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5

Diana~蜜桃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纪念馆研究杂志社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猪头.

已采纳

●讲述当地的故事----评《吴兴赋:湖州历史与人文陈列》筹划的理念与特色 《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第6期●陈列大纲不等于展览内容脚本 《中国文物报》2006年8月18日(6)●侃谈当前中国博物馆建设的九大弊端与误区 《中国文物报》2006年3月31日(6)●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6/2005 转载: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6年第二期“考古学动态” 2、《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1期●论展览形式设计依据和管理要求 中国文物报2005年11月11日《遗产周刊》●论市县级博物馆收藏和展览的误区 中国文物报2005年9月16日《遗产周刊》●博物馆展览工程取费标准亟待制定 中国文物报2005年7月15日《遗产周刊》●博物馆展览工程委托方式的思考 中国文物报2005年5月27日《遗产周刊》●加强博物馆布展工程中“深化设计”环节的把关 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2日《遗产周刊》●展览文本策划的作业流程 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21日《遗产周刊》●重视展览文本策划条件的前期准备 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21日《遗产周刊》●展览文本策划亟待重视和加强 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21日《遗产周刊》●博物馆应为公众服务 《社会科学报》2005年1月27日(6)●博物馆展览工程程序及其管理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银行博物》第4期●保护好城市历史文脉的坐标点 2004年10月27日《文汇报》“文汇时评”,人民网、新华网、南方网、大众网、搜狐网、民族中国网转载。●博物馆建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中国文物报 2004年11月19日第6版●谁享有世界遗产的决策权 2004年7月22日(8)《社会科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9/2004全文转载●谁对国家遗产拥有处分权 2004年4月14日《文汇报》“时评”, 央视国际网、新华网、人民网、世界遗产中国行网、权威论坛中国网、大洋网、中国经济网、搜狐网、南方网、中国西部网、黄河新闻网、共产党网、四川在线等转载●欧洲国家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2004年4月1日《社会科学报》(6)●“文化遗产”保护应成为“第三国策” 2004年4月1日《社会科学报》(6)●为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把脉 2003年12月19日《中国文物报》《遗产周刊》●我国大型古文化遗址正遭受最严重破坏 《解放日报情况简报》(内参)2003年12月12日第51期●博物馆展览的主题提炼和内容策划 2003年9月19日(5)《中国文物报》●摧残旧城:当代中国城市建设中最短见的行为2003年9月5日(8)《中国文物报》●浅谈展览设计与布展程序规范 2003年8月8(6)《中国文物报》,中国文物信息网“博物馆研究”转载●文物黑市泛滥的背后 2003年8月12日《文汇报》“文汇时评”,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华夏收藏网、南方网、大众网、中国作家网、和迅网、中国传统文化网、文教网和《市场报》等转载●文化遗产岂能“贴现” 《解放日报》“观点”版 2003年6月30日(6),2003年7月东方网、解放网、中国世界遗产网、中经商网、宁波科技信息网等转载●聚焦大遗址:大遗址保护面临的威胁和困境 《社会科学报》2003年6月12 日(6)●(博物馆)为公众和社会的利益服务 2003年5月16日《中国文物报》 (7)●旧城改造不能以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为代价 《解放日报情况简报》(内参)2003年3月17日第13期新华社机密内参《内部参考》2003年6月27日第49期以“旧城改造不能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为题转载●珍惜城市的历史文化印痕 2003年3月31日《解放日报●解放论坛》,新华网、新浪网等转载●上海市行业博物馆建设:意义、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思考 《复旦学报》2003年4期●无法挽回的损失 ——论盗掘活动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破坏,收录于2002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遗产研究集刊》(3)●中国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意义、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权威刊物)(英文版)2003年1期●论文物走私与文物盗窃、非法交易之间的关系 《文物世界》2002年6期●论国有文物的国家所有权 《中国博物馆》2002年3期 被收入2002年《复旦大学文科学术年刊》●博物馆弱工程安保自动化系统功能要求和设计要求 《文物工作》2002年10期●文物保护与旅游:陕西争讼尘埃落定 2002年10月10日(3)《社会科学报》●旅游企业经营文物单位 带来严重后果 《解放日报情况简报》(内参)2002年第46期●坚持国家所有原则 遏止地方利益扩张 《解放日报情况简报》(内参)2002年第47期 注:上述两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并得到中央领导重要批示。2002年11月19日,李岚清副总理对此做出重要批示: “近年来有些地方将文物保护单位交给旅游企业经营的做法有蔓延趋势,看来不妥。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国家宝贵资源,保护文物是政府的责任和行为。文物无疑可以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被合理利用来开展旅游,但这并不能被认为可以交给旅游企业去经营赚钱。两者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如果硬将其合而为一,势必会影响文物的保护而造成严重后果。” 2002年11月20日钱其深副总理对此做出重要批示: “对历史文物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只有保护好才能永续利用,旅游部门不能经营文物单位。” 2002年1月25日,文化部孙家正部长和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也对此做出重要批示。●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2002年《中国文物信息网》●谁动了这块奶酪 新华社《开放月刊》2002年10期●“文物单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再思考 徐松龄等主编《文化遗产保护与经营——中国的实践与理论进展》,2003年3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文物单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象 《文物工作》2002年7期●文物单位不能企业化经营 2002年6月27日(2)《社会科学报》,世纪中国网转载●文物单位不宜市场化经营 2002年5月25日《光明日报●理论周刊》中国光明网2002年5月27日《文汇报●文汇时评》转摘,2002年第3期《秦佣研究动态》转载●让行业博物馆亲近都市旅游 2002年5月17日(14)《文汇报》●遭遇难题:文物单位化身旅游企业 2002年3月21日 (6)《社会科学报》, 2002年3月31日光明日报社《文摘报》以“文物命运令人担忧”转摘● 程序和规范——对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2年5月,2002年4月12日(6)《中国文物报》、中国文物信息网博物馆研究—陈列展览”●数字化博物馆:任重而道远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2年5月版,2002年3月22日(6)《中国文物报》,中国文物信息网“博物馆研究—博物馆文化”●走向世界:论新时期博物馆对外展览的重要意义 收录于2001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遗产研究集刊》●关于建设行业博物馆的若干问题3/2001《中国博物馆》●行业文化与行业博物馆3/2001《博物馆研究》●等级森严的明代丧葬礼规 收录于2001年3月上海书店出版社《殡葬文化研究集刊》●生态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新模式 收录于2000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遗产研究集刊》●论博物馆经营管理:从博物馆职能看如何经营博物馆1/1998《中国博物馆》●论文物博物馆机构中违背公众意愿的行为1/1998《博物馆研究》●博物馆与都市旅游业11/1997《探索与争鸣》●企业赞助与博物馆再发展3/1997《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对外宣传中的公共关系1/1997《中国博物馆》●西方博物馆之友与志愿工作者纵横谈3/1997《博物馆研究》●浅谈博物馆展览参观中的导引服务2/1997《博物馆研究》●博物馆公共关系:概念、缘起、职能1/1996《博物馆研究》●市级博物馆基本陈列应突出地方特色3/1987《东南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1987/5/19《文汇报 学林版》●博物馆藏品的开放1/1988《博物馆研究》●博物馆工作人员道德准则4/1989《文博》●上海博物馆事业现状及其对策 收录于1989年百家出版社《文化经济与文化管理》一书●关于博物馆观众5/1991《东南文化》●自然遗产与博物馆4/1991《博物馆研究》●传统博物馆学研究向现代博物馆学研究转化 收录于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博研究论文集》一书●公众服务5/1993《中国博物馆通讯》●博物馆与环境保护2/1993《博物馆研究》●全国巡回展览4/1993《博物馆研究》●论博物馆展览参观中的文物保护3/1993《文物春秋》●博物馆观众:调查与分析2/1993《东南文化》●论博物馆接待服务中的公共关系4/1995《中国博物馆》

89 评论

美食界女王

接收商品的现代艺术品的捐赠;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合作,生产、监制与经销文物仿制品、艺术品和纪念品。下设两个科,一个外事办公室,一个艺术品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7人。主任:张延平副主任:王惠恩、李向平、陈淑杰(外事办公室) 中国历史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最初设立于1956年。新馆落成后,为加强对中国通史陈列的指导,1961年文化部聘请历史学界、考古学界和文物博物馆界的一流专家组成了新的学术委员会。当时的委员有十五人:吴晗、夏鼐、邓拓、尹达、齐燕铭、徐平羽、王冶秋、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张政烺、邓广铭、王振铎、郭宝钧、贾兰坡,吴晗为主任委员,夏鼐为副主任委员。这个学术委员会基本上是由馆外专家组成。为便于组织本馆的学术活动,1962年又成立了科学研究委员会,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当时的科学研究委员会由十三人组成,主任委员:龙潜,副主任委员:陈乔、韩寿萱,委员;沈从文、贾兰坡、王振铎、郭宝钧、王镜如、李石英、李遇寅、尹伯休、史树青、耿宗仁。1966年,文化革命运动开始,学术委员会停止了活动。 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重新建立了学术委员会。委 员:(按姓氏笔划排列)孔祥星、王宏钧、王冠英、王晓田、孙 机、史树青朱凤瀚、李 季、谷长江、佟伟华、杜耀西、俞伟超黄燕生主任委员:俞伟超副主任委员:孔祥星秘书:黄燕生 中国历史博物馆在1963年成立了文物征集鉴定委员会,龙潜任主任委员,陈乔、韩寿萱任副主任委员,委员有:沈从文、尹伯休、李石英、王镜如、史树青、杨宗荣、耿宗仁、贾立德、王宏钧、陈鹏程、张兰会、石光明。1966年,文化革命运动开始,文物征集鉴定委员会的工作陷于停顿。1988年,本馆恢复文物征集鉴定委员会,由俞伟超任主任委员,史树青、杜耀西任副主任委员。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列)马秀银、孔祥星、王宏钧、王冠英、王晓田史希光、史树青、孙 机、孙其刚、朱凤瀚吕长生、李先登、李 季、李知宴、谷长江邵文良、佟伟华、杜耀西、信立祥、俞伟超耿东升、蒋文光、傅金凯、董 琦、董德义主任委员:史树青副主任委员:孔祥星中国历史博物馆秘 书:关双喜 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指示;开展经常性的党务工作;负责党委与各党支部之间的承上启下工作;发展党员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负责馆内中层负责人的考核、管理、培训及承办任免手续;开展工会、共青团、妇女、统战工作;完成党委交办的其他任务。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3人主任:万金丽工会副主席:王宝庆团委书记:佟春燕 人事处负责我馆机构编制、人才资源的引进、开发、利用和流动调配管理及专业人员职称评审、聘用管理;负责科级领导干部的考核、管理、培训及承办任免手续和职工的考核、鉴定、奖惩;负责职工文化教育、岗位培训的规划和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承办职工工资、福利和出国、出境人员的政治审查;承办人事争议调解,信访接待工作;负责人事档案管理和人事统计、分析工作。负责离休干部、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下设两个科室:人事劳资科、离休干部退休人员管理科。现有工作人员7人。处长:金祥(主持)副处长:邵宝成人事劳资科科长:(空缺)离休干部退休人员管理科科长;王清海 展览部是中国历史博物馆重要业务部门之一,承担本馆常设展览“中国历史陈列”及各类专题展览的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和美术制作,并围绕“中国历史陈列”及各类专题展览进行历史学、中国历史、文物考古、博物馆学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承接社会各类展览的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和美术制作。展览的运行机制采用项目管理制,展览项目的全过程,由展览项目负责人统筹组织实施。2000年至2001年,“中国历史陈列”筹展工作全面启动,召开了三次学术研讨会,为编撰陈列大纲提供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坚实的理论平台。展览部正在积极编撰《中国历史陈列》陈列大纲框架,开始陈列形式设计、美术制作的调研工作。并以《中国历史陈列》为蓝本,编写多卷本《文物中国史》。近年来,展览部还承担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特展”、“靖江藩王遗粹——桂林出土明代梅瓶展”、“大唐丰韵——唐代社会生活展”、“金色宝藏——西藏历史文物特展”、“世界遗产——中国大足石刻大型展览”、“声震神州——滇、桂、黔铜鼓大观”、“张大千作品回顾展”、“饶宗颐教授书画作品展”、“契丹王朝——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华展”、“中国历史博物馆九十周年纪念展览”等专题展览的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和美术制作;参加了“法国—中国周”大型文化宝活动的文物珍宝馆设计;还为中国历史博物馆设计制作大量工艺品下设5个科室:陈列设计一室、陈列设计二室、陈列设计三室、美术设计室、美术制作室。现有工作人员31名,其中研究馆员3名,副研究馆员16名。主任:董琦副主任:安家瑗 中国历史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科研工作管理机构。正式组建于2000年10月,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馆各种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及审批后的检查执行等工作。负责本馆馆级学术著作及相关书籍的出版。出版《中国历史文物》杂志。开展馆校联合办学和馆际学术研究,培养科研后备力量。学术研究中心组建以来,对我馆十余年文物科研方面的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统计,组织完成了我馆向国家文物局《2001年文物科研项目》和《2001年文博社科重点课题》的立项申报工作,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博物馆近期的学术著作和馆级研究丛书计划,积极筹备《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的改版工作。现《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已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中国历史文物》。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研究馆员2名,副研究馆员3名,馆员1名。主任:王冠英 副主任:孙彦贞 保管部成立于建馆之初,主要负责文物的征集、登编和管理,及文物照相、书画装裱及临摹,并对馆藏文物进行科学研究。近年来,保管部清理了本馆征集品、部分端门文物库房等处的文物藏品,完成了馆藏文物基本藏品的帐、卡、物核查工作,对藏品信息进行科学化管理,编辑出版了《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捐赠文物集萃》等书籍,举办了“打击文物走私成果展”、“火炮展”。并精选藏品,参加了“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等展览。下设5个科室:藏品室、征集室、登编室、摄影室、临摹装裱室。现有工作人员43人,其中研究馆员1名,副研究馆员8名。主任:关双喜副主任:盛为人 社会教育部是在原群众工作部的基础上新组建的部门。其主要职能是:开展公关活动,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向社会宣传、推销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协助展览部做好展览的策划宣传工作;主动联系外宾和团体参观;介绍宣传我馆学术动态及重大业务活动;负责陈列室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讲解工作;配合重要展览,组织面向社会的与展览相关的专题讲座;开展电教工作和社会志愿讲解员的培训,用多种形式开展普及性的教育活动,包括编写、出版普及读物。社会教育部下设3个科室:公关工作室、讲解工作室、教育工作室,现有工作人员13人,其中副研究馆员4人。副主任:黄琛(主持工作)、王春红 考古部是中国历史博物馆重要科研部门,其职能主要是:承担国家重点考古项目,开展田野、水下、航空摄影考古调查发掘;围绕考古学中的重大前沿课题,开展综合性考古研究;承担馆内下达的科研课题和馆藏文物的专题研究以及文物展览。近年来,在田野考古方面,进行了山西垣曲商城的大规模发掘。河南渑池班村遗址的多学科综合考古发掘和研究、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汉代道教遗址群的大规模调查发掘;在水下考古方面,完成了对辽宁绥中海域元代沉船的发掘和南海西沙群岛海域的考古调查;在航空考古方面,开展了对洛阳汉魏故城、祁山古墓群和内蒙赤峰古城址的航空考古调查。此外,还筹办了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历史博物馆承办的“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下设3个研究室:田野考古研究室、水下考古研究室、航空考古研究室。现有工作人员19人,其中研究馆员5名,副研究馆员5名,馆员6名。主任:信立祥 副主任:张威、杨林 对外展览部是在2001年8月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并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后,以原建制为基础组建的。主要负责对外文物展览(含赴港、澳、台展览),筹办文物复制品对海外的展览和销售。对外仍使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名称。对外展览部的前身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三十年来在二十七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近百项中国文物展览,观众达三千多万人。近年来,完成了国家文物局交办的许多重大外展项目,如赴美国、西班牙《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赴美国《中国考古黄金时代展》、赴法国《中国考古发现展》、赴日本《世界四大文明·中国文明展》、赴日本《中国国宝展》等大型展览。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明,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蜡相馆下设三个科室:展览室、联络室、包装运输科。现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副研究馆员4名,馆员3名。主任:杨阳副主任:殷稼 (博物馆藏品科技保护中心)文物科技保护部是在1952年成立的文物修整室的基础上组建的。2001年6月,由原科技部的器物修复室和文物保护实验室组成“博物馆藏品科技保护中心”。其主要职责是:从事各类文物保护、修复科研课题研究;进行各类文物分析、检测、鉴定、修复、复制、保护处理及环境监测;是国内外文物保护学术交流与合作重要场所和国内重点大学文博与文物保护专业学生实习基地。近年来,科技部为“中国通史陈列”、“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中国古代科技展”、“大唐丰韵”等专业展览及出国文物展览,保护、修复、复制了大量的文物,并协助地方文博单位工作。还选派高级修复专家到香港、台湾指导、协助工作,修复战国青铜器30多件。下设两个科室:文物保护实验室、器物修复技术室,现有工作人员13人,其中副研究馆员7名,馆员3名。副主任:潘路 图书资料信息中心是在原图书馆的基础上扩充而成,承担本馆各类图书资料的采集、编目、典藏、借阅,为陈列展览和科学研究提供相关资料,编辑各类专题书目及索引,修复馆藏古籍文献,与国内外博物馆及其他学术机构进行资料交换。同时还负责中国历史博物馆网站的建设和维护,承担我馆的网络规划和信息管理职能。图书资料信息中心建设有图书资料管理和信息管理两个局域网,现拥有2台服务器,18台终端机。1999年开始实现书刊采编的自动化管理,2000年开通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网站。近十年来,先后编印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古籍善本书目》、《馆藏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论文目录》、《馆藏中国历史人物像索引》。2000年编辑完成《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普通古籍目录》。下设3个科室:采编室、典阅室、信息室。现有工作人员18人,其中研究馆员1名,副研究馆员3名。主任:黄燕生副主任:左润华 负责全馆后勤、行政,为博物馆提供后勤保障。下设3个科室:总务科,机电科,房管科。现有工作人员36人。处长:马如连 副处长:唐国强资产财务处中国历史博物馆资产财务处是对全馆预算经费、财产物资管理的职能部门。下设2个科室:会计科、资产票务科。现有工作人员17人。处长:沈玉莉 基建工程处主要负责本馆大楼的维修、改造;古建维修;后方基地建设等工作。并参与筹建国家博物馆工程的工作。下设两个科室:计划设备科、综合管理科。现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3名。处长:杨英法 副处长:刘政军端门管理处端门地区管理处主要负责端门地区的国有资产管理,负责文物古迹的安全,定期对古建进行保养和修缮。对地区附近的环境卫生实行门前三包,并配合公安机关保持地区政治稳定和维护地区良好社会秩序。下设两个科室:保卫科,行政科。现有工作人员9人。 中国历史博物馆综合服务开发中心主要负责馆内的创收工作,开发具有我馆特色的文物复仿制品、宣传品、纪念品等,并参与端门地区的经营管理。近年来,中心在馆内销售各类图书、旅游品、文物复仿制品等;开发成立了“博文斋”工艺品商店;在端门地区举办各类展览,并行使地区管理职权。下设两个部:历博经营管理部,端门经营管理部。现有工作人员16人。主 任:丁卫民副主任:李建森 负责保卫中国历史博物馆大楼和文物的安全;利用安全技术防范设备对大楼及文物进行二十四小时监控;负责展厅开放期间文物及观众安全工作的综合管理;组织领导、监管检查义务消防工作;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有关治安、刑事案件;负责委员首长和外宾来访参观的安全工作;负责传达室传达安全保卫的工作。下设三个科室:保卫科,警防科、技术科。现有工作人员29人。处长:陈国强副处长:刘树理、余建南

242 评论

爱紫色的射手

徐州博物馆创建于1960年,坐落在徐州市南风景秀丽的云龙山北麓。由陈列楼、乾隆行宫、土山汉墓三大展区组成。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3000余平方米。配备中央空调、消防、安全防范系统。该馆原址为清高宗乾隆皇帝1757年南巡时的行宫旧址。1996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辟地扩建博物馆,1999年5月即竣工开放。1/6徐州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承担着本地区的考古发掘、文物收藏、陈列宣传、科学研究等任务。馆区环境优美,文物收藏宏富,设施设备先进。随着新馆的建成和开放,徐州博物馆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海内外嘉宾,并将在新的世纪里为发展徐州的经济和文化事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馆内环境幽静,绿草如茵,也是游人休闲的好去处 。 徐州博物馆,由陈列楼、乾隆行宫、土山汉墓三大展区组成。 陈列楼有八个展厅,陈列内容有《古彭之宝--徐州文物精华》、《俑偶华彩》、《邓永清收藏书画》、《清式家具》等,陈列各类文物精品近千件。楼内还有展厅、学术报告厅、内外宾接待室、旅游纪念品中心等;乾隆行宫及碑园陈列汉至唐代墓志、石幢和唐宋时期书法名家的法贴刻石近百方,是一处典雅秀美的文物园林。土山汉墓曾出土银缕玉衣、鎏金兽形砚等珍贵文物,为东汉时期分封在徐州的某代彭城王夫妇的陵墓,也是徐州市区发现的唯一东汉诸侯王墓;徐州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承担着本地区的考古发掘、文物收藏、陈列宣传、科学研究等任务。 徐州博物馆陈列楼内为主展区,其常设陈列有“古彭之宝”;“俑偶毕彩”;“清式家具”;“邓永清捐赠明清书画”等。其中,“古彭之宝”是徐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由徐淮初曦、汉室遗珍和史河流韵三个单元五个展厅组成,展出各类文2/6 物近千件。重点展出近年徐州考古发掘的新成果,即众多楚王(彭城王)的金银,铜铁,玉石器及楚王的浴间,厕所等。极为珍贵的有多套楚王,列侯使用的腰带金扣,楚王的成套银质和鎏金浴具等。“天工汉玉”展出馆有:玉棺、金缕玉衣、玉面罩、玉枕等葬玉。玉卮、玉高足杯、玉耳杯等成套玉酒具;S形龙、连体龙、蟠龙、飞龙等各种造型的龙形玉佩。玉戈、玉钺等玉兵器;铜丝玉豹、玉熊等精美玉雕动物;各类玉具剑饰;各种形制的玉璧、璜、瑗等玉礼器。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出土汉玉常设展览。 《汉室遗珍》、《史河流韵》三个单元五个展厅组成。其中《徐淮初曦》陈列徐淮大地出土的自新石器时代至秦代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铜器120余件。其中有邳州大墩子遗址出土闻名遐尔的彩绘陶器、反映南北文化交汇的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封格玉器和大汶口文化陶器、邳州戴庄九女墩战国墓出土的青铜器等,在现了徐州先民生产生活的场景。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两汉时期有着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诸侯王、列侯及皇亲贵戚凿山为藏的巨大洞室墓、石室墓虽屡遭盗掘,仍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揭示了两汉文化的丰厚内涵。 《汉室遗珍》包括三个展厅,分别陈列铜、金银器,玉器和陶石器。第一展厅陈列铜、金银器等文物珍品西汉腰带金扣、龟钮银印、鎏金兽形砚、铜牛灯、铜鼎等150余件。“天宫汉3/6 玉”是《汉室遗珍》第二展厅,展出徐州出土的玉器珍品西汉金、银缕玉衣,玉棺、玉卮、蟠龙玉佩等130余件。汉玉 以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饮誉于世。汉代楚国制玉业十分发达,徐州出土的汉玉代表了中国汉代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被评为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的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玉棺用2000余块玉片镶嵌而成,而与此相似的满城汉墓玉棺仅有200余块玉片镶嵌,狮子山玉棺为全国仅有的两具玉棺中最为精美的,与其一起出土金缕玉衣由4000多片新疆和田白玉用金丝穿缀而成,堪称稀世珍品。《汉室遗珍》第三展厅展出古代陶器、石器文物近百件。原始青瓷、釉陶、漆陶、大型实用陶器、各种铁器和石制建筑构件展示了粗犷豪放、恢宏博大的楚汉雄风。汉墓的复原陈列,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古彭之宝--徐州文物精华》第三部分是《史河流韵》,展出魏晋南北朝至青代的瓷器、铜器、金银器等140余件。反映出在这19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徐州战乱、水患频仍,经历了衰落至中兴的曲折历程。《俑偶华彩》展出了汉至宋代的各类陶俑艺术精品210余件,有西汉乐舞俑、彩绘仪卫俑、北朝彩绘女立俑等。陶俑是中国古代造形艺术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徐州出土的陶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局有独特的地域性。西汉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的彩绘仪卫俑是中国出土彩俑的佳作,曾参加国家文物局主办、故宫博物院承办的“全国出土文物精华展”,得到很高评价。4/6 北朝俑是徐州地区出土陶俑的又一杰作其样式和色彩都是同时期出土陶俑中最精者。汉俑朴拙凝重,北朝俑清秀端庄,隋唐俑丰满雍容,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艺术风尚和审美观念,呈现出不同民族的不同风格,在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众多的汉代至宋代的陶俑为研究当时的官制、服饰、雕塑艺术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及心理和视觉的享受。 《邓永清收藏书画展》和《清式家具》所展出文物均为精品,具有鲜明的艺术和时代特征。此外,该馆艺展厅还不定期举办考古新发现展览,专题文物和艺术品展览。一件距今两千一百余年的西汉金缕玉衣在徐州博物馆被修复。这件金缕玉衣于1995年在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刘戊陵墓中被发现,由4000多片上好的和田玉制成。国家文物局说,这件金缕玉衣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好的一件。2001年3月,徐州博物馆考古人员根据玉衣史料、研究资料和过去修复汉代玉衣的经验,开始对这件金缕玉衣进行修复。经过10个多月的研究和细心拼接,考古人员已初步完成玉衣头部、上衣、下衣、手脚等部分玉片的分类和定位工作。复原玉 衣长度确定为米。参观了徐州博物馆,我为我是个徐州人而感到自豪,由衷地感到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伟大!

335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纪念馆研究杂志社论文

    ●讲述当地的故事----评《吴兴赋:湖州历史与人文陈列》筹划的理念与特色 《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第6期●陈列大纲不等于展览内容脚本 《中国文物报》2006年

    Diana~蜜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王社民

    政治监督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根据不同被监督对象情况,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开展政治监督,要发挥派驻机构“

    暖暖滴嗳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纪念馆开题报告论文

    开题报告格式及范文模板(通用5篇) 难忘的大学生活将要结束,马上就是做毕业设计阶段了,而做毕业设计前要先写开题报告,来参考自己需要的开题报告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

    miss无敌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抗日纪念馆毕业论文

    精明的浙江人吃“鲁迅饭”10多年前就开始了。有商业眼光的人敏感地意识到鲁迅小说《孔乙己》中“咸亨酒店”这4个字的含金量,便依照小说描写的格局在鲁迅路上修建咸亨酒

    吃出新味来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红色纪念馆文化内容研究论文

    伴着春日里的朝阳,迎着薄薄的晨雾,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师生一行六十余人从秦皇岛出发来到了锦州,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在“隆隆的炮火”之中,进行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与革命

    简单已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