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锦Baby
(1)[中日之间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今天的中国人中,成人识字率才81.5%,文盲半文盲人数约占人口的15%以上,寓教育现代化的起限相差8.5%;大学毛入学率为5%,离教育现代化起限30%相差25%.相比之下,日本才不愧重视教育的美名.日本早巳达到了100%的小学教育和100%的初中教育;大学毛入学率为40.3%,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8%;成人识字率近100%. 中日两国的教育相差多远呢?据估计,中国的初级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00年的水平,落后100年;中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10年的水平,落后90年;高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20年的水平,落后80年.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教育经费只相当于日本1920年左右的水平. (2)[古代的以才能的标准来推举人才]魏武帝曹操更为突出.他下过三个命令,要不拘品德,登用人才.甚至说:“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应该由地方官吏保举出来,使他“得而用之”.这就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在百废俱兴的时候,“才”的需要尤 甚于“德”.尚书说命曰:“惟治乱,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 其贤.”亦就是说,要按才能以任命官吏,按品德以评薪评级也.(还有一个汗武帝的例子,在对方举任人唯贤时可以用以反驳) (3)[这是当今的例子] 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多,专业分工又细,如果以“德”为任用各级领导干部的标准,即使有超于传统道德以上的共产主义品德者,如果一点不了解业务,也还恐怕不顶事. 何况今天之所谓“德”,还只是一些表面的组织性,纪律性,革命性,积极性而已.“樊迟请学稼,孔子曰:‘吾不如老圃’”.可以想见,盛德如孔子,如果要他去领导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他一定自认不如一个老农民的.现在改两句龚定庵的诗,以结束这一点点感想罢:“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用人才.” (4)[这个可以和我们的立下的那个观点一起来反驳(“德”统率“才”,德才是“本”和“标”的关系,在这我们不仿假设德是王维所说的将军,才是士兵 ] 这说法经不起推敲. 有些人品德甚佳,但是没有什么本事,这岂不成了“强将手下有弱兵”?还有些人品德不好,但非常能干,这岂不成了“弱将手下有强兵”?这只能证明品德领导不了才能,经常“失职”.如果品德为“本”而才能为“标”,那么品德好的人才能必然高,根深叶茂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至于“好思想支配好行动”,则与“才能”无关.一个人品德好自然会去做好事,但是这不等于他能做大事,因为干大事需要大才能,这大才能是不能从“好思想”中产生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道德主义”,儒家是代表.为了突出道德,儒家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把“德”和“才”机械地割裂(不割裂无法突出某个侧面),尖锐对立起来,另一件是把“德”抬到压倒一切的地位. (5)[这个可以拿来加强我们的统治阶级任人时可以扬其所长,制其所短的观点] 还是套用司马光的那句老话吧“各随其长,授之位任”不必求全责备,各取一技之长吧. (6)[虽然然我们已经确立了才是德的基础,但我们也可以假设对方德是基础正确的前提下,然后去推出这个令他们难堪的结论]:在有两万一千九百三十八人参加的最受尊敬的职业调查中,教授与学者以44.86%的得票率高居榜首,为什么?请问这是为什么?因为教授与学者是拥有知识、拥有才干的象征,人们对他们的敬佩、敬仰,不正因为他们的才学吗?对于就德是才的基础,就以为德更重要的朋友,我想请你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吃饭”而“活着”是很重要的,“吃”而 “活”是人的第一本能,是一切一切的基础,可我们能说在人类社会当中,吃是更重要的吗?如此而言,我们还有什么更高境界的追求呢?果真如此,恐怕对方辩友也要送其两个不雅之字了. (7)[这是才决定社会进步的论据]社会发展到今天,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今天我们的上天入地,这巨大变化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人的才干.几百年前马克思就已充分做出诊断的生产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力量.而今天,生产力中的首要决定因素科学技术难道仅凭高尚的德行,平庸的才学就能够去发扬光大吗? 2006-3-25 04:58 回复 独特的个性魅力 0位粉丝 2楼 (8)[这个事例可以用在我们上次关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讨论的论据]在万恶的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为了巩固对女性的统治地位,可见,“才”在封建统治者的心目中犹如洪水猛兽,是“才 “妨碍了他们对女性的统治.告别了万恶的旧社会,党和政府大力地让妇女们学习文化知识,让她们获取知识与才干,使我们的半边天告别做牛做马的日子,抬头做人.我们当今的女性更能屹立峰头浪尖,与男性们争耀日月,是凭她们的才干,可见,“才“是女子们抬头做人的脊梁. (9)[这例子普通了点,咱就看着用吧]爱因斯坦,牛顿,祖冲之,居里夫人……等等、等等,这些让我们永远记住的名字的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卓越的才能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因为此他们才名垂千古.德高之士不计其数,青史留名又有几人呢?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我们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因为创新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 (10)[美女爱英雄}对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无数有才之士,人们总以宽容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因为,人们懂得碧玉微暇而暇不掩玉的道理.我们不常人这样说嘛:年轻人有点这样哪样的毛病不要紧,他们可以慢慢改嘛.德行不足,我们可以容许他慢慢改.而才行的不足,我们允许他慢慢学吗?不能,我们总是说,年轻人,要抓紧时间学点本事呀!何轻何重,不言自明呀.自古美女爱英雄,美女爱英雄的什么,才干是也.多少佳人这样说:我就相中了他的才干.因为自古才子配佳人嘛,可见才干的珍贵.所以,我方认为,当今社会,德与才相比,才更重要. (11)[这段辩词我认为可以提高印像分,呵呵]当今社会,德固然重要,但才更重要.当今社会,充满竞争,如果我们没有过硬的本事就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很难做出突出的业绩,甚至不能养家糊口,安身立命.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讲“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我们怎么不说“德者多劳,多劳多得”呢?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在人类现实社会中,人的“才”是最重要的.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教育得当,他必定可以有高尚的德行.可是才能是有大有小的.如果您的家里有一只猫,尽管它有非常好的“德行”,可是它不会老鼠,您一定会说这只没有用的猫.因为不论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凭什么呢?凭的是它抓老鼠的才干.管理一个班级需要有管理班级的才干,管理一个学校需要有管理学校的才干,管理一个城市需要有管理城市的才干, 我们今天的社会对一些干部提出了无为就是渎职的说法……这是一个呼唤才干的时代,因为才干的可贵.能者上前,能者居之.知识就是力量,就连我们今天的辩论也要凭我们的辩才呀,我能说因为我有非常的德行,我就可以把对方辩友驳倒了吗? (12)[联系我国的国情]社会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弹指一瞬间,人类已昂首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一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战胜分裂走向统一;挣脱屈辱走向奋起.中国正以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 要知道现在的社会已经是知识型的社会了,没有了才,谈什么社会发展?还记得毛主席说的话吗?“我们现在除了做衣服,做书桌.飞机我们会做吗?拖拉机. 对方辩友请回答:没有了才,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弗洛依德说过: “不管文明对个人的限制有多大,人总有办法来对付它.机智是现代人发展起来的最佳的安全阀”文明越发展,压抑越多,人们就越需要机智.”没有了才,即使我们的德行是怎样高尚,你可以做什么?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都可以活得这么潇洒吗?要过那些靠朋友接济的日子? (13)德是人的一种美好的品行,我方观点是它非常重要,但是只有德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说对方辩友是个品德很好的人,您诚实、善良……,但是您种不好庄稼,干不好工作,教不好学生,……,那您品德再好又能如何?还不是一样误人子弟! 换言之德是才的一种,才更包括德.屈原忠心为国却落得投江自尽,难道对方辩友能说他的“德”不行吗?当然,我们不否认屈原也很有才气,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屈原的“才”还不够,如果他有雄才大略,他就可以挽救楚国.所以屈原的失败在于才不足,德有余,所以才比德更重要.诸葛亮七擒孟获,正是说明孔明善于用计,他知道以此才可收复孟获,正说明他的才气十足,运用“德”是“才”人的聪 明之处.请对方辩友对上面两例再做阐述,德怎比得上才?清华的那个大学生(我们的海洋同学了)算是才人吗?他们不配这个称呼!屈原的才气远远不够是他失败的根底,他的投河与泼妇骂街有何区别?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人真的有点傻!诸葛亮是因为才气过人才会征服孟获,否则的话别人怎么办不到?自古有德者无数啊!下面我继续阐述我方观点. (14){这一段台词本想晚上想和你们讨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关啊,哎!也可以怎加评委的好感]尊敬的对方辩友,我方从未认为德不重要,所以 我方也从不主张用一个道德品质不好、道德作风败坏的人去建设具有社会主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但是我要提醒对方辩友目前的公务员考试还是以才为标准,因为“德”的考察根本无从体现.正如对方辩友一样,我目前只知道你们很有才气,所以你们得以在这里滔滔雄辩,至于德我们根本无从了解,难道对方辩友会因为我的“德”不再跟我辩论,而我方在这里辩论正是因为看重了对方辩友的才气,由此可见才比德重要啊!请对方辩友回答难道你们是用你们的德来辩论的吗?如果是就不要展示你们的口才,如果不是那就是支持了我方观点,才比德更重要!(友情提示;这些材料大都是原文的段落摘抄,少数我做了修改和添加,用的时候也不要太照搬哦,我怕会引起评委的怀疑) 2006-3-25 04:58 回复 218.3.117.* 3楼 补充1:(这个和发过来的一条短信有点关系) 如果德大于才,请问你怎样表现发挥你的德,因为表现和发挥都是需要才的,你需要教育的才能,需要说话的才能,需要领导的才能,等等,如果你的才达不到一定的水平,你的德就永远不会被发现,不会起作用或者发挥的作用很小很小,即便你有天大的德却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企业都可以挑选到德才兼备的人才,那人力资源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德才兼备”的人才固然是中西方企业最想要的,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力资源部按照公司的标准,是永远也找不到百分之百适合公司价值观的人才的.因此我们更愿意问,在德、才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你首先挑选那一类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不管什么岗位、不管什么时候,在这两者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根据公司战略的需要,你会选择那一种人? 补充2:(如果他们拿公司选人更注重德时拿这个例子说明现在的实际情况)可能许多人都会想,既然差别不大,那大家都应该选德为先、才为后的人才吧.其实这是中国企业以前的惯性思维,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使然.但现实情况是,据我们的实验和调查,中国企业在对人才的选择标准上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就上面这个问题,有人曾经抽样调查过100家中国企业,包括国有和民营两种性质的企业,结果选择德先于才和选择才先于德的企业数目差不多.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的分析认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特别是入世以后中国市场的开放使得企业对人才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新兴行业和快速发展的中小型企业,公司的战略基本上属于激进性和风险型,人才流动较大,因此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只要不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对企业做出损害行为,就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重视的还是才,如果没有才,德是没有意义的,他们降低了传统中国文化对于德的要求,以才为先是他们公司战略的要求.而相对于此类企业,大型企业和传统行业里的企业,一般都先考虑德,因为这类企业的发展已经相对进入稳定期,他们对于人才的要求首先应该是忠诚和品德,才可以放在第二位.
和斯蒂芬is
行高于人,众必仰之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行动他有特别高尚的地方,那么这个时候人们就会特别仰望他,比如说鲁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各位同学、各位评委、各位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我方认为,“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会效仿他”是人之常情。
人们看到有德行的人就像看到自然的美景,欣赏美景是正常的心态,绝对不会想这景物如此美,我要毁坏它。高铁女司机金婉鑫读大学时,看到日本新干线上女司机穿着制服开车的视频,想到的是羡慕。所以她专业用功,最后得了第一名,此外她还努力学跳爵士舞、到特教学院做公益。金婉鑫以一种平常心态看到日本新干线上女司机的优雅,并视其为自己的榜样,从而成就自我。不仅金婉鑫如此,其他人看到也是羡慕,而绝不会想着怎么诽谤她。所以说,“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是人之常情。
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是公民优良品质的重要体现。
常言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成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自己的命运最终是由当初一个思想决定的。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正是积极向上的思想,它指引着人的行动,影响了人的命运。就像吴孟超的弟子王红阳所说的那样,在他们的眼里,吴老的高贵品质、渊博学问、大家风范和可贵精神,是一本厚重的书,一生也读不完。特别是吴老呕心沥血培养他们的师道与情怀,让他们一生受益、终身难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王红阳敬仰导师,始终向导师学习,走好了人生之路。不只是吴孟超的弟子向他学习,更有接受过他治疗的患者及普通群众尊重他爱戴他。
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孔子有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告诫弟子也告诫后人,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要向之学习,与之看齐,见德行有亏或做事有误之人要反省检视自身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不是嫉妒和诽谤。司马迁读孔子著作之际,在内心深处极为敬佩这位古代的圣人。在司马迁看来,孔子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使人仰慕。来到孔子故居之后,他对孔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向往之情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他见到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见到这些与孔子密切相关的器物以后,好像孔子的形象就在自己的眼前。孔子、司马迁只是众多仰慕效仿有德者的个例。翻看中国历史,我们看到无数人以德行高尚之人为榜样,效仿他们,成就了自己,影响了后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也成为优良传统。
我方一致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是人的正常思维,是人们优良品质的重要体现,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而今,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使自己“行高于人”,而见到“行高于人”者也一定要见贤思齐。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过,意思是树木如果处于林子中最高的位置,必然会受到大风的摧残。其实这句话还有后文,它的下半句,真正道尽了人性的真谛。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德行高于众人,那么必然会受到其他人的非议。孔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但这毕竟是圣人的标准。对于大多数人,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想到的不是见贤思齐,学习对方的优点,而是诽谤他,背后给他穿小鞋。一块美玉,如果自己得不到,宁愿将它毁坏,这就是人性的丑陋心理。
对于人性,我们无力改变,唯一能做的就是保全自己。如何能避免出现这种局面,我个人认为有两种方法,各位看看有道理吗。
第一种,学会隐藏自己的实力。在一个团队中,往往是最出风头的人容易受到非议。除非你有绝对的实力,可以不理会他人的看法。否则在此之前,最好先学会隐藏自己的实力,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厚积薄发。
三国时期的贾诩,堪称谋士智慧的典范。在投靠曹操之后,贾诩始终低调,不争名夺利,不结交权贵。最终位列三公,在乱世中得以善终。反面例子就是杨修,恃才放旷锋芒毕露,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把小命都丢了。
第二种,离开当前的环境,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如果你在一个团队中,一直都是最顶尖的人才,那么你要反思,是不是团队实力太差。如果周围的人实力都不如你,你在这个环境中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长此以往,在其他人的影响下,你的层次也会被拉低。
尝试跳出当前的环境,和优秀的人共处,耳濡目染,学习他们的优点,才能让自己不断成长。同时,当队伍中有比你更优秀的人,你也能免于被众人打压的局面。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仔细斟酌,古人的智慧,确实有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地方。
汤糖躺烫湯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以道德为主题的议论文素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言语类
(一)名人名言
1、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孟德斯鸠
2、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4、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
5、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
6、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
7、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斯宾诺莎
8、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9、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邓肯
10、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朗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11、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克雷洛夫
12、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13、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
14、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卢梭
15、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16、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17、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
18、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19、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德谟克利特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德谟克利特
22、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高尔基
23、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
(二)妙语集锦
24、严格意义上说,社会的道德首先应该维护社会的公平。道德是讲“应当的”,社会的公平是最大的“应当”。比方说,市场经济诉诸的是效益手段,多劳多得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但道德要考虑社会的公平问题。那么,我们社会的政策、法律在维护人们正当获得利益、权利的同时,还主张要维护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我们社会所实行的先富与共同富裕的这样一个基本政策,其中就表达了道德对社会公平的一种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晨虹做客强国论坛接受嘉宾访谈时说。
事例类
﹡学子风采﹡
学海扬帆终不悔,为报祖国殷切情
5月11日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我国驻加拿大大使馆举行颁奖仪式,由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树民代表教育部向我国在加拿大自费留学的优秀博士生颁发奖金和证书,表彰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的优异学习成绩和研究成果。
在张白羽从卢大使手中接过获奖证书的那一刻,她兴奋得满面生辉,让每个在场的人都感染到她的蓬勃朝气和兴奋心情。座谈时,她满怀激情地一连道出五个“何其幸”:“何其幸,我拥有一个伟大祖国!祖国繁荣昌盛,蓬勃发展,让每个海外儿女都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何其幸,祖国关爱我们,祖国令我感到温暖,祖国就在我心中;何其幸,有那么多可尊敬的师长,教我治学之道。同窗可爱可敬,他们的激昂上进令我振奋……”发言结尾,情浓而诗成:韶华数载纸上留,家国万里沐春风;扬帆学海终不悔,为报祖国殷切情!
[点拨]在这则感人的材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祖国都没有忽略她的每一位儿女,所以当这些自费留学的优秀博士生们在获得中国大使馆奖励的时候,深深地被包围在温馨的“母爱”中,有如此慈祥的母亲,谁能不心生爱国之心,回报之志呢?
[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爱国”“感恩”“回报”等主题和话题。
﹡历史亮点﹡
千年独舞
1405年7月11日,历史定格在这一天。这一天,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领由百百余艘大小船只,二万七千八百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至1433年(宣德八年),历时28年,七下大西洋。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程之远,历时之久;船舶数量之多,吨位之大;船员之众组织之严密;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均为当时世界之最,远在欧洲人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之先,是世界航海史之壮举。
青春贵在仰望星空青春是我们人生中最特别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有最多的能量最多的自由最少的束缚,仰望星空是指发自内心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主观目标,是在探索未知,能够带领
想学好语文?积累各类作文素材是关键,下面是20个议论文名人事例素材,为大家提供参考。1.三国时,曹操率军作战,在行军途中自己的马踏坏了农田里的庄稼。按照军纪当斩
师德是中华民族十分看重的美德之一。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2013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
[信心作文素材]1、阿仑尼乌斯自信有成:阿仑尼乌斯是瑞典科学家,他创立了物理化学,信心作文素材。他年轻时,得出电离理论并把它告诉母校老师,遭到了老师无情的讽刺。
高考 作文 难在出新,难在立论,难在论证。2022年高考作文已经出了,其中全国甲卷的 高考作文题目 是跨越再跨越,你知道怎么写跨越再跨越的主题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