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羯女悠悠
穆钢东北电力学院穆钢教授执掌教鞭20余年,在教书、育人、科研的领地里勤奋耕耘,寒暑跋涉。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创新成果,而且还提升了这座老校的办学实力。 穆钢,辽宁省大连人,1957年3月出生,工学博士,东北电力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同时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兼职教授。 走进校园,走过草坪,任凭时光流转,历经半个多世纪沧桑砺洗的东北电力学院,似乎永远那么宁静清幽,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亲手设计的那三座古朴的石头楼上得以验证。在这里,有一个人在静谧中不甘寂寞,在平凡中执著自己的选择,他就是穆钢。唯实求真 敏思笃行 穆钢得窥科学堂奥,起步即在东北电力学院。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穆钢成为这里的首批本科生,后于1984年获工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 初做教师的穆钢,在学术和业务交流中,与清华大学电机系的老师们有了频繁的接触,他们热情地鼓励他到清华深造。清华大学电机系是我国电机工业的摇篮,名人辈出。能够在那里拜会先贤,聆听教诲,是所有电机专业学子的梦想。穆钢在紧张的备考后于1987年入住清华园,师从黄眉先生,从事电力系统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和探索。黄先生早年留学德国,曾任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他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工作要面向实际,注重解决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一线问题。清华的求学经历,使穆钢深深地体会并很好地承继了清华人独有的自信和先锋意识,也完善了他敏思笃行的治学态度和唯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后来他能在科研及管理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就,都与此有密切联系。 1991年4月,穆钢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博士学位。毕业后的穆钢婉拒了清华老师们的善意挽留,舍弃了各种条件远比东北电力学院更优厚的单位的邀请,回到了母校,投身到了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勤奋敬业 敦品励学 1992年3月,回校后不久的穆钢开始担任电力工程系副主任。由于工作勤勉, 教学、科研成绩突出,他于1994开始担任系主任并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当时的穆钢只有37岁。转年他又开始担任校长助理兼任教务处处长。1996年1月,不到39岁的穆钢被任命为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穆钢密切地关注着“电”这个与国民经济发展、与国计民生攸关的课题,尤其注重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电力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他从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入手,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分析方面取得了多项成就。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定量评价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轨迹分析方法的研究”、“基于网络局部动态观测的暂态稳定评价与控制方法的研究”、“基于同步相量测量的电力系统在线安全监测”、“电力市场条件下的输电网损概率评估法的研究” 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发展项目10余项, 取得了多项成果和奖励。此外,他还主持完成了多项横向科研项目。 他主持完成的“轨迹分析方法理论研究”项目,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暂态稳定轨迹分析法,这样的研究成果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经由两名院士组成的专家组鉴定,其理论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外同学科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成果获1995年度电力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主持完成的“电力系统一次网损分析计算方法及程序的开发研究”项目,成功地解决了电力系统输电网路网损分析及计算方面存在的实际性难题,通过了国家电力公司主持的鉴定,鉴定结论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得2000年度国家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注重结合前沿课题,贴近生产实际和百姓生活,是穆钢开展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性的供用电矛盾日益突出,他主持的“吉林地区电力负荷预报规律性及气象因素影响分析”, 因在电力系统区域负荷规律性评价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而获得2003年度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根据电力工业发展的新需求,穆钢在“面向安全防御的电力系统动态仿真”、“绿色电力发展的关键技术及政策”、“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电力系统运行品质控制” 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工作,并均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穆钢不仅在科研工作上始终走在前面,更是一位精于教书,严于育人的优秀教师。 多年来,身兼多职的穆钢始终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了7门主于课程。为了不脱离科学研究的前沿,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穆钢尤其注重协作,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每个星期六上午的课题组集体研讨已经成了多年的惯例。老师和研究生一起集思广益,归纳梳理,查遗补缺,研究解决科研中的问题,确定下一段的工作任务。穆钢这种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并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所指导的研究生在毕业后纷纷选择了继续攻读学位,其中很多人都考入了清华大学、东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近年来,结合科研和工作实际,穆钢先后发表了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15篇被EI收录。这些论文,如《输电系统网损功率分布函数的计算与分析》《使潮流方程直接可解的PMU配置方案研究》《The Trajiectory Based Network Transient Energy Evaluation and lts Application to Enhancement of Transient Stability》等,对机电工程研究大都具有现实意义,也反映了他在学术上的深入探索。博学育人 厚德树人 在分管教学工作期间,穆钢就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创造性人才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根本定位。从1996年起,他积极倡导并参与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由他组织实施的“因材施教”教改实验教学班自1997年招生以来,已有五届学员如期毕业。培养出了一批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他主持研究的原国家教委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改革项目——“一般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在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成功的探索,荣获2000年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0年初,43岁的穆钢开始担任东北电力学院的校长,成为这座与共和国同龄的电力高校的领班人。作为一校之长,如何秉承传统,发挥优势,培养具有时代特点,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他倾力所为的研究方向和目标。突出“一实两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构建,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应运而生。他说,在大学的四年里,我们要赋予学生能干事的基础——实践能力;敢干事的胆识——创新意识;干成事的意志和本领——创业精神,要努力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懂工程、精技术、善管理的一线人才。无须扬鞭自奋蹄,甘霖沁水水扬波。由他主持完成的《突出“一实两创”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05年第五届全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等学校要在激烈竞争的格局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必须明确定位,突出特色。以这样的思想观念为主导,任期内,他积极主动地配合党委工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集中精力解决了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尤其在规模扩展、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特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今日的东北电力学院已有两个学科获准以计划单列,联合培养的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33个硕士点、31个本科专业覆盖了工、理、文、管、法、经济、教育等7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4000余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3%以上,“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穆钢说,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一切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的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大于机遇,高等学校必须在促进教育与科技创新、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任重而道远。 这就是穆钢,一个献身教育的人,一个服务社会的人。
东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往送往全国别的高校送审。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论文送审到什么学校,主要看本校的层次和学校的规划。学校水平高,或者学校希望向上走,则多数送
用知网查重。
在翟天临之前,对这个没有什么一定的查重率。天林之后一般查重率为15%,某些学校要求回,可能会更低。比如说有些学校规定的是10%,学校为了降低最后的查重率,也一般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迈出学校大门的最后一个关卡,它是一个耗时耗力的事情,不是写完就万事大吉了,因为后面还有毕业论文查重和毕业答辩。今天就跟大家来说说毕业论文查重的问
以后希望到我毕业的时候能跟你要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