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0

beetleleon
首页 > 学术期刊 > 幼儿生活活动价值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快到碗里吧吧吧

已采纳

《浅议幼儿教育生活化》

摘 要: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和教育是相互交织、互相渗透的两个体系。教育与生活已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核心的理念,即课程的生活化、经验化。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本着这一理念实践下去。

关键词:幼儿教育 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它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和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育必须得到重视。为孩子们提供精彩、健康的生活与活动环境,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和警醒。[1]

一、生活化教育内容的选择

⒈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中确定活动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如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幼儿常在口袋里藏几颗糖,偷偷地与同伴分享。我们就依据这一生活素材开展了“糖果甜甜”的主题活动,请幼儿自愿带了各种糖果,于是,幼儿在尽情地品尝糖果的美味之余,又了解了各种糖果的不同种类和口味,有效地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其次,我们在生活中要细致观察,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即教师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住来自幼儿的稍纵即逝的生活信息,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 [2]

⒉从幼儿熟悉的节日中选择活动内容

节日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既是文化特色的反映,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尤其是幼儿熟悉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就拿“三八”妇女节来说吧,幼儿最熟悉的妇女就是妈妈,于是我让幼儿从了解妈妈入手,妈妈的工作,妈妈为这个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妈妈为我做了些什么?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然后启发幼儿:“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你打算如何让妈妈的节日过得开心?”让幼儿明白爱是双向的,激起幼儿亲手为妈妈制作小礼物的欲望。于是《我爱我爱》的活动就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

二、活动过程生活化的实施

⒈让生活走进课堂

生活化的课堂能使幼儿感到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回归生活已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可。如:我在组织幼儿开展《感知6以内的数量》活动时,我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超市”,让幼儿做“顾客”,每人有6以内的点子卡若干张,拿一张点子卡买可以与点子相同数量的一种物体,可以买若干种与点子相同数量的物体。这种生活情景的再现让幼儿感到既亲切又有趣,既从中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有时我还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如《水果沙拉》活动中,我与幼儿将带来的水果按品种分类摆放,然后让幼儿看水果,说水果,了解水果的形状和不同味道,最后与幼儿一同洗水果、切水果,做水果沙拉、品尝水果沙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体验着生活的乐趣,学习着生活的本领。《香香的蔬菜》、《香喷喷的爆米花》这些活动的组织都以幼儿体验生活这种方式来实施的。让生活走进课堂,给我们的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⒉从课堂走进生活

大自然、大社会是本活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带领幼儿走向幼儿园,融入大自然、大社会。在幼儿教育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从生活中学习,还要引导他们用学得的知识更好地生活。如: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会了剪窗花、折纸花,回家后有的幼儿就与爸爸妈妈一起布置自己的小房间,改善生活环境,使环境更漂亮、生活更美好。有的幼儿学会了做“水果沙拉,经常在家里大展身手,享受生活。有的幼儿在学习《安全交通规则》后,制止家长闯红灯,并要求家长过马路时走斑马线,为创建文明安全的城市环境出了把力。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幼儿适应能力

学习来自于生活,学习也服务于生活。只有让幼儿了解生活,才能更好的适应生活。《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从孩子的身边生活着手,对生活中活动进行开发和创新,关注活动能否真正引发幼儿的参与和兴趣,促进幼儿能力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我们幼儿园中班的主题活动“我去逛超市”,从幼儿区域活动“小小商店”中引发出来,在幼儿已有逛超市经验基础上,引入“超市”的活动,发现超市与一般商店不同的物品摆放规则、超市购物秩序,购物礼仪等,教师与幼儿一同收集材料,将“小小商店”升级为“小超市”,在幼儿的自主活动中体验超市购物乐趣。结合“环境保护日”“劳动节”,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播放废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录像,了解环境污染带给人们的生活危害,加深幼儿对“环境污染”的理解,萌发环保意识。以“救救地球”为题,开展向社会开放的幼儿画展、设计“爱护环境”提示牌、清扫校园等系列活动,共同关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在此活动中,结合生活中的现象,采用多样的学习形式,引导幼儿的积极参与,各内容相互渗透,引发教育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全面的感知生活,适应生活,关爱生活。 [3]

结束语

既然我们的教育是以生活为理念来展开的,那么在幼师关系方面也要加以相应转变,从而进行新的定位,幼儿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自身置于和幼儿平等的地位,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切忌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幼儿虽然年龄较小,可是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而是要采用商量、分享、平等、耐心的方式加强与幼儿的交流。对于幼儿的疑问与需求,教师要认真、诚实地进行回答,不可因为孩子年幼,就随便糊弄,如果采取这样的态度,会很容易造成孩子养成坏习惯,从而影响他们未来的价值观。总之,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启发幼儿进行有意义的生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教师的生活化。

要实现幼儿教育的生活化,需要方方面面共同作出努力,尤其是幼儿教师更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实践的探究,切实为实现更好的生活化幼儿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亚琼.谈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革新,2010(04).

[2]邓海英.浅谈幼儿教育生活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3]岳亚平.生命教育:幼儿教育的思考原点[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313 评论

气球飞哇

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课程改革已迈向一个新的阶段。《纲要》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科学领域的目标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的知识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交流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活化引导 自主探索 多样性

一、内容的生活化和生成性

1、内容的生活化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是我们一贯所追求的。我认为,教育要适时地将教育目标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之中,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实现其教育的价值。

2、内容的兴趣性和生成性

兴趣或动机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持久动力。杜威说,儿童有调查或探究本能。因此,教育要开发并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将之扩展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保护和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生成科学活动。

二、过程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幼儿头脑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他们总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运转,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改变。

作为老师最应该做的就是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使幼儿真正的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使幼儿产生疑问或疑惑发现问题是促使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源泉,有了问题,自然会想要找出答案。此时,幼儿才开始进入自主探究的状态。只有在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下,才能唤起幼儿迫切的求知欲,并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

2、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这是幼儿调动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的过程,它为幼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探究提供了可能。

3、让幼儿大胆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实验得出结论,并将观察的结果和从生活中领悟到的点点滴滴相对应,如果结果和他们心中所想的一样,那么就可以强化他们对原有知识的认识。如果实验的结果与幼儿预先的解释相矛盾,将促使幼儿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作出新的解释、建构新的知识。

三、教育价值的可持续性和多面性

1、可持续性衡量科学教育活动成败与否的关键就在于,科学教育活动能否使幼儿获得可持续发展,是否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1)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其次,促使幼儿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这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和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2)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在自主进行探究活动中必然会获得许许多多对事物的新认识,但这不应该成为教师追求的主要目的。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人是教育的目的”,不能牺牲幼儿的探究兴趣来求取知识的获得。

2、多面性

科学活动使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从中实现的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

(1)培养幼儿进行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从而获得新知识。亲近大自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星空浮云、泥沙海浪、高楼大厦、飞禽走兽,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不仅用眼睛去观察,而且用他们的耳朵、手、鼻以及整个心灵去感受,发现了他们周围许许多多美好事物的“形”与“色”、“秩序”与“变化”的美和奥妙。实现的是科学教育的认知价值。

(2)科学活动的如下目标实现的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贴近生活,有效地从生活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不断沟通生活与自己大脑中所知的一些事物的`联系,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从而唤起幼儿对新生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这样既能改进幼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能促使幼儿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有效地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四、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集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长期以来,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许多教师认为,科学教育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只能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自身发展不利,也不符合幼儿对新生事物认识的特点,太过“死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无法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幼儿自发的活动小组,以及幼儿的个别想法都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应大力支持并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这样也有利于集体活动的形成。

2、幼儿科学活动灵活地渗透于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由于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很少,对周围时间的好奇和疑问应该算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因此我认为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应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地进行。户外活动时:地上行动着的蚂蚁、各种小虫;各种不同的花草和不知名的动植物等等,都会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产生很多疑问,此时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机会很多。

总之,幼儿教学活动应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为主,并使幼儿在兴趣怏然的生活中构建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挑战、进行改革,它不仅利于幼儿认识的发展,也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养成,更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小论文

一、幼儿教育中性格存在的问题

1、幼儿不诚实的性格

幼儿不诚实性格的养成是由于幼儿缺少担当、害怕被惩罚。幼儿的不诚实性格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一些家长为了使幼儿进行某种行为而随意哄、许愿但不兑现,导致幼儿对家长缺少信任,长此以往使幼儿自己也养成了不诚信的性格。另外,一些幼儿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也会使幼儿说谎,幼儿做错事后为了躲避惩罚而说谎的现象频频发生。

2、幼儿内向的性格

具有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在少数。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善于与人交往,对幼儿长大成年后进入社会极为不利。内向性格的幼儿寡言少语,不善于表达自己,遇到问题通常自己解决,不愿意与人分享,长此以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幼儿长大之后在团体合作中会表现得较为吃力,不易融入集体,对其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3、幼儿胆小的性格

一些父母经常在幼儿面前打架、吵闹,逐渐使幼儿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幼儿入园后一旦被其他幼儿欺负会加剧其胆小性格的发展。幼儿胆小性格并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也不利于与他人交往。因此,幼儿胆小性格是制约幼儿成长的问题之一。男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使其缺乏责任感,没有担当意识。

4、幼儿冲动的性格

幼儿冲动的性格对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冲动主要表现为对事情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就下判断而采取行为。很多事实证明在冲动时做出的行为大多是不正确的。幼儿的冲动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相处不融洽时采取暴力等措施来武力解决。这种冲动的性格不利于幼儿学习知识,对其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

1、幼儿诚实性格的培养

诚实指人的言行与内心保持一致,对幼儿进行诚信教育就是让幼儿说真话,犯错误要敢于承认,不撒谎、不逃避责任。幼儿诚实性格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形成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广为流传,曾子为了保持与幼子之间的信任,用实际行动予以证明,值得各位家长学习借鉴。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信任,唯有此法才能使幼儿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幼儿教师同样需要对幼儿真诚,这样才能赢得幼儿的信任,培养幼儿诚实的性格。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幼儿敢于承担错误。

2、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

外向性格的幼儿在处事风格上更加积极活跃,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痛苦与快乐。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需要有意识地进行。

(1)要注意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身体和智力良好发展是幼儿养成外向性格的基础,因此需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其摄入充足的营养,使其身体健康成长;

(2)要加强对幼儿的关心,幼儿内心是渴望被关怀照顾的,成人满足幼儿此种需求会使其更加愉快、活泼,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和家长应更加注重对幼儿的情感关怀;

(3)采用正确的教育办法,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多与内向的幼儿沟通,帮助其融入集体,逐渐养成活泼的性格。

3、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

勇敢指不怕困难、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人的勇敢和自信心是克服一切障碍的基础。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需要从小进行,家庭教育对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尤为重要,父母应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其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勇敢的性格。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可以从在集体面前讲话、表演方面进行。家长可带领幼儿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让其选择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户外实践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幼儿跟随家长一起克服种种困难,能使其逐渐锻炼坚毅勇敢的品质。第一,通过榜样力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培养。幼儿勇敢的性格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养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的教育是通过榜样的力量完成的,幼儿通过对成人行为的观察,耳濡目染逐渐养成幼儿勇敢的性格。例如:幼儿的父母是一个勇敢的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其父母言行的模仿,也逐渐也成为勇敢的人。另外,在教育方式上,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办法,避免其在日常工作中随意指责、嘲笑甚至恐吓幼儿,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避免幼儿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第二,创造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机会。幼儿的良好性格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勇敢性格也不例外。所以,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一切培养勇敢性格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第三,通过对文学作品逐步引导幼儿成为勇敢的人。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中勇敢的人物形象,向幼儿讲解何为勇敢、何为鲁莽。例如《西游记》的讲解中,家长可以将孙悟空的勇敢和猪八戒的鲁莽结合,让幼儿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4、幼儿冷静性格的培养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摆脱冲动性格,逐步培养幼儿冷静的性格。幼儿冷静的性格在幼儿学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幼儿大多好冲动,冷静性格对幼儿是一种较高的追求,但对幼儿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幼儿静心思考,使幼儿逐渐养成冷静的性格。四幼儿教育中性格塑造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其性格的养成由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家长和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本文从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现状谈起,进而从四个方面阐述幼儿性格存在的问题,即幼儿不诚实的性格、幼儿内向的性格、幼儿胆小的性格、幼儿冲动的性格。最后揭示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与幼儿教育息息相关,通过本文的探索旨在使更多的人关注幼儿性格塑造的重要性。

166 评论

懒洋洋一家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幼儿园给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在给幼儿生活、行为等方面打好良好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认为幼儿的习惯是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由身边的抚养人在生活的言传身教,然后到幼儿园就是由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 幼儿园中,一个班级的纪律和常规可以看出这个班级教育怎样?幼儿园的班级常规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幼儿的成长,没有建立好常规教育的班级无法让幼儿好好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一个班级常规教育好。就能给幼儿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逐步进步,好的常规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他们的每日常规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突破。为了给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让他们愉快的生活。家长应积极配合如何教育幼儿的工作。家长要在思想上就要认识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来说有着多么大的意义,从而使家长努力配合教师的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一、 幼儿园常规教育分析 (一) 常规教育的作用 1. 什么是“规矩”? 什么是“规矩”?在字典里面解释这一词语就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在幼儿园里也是需要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幼儿园常规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来定位的。 2. 幼儿园常规的作用? 幼儿园常规作用就是幼儿们的一日生活中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我们要让幼儿非常清楚的明白他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把幼儿培养成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自主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没必要的困扰。幼儿园常规的作用就是让幼儿的一日生活变得丰富、规律、多姿多彩,教师要积极调动幼儿在生活中的自主性的积极性。 3.常规教育的内容 生活常规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根据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制定的活动规则。它包括入园、盥洗、饮水、入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各年龄阶段会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误区 1.强调有序性,忽视了自主性 常常说到幼儿园常规教育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常规教育就是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偶尔会让幼儿参与讨论。其实教师完全控制着讨论的最终结果,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幼儿的思想,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行为失去了引导作用。教师都努力强调幼儿的有序性都没有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特点。 2.强调共性,忽视差异性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在上课的主要问题还是课堂纪律,教师上课时的说课内容过于活泼,幼儿也会克制不住自己跟着混乱起来,这时教师该如何是好呢?掌握不了课堂纪律就草草收场?作为教师你缺乏课堂纪律的 经验 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常规教育当作一种活动活动而开展,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不是一味的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想法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过分强调幼儿学习的有序性,忽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中幼儿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教育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 常规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 1.常规教育的限制性 幼儿教师和保育老师的任务都是一样重,压力也很大。但是幼儿教师他们面临的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容易对孩子强压的进行说教、情绪行为控制、命令等语言指令已经让幼儿的思想方面限制。他们没有考虑过幼儿的感受,没有站在幼儿角度想问题,让幼儿处于被动状态,幼儿收到的都是“命令”。幼儿按照老师要求做事,训练幼儿各种常规训练。幼儿心里老师就是“皇帝”,说出来的就是“圣旨”,不管对与错都必须服从。幼儿的思维得到限制,剥夺他们想象自由。 2.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常规教育应该实施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每一个环节,让幼儿能更好的融入。可是,有的教师不会把握在一日活动中的环节,那么他们大多都是把常规教育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明白,然后就是每天不断的提醒,督促。最后幼儿违反了常规就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幼儿。对于幼儿来说这样教育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他们觉得这些都是老师强调他们去遵守的秩序,他们心里就会产生“规矩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遵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常规落实到幼儿的心理。 (三) 如何进行常规教育 ①小班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那么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呢?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的环境、生活不熟悉,不习惯按相对一致的要求去行动。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习惯。若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认为进行小班常规教育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 一.建立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常规。 小班幼儿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刚形成,第一反抗期的来临,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协调,这样就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动时,如果先让幼儿分批洗手后,然后坐回椅子,再组织幼儿分批去喝水,我以为这样的常规就限制了幼儿。小班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差,让他们等待的时间过长,势必会造成常规的混乱,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可以让幼儿洗完手后自由去喝水,然后给幼儿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下一个环节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紧的常规比较适合小班幼儿。 又如我们在安排幼儿座位时,通常是排马蹄形位子,带过小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这个椅子经常发生矛盾,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线做上相应的标志,固定幼儿椅子的位置,便与幼儿放好椅子。地上的线可以给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儿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班幼儿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重点。所以,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让幼儿直接参与。以洗手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范讲解,由于小班孩子头脑中没有表象,这种方法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批带幼儿进入盥洗室,让幼儿看见水龙头,肥皂,毛巾,再亲眼看到老师的具体示范,这样使幼儿看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以及达到这个标准所使用的方法后,便于幼儿的掌握。 我们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自理,教师适当的帮助是必须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儿将衣服塞在裤子里,由于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将前面几件衣服塞好,而身后的衣服很难整理好,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所以,在常规教育时,不能考虑到方便老师,而是要从幼儿需求出发,怎样做有利于幼儿,就采取怎么的做法。 三、在活动中建立常规 由于小班幼儿及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设计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会厌倦,于是,我们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鸟小鸟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戏,来建立体育活动中站位的常规。在活动中建立常规是由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在活动中采用具体形象,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的方式,才能建立稳固的常规。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例如在培养洗手常规时,我们除了交给幼儿正确地洗手方法外,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洗手的程序编成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这样他们很快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在活动中建立常规,还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要素: 1、 内容少,分解细: 再以洗手为例,以前我们在教幼儿洗手时,总是教师完整的示范并讲解一下洗手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幼儿操作,但孩子们很难达到要求,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两只小手冲湿了,怎么样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么样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们不能粗线条的教,而必须细化某一个环节。比如,一般幼儿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于是我在指导幼儿擦肥皂时,对幼儿说:“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里擦一擦),然后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后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两面),这样,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这样,在十分具体的边讲边做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领。同时,由于幼儿记忆的特点,中班幼儿可以同时提两个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同时提出三个要求,而小班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只能有一个要求,即一个重点,因此,在对小班幼儿提常规要求时,切记一次提一个要求,同时要把这样要求讲细讲透。 2、 考虑仔细、周全: 教师考虑的周到,教的仔细,就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时,既要考虑桌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方便幼儿的进出,又要考虑幼儿进餐时情绪,将食欲好进餐快的幼儿于食欲差进餐慢的幼儿坐在一起,这样可以起到以快带慢的效果。如果教师只是随意摆放桌子,根本不考虑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势必会造成孩子之间的许多矛盾,出现冲撞、将椅子举起来或顶在头顶等现象,这样就破坏了安静吃点心的常规,同样也破坏了搬椅子的常规。因此,在安排教育设施时,每个教育环节都要适合幼儿,以免使幼儿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语言要慢、轻、短。 在常规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教师示范轻放杯子,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总之,只有立足于小班的特点,细化稳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规,才能使幼儿常规活动不乱,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②中班 一.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一个班上如果没有很好的生活常规,这个班将会是乱哄哄的,同时在这个小细节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每当幼儿过了一个假期后,回到集体生活就会表现:做事不认真、不踏实;老师提要求要么没听见;要么是听见做不道;导致老师不断地提醒着,分散老师注意力来维持班上纪律,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正常活动。为此开学第一周我班把工作重点放在常规培养。首先,三位老师要求上、下午保持一致;其次老师提要求明确、简洁,帮助幼儿记住和落实;第三加强老师和值日生检查力度;请每天值日生协助老师管理、检查。如:每天都会有值日生选择不同值日,每位值日小朋友都有自己任务;闻手香检查小朋友洗手是否用香皂;擦手摘毛巾检查小朋友是否把小手擦干净并收放到相应位置准备消毒;每天小朋友也都有自己任务:来园前放值日生或劳动图片,提示自己晚间所从事的劳动;为了帮助幼儿养成收放好习惯, 3月4日经三位老师共同商讨后,请幼儿在晚间劳动后自觉地把劳动图片收好,这无形之中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看似简单生活常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心血帮助幼儿建立,只有家园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比如:为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每天幼儿穿、脱衣服和叠被子等环节用数数方法鼓励做事快幼儿,同时认真观察全班做事情况,并提出相应要求,如:安静做事,不要因说话影响自己做事速度,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幼儿做事速度明显加快了,他们也逐渐发现做事快了,会有更多时间玩。个别做事“慢”(边说边做)幼儿,发现老师每天都在关注他(她)们,也能很快完成自己事情,加入到后面游戏中来。所以每位幼儿都是非常有潜力,只要我们给他们锻炼机会,并学会用鼓励话语激励他们,相信进步更快。 (二)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比如:利用餐前、午睡前等环节给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向身边榜样学习。讨论:这位小朋友遇到问题怎么做的?怎么解决问题?3月4日星期五是我班评选“小小气象员”的日子,卢树柏推荐:孙准小朋友,理由是他帮助我把写的名字放在柜子里,(卢树柏柜子高,自己放不了请哥哥帮忙)到大二班住宿帮拿拖鞋、脱鞋、拿牙刷,帮助我弄不哭(什么意思) 孙缘缘说:哄他。孙准和杨添淇用自己行动帮助身边小弟弟,他们的行为很让老师感动,老师会以此来引导全班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学会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比如:每天晚间劳动,幼儿都会非常自觉参与到劳动中,闫一冉很认真地把第一层鞋柜里鞋一双双摆出来后擦柜子,然后第二层第三层,最后她还把全班鞋按男孩和女孩分类码放到鞋柜里,最可贵的是动画片都开演了,别的小朋友把手中劳动布放到盆里马上跑来,只有她直到把自己事做完她才过来。对于这样幼儿我们引导全班幼儿要学会欣赏别人身上闪光点,使班上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以此为榜样用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四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不但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如何帮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老师对孩子提出的常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让孩子执行的水平上,教师应该用语言和行动具体地向幼儿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同时常规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有耐心,贵在坚持。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游戏激发,行为巩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在游戏中巩固幼儿的常规行为。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睡午觉时脱下的鞋子总是随意乱放。起床后经常会穿错鞋或找不到鞋子,经常会把我们弄得手忙脚乱,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有时还得趴在地上帮孩子找鞋,费时又费力。所以养成午睡的常规很重要。于是我就尝试着用孩子能乐意接受的游戏口吻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放好鞋子的方法。有一天午睡前,我用游戏的口吻地对孩子说:“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两只鞋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喜欢在一起说悄悄话,如果我们睡觉时,把它们东一只,西一只分开乱放,它们就找不到好朋友了,心里会非常难过。所以我们午睡的时候脱下鞋子,一定要把两只鞋子靠拢摆整齐,让两个鞋子朋友永远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我一边说,一边把正确的方法示范给孩子看。果然,孩子们上床午睡时,都非常认真地把自己的鞋子放在了一起,有的孩子还拉着我去看,指着自己放整齐的鞋子说:“老师,你看,我把两个好朋友放在一起了。”就这样,孩子开始饶有兴趣地学习摆放鞋子的常规,通过每天地坚持和经常地提醒,这一常规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2、故事引导,儿歌记忆。充分发挥故事、儿歌的引导作用,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事例,启发幼儿向故事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这一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坚持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四、重视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而且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性格、兴趣、 爱好 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 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现《纲要》的有关要求。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在指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还必须看到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除了受家庭或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外,还有受到体质的好坏、智力发展状况、精神状况和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区别对待。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榜样激励是指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行为典范,激励幼儿去模仿。为幼儿提供的榜样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榜样主要是指成人和同伴,间接的榜样有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有人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要让孩子怎样做,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很大的,她们常常在家里、或游戏情景中模仿老师。做为老师我们更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做孩子们的榜样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千万不可不拘小节。老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时时注意自己举止言行的规范,才能留下正确的教育影响。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积极的师幼关系能让孩子的被动遵守规则行为变为自觉自愿行为,当孩子们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他们有了自己制定规则的想法。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如: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王晓婷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家长在了解了我们的常规工作后,很乐意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区角材料,这样既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又节省了我们的财力。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论文 4. 有关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探讨论文

286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幼儿园散步活动的研究

    一、“一条长线”启发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多种玩儿法,使幼儿每天都能在动脑、动口、动脚的多部位锻炼中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散步目的。 1、“小猴走钢丝”(钢丝就是地上贴的

    快乐花蛇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论文幼儿户外活动研究现状

    在学前 教育 论文中,题目占据着重要地位,题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论文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学前教育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小淘淘031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幼儿园教研活动研究论文

    树立体育观念的教育改革是社会进步对于公民身体素质的必然要求,开展幼儿体育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的体育教育能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能增加幼儿的抵抗力,对其将来的成

    美梦似路长!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研究论文

    《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探讨》 摘要:经过研究和探索,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感受、体验和情趣,越来越注重生活

    速度染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幼儿园生活活动安全论文题目

    随着我国学习年龄的提前,幼儿教育成为教育界研究热门,各种启蒙辅导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幼儿教育主要包括识字教学、幼儿数学、幼儿英语、幼儿音乐舞蹈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

    腊肉炒豆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