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49

静妙奔奔1123
首页 > 学术期刊 > 建筑美与音乐美的论文范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ieerdingdon

已采纳

建筑与音乐的关系是一个是“听”的艺术,一个则是“看”的艺术,两者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但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一切艺术都具有音乐因素。在艺术审美活动中,音乐的音响与建筑的造型可以相感而相通,形成通感。

音乐与建筑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音乐以声音为物质媒介,表现人的主观情感,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是声音的艺术;建筑则是由巨大、重实、坚固的材料为媒介,以空间形象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是一种视觉的艺术。

音乐与建筑都能抒发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音乐和建筑的抒情性,来源于两者内在本质属性和特殊的表现手段。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以声调的变化,节奏的展衍,旋律的运行,直接诉诸人的心灵世界;而建筑则靠自己的形体、结构、空间、色彩、质地等方面的实体特征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扩展资料

建筑与音乐的基本特征:

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以声音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以情感为主要的表现内容,通过表演在时间中展开,最终诉诸于人的听觉的艺术形式。

建筑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其空间序列的展开,既通过空间的连续和重复,体现出单纯而明确的节奏,也通过高低、起伏、浓淡、疏密、虚实、进退、间隔等有规律的变化,体现出抑扬顿挫的律动,这颇似音乐中的序曲、扩展、渐强、高潮、重复、休止,有着动人心弦的韵律感。

因此,艺术家们可以通过音乐和建筑等艺术形式,用无形的声音表达形象,用有形的建筑造出声音。

309 评论

香蕉君诶嘿嘿

一>确立志向: 彩虹似的梦。因为徐志摩想在中国建立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认为德国人太蠢,干事机械;法国人太阴,干事过分;南欧人太乱,头脑混乱;美国人浅薄,文化历史不长。所以比较像样的是英国。他曾说过"英国人是自由的,但不机械;时保守的,但不顽固"。所以他认为在英国实施民主政治的条件,远在大喊大叫的美国人之上。所以在他心目中就要树立一个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因此在他的一篇散文《吸烟与文化之辩》中,他说过:"我眼是康桥叫我睁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振动的。"可见康桥对他的影响之大。客观上看,英国的民主是自由的,他非常羡慕,主管上看,他有个追求:爱、美、自由。同时他最好的朋友胡适也说过"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自由",英国正好符合主客观要求。 二>步入诗坛。徐志摩当时留学是想当类似美国国务卿的政治家,后来弃政从文是受到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影响,也包括当时一些作家,作品的影响。同时由于他喜欢结交上流人物,其中曼殊斐尔对他的影响最大。 一天晚上11点钟,徐志摩去拜访曼殊斐尔,虽然只有20分钟,但连任谈得十分投机。曼殊斐尔的美给他极大的吸引力,对她的话言听计从,徐志摩说过"这20分钟是不逝的20分钟",可见给他的印象很深。他曾说过她的美是完全的美,是纯粹的美,是可感不可知的美,是不可分析的美,是自然界的杰作。所以曼殊斐尔说:"徐志摩,你将来最好去搞文学,最好不要搞政治。"这对徐志摩触动很大,也是徐志摩开始走向文学创作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离婚与失恋的影响。他在伦敦大学读书时,认识了16岁的林徽因,在当时称为"中国第一才女",所以徐志摩去追求她,但他是结过婚的。追求时当然遇到阻力,林徽因说:"我是少女,你是有妇之夫,你得先离婚。"徐志摩听后觉得很有希望,于是与1922年赴柏林找张幼仪离婚。因为浪漫的他认为林徽因是爱、美、自由的化身,虽然张幼仪很好,但是没有浪漫气质。他说:"我要当中国第一个离婚男人"。通过很多朋友做张幼仪的工作,最后张幼仪同意了,之后两人关系更好,一礼拜一封信。离婚后他立刻回到了英国,却发现林徽因已经到美国学建筑学。可能林徽因的父亲认为徐志摩当女婿不适合。此刻,老婆没了,恋人没了。两脚踏空,心悲凉,用诗抒怀,《春》中写到他看到别人在草丛中恋爱,自己很眼红,感觉自己很孤独。所以开始步入诗坛。 三>迷恋自然。剑桥大学很美,古典建筑群,蓝天碧海,鸟语花香,田野里点缀着农舍,一条康河贯穿其中。若分析《再别康桥》,必须读《我所知道的康桥》,介绍了他每天的生活——划船,看闲书。这便是他的留学生活,但他不后悔,他说,他读了三本书:自然书,人生书,社会书.康桥也在其生命中之深1922年回国后,他写了第一首与康桥有关的诗《康桥再会吧!》,康桥是其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赖之乡。自然风光陶冶之下,造成了他清高,超脱的英国绅士风度.

189 评论

红豆花花花

有点长,耐心看 再别康桥》赏析 徐志摩是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原名徐章垿,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为他小时侯特别可爱,清末时长着一个大脑袋,留着一个"猪尾巴",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 一:彩虹似的梦的追寻与幻灭 徐志摩家中富裕。其父徐深如办有酱厂,钱庄,绸庄,灯泡厂,在上海,杭州有投资,是沪杭铁路的股东之一,硖石镇商会会长,且徐志摩是家中独子,深受长辈喜爱。家庭对他有影响,他活泼好动,喜欢交友。 再者,他的婚姻对他也有影响。1915年,他在北大读预科(当时先读3年预科,再读5年本科)时,认识了张幼仪,她端庄,善自理,会理财。有人把她比作《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当然,王熙凤的品质大大不如张幼仪。不仅如此,张家更有钱,所以徐家很高兴找到这个媳妇。 大家都知道,解放前的婚姻,一为政治,二为经济。而徐父是商人,自然很喜欢,更重要的是,张幼仪的大哥张家敖是中国银行总裁,徐志摩知道而且认识张家敖。以前读书时,张家敖曾视察过徐志摩就读的中学,知道徐志摩的语文好,作文写得好,所以同意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事。二哥张学励,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有名的哲学家,民社党主席。 张学励介绍徐志摩认识了梁启超,梁启超深爱徐志摩这个弟子劝他出国深造。于是1918年8月,徐志摩赴美留学,同行有汪精卫。他先到克拉克大学学历史,一年后取得学士学位。1919年9月份,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政治经济学,一年后获硕士学位。1920年7月份,徐志摩不想读了,到英国剑桥大学找罗素(一位自然哲学家,被徐志摩称为英国的"梁启超"),但两人失之交臂了。因为罗素因反对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遭"解聘",而来中国教书,徐志摩却赴英国找他,未果。当然,后来两人成为非常好的朋友,徐志摩的爱情观深受罗素影响。 进不了剑桥,只有在伦敦大学读政治经济博士,认识了陈西滢,张世昭,林长民(林徽因之父,北洋军阀司总长)。经林长民介绍认识剑桥大学教授迪根生,由此进入剑桥大学,当时叫康桥大学,这样就与康桥发生了联系。

193 评论

沙土花生

<<再别康桥>>教案 2007-04-27 10:05:01 大 中 小 <<再别康桥>>教案一.教材研究1、学情分析 学生身处信息时代,他们深受网络和“快餐文化”的影响,使得他们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2、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3、教学目标 由于本诗是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在其它书籍和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加上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及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成:⑴、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爱,对自由的追求,对美的体悟。⑵、感知诗歌的诗意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⑶、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⑷、品味诗歌语言,感悟徐志摩诗的独特风格

359 评论

春暖花开cai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是一句无数哲人极力推崇的名言。歌德、雨果、贝多芬都曾把建筑称作“凝固的音乐”,这不仅是因为古希腊有关音乐与建筑关系的美妙传说,而是因为两者的确存在的类似与关联。不同艺术类尽管各具特性,却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使艺术家得以从不同的艺术中得到激励,也使各种艺术有可能互相“移植”、综合。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意思是说,如果使音乐的时间流动全都凝固下来,我们从音乐中或说从乐谱中便可以看到诸如严格数学化的比例、对称、均衡等造型特点以及乐曲形式同建筑结构的联系。 建筑物质材料合乎规律,的组合,能给人类以音乐 的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建筑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但它也有时间艺术的某些特点。因为建筑空间往往是一个空间序列,是一个需要在运动中逐步铺陈开来的、置于时间推移序列才能领略其全部魅力的一个空间序列。空间序列的展开既通过空间的连续和重复,体现出单纯而明确的节奏,也通过高低、起伏、浓淡、疏密、虚实、进退、间隔等有规律的变化,体现出抑扬顿挫的律动,这就颇似音乐中的序曲、扩展、渐强、高潮、重复、休止,能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旋律感。北京的故宫,从正阳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到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直到景山,沿长达七华里的中轴线展开,十几个院落纵横交错,有前奏、有渐强、有高潮、有收束,几百所殿宇高低错落,有主体、有陪衬、有烘托,雄伟壮观的空间序列俨然一组“巨大的交响乐”。 我国古代的四大回音建筑,各具特色,蜚声于世,它们是非常富有音乐性的建筑,闪耀着劳动人民的音乐天赋在建筑中的智慧光芒。 北京明清两代建筑的天坛回音壁与三音石引人人胜,回音壁内侧墙面平整光洁,它使外来音响沿内弧传递,久久回荡。如站在壁前轻轻哼唱,和声随之而起,深沉婉转,娓娓动听;如放声高歌,则回声四起,洪亮粗犷,萦绕耳畔,荡人心怀。 在河南省陕县境内的蛤蟆音塔,建于清康熙年间。塔身虽不高,却以“奇声夺人”而闻名于世。游人若以掌击塔,塔内会发出“咯咯咯咯”的鸣声,有如万千只蛤蟆在鼓膜低唱。 在外国的古代建筑中,也有著名的富有“音乐性”的塔建筑,如意大利比萨教堂的钟塔。塔的顶层装有七只音阶钟,能发出“do、re、ml、fa、sol、 la、sl”七个音,成了一座有趣的“音乐塔”。比萨斜塔是属于比萨大教堂的钟塔,每当教堂举行仪式时,塔上的音阶钟叮当敲响,发出悦耳动听的音乐。 印度泰米尔地区的一座古老的庙宇里有一“音乐楼梯”。当踏着楼梯前进或用木头轻轻敲击时,便会发出不同的音高,这架楼梯是利用不同材质的花岗石反复加工,按规律在不同的位置上砌起来的。 世上不仅有音乐塔、音乐梯,而且还有能奏乐的桥。日本丰田市有座31米长的人行音乐桥,桥上两侧栏杆装有109块音响栏板,行人只要按顺序敲打栏板,就能奏出一首法国民谣(在桥上),敲另一侧能奏出日本民歌(故乡)。 随着电子科技的日益发展,建筑、音乐、电子技术相结合可以创造出三位一体的建筑物。马赛的音乐魔墙就是一例。1984年3月,法国马赛第二条地铁通车之际,在卡斯特拉纳地铁内,一垛神奇的绿墙开始与公众见面。人们经过它面前,它会发出一阵阵伴随行人脚步节奏的乐曲。原来这是一垛不同寻常的魔墙——音乐墙。音乐墙是借助计算机的功能而奏出乐曲的,计算机的存贮器贮存着各种基本音符、短句,构成一个作曲系统。行人经过音乐墙时,改变着光电管的进光强度。这一信息被计算机接收,经过特殊程序处理,就变成一组根据行人经过墙前的动作而配制的音乐。行人既是音乐演奏者,又是音乐欣赏者。除法国有音乐魔墙外,在美国的公园和游乐场中,还出现了有趣的“音乐地坪”。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喜爱美,追求美,渴望得到美的享受,而音乐美、建筑美又是现代生活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设计中讲究主题与形象、统一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重复与变化、性格与风格、色彩与色调等建筑艺术法则,这与音乐创作艺术法则两者在美学信息方面,更是息息相通。建筑工程设计者如果能更多地了解一点音乐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与修养,定会在建筑创作设计中获得更大更多的自由,得到更为有益的启迪和奇妙的灵感。 德国的大诗人歌德说他在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罗马大教堂前广场的廊柱内散步时,深切地感到了音乐的旋律。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还为北京天宁寺辽代砖塔的立面谱出了无声的乐章,他还从颐和园的长廊内发现了和谐的节奏。 站在景山顶上俯视北京故宫建筑群时,沿着中轴线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交响乐的主题旋律和对位法等等。 音乐和建筑是不同门类的艺术,虽是不同性质的学科,但“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两句富于哲理的话,确实是形象地道出了音乐和建筑之间有着它们内在的与外在的密切关系,以及共通的美学信息、法则及其深刻的内涵

165 评论

相关问答

  • 订欧美音乐杂志

    轻音乐的欧美版,还有啊

    太仓站沈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音乐美学论文1000字

    如何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

    samantha42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建筑与美学论文题目

    亲,可以去百度文库里面找然后根据你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撰写毕业论文是检查总结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04年8月6号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美国音乐杂志

    问题一:推荐一些国内权威一点的音乐类杂志 新望 问题二:有什么好的音乐杂志请介绍几本好的音乐杂志,多少钱 ,国内目前惟一一本纯粹介绍欧美流行音乐最

    爱美食小雅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大学美育音乐论文

    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祖国下一代的美育教育日趋倍受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

    浮生若梦圈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