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80

雨田里得麦圈
首页 > 学术期刊 >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论文怎么写范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沈阳老五0459

已采纳

论校本教研为教师主体性发挥提供的可能 摘要:从事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校本教研为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可能。文章从校本教研的研究主体,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对象四个角度对这种可能性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校本教研 教师 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不断得到发展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的特性。具体讲来,它包括三个方面: 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传统教研中,教师的主体性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体现。校本教研作为一种以校为本的教育研究,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情境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改进教育实践、促进师生发展为目的的研究,能更好的协调教师从事教学与参与研究的关系,从而为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提供可能。 一、从研究主体看,校本教研将教师从传统教研的被动地位中解放出来,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还教师以研究的主动权。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认为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业研究人员的专利,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力和责任。教师成为研究者内在的肯定了教师研究的主体地位。同时,校本教研以学校为研究基地,提倡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活动,保障校内的所有教师对教学的自主决策、反思和改进的权利,教师真正成为自主的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发挥创造性。 主体间性是主体性发挥的最高境界。校本教研是自我反思、同事合作及专业引领三方面的集合体。在校本教研中,教师个体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固然必不可少,但仅有这一点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个体的经验毕竟是有限的,对问题的认识也会存有某种程度上的局限性,很多时候,为了达到对问题的深入、全面地把握,教师与教师须形成研究共同体开展合作研究,就某一问题或专题展开交流、讨论。教师们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激发灵感、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是在自我反思基础上的升华,是教师群体主体性和创造性地体现。另外,教师长期处于教学实践的前沿,富于实践知识。但长期囿于教学的樊笼中,与教育研究的长期隔离导致教师理论知识匮乏,在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等方面需得到专业研究者的引导,专业研究者理论知识的富足正好可以弥补教师理论知识不足的缺陷。这样,教师与专业研究者在合作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进一步凸显教师的主体性地位。 二、从研究的价值取向或目的看,校本教研打破了传统教研之理论构建或验证之目的,代之以对实践的“改进”。 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根植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生活,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连接起来。[1]校本教研强调以教师为主体,期望通过这种根植于教师日常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探究,达到教学效益提高与实践改进之目的。在校本教研中,教师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研究的主体。在自身已有知识背景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积极反思与探究,可形成问题解决的独创性见解,这不仅会增进教师对教学过程与本质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同时会尽显教师的创造个性,使教师的教学主人翁地位发挥至极致。正如哈贝马斯所说:科学概括出来的知识,并不能直接的指导社会实践,还必须有一个“启蒙过程”,以使特定情境中的实践者能都对自己的情境有真正的理解,并作出明智而谨慎的决定。[2]这里提到的启蒙过程就是教学实践主体--教师对实践的反思与探究过程。以上观点反映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无论是教育改革,还是教育研究,要想真正的让实践中的教师走上预定的轨道,单靠外在的指手画脚是没有用的,如果没有教师对教学实践的主动的研究和反省,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就会难以保障,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就会沦为空谈。 三、从研究对象看,校本教研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这与传统教研不同。 与传统教研相比,校本教研对教师主体性有着更多的重视。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性地位使教师具有问题选择、分析与解决的主动权。校本研究的问题直接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众所周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教育问题会随着受教育对象的不同和外在教育政策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使得教学实践从必然王国中走出,走向一种不确定性,同时要求教师走出教学实践的必然性,走向对教学实践的理性反思。[8]要在不确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就不能遵守既定的模式,不能全凭过去的经验来分析、处理当前的问题,而必然的要主动地探索发现种种教育教学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教育规律,探讨教育教学问题之所以产生的根源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并且试图发现此问题与其他问题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对教育教学问题做出尽可能全面而又恰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实践问题做出分析、探讨与解决。继而,校本教研的研究结果还要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评判。使校本教研沿着发现、研究、改进、再发现、再研究、再改进的螺旋式道路不断促进教学实践的改进。校本教研这样一种对实践的理性思考的方式就决定了发挥教师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重要。 四、从研究的过程看,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是发挥教师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校本教研的过程是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其进行分析与审视,从而增进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的过程。[3]一般来讲,校本教研包括反思、确定问题、制定计划、采取行动、进行考察、再反思等六个基本环节。在反思阶段,教师要梳理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自身教学实践做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肯定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评价就离不开教师主体的反思。由于反思没有可供参考的固定的模式,故反思者对研究问题的发现离不开个体主体性的发挥。反思发现问题之后,校本教研就进入了确定问题阶段。在这一阶段,研究者要从发现的问题中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仍离不开教师的主动反思。这不仅是研究者确定问题的关键,而且选择问题的着眼点可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制定研究方案是研究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教师在制定研究方案时,要对问题研究的背景与现状、价值与意义、方法与步骤以及问题研究的预期的目的等方面做出阐释,这些都要求教师深入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在继承与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采取行动是校本教研的重心环节,是指实施计划或者说按照目的行动。考察主要是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考察。再反思是一个螺旋圈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在校本教研中,采取行动、进行考察及再反思三个环节是交织在一起的。在这三个环节中,教师对研究过程的调控,对研究方案的及时调整,对研究过程中突发状况的处理,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后的改进以及对研究结果进行再反思基础上的更高层次上的发现问题都需要教师不断的反思,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相关的理论,需要与研究共同体保持不断的交流与对话,需要不断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在研究不断得以改造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王伯康,周耀威.《塑造教师新形象--教师成为研究者之必要性、可能性及途径》.《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 [2] 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 P5. [3] 文涛.《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5. 论文网在线

281 评论

愿无悲喜2015

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作者:张建萍 内容提要: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校本培训——行动研究的探索实践,建立起学校自己的培训方式。本文从研究背景着手,确定了学校行动研究目标在于建设一支具有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善于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具有奉献精神、合作精神、充满凝聚力和生机活力的新型教师队伍,即促使教师专业(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科研)得到可持续发展。在研究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学校开展行动研究的途径、方法和新的思路,并对研究的结果作了客观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关键词:行动研究 专业发展 有效途径一、研究背景 综观当前教育热点,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成了迫切要求改善的问题。一方面,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风起云涌,出版了大量的中小学教育理论专著,大有压倒高校专家研究成果的气势。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培训机构出台的有关提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脱产进修、在职培训、学历提高、教学技能培训、课堂教学比武、自学考试等,但这些培训,都侧重于教师学科知识、教学实践技能规范方面的培养,能促进教师创新素质提高的内容和方法的培训不多,从现代社会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问题的症结何在?中小学教师应该如何寻找教育科研、教学水平、自己职业成长发展的结合点,这似乎成为一个困惑。 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的培训方式是校本培训,而校本培训中最有成效的方法是行动研究。何为行动研究,它是由教育工作者通过批判性思考并采取相应行动所进行的研究。由于行动研究与专业研究者所进行的应用研究有着实质性的差别,它既是教师的研究方式,同时也是教师的工作方式,因此,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具有深刻、内在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业务水平协同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它是新形势下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当然,行动研究的目的不是发现问题严格的因果关系,而是注重此时此刻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具有时空性和时效性,其理论是针对具体教育情境中独特的教育问题进行探究的结果。因此,行动研究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目前,能较系统科学地开展行动研究的学校还不多见。 2000年,我校参加了 “建立行动研究机制,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项目研究,该项目由教科文组织APEID(联合国亚太地区教育为发展服务)计划浙江大学联系中心副主任汪利兵博士总协调,由浙大教育学院周谷平副院长、盛群力教授等知名专家组成课题实施小组。该项研究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在实验学校建立起基于行动研究的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使学校教师在高校项目导师的指导下形成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实验过程中,通过专家对实验教师的行动研究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专题报告,定期的学校访问,项目导师与实验教师的现场研讨,实验学校校际间研究的相互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学校业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二、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 通过行动研究,使教师的专业水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仅发挥所学理论知识的支柱作用,而且能促进教师教育实践的不断创新。 1、学校层面:初步形成学校校本培训的新模式。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如何发挥管理优势,在制度建设和措施保障层面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建立起新的学校科研机制。 2、教师层面:培养一支能不断创新的教师队伍,使教师在不断反思研究教学实践各种问题的过程中, 形成新的教学思维方式——反思性教学,掌握新的教学科研工作方式——行动研究。 3、综合层面:通过行动研究,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工作态度,使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平等、民主的关系,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及其教学的对象。三、研究过程 (一)制订规划 我们根据行动研究总课题组的要求, 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我们制定了学校的行动研究计划和设想, 提出了分阶段、科学系统开展学校行动研究的方案。 在培训保障机制上,我们通过建立研究制度、 研究汇报会、 研究座谈会、研究讨论会、专家会诊、信息通报等研究方式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二)理论培训 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普遍的、一般的规律。抓教师的理论培训,是因为它是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在行动研究中主要抓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培训,其一,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和现状深入了解可以使教师把发现的问题置于教育理论的大背景中予以考虑。其二,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在形成行动研究成果时,更科学、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手册 为帮助实验教师掌握系统的行动研究方法、程序,我们学习并研究了总课题组编写的《行动研究手册》,使全体教师明确行动研究的目的意义,对行动研究的关键部分——行动研究操作流程,进行了重点的学习,使实验教师明确行动研究的操作, 了解行动研究与经验总结、科学实验的区别,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掌握理论 行动研究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行动研究常用的方法——归因法,及观察法、调查法。探讨当前教育教学的最新教改前沿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相关理论掌握教学情境变化的可能性,理解各种教学现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使教师能将专家的教学理论与个人的专业经验进行转换、修正与反省,以获得理论与实践的高层整合。 分析案例 案例,可以说,它既是实践的又是理论的,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范例,是行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校本培训内容。案例的主要的作用是提高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帮助教师掌握如何从实践中提炼出理论,用理论提升和改善自己的实践。当然,案例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也可以是同事和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

87 评论

时间不等人了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这个概念提出来已有好多年了,刚开始觉得研究者和教师是两个不同的身份,它们是分开的,如今却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似乎有点夸张。教师是要教书育人的,哪有时间去搞研究呢?搞研究那都是专家们干的事。其实不然,可能是一开始我们把研究者定义的狭隘了点。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不仅仅是表现在发表多少论文,开展多少课题,做了多少实验,更多是体现在教师是否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倾向。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新《纲要》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实现的必然途径。成为研究者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也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我们必须学习,没有专业理论的支撑不行,光靠死记硬背那些前人的'学术理论也不行,这些理论都需要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不能脱离我们的教育实践。成为研究者的学习还应该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不能只接收外部的灌输,要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研究、论证和分享吸收各种新信息。 教师教育的对象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孩子们总是在不停成长、变化,无法预设的东西太多了。作为教师,也是一名研究者,只有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支撑下,不断地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教育实践更有教育意义。研究的内容始于问题但不等于问题,他是透过问题的表现去探索出一些对教育教学活动有意义有实用的、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措施,来改进教学,提高效率。 作为新教师,我们还不具备研究课题写论文的能力时,不能误把写文章当作搞科研,但是写文章正是新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一个好的开始。成为研究者前,我们先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请教,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评价,在教育实践笔记中记录点点滴滴,慢慢积累经验、研究技能,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研究者。 我们年轻,即使不是很自信能够成功,也不要给自己妄加无谓的压力。不要把研究看得太过神圣、神秘,只要坚持做到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教育实践,就会逐渐成长。作为教师,我们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对教育实践的改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孩子的变化、教育活动方式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的变化等等,在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基于理论的思考和行动。相信经过几年的磨练,大家都会有所进步,成为研究型、反思型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谨记这些话,在教育中寻找乐趣,在研究中获得幸福。

284 评论

士多啤梨cake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进步,要有教育成效,就必须边教边学,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只有时常研究学问,时常找到新理,才能教诲丰富,才能学生得益。做研究型教师是我们教学的需要,也是我们中学教师发展的目标。

1、积极参与教师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学习,把握教育界的动态,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勇于参与诸如微格教学、学案导学研究等适合教师操作的教学研究。

2、坚持自我学习与进修。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就必须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参加集体学习、听课、评课,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说课活动,以促进个人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4、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优化课堂。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数学的“成功乐趣”。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乐趣”。关注差异,鼓励不同的学习历程,体现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研究教育规律,研究教育对象,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力求打造具有个人特色的有效课堂。

35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为什么教师要做研究与写论文

    开栏的话:很多教师觉得写论文令人头疼,就像学生写作文一样难以下笔。一到评职称、评优秀的最后关头,才想起还有写论文这么一档子事儿,于是七拼八凑地捣鼓出一篇,质量当

    小豆包么么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论文研究成果范例怎么写

    1、发表的论文。 发表的论文包括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可以是长文,也可以是短文,综述或者demo。可以列出预期发表论文的数量,大致研究点,拟发表在哪类期刊和会议上

    芒果小丸子哟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教师是研究者的论文怎么写好

    这个是关于很多方面都是可以写的,不过是要看你的是那方面的文章

    shampooxia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教师成为研究者论文怎么写范文

    幼儿 教育 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同时,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教师论文

    长虹饮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如何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论文

    行动研究者论文、需要我 来搞定的

    吸血鬼小呆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