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麦乳精
正激:在初级开关管导通时向次级传送能量反激:在初级开关管关闭时向次级传送能量最大区别:结构上单看变压器的话是不容易看出是正激还是反激的,但是区分正激和反激电源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正激电源在次级必须有个电感存储能量,而反激电源时没有的。正激式变压器不蓄积能量,只担负偶合传输,反激式变压器需把开通过程中的能量蓄积在本身,关断过程中再释放:正激式绕组同相位,反激式绕组反相;正激式变压器不用调节电感值,反激式需调节.正激式工作存在剩磁为防饱和需消磁电路,本身不蓄能需要蓄能线圈和续流二极管.反激式不用..因为成本和它们的特性,一般反激式电源在100瓦以下,正激式100瓦以上,并不是它们不能互换做功率。
日月草112
第1章 绪论11.1 电力电子技术简介11.2 开关电源61.2.1 开关电源的分类61.2.2 开关电源的发展71.3 电力电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0第2章 稳态开关电路的分析与建模方法112.1 变换器稳态分析法112.1.1 稳态分析法简介112.1.2 电感伏秒平衡、电容电荷平衡原则和小波纹近似法132.1.3 Boost变换器182.1.4 Buck-Boost变换器212.2 Cuk、Sepic和Zeta变换器232.2.1 Cuk变换器232.2.2 Sepic变换器262.2.3 Zeta变换器292.3 6种DC-DC开关变换器基本电路比较312.4 稳态等效电路模型322.4.1 直流变压器模型322.4.2 电感铜损耗342.4.3 构建等效电路模型362.5 如何对脉冲输入端建模39第3章 非连续导电模式的稳态分析433.1 Buck变换器非连续导电模式的临界条件433.2 Boost变换器非连续导电模式的临界条件503.3 Buck-Boost变换器553.4 Cuk变换器583.5 Zeta变换器603.6 Sepic变换器62第4章 电力电子器件674.1 电力电子器件概述674.1.1 简介674.1.2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684.1.3 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694.2 功率二极管694.2.1 PN结694.2.2 PN结的电容效应704.2.3 PN结的反向击穿714.3 功率二极管的结构及特性714.3.1 功率二极管稳态伏安特性724.3.2 功率二极管开关特性734.3.3 功率二极管性能参数744.3.4 功率二极管的分类754.4 晶闸管764.4.1 晶闸管的结构764.4.2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774.4.3 晶闸管的基本特性784.4.4 晶闸管的主要参数804.5 晶闸管的派生器件814.6 功率场效应管844.6.1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844.6.2 多元集成结构864.6.3 MOSFET的静态特性864.6.4 MDSFET的动态特性884.6.5 安全工作区894.7 功率MOSFET新进展914.7.1 CoolMOS914.7.2 低压低通态电阻MOSFET934.8 大功率晶体管944.8.1 结构944.8.2 工作特性954.8.3 GTR的主要参数964.8.4 GTR的二次击穿现象与安全工作区974.9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984.9.1 IGBT基本结构984.9.2 IGBT与功率MOSFET的比较994.9.3 IGBT的工作原理994.9.4 IGBT的特性1014.9.5 IGBT的开关特性1024.9.6 IGBT的安全工作区1034.10 几种新型IGBT介绍1044.10.1 IGBT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1044.10.2 穿通型IGBT1054.10.3 非穿通型IGBT特性1054.10.4 逆阻型IGBT1064.10.5 沟槽终止型与场终止型IGBT1064.11 其他新型电力电子器件概述107第5章 开关电路1095.1 开关电路变换1095.1.1 交换源与负载1095.1.2 开关电路的级联1105.1.3 三端单元的旋转1125.2 开关电路简单列举1145.3 具有变压器隔离的变换电路1175.3.1 全桥与半桥隔离式Buck电路1185.3.2 正激式变换器1235.3.3 Buck衍生的推挽式开关电路1275.3.4 反激式开关电路1285.3.5 Boost电路衍生的隔离式开关电路1305.3.6 隔离式Sepic和Cuk电路132第6章 开关电源占空比控制芯片原理1376.1 开关电源系统的隔离技术1376.2 开关电源控制芯片1386.3 电压模式控制芯片1386.4 电流模式控制电路1406.5 软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1456.6 单片开关电源1516.6.1 TOPSwitch-II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性能特点1526.6.2 TOPSwitch-II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1536.6.3 TOPSwitch-F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1586.6.4 Topswitch-GX第四代单片开关电源163第7章 小信号开关电路的建模方法1647.1 简介1647.2 基本的交流建模方法1667.2.1 对电感的波形求均值1677.2.2 近似均值的讨论1677.2.3 对电容电流参数的波形求均值1687.2.4 对输入电流求均值1697.2.5 微扰和线性化1697.2.6 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的构成1717.2.7 关于微扰和线性化过程的讨论1737.2.8 基本变换器的小信号等效模型1747.2.9 非理想反激式的小信号等效模型1757.3状态空间平均1797.3.1 网络的状态方程1797.3.2 基本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1807.3.3 状态空间平均结果的讨论1827.4 电路平均和平均开关建模1877.4.1 获得时不变电路1897.4.2 电路平均1897.4.3 微扰和线性化1907.4.4 三端开关网络1937.5 开关电路统一的电路模型1967.6 脉宽调制器的小信号模型198第8章 开关电路的传输函数及控制部分设计2018.1 波特图回顾2018.1.1 单实极点响应2018.1.2 单实零点响应2038.1.3 较复杂的传输函数2058.2 双极点二次函数2068.3 二型误差放大器2088.4 三型误差放大器2108.5 变换器的传输函数分析2128.6 开关电源控制的设计2188.6.1 引言2188.6.2 反馈对传输函数的影响2198.7 稳定性2218.7.1 相位判据2228.7.2 相位裕量与品质因数的关系2238.8 补偿器的设计2238.8.1 简介2238.8.2 利用二型三型误差放大器做补偿放大器2248.8.3 超前补偿器2258.8.4 滞后补偿器2268.8.5 滞后超前补偿器2278.9 设计实例228第9章 磁性元件2379.1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2379.1.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2379.1.2 磁路的欧姆定律2389.1.3 磁性材料的磁特性及其功率损耗2399.1.4 线圈中的涡流2419.2 几种常用磁性器件2439.2.1 直流输出滤波电感2439.2.2 交流电感2439.2.3 耦合电感2449.2.4 变压器2449.2.5 反激式变压器2459.3 滤波电感设计2459.3.1 滤波电感设计的基本约束条件2459.3.2 滤波电感铁芯的几何常数2479.3.3 滤波电感的设计流程2479.3.4 多绕组电感的设计2489.3.5 滤波电感设计举例2499.4 变压器设计2519.4.1 变压器设计的基本约束条件2519.4.2 变压器的设计流程2539.4.3 变压器设计举例254第10章 软开关变换器简介25810.1 硬开关损耗25810.2 高频化与软开关25910.3 谐振开关的类型25910.3.1 准谐振开关电路25910.3.2 零开关PWM电路26210.3.3 零转换PWM电路265附录 常用符号及缩略语270参考文献272
维尼yuan
开关电源的正激式与反激式的区别如下:
一、原理不同:
1、正激式开关电源是指使用正激高频变压器隔离耦合能量的开关电源,与之对应的有反激式开关电源。
正激具体所指当开关管接通时,输出变压器充当介质直接耦合磁场能量,电能转化为磁能,磁能又转化为电能,输入输出同时进行。
2、“反激”(FLY BACK)具体所指当开关管接通时,输出变压器充当电感,电能转化为磁能,此时输出回路无电流;相反,当开关管关断时,输出变压器释放能量, 磁能转化为电能,输出回路中有电流。
二、优点不同
正激式开关电源优点: 功率比反激式开关电源大,输出变压器利用率高,适用于100W-300W的开关电源。
反击式开关电源优点:元器件少,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可同时输出多路互相隔离的电压。
三、缺点不同
正激式开关电源缺点:需要增加反电动势绕组,或拓补驱动,次级多加1个整流电感,成本高。
反激式开关电源缺点:开关管承受电压高,输出变压器利用率低,不适合作大功率电源 EMI比较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反激
百度百科-正激
人力资源的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人力资源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简称HR)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
1/51【题 名】虚拟激励法及其在汽车随机振动应用中的探讨【作 者】李杰[1] 秦玉英[1] 赵旗[1] 张伟[2]【刊 名】汽车技术.2007(7).-24-
腐败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我国对官员实行反腐倡廉政策,有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反腐倡廉形势与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我想,最根源的还是理想
· PLC 编程语言的国际标准 IEC 61131 是PLC 的国际标准,1992~1995 年发布了IEC 61131标准中的1 ~ 4 部分, 我国在1
其一是单片机输出一个电压(经DA芯片或PWM方式),用作电源的基准电压.这种方式仅仅是用单片机代替了原来的基准电压,可以用按键输入电源的输出电压值,单片机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