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薰1988
柏拉图《理想国》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摘 要: 柏拉图作为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与思想家,其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包罗万象,涉及了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柏拉图最著名的代表作《理想国》中所阐述的教育思想更是涉及了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本文将就《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 :《理想国》;教育思想;现实意义
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7年,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出生于雅典,为贵族之后,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家庭与学校教育,在与苏格拉底交往后,便潜心哲学研究,拜苏格拉底为师。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离开雅典,在海外漫游,宣传并希望实现他坚持的政治理想。十几年后,约公元前387年,柏拉图政治理想失败,回到雅典,设立了学院并执教于此,在此期间,他撰写了大量著作,其中早期作品《理想国》是柏拉图著名的代表作。
一、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一)学前教育思想
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是柏拉图教育思想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理想国》第二卷中涉及到对“护卫者”这一群体的培养时,柏拉图指出“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1]。为此他特别建议以做游戏、听故事和音乐熏陶等多种形式来教育儿童,以达到培养儿童正义、勇敢、节制等美好品质,实现个人和谐全面发展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柏拉图着重强调的是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他指出,带领儿童做的游戏必须是符合法律要求的,给儿童听的故事、音乐都必须是经过严格审定的,符合社会道德评判标准的最优美高尚的作品,而那些描写虚伪、丑恶、妒忌等的故事必须被剔除,这样才能使儿童的心灵得到陶冶,把真、善、美的种子埋在心底,使之受益终身。
学前教育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文艺方面的训练,即音乐;其二为体能方面的训练,即体育。一个完美的人应该是身心皆健全并且和谐的。柏拉图特意强调身体方面的训练不仅仅为了是身体强壮,把这两种教育恰当的结合起来,不仅能使人的心灵和身体实现调和,更能使一个人的爱智部分和激情部分配合得当,让个体本身呈现出一种和谐、完善的状态。柏拉图也很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首先,他把道德教育寓于音乐和体育之中。对音乐、文学作品都要做严格的选择,防止对儿童心灵的污染,体育锻炼中注重培养儿童的勇敢精神。同时,柏拉图也恰当的寻找到了儿童道德教育的方法,即诉之于感觉。柏拉图认为要凭赖感情,以养成儿童对善的爱好和对恶的憎恨。教育应诉之于感觉给幼儿培养正确的爱憎之情,用苦乐感觉来约束幼儿是有效的。因为苦乐是儿童最先的感觉,也是善恶最初的表现形式,在德育的最早阶段完全可以利用这种天赋本能来教育儿童。此外柏拉图也格外指出了环境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说:“要使我们未来的护国者,不致于在不道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好象把羊放在毒草地区,每天在那吃草,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地在它们心灵中积累了一大堆毒素……可以使其从周围的一切事物里得到益处,从美的物品中发射影响接于其耳目。象和畅的蕙风一般,令人精神健爽。因此,从孩童时期即于不知不觉间引导他们于和睦、友好并和美好的理性一致。”[2]
(二)全面发展教育思想
柏拉图认为人分为三等,每个人属于哪种类型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固定了。个人的天赋非常重要,决定了人以后的社会地位等等。但他又指出天赋虽然重要,但如果得不到合适的教育那么好的天赋会比坏的天赋还要低下。柏拉图由此指出了教育对塑造一个人所产生的巨大作用,进而提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的全面发展是指身体和心灵的同步发展,主要是进行音乐和体育的教育。音乐与体育必须“两手抓”,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假若只接受音乐教育,沉溺于音乐之中,最后可能成为精神不振没有成就的懦夫;而仅仅接受体育训练,又会成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因此,二者必须全面发展。通过音乐和体育教育结合,才能培养出个体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公民。
(三)分阶段教育思想
第一阶段:出生至20岁
0至6岁的幼儿教育阶段,主要通过游戏学习。普通教育教育阶段“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3],主张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儿童安排包括讲故事、寓言、诗歌、音乐、美术、体育锻炼等广泛的教育内容。儿童过了6岁,教育的主要内容就变成了音乐和体育,并辅以诗歌和各种高级的文学。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总之,这个阶段的教育力图把大多数青年培养成为合乎规格的武士。
第二阶段:20岁到30岁
20~30岁这个阶级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慧的美德,是“哲学家的教育”。以前学习的各种科目是杂乱无章的,而现在这些人要把学习的各个科目整理分类,寻找一些共同的方面和因素。哲学家的教育从数学开始,在数学中首先学习算数,从算数再进行到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在此基础上,哲学家再学习天文学与和谐。所有这些学科都不是经验性的,不涉及观察实验。研究的途径只是纯理智,不涉及感官。它们不是用来让哲学王在日后治理城邦时具体应用的,而是要使他们的灵魂产生转向,从信念转向思想,最终从洞穴中解脱[4]。
第三阶段:30岁到终世
当他们30岁时再从中选择最优秀的,开始学习辩证法。当受教者达到35岁时,这些人要到城邦中担任具体的职务,使其在经验上不属于任何人。这个过程同时也是让其经受考验,看看他们能否抵挡可感世界中欲望的诱惑。这一阶段大约是15年,如果学习者在所有这些事物方面都能够做得比较出色,那么,他们在50岁的时候就必须被引向目标,去观照为一切事物提供光的善的形式自身。
二、柏拉图教思想的现实意义
针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可从柏拉图的教育理念中得到如下启示:
(一)加强未成年人教育,重视幼儿学前教育
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教育应从幼儿时期开始,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人们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幼儿时期的教育为人的成长奠定了基础性的作用。柏拉图认为应该实行终身教育,在这其中,学前教育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国在现阶段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开展多年,保证了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力,在他们最需要接受教育的阶段为他们创建了良好的环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果甚为显著,相比较之下,我国的幼儿学前教育就显得不受重视,逊色许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过早将小学内容下放到幼儿园,幼儿园教育不符合教育规律,忽视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进行教育,缺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等。
现阶段幼儿园的教育呈现出超龄化的趋势,过早教授孩子专业的知识,忽视了教育的循序渐进,一味的追求分数,追求“赢在起跑线”,填鸭式的堆积知识,只关注孩子们学会了什么,却不在关心他们快乐不快乐,不关心他们在心灵上的成长与道德上的进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曾指出“幼儿园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健康教育”,“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5]。何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出明确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指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只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健康。
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时期的学前教育,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道德教育,把幼儿心理发展、道德健康纳入幼儿教育的基本体系,做到知识、心理、道德“三手抓”,加强幼儿教育者的整体素质,逐步实现幼儿教育的整体改革,制定出更适合幼儿成长的知识体系,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柏拉图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柏拉图的全面发展是指身体和心灵的全面发展,包含智育和美育。这就是说,既要学习读、写、算的初步文化知识,也要增强身体素质、艺术素质、道德素质。这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素质教育政策不谋而合。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方针,它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我国的普通教育长期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弊端,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注重灌输知识,只重视分数和升学率的现象愈演愈烈。我们只关注学生在试卷上表现出来的分数,只关注他们的作业对错,我们认为的“成功”仅仅是成绩的排名,却忽视了孩子心灵的成长,在柏拉图认为最该着重加强的德育方面,我们却恰恰忽略了。孩子们生活的质量越来越好了,压力却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快乐。大学生乃至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层出不穷。除此之外,社会道德近年来的滑坡现象越来越严重:从前几年的“扶老人反被讹钱”“不给钱不捞尸”令人哗然的事件到这两年令社会人心惶惶的“毒馒头”“皮鞋胶囊”等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追其根源,无不是道德教育的缺失所酿下的祸根。
这给我们敲响了一个个的警钟: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一个人,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而一个真正的人,才能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教育应分层次理性设计
柏拉图认为教育应分层次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时期需要接受不同的教育,而我们现阶段在教育阶段分层次设计上很不合理。我国教育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教育不分学生的阶段特征,施以相同的教育,学生们都成了一个模子里套出来的模型,所以出不了尖子,出不了人才。现在很多人提出了改革我国的教育模式的不同方法,却不是真正站在发展孩子的素质上提出的。这样孩子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国家也耗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只有有效的教育层次设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行教育模式的弊端。现在的应试教育应逐步向应用教育的模式转变,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参照柏拉图的金银铜铁论,针对不同的“材质”应有相对应的教育形式。首先基础教育必不可少。我国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应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目的是让孩子们都能接触到必要的知识,开启他们的智慧,使他们对世界有基本的认识,培养他们必备的知识,拥有良好的体魄,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修养与道德品质。其次,不应当把“上大学”作为孩子的唯一出路,面对社会的“用工难”“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等问题,应针对性的根据社会需求将一些二、三流院校设置成立小而专的专业技能院校,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最后,要将高校教育提升到新台阶,让高校不仅仅成为一个为了拿文凭而选择的地方,而是要将高校教育真正做到为国家培养高精尖人才,将基本教育、应用教育、以及社会上有创新成果的姣姣者吸纳入内,接受系统的创新科研教育,培养发展成为国家核心创新人才。通过分层次理性设计,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身最大的潜力与才能,提升了自己,不浪费社会资源,也为国家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建立不同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标准,发掘出每个人身上的最大潜能,给各种能力的人以不同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够拥有不同层次和能力的人才,应对不同工作需要,适应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我们应学习柏拉图分层次教育的理念,打造出多层级多能力的人才,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各尽其才,各尽其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柏拉图作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探讨教育理念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中的学前教育、全面发展、分阶段教育等思想为国家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启发我们,国家不但要重视教育,更要科学地进行教育,尊重教育规律,为人才的培养创建良好的环境,为国家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2)郭斌和,张竹明译.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刘烨编.柏拉图的精神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4)余纪元.《理想国》讲演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饕餮江江
伴随着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文化互相交融、碰撞的时代,《理想国》进入东方世界,尤其是进入中华文化体系里,对我们中华文化也是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对传统的东方思维模式也产生着一定冲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对这样优秀的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弃其与我们无法适应的内容”,让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互相弥补,互相吸收,以达到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是值得深思的话题。正如《理想国》中探讨的正义问题,其对西方塑造“正义”思想产生巨大推动力,但在传统中华“正义”观面前,依然只是产生些许风浪,并不能产生动摇的效应,侧面也反映出中华文化中的“正义”观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品读《理想国》以及对“正义”的再思考,有着深刻的意义。《理想国》的正义思想最终与法律走到了一起,继柏拉图《理想国》谈论正义之后,又涌现了亚里士多德、霍布斯、罗尔斯等等哲学家对“正义”的深入探讨,西方的正义思想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西方法律也当然追求正义,但首要目标是追求平等,只要过程平等,他们则认为得到了正义,所以西方法律着重强调程序正义,哪怕结果并非是得到各方公认的结果,只要认为得到程序的公正就是正义。其后正义发展更倾向现实主义,更善于在承认并接受现实状况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并用制度化(如法律)的方式解决问题,西方正义概念的前提是肯定了私利在正义面前的合理性。来源:新西部下半月
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但是,当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李鸿章所处时代,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李鸿章无法也不能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 毕业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科学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题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
元代书画家赵孟頫 在题《枯木竹石图》中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 应八分通,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浅层次的理解就是说书法中的运笔、构图和美感,跟绘
在写论文的研究意义的时候作者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来写,如下: 1、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2、前人有研究过,或
柏拉图《理想国》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仅供参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