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纵览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帮助、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社会,主动进行实践,丰富广大青年的暑期生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科技文化优势为社会服务,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为家乡、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本着这一目的,我院根据校团委提出的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扎实地开展了2007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广泛动员 精心组织 我院始终把社会实践作为素质教育和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来抓。按照校团委的要求,我院团委认真研究,领会精神,精心策划,确定了本次实践活动的方案。并积极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放假前,特召开了各班级班主任和团支书会议,强调暑期社会实践。因为本次社会实践与以往不同,本次落脚点就是让学生真正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个体、私营、农村等进行最段为期一周的工作,因此,为充分调动广大学生投身暑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我们从6月底开始,就利用班团活动,寝室橱窗,海报等形式对今年暑期实践活动进行了详实、细致的宣传与安排。从号召广大同学投身暑期社会实践到集中组队报名流程,再到主题和主要内容、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社会实践报告的书写方法、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总结评比办法,再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往年暑期社会实践所取得的成绩都向各团支部做了具体说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更加有序,思路更加清晰,确保了我院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全面开展。二、重点突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 今年是我院迎接国家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一年,在这样的形势下,动员组织广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引导学生培养和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树立科院大学生良好形象,并进而为我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院今年继续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核心,以“服务社会,完善自身”为宗旨,以“经风雨,见世面,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目的,以“实践促成才 ,青春创和谐”为主题,积极动员、鼓励、组织全院广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以“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科研课题”为方向,引导青年学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学习进步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认识国情,提高素质。 1、点、面结合,灵活多样。不论是各实践团队还是个人,他们围绕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主题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形成全面细致的整体实践成果。 2、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形式多样。今年我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工业、农业、商业的各个行业领域。有深入厂矿进行生产实习的,有深入偏远山区进行科技文化援助的,也有到农村进行科教、医疗卫生宣传的。有进行社会调查的,有开展文化服务的,也有开展技术服务的,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另外,各专业学生并不仅仅局限于在所学学科范围内进行社会实践,而是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思路更加开阔。学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有从事市场营销调研的,也有到工厂学本领练技术的,也有为企事业单位开发软件管理系统的,丰富了大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其它行业的技术本领。 三、工作扎实,成果显著 2007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同学们都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持久地开展实践,在深入了解社会的过程中,进行有深度的探究,获得可贵的一手资料。通过缜密的组织、认真扎实的开展实践,使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同学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读书、阅读报刊、走访、座谈、听报告等方式,结合对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理论著作的学习,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认识更加深入。 2、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广大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通过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了解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了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使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高涨,为祖国腾飞而奋发读书的理想更加明确,增强了建设祖国,为社会做贡献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3、通过实践活动,使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体现,树立了青年一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不管去的是偏远的山区,还是繁华的都市,大学生们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给实践单位及更多的干部、群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们通过认真投入工作,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展现了自身的素质,很好的体现了一名青年大学生的价值。 4、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大学生独立处世的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自主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清晰。不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挫折还是成功,对他们都是一种收获,明确了优势同时也发现了不足之处,面对社会更加自信。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基本结束了。在此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院大学生能够围绕主题,扎实开展工作,深入实践,锻炼了能力,展现了大学生的青春风采,达到了社会实践的目的。为总结经验,巩固和深化社会实践成果,我们将继续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总结,加强社会实践经验的相互交流,共同探索社会实践的开展方式、方法。1
suiningxiaohh
沉浸式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议论文教学一直以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可消除学生学习议论文的恐惧心理,减少议论文的理解障碍,并能感受议论文的文体之美。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沉浸式阅读教学尝试议论文教学,发现与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相比,沉浸式阅读教学具有独特的效果。
一、“沉浸式”阅读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沉浸式”这一概念源引自加拿大首创的“沉浸式双语教育”,是指掌握一种语言的学童进入到另一所以第二种语言为教学语言的学校,教师用第二语言教授学科内容,从而培养出母语和第二语言一样精通的人才,[1]其特征是创造语言环境,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其它学科教学。将这一概念引入汉语的教学,在我国已有了初步的探索性实践。2006年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组的教师们,率先在语文教学界提出了“沉浸式”语文教学模式,并基于江苏省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开展了专题研究,研究成果也已以专著形式出版。[2]作为该课题子课题之一的负责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不同体例文章的“沉浸式”教学,尤其是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语文沉浸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沉浸理论,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接近纯粹的、经典的语言环境,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努力地“沉入”文本,浸润在母语纯正的语言氛围之中,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更有效地提高基本的语文素养。在议论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疑、想、议”,让学生“浸润”在所学文本中,读出疑问、读出矛盾、读出味道,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观思想,感受议论文语言的魅力。议论文沉浸式阅读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运用于初中语文不同文体文章的教学中。它不仅可以提高议论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创设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课堂环境。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从处理教材的方式看,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具有整体性。②从学习引导的策略看,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具有激励性。③从教学活动的实施来看,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具有生成性。
二、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笔者曾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初中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3]为例,进行了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的尝试,从中探索到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步骤及实施过程。以下就此教学设计作一简单描述。
1.指导学生从疑问中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沉浸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手段,不仅能增强语感、丰富积累,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有所感悟、产生共鸣。实现议论文沉浸式阅读的有效方法仍然是朗读。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疑,在读中悟。初读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读:文章论述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论述的中心又是什么?当大家一致认为文章依次论述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创造力、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时,教师可进一步设疑:文章论述的中心究竟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出现分歧:有人认为是创造性思维,有人认为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紧接着教师可提出新的疑问:如果说文章是围绕“创造性思维”这一中心展开,那文章开头为何要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问题开始论述,并以此为题呢?如果说文章是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问题作为中心的,那为什么文章大部分篇幅都在论述“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再次朗读文章的兴趣,也会启发学生思考“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联系。在反复设疑、反复朗读、反复思考中,学生终于能悟出作者如此安排的用意:文章由“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启发我们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也就是要寻求第二种答案;而要寻求第二种答案就有赖于创造性思维,于是引出了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又由“是否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一问题的论述,引出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归而纳之,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让读者懂得如何才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通过这样的反复朗读和设疑求解的过程,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更清晰、理解更深入,进入了议论文阅读的佳境,产生了沉浸的学习效果。
2.指导学生从矛盾中读出作者的主观思想达到沉浸
议论文主要通过文章论述的内容来阐明作者的主观思想。学生是否能理解并接受文中的主观思想,需要对关键语句进行反复朗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有多处文字都能表现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在课堂上与其让老师来做支离破碎的讲解,不如激励学生反复的诵读来慢慢体会。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看似矛盾的关键句,如,作者在论述“是否人人都具有创造力”这一问题时,既阐述了“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又阐明了“富于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作者既然承认有人缺乏创造力,为何又说“任何人都具备创造力”呢?此时,教师再放手让学生带者矛盾去朗读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仔细研读,反复咀嚼,读出深埋其中的涵义,使作者的主观思想达到呼之欲出的地步。如:“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4]意在告诉我们,富于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思想认识。又如:“认为自己不具备创造力的人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等人,从而自我压制;而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5]这些信息进一步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存在思想认识的区别,才影响他们的行动———进行自我压制。如果普通人也能像富有创造力的人一样去想去做,也能成为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可见,教师抓住的几句看似矛盾的关键句子,为学生创设了自然的沉浸式的阅读佳境,促使学生在解读时充分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进入文章所表达的意境中,最后领会作者的主观思想。3.指导学生从品味中读出论证的严密精准达到沉浸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沉浸于作品的语言,引导学生品味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意味。只有走进议论文语言文字的审美世界,学生才是真正走进议论文。创新需要有知识。作者在阐述创造性思维具备的要素时说:“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因为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6]据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哪些语言最能表现知识对创新的重要性呢?“总是”强调了知识对于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两个“从……到……”句式强调了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领域,不精通知识想要创新是不行的。又如“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7]一个“但”字突出了强调的重点。作者在强调知识对创新的重要性的同时又强调构成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素:运用和尝试,并且是“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学生就能品味到作者选词用语的严密及说服力。可见,正是作者用词的精准、论述的严密,才得以让这些观点思想呈现得如此鲜明,也正是引导学生反复地读,仔细地品,议论文语言的理趣之美、逻辑之美、严密之美才得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因此,教师在议论文教学时,只有通过朗读指导学生从疑问中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从矛盾中读出作者的主观思想,从品味中读出论证的严密精准,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到议论文的魅力所在,从而发挥沉浸式阅读教学的强化阅读能力、深化课文理解、优化教学效果等优势。沉浸式阅读同样可以运用于其他文体的教学中,关键在于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师对课文和方法的把握。
三、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文本解析
采用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应将文章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避免把活生生的文章整体肢解。教师应阐述清楚文章的一个词句、一个段落、一个层次,与整个文章内在的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会丢失文章的整体思想和灵魂。注重文章碎片的融通和复原,是议论文阅读教学应认真思考的论题。
2.要力戒“以授代学”的现象
采用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要尽量避免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标,以教师自身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应是教参和学生之间的传声筒:或以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或用教参的固定答案,阻碍学生的创新想象;或过多强调阅读技法,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这种“以授代学”的教学模式会忽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限制学生多维性与多解性的思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激情与创造灵感。
3.摒弃“求证式”的教学套路
日常教学中,老师在教授议论文时习惯以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作为重点来分析,先找中心论点,再看作者如何论证,用了哪些论据和论证方法。这种“求证式”教学逻辑严密且高效,也暗示着作者的观点是无可质疑的。老师的教学就是设法找到作者“三要素”的逻辑关系,据此证明作者立场观点的正确,然后说服学生接受。老师对课堂会控制得很严,想方设法把学生往自己的预设上引。这样做容易忽视学生的想法,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剥夺了学生探究的乐趣和权利,生成也就无从谈起。
4.防止“放任自流”式的沉浸式阅读
沉浸式阅读教学同样需要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一方面,要避免按部就班式的文体知识讲解,以及孤立、繁琐且枯燥的课文内容分析;另一方面,要防止机械套用,要发挥沉浸式阅读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去体验议论文的理性之美。使议论文教学达到卓有成效的沉浸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平华,俞理明.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与美国淹没式双语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8):86~90.
[2]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组编.“沉浸式”教学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
[3][4][5][6][7]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6.
月光下的芙蓉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语感,而阅读是语文积累的基础,只有通过阅读,把握整体课文内容和要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领会在特定语境中语句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培养学生语感。下面是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滞后
我国很多农村小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已经形成了单纯借助教材的教学来促使学生在短期内获得有效的成绩提升,一些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甚至未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教学时大多根据自身经验,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将一学期中仅有的数十篇课文嚼烂、嚼透,这样反复枯燥的教学方法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使得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
2.阅读资源匮乏
丰富的阅读资源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然而当下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群文教学受到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家长教育思想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仅能依靠有限的教材来进行学习,只能通过课本、电视来获取知识。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农村小学中一年读过一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所占据的比例在10%以下,教师教学资源不足、学校图书室书籍不足等都给群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教学设备落后
受到社会模式、教育经费不足、农村经济落后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大多学校仅仅依靠教科书、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大大降低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1.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这一原则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更新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引导。小学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法,通过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来实现群文的有效联合,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比较性问题的设计来让学生在横向、纵向、内容、异同等多方面的对比当中提升鉴赏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当中的《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将其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等童话故事放到一起进行阅读比较,并提出“这些文章在情节结构方面具有哪些相同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出童话故事情节的反复性特点。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迁移性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会将阅读一篇文章时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文章阅读当中。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当中的《刷子李》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当中黑衣上无白点、有白点、出现小洞的情节变化并了解跌宕起伏的写作方式,而后让学生阅读《泥人张》《苏七块》等文章,提出“哪些文章当中也应用到了相同的写作方式”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获得已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2.丰富教学资源
一方面,小学教师应当确保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教材文章合理地做出课本资源的开发。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当中的《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围绕“秋天”这一主题来寻找相关的文章、诗词等,并展开“我眼中的秋天”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借助收集到的资料朗诵与秋天相关的诗词、画与秋天相关的画等,在拓宽了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多角度与多渠道。另一方面,小学教师需积极开发课文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进行班级共享来丰富课文资源,并引导学生共同将所阅读的同类型文章放到一起来感受其语言表达方法、情节发展模式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其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和儿童诗,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可推荐其去阅读中外名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群文阅读这一新兴教学方式逐渐被应用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当认真分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对阅读资源做好开发,从而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总结能力、整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促进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一、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存在的障碍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一定的条件,如人力、物力、财力等。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导致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步履维艰。下面笔者就当前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如下: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首先得有人力方面的条件,教师得担负起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学习的责任。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农村小学教师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只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一年下来也就只能学到大概50篇文章。而教师更多的是选择让学生背课文、抄课文,直至将课文背的滚瓜烂熟,甚至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能够倒着背诵课文。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着这一件事情,既枯燥又没有实际提升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慢慢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还需要有足够的物力、财力,要有足够的教辅资源支持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但由于农村办学资源有限,大多数小学是没有图书室的,即使有图书室,里面书籍也存在着过于陈旧以及收藏量少的情况。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不会主动为孩子添置课外书籍,这就导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几乎没有可供阅读的书籍。虽然学生可以通过电视了解一些课本外的知识,但是也很有限,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少,知识面窄。
3.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
虽然有些农村地区的小学已经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但是在实施方法上存在不足。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在讲套话、空话,如告诉学生阅读书籍可以获得增长见识云云。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根本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至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更是难上加难了。
二、改善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解决措施
基于以上对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障碍的分析,下面笔者提出几点相关的解决措施,如下:
1.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不能仅仅盯着书本进行教学。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以外,还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活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时间。目前农村小学下午放学时间基本在16:00左右,放学后学生基本都是在打闹中度过的,与其这样,倒不如利用好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在放学后将学生组织起来,将16:00~17:00这段时间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当然,不能每一天都进行,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可以规定每周周二和周四或者每周周三和周五为课外阅读时间。
2.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
学校要募集教辅资源,其渠道多种多样。例如,学校可以报批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建立图书室、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学校可以直接向社会募集捐款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或者直接号召捐献旧书籍;学校可以求助于媒体,通过多方渠道将学校的需求信息发布出去,相信会有很多好心人提供帮助的。只有丰富了学校的教辅资源,开展群文阅读才有可能。
3.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师应当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第一,在设计教学目的,要注意将某一组文章看着一个整体,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延展性。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有两篇文章都提到了“爬山虎”,一篇是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另一篇是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师可以先就爬山虎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它的特征、习性等。进而延展到爬山虎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品格进行讲述,最后再上升到对作者自身品格进行讲述,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推荐课外书籍,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阅读更多的文章资料,而不是教师强行规定学生的阅读内容,通过这种兴趣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
4.建立奖励机制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不能一味的强制学生去阅读、去学习,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阅读转变为主动式的阅读,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这可能就要引入奖励机制,通过奖励在群文阅读中表现良好的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农村地区小学推行群文阅读教学的障碍有: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等。为此,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建立奖励机制等。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浅显看法,希望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小学推进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教什么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只有6-8岁,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是字词学习的重要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应以学习巩固汉字、积累知识、激发阅读兴趣为主。基于这样的思考,低年级群文阅读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议题适合,学生能读
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选择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作者等方面确定议题。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这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从人文内涵、文章内容、人物专题等来选择议题。同样是寓言的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选择可以不同。我们可以从关注寓言的文体特征,关注寓言故事中角色特点、情节变化、人物语言行为等方面来确定议题。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确定的议题是:初步感受寓言的文体特征———小故事,大道理。因为,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寓言”这个词,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寓言故事,因此让学生了解何谓“寓言”,对寓言的文体特征有初步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内容有趣,学生悦读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迈出成功阅读的第一步,就必须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阅读兴趣。因此,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趣,要让学生喜欢读、喜欢看,让学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与人分享。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以在学生熟练认读字词的基础上,阅读儿歌、童谣、韵文、短小的故事、浅显的寓言和浅近的古诗等。例如,在《寓言两则》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选取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故事。这三则故事情节上都比较简单,结果都是事与愿违,三个主人公都傻得可爱。学生只要稍作思考就知道不可能的事他们却傻傻地坚持去做。读着读着,学生情不自禁地发笑。这样的故事能深深地吸引学生。那这三则寓言故事确定哪个教学落脚点更贴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呢?我们抓住人物的“傻”作为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因为,首先,“傻”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容易理解;其次,每个故事中主人公不但有傻想法,还付诸傻行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和学生一起了解主人公的傻想法,谈谈他的傻行为,最后通过傻带来的坏结果感悟故事的寓意。
(三)容量适中,学生会读
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时间里学习多个文本。这就意味着我们绝对不可能再采用原先一课一文本的教学方式。正如蒋军晶老师所说的“: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意味着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意味着教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群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忍痛割爱,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重锤敲击,这样才能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安排了三则寓言故事的学习,其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二年级的课堂教学,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是分内的事。按照平时的教学,一节课安排一则寓言故事的学习,而这次两节课却要学习三则寓言故事。所以,我们把字词教学和了解《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大意放在第一课时进行教学。在学生熟练掌握生字新词后,我们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人物的“傻想法”“傻行为”和事情的“坏结果”,感受人物的“傻”劲,明白寓言的寓意。
(四)群文相关,学生易读
群文阅读教学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选文。组织群文,群文的关联性越强越容易取得阅读效果,甚至达到结构化更好。由于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不同,群文的选择方法也不同,有求同型———强化某种认识,有比异型———引发认知冲突,有整合型———丰富多元理解等。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考虑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觉得本课群文的选择求同型比较适合。经过反复比较,我们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得傻得可爱;其次,他们也得有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最后,最好也是成语寓言,而且不能太深奥。再三比较后,我们确定《画蛇添足》作为补充文本。由于学生在前两则寓言的阅读中充分掌握了读此类寓言的方法,再加上三篇文章相关度很高,所以阅读《画蛇添足》时,教师给足时间,学生便能潜心会文,读懂了人物,读懂了寓言。
二、怎么教
(一)直线型推进为宜
群文阅读教学的推进方式很多。如,分组递进式———先呈现一组再呈现一组;点射状推进———先呈现一篇再阅读一组;举三反一式推进———先呈现一组,再归纳出关键的写作方法,最后写话练习;直线型推进———一篇一篇地阅读,反复重读推进———同一组文章反复阅读,不断提升。低年级学生的群文阅读教学一般采用“直线型推进”比较适宜。这种推进方式,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同时,学生能很好地习得阅读方法,较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是一则一则推进的,但是每则寓言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揠苗助长》重点教给学生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这则寓言的教学始终围绕“把握故事的整体”这一问题展开:你觉得这个种田人傻在哪里?随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焦急”“转来转去”“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体会种田人急于求成的心里,这是种田人“傻”的根源;同时,多次入情入境的朗读,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这则寓言的教学目的是夯实基础,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对《守株待兔》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则适当放手,让学生尝试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先学生个人阅读,画出有关语句;再全班交流,重点抓住“每天”体会想法的傻,抓住“整天”“一天一天”体会行为的傻。《画蛇添足》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去学习,从读准、读通故事到读懂主人公的傻都充分关注小组合作交流。《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是“教—扶—放”的有层次的直线型推进方式,让每个学生循着教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习得阅读方法。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为妙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天窗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一旦注意力无法集中,心灵的天窗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持久性不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信息量比起单篇教学肯定要大,这就要求学生更要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尽量让自己的课堂在形式上多样化。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三则寓言相同的教学落脚点———傻,相同的学习重点———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教到最后揭示寓意。这种教学,低年级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学习激情降低,注意力转移。于是,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揭示寓意环节,对《揠苗助长》一文,教师直接提问: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守株待兔》则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教师扮演种田人一再傻等兔子的到来,学生扮演邻居、朋友、路人等不同角色劝说“种田人”;教师引导学生在扮演角色中说出寓意。《画蛇添足》是最后学习的寓言,则安排课堂练笔:“我想对这个人说———”在与文中人物思想交流中点出寓意。
(三)强化阅读主体为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在相同的时间内要阅读多篇文章,教师要少问精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思考。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例如,对第三则寓言《画蛇添足》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前两则寓言中所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读通故事,碰到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做个记号,再请教组内的同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陌生的文章,一定要先扫清字词上的拦路虎。接着,让学生反复默读,画画写写,找出主人公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可以在相关语句旁写写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交流。这样的教学,学生一直在阅读、思考、交流、倾听的语文实践中忙得不亦乐乎。这是一个享受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呈现交流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体现阅魅力提升的过程。
摘要: 幼儿园可以把绳子作为开展 游戏 教学的基本的 游戏 活动材料,要在 游戏 教学中把绳子变化性强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因此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绳类活动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教育是孩子们的基础
一、微电影适合引入小学教育教学中 小学生在感知、思维、性格等方面有一些不同于中学生和成年人的特点,因此,小学生的教材、教学方法等也有其特色。微电影的“微”特征和
沉浸式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议论文教学一直以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可消除学生学习议论文的恐惧心理,减少议论文的理解障碍,并能感
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啊 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啊?那里罗列了一些大学论文的研究方法?下面我就给大家整理出来了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啊?一起来了解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