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8

甲壳小咪
首页 > 学术期刊 > 英特尔芯片商业模式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henmingzhu

已采纳

1968年 7月18日,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离开仙童半导体,投资创建诺伊斯-摩尔电子公司。后来公司支付万美元从INTLECO公司买到了“INTEL”名字的使用权,并更名为英特尔公司。 诺伊斯和摩尔各出资万美元,风险资本家阿瑟·罗克出资1万美元并募集了250万美元投资。 罗克出任公司董事会主席,罗伯特·诺伊斯任CEO,戈登·摩尔出任执行副总裁,公司在加州山景城正式运营。1969年 英特尔发布了第一款产品3010 Schottky双极随机存储器(RAM)。 英特尔发布世界上首款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 RAM)1101。 英特尔从汉密尔顿电子公司(Hamilton Electric)接到成立以来的第一份定单。 英特尔在瑞士日内瓦建立第一个美国本土之外的销售办公室。1970年 英特尔发布1103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 英特尔年收入突破400万美元。 英特尔在加州圣克拉拉城购买了26英亩土地,建造第一个厂房。1971年 英特尔在在11月15日的《电子新闻》上刊登广告宣布“一个集成电子新纪元的到来”,第一款4位微处理器4004面世,时钟频率为108KHz,内含2300个晶体管,从此揭开了CPU发展的序幕。 英特尔发布世界上首款可擦写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 英特尔以每股美元公开上市,筹集了680万美元。 英特尔单月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万美元。 英特尔公司第一个工厂正式启用。1972年 英特尔公司第一个非美国本土的工厂启用,位于马来西亚槟榔屿。 英特尔公司8位微处理器8008,时钟频率为200KHz。 英特尔购并Microma公司,进入新兴的数字手表市场。 英特尔启用3英寸硅晶片生产线生产计算机芯片。1973年 英特尔第一家自有晶片厂正式启用,地点在加州利弗莫尔市。 英特尔单月销售额突破300万美元。 基尔代尔开发了PC史上革命性的微处理程序设计语言PL/M。 1974年 英特尔发布首款真正的通用微处理器Intel 8080,时钟频率为2MHz。 英特尔第一个国外设计中心启用,地点在以色列海法。 英特尔发布容量4K的动态随机存储器2107。 1975年 8080微处理器被用于Altair8800,这是最早的个人电脑之一。 罗伯特·诺伊斯被任命为英特尔董事会主席,戈登·摩尔成为公司总裁,安迪·格罗夫为执行副总裁。 英特尔推出多总线(MULTIBUS)。 1976年 英特尔发布世界上首款微控制器8748和8048,在单一硅芯片上结合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外围设备以及输入输出功能。 英特尔发布世界上第一台单板计算机iSBC80/10。 英特尔启用4英寸硅晶片生产线生产芯片。 英特尔发布时钟频率为5MHz的8085微处理器。 英特尔与AMD达成专利交叉使用协议,从而使AMD能够使用Intel的微代码。 1977年 英特尔开始生产磁泡存储器(Magnetic Bubble Memory),这项业务延续了11年之久。 英特尔推出容量16K的2716 EPROM。 英特尔发布首款单芯片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codec)2910,成为电讯业工业标准。1978年 英特尔推出16位微处理器8086,时钟频率为。 英特尔员工突破1万名。 英特尔退出数字手表业务,Miceoma品牌卖给了一家瑞士公司,存货则卖给了Timex公司。 1979年 英特尔推出8088微处理器(8060的低价版本),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 英特尔首次进入《财富》杂志的500强,位居第486位。 戈登·摩尔出任英特尔董事会主席兼CEO,罗伯特·诺伊斯任副主席,安迪·格罗夫成为总裁兼COO。 罗伯特·诺伊斯被美国总统卡特授予国家科学勋章。 英特尔发布2920信号处理器,这是首款能对模拟型号进行实时数字处理的微处理器。 1980年 英特尔、数字设备公司(DEC)和施乐宣布合作开发以太网,以使不同机器能够通过局域网连接。 英特尔发布8087数字协处理器,把复杂的数字功能从微处理器中剥离,以提高性能。 英特尔发布历史上销售成绩最佳的8051和8751微控制器。 1981年 IBM选择了8088作为IBM PC的微处理器,从此开创了PC时代。 英特尔为加快新产品进入市场,实行了“125%的解决方案”,要求雇员每周自愿增加25%的工作量而没有任何额外补偿。 英特尔发布32位的iAPX 432微处理器,但这款处理器并没有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1982年 英特尔推出80286的微处理器,内含万个晶体管,PC产业真正开始腾飞。在随后的六年时间里,全球售出大约1500万台基于286微处理器的PC。 IBM宣布以亿美元收购英特尔12%的股份,以帮助英特尔熬过产业不景气阶段,而后在1984年又以1亿多美元追加收购了5%的股份。1987年,随着产业环境的好转,IBM出售了这些股份。 英特尔发布首款网络控制器82586,从主处理器剥离出网络功能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英特尔的首款16位微控制器8096进入市场。1983年 英特尔发布CHMOS技术,在推动芯片性能增长的同时减少了能耗。 英特尔年收入达到10亿美元。 英特尔开始用6英寸硅晶片生产线生产芯片。 1984年 IBM发布采用Intel 286处理器的PC-AT,采用开放的系统,奠定了X86系统结构在PC市场的统治地位。 英特尔发布世界上首款CHMOS动态随机存储器,容量为256K。 安迪·格罗夫被《财富》周刊评为“美国十大最严厉的老板”之一。 美国议会通过《半导体芯片保护法案》,允许半导体制造商取得他线路设计的版权,这一法案成为英特尔保护其发展的重要工具。 1985年 英特尔做出痛苦的选择,把公司主营业务从最初的DRAM转向微处理器。 英特尔推出32位的386处理器,内含万个晶体管。 英特尔推出iPSC/1,进入超级计算机业务。 1986年 美日半导体贸易协定签署,日本对美国半导体制造商开放市场。 美国法院规定微码(植入硅芯片的软件)同样适用美国著作权法。 英特尔发布容量1M的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27010、27011和27210。 1987年 安迪·格罗夫被任命为公司总裁兼CEO。 罗伯特·诺伊斯被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授予全国技术勋章。 公司推出第二代iPSC/2超级计算机,它基于大量的英特尔386处理器和80387数字协处理器。1988年 公司发布ETOX(EPROM Tunnel Oxide)技术,进入闪存领域。 罗伯特·诺伊斯成为SEMATECH总裁兼CEO,这是一个旨在保持美国在半导体制造研究领域最前沿地位的企业联盟。1989年 英特尔推出首款商用处理器i860,内含超过100万个晶体管。 英特尔推出80486微处理器,内含120万个晶体管。1990年 英特尔的共同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英特尔发布首款NetPort打印服务器,使打印机能够很便捷的连接到局域网并实现共享。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老布什)授予戈登·摩尔全国技术勋章。 克雷格·贝瑞特出任英特尔执行副总裁。1991年 英特尔正式开展“Intel Inside”品牌推广计划,这一LOGO在后来屡受指控。 英特尔在一个月之内发布了包括EtherExpress配适卡在内23款网络产品。 公司宣布将中止EPROM的开发,转向闪存。1992年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atequest的信息显示,英特尔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半导体供应商。 公司采用8英寸硅晶片生产线生产芯片。 英特尔发布82420芯片组,公司正式进入芯片组领域。1993年 英特尔推出Pentium(奔腾)处理器(俗称586),集成了310万个晶体管。 克雷格·贝瑞特被任命为公司执行副总裁兼COO,戈登·摩尔留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安迪·格罗夫仍担任总裁兼CEO。 英特尔被《金融世界》(Financial World)杂志评为世界第三最有价值品牌。 PCMCIA标准面世,使便携式电脑能够很容易的加入调制解调器、声卡、网络配适器等设备,英特尔是该项标准的创建者之一。1994年 公司发布首款LANDesk网络管理软件产品,能够实现软件区分、病毒防护、远程诊断以及其它计算机网络功能。 奔腾处理器发现浮点缺陷,英特尔耗资亿美元更换所有芯片以及改进芯片设计。 英特尔协助定义即插即用标准,使PC添加外围设备更加简便。1995年 英特尔推出专为服务器和工作站设计的Pentimu Pro处理器,内含550万个的晶体管。 英特尔发布82430FX芯片组。 英特尔扩张其网络设备产品线,推出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和其他网络产品。1996年 英特尔推出采用了MMX(多媒体增强指令集)技术的Pentium处理器。1997年 英特尔推出Pentium Ⅱ处理器,集成了750万个晶体管。 英特尔发布StrataFlash存储器,实现在单个存储单元中存储多位数据,大幅增加闪存容量。 安迪·格罗夫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风云人物。 克雷格·贝瑞特成为公司总裁,安迪·格罗夫成为董事会主席,戈登?摩尔则退任公司名誉主席。1998年 英特尔推出Celeron(赛扬)处理器。 英特尔推出Pentium Ⅱ Xeon(至强)处理器。 英特尔发布首款基于StrongARM结构体系的高性能、低能耗处理器,用于手持计算和通讯设备。1999年 英特尔发布Pentium Ⅲ处理器,内含900万个晶体管。 英特尔发布Pentium Ⅲ Xeon处理器。 英特尔进一步扩展网络产品线,推出IXP1200网络处理器和相关产品。2000年 无线应用成为发展重点,英特尔发布Xscale微架构体系和数款无线网卡。 英特尔发布Pentium 4处理器,集成了4200万个晶体管。2001年 英特尔的共同创始人戈登·摩尔正式退休。 英特尔推出用于工作站和服务器的首款64位Itanium(安腾)处理器。 英特尔发布Xeon处理器。 英特尔制造出世界上最小最快的晶体管,宽仅15毫微米(1毫微米为十亿分之一米)。2002年 英特尔开始在300毫米(12英寸)晶片上采用微米技术制造芯片产品。 保罗·欧德宁成为公司总裁兼COO, 克雷格·贝瑞特仍担任CEO,戈登·格罗夫留任董事会主席。 英特尔发布超线程(Hyper-Threading)技术,这种技术能使一个处理器能同时运行多线程任务,从而提高多任务环境中的系统性能。 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小布什)向戈登·格罗夫颁发总统自由勋章。 公司发布专为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作站设计的Itanium(安腾)2处理器。2003年 Intel累计销售处理器达到10亿片。 英特尔发布专用于迅驰移动技术,这种技术具有高性能、电池使用时间长、集成了无线联网能力等特点,可以使笔记本电脑变得更加轻巧。Pentium M处理器是Centrino的核心。 英特尔推出PXA800F蜂窝处理器,这是一款把蜂窝电话和手持电脑关键结构完全集成与单个晶片的微芯片。 2004年 2004年Intel公司推出的64位至强处理器,是英特尔迄今为止推出的最成功的企业级64位服务器产品。2005年 推出双内核英特尔至强处理器。 推出欢悦平台

323 评论

十十十月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微处理器)的缩写,它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人,那么CPU就是人的大脑。CPU的发展非常迅速,个人电脑从8088(XT)发展到现在的Pentium 4时代,只经过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 从生产技术来说,最初的8088集成了29000个晶体管,而PentiumⅢ的集成度超过了2810万个晶体管;CPU的运行速度,以MIPS(百万个指令每秒)为单位,8088是,到高能奔腾时已超过了1000MIPS。不管什么样的CPU,其内部结构归纳起来都可以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这三个部分相互协调,对命令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运算并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 CPU从最初发展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CPU可以分为:4位微处理器、8位微处理器、16位微处理器、32位微处理器以及正在酝酿构建的64位微处理器,可以说个人电脑的发展是随着CPU的发展而前进的。 Intel 4004 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这是第一个可用于微型计算机的四位微处理器,它包含2300个晶体管。随后英特尔又推出了8008,由于运算性能很差,其市场反应十分不理想。1974年,8008发展成8080,成为第二代微处理器。8080作为代替电子逻辑电路的器件被用于各种应用电路和设备中,如果没有微处理器,这些应用就无法实现。 由于微处理器可用来完成很多以前需要用较大设备完成的计算任务,价格又便宜,于是各半导体公司开始竞相生产微处理器芯片。Zilog公司生产了8080的增强型Z80,摩托罗拉公司生产了6800,英特尔公司于1976年又生产了增强型8085,但这些芯片基本没有改变8080的基本特点,都属于第二代微处理器。它们均采用NMOS工艺,集成度约9000只晶体管,平均指令执行时间为1μS~2μS,采用汇编语言、BASIC、Fortran编程,使用单用户操作系统。 Intel 8086 1978年英特尔公司生产的8086是第一个16位的微处理器。很快Zilog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也宣布计划生产Z8000和68000。这就是第三代微处理器的起点。 8086微处理器最高主频速度为8MHz,具有16位数据通道,内存寻址能力为1MB。同时英特尔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的指令。人们将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 x86指令集。虽然以后英特尔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英特尔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 1979年,英特尔公司又开发出了8088。8086和8088在芯片内部均采用16位数据传输,所以都称为16位微处理器,但8086每周期能传送或接收16位数据,而8088每周期只采用8位。因为最初的大部分设备和芯片是8位的,而8088的外部8位数据传送、接收能与这些设备相兼容。8088采用40针的DIP封装,工作频率为、或8MHz,微处理器集成了大约29000个晶体管。 8086和8088问世后不久,英特尔公司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改进,他们将更多功能集成在芯片上,这样就诞生了80186和80188。这两款微处理器内部均以16位工作,在外部输入输出上80186采用16位,而80188和8088一样是采用8位工作。 1981年,美国IBM公司将8088芯片用于其研制的PC机中,从而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也正是从8088开始,个人电脑(PC)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从8088应用到IBM PC机上开始,个人电脑真正走进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它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Intel 80286 1982年,英特尔公司在8086的基础上,研制出了80286微处理器,该微处理器的最大主频为20MHz,内、外部数据传输均为16位,使用24位内存储器的寻址,内存寻址能力为16MB。80286可工作于两种方式,一种叫实模式,另一种叫保护方式。 在实模式下,微处理器可以访问的内存总量限制在1兆字节;而在保护方式之下,80286可直接访问16兆字节的内存。此外,80286工作在保护方式之下,可以保护操作系统,使之不像实模式或8086等不受保护的微处理器那样,在遇到异常应用时会使系统停机。 IBM公司将80286微处理器用在先进技术微机即AT机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80286在以下四个方面比它的前辈有显著的改进:支持更大的内存;能够模拟内存空间;能同时运行多个任务;提高了处理速度。最早PC机的速度是4MHz,第一台基于80286的AT机运行速度为6MHz至8MHz,一些制造商还自行提高速度,使80286达到了20MHz,这意味着性能上有了重大的进步。 80286的封装是一种被称为PGA的正方形包装。PGA是源于PLCC的便宜封装,它有一块内部和外部固体插脚,在这个封装中,80286集成了大约130000个晶体管。 IBM PC/AT微机的总线保持了XT的三层总线结构,并增加了高低位字节总线驱动器转换逻辑和高位字节总线。与XT机一样,CPU也是焊接在主板上的。 那时的原装机仅指IBM PC机,而兼容机就是除了IBM PC以外的其它机器。在当时,生产CPU的公司除英特尔外,还有AMD及西门子公司等,而人们对自己电脑用的什么CPU也不关心,因为AMD等公司生产的CPU几乎同英特尔的一样,直到486时代人们才关心起自己的CPU来。 8086~80286这个时代是个人电脑起步的时代,当时在国内使用甚至见到过PC机的人很少,它在人们心中是一个神秘的东西。到九十年代初,国内才开始普及计算机。 Intel 80386 1985年春天的时候,英特尔公司已经成为了第一流的芯片公司,它决心全力开发新一代的32位核心的CPU—80386。Intel给80386设计了三个技术要点:使用“类286”结构,开发80387微处理器增强浮点运算能力,开发高速缓存解决内存速度瓶颈。 1985年10月17日,英特尔划时代的产品——80386DX正式发布了,其内部包含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后逐步提高到20MHz、25MHz、33MHz,最后还有少量的40MHz产品。 80386DX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以寻址到4GB内存,并可以管理64TB的虚拟存储空间。它的运算模式除了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以外,还增加了一种“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微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 80386DX有比80286更多的指令,频率为的80386每秒钟可执行6百万条指令,比频率为16MHz的80286快倍。80386最经典的产品为80386DX-33MHz,一般我们说的80386就是指它。 由于32位微处理器的强大运算能力,PC的应用扩展到很多的领域,如商业办公和计算、工程设计和计算、数据中心、个人娱乐。80386使32位CPU成为了PC工业的标准。 虽然当时80386没有完善和强大的浮点运算单元,但配上80387协处理器,80386就可以顺利完成许多需要大量浮点运算的任务,从而顺利进入了主流的商用电脑市场。另外,30386还有其他丰富的外围配件支持,如82258(DMA控制器)、8259A(中断控制器)、8272(磁盘控制器)、82385(Cache控制器)、82062(硬盘控制器)等。针对内存的速度瓶颈,英特尔为80386设计了高速缓存(Cache),采取预读内存的方法来缓解这个速度瓶颈,从此以后,Cache就和CPU成为了如影随形的东西。 Intel 80387/80287 严格地说,80387并不是一块真正意义上的CPU,而是配合80386DX的协处理芯片,也就是说,80387只能协助80386完成浮点运算方面的功能,功能很单一。 Intel 80386SX 1989年英特尔公司又推出准32位微处理器芯片80386SX。这是Intel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而推出的一种较便宜的普及型CPU,它的内部数据总线为32位,外部数据总线为16位,它可以接受为80286开发的16位输入/输出接口芯片,降低整机成本。 80386SX推出后,受到市场的广泛的欢迎,因为80386SX的性能大大优于80286,而价格只是80386的三分之一。 Intel 80386SL/80386DL 英特尔在1990年推出了专门用于笔记本电脑的80386SL和80386DL两种型号的386芯片。这两个类型的芯片可以说是80386DX/SX的节能型,其中,80386DL是基于80386DX内核,而80386SL是基于80386SX内核的。这两种类型的芯片,不但耗电少,而且具有电源管理功能,在CPU不工作的时候,自动切断电源供应。 Motorola 68000 摩托罗拉的68000是最早推出的32位微微处理器,当时是1984年,推出后,性能超群,并获得如日中天的苹果公司青睐,在自己的划时代个人电脑“PC-MAC”中采用该芯片。但80386推出后,日渐没落。 AMD Am386SX/DX AMD的Am386SX/DX是兼容80386DX的第三方芯片,性能上和英特尔的80386DX相差无己,也成为当时的主流产品之一。 IBM 386SLC 这个是由IBM在研究80386的基础上设计的,和80386完全兼容,由英特尔生产制造。386SLC基本上是一个在80386SX的基础上配上内置Cache,同时包含80486SX的指令集,性能也不错。 Intel 80486 1989年,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芯片由英特尔推出。这款经过四年开发和3亿美元资金投入的芯片的伟大之处在于它首次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使用1微米的制造工艺。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40MHz、50MHz。 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微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80486中集成的80487的数字运算速度是以前80387的两倍,内部缓存缩短了微处理器与慢速DRAM的等待时间。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由于这些改进,80486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微处理器的80386 DX性能提高了4倍。 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CPU的频率越来越快,而PC机外部设备受工艺限制,能够承受的工作频率有限,这就阻碍了CPU主频的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CPU倍频技术,该技术使CPU内部工作频率为微处理器外频的2~3倍,486 DX2、486 DX4的名字便是由此而来。 Intel 80486 DX 常见的80486 CPU有80486 DX-33、40、50。486 CPU与386 DX一样内外都是32位的,但是最慢的486 CPU也比最快的386 CPU要快,这是因为486 SX/DX执行一条指令,只需要一个振荡周期,而386DX CPU却需要两个周期。 Intel 80486 SX 因为80486 DX CPU具有内置的浮点协微处理器,功能强大,当然价格也就比较昂贵。为了适应普通的用户的需要,尤其是不需要进行大量浮点运算的用户,英特尔公司推出了486 SX CPU。80486 SX主板上一般都有80487协微处理器插座,如果需要浮点协微处理器的功能,可以插上一个80487协微处理器芯片,这样就等同于486 DX了。常见的80486 SX CPU有:80486 SX-25、33。 Intel 80486 DX2/DX4 其实这种CPU的名字与频率是有关的,这种CPU的内部频率是主板频率的两/四倍,如80486 DX2-66,CPU的频率是66MHz,而主板的频率只要是33MHz就可以了。 Intel 80486 SL CPU 80486 SL CPU最初是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便携机设计的,与386SL一样,这种芯片使用而不是5V电源,而且也有内部切断电路,使微处理器和其他一些可选择的部件在不工作时,处于休眠状态,这样就可以减少笔记本电脑和其他便携机的能耗,延长使用时间。 Intel 486 OverDrive 升级486 SX可以在主板的协微处理器插槽上安装一个80487SX芯片,使其等效于486 DX,但是这样升级后,只是增加了浮点协微处理器的能力,并没有提高系统的速度。为了提高系统的速度,还有另外一种升级的方法,就是在协微处理器插槽上插上一个486 OverDrive CPU,它的原理与486 DX2 CPU一样,其内部操作速度可以是外部速度的两倍。如一个20MHz的主板上安插了OverDrive CPU之后,CPU内部的操作速度可以达到40MHz。486 OverDrive CPU也有浮点协微处理器的功能,常见的有:OverDrive-50、66、80。 TI 486 DX 作为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厂商之一,美国德州仪器(TI)也在486时代异军突起,它自行生产了486 DX系列CPU,尤其在486DX2成为主流后,其DX2-80因较高的性价比成为当时主流产品之一,TI 486最高主频为DX4-100,但其后再也没有进入过CPU市场。 Cyrix 486DLC 这是Cyrix公司生产的486 CPU,说它是486 CPU,是指它的效率上逼近486 CPU,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486 CPU,这是由486 CPU的特点而定的。486DLC CPU只是将386DX CPU与1K Cache组合在一块芯片里,没有内含浮点协微处理器,执行一条指令需要两个振荡周期。但是由于486DLC CPU设计精巧,486DLC-33 CPU的效率逼近英特尔公司的486 SX-25,而486DLC-40 CPU则超过了486 SX-25,并且486DLC-40 CPU的价格比486 SX-25便宜。486DLC CPU是为了升级386DM而设计的,如果原来有一台386电脑,想升级到486,但是又不想更换主板,就可以拔下原来的386 CPU,插上一块486DLC CPU就可以了。 Cyrix 5x86 自从英特尔另辟蹊径,开发了Pentium之后,Cyrix也很快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产品5x86。它仍然延用原来486系列的CPU插座,而将主频从100MHz提高到120MHz。5x86比起486来说性能是有所增加,可是比起Pentium来说,不但浮点性能远远不足,就连Cyrix一向自豪的整数运算性能也不那么高超,给人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感觉。由于5x86可以使用486的主板,因此一般将它看成是过渡产品。 AMD 5x86 AMD 486DX是AMD公司在 486市场的利器,它内置16KB回写缓存,并且开始了单周期多指令的时代,还具有分页虚拟内存管理技术。由于后期TI推出了486DX2-80,价格非常低,英特尔又推出了Pentium系列,AMD为了抢占市场的空缺,推出了5x86系列CPU。它是486级最高主频的产品,为5x86-120及133。它采用了一体的16K回写缓存,微米工艺,33×4的133频率,性能直指Pentiun 75,并且功耗要小于Pentium。 Intel Pentium 1993年,全面超越486的新一代586 CPU问世,为了摆脱486时代微处理器名称混乱的困扰,英特尔公司把自己的新一代产品命名为Pentium(奔腾)以区别AMD和Cyrix的产品。AMD和Cyrix也分别推出了K5和6x86微处理器来对付芯片巨人,但是由于奔腾微处理器的性能最佳,英特尔逐渐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Pentium最初级的CPU是Pentium 60和Pentium 66,分别工作在与系统总线频率相同的60MHz和66MHz两种频率下,没有我们现在所说的倍频设置。 早期的奔腾75MHz~120MHz使用微米的制造工艺,后期120MHz频率以上的奔腾则改用微米工艺。经典奔腾的性能相当平均,整数运算和浮点运算都不错。 Intel Pentium MMX 为了提高电脑在多媒体、3D图形方面的应用能力,许多新指令集应运而生,其中最著名的三种便是英特尔的MMX、SSE和AMD的3D NOW!。 MMX(MultiMedia Extensions,多媒体扩展指令集)是英特尔于1996年发明的一项多媒体指令增强技术,包括57条多媒体指令,这些指令可以一次处理多个数据,MMX技术在软件的配合下,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性能。 多能奔腾(Pentium MMX)的正式名称就是“带有MMX技术的Pentium”,是在1996年底发布的。从多能奔腾开始,英特尔就对其生产的CPU开始锁倍频了,但是MMX的CPU超外频能力特别强,而且还可以通过提高核心电压来超倍频,所以那个时候超频是一个很时髦的行动。超频这个词语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流行的。 多能奔腾是继Pentium后英特尔又一个成功的产品,其生命力也相当顽强。多能奔腾在原Pentium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增加了片内16KB数据缓存和16KB指令缓存,4路写缓存以及分支预测单元和返回堆栈技术。特别是新增加的57条MMX多媒体指令,使得多能奔腾即使在运行非MMX优化的程序时,也比同主频的Pentium CPU要快得多。 这57条MMX指令专门用来处理音频、视频等数据。这些指令可以大大缩短CPU在处理多媒体数据时的等待时间,使CPU拥有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与经典奔腾不同,多能奔腾采用了双电压设计,其内核电压为,系统I/O电压仍为原来的。如果主板不支持双电压设计,那么就无法升级到多能奔腾。 多能奔腾的代号为P55C,是第一个有MMX技术(整量型单元执行)的CPU,拥有16KB数据L1 Cache,16KB指令L1 Cache,兼容SMM,64位总线,528MB/s的频宽,2时钟等待时间,450万个晶体管,功耗17瓦。支持的工作频率有:133MHz、150MHz、166MHz、200MHz、233MHz。 Intel Pentium Pro 曾几何时,Pentium Pro是高端CPU的代名词,Pentium Pro所表现的性能在当时让很多人大吃一惊,但是Pentium Pro是32位数据结构设计的CPU,所以Pentium Pro运行16位应用程序时性能一般,但仍然是32位的赢家,但是后来,MMX的出现使它黯然失色。 Pentium Pro(高能奔腾,686级的CPU)的核心架构代号为P6(也是未来PⅡ、PⅢ所使用的核心架构),这是第一代产品,二级Cache有256KB或512KB,最大有1MB的二级Cache。工作频率有:133/66MHz(工程样品),150/60MHz、166/66MHz、180/60MHz、200/66MHz。 AMD K5 K5是AMD公司第一个独立生产的x86级CPU,发布时间在1996年。由于K5在开发上遇到了问题,其上市时间比英特尔的Pentium晚了许多,再加上性能不好,这个不成功的产品一度使得AMD的市场份额大量丧失。K5的性能非常一般,整数运算能力不如Cyrix的6x86,但是仍比Pentium略强,浮点运算能力远远比不上Pentium,但稍强于Cyrix。综合来看,K5属于实力比较平均的那一种产品。K5低廉的价格显然比其性能更能吸引消费者,低价是这款CPU最大的卖点。 AMD K6 AMD 自然不甘心Pentium在CPU市场上呼风唤雨,因此它们在1997年又推出了K6。K6这款CPU的设计指标是相当高的,它拥有全新的MMX指令以及64KB L1 Cache(比奔腾MMX多了一倍),整体性能要优于奔腾MMX,接近同主频PⅡ的水平。K6与K5相比,可以平行地处理更多的指令,并运行在更高的时钟频率上。AMD在整数运算方面做得非常成功,K6稍微落后的地方是在运行需要使用到MMX或浮点运算的应用程序方面,比起同样频率的Pentium 要差许多。 K6拥有32KB数据L1 Cache,32KB指令L1 Cache,集成了880万个晶体管,采用微米技术,五层CMOS,C4工艺反装晶片,内核面积168平方毫米(新产品为68平方毫米),使用Socket7架构。 Cyrix 6x86/MX Cyrix 也算是一家老资格的CPU开发商了,早在x86时代,它和英特尔,AMD就形成了三雄并立的局面。 自从Cyrix与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合并后,使它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芯片生产线,成品也日益完善和完备。Cyrix的6x86是投放到市场上与Pentium兼容的微处理器。 IDT WinChip 美国IDT公司(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作为新加入此领域的CPU生产厂商,在1997年推出的第一个微微处理器产品是WinChip(即C6),在整个CPU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还不足1%。1998年5月,IDT宣布了它的第二代产品WinChip 2 。 WinChip 2在原有WinChip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增加了一个双指令的MMX单元,增强了浮点运算功能。改进后的WinChip 2比相同频率的WinChip性能提高约10%,基本达到Intel Pentium微处理器的性能。 Intel PentiumⅡ 1997年~1998年是CPU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一年,这一时期的CPU芯片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PentiumⅡ的中文名称叫“奔腾二代”,它有Klamath、Deschutes、Mendocino、Katmai等几种不同核心结构的系列产品,其中第一代采用Klamath核心,微米工艺制造,内部集成750万个晶体管,核心工作电压为。 PentiumⅡ微处理器采用了双重独立总线结构,即其中一条总线连通二级缓存,另一条负责主要内存。PentiumⅡ使用了一种脱离芯片的外部高速L2 Cache,容量为512KB,并以CPU主频的一半速度运行。作为一种补偿,英特尔将PentiumⅡ的L1 Cache从16KB增至32KB。另外,为了打败竞争对手,英特尔第一次在PentiumⅡ中采用了具有专利权保护的Slot 1接口标准和SECC(单边接触盒)封装技术。 1998年4月16日,英特尔第一个支持100MHz额定外频的、代号为Deschutes的350、400MHz CPU正式推出。采用新核心的PentiumⅡ微处理器不但外频提升至100MHz,而且它们采用微米工艺制造,其核心工作电压也由降至,L1 Cache和L2 Cache分别是32KB、512KB。支持芯片组主要是Intel的440BX。 在1998年至1999年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比PentiumⅡ功能更强大的CPU--Xeon(至强微处理器)。该款微处理器采用的核心和PentiumⅡ差不多,微米制造工艺,支持100MHz外频。Xeon最大可配备2MB Cache,并运行在CPU核心频率下,它和PentiumⅡ采用的芯片不同,被称为CSRAM(Custom StaticRAM,定制静态存储器)。除此之外,它支持八个CPU系统;使用36位内存地址和PSE模式(PSE36模式),最大800MB/s的内存带宽。Xeon微处理器主要面向对性能要求更高的服务器和工作站系统,另外,Xeon的接口形式也有所变化,采用了比Slot 1稍大一些的Slot 2架构(可支持四个微处理器)。 Intel Celeron(赛扬) 英特尔为进一步抢占低端市场,于1998年4月推出了一款廉价的CPU—Celeron(中文名叫赛扬)。最初推出的Celeron有266MHz、300MHz两个版本,且都采用Covington核心,微米工艺制造,内部集成1900万个晶体管和32KB一级缓存,工作电压为,外频66MHz。Celeron与PentiumⅡ相比,去掉了片上的L2 Cache,此举虽然大大降低了成本,但也正因为没有二级缓存,该微处理器在性能上大打折扣,其整数性能甚至不如Pentium MMX。 为弥补缺乏二级缓存的Celeron微处理器性能上的不足,进一步在低端市场上打击竞争对手,英特尔在Celeron266、300推出后不久,又发布了采用Mendocino核心的新Celeron微处理器—Celeron300A、333、366。与旧Celeron不同的是,新Celeron采用微米工艺制造,同时它采用Slot 1架构及SEPP封装形式,内建32KB L1 Cache、128KB L2 Cache,且以CPU相同的核心频率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L2 Cache的工作效率。 AMD K6-2 AMD于1998年4月正式推出了K6-2微处理器。它采用微米工艺制造,芯片面积减小到了68平方毫米,晶体管数目也增加到930万个。另外,K6-2具有64KB L1 Cache,二级缓存集成在主板上,容量从512KB到2MB之间,速度与系统总线频率同步,工作电压为,支持Socket 7架构。 K6-2是一个K6芯片加上100MHz总线频率和支持3D Now!浮点指令的“结合物”。3D Now!技术是对x86体系的重大突破,它大大加强了处理3D图形和多媒体所需要的密集浮点运算性能。此外,K6-2支持超标量MMX技术,支持100MHz总线频率,这意味着系统与L2缓存和内存的传输率提高近50%,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表现。 Cyrix MⅡ 作为Cyrix公司独自研发的最后一款微处理器,Cyrix MⅡ是于1998年3月开始生产的。除了具有6x86本身的特性外,该微处理器还支持MMX指令,其核心电压为,具有256字节指令;倍频;核心内集成650万个晶体管,功耗瓦;64KB一级缓存。 Rise mp6 Rise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3年11月的美国公司,主要生产x86兼容的CPU,在1998年推出了mP6 CPU。mp6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性能优异,有着很好的多媒体性能和强大的浮点运算。mp6使用Socket 7/Super 7兼容插座,只有16KB的一级缓存。 Intel PentiumⅢ 1999年春节刚过,英特尔公司就发布了采用Katmai核心的新一代微处理器—PentiumⅢ。该微处理器除采用微米工艺制造,内部集成950万个晶体管,Slot 1架构之外,它还具有以下新特点:系统总线频率为100MHz;采用第六代CPU核心—P6微架构,针对32位应用程序进行优化,双重独立总线;一级缓存为32KB(16KB指令缓存加16KB数据缓存),二级缓存大小为512KB,以CPU核心速度的一半运行;采用SECC2封装形式;新增加了能够增强音频、视频和3D图形效果的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指令集,共70条新指令。PentiumⅢ的起始主频速度为450MHz。 和PentiumⅡ Xeon一样,英特尔同样也推出了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系统的高性能CPU—PentiumⅢ Xeon至强微处理器。除前期的PentiumⅡ Xeon500、550采用微米技术外,该款微处理器是采用微米工艺制造,Slot 2架构和SECC封装形式,内置32KB一级缓存和512KB二级缓存,工作电压为。 Intel CeleronⅡ 为进一步巩固低端市场优势,英特尔于2000年3月29日推出了采用Coppermine核心CeleronⅡ。该款微处理器同样采用微米工艺制造,核心集成1900万个晶体管,采用FC-PGA封装形式,它和赛扬Mendocino一样内建128KB和CPU同步运行的L2 Cache,故其内核也称为Coppermine 128。CeleronⅡ不支持多微处理器系统。但是,CeleronⅡ的外频仍然只有66MHz,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性能的发挥。 AMD K6-Ⅲ AMD于1999年2月推出了代号为“Sharptooth”(利齿)的K6-Ⅲ,它是该公司最后一款支持Super 7架构和CPGA封装形式的CPU,采用微米制造工艺、内核面积是135平方毫米,集成了2130万个晶体管,工作电压为。 相对于K6-2而言,K6-Ⅲ最大的变化就是内部集成了256KB二级缓存(新赛扬只有128KB),并以CPU的主频速度运行。K6-Ⅲ的这一变化将能够更大限度发挥高主频的优势。英特尔芯片几乎支持市面上所有的pc外接设

326 评论

飞天小懒猫er

企业的营销模式、商业模式和金融模式,就像是三级火箭一样,逐步推动企业飞速发展。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通过价值链控制社会资源,把企业价值转变为利润。核心是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价值链、护城河、利润区。 1.通过价值链控制社会资源,解决利益分配问题; 2.持续投入资源建立护城河,强化核心竞争优势; 3.锁定用户占据核心利润区,解决价值变现问题; “价值链”(Value Chain)最初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l · Porter)于1985年提出来的。价值链是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企业也可以说就是这些活动的集合。价值链的本质就是一群利益相关者把自己的资源能力投进来,形成一个交易结构。这个交易结构持续交易,会不断的创造价值,无论是企业的上下游、还是企业的内部员工,每一方会按照一定的利益比例去分配这个价值。 如果每一方分到的价值超过了它投入资源能力的机会成本,这个交易结构就会越来越稳固。 在建构价值链的时候,最核心的是,从客户开始建构,客户偏好是什么、什么样的销售渠道对他们来说对方便、他们愿意购买什么样的产品/服务、我们需要投入什么、我们拥有什么样的资产/核心能力才能实现这些?商业模式虽然可以源源不断的创造价值,但是无法避免被别人抄袭模仿。优质产品、高市场份额、有效执行和卓越管理这些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的好消息,经不起时间的冲刷。巴菲特在长期价值投资中,提出了护城河的概念。 护城河是企业能够保持竞争优势的结构性特征,是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核心优势。 常见的企业护城河有以下方面: 1.无形资产 ,如品牌、专利或法定许可;人人皆知的品牌、企业拥有的技术专利、政府的法定许可,都可以给企业定价权并有效阻止竞争对手进入。 2.客户转换成本 ,当客户在同类产品竞争中面临高昂的转换成本时,就不会轻易地尝试新的产品,除非新产品在价格或功能上有很大的改善。 3.网络效应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该产品或服务对新老用户的价值也随之增加,这便出现了网络效应。 4.成本优势 ,企业能以更低的价格参与竞争来抢占市场份额,有利的成本优势可能来源于工艺优势、上好的地理位置、规模效应或者对某项独特资产的取得便利。 5.规模经济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服务更多的用户却不因此新增成本,那么他的边际成本将趋向于0,企业的规模经济就非常强大。 在股神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放着前Boston Red Sox传奇球星Ted Williams第一次比赛的照片。他职业生涯的打击率高达,让他成为打击率最高的球员之一。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等待一个好球才去打击。如果我总是去打击幸运区以外的球,那我根本不可能成为棒球名人堂选手。”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当我们确定自己要建立什么样的护城河,从而让自己远离同质化竞争,就需要不断的投入资源打造核心能力圈。当竞争对手入局将第一时间迎来当头一棒!谷歌以做搜索引擎起家,到2014年5月,它占有了68%的在线搜索市场。虽然谷歌定义自己为一个科技公司,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安卓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但是95%的收益仍来自搜索引擎广告,其他产品收益在2012年只有亿美元。这就是企业的核心利润区,企业价值持续不断的变现为利润。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随着竞争者的入局,在追求市场份额的同质化竞争下,供过于求导致行业逐渐形成一个个无利润区,大部分企业最终只能获得管理者工资。 那怎么样才能始终把握住行业的利润区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始终紧跟客户需求。 一种方式不断迭代产品本身,从而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 比如说从PC端电脑互联网转向手机端移动互联网,同样是游戏产品,为了适应客户在手机端玩得开心,游戏的操作设计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另一种方式是围绕客户的经济系统,进行产品的延伸和拓展。 比如说一个印刷厂从提供印刷服务,拓展提供设计、仓储和送货等服务,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获取更多的利润。 我们必须认清: 客户为什么持续依赖我们,客户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客户为什么愿意持续付费,我们占据的核心利润区是在哪里? 在《发现利润区》一书中,斯莱沃斯基总结了以下22种企业常见的利润区模式,帮助我们更好的设计自己的企业利润区。 1.客户解决方案模型 为了解客户而投资,设计解决方案,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对供应商来说,这种做法在发展客户关系的初期是净投入,但以后会带来大量的利润。其中著名例子是:通用电气(从硬件到服务,到解决方案)。 2.产品金字塔模型 客户在收入和偏好上的差别,才形成了产品金字塔。在塔的底部,是低价位、大批量的产品;在塔的顶部,是高价位、小批量的产品。大多数利润集中在金字塔的顶部,但塔底部的产品也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因为,这里的产品可以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3.多种成分系统模型 在多种成分系统模型中,一个供应系统包含若干个子系统,有的子系统占有较大比重的利润,有的几乎无利可图。多种成分系统模型可以应用于各种行业,比如碳酸饮料行业(利润主要在饭店和自动售货机子系统),旅店业(常规业务利润较低,公司会议租用业务利润极高)。 4.配电盘模型 在某些市场,许多供应商与许多客户发生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很高。这就会导致出现一种价值的中介业务。这种业务作用类似于配电盘,其功能是在不同的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建立一个沟通的渠道,从而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加入系统的供应商与客户越多,配电盘的价值就越大。 5.速度模型 在某些行业,创新业务的供应商具有先行优势,从而可以获得超额回报。随着效仿者的跟进,利润开始受到侵蚀。速度模型正是反映了创新者的先行之利。在速度模型中,利润来自于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超额利润将随着效仿者的进入而逐渐消失。应用速度模型的成功案例是英特公司,英特尔在竞争中总是比同行先行两步。 6.卖座“大片”模型 在制药、音乐出版、影视制片、出版等行业,主要的业务活动是围绕着项目进行的。在这些行业中,各种项目的成本可能有 5 倍的差别,而项目收益可能有 50 倍的差别,所有的利润都集中在“大片”项目上。例如,一种药品的开发成本可能在 亿到 3 亿美元之间,而药品带来的收入累计在 5 亿美元到 150 亿美元之间。 7.利润乘数模型 利润乘数模型是指从某一产品、产品形象、商标或服务,重复地收获利润。应用利润乘数模型最好的例子是迪斯尼公司。迪斯尼公司将同一形象以不同方式包装起来。米奇、美妮、小美人鱼等角色出现在电影、影视、书刊、服装、手表、午餐盒、主题公司、专卖店。不管采取什么形式,这些角色都为迪斯尼公司带来回报。 8.创业家模型 当企业成功与发展时,规模不经济开始发挥作用:企业的间接费用上升,不必要的支出增加,决策缓慢,脱离客户。为了抵消这种消极力量,有些公司(例如 ABB 和软件库公司)重组自己,将公司分成许多很小的利润中心,以便强化盈利责任,更加接近客户。 9.专业化利润模型 在许多行业,专业化厂商的盈利是“万金油”型厂商盈利的数倍。专业化厂商获利丰厚的原因是:低成本、高质量、优良的声誉、较短的销售期、更高的现金流入。 10.基础产品模型 在许多应用基础产品模型的业务中,基础产品的销售额或利润并不高,但其后续产品的利润极有吸引力。这样的业务包括:复印机、打印机、剃须刀、电梯等等。关键之点就是,建立具有最大潜力的基础产品,以便带来更多的后续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 11.行业标准模型 行业标准模型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的规模收益性。在具有正的规模收益的行业,大量的竞争者(从起点的设备制造商,到应用开发商,到用户)被吸入行业标准有人的“引力场”。进入这个系统的人越多,这个系统的价值就越高。于是,随着系统价值的增加,行业标准持有人可以得到更高的规模收益。 12.品牌模型 多年来,应用品牌模型的公司投下巨额营销投资,以增加公众对自己产品的了解、认同、信任和信誉。当客 户愿意为这样的产品支付高价,品牌效应便转化成有形的利润。 13.独特产品模型 当企业开发了新的产品,就会从这种产品的溢价获利。在竞争对手开始效仿之前,独特产品获利丰厚。 14.地区领先模型 在许多行业,公司业务几乎完全是地区性的。这样的行业包括:上门医疗、食品店、零售门市部。重要的是成为地区领袖,而不是全国性公司。 15.大额交易模型 在某些以交易为特征的行业,随着交易量和收入的增加,完成每笔交易的成本并不以同样速度增加。利润集中在大额交易上。这样的例子包括投资银行业务、不动产经营、长距离航空运输。 16.价值链定位模型 在许多行业,利润集中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而其他环节利润极少。在计算机行业,利润集中在微处理器和软件领域。在化工行业,利润集中在生产领域,而不是销售领域。对于一般产品来说,利润集中在销售领域,而不是生产领域。 17.周期利润模型 许多行业都具有独特的和明显的周期性,比如化工、钢铁、设备制造等行业。在这些行业中,企业利润是行业周期变化的函数。于是,生产能力的利用状况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利润水平。 18.售后利润模型 在产品制造和航空运输等行业,企业并不是依靠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来获利,而是依靠产品的售后服务和融资来获利。例如 Kingston 向个人计算机用户出售附加存储器,得到了很高的利润。 19.新产品利润模型 新产品的利润是新产品及其发展速度的函数。新的高利润产品推出之后,发展将会很快。一旦产品成熟了,利润就会下降。汽车、机械设备这些行业,产品周期从 3 到 7 年不等。取胜的关键是研发下一代主导产品,并取得领导地位。下一代主导产品是指,那些能够最恰当地满足客户当时最重要需求的产品。 20.相对市场份额模型 在许多行业,市场份额高的企业较其他企业更为盈利。由于大型企业拥有较多的产品制造经验和批量购买原材料的条件,因而具有成本和定价方面的优势。相对市场份额是针对同行业竞争对手来说的,而不是指绝对的市 场份额。 21.经验曲线模型 经验曲线模型是指,当企业在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方面积累了更多的经验的时候,每笔交易的成本就会下降。与没有经验的企业相比,一个积累了许多专门经验的企业将会更多地盈利。 22.低成本企业设计模型 你总是能够战胜过去的经验,许多人都做到了这一点。你可以采用低成本企业设计来战胜过去的经验,从而使行业中现有对手的经验失去价值。戴尔计算机公司应用低成本企业设计模型,用直销方式战胜了传统的街头店铺销售方式和多层次销售渠道。 企业的利润区来自于对于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控,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利润模型,只有客户持续依赖才能让企业价值变现为利润。 商业模式,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价值链形成交易结构,并把价值传递给客户进行变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关键在于找到护城河,并保护自己的利润区。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启发~

119 评论

我是小鹿呀

摩尔1929年出生在美国加州的旧金山。曾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化学学士学位,并且在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获得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博士学位 。50年代中期他和集成电路的发明者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一起,在威廉·肖克利半导体公司工作。后来,诺伊斯和摩尔等8人集体辞职创办了半导体工业史上有名的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仙童成为Intel和AMD之父。1968年,摩尔和诺伊斯一起退出仙童公司,创办了Intel。Intel致力于开发当时计算机工业尚未开发的数据存储领域,公司生产的第一个重要产品Intel 1103存储芯片于70年代初上市。1972年,Intel销售额就达2340万美元。从1982年起的过去10年间,微电子技术共有22项重大突破,其中由Intel公司开发的就有16项之多。在摩尔主导Intel的十几年时间里(1974~1987年),以PC为代表的个人计算机工业萌芽并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摩尔以其敏锐的眼光,准确地预测到了PC的成功。他果断地做出决定,Intel进行战略转移,专攻微型计算机的“心脏”部件--CPU。戈登·摩尔正是这场变革和进步的最大推动者和胜利者。在高科技的IT领域,奋斗过十年的人物就可以被人称为老兵了。那么闪耀了40多年光芒的摩尔又该被称为什么呢?戈登·摩尔不但是一个老兵,他更是一位信息产业的偶像。今天,虽然担任Intel荣誉董事主席的摩尔已经淡出了日常的管理事务,但是他还是一周数日出现在Intel总部的大楼里1998年,摩尔和美国AAA国际合作创办了AAAInt-l。Intel公司以“智能”产业为主,“AAA”以“智慧”产业为主,合作后“AAAInt-l”以“智能+智慧”的“智创未来,链动世界”为经营理念,以“服务国际战略,履行全球责任”为使命,全力满足未来智能化社会从“互联网---物联网---智联网”链动发展市场需求!他是信息产业的偶像,他的定律不仅把英特尔带到了产业的顶峰,也指引着40年来IT产业的发展。他,戈登·摩尔,在盛名之下,把自己谦和地封藏起来,在退出江湖多年之后,他的出场依然如超级巨星一样,引来技术天才们的如雷掌声。没有哪个工程师的出场能像戈登·摩尔(Gordon·Moore)那样,犹如一个超级巨星。为了纪念IDF成功举办10周年,这位极少露面的摩尔定律之父,在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的第一天掀起了一个高潮,现场所有观众站起来用热烈的掌声向他致敬。第二次见到摩尔,是他忽然出现在安静的媒体室里,几乎所有的记者都扔下手里的笔记本电脑,抓起相机一拥而上。国外记者说,摩尔的每一次出场都是这样,他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出现在你面前。摩尔很高,有一米八,年近八旬的他身着黑色西装仍然挺拔。不管周围人如何手忙脚乱,这位白发老者总是气定神闲、悠然自得。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是什么,当然是电脑和网络,哪个行业最赚钱,当然是在风口浪尖上的IT行业,那么这个行业的龙头老大是谁,也许会有一些犹豫,不过看看自己的电脑,瞅瞅无处不在的广告,这个答案就一目了然,当然就是全球最大的CPU制造商“英特尔”,它是计算机行业的领军人物,生产着电脑的“心脏”——CPU,是真正的芯片巨人,任何一个计算机制造商,没有谁敢拒绝英特尔的产品,没有谁敢不使用著名的奔腾系列,虽然计算机战场硝烟四起,但几十年来,它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几乎成为完美的化身。而这个完美的化身是由三驾马车所驾御的。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安迪·格鲁夫,每一个都是那么赫赫有名,功勋盖世,他们是完美的最佳组合,诺伊斯被尊称为“圣人”,引领着企业发展方向,安迪被称为“偏执狂”,用铁腕管理着公司,摩尔则是出类拔萃的技术天才,计算机产业发展第一定律的发明人,尤其擅长技术趋势的分析与谋略的策划,是英特尔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它的“心脏”。 1929年1月3日,戈登·摩尔出生在加州旧金山的佩斯卡迪诺。父亲没有上过多少学,17岁就开始养家,做一个小官员,母亲只有中学毕业,但一家人日子过得也温馨和乐。11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年幼的摩尔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当时邻居的孩子有一个独特的圣诞礼物,那是一个化学装置,里面有许多真正的化学试剂,可以制成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甚至可以制造炸药,摩尔简直完全着了迷,整天跑到邻居家里去,研究这些小东西,他开始想成为一个化学家!在学校里,摩尔不是最用功的那个人,但却是最会学习的那个,他整天跑出去做运动,搞发明,但学习成绩一直还不错。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了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化学专业,实现了自己的少年梦想。1950年,摩尔获得了学士学位,接着他继续深造,于1954年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摩尔来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实验室工作。当时他的研究方向是观察红外线吸收性状和火焰分光光度分析。但不久研究小组因两个上司的离去而名存实亡。而摩尔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方向,他说:“我开始计算自己发表的文章,结果是每个单词5美元,对基础研究来说这相当不错。但我不知道谁会读这些文章,政府能否从中获得相应的价值。”几年之后,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晶体管的合作发明者威廉·肖克利的邀请下,1956年,摩尔回到加利福尼亚,作为一名化学专家加入了肖克利半导体公司,他想放弃以前那种太过于虚无缥缈的理论研究,做点事情,让自己的研究得到应用。事实证明,摩尔加入肖克利半导体公司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一生最好的合作伙伴,成就了一番最伟大的事业。罗伯特·诺伊斯、布兰克、拉斯特都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人物。但也有缺憾存在,因为肖克利是天才的科学家,却缺乏经营能力。他雄心勃勃,但对管理一窍不通。斯坦福大学教授特曼曾评论说:“肖克利在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眼里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人物,但他们又很难跟他共事。”一年之中,实验室没有研制出任何像样的产品。于是,公司里意气相通的8个人决定“叛逃”,带头人是诺伊斯,他是摩尔最好的朋友。他们向肖克利递交了辞职书。肖克利怒不可遏地骂他们是“八叛逆”。但青年人还是义无反顾离开了他们的“伯乐”。不过,后来就连肖克利本人也改口把他们称为“八个天才的叛逆”。在硅谷许多传说中,“八叛逆”的照片与硅谷第一位创业者惠普的车库照片,具有同样的历史价值。 1957年9月,“八叛逆”手拿《华尔街日报》,按纽约股票栏目挨家挨户寻找合作伙伴,他们找了35家公司,但被拒绝了35次。最后,他们找到了一家地处美国纽约的摄影器材公司,这家公司名称为Fairchild,音译“费尔柴尔德”,意思就是“仙童”。已经60多岁的费尔柴尔德先生已经没有多少心情和动力了,他只提供了3600美元的种子基金,要求他们开发和生产商业半导体器件,并享有两年的购买特权。于是,“八叛逆”创办的企业被正式命名为仙童半导体公司。、“仙童”们商议要制造一种双扩散基型晶体管,以便用硅来取代传统的锗材料,这是他们在肖克利实验室尚未完成却又不受肖克利重视的项目。费尔柴尔德摄影器材公司答应提供财力,总额为150万美元。诺依斯给伙伴们分了工,由摩尔负责研究新的扩散工艺,而他自己则与拉斯特一起专攻平面照相技术。1958年1月,IBM公司给了他们第一张订单,订购100个硅晶体管,用于该公司电脑的存储器。到1958年底,“八叛逆”的小小公司已经拥有50万销售额和100名员工,依靠技术创新优势,一举成为硅谷成长最快的公司,别人称它是“淘气孩子们创造的奇迹”。60年代的仙童半导体公司进入了它的黄金时期。到1967年,公司营业额已接近2亿美元,在当时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人们说:“进入仙童公司,就等于跨进了硅谷半导体工业的大门。”1965年的一个无意的瞬间,摩尔发现出一个对后来计算机行业极为重大的定律,它发表在当年第35期《电子》杂志上,虽然只有3页纸的篇幅,但却是迄今为止半导体历史上最具意义的论文。在文章里,摩尔天才地预言说道,集成电路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在今后数十年内保持着这种势头。摩尔所做的这个预言,因后来集成电路的发展而得以证明,并在较长时期保持了它的有效性,被人誉为“摩尔定律”,成为新兴电子电脑产业的“第一定律”。但在当时,摩尔和其他人都没有想到它的作用。因为这时的仙童已经在孕育着危机,随着分公司的壮大,母公司总经理不断把利润转移到东海岸,去支持费尔柴尔德总公司的盈利水平。目睹这种现状,仙童的大批人才精英,纷纷出走自行创业。1968年,“八叛逆”中的最后两位诺伊斯和摩尔,带着当时还不出名的葛罗夫脱离仙童公司自立门户,在加州维尔山的一幢旧楼中,英特尔成立了,新公司最初起的名字叫“摩尔——诺伊斯电子公司”。但是英文里Moore Noyce听起来与more noise(吵吵嚷嚷)非常相似,所以又改成了“英特尔”。“英特尔”(Intel)本来源自于英文单词“智慧”(Intelligence的头部。同时又与英文的“集成电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很相似,于是,这个简单却响亮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虽然是个小公司,没有资金,没有地方。但他们却雄心万丈,要闯一番伟大事业。创业之初,三人一致认为,半导体最具潜力的市场是存储器芯片,这一市场完全依赖于高科技。1969年,英特尔推出自己的第一批产品——双极处理64位存储器芯片,代号为3101。第二年,又推出第一个大容量(256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存储器1101。1972年,又乘胜推出第一个容量为1KB的动态随机存储器1103,这种价廉物美的产品深受欢迎,供不应求,它的诞生正式宣告了磁芯存储器的灭亡,并最终成全了个人电脑革命。达到 在英特尔公司,摩尔定律开始得到彻底的发挥和实践。从70年代起,英特尔就构筑了其赖以成功的商业模式——不断改进芯片的设计,以技术创新满足计算机制造商及软硬件产品公司更新换代、提高性能的需要。摩尔提出,计算机的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高额利润并将获得的资金再投入到下一轮的技术开发中去,才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下来。而摩尔的口头禅就是“改变是我们终身的热爱”。在摩尔定律的指导下,英特尔公司好戏连台,1971年对外公布了世界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宣告了“一个集成电子新纪元已经来临”。1974年,又推出了微处理器8080。“8080”被专家们称赞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微处理器之一,也正是从8088开始,个人电脑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1974年在诺伊斯卸任之后,时任副总裁的摩尔正式登上了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的宝座,开始了英特尔腾飞的路程。作为技术出身的企业家,摩尔从不认为自己是公司的总裁,高高在上,并且他十分注重技术的转化,消除英特尔研究实验室和制造部门之间的瓶颈,加快了新产品从实验室向工厂、向市场的转化。由于经营策略的正确,技术上的创新,这时的英特尔已经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巨人地位,环顾四周,无一人是对手,不由得洋洋得意,但他们没有想到,在遥远的东方,一股新生的势力正在成长。1976年3月,日本最大的5家电气公司的科研力量联合起来,组建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不到4年时间,他们取得了巨大成就!1980年3月,惠普公司总经理安德森在华盛顿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一份日美两国芯片质量的比较报告,美国最好的产品的次品率,竟要比日本最差的产品高出5倍。这份报告引起硅谷的震惊。然而真正的较量是1981年。这年12月,英特尔公司推出8087芯片,日本松下公司毫不示弱地拿出3200芯片。当时64K动态随机存储芯片是电脑界一致看好的重头戏,它包含65536个元件,不仅能读,而且能够像黑板一样擦写。但日本的64K芯片是半路里杀出来的一匹黑马,以它低成本和高可靠性,迅速占有美国,使英特尔的单个芯片价格在一年内就从28美元惨跌至6美元,英特尔这个新生的巨人被狠狠地教训了,硅谷为之哗然,美国为之哗然。摩尔痛定思痛,决心放弃存储芯片市场,转向了微处理器(控制芯片)市场,因为以其敏锐的眼光,摩尔已经准确地预测到了个人电脑以后的成功。他果断地做出决定,Intel进行战略转移,专攻微型计算机的“心脏”部件—CPU,正是这一决策,最终确立了英特尔今日在全球微处理器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从1985年起,英特尔开始同康柏联合研制以80386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新型计算机,并于1987年成功地推出运算速度比IBM个人计算机快三倍的台式386计算机。1991年,英特尔又与IBM公司达成一项为期10年的微处理器协议,研制能用一块芯片代替许多计算机芯址,并且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处理器。技术上的创新使英特尔不断领先于同行,始终占据着微处理器市场的极大市场份额,利润连年上升,但摩尔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相信自己的摩尔定律,清楚市场的淘汰是多么快速,依然以极大的频率“自己淘汰自己”。1993年3月,英特尔又推出微处理器的第五代CPU产品——Pentium(奔腾)。在摩尔主导Intel的十几年时间里,以PC为代表的个人计算机工业萌芽并获得了飞速的发展。随着PC在全球范围获得的巨大成功,提供PC核心部件的Intel从一个存储器制造商长成为一个更加辉煌的Intel。戈登·摩尔正是这场伟大变革的最大推动者和胜利者。1989年,摩尔从主席职位上光荣退休。成功秘诀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技术为支点,研发为杠杆。不断“淘汰自己”的勇气。

202 评论

相关问答

  • 英特尔芯片商业模式研究论文

    1968年 7月18日,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离开仙童半导体,投资创建诺伊斯-摩尔电子公司。后来公司支付1.5万美元从INTLECO公司买到了“INTEL

    甲壳小咪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商业模式研究概述论文

    所谓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以及外在的变量从而获得市场上的优势。在现代的管理学中,商业模式吸引了诸多学者的兴趣,并且对其展开研究。而商业模式概念的最

    飞云纵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计算机视觉芯片问题研究论文

    目前,公认的计算机视觉三大会议分别为ICCV,ECCV,CVPR。1、ICCV ICCV的全称是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

    吃喝玩乐nnn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生物芯片研究进展论文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论文基因芯片——“生物信息精灵”——浅谈数学、计算机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二十世纪是物理科学的世纪,而二十一世纪则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

    饿魔娃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生物芯片的研究进展论文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作业汇编参考下面的地址,点左边的有很多论文

    小捞出吱吱吱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