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好远
根据你现在的情况,你应该看一些综述类的文章,这类文章比较全面的概括总结了国内外生物学最新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利于你今后全面把握,重点选择。像《遗失的基因》《基因的奥秘》之类的好多都是中科院院士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实例描写的科普文字,读后有在生物殿堂里遨游一般。在那里无论是克隆,微生物,仿生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之类的世界研发热点都会令你大开眼界,并从中找到你感兴趣的领域。也祝你今后在生物学领域大有发展!!
豆哥豆爷
1、从知识的系统性角度应该首选《普通生物学》(陈阅增主编),高中生物教师手里一般都会有普通生物学。2、生物学中遗传学很有意思,推荐《遗传学》第2版(戴华灼主编)3、若是喜欢微观方面的,推荐《细胞生物学》科普方面的我还没发现很有价值的
拉菲兔兔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鱼类和“温血”两字是不会有什么关联的。这也难怪,我们平时触摸鱼类的身躯,感到的绝不是猫狗那样的“热乎乎”,而是和周围的水一样冰凉。并且,我们所学习的自然科学课程中,也将鱼类,以及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这类摸起来“冰冰凉”的动物称为“冷血动物”,而只有鸟类和哺乳类,才是摸起来“热乎乎”的“温血动物”。
然而,大自然又一次证明,这种截然的划分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就在几天前,科学家们在顶级科学期刊《科学》上报道,他们发现了一种神奇的鱼类——月鱼。它也能将自己的体温保持在高于水温的水平,从而让自己以鱼类之身跻身于“温血”的行列之中。
温血、恒温和生存
事实上,我们平时所说的“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更为科学的表述应该是“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
所谓变温动物,是指那些不能自主维持一定体温,而只能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例如各种常见的鱼、蛙类、龟和蜥蜴等,它们并不能大量的产热,使得不能依靠自身产生足够的支持活动的热量,因此,各种两爬类在活动时需要从外界获取热量--这就是蛇、蜥蜴、龟等喜欢“晒太阳”的缘故。同时,它们也无法维持自己的体温,因此体温和外界温度是接近的--这就是为何我们触摸起来觉得凉的原因。而对于我们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和鸟类来说,可以将体温维持在某一恒定的温度,并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恒温能给动物带来诸多的好处。例如高于环境的体温能够加快体内代谢水平,提高神经系统对刺激的敏感性和持久性,增加肌肉的灵活性和收缩力度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恒温让动物能够更加适应多变的环境,从而扩大自己觅食、繁殖的范围。这就是为何在中生代之后恒温动物能够成为地球主宰的原因之一。
当然,一些变温动物也能通过一些手段来暂时性的获得较高的体温。例如在某些鲨鱼和金枪鱼体内,由于快速游动的需要,它们会利用特殊产热肌群产生热量,并通过复杂的血液循环通路维持热量保持在这些肌肉中,从而获得较高的运动能力、一些蟒也能在产卵时依靠肌肉的不断收缩来维持较高体温,以利于产卵;而一种高山蜥蜴也能通过太阳光,在气温接近零度时将体温升高到近30℃。然而,这些加温过程都是暂时的,或是局部的。到目前为止,仅有月鱼,被发现具有真正称得上“恒温”的体温维持能力。
恒温的鱼
月鱼(Lampris guttatus)属于月鱼目、月鱼科、月鱼属,是一种大型的半深海鱼类。它的身躯圆而侧扁,银色的体表上附着着点点白斑,远远看去好似一轮满月,使得人们以月亮为它命名。
月鱼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它那些大而长、颜色鲜红的鱼鳍。而它的胸鳍则尤为发达。驱动这对胸鳍的,是埋藏在厚厚隔热脂肪层下的胸肌,这正是月鱼身体热量的“发动机”。月鱼的胸肌极为发达,占据了体重很大比例,并且不同于我们通常看到的鱼类白色的肌肉,月鱼的胸肌因为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现红色。它能进行有氧代谢,从而产生大量的热。月鱼依靠胸肌挥动胸鳍在海中游泳,同时产生的大量的热就被血液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身体各处。根据科学家在月鱼体内放置的温度感受器测量,月鱼的体温可以恒定的维持在14℃左右。
当然,高效的产热机制只是月鱼能够维持恒温的能力之一。对于月鱼而言,它还要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对抗鳃部的热量散失。这是因为,作为鱼类月鱼需要通过鳃和海水进行气体交换,而在鳃进行气体交换的鳃丝部位,血管和海水间只隔有薄薄的几层细胞,加上鳃丝极大的表面积,如果不采取措施,会使鳃成为一个巨大的“散热器”,让热量白白丧失在冰冷的海水中。为此,月鱼演化出了一套名为“逆流热交换”的血液循环系统。简单来说,就是流入鳃的血管和流出鳃的血管彼此平行交错排列,而二者内部血液的方向是相反的。这样,温暖但少氧的入鳃血,将热量传递给了低温但多氧的出鳃血,使得入鳃血温度下降、出鳃血温度上升。因此,鳃的温度下降,减少了和海水的温差,减少了热量丧失,而出鳃血带着交换而来的热量进入身体内部,将氧气和热量提供给了鱼体,从而维持了体温。
在这“开源”和“节流”的双重功能之下,使得月鱼能够维持比海水温度高4~5℃的体温,这使得月鱼能够长时间的潜入百余米深的海水跃温层下部,去追逐丰富的饵料,甚至进入更深但更冷的海水中游弋。这比起那些虽然局部具有较高温度,但仍需不断进入表层暖水补充热量的鱼类而言,无疑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逆流交换和仿生学
逆流热交换,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利用输入端和输出端具有较大的温差而具有较高热交换率,来充分进行热交换的过程。对于人类来说,“逆流热交换”是工程和生活中应用广泛的热交换系统。几乎所有的热交换器,都会多少使用到“逆流热交换”的原理。然而,演化的神奇力量,让“逆流热交换”这一装置不仅出现在月鱼体内,还在多次在其他生物体中出现。例如在极地生活的鸟类如企鹅等的脚中,就有由静脉网包裹动脉形成的逆流热交换系统,同样能够减少热量从脚部的散失,同时还能减小寒冷对动脉的损伤。
除了热量可以逆流交换,物质也可以逆流交换,因为和热量一样,在物质浓度差较大的部位,物质扩散的速率更快。例如在鱼鳃中,水流方向就和鳃小叶中的血流方向相反,这样可以极大提高氧气从水中向鳃中的扩散,使得鱼类能从水中摄取高达85%的溶氧,是不经过逆流交换的5倍以上。而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肾脏中,肾小管也是通过逆流交换机制,从原尿中重吸收各种离子。目前,这种物质的逆流交换装置,已经成为了仿生学重要的模仿对象,在物质分离纯化、污染物回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因此,对于恒温的月鱼,我们不仅要感叹这是演化上的一大奇迹,更要探索它背后所蕴藏的科学原理。而这些知识,也必将更加丰富人类的智慧和生活。
蚂蚁在fei
鳄雀鳝(Alligator Gar)学名大雀鳝(Atractosteus spatula),体长1~6米,体重30~137公斤,雌性比雄性略大,是现存7种雀鳝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鱼身呈长筒形,密布青灰色菱形鳞片,带有暗黑色斑纹,吻部前突,上下颚密布利齿,形似鳄口,因此得名是北美7种雀鳝鱼中最大的一种,能长到300多磅,它们主要分布在从墨西哥到美国弗罗里达州的墨西哥湾沿岸河流和河口水域,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下游,以至尼加拉瓜境内的两个湖泊。用轮竿钓上来的雀鳝的世界纪录是279磅,由比尔·弗尔瓦德于1951年在德克萨斯州钓获。鳄雀鳝是一种异常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几乎所有水里的活物它都吃,包括各种鱼类、甲壳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中小型哺乳类以及腐肉,甚至还有伤人的纪录。目前在国内多流域有分布,为入侵种,对本土如长江土著鱼类有很大的威胁。
beetleleon
雀鳝(在英国撒克逊语中是长矛的意思),鸭嘴鳄,属于雀鳝目雀鳝科。原产地北美洲的五大湖区。雀鳝和弓鳍鱼有近缘关系,是从古代就生存下来的鱼类。
雀鳝,已发现的有十几个种类,归属于雀鳝科(Lepisosteidae)一科2属7种中:
大雀鳝属(骨雀鳝)Atractosteus:
大雀鳝Atractosteus spatula (305 cm)
古巴雀鳝 Atractosteus tristoechus (200 cm)
热带雀鳝Atractosteus tropicus (125 cm)
雀鳝属 Lepisosteus:
斑点雀鳝Lepisosteus oculatus (112 cm)
长吻雀鳝Lepisosteus osseus (200 cm)
短吻雀鳝Lepisosteus platostomus (88 cm)
雀鳝一般体长1~2米,最大的可达3米,长筒形。嘴部前突,上下颌有骨板,有长长的牙齿,酷似鳄鱼长长的嘴巴。牙针状,排成数长行,适于掠获猎物。体青灰色,体表有暗黑色花纹。皮肤有硬鳞覆盖,皮坚鳞厚,皮肤粗糙。
雀鳝全身长了一层菱形鱼鳞,看上去就像武士穿的盔甲一样异常坚硬,实际上是由无机盐组成的。许多已灭绝的远古鱼类也有这种鱼鳞。像其他远古鱼类一样,雀鳝体内也长了一个与食道相连的鱼鳔,可用来呼吸。
雀鳝春季在浅水中产卵,卵有剧毒,人类或其他热血动物不慎食用将导致死亡。卵孵化后幼鱼生长很快,开始时以米诺鱼类为食,很快就成为贪婪的掠食者,以致不得不采取人工措施,减少它们的数量。
顺便问一个这是您钓上来的吗?这是一种入侵物种,如果不采取控制,它们生存的水域将可能不会有其他鱼类生存。建议您可以可以向当地的渔政部门举报,另外卖热带观赏鱼水族店里也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子。
望采纳~~~谢谢~~~
Economics经济学作为英国留学的热门专业之一,历来饱受学生们的青睐。而英国在经济学领域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很多经济学领域的领军人物都诞生在英国,所以越来越
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Science Ch
作者:Yun 导言: 随着科学家对神秘古菌的了解越来越多,他们发现有关构成人、植物等的复杂细胞进化的线索。 古细菌(简称古菌) 作为生物三界之一(另外两界为细菌
国内: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生物多样性国际:非常多啦,综合性的nature,science有大量的生态学方面的文章。影响因子前五(2
《数学新进展》是美国的刊物《数学新进展》(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是国际顶级数学期刊,创刊于1961年。该期刊致力于发表纯数学各领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