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7

迪夫米米
首页 > 学术期刊 > 职业经理人法律制度研究论文题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仗剑拂衣去

已采纳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其完善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证券监管机构监管上市公司的主要途径,信息披露制度是各国证券法律制度的重要原则。信息披露制度,也称公示制度、公开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将其自身的财务变化、经营状况等信息和资料向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或公告,以便使投资者充分了解情况的制度。它既包括发行前的披露,也包括上市后的持续信息公开,它主要由招股说明书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和临时报告制度组成。信息披露制度保障了交易的安全,维护着投资者的信心,也维持了证券市场的稳定秩序。我国证券市场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步向规范化、法律化发展,信息披露制度也已建立较为完整的体系。但是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仍存在很多违规行为,散布虚假信息、隐匿真实信息或滥用信息操纵市场、欺诈投资者、转嫁风险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的完善和有序化,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1.1 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必须准确、真实,不得虚假记载、误导或欺诈,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为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也是信息披露失真这一问题,有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严重失实,从招股说明书到临时、定期报告,一直是谎话连篇。他们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肆无忌惮地在财务会计信息上弄虚作假,致使虚假信息泛滥成灾。主要表现为这几个方面:其一,证券发行中的虚假陈述,即证券发行人、承销商等在发行申请书、招股说明书、募集办法等文件中作不实、误导、有重大遗漏的记载;其二,证券上市中的虚假陈述,即上市公司、中介服务机构在上市报告及相关文件中对诸如企业实力、经济效益、营业收入、利润水平等方面,作不实、误导、有重大遗漏的记载;其三,证券交易中的虚假陈述,即上市公司、证券商、证券交易所、投资咨询机构等在定期报告中作不实、误导、有重大遗漏的记载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发生了数起这样的案例,手段直露,胆大妄为。比如2001年引起股市地震的银广厦,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登手段,虚构企业交易,虚增剧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1.78亿元、2000年5.67亿元。此外影响颇大的黎明股份、麦科特 、蓝田股份等案件也属此同类。1.2 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上市公司应“依法充分公开内容完整的财务报告,充分公开实际发生的法定重大事件范围内的事项”。事实上,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大多是不完整的,对于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很少有作充分披露的。蓝田股份将公司股票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由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对公司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数额作了相应缩减,却一直未公开披露这件缩减公司股本的重大事项,后受中国证监会的严厉查处。棱光实业长期隐瞒对关联企业的担保事件,致使投资者损失严重。从公司的角度出发,大量的信息披露不但加重报告成本,而且容易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这是上市公司不愿作充分信息披露的客观原因。所以,证券法律允许上市公司自行决定是否公开那些与商业秘密有关的重大事件,以便在保护公司利益的基础上,保护股东及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与此同时,法律也一再强调,上市公司必须披露那些不利于公司股票价格、但有利于投资者做出重新选择的重大事件,比如上市公司涉及诉讼、仲裁事件,公司领导、高层管理人员违法受制裁的事件等等。1.3 信息披露不及时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与其股票的市场价格是息息相关的,信息往往起到价格信号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理解,在证券市场上,时间就是金钱。及时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判断;不及时的信息披露,却为内幕人员利用时间差进行内幕交易、牟取暴利或及时避险提供了条件,这对于普通的中小投资者而言,无疑是极不公平、不公正的。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违规案例中,信息披露不及时并不少见:“漂河银鸽”买入“银广夏”股票未及时披露时间、恒泰芒果对于公司涉诉事项未披露事件等。经注册会计师签证的会计报表应当在报表签证后的两天以内向社会公众公布,但实际上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满足了这一披露要求。因此由于这些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的现象,为广大投资者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1.4 信息披露不严肃会计制度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但在现实中,一方面由于监督措施不力,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局部利益而在会计处理上“各尽所需”,另一方面,证券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在指定报刊或网站上发布信息,但总是有个别的上市公司不分时间、场合随意地披露。银广夏造假事件就是明显的例证。有些上市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有解释性说明、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置之不理;有的在年报摘要中对注册会计师说明段所涉及的问题“三缄其口”;但虽然是“合规”地省略了会计报表附注,其经营中一些不容忽略的重要信息也被“淡化”处理了。会计制度的严肃性受到严重损害。2 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原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债权人、顾客以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投资决策带来了严重误导。同时也损害了国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破坏了社会经济法制化的进程。并且破坏了市场游戏的规则。因此,我们必须找出问题的成因,探讨出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2.1 造成我国目前信息披露现状的动机和内部原因2.1.1上市公司违反信息披露规则制度的动机从公司层面上看,上市公司违反信息披露制度的动机有三:第一、是简单地将上市等同于“圈钱”,有些企业把股份制等同于单纯的集资手段,把上市募集的资金看作是“永远不必还本的无息贷款”。为达到证券法对公司上市的资格要求,一些企业和中介机购、虚报资产、甚至伪造相关文件,以求上市“圈钱”。一旦上市成功,之前所作的种种承诺已成“南柯一梦”,投资者的钱早已“打水漂”了。第二、是为配合庄家操纵股价,以便谋取暴利。“利”字当前,各种违规手段层出不穷,比如虚报利润、虚增资产、修改财务报表,甚至联合媒介传播各种假消息。第三、是为应付证券法律规定的各种信息披露制度,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弄虚作假,尽量使披露的信息符合法律对业绩等情况的要求,以免被证监会、证交所“罚牌下场”。2.1.2造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的内部原因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从公司内部原因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上市公司缺乏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已引起了会计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由于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引发的信息披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股独大”现状难以保障公司信息披露兼顾各方向观者利益,而是满足、体现大股东的意志,监事会形同虚设。其次,“内部人员控制”使得董事会职能失灵、上市公司与控股大股东之间不正常交易。也使信息披露极不规范,内部审计走形式,公司缺乏或不执行内部信息管理制度,公司内部也存在“信息不对称性”。最后,弱性效率的资本市场减弱了公司致力于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即所有公开可获得信息不能立即地、无偏见地为所有投资者获悉,或者是投资者没有能对公开可能获得的信息立即地、无偏见地做出反应,从而不能使股价做出正确反映,无法正确体现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好坏。第二、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职责分配不分明、不能很好地相互制约、各司其职,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正常有序地进行。第三、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由于近几年会计制度规定和会计核算方法变化较大,使一些本来就一知半解的会计人员更难以胜任。有的会计人员往往不能有效地按国家财会法规、财经制度独立地进行监督,丧失原则、知情不报,共同作弊。导致法制规范失效。而且有些上市公司内部人员及其相关人保密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导致公司内幕信息随意或提早泄漏。从而使公司和投资者利益受损,并且严重影响会计法制法规地发展,扰乱证券市场秩序。2.2 造成我国目前信息披露现状的外部原因2.2.1外部监管体系不完善从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管环境来说,会计信息失真与虚假会计信息披露是由掌握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经营者与会计信息相关利益主体(证券监管主体、鉴证主体、投资者等)行为博弈的结果。主要体现在证券监管主体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鉴证主体会计师事务所缺乏审计的独立性;监管者事实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2.2.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信息披露制度的改进,但到目前为止,信息披露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仍没突出市场经济主体,尤其是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息要求;制度制定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如表外业务、无形资产等)的处理和披露没有做出规定或规定得不够恰当;新旧法规以及各个法规之间存在着矛盾及不协调。如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等等。2.2.3中介机构管制力度不强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没有履行其应有的职责。由于竞争,有些注册会计师为了眼前利益,在审计工作中为了维持与上市公司的良好关系,没有保持其真正意义的独立,在实践中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虚假的会计信息不揭露,还通过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等手段,为作假者服务。这种做法客观上助长了部分上市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作为专业人士,会计师签名的文件一旦在上市公告中出现,无疑增加了该信息的证明力和可信性。但是,由于当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监管制度还不完善,而且某些会计师的道德素质低、职业操守观念差,出具虚假会计信息、误导投资者的事件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比如“琼民源”一案中的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和海南大正会计师事务所,是琼民源中小股东所深恶痛绝的虚假信息披露的重要“帮凶”。缺乏对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进行强有力的民事惩罚。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对违反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都有详尽的规定,主要以行政责任为主,辅之以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其中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最为薄弱,即重在惩罚,而不是对投资者的赔偿。在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实践中,也主要以行政责任为主。所谓处罚力度的加大,也只是体现在追究主要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上。在财产方面,处罚后果往往只是表现为对当事人的违法所得全部由国家没收,而没有对投资者的民事赔偿。3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对策3.1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内部监管上市公司内部监管制度的建立,主要是解决内部制衡问题,防止权限失控和舞弊。健全内部监管制度首先要解决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管和控制,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其次,要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经营者必须对下属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3.1.1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会计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确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那么就要求企业产权制度的完善,使得所有权和治理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公司的治理机构能够如期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和计划,同时应对现行的业绩评价方法予以修改,将治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同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联系起来,避免以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为主的传统薪酬制度下治理人员的短期化行为倾向。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不断的改革中逐步深化完善。其基本方法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会计信息内部监控机制。其次,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独立的国有政权行使机构。最后,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在上市公司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时,才能建立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的屏障。3.1.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是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各司其职、有序运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还必须对公司内部治理组织结构和制度设置进行必要的调整。第一,进一步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源头上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第二,完善董事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的人员构成并强化董事会的责任,建立一种董事会与总经理相互制衡的机制;立法对董事的股份条件做明确的规定,使得股东不仅享有权益同时要真正负责起其应尽的义务。第三,发挥监事会的作用。监事会必须有精通业务、会计、法律的人员并有权监督公司财务、业务状况。由于我国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与国有股东所有者缺位已经对经营者极力不足,还有公司控制权市场以及经理人才市场不够成熟等原因使得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机制基本上失效,失去约束的代理人选择败坏道德行为和进行虚假会计信息披露是其理性的选择。只有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地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监管,实现所有者、经营者和下属之间的合理关系,互相督促,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3.1.3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信息披露诚信意识在会计信息披露法制规范最完善的国家,也避免不了法制规范在某些方面存在模糊、笼统等问题。会计信息披露主体就可能利用法制规范漏洞,以非法的手段达到“合法”的目的,导致法制规范失效。因此,法制监管约束不到的地方,就需要借助道德的力量。社会整体道德的提高可以对企业的诚信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同时,要提高公司经营治理者的道德素质,除了坚持对公司经营治理者的道德考核外,还应建立有约束力的职业经理人市场。通过职业经理人市场对公司经营治理者道德水准的激励和约束,长期坚持将会培养公司经营治理者老实守信的观念,提高公司经营治理者的道德水平,最终使公司也守信,不再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在加强社会和经营者道德建设的同时,建立上市公司诚信档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市公司老实守信意识。将上市公司的问题和不真实信息公布出来,可以使企业自觉坚持老实守信,也可以方便监管工作的进行。3.2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外部监管3.2.1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管体系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外部监管体系,首先要强调政府的集中立法治理,将政府监管置于治理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其次要依靠自律机构完成一线监管活动,弥补因政府监管成本过高和政府失灵所造成的监管效率不足同时要注重法制,引入司法监督及媒体等社会监督力量。在以上两个方面为基础指导思想的前提下,首先要发挥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的核心监管力量,对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及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内容进行监管和审核,及时发现和查处信息披露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其次要发挥证券业协会和证券中介服务机构的自律监管和社会监管力量;同时要发挥媒体和投资者的社会监督和市场监督力量。一家优秀的媒体为了获得市场的青睐,有动力来报道事实的真相,而这种事实真相的报道正是证券市场有效监管的另一种方式。而投资者则是会计信息的最终需求者,他们将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因而他们对于信息披露的监管是自发且严格的。与此同时,完善我国司法诉讼制度和证券法律法规的民事赔偿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完善我国司法诉讼制度,通过民事诉讼来惩处会计造假、会计信息披露违规,对上市公司高管行为实施严刑峻法,才是比较有效和现实的监管方法。发展集团诉讼制度,将小股民的力量集中起来,同心协力共同向虚假信息披露者索赔。3.2.2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现今,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固然有巨大的利益诱惑,但更大程度上在于违规行为被监管者发现的概率较小。为提高违规者所支付的违规成本和违规行为查处的概率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违规者的违规期望收益可以做到。首先,提高违规成本,可以完善《证券法》中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它通过责令违规者赔偿受害投资者的损失不仅可以有效地剥夺违规者通过违规行为所获得的非法利益,而且给违规者强行加上了一种经济上的巨大负担。同时可以建立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体系。这样可以使严重违法的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证券行业中彻底出局,另其丧失执业资格。其次,提高发现违规行为的能力,可以确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框架,并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最后还可以建立信息披露的风险预警系统。当有着内部逻辑众多的监测指标出现异常情况时,发出不同程度的风险预报,并将之转化为一般投资者能够理解的信息。这将大大地提高及时发现违规的能力,并有效的保护投资者免受巨大的损失。补充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完整、不及时、不严肃等情况的事件频频发生,社会对此的反应也十分强烈。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地损害了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也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从而使社会对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完善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现状就变得刻不容缓。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不规范的现象,深入地分析了问题的根源,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出发,探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一些规范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对策。关键词: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证券市场参考文献1.阮慧荣.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时代经贸,2007,112.杨文静.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分析.科技信息,2007,123.欧群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广东:广东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4.段秀芝.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研究及对策探析.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5.李秀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山西:山西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10 评论

思念你的情意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参考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应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是有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帮助!

(一)工商管理方向

1 技术创新与公司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2 企业伦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3 金钱观和道德知觉的关系研究

4 商学院学生的道德知觉研究

5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6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7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及对策研究

8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9 某某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和效果研究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某某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11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研究

12 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3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4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

15 中外合资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6 企业社会责任与行为研究

17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及其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18 企业道德与伦理问题研究

19 企业知识管理(转化或转移)问题研究

20 企业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研究

21 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

22 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战略研究

23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增进

24 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

2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机制(制度变迁效应)研究

26 本土市场效应与中国跨国公司成长战略研究

27 子公司反噬母公司及母国政府应对战略

28 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29 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30 中国汽车企业的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研究

31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2 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3 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

34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分析

35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创业的视角

36 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37 新生代的创业精神培育研究

38 新生代工作压力研究(表现、成因和对策)

39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

40 技术寻求型FDI的实现机理

4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42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组织管理(或知识整合研究)

43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演变及其对子公司的管理

44 跨国公司知识学习与知识转移研究

45 公司创业研究

46 中国企业国际化逆向知识转移研究:基于***角度

47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8 企业生产或技术战略问题研究

49 大规模定制战略的实施条件及其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50 丰田生产方式的实施条件及其借鉴作用

51 企业产品(或服务)设计问题研究

52 制造业(或服务业)车间班组组织方式与现场改善活动

53 董事会治理研究

54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55 国有企业民营化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6 企业并购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7 网络公司治理研究

58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59 公司治理转型研究

60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绩效研究

61 中国走出去企业的行业选择/地点选择战略研究

62 在华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与竞争力研究

63 在华跨国公司与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战略/竞争力/进入模式对比

64 中国某行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65 中国某主导企业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研究

66 各世界一流商学院的管理学科竞争力研究

67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研究

68 企业战略风险的管理

69 基于知识的企业战略研究

70 企业能力与企业行为

71 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治理瓶颈

72 金融风暴对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3 金融风暴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4 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75 基于行业环境视角下的企业竞争行为的探讨

76 动态环境视角下的组织变革与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探讨

77 基于资源观的战略管理理论比较研究(新加)

78 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企业战略变革思考

79 我国民营企业的冲突管理研究

80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81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瓶颈与破解路径研究

82 我国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83 我国成功民营企业的行为模式研究

84 我国民营企业的传承机制研究

85 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研究

86 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研究

87 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及实施条件研究

88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89 企业差异化战略的实现研究

90 中国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91 某某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92 某某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93 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研究

94 我国企业自然资源寻求型海外投资研究

95 创业机会研究

96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97 企业家创新研究

98 战略风险管理研究

99 大学生创业研究

100 创业投资研究

101 管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运用与体会

102 企业文化在企业兼(合)并中的作用与问题分析

103 金融危机中的企业道德问题研究

104 “国进民退”现象的研究

105 (自己)所在城市(或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研究

106 金融危机后的中国企业竞争力分析

107 价值链理论在××(自己选定)产业中的分析与应用

108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

109 企业家的继承(接替)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10 企业(制度、技术、组织、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111 提高组织效率的对策研究

112 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变化及对策研究

113 和谐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114 我国零售业发展环境实证研究

115 旅游企业发展环境与战略研究(以某旅游企业为例)

116 企业环境创新问题研究企业环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评价

117 制造企业关键环境要素分析——以某企业为例企业危机管理研究

118 产学研合作绩效实证研究(调研)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1.论企业培训的风险与防范

2.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及其风险管理

3.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5.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问题及对策

6.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7.论有效管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途径与方法

8.论发展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9.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

10.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劳动争议

11.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

12.战略性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研究

13.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14.转型经济条件下雇佣关系的变化

15.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

16.人力资源外包途径与管理研究

17.中小企业薪酬体系研究

18.中小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19.中小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0.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1.激励理论新发展的研究

22.领导与领导方法研究

23.中外人性比较研究

24.绩效考核方法研究

25.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26.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27.薪酬制度设计方法研究

28.股份制企业中的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29.薪酬构成及其功能研究

30.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究

31.领导力与管理艺术研究

32.人力资本研究

33.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研究

34.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

35.跨文化冲突与管理

36.在华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7.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6.论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37.劳动合同条款研究

38.劳动市场的就业趋势分析

3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管理

40.工资弹性研究

41.安全生产与劳动法规

42.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建设研究

43.职业经理人信用问题研究

44.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45.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机制研究

46.职业经理人成长路径及对策研究

47.职业经理人治理机制研究

48.职业经理人效用模型研究

49.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薪酬水准研究

50.职业经理人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51.股份制企业高管层薪酬管理研究

52.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管理问题研究

53.绩效管理方法研究

54.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55.企业薪酬制度选择研究

56.上市公司薪酬问题研究

57.大学生工作寻访的心态与行为研究

58.劳动需求方视角的可雇佣性与可雇用技能的研究

59.劳动合同短期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60.绩效标准设计方案的研究

61.组织绩效控制方法的研究

62、团队氛围与团队绩效考核效果关系研究

63、员工与组织匹配对组织绩效考核的影响研究

64、经理人职业倦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干预研究

65、员工工作场所的偏离行为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66、组织中员工身份“差序格局”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路径

67、强弱关系与个人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

68、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研究

69、创新人才开发对策研究

70、员工心理压力与企业政策关系研究

71、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

(三)物流管理方向

1、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物流能力研究

2、某某省物流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3、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4、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5、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

7、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初探

8、基于物流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9、某某省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0、某某省物流要素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1、基于产业结构的某某区域物流能力分析

12、浅析某某省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

13、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机制研究

14、区域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设计初探

15、区域物流业对某某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6、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

17、我国物流管理现状及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思考

18、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控制/优化研究

19、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物流能力研究

20、基于价值构造分析的供应链协同研究

21、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22、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价值链的视角

23、物流企业产品定价策略与报价的研究

24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25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26国有企业(电子制造企业等)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7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28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9某物流配送中心的EIQ分析

30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流程分析与设计

31武汉城市圈(某经济区域、某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

32救灾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33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3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物流系统及其合理化研究

35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某企业或行业分析)

36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37某行业(企业)采购策略研究

38某企业(某类企业,如连锁超市)逆向物流管理体系构建

39我国(或某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构建

40我国冷藏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41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形成原因、发展动因、增长机理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42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对城市(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43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理研究

44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的布局网络与区域经济社会布局网络协同发展机理研究

45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布局及层级结构研究

46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建设、运营模式和协调机制研究

47武汉市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以及规模的确定

48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战略定位

49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建设模式

50某某省冷链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1国内外农副产品冷链体系的分析研究

52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

53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模式、运营与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54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系统研究

55加快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途径及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56我国快递物流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

57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外包

58供应链物流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

59物流服务运作模式

60企业物流模式影响因素及选择路径

61战略采购与供应管理模式研究

62(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

63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与途径

64物流服务柔性研究

65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质量

66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

67供应链创新研究

68供应链设计案例研究

69基于顾客需求的供应链设计

70应急供应链策略研究

71民营企业物流问题与对策

72中外物流比较研究

73物流能力的类型及其改进策略

74某某公司物流管理案例分析

75某某行业供应链物流分析

76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77逆向(反向)物流运作研究

78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79物流金融的运作管理

80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

352 评论

抖抖小姨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企业广告策划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2、管理人员选拔与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3、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主要动因与途径探索 4、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5、浅谈中小企业的人才战略 6、企业如何进行网络营销 7、我国轿车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 8、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研究 9、企业多元化投资战略探讨 10、论企业产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11、企业品牌策略研究 12、论我国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13、加入WTO后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14、论企业的绿色经营 15、多元化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16、高等学校品牌经营策略研究 17、论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 18、论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19、中小企业股份化改制探讨 20、名人广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21、中小型企业并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 2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23、论企业的集团化发展策略 24、员工招聘与面试技巧探讨 25、浅析企业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26、浅谈负债经营 27、论企业高层管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28、论商业零售企业营销战略管理 29、关于合理利用外资策略研究 30、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31、中国商业体制下连锁经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32、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 33、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34、对我国税费改革的思考 35、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36、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竞争力探讨 37、论企业如何设施品牌战略 38、国有企业核心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39、论体制转换中的财政职能转变 40、论企业文化建设 41、试论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员工培训策略 42、论中国税收改革 43、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纳税服务工作探讨 44、企业战略并购研究 45、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46、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 47、企业并购中风险规避策略研究 48、论国有医疗机构改革 49、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50、论国有企业创新机制建设 51、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的供需矛盾分析 52、服务企业CIS的导入研究 53、论企业薪酬制度改革 54、现行税收征管模式评析 55、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探索 56、中国商品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57、现代商业连锁经营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58、现行增值税制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59、企业品牌战略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60、国有企业高级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61、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62、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探讨 63、国有大型零售商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64、中国民营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65、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革探讨 66、网络营销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 67、体验营销的主要策略研究 68、中国加入WTO后零售企业经营对策研究 69、中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0、关于中国名牌商品国际化的思考 71、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2、团队激励方法探讨 73、企业产品创新机制研究 74、生命周期理论在产品创新中的运用研究 75、产品广告策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6、试论满足需要与创造市场 77、我国批发商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或零售商)探讨 78、市场营销道德问题分析 79、“假日经济”营销问题探讨 80、对非营利组织营销问题的思考 够不?????

282 评论

地主李东家

什么是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区别?以下这个例子就言简意赅地传神勾勒出两者的不同:1999年,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在三九集团访问赵新先总裁时,谈到中山大学技术专家创业可获20%的股权,赵新先回应道,“如果我创业时能享受这样的政策,今天我就拥有几十亿财富了”。以下这个图表列出了企业家区别于职业经理人的几个特征。如图所示,在所列的7个特征变量中,可直接识别的特征变量有5个:雇佣关系、出资与否、承担企业风险、所有权与控制权、担任企业主管与否。二者的特征有明显重叠且较难识别的是创业与否与创新功能的特征变量。其中,创业与否实际上可用企业内创业、结合出资或继承出资来加以识别。而且与职业经理人相比,企业家更为强调创新功能。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区别典型的企业家例证举不胜数。世界许多著名大公司的创始人以及冠以家族名称的大公司比比皆是。例如,美国福特、柯达、杜邦、劳斯莱斯公司的创始人,欧洲的梅赛德斯-奔驰公司、飞利浦公司的创始人,以及日本的松下幸之助、京瓷公司的稻盛和夫,韩国三星的李建熙,我国台湾台塑的王永庆、宏 电脑的施振荣等。德国人西门子(Werner Siemens)创建了至今仍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美国人威斯汀豪斯不仅是伟大的发明家,同时也是企业的创建人。这些公司中的大多数,其家族所占有的股份已很微小,家族成员也基本上退出了上层管理的历史舞台,成为了典型的公众公司、现代企业。这些公司的创业者们无疑都是成功的企业家、典型的企业家。而且,许多家族企业的继承人虽未参与初期创业,但由于继承了产权、并主管企业,而有别于职业经理人。典型的职业经理人,同样举不胜数。例如,福特汽车公司的李·艾柯卡、通用汽车公司(GM)的杰出经理人艾尔弗雷德·斯隆、通用电气公司(GE)的杰克·韦尔奇、IBM的郭士纳等。他们被雇佣成为这些企业的总经理或总裁,运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企业的持续成长作出了巨大贡献。郭士纳(LouisJr.Gerstner),曾任IBM的执行总裁(CEO),是一位典型的职业经理人。他是哈佛大学的MBA,28岁即成为世界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委托代理人,33岁起先后任最年轻的高级主管,大公司总裁,多次挽救公司于危难之际。特别是1993年,他接手濒临破产边缘的IBM,确定新的目标与重构战略,1995年使IBM转危为安,1999年业务收入达875亿美元,纯利润77亿美元,年增长率22%。IBM的重构业绩得到市场的认同,2001年12月28日,虽然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下降了8%,但IBM的股票却上涨了45%。正是郭士纳使IBM恢复生机并重新获得竞争优势。为此他被《商业周刊》授予2001年度全球首位管理精英。郭士纳是一位频繁跳槽者,在这种流动中找到了更能适合其才能的舞台,同时也使他获取高额薪酬。例如,郭士纳入主IBM所谈定(即雇佣契约规定)的收入为:150万美元年薪、100万美元奖金、50万股IBM股票,外加420万美元的弥补离开RJR Nabisco(烟草、食品公司)的损失。上述安排是美国公司与职业经理人的契约。郭士纳为此而被雇佣来负责IBM的经营与管理。时势造就的“高科技”企业家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出现了由硅谷培育的高技术企业,如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惠普公司、苹果公司等,同时也培育了比尔·盖茨(Bill Gates)与保尔·艾伦(Paul Allen),杰布斯(Steve Jobs)与沃兹奈克(Steve Wozniank),诺宜斯(Bob Noyce)、摩尔(Gordon Moore)和葛洛夫(Andrew Grove) 等一批技术企业家。这些高技术企业往往具有超常速度的成长特点。公司规模和组织单位迅速扩大与增加,股东越来越分散化,需要迅速成长的资金,公开上市进行融资,专业技术人员与经理层对企业控制等。这些创业者在他们年富力强之时,就实现了将企业扩展为世界级企业的梦想。经营规模和范围的迅速扩大,促使微软这样的公司迅速向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转变。彼得·德鲁克把通用电气(GE)的创始人爱迪生称为“高科技”企业家的典型代表,尽管他把企业搞得一团糟,最后为了挽救事业不得不从他所有的企业中抽身出来。像微软这样的一些企业,由于具有新型的现代企业特征、而与传统的企业有所区别。按照我们的识别模型,比尔·盖茨符合企业家的识别特征,但是盖茨这样既懂技术又善经营管理的人才,与传统的出资者和企业家也有所区别。因此,将比尔·盖茨称之为“高科技”企业家或许更为贴切。经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家中国企业家阶层的出现早于职业经理人,后者是伴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然而,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历史至今不过10年左右,职业化的经理人市场也只是初露端倪,其发育远未完善。正在形成的中国职业经理人阶层中,相当一部分并未受过管理教育(如MBA)的专业训练,而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实践跻身这一队伍之中。这部分人员的来源、构成复杂,素质、能力参差不齐。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型期企业高速成长期的特有现象。另一部分是越来越多的是受过专业教育而成熟起来的职业经理人,包括许多受过国内外教育和有在外资企业工作经历的人才。这部分人素质、能力较为整齐,正在形成越来越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阶层。在实行计划经济期间,中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因而也不存在企业家,只有政府委托的企业主管。即使是在改革开放后到现在,中国国有企业的主管也绝大部分为政府任命与派遣的官员,具有行政级别。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1987年中国首届优秀企业“金球奖”评选出来的20位“企业家”,全部是国有企业的主管和经理。10年之后,这批当年的“企业家”除了3位仍在原企业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外,其他人要么落马,要么被提拔为行政部门领导,要么销声匿迹。他们并不具备上文讨论的“企业家”所具有的特征。虽然,也有许多被派遣的国有企业主管,带领企业进行创业,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从企业家的识别特征看,他们并不具备企业家的特征,不能入围。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有了很大发展,也成长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如四川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刘永行兄弟,广东志高空调的李兴浩,以及成千上万中小家族企业的创业者等。他们不仅是出资者,也是所有者,集控制权和领导权于一身。按照本文的识别模型,他们完全符合企业家的识别特征,和世界许多著名大公司的创始人一样,是当之无愧的企业家。令人较难作出识别的是一些特殊的创业者,他们创立了新的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国有企业,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股份公司。按本文的识别模型,他们符合大多数企业家的识别特征,但是又不完全具备这些特征。这类创业者不胜枚举,因而在模型中更多的识别变量产生了模糊性。笔者仅以三九集团公司总裁赵新先为例进行讨论。企业家识别案例1985年,时任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药局主任的赵新先借款500万元筹建南方制药厂,1987正式投产,当年实现产值1100万元。1991年底正式创建三九集团,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截止到2002年底,三九集团的资产总额已达200多亿元,三九集团“999”商标品牌价值达81亿元。1998年底三九集团与军队脱离隶属关系,划归国务院管理,现在已发展成为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赵新先仍然担任三九集团公司总裁。按第一个识别特征,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上,赵新先所处的地位较为模糊,既有别于企业家,也不同于职业经理人,更不是官员型经理。他是以国家干部的身份创业,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其在企业的地位无论在形式还是实质上,要由政府部门任命或被确认。按第二个识别特征,赵新先是创业者,使一个小企业发展成为资产规模很大的企业,他符合企业家第二个识别特征。按第三个识别特征,赵新先不是出资者,但他是在只能支配微不足道的资源条件下创业的。由于种种原因,他不像传统企业家那样,未能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就此特征而言,他有别于传统的企业家,也有别于职业经理人。按第四个识别特征,赵新先承担的风险大于职业经理人,但小于企业家。尽管他没有出资,但其投入远比职业经理人多。按第五个识别特征,赵新先对企业的控制力度比传统企业家小,但因其创业者的资历而要大于职业经理人。按第六个识别特征,赵新先与传统的企业家相同,他一直担任企业主管。按第七个识别特征,赵新先与传统企业家相同,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功能。因为模型中第1、第3、第4、第5个识别特征变量产生了模糊性,将赵称之为经济转型期的企业家或许较为贴切。然而,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创业之初的赵新先在大学科研机构工作,具有技术职称,也有若干科研成果。例如,赵新先是三九胃泰的发明人之一。因此,将赵称之为经济转型期的“高科技”企业家或许更为贴切。

305 评论

追风的夕夕

工商企业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该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学术堂整理了20条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2、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3、基础设施产业反垄断问题研究4、我国网游产业开展网络营销的策略分析5、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6、企业信息化与营销创新7、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8、WTO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影响9、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10、企业电子化与商务整合策略研究11、决策支持系统在电子化企业中的应用12、企业间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与构建13、物流管理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实施14、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15、企业购并扩张研究16、浅议商业银行管理创新17、浅析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18、探讨深化国企改革与建立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19、论企业的激励机制20、论中国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88 评论

相关问答

  • 宋朝法律制度及执法形式研究论文

    宋代法律的基本形式是以刑法典为基本形式,在该法典的基础上,将法律分门,收录了五代时通行的敕\令\格\式,形成一种律令合编的法典结构.

    小林绿子UUU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我国公职律师制度研究论文

    好的 我再给你找几篇长的 正规的给你发到邮箱海南近日出现首例所谓的"辩护人妨害作证"案--因证据不足,被控诱导作伪证的律师,一审被宣判无罪。关于律师执业风险,应

    周闹闹now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汉朝法律制度研究论文

    .我国是典型的成文法国家。 早在秦代,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者韩非就曾说过“法者,宪令著于官府”,“法者,编著之图藉,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明确了法是由国家

    maggie80031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职业经理人研究论文

    成功IT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素质分析与思考论文 为更好的进行项目开发与项目管理,保证一切基于团队成员的角度出发,需要站在管理团队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关思考,为进一步提升

    汤汤小朋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秦国法律制度研究现状论文

    法制的初期,依法治国的开创。

    xiaoyimoon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