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75

聪聪老头
首页 > 学术期刊 > 南京古塔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王大锤哇

已采纳

(1944-1972年)穆塞韦尼出生于乌干达西部恩通加莫区,是巴尼安科莱人。他的姓解作“第七队员之子”,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许多乌干达人参与的英国殖民军队国王非洲步枪团(英语:King's African Rifles)第七队。他的中名“卡古塔”承袭自父亲阿莫斯·卡古塔。阿莫斯·卡古塔以畜牧为生,他与穆塞韦尼的母亲在恩通加莫结婚。卡古塔也育有萨利姆·萨利哈(男,Salim Saleh) 和瓦奥莱特·卡朱比里(女,Violet Kajubiri)。 穆塞韦尼曾在姆巴拉拉高级中学(Mbarara High School)和恩塔尔学校(Ntare School)就读。高中时期,他成为了再生基督徒。1967年,他进入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修读经济学和政治科学,开始进行激进的泛非政治运动。大学时期,他创立了大学生非洲革命阵线(University Students' African Revolutionary Front),并领导学生代表团前往葡属莫桑比克境内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控制区。在当地,穆塞韦尼接受了游击训练。在左派历史学家沃尔特·罗德尼(Walter Rodney)的教导下,他完成了一篇学士论文,探讨弗朗茨·法农暴力革命理论在后殖民主义时期非洲的可行性。1970年,穆塞韦尼加入乌干达总统米尔顿·奥博特的军事情报机关。当伊迪·阿明将军在1971年1月发动军事政变夺权后,穆塞韦尼与包括奥博特总统在内的一些人流亡到坦桑尼亚。 (1972年-1980年)流亡坦桑尼亚反对阿明统治的军人(主要为兰吉和阿乔利族人)在1972年9月入侵乌干达,但被击退,损失惨重。之后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两国签订和平协议,叛军被禁止在坦桑尼亚境内从事反乌干达政府的活动。 随后,穆塞韦尼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莫希一所学校短暂担任讲师。1973年,他离开主流反乌干达政府力量,组成国家拯救阵线。同年8月,他与珍妮特·卡塔哈结婚,他们育有5名子女。 1978年10月,伊迪·阿明总统下令入侵坦桑尼亚,以夺取卡盖拉区。从1979年3月24日至26日,穆塞韦尼和国家拯救阵线在莫希参与了流亡者和反阿明组织举行的聚会。他们克服了意识形态的分歧,共同组成乌干达全国解放阵线,穆塞韦尼被委任为11人执行委员会成员之一,委员会主席是优素福·卢莱。其后,全国解放阵线与坦桑尼亚军队合作对乌干达军队展开反击,最终阿明在1979年4月被推翻。穆塞韦尼被任命为卢莱政府的国防国务部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部长。他在国家拯救阵线时期招揽的数千名士兵被收编进政府军队,他们仍然效忠穆塞韦尼,但将会在第二次奥博特时期的政变扮演重要角色。1979年6月卢莱在内斗后下台,戈弗雷·比奈萨获选为全国解放阵线的新主席。比奈萨采用与卢莱相似的方法巩固权力。11月,穆塞韦尼从国防部长调任区域合作部长,比奈萨执掌国防部。1980年5月,比奈萨在试图把国家军队参谋长奥伊特·奥乔克撤职后被软禁。实际上这是保罗·穆万加、穆塞韦尼、奥乔克和蒂托·奥凯洛发动的一次政变。之后,一个总统委员会组成,由穆塞韦尼出任副主席,该委员会迅速宣布将于12月举行大选。1981年穆塞韦尼在国内已有一定名气,他创建了一个新的政党——乌干达爱国运动,并领导该党参与大选,与其他三个政党竞争,包括前总统米尔顿·奥博特领导的乌干达人民大会党、保守党和民主党。人民大会党和民主党被视为主要的竞争者。官方结果显示人民大会党在选举中获胜,穆塞韦尼的乌干达爱国运动只获得126个席位中的一席。但选举中的一些事件损害了选举的认受性。策划选举时,总统委员会主席保罗·穆万加支持人民大会党的意见,认为每个候选人应使用一个独立的票箱。但这被其他政党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会使选举更容易被操纵。选区的设置也被认为对人民大会党有利:支持人民大会党的北乌干达选区的选民人数比反人民大会党的布干达选区少。选举当天,穆万加又宣布选举结果在公布前需经他批辖,这都增加了人们对选举舞弊的疑虑。落败的政党也因此拒绝承认新政权的合法性。 (1981年-1986年)第二次奥博特时期和全国抵抗军穆塞韦尼和他的支持者回到乌干达南部与西南部的大本营后,组成了人民抵抗军(Popular Resistance Army)。他们遂计划发动叛变,以推翻米尔顿·奥博特总统和其军队乌干达全国解放军。1981年2月6日,人民抵抗军在穆本德区中部发动了第一场战斗。后来,人民抵抗军与前总统优素福·卢莱的武装部队合并为全国抵抗军,并成立了新政党全国抵抗运动。此外,一些阿明的支持者在乌干达西北部组成了其他两个反政府武装组织:乌干达全国拯救运动和前乌干达国家军队,参与反抗奥博特的战斗。 为了成立新政府,穆塞韦尼在1984年7月提出了“十大纲领”,覆盖建立民主制度、保障人身及合法财产的安全、加强国家团结、捍卫国家自主、建设独立、一体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改进社会服务、遏止贪污和滥权、革除不平等、与其他非洲国家合作以及建立混合经济体制10个范畴,这也是全国抵抗运动的政治纲领。截至1985年7月,国际特赦组织估计奥博特时期的冲突导致超过300,000平民死亡,美国中央情报局则估计死亡人数超过100,000。 前者从1982年起开始就乌干达的人权状况向奥博特政府提出抗议,侵犯人权的情况以卢韦罗三角地带最为严重。这段时期国际社会对奥博特政权无视人权的批评,无形中使穆塞韦尼得到更多的支持。但奥博特本人却一直坚持把卢韦罗三角的状况归咎全国抵抗军。奥博特政府对动乱的强硬压制也使乌干达人口最多的民族──布干达族与全国抵抗军联合起来对抗全国人民大会党。1985年内罗毕协定穆塞韦尼和奥凯洛签署和约。1985年7月27日,由于乌干达人民大会党内部分裂,奥博特军队的前将领阿乔利人蒂托·奥凯洛成功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奥博特。但穆塞韦尼和全国抵抗运动不满他们四年来的革命成果被全国解放阵线独占,而且他们认为后者在奥博特第二次执政期间侵犯人权,声誉受损。 不过全国抵抗运动最终同意由总统丹尼尔·阿拉普·莫伊领导的肯尼亚代表团主持,与全国解放阵线举行和谈。 和谈于8月26日至12月17日举行,期间讨论过程十分激烈,会后达成的停战协定随即失效。后来双方在内罗毕达成终极协议,内容包括停火、坎帕拉的非军事化、全国抵抗军与政府军的融合以及吸收全国抵抗军人员加入军事委员会, 但这些条款从未实行。由于肯尼亚代表团缺乏对乌干达形势的深入了解,而且和谈并没有邀请一些有关的乌干达人以至国际人士参与,双方最后未能达成持久协定。穆塞韦尼遂拒绝与政府军分享权力,当时全国抵抗军有能力在军事上取得完全胜利。 穆塞韦尼在1986年1月29日宣誓就任总统。和谈举行期间,穆塞韦尼尝试讨好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塞塞·塞科,以防止扎方支持奥凯洛的武装部队。1986年1月20日,数百名忠于伊迪·阿明的军人被扎伊尔军方护送进入乌干达境内并介入内战。这些军人曾在扎接受秘密训练,十天前获奥凯洛接触并罗致。但这时全国抵抗军获胜的形势已不可逆转,当叛军从南方和西南方逼近首都,1986年1月22日驻守坎帕拉的政府军开始集体离职。 25日,穆塞韦尼领导的武装部队抵达坎帕拉,全国抵抗军推翻奥凯洛政府,翌日宣布获得胜利。1986年1月19日,穆塞韦尼宣誓就任总统,仪式由在英国出生的彼得·艾伦法官主持。仪式结束后,穆塞韦尼说“这不只是守卫军的转变,而是根本的改变”。 他在国会外向数千人群保证乌干达将回复民主,他说:“非洲的人民,乌干达的人民,有权拥有一个民主政府,这不是任何政权的恩惠。拥有最高统治权的当是大众,而不是政府。”1987年10月,穆塞韦尼与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白宫会面。 2001年3月蝉联总统一职。2005年11月,乌干达议会修改宪法,取消对总统任期的限制,使穆塞韦尼获得再次角逐总统的资格。2006年2月再次当选总统,同年5月宣誓就职。2011年2月再次连任总统。

287 评论

竹径通幽处

塔这种建筑形式缘起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播,窣堵坡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发展出了塔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窣堵坡与中土的重楼结合后,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系,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塔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结构日趋合理,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到了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14世纪以后,塔逐渐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因此按照经律系统,塔可以分为佛塔和文峰塔。在建筑学层面,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东方建筑,其体量高大用料多样,在不同的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建塔技术也不同,对塔的建筑学研究涉及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壤学、地质学等诸多方面。阁楼一名重楼,重楼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但由于年代久远,至今已经没有两汉以前的楼阁建筑实物存在。了解中土重楼的具体情况,除了通过历史文献的分析之外,两汉时期墓葬中殉葬的冥器和墓室壁画是很好的资料。冥器中的重楼多为陶土烧制的2-3层的木结构建筑模型,多有斗拱作为支撑结构,各层分布平坐和檐,建筑有门窗等精细结构,建筑平面大多为正方形。汉代冥器重楼模型的结构特征与魏晋之后木塔的建筑结构有着明显的源流关系。 在东汉时期中国各地就开始建造寺塔,这时木制的楼阁式塔已开始兴建。三国时代的吴国于建业开始造塔,开创了江南造塔之先。这两个时期没有塔的建筑物保存至今,有迹可循的是一些汉代画像石上塔的形象,有“窣堵坡”的形制。此外,在新疆,从东汉时期用夯土建造土塔,至今保留有许多土塔的遗迹。南北朝时期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建造了很多的石窟和寺塔,在云冈、敦煌石窟中都可见到那个时期塔的造型。现存塔最早的实物是北魏天安元年的小石塔,原来在山西朔县崇福寺内,后在抗日战争中,塔身与塔刹被分离。塔刹由当时的一位爱国志士将其暗自藏回家中,并于抗战胜利后,献给国家,现保存在崇福寺。塔身则被日军盗去日本。抗战结束后,塔身回归祖国。而此外云岗石窟中也有很多楼阁式塔的造型。河南嵩山嵩岳寺塔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座砖塔。这一时期主要发展了楼阁式和密檐式塔,建材则是砖、木、石并重。隋代虽然很短,但佛教盛行,隋文帝杨坚为其母祝寿分三年在全国各州建塔约113座。专家研究表明,所建都是木塔,已全部毁于兵火。现存的隋塔仅有山东历城四门塔。唐朝的国力昌盛,也广泛的吸收外来文化,塔在此时有了很大的发展,保存下来的唐塔约有百余座之多,集中于河南、山西、陕西、北京等地。唐塔由于早期建塔的仿木结构,平面多是方形,内部多是空筒式结构,形式多为楼阁式和密檐式,与后来的塔不同的是,唐塔多不设基座,它身上也不做大片的雕刻与彩绘。南诏国统领西南属地时大兴佛教,建寺造塔风行一时,此后一千多年寺院尽毁,仅剩昆明、大理的一些塔。南诏时代的塔与中原文化结合紧密,与唐塔的形制很接近。同期渤海国的塔也都具有中原、关中地区地区唐塔的特点。唐朝以后的五代时期战乱不断,寺塔建造的数量都不多。这一时期塔的形状从方形过渡到了六角形至八角形,塔的内部也由空筒式逐步过渡到回廊式、壁内折上式。两宋辽金时期中国南北分治,南北建筑各具特色,塔亦不例外。两宋期间中国南方经济发达,宗教繁盛,建筑了很多塔。宋塔多为楼阁式塔,或为外密檐内楼阁式塔;此外还有约两成的塔为造像式塔、宝箧印式塔、无缝塔、多宝塔等其他形制的塔。宋塔平面多为八角形或六角形偶见有四边形者,这与唐塔千篇一律端庄稳重的四边形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宋塔每层都建筑有外挑的游廊、有腰檐、平座、栏杆、挑角飞檐等建筑部件;因而即便是如杭州六合塔这样高大雄伟者亦不失轻巧灵动之感。在塔院的平面布局上,宋塔相比于唐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唐代,塔是寺院的核心部分,大多建筑在寺院的前院;而宋代寺院的核心地位为正殿所取代,塔大多位于后院或正殿两侧。辽塔多为实心的密檐式塔,建筑材料亦多选择坚固耐久的砖石材料,而在建筑上则以砖石仿木结构,惟门窗不用唐塔宋塔的方形结构设计,而采用在力学上更加合理的拱券设计,这也是辽塔在建筑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除密檐塔外,辽塔中尚有少部分仿唐塔形制的楼阁式塔。辽塔平面多为八角形,繁复的基座是辽塔独有的特色,基座各个立面均做仿木处理,模仿木结构宫殿建筑里面,门窗齐全,表面或篆刻经典或雕凿佛教造像,常见的造像题材有佛像、金刚、力士、菩萨、宝器、塔、城、楼阁等等,非常精美。一些比较著名的辽塔,如北京天宁寺塔,不仅塔身基座遍布精美造像,而且塔檐、仿木斗拱均做工细致精巧惟妙惟肖。但在辽塔中更多的是一些做法比较简单的塔,仅第一层或一二层檐施用斗拱而以上其他各层均以叠涩出檐,造型简捷古朴。相比于同时代的宋塔,辽塔大多轮廓简介造型端庄,亦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辽代是中国造塔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期间不仅造塔数量甚众,而且结构合理造型优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造塔的风格。金代是继辽代之后入主中国北方的,金的历代皇帝与辽一样笃信佛教大兴造塔之风,但金塔大多仿造唐塔如河南洛阳白马寺齐云塔或仿辽塔建造,并没有突破唐、辽以来建塔的规制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期间虽然出现了一些外形比较怪异的塔,但大多不能形成体系,亦非优美制作,值得炫耀者不多。其中惟河北正定广惠寺塔值得专门提及,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金刚宝座式塔。元代统治中原的时间比较短,元朝皇帝大多信仰佛教,在元朝期间流行于印度的窣堵坡式的塔被再次引入中国,称为覆钵式塔,另外随着密宗在元上流社会中的流行,金刚宝座塔又被从印度引入并较大规模地建造。由于元代立国时间较短,上层社会没有机会充分地接受汉地文化,也很难做到不同文化的融合,因而除了一些覆钵式塔,元代兴建的名塔不多,元塔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小。自明清两代开始,逐渐产生了文峰塔这一独特的类型,所谓文峰塔即各州城府县为改善本地风水而在特定位置修建的塔,其修建目的或为震慑妖孽或为了补全风水或作为该地的标志性建筑,文峰塔的出现使得明清两代出现了一个筑塔高潮,许多塔都是以文峰塔的形态出现的。文峰塔建筑形制多样,或如笔、或如楼、或矮胖如墩台,这些异形塔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塔的建筑类型。明清两代的佛塔基本沿袭了辽宋塔的形制,由于筑塔数量较多因而种类非常齐全,从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等较为常见的形式到无缝式、宝箧印式等奇异的形式不一而足,尤以楼阁式塔为主流。明清塔大多为高大的砖仿木结构,石塔木塔均很少见,明清两代仿木结构砖塔对木构的模仿都非常精致细腻,不仅斗拱、椽、枋、额具全而且还出现了雁翅板、垂莲柱等结构;塔的建筑平面多为八角形、六角形和四方形;明清塔承袭了辽塔构筑基座的做法,随着塔在明清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社会,基座上浮雕的题材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不仅包括佛像、金刚、力士、护法天王等宗教题材,也出现了八仙过海、喜鹊登梅、二十四孝、魁星点斗等民间传统祈福题材。明清两代的佛塔或仿宋或仿辽,虽然建筑数量甚众但在建筑艺术和技术上并无大的突破,其成就远逊于辽宋两朝。善用木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点,木塔也是在中土起源最早的塔,三国时期史料记载“上累金盘下为重楼”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端加筑窣堵坡的建筑形式,不过这种下木上石的结构违背了材料本身的力学形制,加之年代久远没有保存至今者。历代所筑木塔均借鉴了很多宫殿建筑的元素和技术,从斗拱、椽、枋、梁、柱等承重结构到门窗栏杆等非承重结构都与同时代的宫殿建筑非常相似。早期木塔因为建筑技术的限制,常常在塔内用砖石或夯土筑起高台,作为木塔屹立的依托,各层的木构均直接或间接地与塔心地高台相连接。后期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塔中的高台被木质的中柱所取代,这极大地扩充了塔内地活动空间,是建筑技术的一大突破。但中柱的出现也限制了木塔高度的进一步提升,因为要想找到一根高大笔直的木材作为塔的中柱是非常困难的,而塔高也就被限制在中柱的高度上了。辽代建筑的山西应县木塔则是木塔建筑的又一个技术突破,应县木塔没有中柱,而是由每一层塔身周围的两圈木柱将塔的荷载层层向下传递,这种独特的力学设计比中柱式结构更合理、更坚固,也使得应县木塔历经近千年风雨而始终屹立不倒,成为现存最古老的木塔。由于塔最早是用来埋葬佛舍利的,传入中国后就与中国的墓葬文化结合起来,产生了地宫这种独特的形式,也有个中国特色很浓的名字“龙宫”。地宫要在建塔基之前修建,多为方形,也有六角形、八角形及圆形等。里面安放盛有舍利的大石函或小型石塔,以及佛经、佛像、供品等陪葬品。著名的地宫有: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地宫,北京天开塔地宫。基座覆盖在地宫只上,是塔身的基础,基座有须弥座,金刚座等几种。须弥座源于印度,象征佛教世界中心的须弥山,有独尊与稳固之意。密檐式塔就借助了这种造型作为塔基,使其更为雄伟。在须弥座束腰的每面都开有壶门形龛,常装饰各种图案,龛之间或转角处有力士或供养人像。塔身位于基座之上,是塔的主体,形式多样,是区分塔式样的主要依据。楼阁式塔和亭阁式塔把佛像供奉在塔身各层之内;密檐式塔无论是新空心还是实心都不能进入,佛像都雕刻在塔身之外。在各式塔中,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塔身上的装饰最为丰富。塔刹位于塔的最高处,是“观表全塔”和塔上最为显著的标记。“刹”来源于梵文,意思为“土田”和“国”,佛教的引伸义为“佛国”。各种式样的塔都有塔刹,所谓是“无塔不刹”。印度的窣堵坡传入后,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的结合演化中,塔刹成为塔顶攒尖收尾的重要部分。塔刹作为塔显著的标志,一般用金属或砖石制成,一般塔刹本身也如一座小覆钵塔,分为刹座、刹身、刹顶三部分构成。塔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雕刻,当初意在宣扬佛教思想,实际上对塔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塔身上的雕刻起源很早,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述至北魏时期。早期的装饰较粗犷,宋辽以后的雕塑面积越来越大,花样也越来越精细。塔上的雕刻多集中在塔基的部分,与人的视线平齐。所用材料多是砖石,因石材质地易于雕刻,所以石塔的装饰往往要多于砖塔。塔上雕刻的体裁很丰富,有动物、植物、佛教人物、建筑构件。文峰塔属于晚期建筑,其雕刻多为吉祥喜庆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佛塔上是没有的。佛像是雕刻中的一种重要的内容。佛教视塔为佛,塔身佛像有的在塔内,有的在塔外,用来表示对佛的崇敬。塔上供佛的主要题材多是以释迦牟尼为主体的形象或故事图。一座塔上雕刻哪些佛像要看其所属的宗派来确定。此外,塔门两侧常刻有金刚。砖石结构的塔一直模仿木结构,装饰图案多在塔身、塔顶、倚柱等处。图案内容丰富,如嵩岳寺塔的第一层塔身的八个面上各雕了一座宝箧印塔;山西崇福寺石塔的塔刹上刻出城楼、城门等图案。壶门即是佛龛,雕刻的式样很多,形状有方形、扁平、高檐等多种。多把门窗做成壶门的式样,塔壁上刻的龛窟,也常做壶门式样。辽代时壶门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后壶门成为塔上的一项重要的装饰形式。塔楼是佛教建筑上的一种装饰,是一种预先作好的小型塔式楼阁,安装在佛殿或楼阁的正脊中心部位。佛教认为“塔即是佛、佛即是塔”,建塔楼的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而表达的信仰与崇拜。塔楼实际上是塔的一种变体,它起源于浮图的最高部位都由塔刹来终结,将塔刹这个意义形象地运用于佛殿和楼阁上,就产生了塔楼。塔楼最早从北魏时开始出现,后来各朝代的佛教建筑上基本都做塔楼,各地区风格多样。现在山西各地的佛寺内大部分建筑上都放有塔楼,西藏、内蒙古、甘肃等地的藏传佛教寺庙使用塔楼也很多。塔上的色彩白色、青色、土黄色等多种,这些色彩与塔的材质、各地的土质、气候特点密切相关。一般,南方的塔多白色与土红色,北方的塔多青灰色,木塔多为本身木制色调,琉璃塔则色彩多样。塔内一般没有色彩,有的刷白灰来提高内部的亮度。宋及宋以前的塔因砌的不整齐,多用表面涂饰粉光是表面显得整齐。覆钵式塔普遍涂抹白灰,故常称为“白塔”。但这只是个习惯,实际上因为抹灰在一定时间内能起到保护塔身的作用,且显得整洁美观,南方和北方所建的许多样式的塔都会涂成白色。藏传佛教对塔等建筑涂设颜色是按教义来划分的。塔的文字装饰多可以作为塔的文字说明,又很重要的史料价值。一般塔上的文字装饰有塔匾、横额与对联、塔碑、砖铭、塔铭。塔铃又名惊雀铃,为铜、铁铸成的铃铛,悬挂在塔的转角部级塔刹的拉链上,遇风吹而发出悦耳的声音,用来惊走飞鸟,起到保护建筑的作用。塔铃的个数与塔的层数和转角数有关。塔铃的形状多样,以圆形最多。早期塔上多用直筒式,到明清时多用如花的多边形。最早的塔铃出现在北魏时代。佛教把灯列为佛千六种工具之一,因此在塔的内部或外壁常用砖砌出小龛,用来放油灯,每逢佛的生日或法会时点灯以示庆祝。

98 评论

PaperwizPx

古代木塔基本简介 天宁寺凌霄塔,在石家庄市正定隆兴寺之西大众街北侧原天宁寺内,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故俗称木塔。据清光绪《正定县志》记载,天宁寺和凌霄塔同时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中)。当时寺院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钟,香火鼎盛。民国初年,寺院屡遭厄难,殿堂一一毁坏,主要建筑独存凌霄塔。建筑特点凌霄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九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橇窗。四层至九层,斗拱、飞檐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缩,给人以轻盈挺秀之感。凌霄塔最大的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梁柱与外部相连。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极其可贵。该塔结构既不同于一般木塔,也有别于一般砖木结构塔。历史沿革凌霄塔在千余年的沧桑巨变中屡遭毁损,1866年3月22日地震时将铁质空心枣状塔刹震毁,此后,又因风吹雨打,塔身的八、九层也相继坍塌。为保护这座在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塔,人民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全面勘察,并在力求保持原貌的前提下,于1981年落架重修。1982年2月,在勘察过程中于塔基下发现地宫。经清理,出土一批颇有价值的文物。据两方石函铭文记载,该塔原名慧光塔,始建于唐代约公元762—799年间,至宋庆历五年(1045年)大修,金皇统五年(l145年)重修。该塔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信息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佛宫寺内,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米,底层直径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层塑佛和阿傩、迦叶、文殊、普贤像。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与巴黎埃弗尔铁塔和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114 评论

光影碎片

清朝文字狱是反映了统治者的政治意识问题,可以从统治者自身的因素写起,你可以看一下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对康雍乾文字狱介绍的很详细。

285 评论

水之云端

最有名当西安钟楼·大小雁塔了·西安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年)重修,迁建于现址·大雁塔·大雁塔建于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地。小雁塔·小雁塔建于唐代景龙年间。塔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米。小雁塔及其古钟即“雁塔晨钟”列入“关中八景”。网上也有更详细的可以去查查·

274 评论

相关问答

  • 南京红色旅游论文研究的重点

    你好 论文的格式你可以去查 很容易查到 不阐述了 论文主要就是 你明白了格式 把你的调查成果 你的好文采 你的 引经据典 证据 还有情感 当然 论述证据

    帅哥小蜜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南京古塔研究论文

    (1944-1972年)穆塞韦尼出生于乌干达西部恩通加莫区,是巴尼安科莱人。他的姓解作“第七队员之子”,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许多乌干达人参与的英国殖民军队国王

    聪聪老头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南京蜓化石研究论文

    蜻蜓是自然界最优秀的飞行者之一,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蜻蜓的科技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蜻蜓的科技论文篇一 洛阳地区蜻蜓目昆虫资源概述

    jarvinia奈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模板

    南京师范大学英语笔译专业考研分享? 一、择校以及专业 由于我是跨专业考生,本科学校双非,所以在择校时的考量首先是专业实力较强,其次是考研难度中等偏上。但随着考研

    Nicole80032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塔山阻击战研究性论文

    做人要有自制力 人类在自我发展中形成了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自制力。自制力就好比人的欲望和行为的闸门,它的开启和关闭则标志着一个人的成熟程度和文明水平

    lingling882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