,在目者为容”,具体而又生动地说明了音乐和舞蹈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西方有一种“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的说法,“灵魂说”是适应西方芭蕾舞剧创作的一种规律和要求,未必完全适应我国舞蹈创作的实际,但这一点说明在西方芭蕾舞剧创作中,非常强调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是一种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并在时间过程中展现、通过人们的听觉器官所引发的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共鸣的艺术门类,也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文化建筑的一种表现。而舞蹈则是以人为载体,以人体动作为语言,并借助音乐、诗歌、戏剧、舞台美术(包括服装、道具、灯光、化装、装置等)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音乐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单独存在,而舞蹈则离不开音乐,即使没有旋律和乐队伴奏的节目,也常依锣鼓敲击节奏以烘托舞蹈表演的气氛与情绪。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所说的“有乐而无舞,似替者知音而不能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乐舞启节,谓之中合”,具体生动地描述了音乐与舞蹈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音乐在舞蹈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有影响的舞蹈作品,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除了舞蹈作品本身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深刻的思想内涵、生动的艺术形象、新颖的舞蹈语言、独特的风格韵律以及精心的服装和灯光设计外,关键还要有优美、抒情、和谐的音乐。优美动听的舞蹈音乐不仅成为舞蹈作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还为舞蹈表演增光添彩,既增强了舞蹈的流畅度和节奏变化,又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如舞蹈《踏歌》的音乐,既有古曲的雅韵,又有欢快流畅的旋律,给观众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花儿与少年》虽说是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但每次听到“春季那么来到呀,迎春花儿开……”时,那活泼的旋律、跳动的节奏,给观众一种生机盎然、兴奋欢快的愉悦感,仿佛人们的心已随着动听、欢快的歌声,情不自禁地荡漾起来。正因为那些脍炙人口的舞蹈音乐,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人们听到这些迷人的舞曲时,就自然地联想到了那些动人的舞蹈形象。这说明,听觉的艺术感染可以激发起人们的联想,产生对艺术无限的遐想和审美的内心感受。舞蹈音乐是舞蹈创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作曲家根据舞蹈主题思想、内容、人物形象、风格、意境、气氛、感情表现等进行的二度创作。往往是作曲家亲自写出旋律,为编导的编舞和语言设计提供了身体的节拍变化和舞蹈空间,并为舞蹈限定了时间性,增强了舞蹈的形象和流畅度。好的舞蹈音乐为舞蹈创作打下了坚实、成功的基础,所以说,好的舞蹈音乐完成了舞蹈创作和塑造人物的一半任务。近几年,由于受市场的影响,舞蹈创作所存在的客观困难以及舞蹈创作的成功机率有限等诸多原因,使作曲家对舞蹈音乐创作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遏制,有些编导只好采取现成的音乐磁带或CD碟重新加以剪接和制作。这种作法虽然是出于无奈,但却不利于舞蹈创作的发展。音乐磁带或CD碟等现成音乐是否符合舞蹈情绪气氛表现的要求,是否能深刻地揭示舞蹈的主题意思,是否符合舞蹈形象塑造的内容、感情、风格、意境等暂且不说,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对作曲家含辛茹苦劳动的不够尊重。要想提高舞蹈创作质量,必须重视舞蹈音乐的创作。编导要主动寻求作曲家、邀请作曲家为自己的作品创作音乐。能找一位长期的合作伙伴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

285 评论

yangjiefox

舞蹈是指在一定的空间中展示的视觉艺术,而音乐则是指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听觉艺术。从古至今,在诸多的艺术种类中,舞蹈和音乐犹如一对孪生姐妹般形影不离:音乐是舞蹈的精神内核,舞蹈是音乐的外在表现,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但是舞蹈与音乐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艺术门类,两者在表现手段、展示方式、感知方式等几个方面完全不同。因此,以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它们的联系与依赖性等方面浅析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希望借此探讨舞蹈与音乐的相融性、互渗性,掌握音乐听觉和舞蹈视觉的统一性,关注舞蹈音乐审美感知的延续性,为今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望你参考并采纳。

275 评论

相关问答

  • 音乐与舞蹈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小佳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音乐与舞蹈的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学参考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关于音乐参考文献有哪些? [1] 廖叔同着.西方音乐一千年[M]. 三联书店, 2004 [2]

    百度地图运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小学音乐舞蹈教学论文格式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2000字 论文摘要: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

    小宇宙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音乐与舞蹈毕业论文题目

    如何发给你?

    cynthiahql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音乐和舞蹈论文题目

    按你的要求说,我认为最好是写,舞蹈教育方面的。因为民族民间舞,还有芭蕾舞,都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不管你怎么说,都是要循规蹈矩的去表述论点,而且几

    小小锅盖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