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80

excellentpri
首页 > 学术期刊 > 论文人大代表选举问题研究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丁锋8934

已采纳

一、人大代表的选举及其组成结构存在的问题1、选举的民主程序还不完善目前,一些地方在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协商、介绍等环节还存在不足,比如过于偏重政党团体的“组织提名”,轻视选民或代表联名的“非组织提名”,这种现象在间接选举中更为突出。在候选人的介绍方面,缺乏竞选机制,对候选人介绍少。这不仅严重挫伤了选举主体的选举积极性,而且使被选举主体对代表的职务是被动接受,造成对选举主体的责任意识淡薄。2、直选层次较低一是多层次的间接选举不能全面确切地表达选民意愿;二是靠少数代表投票决定当选人,对选举权的普遍性和平等性造成损害;三是这种多层次间接选举,模糊了代表与公民之间的委托责任关系,人民难以有效地监督罢免自己的代表,也就更难监督政府官员了。3、代表结构不够合理目前,在人大代表的组成方面,主要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党政机关官员代表比例不断增高,工农代表比例呈下降趋势。二是新生社会阶层代表、女性代表和非党员代表比例偏低。三是代表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人大代表缺乏履行代表职责所应有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二、人大制度议事规则和会期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伴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和立法中的一些规定己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其中存在着某些亟需修改和完善的地方。1、会议的文件准备第一,关于会议的文件准备。我国人大代表众多,并都是兼职的,多是工作生产在第一线的千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因而会期不能太长。而另一方面,由于人大每年只召开一次会议,每次会议要审议和决定的议案却相当多。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都对此作出了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开会日期和建议会议讨论的主要事项通知代表,并将准备提请会议审议的法律草案发给代表。为便于人大代表了解和熟悉相关情况,进而便于会议审议,规定这些文件资料在“一个月前”时间分发到代表手中是合理的,但在内容上仅对法律议案及其补充材料进行规定还不够,有待进一步扩充。而法律规定的如询问、特定问题调查、质询、罢免和撤职等刚性监督手段却很少运用,甚至搁置不用。而监督权不能完整行使势必导致人大监督不彻底,震慑力弱,权威性不够。2、会议发言会议发言则是充分反映民情,广泛集中民智,提高审议质量的重要途径。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第14条规定:“主席团可以召开大会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发言,就议案和有关报告发表意见。而现实的情况是:在大会全体会议上,人大代表的发言很少甚至没有。即使有少数代表发言,也往往是/畅所欲言”,想到哪说到哪,很少围绕议题进行。3、会议表决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表决,是国家权力机关在会议上行使职权全过程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最关键的程序。其中尚有两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目前议案的表决主要采取分类别,比如分为法律案、任免案及各项工作报告的决议等而实行一揽子表决方式,有失科学。二是对不同类议案的表决通过的法定人数规定没有区别对待。4、会期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期制度基本完善,而且越来越成熟。但是,仍然存在需要完善的问题:一是常委会举行会议的时间不太确定,有时在双月,有时在单月;有时在上中旬,有时在下旬。二是开会时间的长短没有把握,存在不同意见。组成人员中,有的认为时间有些短,发表意见不够充分,建议延长时间;有的认为时间有些长,特别是还担任其他职务的组成人员,有许多工作要做,希望开会时间不要延长。三是每届内各次会议的会期长短仍然存在相差过于悬殊的问题。这实际是个提高五年任期内和当年议程安排的计划性问题。会期到底多长比较合适,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三、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问题1、监督权行使的力度不足目前的监督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软性监督手段运用多且流于形式,刚性监督手段运用少甚至从来不用。现有的监督方式中,人大运用频率较高的是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视察和调查、工作评议或述职评议、受理人民群众的申诉控告和检举等,占到了人大日常工作很大部分,人大审议通过“一府两院”工作报告、财政预算报告等,也往往是例行公事,履行法定程序。有的地方人民群众批评人大监督工作是“审议报告唱赞歌,述职评议表扬多,执法检查走过场,一听二看三通过。”而法律规定的如询问、特定问题调查、质询、罢免和撤职等刚性监督手段却很少运用,甚至搁置不用。而监督权不能完整行使势必导致人大监督不彻底,震慑力弱,权威性不够。2、监督程序不够规范目前监督程序方面仍然存在着缺失或尚不规范的地方。一是操作缺乏规范,监督程序难以启动。如监督法规定人大常委会监督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但只是原则上的要求,具体如何公开,公开什么内容,向谁公开,选择什么方式公开,监督法没有规定。二是对主客体缺乏应用的约束。法律对权力机关职权行使不到位、错位或越位,政府不执行权力机关的决议、决定,不接受权力机关提出的监督意见时谁负责任、负什么责任、如何负责任等都缺乏程序性的规定,权力机关监督的最高层次性和最高权威性难以保证。3、监督机构不够健全宪法规定人大监督权由代表大会和常委会集体行使,但人大一年开一次会,监督工作很难实现,人大常委会立法任务繁重也无暇顾及监督。人大的各专门委员会对于协助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责有积极作用,但它们的职责还主要是在立法上,法律对它们的监督权限的规定既不明确也不到位,加之各专门委员会内设机构不健全等因素,使得各专门委员会也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监督作用。这种专门监督机构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人大监督功能的弱化。再者,当前监督机构的设置也不具有科学性。

171 评论

爱生活的哒哒

研究性学习报告要求写的,要一千字左右的。有成品最好。没成品就告诉下怎么写+资料。

262 评论

辉煌人生

请输入你的答 关于提高人大代表履行职责能力的思考 第一、选举中由于认识上的偏位和操作过于简单化,致使选出的代表履行职责的能力不尽人意。(1)在基层人大代表选举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图省事,在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过程中,把初步候选人推荐工作和协商候选人、确定正式候选人合三为一,还有的不能充分发扬民主,调动选民10人联合提名代表候选人,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高素质的人选被确定为代表正式候选人。(2)在换届选举过程中,注重考虑党政领导、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和社会知名人士,没有充分考虑执行代表职务的能力。更为主要的是这些人士在参加代表活动时,有的由于工作繁忙,无法顾及和参加代表活动。 (3)县以上的人大代表还是间接选举,这就容易使人大代表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在一些问题上,不能很好的反映民意。且代表大多数是兼职,往往在履行代表职务时,容易受到方方面面的干扰。第二、现行法律规定不细,修订不及时,对代表监督不利,直接影响了代表作用的有效发挥。(1)代表法对代表闭会期间履职情况做出的规定,缺少制约和激励机制,致使代表如能坚持参加一年一度的人代会,闭会期间什么活动也不参加,什么作用也不发挥,照样可以理直气壮地当代表。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劝其辞职,即使劝,他不辞你也没办法,罢免更是不可能的了,只能咬牙挺到下届不让他当。这些现象给想有作为的代表带来负面影响,挫伤了积极性。(2)代表法对代表接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监督做出的规定比较原则,在操作中往往因任务目标不明、内容方式不清而难以监督。如代表与选民联系紧不紧密,无法监督;选区划分以生产单位、工作单位来进行,选民如没有单位和组织统一领导,难以对代表进行监督;代表向有关部门反映选民的意见和呼声,得不到重视和解决,影响代表的威信,选民对代表监督持无所谓态度。(3)代表活动不多,质量不高影响了代表履行职责。由于法中没有具体规定代表活动形式和活动次数,目前各地人大代表开展活动情况看,尽管人大常委会都很重视,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了统一部署和安排,但代表小组积极主动开展活动的少,即使开展活动,活动内容也缺乏针对性,活动形式缺乏规范和创新,代表活动往往流于形式。第三、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形势的发展,一些新情况影响了代表职能作用的发挥。 近几年,各地出现了许多国家级、省级、市级的经济开发区。各类开发区直属于省市,虽非行政区,但都是独为一体的,多数区内辖有乡镇村。然而,开发区所选的代表都是行政区的代表。由于开发区与行政区平时没有任何工作关系和联系,代表当选后参加行政区的人代会对情况一无所知,无法审议各种报告;闭会后也很少甚至根本不参加所在行政区组织的代表活动,也就是“张家不管李家的事”。由于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在修订上滞后,没有解决好开发区这一新生事物带来的新问题,影响了代表执行代表职务。三、解决人大代表履行职责能力不高的几点想法第一,加紧完善选举制度,切实保证把好代表入口。(1)我国现行的选举法,没有明确规定对代表履行职责的素质要求,这就为我们在不违反选举法的前提下,探索选举方式、方法提供了一定空间。在推荐候选人时,鼓励和引导选民联合推荐代表候选人,提倡和鼓励代表候选人向选民发表竞职演讲,阐明自己的参政设想,当场回答选民的询问,充分展示代表候选人的参政议政能力,使选民知人、知情、知心,择优选举。(2)要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出发,从现实需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趋势出发,应逐步推行人大代表专职化。可以通过试点,再考虑通过立法逐步实行人大代表职业化,让人大代表专职从事人民代表大会工作。也可以合理减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增加常委会组成人员名额,充实常委会力量,优化其人员结构,以确保闭会期间人大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这样有利于人大代表职务竞争机制的形成,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另外代表的职业化将大大提升其履行职责的能力,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3)优化和改善人大代表的结构和选举办法,让代表比例服从于代表素养。目前,人大代表在结构上普遍存在着注重代表比例,忽视代表素质现象。有的地方因受代表候选人构成比例限制,忍痛将许多符合代表条件的优秀人选拒之门外。实在网罗不到非党人士、妇女代表、知识分子及工人农民中的佼佼者,便只好匆匆拉人凑数,搞拉郎配,这样拉来的应选者,缺乏履行职责能力和法律知识水平。第二、健全代表的监督约束机制,提高执行代表职务能力。(1)建立健全对人大代表实施监督的机制,促进代表作用的发挥。要健全人大监督工作机制,如代表出席请假制度、学习制度、三察(查)活动制度等等。应逐步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向选区选民和选举单位述职制度,接受选民和选举单位评议监督以及询问,不仅可以使选民了解自己选出的代表依法履行职务情况,而且可以更好的密切代表和选民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依法行使职权的责任感。(2)进行代表素质再造,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强化代表的服务意识,深刻理解代表的地位、作用、权力和义务,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真正代表人民当家作主;要重视人大代表的继续教育培训,强化代表的学习意识,全面提高代表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使人大代表的履行职务水平得到可持续性保证。使代表尽快懂得如何依法履职,怎样从“法”字入手、“督”字着力、“实”字落脚,尽到代表责任。(3)要逐步建立起对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评估机制,建立代表活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增强代表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提高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积极性和接受人大常委会、选民监督的自觉性,也使人大常委会监督了解每位代表履行职责情况。实行代表专职化,涉及到选举法、代表法的修改,它需对现行代表数量的确定,选举办法,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体系,代表的监督、考核、罢免等都作适当的调整,也是一个深入探索的过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代表竞选制度,需增加有关竞选制度的内容或制定专门的竞选法,它需对如何确定代表候选人、竞选时间、经费、方式,以及竞选管理委员会的设置等做出明确的规定。我们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总结各地人大提高代表履行职责能力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有关立法经验,积极探索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解决新问题,推出新举措,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案...

325 评论

VIP111rena

学术堂整理了六个方向好写的法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一)宪法方向1.以宪法修改为契机全面推进依宪治国2.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的重大意义3.论我国宪法序言的价值4.宪法宣誓制度评析5.推进合宪性审查6.论道路自信7.论制度自信(二)法律伦理方向1.论德法兼修2.论法律人的自律与他律3.大法官蜕变为大贪官的警示4.论法律人的美德培养5.法律职业伦理建设的主要路径(三)物权法方向1.物权期待权与抵押权冲突的适用规则2.不动产买受人提起的执行异议之诉3.不动产事实物权4.让与担保的制度思考5.论流质契约的相对禁止6.商铺租赁权担保的体系定位与法律效力7.融资租赁(或售后回租)中租赁物之善意取得8.民法典编纂视角下动产担保物权对抗规则之重构(四)物权法相关方向1.论夫妻财产的潜在共有2.夫妻之间给予不动产约定的物权效力及救济3.夫妻财产制契约的效力与不动产物权变动4.一方擅自处分夫妻共有房产的规则适用(五)民法1.论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2.人工智能的风险与法律规制3.无人驾驶汽车的侵权归责制度探讨4.数据的民法定位5.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6.个人信用权保护的法律问题(六)房地产法1.宅基地收回的制度困境与破解2.三权分置下的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

247 评论

芝士大人

当前人大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是:(一)人大制度在发扬民主方面还有待加强。人大是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主要渠道,人大发扬民主越广,获得社会公众的支持度越高。人大代表就是联系人大与人民的重要枢纽,人大在发挥代表管理国家事务的主体作用,发挥代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上同法律的规定有差距,同人大的工作要求有差距,同代表自身的要求有差距。现阶段代表还缺少切实深入地参与常委会工作的有效渠道,代表与选民和选举单位的联系还缺少制度保证和内在动力,代表在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督促政府解决群众困难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代表的作用不能真正发挥出来,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方面的工作就无法推进。(二)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利的法律效力难以确定。例如在常委会不生产书面的法律文件的情况下,委员发表意见其法律效力如何。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结论是否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是否必须作为司法判决或者行政决定的依据,是否存在着取代行政决定和司法判决的可能。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通过“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其生产的法律后果是什么。这些问题在现行法律中都无法找到答案。究其原因,这些有关人大工作的法律都是在早期制定的,当时只是对人大的地位、性质、享有的权力、内部的机构设置作了制度性、框架性的安排,并不涉及具体的运作程序。并且当时人大工作还没有具体展开,实践也没有提出具体的需要解答的问题,因此法律规定的原则性是有其历史原因的。随着人大工作领域的逐步拓展,人大工作实践的日益丰富,缺乏行使权利的具体的法律规范给人大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首先,宪法赋予人大的许多权力因为没有法律具体规定而无法操作,并且人大行使的权力涉及太多的非法律因素,因此造成现在人大“作为不多”或者“作为有限”的局面。其次,就行使同一项权力,各地人大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采取不同的做法,因此行使权力的过程不统一,最后产生的法律效果可能也会不一样,了人大行使权力的严肃性。(三)人大代表构成不合理,人大代表作用发挥较差。由于我国各级人大的代表多,在全体会议上无法审议议案,所以人大代表审议议案只能交由代表团分组审议,再交付大会表决。以全国人大为力例,代表团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的代表组成。代表团的作用是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组织本团代表对议案进行审议,也可以有代表团团长或者选派代表,在全体会议上代表代表团发言。所谓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代表在人大会议上畅所欲言,即是指代表在代表团会议上的发言情况。但代表团既是按地区来分类,代表团的团长往往就由该区的省委书记或省长等党政要员来承担。所以,一个议案的提起,往往由团长作提示性发言,最后作总结性发言。全国人大代表从全国各地到北京,除要监督中央各国家机关外,还要借助中央来监督地方,但在代表团团长由地方行政长官来担任的前提下,使得代表们的发言受到牵制,往往不谈问题,只谈成绩,不谈官员个人责任,而只谈地区条件差异等,成了一种表决心,展望未来的讲台。所以,将代表团分组审议制度与我国人大代表兼职制度联系来看,如果全国人民代表的人数还是过多,还是利用代表团分组审议议案,人大代表的兼职性就必须马上取消。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组成全国和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要监督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等,但人大代表本身有相当一部分,却是来自于行政机关、审判、检察机关的官员。全国人大由主席团来主持会议,但主席团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家领导人,他们主导了会议。所以,人大开会,成了国家领导人自己监督自己,在代表团中,成了地方领导人自己监督自己,整个人大的监督功能就落空了。一、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和内容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和内容的界定,涉及到对整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深入研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长远建设。通常的说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我国的政体与我国的国体是相适应的,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否能这样认识: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说,属于“坚持”这部分内容是构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东西,是不可改变的,如果改变了,就改变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哪些内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规定?刘少奇在1954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宪法草案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个规定和其他条文的一些规定表明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里已经明确了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有:国家权力的归属——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代表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制度——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刘少奇没有明确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其他内容是什么。在当前,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许多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制度层面上需要对现行的有关规定进行研究。例如,现行宪法和有关法律关于人大与政府关系的规定是:人大产生政府,政府是人大的执行机关,政府向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政府受人大监督。那么,现行有关人大与政府关系的规定是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规定?如果是,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今后永远不能实行政府的主要负责人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即使在基层政权也不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实行基层政府主要负责人由选民直接选举是不是也可以不改变现行的政府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受人大监督的规定? 再如,现行宪法和有关法律关于人大与法院、检察院关系的规定是:各级人大产生同级法院、检察院(在直辖市内和地区设立的中级法院、检察院分院除外),法院,检察院对同级人大负责,受同级人大监督。那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否必须坚持这一规定?现行的这一规定是否合适?是否可以作修改?这里需要特别提出来的问题是,现行的省级、设区的市级、县级这三级政权的构成是完全相同的,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政府、法院、检察院组成。那么,这里的同级法院、检察院是不是同级政权的必然的组成部分?如果是,那么,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地方有没有司法权?如果不是,那么,对此规定应如何修改?另外,我们还注意到,虽然,民族自治地方的法院、检察院由同级民族自治地方人大产生,但是,这里的法院、检察院并不是自治机关,这是否可以说,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权是由自治机关(人大和政府)与非自治机关(法院、检察院)两种性质的机关组成的。还有,法院、检察院实行任期制是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 在理论层面上需要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研究。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这一判断,是指我国从中央到乡级全国五级政权的组织形式,还是仅指中央政权的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判断,是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上讲的,还是从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上讲的,还是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容上讲的,还是从其他某一角度讲的,还是从综合角度讲的?怎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级界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概念?有没有必要区分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未来在高度民主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总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少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都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二、关于监督制度近几届全国人大的历次会议上,都有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制定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议案。2002年8月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了监督法草案。制定监督法,需要对人大监督涉及的一些理论问题作出回答。 第一,宪法监督机构的设置。 宪法监督涉及几个问题,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宪法监督机构的设置。国外实施宪法监督的机构,有普通法院,宪法法院、宪法委员会等。我国设立一个什么机构监督宪法的实施?我国不是三权分立的体制,最高人民法院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最高人民法院不能同时是宪法监督机关。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不能在全国人大之外、之上设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有的同志建议,在全国人大内设立一个专门委员会性质的宪法监督机构,因为设立专门委员会有宪法的依据,它协助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也符合宪法规定的精神。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监督宪法的实施应该包括监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门委员会性质的机构不能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监督。另外,按照现行宪法的规定,这种机构也没有实体性的监督权力,它不能对违宪问题作出处理。再有,一些学者提出,目前我国监督宪法实施是监督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是由于机构的缺失,还是执行问题,还是其他问题?我国究竟有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假设有必要,那么应设立什么样的宪法监督机构?这需要深入研究。 第二,听取工作报告问题。 听取和审议有关机关的工作报告,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一种形式。在人民代衷大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的报告,一般都要作出决议: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的报告,可以作也可以不作决议。2001年年初,在沈阳市的人代会上,沈阳市中级法院的工作报告没有被通过。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工作报告在人代会上未被通过怎么办?在七届全国人大时,对这个问题作过考虑,但没有形成正式的意见。从法理上讲,可以加开一次人代会由有关机关再作一次报告,但不宜对人代会未通过的报告授权常委会审议(对人民代表大会已审议但未否定的事项,可以授权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如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全国人大的授权,作出了授权深圳市制定经济特区法规、规章的决定),因为,如果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就等于否定了人代会的意见,这不符合我国的体制,也不符合法理。如果人代会再次审议仍不通过怎么办? 第三,个案监督问题。 人大对法院,检察院的违法案件进行监督(通常称为“个案监督”),是地方人大在履行监督职责过陧中作出的探索。一段时间以来,对人大能不能监督具体案件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个案监督是否有宪法和法律依据,二是进行个案监督是否违背“两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原则。1999年8月和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两次审议了关于对审判、检察工作中重大违掖案件实施监督的规定草案,由于各方面的意见不一致,这个草案没有交付表决。 三、关于代表制度第一,人大代表接受监督(代表述职)问题。 近些年来,地方人大探索了人大代表接受监督的形式,如述职评议(代表向选民代表或向人代会或向人大常委会述职,接受评议)。当前,在代表述职工作中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例如,代表述职都“述”什么?目前,代表述职的内容主要包括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情况、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参加代表活动的情况、为选民办实事的情况等。有一个问题是否也应该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汇报,这就是对提交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的议案所采取的态度,因为这关系到代表是否真正代表了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意愿。随着民主的进一步发展,选民和原选举单位必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再有,多长时间述职一次?当前,各地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探索,有的规定每年述职一次,有的规定一届述职一次。到底如何规定好?在这里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的述职就遇到很大的问题,如果他们在一届任期内至少向选举产生他们的人民代表大会述职一次,那么,每年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就要有十几至几十位代表需要述职,这在时间安排上做不到。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过它的代表向它的选举单位报告工作”,由于考虑到这在实际上做不到,并且还有如何界定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的关系问题,因此删去了这一规定。那么,人大代表特别是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接受监督采取什么方式好呢? 第二,代表在人代会闭会期间的工作内容。 据了解,选民对代表做的那些与自己切身利益、眼前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非常关心和重视,对宏观的问题,对事关全局的、根本的、长远的问题并不很关心,但恰恰后者的意义更为重大和深远。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代表不关心、不去帮助解决选民关心的具体问题,选民就会不满意。但这些工作又不是人大代表必须做的,不是人大代表也能做这些事情。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代表有他必须去做的事情,这些事情比较原则、比较宏观,似乎离普通百姓很远,但却很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处理这个矛盾? 第三,终止代表资格的条件。 代表法对终止代表资格的条件作了一些规定。在这些规定之外还有一些情况是否也应该视为代表资格终止,值得考虑。比如,代表因患重病几次不能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也不能参加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或者是代表在一届五年任期内三次请假不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自己又不主动辞去代表职务,这是否也应属于代表资格终止的情形? 再有,有的代表在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内从未发过言,也没有领衔或参与提出过议案,其履职行为仅限于参加选举和表决。对这样的代表应该怎么办?

306 评论

piaopiao1234

1、县(区)人大代表直接选举调查及其分析,《政治学研究》,1998-4-102、中国政治学应该关注县级政权民主制度化,《政治学研究》,1999-1-303、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3-304、知识经济与人才资源开发,《武汉大学学报》,1999-10-105、邓小平民主制度化理论初探,《学习与实践》,1999-7-306、乡镇人大法制监督诌议,《晋阳学刊》,2001年4期7、论有效政府,《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1期8、论法国公务员制度的现代化改革,《法国研究》,2001年1期9、1996-2001年日本政府机构改革的底蕴,《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7期10、西方公共管理市场化取向的意义及启示,《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7期11、当前日本政府机构改革的借鉴,《江汉论坛》,2001年3期12、发展中国家公务员制度特征与中国公务员制度创新,《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3期13、加入WTO与中国公务员改革的方向,《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2期14、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与启示,《中国软科学》,2002年5期15、论WTO与政府管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16、基层民主与社会发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11月17、中国加入WTO与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创新,《政治学研究》,2002年4期18、公共服务合同出租:英国、美国经验及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天津行政学院学》,2003年2期19、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7月20、事业单位中的配套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 第10期21、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中的政府作用探讨,《社会主义研究》,2002第12期22、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分配关系初探,《中国软科学》,2001第4期23、在城市社区建设中提高市民参政素质,《科学社会主义》,2001第2期24、地级市政府机构改革初探,《中国行政管理》,1998第12期25、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美国行政改革的新趋势,《武汉大学学报》2001 第4期26、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主义研究》,2001 第3期27、谈企业联盟能力的培育,《发展论坛》,2000第5期(后被人大资料转载)28、运用案例教学行政管理课程探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第12期29、我国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决策分析,《江汉论坛》2000 第10期30、科研单位领导的非职权影响力探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第10期31、我国政府行为与主导产业发展问题探讨,《武汉大学学报》1999第4期32、发展地区主导产业的经济行为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 增刊33、市民参与城市基层管理新机制的探索,收入《政府建设与政务公开研究》一书 (知识出版社)200134、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与提高行政效率,收入《行政改革的新探索》一书(人民出版社)200035、武汉市政府功能提升研究, 收入《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一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36、依托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市民政治素质,收入《市民素质与城市管理》一书(知识出版社)199837、城市政府功能研究,收入《地方机构改革理论与实践》一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38、试析我国现行失业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大众企业管理》2000第12期

253 评论

相关问答

  •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论文

    取士的观念科举制度虽然产生于隋唐,但科举的思想观念却由来已久。根据儒家的观点,在垂范后世的远古三代,乡举里选、选贤任能已是通行的做法,而且统治者能够选贤用贤被看

    ruby纸鸢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当代年轻人普遍健康问题研究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非常普遍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现状研究,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存在的

    不忘初心25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研究问题举例

    没有问题意识。例如写成教材,只有“述”,没有“论”。有的在职同学会把论文写成法律指南或工作手册,例如“关于显著性认定的研究”,通篇都是认定显著性的

    jingeyijie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论文题目

    政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以实现其利益和目标的社会现象。 我整理了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关于政治论文题目 中学

    酒酿圆子珺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电子选举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 “电子化政府”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立透明政府的热点和趋势,我国自1999年推进“政府上网”工程以来,各地政府电子化已有所推进,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程度

    雨诺喜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