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7

chenmingzhu
首页 > 学术期刊 > 小学数学构建生活化课堂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诺仔滴麻麻

已采纳

浅析怎样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有这么一道题: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底端滑动的距离是1米吗?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是下滑了1米,我让学生互相交流,并且动手建立模型、操作,发现答案并不是1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二、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讲解图形的轴对称问题时,我先拿出自己剪好的“囍”字,问学生:会剪“囍”字吗?如何剪?剪出的“囍”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轴对称的美,发现这些图形的变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学生活化,产生亲切感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学与做无法同步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和用的分离,把数学学习和生活需要割裂开来。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很有必要让数学回归生活,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在讲一次函数问题时,我先出了这么一道题:学校为了鼓励节约用水,对自来水费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过10吨,每吨按0.8元收费;若超过10吨,超出部分每吨按1.5元收费。①王老师六月份用了8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②李老师六月份用了12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③陈老师六月份平均水费为每吨1.0元,则陈老师六月份用了多少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当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我再让学生拿来当月的水费单子,让学生思考水费的计算公式,当用水量超过多少时,水费的单价会提高,从而让学生得出水费的一般计算形式。这个生活实际问题的提出,既让学生了解了分段函数,也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了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水的教育。 四、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这样一道题目: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使得体积较大?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无盖长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②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③制作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去表达?通过这样题目的实践练习,学术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空间观念,体会了函数思想以及符号表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而体验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要生活化,但也要考虑学生实际。例如,以按揭购房、房屋装修、超市购物等充满城市文化气息的素材来创设“生活化”情境,会让城市学生感觉亲切和熟悉,但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似乎是“天外来客”。“现行课程中的城市文化气息太浓,乡村文化缺乏体现。新教材中反映农村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的材料太少,而与农村生活有较大距离的背景内容又太多。”所以教学中除了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外,还必须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收集生活素材,积累经验,更好地认识数学和生活的依存关系。 数学课堂通常被认为比

270 评论

大馋猫皮皮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生只有在自我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更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一、提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形可分为三种:被动接收,即迫于外界作用下的一种被动性行为,主体不是学生。学生被动的完成教师所交给的任务。自然适应,学生占了主体地位,接受并理解了活动的任务、要求与意义,从而以自然的、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去。如将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转换成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或者生活很熟悉的事务。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主动思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创造,活动过程是主体自主的,主体态度不仅自觉,而且是积极主动的,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自己的行动步骤,经历着情感的体验,始终处于积极追求中,关注行为和目标的实现。这是最富有发展意义的活动,也可以说是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望新课程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孩子能更直观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要注重创设生活的情景。将生活中的实例放到真正的教学当中,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亲自体验数学。三、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的知识,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我拿出6个苹果给两个学生分,先是甲同学5个,乙同学1个。学生说不公平,因为一个多一个少。我就从甲同学处拿走一个给乙同学,学生还是认为不公平,一个多一个少;我再从甲同学处拿走一个给乙同学,这时每人分得3个,学生认为公平了,因为每人分得同样多,再引入新课“平均分”。同时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的知识现在,我们的数学教学最注重的应该是学生上课的知识,所掌握的数学概念,但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应试的缺陷,老师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数学的实际应用没有划定在教师的教学范围之内。教师更多的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作为教师都应鼓励孩子能在实际生活中去应用这些知识。通过实际的应用让孩子真正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的应用性,让学生明白在他们的身边有很多事务和数学是紧密联系着的,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教师注意观察生活,讲生活中的数学,将数学放到生活中去讲,要让学生时时刻刻的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五、设计生活习题,体验数学价值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习题的练习是数学学习和其他学科不同的一个部分,甚至在今天的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将习题作为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说,设计生活习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为孩子设置习题,是提升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感受数学价值的有效方法。当然,这对教师又提出了新的任务。我们说,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再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给学生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还能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能够学以致用。六、研究生活实例,开展教学探究新的数学课程重视学生对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数学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如“确定位置”一课教材上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一幢四层动物宿舍楼,每层三个房间,住在第二层第三间的小猴首先介绍了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根据给出的信息确定排列规律,说一说其他小动物分别住在第几层第几间。在教学本课时,笔者首先充分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具体位置,然后请学生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住在哪里,接着教师围绕“几0几”做起了文章。师:刚才有同学说他家住在26幢401室,这401是什么意思?生1:4表示他家住在第4层。生2:1表示他家是第1家。生3:住在第4层第1家就说成401,这样比较简单。生4:0前面的几表示住在第几层,0后面的几表示这一层的第几家。师:你总结得真好,那你们能为小动物们编一编门牌号吗?在这一案例中,由于教师善于把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点,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乐于解决实际问题。构建生活化课堂,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无论哪个学科的课堂,都应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特别是小学阶段,而其中又以数学课堂的知识最抽象难懂。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时时注意与生活情境的联系,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203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课题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李红霞 韩华球 添加时间:2008-12-17 10:34:00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长安三太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 六年级数学 的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作为数学 教育 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

    45度向上傾斜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小学生课堂观察研究论文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2.创设情境,提高效率 4. 客观次序3.重视引导,合理组织 5、交流汇报,深入归纳

    土豆020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的论文

    江苏省如东县拼茶镇浒零小学301班曹宇指导老师:缪小兰“迎元旦”优惠大酬宾活动奶油蛋糕:1元一个。(买5送一)光明牛奶:2元一盒(买10送1)……青蛙大婶开的超

    bluefiresky0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与学过程需要实施研究性学习,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

    黎明前的静谧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