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66

hansile2002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八上物理小论文500字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盛笑笑shamir

已采纳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科学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汽车上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透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的。 轿车上装有太阳膜,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太阳膜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放射足够的光头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反射成的像在过的前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及时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上,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相遇路上的行人相混。 现在,人类所有令人惊叹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天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期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甚或打下坚实的基础。

223 评论

年糕年糕熊

原理解析:针孔相机是一种古老的成像工具,它不需要镜头、反光镜或其他光学部件,而是让光线穿过一个小孔,当光线通过小孔时,会发生偏转,就会在暗箱形成外部景物的倒像(如图)。它最早起源于19世纪达·芬奇和其他画家用来绘画的“暗箱”,也是现代照相机的前身。 制作过程:首先,找一个比较硬的盒子,要稍微大一点,因为针孔相机的针孔和底片的距离要在6.4厘米左右。你要先选好放底片夹的地方,推荐选在盒子的顶部,也就是盖子内侧。 选好顶部插底片的位置后,还要在对应的盒子底部开一个洞,要和放底片的位置对准哦!洞不用开得太大,2.5×3.5cm大小正好。然后我们用黑海绵纸贴在盒子内部,防止反光,在洞外侧贴一块大小和洞口一致的黑卡纸防止漏光。同样为防漏光,还要用黑胶带把盒子里面的各条棱都封住。 接着来做底片夹:根据底片的大小,裁出两张相同大小的黑海绵纸。一张中间挖空一个正方形,然后贴在另外一张上面,要留一边别封死,用来插底片。记住噢,底片和针孔距离要在6.4厘米左右,相差一点没有关系,如差很多,就在底片夹后面多贴几层海绵纸,增加厚度。 做好后把底片夹固定在盖子上,切记要和底部开的洞对齐。最后,用11号缝衣针在洞口外侧的黑卡纸中间戳一个小针孔。再做一个盖子,将这个针孔给盖住,针孔相机就完工了。 实际拍摄:把做好的针孔相机和准备好的底片放进暗袋里。如没有正规的暗袋,也可以用内部全黑的衣服代替。但是装进去后,除了两个袖子用来操作,其他口都要用绳子拴紧,不能漏光!在底片装进针孔相机之后,绝对不能有一点光进入相机,否则前功尽弃。 选一个大晴天,挑一个色彩对比强的建筑物作目标。放好相机,对准景物,打开针孔的盖子,曝光2—3秒,然后马上盖起!这时刚才的景物就已经映在底片上了,然后进行冲洗就可以了

258 评论

伯妮新娘

我帮你写600字??

185 评论

abcdeffggg

什么样的论文啊,你要说清楚啊!!!不然,怎么写啊!!!!

166 评论

13820421534茜

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云、雨、雾、露、霜、雪、雾凇、冰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水的不同物态,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云的形成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到了一定高度,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0°C,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0°C,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云涉及的物态变化有液化或凝华。 二、雨的形成 我们已经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如果云中的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就会下落形成降雨;如果小冰晶增大后下落,当到0°C以上的气层时就会熔化形成降雨。雨涉及的物态变化有熔化。三、雾的形成春秋季节夜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便液化成雾。雾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四、露的形成初秋季节空气湿润,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液化便形成露。露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五、霜的形成 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深秋或初冬季节的夜间,当夜间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在地面或枝叶上凝华形成霜。霜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六、雪的形成 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并且高空的气温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过程中周围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成雪。雪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七、雾凇的形成 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经常一夜间松花江畔长堤上的大柳树成了“白发三千丈”的雪柳,苍松则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夜间温度下降,江面上方的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便形成了雾凇。雾凇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八、冰雹的形成 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云,遇到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水滴凝固在冰晶上变大,而后下落,经历上升和下落反复几次越来越大,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了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冰雹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97 评论

Antares米罗

物态变化简答题一:为什么液体温度计中选用的液体为何不同?答:1因为不同液体沸点凝固点不同,做温度计导致量程不同,两成不同要保证温度计的量程才可以。2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发生热传递,使最终温度相同,即温度计示数=测试被测液体温度。3里面的比热容越小,则从被测液体中吸收的热量越少则被测液体放热少,则被测液体的温度变化较小,使测量值更接近准确值。二:有人说:“融雪天气会比下雪还冷”为什么?答:1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骤降到零度以下时,凝华成小冰晶,开始下雪而凝华本身要对外放热,是空气的温度升高,所以人不太冷。2而融雪的过程中升华成水蒸气时要从空气中吸热,会是空气温度降低。3当温度接近零度时,小冰晶要融化,融化要从周围空气中吸热,使周围温度(还是)降低,人会感到寒冷。所以人会感觉融雪天气会比下雪还冷。三:水沸腾后,气泡上升会变大后到水面破裂的解释和原因答:大量的水汽化后为水蒸气,此时F浮>G,气泡上升时,由于外界的水压变小,并且会有不断的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补充气体,此时内部气压>外界压强,而当到水面时,外压为0,气体迅速膨胀至于破裂。四:把烧瓶从火焰拿下,静置待一会,在烧瓶外部浇冷水,为什么水会重新沸腾?答: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之后,水的温度从100度降到90多度,沸腾停止。但是,把冷水浇到烧瓶上一部分瓶内水蒸气液化成水,是瓶内气压降低;还有一部分当冷水浇到烧瓶上时,由于热传递,瓶内气体温度也降低,气压降低。由于气压低,沸点低,所以此时的水在90多度就能沸腾。五:夏天用扇子扇风原理。答:首先夏天天气热,人会出汗,而此时汗液很蒸发吸收人身体的热量,这样人就会感到凉快,而此时用扇子扇风即可以加快汗水蒸发,吸热即可以让人凉快。并且用扇子扇风也可以将你身边的热的空气扇走,较冷的空气补入,人也会感到比较凉快。六:利用干冰人工降雨。答:1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升华,升华吸热。2空气层中温度降低,当温度骤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空气中水蒸气会凝华成小冰晶。3而当温度下降可仍在零度以上时,空气中的水蒸气要液化成小水滴,当小水滴越聚越多时,会开始下雨。而小冰晶下落遭到暖气流,会融化成小水滴形成人工降雨。希望有所帮助O(∩_∩)O~

198 评论

cdzsmz5288

实验名称: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目的: 验证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抄书上的实验目的,如果用到DIS系统,有的时候还要加上这样的目的如:练习使用DIS系统进行线性拟合、练习使用秒表 等,不过这些不是主要实验目的啦~)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实验原理: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实验步骤: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实验数据: 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如果是验证欧姆定律这样的给出试验数据后根据数据画图像,并用计算器拟合算出斜率。) 实验结论: 1.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 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 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关于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器材;木头 步骤; 第一种; 将木头放入水中,测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满满的量筒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可以间接得到木头浸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 然后将木头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测量水下部分的质量。 通过公式计算其密度。 然后总体测量整块物体的质量 通过v=m/p 计算得出全部体积。 第二;种 取一量杯,水面与杯面平齐,想办法将木头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称量溢出水的体积即可。 第三种; 如果容器是个圆柱形,把里面放满水,然后把物体放入水中,在把物体取出.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圆柱的面积=底面积×高 如果物体不下沉,就把物体上系一个铁块放入水中,测出铁块和物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铁块的体积,接着用它们的总体积减去铁块的体积就得出物体的体积. 现象;包括在步骤里面了 结论;得出木头的体积 实验目的:证明空流速与大气压的关系 实验原理:大气压强原理 实验器材:两张纸 实验步骤:将两张纸相靠拢,但不相贴,流出一地的空隙,向中间空隙吹气。 实验数据:两张纸向中间靠拢,吹得越狠靠拢的越近。 分析并得出结论:空气流速越快气压越低。 自动旋转的奥秘 思考:装满水的纸盒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空的牛奶纸盒、钉子、60厘米长的绳子、水槽、水 操作: 1、用钉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个孔 2、一个孔在纸盒顶部的中间,另外四个孔在纸盒四个侧面的左下角 3、将一根大约60厘米长的绳子系在顶部的孔上 4、将纸盒放在盘子上,打开纸盒口,快速地将纸盒灌满水 5、用手提起纸盒顶部的绳子,纸盒顺时针旋转 讲解:水流产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纸盒的四个角均受到这个推力。由于 这个力作用在每个侧面的左下角,所以纸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冰块融化后会怎样 思考:在一个杯子中放一个冰块,然后倒满水。当冰融化后,杯内的水会溢出来 吗? 材料: 1块冰块、2个杯子、水 操作: 1.在托盘上放置一个空杯子,在空杯子中放入一块冰。 2.往杯中倒满水,使冰块的一大部分会高出水面。 3.等待冰块融化。观察融化后,水会不会溢出 杯子。 讲解: 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百分之九,因此质量变轻,自然会浮在水面上。当冰块融化 时,它失去的是增加的那百分之九的体积,因此,水不会溢出。 其实冰块在水面以下的那部分,就是整个冰块的水的体积。

297 评论

相关问答

  • 物理科学小论文500字

    应该详细说明物理论文的内容

    小小小雨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八年级上册物理小论文100字

    物理还要写论文,天呐!

    大V呀大V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八上物理小论文500字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科学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

    hansile2002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物理小论文500字声音

    地震中的物理地震在古代被人们称做“地牛翻身”,“地牛者,上古凶兽也,秉天地五行之力而生,动则山河倒转,乾坤逆位”。当时的人们认为这种叫做“地牛”的怪兽翻翻身子就

    友好环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初二物理小论文500字

    物理小论文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现象,许多简单的现象可以用所学知识去解答。现象一:飞快的火车有一个安全距离,当我们在公路上步行时,不宜靠中太近,除了害怕离线的车会撞

    moon黄月月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