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9

粘土宝宝
首页 > 学术期刊 > 有关洞庭湖宴会设计主题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水灵儿^O^

已采纳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湖区位于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介于北纬28□30′~30□20′,东经110□40′~113□10′。湖区面积 万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内湖1200平方公里。

225 评论

无锡白香香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江段南侧,全区总面积19万公顷。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并于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拉姆萨尔公约组织。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尤以鸟类和水禽为甚,为中国鸟类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已记录到植物1086种,淡水鱼114种,鸟类207种,年栖息量达1000万余只。简介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洞庭湖东部,处于长江中下游、湖南省北部,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19万hm²,其中水域面积万hm²,核心区面积万hm²。东洞庭湖是目前洞庭湖湖泊群落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天然季节性湖泊,丰富的生境类型,为鸟类及其它水生生物提供了十分稳定、优良的越冬场所和理想的停歇地。东洞庭湖是洞庭湖湖系中最大的湖泊,年平均过湖水量达3126亿立方米。常年湖容量178亿立方米,水深4-22m,最大水位落差为17。76m,ph6.8-8.6。它的地貌呈沟港纵横的湿地景观。土壤为湖沼土和河沼土。年平均气温为17℃,年平均温度17.5℃,总降水量1200-1330mm,无霜期258-275天。东洞庭湖是一个大湖泊型宽阔河道,它承纳长江中上游和湖南的湘、资、沅、澧4条江河水量。湖泊的周围是广阔的沼泽和平原。其湿地类型为INLANDWETLANDS第(5)款。海拔高度:30-35m。洞庭湖区淤积的速度相当快,主要是由于流域管理差。湖盆内淤积尤以西洞庭湖最为严重。在十几年年内,平均淤积速度为7600万立方米,照此速度,该湖将在217年内消失。由于三峡大坝的建立,可以延长至343年。2 自然地理 湖南省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江段南侧,介于北纬28°59″至29°38″,东经112°43″至113°15″之间,濒靠湘北历史文化名城---岳阳市,全区总面积19万公顷。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湿地公约”收录的由中国政府指定的21个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和生物资源。该区域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7C°,降水量1200至1300毫升,无霜期285天。东洞庭湖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物种具有古老独特、珍稀度高的特征。洞庭湖作为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仅存的两个自然通江湖泊之一,在调节长江洪水径流、保护物种基因或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 历史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又因范仲淹千古名著《岳阳楼记》,“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名扬天下。198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 生物资源该区是“国际湿地公约”收录的中国境内21个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和生物资源。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物种具有古老独特、珍稀度高的特征。东洞庭湖有丰富的沉水、浮水和挺水植物。记录到131种水生植物,隶属40科,75属。常见的沉水植物包括苔草、黑藻、浮水植物有莲、芡和浮萍;挺水植物有水烛和芦苇等。湿地周围是稻田和其他农作物。湖泊及其周边的沼泽地维持着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已经记录了大约1300种植物和种类繁多的受威胁鱼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湖盆被认为是淡水生物多样性的全球重要地区,特别是其独特的鱼类和作为极其濒危的长江海豚或称白鳍豚的栖息地。已记录到200多种鱼类,Kottelat和Whitten(1996年)强调该湖盆是中国仅存的3个极具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淡水地区之一。已记录到258多种迁徙鸟类,至少包括16类全球受威胁物种。世界总数30%的小白额雁在东洞庭湖越冬,小白额雁是世界最稀少的涉禽之一。根据科学考察,记录到鱼类12目23科11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中华鲟、白鲟2种,二级保护的有鳗鲡、胭脂鱼2种,鸟类13目50科30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7种,二级保护的有小天鹅、鸳鸯、白枕鹤、灰鹤、小白额雁等37种。国际协约指定保护的两栖类、腹足类、软体类、瓣鳃类等动物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暨豚。区内有植物115科159属118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3种,二级保护的有31种。东洞庭湖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被誉为“长江中游的明珠”。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湿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也是重要繁殖地、停歇地,每年在这里栖息的雁、鸭等水鸟达数百万羽,是鸟类的天堂和乐园。每年有白鹳、白鹤、黑鹳、白鹭等255种国家级保护候鸟在这里越冬。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大鸨、白头鹤、鸿雁、小白额雁、青头潜鸭等稀有鸟类也经常在这里嬉戏,给平静的洞庭湖增添了不少乐趣。5 发展状况 近年来由于湖泊萎缩、过度捕捞和湖水污染严重,导致洞庭湖调节江湖洪水能力下降、湖内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湿地动植物资源利用状况也令人担忧。恢复洞庭湖调节长江中游地区江湖洪水功能,保障长江中下游沿江防洪安全;加强湖区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推进洞庭湖区的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科学界面前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已成为国际有关组织普遍关心的问题。入侵物种的影响洞庭湖湿地入侵物种约11种,其中有5种列入了《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至2002年,洞庭湖湿地共发现外来入侵物种11种,包括入侵植物水葫芦、空心莲子草、豚草、意大利杨、美国黑杨;入侵动物有克氏原螯虾、白蚁、蔗扁蛾、湿地松粉蚧、美洲斑潜蝇、美国白蛾等。克氏原螯虾自进入洞庭湖后,对洞庭湖大堤、沟、渠、田埂、土体造成破坏,造成河堤滑坡、沟渠淤塞、土壤肥力下降,同时因其取食水生作物而使农作物受损。水葫芦和欧美杨的引入也对洞庭湖的生态造成巨大的影响。湖区水网地带疯长的水葫芦使水体富营养化,同时由于大面积覆盖水面,还影响了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并堵塞航道,影响水运。近年来湖区大量引种意大利杨、美国黑杨,这两种耐水速生的杨树品种已使洞庭湖许多地区出现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化,如果不加控制的话,很容易导致洞庭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向森林生态系统演化,破坏湖泊的自然演替。6 保护现状 1.土地所有:土地和水域归国家所有。(1)保护区:有土地和水域管辖权67500ha;其他124600ha的管辖权有保护区和其他单位共同所有。(2)周围地区:城镇、农田和林业用地。2.已采取保护的措施:①当地市政府1988年颁布管理保护区的通告;②1984年以来的保护区内禁止狩猎;③每年有严格的捕鱼期、捕鱼方式和捕鱼作次;④每年4月第一周开展“爱鸟周”和定每年10月为“护鹤月”;⑤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当地有关单位共同组成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联合保护管理委员会。3.土地利用情况:人为的主要活动:(1)保护区:自然保护活动;科学研究;旅游活动;渔业生产活动(季节性);防洪等。(2)周围或区域范围:城镇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家禽饲养等。4.干扰、威胁,包括土地利用的变化和主要开发项目:(1)在保护区:无。(2)周围或区域范围:周围部分地区的工业污染;人口增加的压力;农业开发项目和风景区建设。5.水文和自然价值:该湖泊和湿地起着巨大的自然贮水库的作用,在控制长江流域和洞庭湖周围夏季洪水期的水位起着关键作用。该湖还湖南省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6.社会和文化价值:该地区周围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区,水稻和其他农作物是农业的主要经济收入。毗邻湖泊的岳阳市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7.著名的动物种群:该地是迁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主要水禽种群有:雁类、白头鹤、灰鹤、黑鹳和11种鸭类。哺乳动物白鳍豚、江豚时常出现在东洞庭湖的湖面上,湖泊中有20种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如中华鲟、白鲟等。8.著名的植物科群落:湿地植被以杨柳科、蝶恋花形花科、禾本科、菊科、莎草科、眼子菜科、睡莲为主的植物群落构成。9.目前的科研活动:正在开展雁鸭类数量调查。10.目前的保护宣传:每年举行“爱鸟周”和“护鹤月”活动,并利用广播、电视、图片和大型广告牌宣传保护水禽和湿地的重要性。11.目前的娱乐和旅游活动:许多游客夏季到保护区范围内的君山风景名胜区游览。另外每年举办国际龙舟比赛;11月至翌年3月是冬季观鸟的季节。12.管理单位:东洞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处。13.管辖上级:湖南省林业厅。7 管理状况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全面推动洞庭湖综合治理和管理升级, 编制洞庭湖湿地科学保护与发展规划,完善保护管理协调机制。突出两个重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建设两个重点。组织力量按项目要求高标准完成湿地恢复项目和机关基础建设等重点工作;举办洞庭湖国际观鸟文化节,全力重点打造中国观鸟之都生态品牌,逐步发展生态产业。优化财务制度等各项机关管理制度,优化并制订巡护监测和科研项目标准化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落实封闭管理区的各项基础管理措施,并逐步推广到其它管理区域。借助落实人大、政协提(议)案和政府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来促进东洞庭湖保护管理全面升级,借助科研监测规程出台来指导规范科研、巡护体系建设,借助洞庭湖国际观鸟节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的社会影响力,借助洞庭湖生态保护专项基金的成立和市场运作以拓展保护资金来源渠道。在2007年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以宣传教育、社区共管、基础建设、项目引进、对外交流、科研监测、生态旅游以及队伍建设工程为核心工作的八大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与过度捕捞有关。过度捕捞已经耗尽商业鱼类资源,也威胁到稀有鱼类种群和长江白稽豚。捕鱼行为干扰了越冬鸟种群。土地及资源利用也存在冲突。非法狩猎和偷猎,特别是冬季对野禽的投毒也时有发生。洞庭湖区的威胁包括:1)、上游农业开发导致了高的淤积速度2)、与造纸业和纺织业相关的工业污染。流域内10个左右的大型工厂有污水处理设备,但较小的工厂则没有3)、不协调的土地利用规划4)、由于淤积全流域芦苇地大规模扩散,替换了对越冬水禽很重要的湿草甸、沼泽地、滩涂地和浅水区为解决长江上游流域问题的一系列的大型项目,主要包括:1)、国家环保总局项目,解决污染物排入主河道问题和工厂的低环保标准问题。2)、荷兰政府资助的减缓洪水项目(MILIEV,1996-2010年),旨在清理灌溉沟渠,清除淤积增加湖盆的容量,重新加固河堤以抵御20年一遇洪水。3)、保护工程项目(第二期:1998-2010年),和MILIEV项目类似,在西洞庭湖和灌溉沟渠进行大型的清淤项目。4)、中国政府项目,《洞庭湖自然资源综合利用》,集中于湖盆内农业开发,并为改进环境保护及控制小型工业污染而作出规定。5)、中德合作造林项目,1998-2002年。6)、中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合作项目-《长江造林项目》(1990-2010年),期限为10年,旨在减少流入洞庭湖的四条主要河流集水区的土壤侵蚀。项目的目的是要把每年3400万立方米的淤积量减少50%。7)、世界银行林业保护与发展项目(1994-2000年)8)、世界银行造林与减贫项目(1998-2004年)9)、湖南省林业厅造林项目(1990-2000年)解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威胁的措施。主要包括:1)、加强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基础设施,提高人员能力2)、在东洞庭湖及其它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尽管已经开展这些活动,洞庭湖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努力还不足以保护其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因为它也存在其它各点都有的障碍。8 综合治理为了寻求有效途径解决湿地保护管理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GEF和WWF的支持下,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5年来全力构建湿地保护管理主流化的平台,逐步形成了四个平台、四种模式为主线的管理体系。五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赛)平台。保护区打造洞庭湖国际观鸟赛(节)这一产出多元的平台。累计接待观摩和参赛队员近3000人,115个队次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参赛队参加了比赛,参赛队员达到500余人次。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西班牙、丹麦、英国、奥地利等国驻华机构代表、留学生、专家以及国内各地的观鸟组织、NGO代表共计1000余人次进行观摩。“冬季到洞庭来看鸟”“市鸟评选”“省鸟评选”“洞庭湖湿地保护大使”“中国观鸟之都”“洞庭湖宣言”等一系列主题和活动的推出,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湿地、鸟类、生态保护重要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水平。以中国绿化基金会洞庭湖生态保护专项基金的筹备为载体,结合洞庭湖观鸟节的举办和宣传影响力先后从40余家国内外企业寻求了赞助和支持,累计社会筹资达到200余万元。为今后观鸟赛(节)的市场化运作和保护资金的筹集探索了新路,为企业关注、参与和投资建设保护区和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事业提供了广阔的筹资平台。以合作建立洞庭湖长期定位站为载体的科研监测平台。保护区先后与东北林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共建洞庭湖研究基地,广泛的吸引和科研项目和专家协同开展研究。不仅弥补了洞庭湖生态系统基础研究的不足,也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以成立洞庭湖综合治理办公室为载体逐步搭建多部门合作平台。在市级政府层面成立跨区域多部门的综合治理协调机构,政府主要领导牵头,保护区与农业、林业、水利、渔牧业、发改委、环保等十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按照“友好协商、统筹兼顾”的原则,以建设生态文明的视角来看待洞庭湖,在洞庭湖流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对洞庭湖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全面客观的科学认识,实施统筹兼顾科学的规划,探索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培育发展科学的利用模式。为了缓解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也为开放性的大型湖泊湿地探索合作共赢的管理模式,对直接利用、追求短期效益、造成生境破坏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调整,保护区结合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中突出的物种保护、生境恢复、生态旅游、生态农渔产业、生态补偿、封闭管理和基础建设等工作需要,针对性的选择四个典型的社区开展“和谐社区”管理实践。现代农业型社区建设。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区开展“生态农业、有机渔业”的社区管理。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管理试验区湖泊湿地及其周边地区,兼顾水鸟保护和景观恢复的同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养殖模式向有机渔业和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转变。适当的鼓励市场资本和农户开展生态农庄建设,延长产业链,推出以湿地产品为主的生态农产品品牌;调整部分土地规划,划定部分地区给保护区种植水稻、冬小麦,为越冬鸟类提供补充性的食源地。生态旅游型社区建设。与湿地公园和保护区周边风景区合作开展“生态旅游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的社区建设,共同管理景区及其周边水域的生产经营活动,共同推动岛与湖的生态旅游产品的互补,建立环境教育基地,以生态旅游产业的共同投入和发展推动社区主动参与生态保护,减少直接利用开发资源的模式,有效地遏制在湿地中竭泽而渔、扩种杨树的趋势,保全越冬鸟类的栖息地。封闭管理型社区建设。以保护区核心区为主与地方政府和部门合作,落实封闭管理的各项措施,探索尝试对大型湖泊核心区实施封闭管理和季节性分区、分期管理的模式。妥善安置渔民,寻求多渠道资金解决渔民生存和生产问题,确保绝对保护的区域的稳定和安全。开放管理型社区建设。以洞庭湖开放水域为主与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渔政、苇业公司、镇政府等)合作,探索在湖泊中央受水位变化动态性开放型社区的管理模式。建立共同监控体系、协调机制和联合执法制度以恢复对该区域的有效管理。由于这些地区是保护区的核心区,生产模式单一、物种丰富、人为干扰少,但管理和监控的难度较大,鼓励从事生产的渔民和芦苇生产人员参与保护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自1992年成为国际重要湿地以来,在洞庭湖举办了中国湿地保护史上三次具有重要意义和国际影响的会议,1994年中国湿地保护面向21世纪制订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1998年东北亚及北太平洋环境论坛中加强国际间区域合作的《岳阳宣言》, 2007年由UNDP和GEF等机构共同举办的湿地保护主流化国际会议上发布的《洞庭湖宣言》。同时,借鉴国际社会管理湿地的主流化经验,借助国家重视生态建设的契机,广泛拓展投入渠道,加强法制保障,提供政策支持的良好发展契机。湖南省和岳阳市相继出台了《湖南省湿地的保护条例》、“大小西湖核心区封闭管理的决定”和“加强洞庭湖湿地管理的通知”等多个地方性法规和文件;建立了省市两级政府层面的综合管理协调委员会,建立了多部门协调管理的机制的同时明确了综合执法的部门和职责,启动了多个生态恢复与保护的工程项目,适时地推出了生态农业、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等以生态产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展开了一系列水环境整治行动,关停了234家污染企业。洞庭湖湿地保护管理也因此实现了四次较大跨越,由单一的物种保护向生态系统保护转变,由单一的强调保护向兼顾发展转变,由单一的区域管理向流域层面转变,由单一部门管理向多部门、跨区域合作的综合管理机制转变。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得到了政府和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真正成为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管理的主流化行动。

269 评论

啃鲍鱼的螺丝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湖区位于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介于北纬28□30′~30□20′,东经110□40′~113□10′。湖区面积 万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内湖1200平方公里。所在地区 :湖南面积 :平方公里深度 :最大深度 米容积 :亿立方立米成因类型: 构造湖生态特征 :洞庭湖水质比较清洁,富营养化不明显,主要污染物通过降水使大气中的有害物质随雨水人湖,是污染物质进入湖水的途径之一,随雨水进入洞庭湖的主要物质是SO、Co、NoX以及烟尘,有害有毒物质主要有汞、镉、六价铬、砷、铅、酚、氰化物、硫化物;洞庭湖是我国主要淡水商品鱼基地,现有鱼类113种,分属11目22科,其中102种是与长江上游共有的,其中鲤科鱼类65种,鮠科10种,鳅科9种,鳍科6种,银科3种,鲇科、鮡科各为2种,其他16种。渔获量在15000-30500吨,主要经济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鲫、赤眼鳟。形态描述:洞庭湖呈现一派水流沼泽、河网平原地貌景观,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敞口的马蹄形盆地,西北高,东南低;湖面海拔平均33.5米,其中西洞庭湖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东洞庭湖33~34米,平均水深6~7米,最深处米,总面积约2691平方公里,其中西洞庭湖345平方公里,南洞庭湖917平方公里,东洞庭湖1478平方公里,湖水蓄量178亿立方米;底质多泥或淤泥型;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资江、沅江、澧江四水、长江三口、汩罗江、藕池东支、华容河。

355 评论

我们的季节

中国宴会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宴会文化,它是中国“和合”文化的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但传统宴会有的陋俗积弊尤深,已不适应当今人们健康营养的需求,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有识之士对此多有针砭,到了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一、现行宴会存在的弊端(一)贪多求丰,浪费现象严重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是最讲究饮食的民族,接风宴、婚宴、寿宴、同学会……杯盘交错,饭店已成为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宣泄情感的最佳场所。中国人请客吃饭的习惯以丰盛排场为敬,笑穷不笑奢。满桌佳肴即使吃不完,浪费也不为耻。人们往往把待人的诚恳与宴会排场、菜点数量联系起来,宴会排场越大,菜点越丰盛,越显得交情深厚,越能表达主人的盛情,表示对客人的敬重。而在宴会经营中,有的饭店在编排宴会席单时,在逐利的驱动下,一味迎合或不问顾客的需求,把宴会菜点数量排得很多,动辄二三十道,甚至四五十道,大大超过了赴宴者的进食量,许多菜点只动了一点点,甚至是原封未动,因而大多数宴会散筵时,席上依然堆盘叠碗、鱼山肉海,剩下的菜点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做为泔水废弃。近几年的调研数据表明,我国已逐步进入餐饮消费大国,更不幸的是已成为“世界餐饮消费最浪费的国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奢华浪费之风日益蔓延。据权威媒体报道:有调查表明,普通餐馆一桌饭菜一般至少会剩下10%甚至更多,一家餐馆平均每天就要倒掉50公斤剩饭菜。曾有报道,2006年杭州市餐饮消费总额达119亿元,而餐桌上的浪费数额平均可达10%左右。2011年春节期间,重庆一美食街开展以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为主题的“餐桌文明大行动”,25家餐馆仅7天就减少泔水25吨。有数字统计,我国每年餐桌浪费多达2000亿人民币,其数额之巨,实在是惊人的可怕和令人揪心的痛惜。(二)追奇猎异,暴殄天物现象屡禁不止中国传统筵席十分重视原料的珍贵性和稀有性。《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对此描写的很传神,其意为,肉食之中味道最美的有猩猩的嘴唇,獾狗的脚掌,肥燕的尾巴,怪兽述荡的脚腕,以及牦牛、大象的腰子,凤凰的卵,鱼肉中最鲜美的有洞庭湖中的江猪,东海之中的鲕鱼,醴水中碧彩斑斓的六足朱鳖,形状像鲤鱼而有翅膀、夜间从西海飞到东海的瑶鱼等。《本味》篇中所述有想象和夸张的成分,却把中国人无物不可吃的气魄反映地真切生动。在饮食筵席活动中,中国人循着这条路径走了两千余年,至今仍乐此不疲。今天的筵席上,山珍海错、奇禽异兽仍不绝于席,其中是许多是受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野生动物。没有人确切知道有多少野生动物特别是濒危野生动物,成了所谓的席上“珍品”,但仅在广州白云市场上,每天转手的野生动物交易额超过100万元(2003年报载消息)。一些饭店为了招徕顾客,追逐高额利润,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什么东西稀罕就做什么,什么东西古怪就用什么。而一些消费者受猎奇逐异心理的驱使,为饱一已口腹之欲,去找稀奇的东西吃。例如,现代所谓的“豪门宴”中,用足赤黄金来做的“黄金鱼翅”,成了“显贵者”们的“脸面大菜”。高级中餐宴席历来以食用珍稀野生食品资源为主,中国人口基数如此大,食用人群哪怕只有极微小的比例,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珍稀资源消耗殆尽。因为这些珍稀资源的再生速度肯定比消耗速度慢得多,更何况许多珍稀资源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比这种“消耗”更具危险的是,社会风气还在误导一些消费者。拿食用珍稀野生食品资源当成一种身份、地位和特权的象征,从而形成一种所谓的“奢华时尚”,受到许多人的羡慕、追捧,更有甚者,成为一些人的“饮食理想”。一些国家明令禁止食用的东西,在某些地方、特定人群里“禁而不止”。在暗地里甚至还存在一条“供应链”和“产业链”。(三)冗长拖沓,饮宴陋习屡见不鲜由于宴会程序繁多,菜肴丰盛,食饮无节,大都是马拉松式的吃喝,少则2个小时,多则3-4个小时,宝贵的时间尽耗费于觥筹交错之中。更让人难以拒绝的是劝酒敬菜的陋习。酒宴上的劝酒有礼节性的文明的劝,更有别出心裁的带强制性的“劝”,此劝实为灌。非灌的人仰马翻,洋相尽出,丑态毕露,方才罢休。至于敬菜,有时也到了让人无所适从的境地。我国传统习惯是,主人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殷勤,常常动手为客人敬菜点,而且有个规矩,主人敬来的菜点,客人不吃不礼貌。殊不知客人有各自的爱好,主人认为好的菜点客人不一定喜欢吃,结果敬了一大堆菜点,客人吃不完,感到为难。主人的这种热情和礼貌,反而使客人失去了选择吃自己喜欢的菜点的自由。(四)营养失衡,不讲卫生现象积重难返饮食要讲科学,营养求均衡是现代饮食生活的新时尚。然而,传统宴会菜肴中的营养成分严重失衡,有的宴会整桌都是山珍海味、大鱼大肉,脂肪、蛋白质严重过剩,而维生素、膳食纤维、某些矿物质相对不足。尤其是一些高档宴会,这一矛盾就显得更为突出。这种现象与消费者只重口感,厨师不懂营养搭配密切相关。每个人对营养素的摄入必须全面、均衡,暴饮暴食、持续片面或过量摄入某些营养素,会造成人体营养素摄入失衡,导致疾病。相当多的中式宴会是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组成的“三高”膳食,因此经常吃宴席的人往往摄入热量、脂肪、胆固醇较多。而“三高”饮食是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肿瘤、高脂血症、胆石病、糖尿病、肥胖症、肠癌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近几年,医学专家还发现,常吃宴席的人往往出现头晕、头痛、血压偏高、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这种被称为“宴会综合症”的病近年来日趋增多。筵宴上的“三高”膳食,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而且还造成了营养资源的极大浪费。宴会中不讲卫生的现象集中表现在一席之人“同夹一盘菜,共舀一碗汤”的就餐方式,近些年有改观,但进步不大。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曾经兴起过自助形式、各客制、分食制、用公筷公勺取食,但“非典”过后,这些进餐方式亦如昙花一现般地消失了,又回复到传统的共食制。此外,更有那殷勤好客者,用带着自己津液的筷子,在为别人夹菜劝菜时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这种不讲卫生的宴饮习惯到了该改一改的时候了。(五)敷衍马虎,风格雷同现象经常再现在宴会菜品生产和服务中,存在着敷衍马虎、不负责任、但求过得去的现象。在许多饭店里,厨师在菜品生产过程中,标准化意识淡薄,随意更改菜点原料搭配和调味料用量及投放顺序,简化不该简化的操作程序,致使菜品质量和风味特色得不到保证。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表情呆滞,怠慢顾客,服务技能低下或不按服务规程提供服务,影响了顾客的宴饮情绪。有人说:“走遍全市,宴会一个模子。”这话虽有些夸大其词,但恰恰指出了宴会菜品风格雷同的弊端。的确,现在的宴会,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相差无几,尤其是在同一个城市或地区,宴会菜点的格局、用料、菜点道数,乃至上菜顺序都是一个模式,变化不大。常常让人们为选择饭店设宴而头痛不已。(六)恶俗菜名、出格宴会有悖道德人伦近些年来,在饭店业有一股暗流涌动,时不时地泛出一阵污浊恶臭,试图消浊人们的道德良知,恶俗菜名与出格的宴会便是其极端表现形式。例如,几年前云南的一家饭店推出“人体宴”,湖南长沙推出“人乳宴”。这类宴会的出现,立即受到人们的猛烈抨击,淹没在人们的谴责声中。而恶俗菜名也带有庸俗下流的意味,理应受到社会抵制。上述种种宴会弊端的形成是复杂的,是历史、文化、经济机制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宴会需要来一场除旧布新的改革。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呼唤,势在必行。二、宴会改革的举措(一)宴会改革的指导思想宴会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民情出发,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饮食筵宴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经验,科学指导与调整宴会膳食结构和人们的饮食消费习惯,切实保证营养卫生,注重实际效益,努力树立文明健康的时代新风尚。宴会改革的目标是:讲科学,卫生营养,丰俭适度,品位高雅,健康文明。(二)宴会改革的举措1、更新宴会观念在许多人的观念里,宴会就是吃吃喝喝,吃好喝好。宴会这种观念的扭曲,导致我国的宴会在饮宴习俗、方式、食物结构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弊端。现在需要更新这种旧的宴会观,树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文明健康的新观念。举办宴会是需要有吃有喝的,但不仅仅是吃喝,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密切相互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因此,更新宴会观念,就要破除以下一些不正确的宴会价值观。(1)摈弃“面子”观念。不少人认为,热情好客就是要摆丰盛的酒席,有吃不完的菜,这就是有“面子”,否则会被人讥为“小气”、“抠门”。设宴人有“面子”了,被邀赴宴的人也觉得受到了尊重。(2)摈弃“食必精致”、“食必珍稀”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宴会菜肴越精致越好,原料越珍贵、越稀罕越好,酒水越高档越好,只有这样才算是吃酒宴。(3)摈弃极端享乐主义的思想。有人认为,现在经济发展了,有条件享受了,就应该吃香的喝辣的,于是乎,放纵自己沉湎于筵宴酒食之中。(4)摈弃炫富斗阔的畸形消费观念。社会上有一部分富起来的人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常常一掷万金地请客吃饭,以显示自己的富有,或者相互间比富斗阔,看谁摆的宴会更奢华,更为财大气粗。以上这些宴会观,其实都不难判断正误,但是又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根本的改变。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锲而不舍地加强正面的积极引导,只有让人们真正从思想上转变过来,才能丢弃旧的宴会观念,树立起文明健康的新宴会观。2、优化宴会饮食结构所谓优化,就是要使宴会的饮食结构符合现代营养卫生的要求。要按照“营养、卫生、科学、合理”的原则,改革现行宴会的饮食结构,改变重荤轻素、重菜肴轻主食的“三高”食物结构。设计组配既符合平衡膳食、合理营养要求,又符合饮食习惯和消费心理的食物结构,劝导人们适量饮酒,要根据宴会群体的不同特点,提供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多种风格的食物组合,把美食和营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饮宴行为引导到理性健康的轨道上来。3、变革“共食制”饮宴方式自唐代分食制离人们远去之后,绵延千余年的共食制宴饮方式与中国的“和合”传统文化相交织,伴随着历史的脚步走到了现代,看起来似乎牢不可破,但是现在正是人们健康卫生意识被唤醒的春天,传统的共食制之“冰雪”到了应该消融的时候了。因此,要大力推行自助式、同席各客制、先整菜后分食、同一盆菜用公筷公勺取食等卫生文明进餐方式。现在,维护共食制的最大支撑力量来自于饭店企业。因为实行分食制或每菜配公筷公勺,涉及菜式的改变,厨房餐厅用工的增加,餐具的增加等许多方面,当饮食市场处于低水平竞争,还不够成熟完善时,卫生文明的饮宴方式的养成,首先还得依赖于顾客的自觉意识。4、发挥餐饮企业的导向作用餐饮企业是举办宴会的主要场所,它们对宴会改革的态度决定着宴会改革的成效。但是我国餐饮业管理人员的宴会价值观和宴会设计观,大都是因袭传统,这不仅是导致宴会弊端的重要因素,也是推行宴会改革的阻力所在。因此,目前十分紧迫的任务,是我国餐饮行业思想观念的更新,要使他们掌握现代营养与饮食科学知识,改变宴会菜肴设计、菜点安排只考虑规格、品种、口味的旧有的模式。要强化生产服务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克服生产服务活动中的随意性,减少波动性,以最好的产品品质服务于饮宴者。要积极立足大市场,瞄准高品位,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既主动地适应目标顾客的宴饮需求,又积极引导顾客向着科学健康的宴饮方向靠近,促成顾客文明卫生饮宴习惯的养成。要积极主动地站在引领消费的时代潮流前端,不断设计和推出新的宴会,推动宴会的健康发展。5、集聚全社会的合力近年来,宴会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改革的力度在加大,改革的进程在加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时期尤为显著。但是宴会改革与其他改革一样,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便能完成的,而且还会有反复。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奔小康时期,人们的宴饮观念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宴会改革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的机遇。宴会改革不单单是“吃喝”的小事,而且是革除陋俗、树立时代新风尚的大事。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倡导和推动宴会改革,在政府举办的宴会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发挥教育和舆论的作用,向广大群众宣传宴会改革的必要性,普及科学知识,引导示范文明健康的新的宴会方式,疏导教育那些大吃大喝的人们,指出其对自身健康的危害和对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要加大惩治贩售、制作和食用受法律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企业、当事人的力度,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坚决取缔恶俗宴会,肃清影响。宴会改革任重道远,只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每个人都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文明健康的宴会新风尚就一定能够形成。三、宴会的发展趋势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生活中作为基本消费的饮食状况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饮食的功能也由温饱型的吃饱,向吃好、吃舒服、吃气氛、吃营养、吃健康、吃环境等诸多有关娱乐休闲、生活质量、社会交际及文化艺术追求联系在一起,就餐过程已成一种经常性的社交形式,消费意识也已完成了从“追求廉价”“追求奢华”到“实用理性”“感动消费”的转变。为适应人们追求生活的高品位,强调精神享受和文化的雅兴,传统的宴会也要不断变革,才能适合新时期的需求特征。餐饮市场宴会发展呈现以下几种明显趋势。(一)宴会的营养化、卫生化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由传统的要求菜的色、香、味、形转向要吃出健康,宴会的饮食结构向营养化发展,更趋合理、科学,绿色食品会越来越多地在宴会餐桌上出现。宴会的营养化趋势具体的表现形式包括:①根据中国人的体质和饮食习俗合理配膳;②对菜肴要科学烹饪并要显示营养含量数据;③对特殊人群要在菜单上说明、提示,规避负营养。宴会的卫生趋势主要是趋向分餐制,许多酒店已注意到这方面问题,采用“各客式”、“自选式”和“分食制”,许多高档宴会的上菜基本都是分餐各客制,既卫生又高雅。(二)宴会的美食多样化趋势传统的宴会菜肴原料多选用海珍品、鸡、鱼、肉、虾、蔬菜等。现在食材供应品种繁多,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材的来源广泛(1)野菜成为宴会的时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食用纯天然没有化肥、农药污染的野菜。野生菌是高档宴会必备的食材,野菜汤味道鲜美,是滋补身体的营养佳肴,芥菜包的水饺更是鲜美。(2)昆虫登上大雅之堂。现在根据客人的要求,油炸蚕蛹和核桃全蝎已被列入正式的菜谱中。有的客人在预定宴会时特别强调用昆虫来招待墨西哥客人。墨西哥被称为“虫食之乡”,在那里可尝到300多种昆虫食品。因昆虫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易被人体吸收的菜肴。(3)海水蔬菜成为新宠。目前培育出的海水蔬菜(如海藻类、海芦笋等)品种中,多数能生食。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比一般陆地蔬菜高出40倍,可降低胆固醇和血脂,能适应普通宴会的需求和喜爱。2、刺身生吃成为一种时尚如今,生食已成为现代饮食的一大趋向。生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有保健作用。生吃能有效保留果蔬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高档宴请,刺身龙虾是一种时尚有品味的菜式,食用生龙虾肉片蘸辣根别有一番鲜味。刺身生吃改变了美食加热才能品尝的传统饮食方法,同时也为美食多样化增添了新的发展趋势。3、清香茶膳成为菜肴中的新一族茶膳是现代都市人口中的美食。茶膳是在人们习惯饮用的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茶品的基础上,将茶作为菜肴、饮食烹制的基本材料,形成茶饭、茶菜、茶饮料的全面配套特色餐。茶膳口味清淡而不油腻,如“春芽龙须”这道菜,先用当天采购的绿豆芽,掐头去尾,掺以当年采摘的春茶芽,白绿相间,清香宜人。茶膳更讲究造型精致,具有极强的观赏性。茶膳在宴会菜肴中的品种改变了龙井虾仁独树一帜的局面,将会有更多的茶膳菜肴登上宴会的席面,为其它菜式交相辉映。(三)宴会的节俭化、精致化趋势宴会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量力而行的宴会新风会被更多的社会各阶层人士所接受、提倡,以至蔚然成风。上万元一桌的“豪门宴”,菜肴中包金镶银的奢靡之风乃至捕杀国家明令禁止的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会得到有效地遏制。奢侈将成为历史,提倡“物有所值”的宴会产品是未来的主流。四、宴会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发展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更新和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日趋活跃,西餐日益成为全国城市餐饮消费的重要文化追求,西餐厅一般比较宽敞,环境幽雅。因此,在公共关系宴请中,西餐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招待形式。国内企业间的相互宴请,特别是在沿海城市,也一改占统治地位的中餐宴会。随之而来的有简洁的冷餐会,情趣的鸡尾酒会,使原本封闭的中餐宴会融入了西方饮食文化的精髓,是中西饮食文化相互融合的具体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换的加快,中西方饮食文化将会相互交融,取长补短。中餐在其发展中,也正在逐渐汲取西餐的“科学、营养”观念,抛去“以味为核心”的传统饮食理念,最终实现“以营养为根本,以口味为特点”的新的饮食理念。1、中餐西吃前景更好中餐西吃是把每人一份的菜,用西餐的上菜方式,取中国菜的色香味配合西餐分菜服务,达到舒适和卫生的效果。西式吃法是将一道菜吃完后由服务员收撤盘子,再上另一道菜,这种吃法节俭不浪费。中菜西吃因备有刀叉和筷子,食客怎样食用都可以。如吃龙虾,用叉子去挖肉,用筷子夹着更方便。西餐菜式客人均熟悉,不可能吃到自己不喜欢的“怪菜”,菜名实在,“清蒸蟹”、“白灼大虾”、“蜜汁山药”,中餐西吃最大的优点是简便又节省时间。传统的中餐宴席,少则一个小时,碰上有的菜,烹调用多种方法,制备时间长,吃上两三个小时也时有发生。中餐西吃对现代高级白领实属是理想菜单,中餐西吃是西方饮食文化渗透到中餐的结果。2、西方的冷餐会入乡随俗西方的冷餐会是摆上长条桌,到了中国的酒店中,冷餐会的桌面改为圆桌,不失中华民族求团圆的理念,而且用来吃菜饮酒更方便。只有入乡随俗,才能被当地人喜欢,这也是两种饮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3、药膳同源为营养配餐中国的“药食同源”与西方的营养配餐相融是健康的导向。武汉“小蓝鲸”饭店总经理刘国梁认为,食疗能预防疾病,符合“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医理论。他于1996年6月提出“饮食讲科学,营养求平衡”和“做出健康菜”“生物钟饮食工程”的科学构想。这一年,“小蓝鲸”全员营销,门庭若市,宾客如云。为更快地普及健康营养知识,他创办了以传播“健康饮食”新理念为宗旨的《美食新潮》报,免费赠送给顾客。在当年的年底,“小蓝鲸”投资30多万元,研制出健康饮食导向系统,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电脑导吃”,引导顾客合理饮食消费,推广普及营养知识。几年过去了,他们免费为1000多万名顾客进行四季电脑配餐。中西饮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促使“小蓝鲸”品牌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忠诚于企业的客源也越来越多,使酒店效益异常火爆。

29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主题婚宴设计论文

    婚庆婚礼策划范文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以下是我整理的婚庆婚礼策划范文5篇,欢迎大家

    喜欢运动的男孩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设计宴会主题菜单论文

    《让爱做主》主题生日宴会策划方案 一. 隐蔽纪实篇 1.迎妻日隐蔽拍摄,两日后出成片交予客人审阅。 2.车站镜头(等待镜头、寻妻镜头、遇见镜头、拥抱镜头、背

    anne贝多芬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餐宴会主题设计论文

    关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各有特点,那么,下面请看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人对于饮食的要求很高,但并不在营

    济南李大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有关洞庭湖宴会设计主题的论文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湖区位于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介于北纬28□30′~30□20′,东经110□40′~113□10′。湖区面积1.8

    粘土宝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民俗主题宴会设计论文

    《让爱做主》主题生日宴会策划方案 一. 隐蔽纪实篇 1.迎妻日隐蔽拍摄,两日后出成片交予客人审阅。 2.车站镜头(等待镜头、寻妻镜头、遇见镜头、拥抱镜头、背

    雨田里得麦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