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1

monica的私人花园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三国时期人际关系与谋略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四川创和

已采纳

《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场战争。战争,不仅是一场“力”的较量,更重要的是“智”的较量。《三国演义》能够如此流传也正因如此。在三国的重大军事行动中,心理暗战往往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岂能料乎?”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是有夺天造地之法、鬼神不测之术。他的神机妙算、呼风唤雨的才能,在赤壁之战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整个赤壁大战实质上是一场敌对双方斗智斗勇的心理博弈。从曹操军临赤壁,双方心理上的较量就开始了。曹操以近30万兵力诈称80万大军杀至,使得东吴上下,陷入一片混乱。诸葛亮、周瑜和鲁肃等不为所惑,精辟分析局势,穿针引线,促使孙刘联军达成联合抗曹的战略联盟。 在赤壁之战这一段,真正描写战场厮杀的只有一回,其他几回都是斗智的场面。当曹操以八十三万马步水军逼近长江、进军江南的时候,孙、刘联军不过四、五万人,但最终硬是以少胜多,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当然是智谋。面对强大的曹军,谋略过人的诸葛亮和周瑜先是分析了曹军的弱点。诸葛亮对孙权说:“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日夜兼程,其势所谓“强弩之末”,“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并非真心附操。周瑜则向孙权分析了曹军所犯的“四忌”:一是北土未平,犹存后患,而曹却久于南征;二是北军不熟水战,曹操却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三是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藁草;四是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最后说,曹兵犯此数忌,虽多必败。这些分析,是中肯的,说明瑜亮二人“知彼”。三江口一战,曹操失利,发觉自己短处,命令“深得水军之妙”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加紧操练水军。而孙、刘则尽力打破曹操争取主动的努力。周瑜利用蒋干第一次过江搞了一个“群英会”,使曹操中了反间计,杀掉了水军将领蔡瑁、张允。诸葛亮草船借箭,毫不费力地使曹操损失了十万支箭,并以次装备了东吴。周瑜又利用蒋干第二次过江,内外策划,让庞统给曹操献了连环计:曹操只注意了连接战船有利于防止风浪,却忽视了不利于防止大火。最后曹操又中了黄盖的苦肉计,相信了黄盖的诈降,为黄盖直入曹军水寨放火提供了方便。这样,赤壁火起,孙、刘无需费多大力量,已是全胜无疑了。这次战役,智斗写得最充分。孙刘一方每次斗智的胜利,就是对曹操力量的一次削弱,也就是优势与劣势相互之间的转化。赤壁之战的全过程,是一个斗智的全过程。其结果是由此遏制了强大曹军南下统一全国的攻势,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 赤壁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孙刘集团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据《三国志》记载:周瑜透彻分析曹军南下的诸多不利因素,使内部坚定了必胜的信念;同时又精心选择了作战的位置、时机,制订了周详的作战计划。这一切体现了赤壁之战是智勇的较量和东吴战略战术的重大胜利。 对于《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诸葛亮无意是一个亮点,他的聪明才智无人能及。在乱世时期,正当群雄割据称霸时,有一个自诩为管仲、乐毅的人物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此人并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有:1诸葛亮帮助孙刘集团达成共识联合抗曹!! 2诸葛亮草船借箭鼓舞了己方士气!! 3诸葛亮有着一可宽宏大量的心境没有和周瑜斗! 4诸葛亮借东风!!帮周瑜破曹! 赤壁之战是一次最著名的由防御转入进攻、以劣势打败优势的战役,也是描写得最为精彩的一次战役。战前的曹操,在北方的军阀混战中,已破陶谦,平张绣,擒吕布,灭袁术,败袁绍,击乌桓,纵横天下,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接着又乘势挥师南下,一路势如破竹,荆州不战而降,刘备节节败退。当曹操以八十三万马步水军逼近长江、进军江南的时候,孙刘联军不过四、五万人,但最终硬是以少胜多,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当然也是智谋。这次战役用了八回的篇幅铺写,但真正的战场厮杀却只有一回,其他几回都是斗智的场面。 面对曹操的号称百万大军,诸葛亮、周瑜先是分析了曹军的弱点。诸葛亮对孙权说:“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日夜兼程,其势所谓“强弩之末”,“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并非真心附操。周瑜则向孙权分析了曹军所犯的“四忌”:一是北土未平,犹存后患,而曹却久于南征;二是北军不熟水战,曹操却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三是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藁草;四是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最后说,曹兵犯此数忌,虽多必败。这些分析,是中肯的,说明他们“知彼”。三江口一战,曹操失利,发觉自己短处,命令“深得水军之妙”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加紧操练水军。而孙、刘则尽力打破曹操争取主动的努力。周瑜利用蒋干第一次过江搞了一个“群英会”,使曹操中了反间计,杀掉了水军将领蔡瑁、张允。诸葛亮草船借箭,毫不费力地使曹操损失了十万支箭,并以次装备了东吴。周瑜又利用蒋干第二次过江,内外策划,让庞统给曹操献了连环计:曹操只注意了连接战船有利于防止风浪,却忽视了不利于防止大火。最后曹操又中了黄盖的苦肉计,相信了黄盖的诈降,为黄盖直入曹军水寨放火提供了方便。这样,赤壁火起,孙、刘无需非多大力量,已是全胜无疑了。这次战役,智斗写得最充分。彝陵之战也是以少胜多。西蜀刘备为报杀关羽之仇,不顾一切,亲率七十五万大军讨伐东吴。初战时,西蜀势如破竹,东吴朝野震恐。后来,孙权大胆起用年轻的陆逊总督兵马。陆逊准确分析了敌我形势,在时值酷暑,蜀兵多有疾病,利在速战的情况下,果断采取坚守避战、后发制人的战略,忍辱负重,与蜀兵相持半载有余,使得蜀军将士欲战不能,“兵疲意阻”,斗志懈怠,不得不依林木深处安营扎寨,战线拉长,兵力分散,绵延七百里,明显犯了兵家大忌。东吴虽只有五六万人马,但由于兵力集中,养精蓄锐,出其不意,火烧西蜀连营七百里,致使西蜀全军覆没,刘备死于白帝城。这次战役主要是描写陆逊的战略,他上任后坚守避战,人们不能理解,多有抱怨,但他却忍辱负重,等待时机,后发制人,反败为胜。东吴的胜利,显然是智胜。 事实上,不仅「赤壁之战」,三国故事里涉及的诸多心理战对后世的影响,都源远流长。从张献忠、李自成,到近世的张格尔、洪秀全等,据闻皆以《三国演义》为借鉴蓝本,方从起初的乌合之众,成为其后的滔天巨寇。满人在缺少兵法书的情况下,也是用《三国演义》的谋略心计,夺取了中原。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时模仿的就是博望坡的诸葛亮;而皇太极运用反间计杀害袁崇焕,灵感则源自周瑜计赚蒋干的典故。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也把三国故事当作职场竞争中的实用教材。成君忆的《水煮三国》借三国人物讲商战,一直很畅销。近年来,曹操、刘备、孙权怎么当好领导的权术谋略也为普通大众津津乐道。韩国企业更是把《三国演义》中的方略运用于企业管理,韩国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给韩国企业首席执行官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正是《三国演义》。 “上兵伐谋”,无论是战场还是职场,最终较量的始终还是谋略与心计。要赢得胜利,需要勇气,更需要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的智慧。

107 评论

不合理存在

不是已经给你了吗

219 评论

姜大大夫人

《三国演义研究近况》研究三国演义的太书多了,以下是2006年三国演义研究学者沈伯俊的一段谈话“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三国演义》研究发展健康,成绩突出,为整个古代文学研究界所瞩目。其主要标志是:其一,学术成果大量涌现。根据我的初步统计,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已经公开出版《三国演义》研究专着、专书大约140部,相当于过去三十年总数(5部)的二十八倍;发表研究文章大约2000篇,相当于过去三十年总数(135篇)的十五倍。其中包括一批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成果。其二,学术会议接连举行。二十五年来,总共举行了十七次全国性的《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五次专题研讨会,两次国际研讨会。这些会议,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的发展。其三,学术团体纷纷成立。继1984年4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之后,一些省、市、县级学会也陆续成立,有的地方还建立了专门研究机构。它们是《三国演义》研究事业不断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二十五年来,中国《三国演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取得了若干新的突破。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有下列几个问题:第一,关于罗贯中的生平籍贯。这个问题,以往研究不多。80年代以来,人们对罗贯中的籍贯、交游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主要围绕其籍贯问题的“东原”、“太原”两说展开争鸣。持“东原”说的代表性论文有刘知渐的《重新评价〈三国演义〉》(载《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4期)、王利器的《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载《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1-2期)、沈伯俊的《关于罗贯中的籍贯问题》(载《海南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等;持“太原”说的代表性论文有李修生的《论罗贯中》(载《山西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孟繁仁的《〈录鬼簿续编〉与罗贯中种种》(载《三国演义学刊》第2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8月版)、刘世德的《罗贯中籍贯考辨》(载《文学遗产》1992年第2期)等。在两种观点的碰撞中,刘颖在《罗贯中的籍贯——太原即东原解》(载《齐鲁学刊》1994年增刊)中提出,《录鬼簿续编》所说的“太原”,很可能是指东晋、刘宋时期设置的“东太原”,即山东太原,与“东原”实为一地。杨海中的《罗贯中的籍贯应为山东太原》(载《东岳论丛》1995年第4期)、杜贵晨的《罗贯中籍贯“东原”说辨论》(载《齐鲁学刊》1995年第5期)也进一步论述了“太原”应指“东太原”,亦即“东原”。这一具有启发意义的思路,为“东原”说与“太原”说打通了联系,朝着问题的解决前进了一步(参见拙作《新的进展,新的突破——新时期〈三国演义〉研究述评》,收入本人所著《三国演义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有关书籍】1、《三国演义辞典》(与谭良啸合著)巴蜀书社1989年6月第1版,1993年12月增订版,日本潮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日文版,韩国泛友社1999年12月出版韩文版;2、《三国漫谈》 巴蜀书社1995年2月第1版;3、《罗贯中和〈三国演义〉》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4、《三国漫话》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5、《沈伯俊说三国》(图文本),中华书局,2005年12月第1版。6、《三国演义研究集》,四川社会科学院 2002年版

97 评论

相关问答

  • 2021国际关系与热点论文

    你是安徽工程科技的吧 我也是

    王大锤哇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人际关系理论趋势研究论文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下面是我为

    倍笨儿9999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研究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篇2 浅析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

    妖精狮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三国时期人际关系与谋略研究论文

    《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场战争。战争,不仅是一场“力”的较量,更重要的是“智”的较量。《三国演义》能够如此流传也正因如此。在三国的重大军事行动中,心理暗战往往能达

    monica的私人花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当代国际关系研究论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这些问题或现象涉及到全球所有国家,而解决问题又非

    shangbabayue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