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96

聪聪老头
首页 > 学术期刊 > 狂人日记毕业论文文献格式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食家Kitty

已采纳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其“吃人”的主题思想,是和他的“立人”思想是一致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吃人的本质——封建腐朽的文化思想。2、吃与被吃(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3、掀翻吃人的宴席(希望在青年一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02 评论

大财891088

大学课本里都写着阿。《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里鲁迅那一章。

109 评论

豪廷布艺

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后收入《呐喊》。《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作者首次署笔名“鲁迅”。作品通过一位“迫害狂”患者的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叛逆封建礼教,受到迫害而发狂的狂人形象。通过狂人的自述,向人们指出封建社会“吃人”的历史。同时也暗示了狂人最终战斗和反抗的失败,进一步强调了启蒙的意义。《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要“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作品虽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记,却始终围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吃人现象展开,其用意就是告诉大家,在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中,其实满本都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鲁迅对封建道德下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的结果。作品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眼睛,观察了他身边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跟着吃人。狂人为此而困惑,作者为此而愤怒:“是历来如此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在狂人或作者看来,这些人如果不改,最后终会被吃掉的,而未来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那些“或者还有”的“没有吃过人的孩子”身上,因此,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作品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还表现了作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狂人日记》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鲁迅仰仗自己先前所看的外国文学作品和所学的医学知识,将狂人这个具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描写得栩栩如生,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表现他所受到的精神迫害,更不是一篇精神病人的纪实作品,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狂人的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如同历史上凡是反抗传统、反抗社会现存秩序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视为“疯子”一样,狂人的思维和语言常常是离经叛道的,但他的观察和结论却是丰富和深刻的。因此,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然而,鲁迅对于狂人的命运和前途却并不乐观,因此,在作品的“文言小序”中预感到了他的结局:“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参考资料二:五四新文学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各种体裁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话剧从开端到成熟几乎花费了半个世纪;新诗对于传统旧诗的胜利虽然只用了短短四年,然而,它不但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涅盘过程,而且距离艺术上真正的成熟还有待时日;散文的成就最大,但是,它一开始使用的却是文学革命所反对的文言文,而且,它虽然有数量众多的名家名作,却很难找出一篇足以体现其整体成就和水平的代表之作。只有小说,虽然起步较晚,大多比较幼稚,但是,却由于产生了鲁迅的《狂人日记》,创造出了一个奇迹:小说的开端,也就是它成熟的标志。这一奇迹的出现,既有鲁迅和五四文学的功劳,也有梁启超和“前五四文学”的贡献。在“前五四文学”中,小说的读者是最为庞大的,影响面也是最为广大的。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小说》杂志,被视为启蒙文学思潮开始的标志。在此之前,《海上奇书》(1892)、《清议报》(1898)等报刊虽然也发表文学作品,但都是以“副刊”的形式出现的,而《新小说》则是近代第一份纯文学刊物。这不仅因为梁启超在该刊的创刊号上发表的被视为启蒙文学理论旗帜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更重要的还在于,《新小说》出现后,才真正形成了启蒙文学创作的第一次高潮。近代文学刊物中的“四大名旦”无一例外全是小说刊物。据阿英《晚清戏曲小说目》统计,清末民初大约出版了600部新小说,其中90%都是1902年以后创作,并在《新小说》、《绣像小说》等杂志上与读者见面的。“前五四小说”的形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采用通俗的市民读者所熟悉的“章回体”形式,如晚清著名的“四大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和随后出现的鸳鸯蝴蝶小说等无不如此。二是采用新奇的以翻译小说为名的国外形式,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林译小说”。因此,“五四”小说的基础明显好于散文、诗歌和话剧。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后,鲁迅在《新青年》同仁的鼓舞和支持下,将自己数十年来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思考和认识凝聚在笔尖,向整个封建传统提出了挑战。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虽然它不是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但它却是第一篇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以足够的思想分量体现了新文学运动的实质,在艺术上成功地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表现手法,在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小说形态,最早显示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从此,拉开了现代小说不断推陈出新的序幕。参考答案:《狂人日记》并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白话小说。1917年6月,女作家陈衡哲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了“记实小说”《一日》,不仅用白话,而且完全打破了旧小说的格式,写的是美国女子大学学生一天的琐事。在《狂人日记》之前,诗歌、散文也出现了用白话写作的作品。但《狂人日记》以足够的思想艺术分量,深刻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并且把彻底反封建的精神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狂人日记》的思想价值或划时代意义体现在对封建礼教本质的深刻揭示上。鲁迅写作《狂人日记》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作品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并没有具体地描写封建家族和礼教对人的迫害,而是通过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用主人公狂乱的思维、错乱的语言和迷乱的眼光,来揭示、点破旧礼教的实质。“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邪邪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段话显然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狂言乱语,而是对封建礼教实质的深刻揭示。同时,作品还通过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存在着互吃的关系,来揭示封建家族和礼教的极端虚伪性。作品以这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彻底批判的勇气,不仅使作品成为五四新文学彻底反封建的宣言,而且真正显示了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成为五四反封建文学的总“序言”。其次,《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新形式的成熟。《狂人日记》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而以13则不标明年月的日记、按狂人心理活动的流动来组织小说。在艺术表现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去描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尤其富有创造性的是,《狂人日记》在采用白话文体时,又精心设计了一个文言体的“小序”,从而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叙述者(“我”与“余”),两重叙述,两重视点。白话语言载体里表现的是一个“狂人”的非正常的世界,主人公却表现出疯狂中的清醒,处处显示了对旧有秩序的反抗;文言载体却表现了一个正常人的世界,主人公最后成了一个候补官员。这样,小说文本就有了一种分裂性,对立的因素相互嘲弄与颠覆、消解,形成反讽的结构。综上所述,正因为《狂人日记》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足以代表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足以标志中国现代新小说的成熟,才使它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247 评论

青春冰帝

提要:《狂人日记》被尊为新文化运动向旧礼教挑战的檄文,对仁义道德的虚伪性最有力的揭露。这是出于对这篇小说的曲解。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狂人日记》的结构。但本文的重心在分析有关“吃人”的问题与作者对待“吃人”的态度。通过对《狂人日记》中的“吃人”、“吃人”与“仁义道德”的关系、作者对“吃人”的态度等等的琐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狂人日记》的重点是“吃人”。2,《狂人日记》中的“吃人”不是对自由精神的摧残,而是物理的、肉体的“吃人”,是人的自相残食(Kannibalismus)。3,作者对“吃人”表现出极度的憎恶与恐惧,强烈谴责了一切“吃人”的行为,并且完全没有照顾阶级的立场。4,《狂人日记》中“吃人”与“仁义道德”的关系为:不是“因为”仁义道德才吃人,而是“尽管”仁义道德还是难免吃人。《狂人日记》的作者不认为“仁义道德”是“吃人”的原因,更非“吃人”的另一种说法。5,《狂人日记》的作者对“吃人”的批判不是针对礼教而发的,正相反,他把礼教原则化,彻底化,绝对化了,是礼教的原教旨主义的一种表现。6,“我”并非因踹了古家的陈年流水簿子才遭到暗算,“我”不是因反抗传统才要被“吃”。最后,指出第十段是《狂人日记》的主题所在,并通过对“我”在第十段中的言论的分析,指出此时的作者思想与方法上的弱点,进而指出《狂人日记》有愧身后之名。《狂人日记》鲁迅是最出名的小说之一,被尊为新文化运动向旧礼教挑战的檄文,对仁义道德的虚伪性最有力的揭露,连同标准讲解一起,放入中学课本,成了几十年来每个中国人的必读物、必修课。但是,我们学到的并不是《狂人日记》本身,而是老师对《狂人日记》的讲解。这之间是有一些差别的。假如我们不肯自己下功夫,去除一切先入为主的东西,用良心与良知,再细心读它一遍,就不能说已经了解了这篇小说,就不能说已经了解了此时的鲁迅。我现在就试着用我个人的良心与良知解读一下这篇如此出名的作品。一.结构《狂人日记》是作者用“鲁迅”的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属于他最早的作品之一。尽管如此,此时的作者已经是一个风格、技巧非常成熟的小说作家了。这首先可以从它的结构得到印证。《狂人日记》不长,一共分成十三段。一开始就用了日、月、时辰这些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作为全篇气氛的暗示。第一段还是“很好的月光……精神分外爽快”。但是,此时已经暗藏了危机,“须十分小心”。第二段就因“全没月光”而“知道不妙”了。第三、四两段还有“早”、“晚”,第六段就“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了。第十段豁然出现了“大清早”,而第十一段则彻底变成“太阳也不出,门也不开”了。通过后边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天气与时辰全是有意设置的。文章从第一段的精神爽快,很快就进入了第二、三两段“阴谋”的发现。从街上的女人要咬孩子几口,和狼子村的佃户来告吃了“大恶人”,发现了“我”将被吃的危险境地。人们何以竟要吃“我”呢?翻开历史一看,虽然上边历历写着“仁义道德”,但“吃人”其实从来就有,而且很普遍。“我”就是被人吃了,也不过是很普通事情,没有人会因此大惊小怪。所以,境地尤其绝望无救。“吃人普遍”这个“事实”在后边屡屡出现,构成这篇小说的主部主题。这个主部主题在接来的几段中不仅一再重复,而且越演越深,越严峻,越紧迫,以至于不仅历史上的、书本里的、传说中的、远的、近的、赵贵翁、街上的人、打孩子的女人、两个医生、狼子村的佃户,甚至自己的亲哥哥、亲娘也都吃人。末了,连“我”也未必没有吃过人。既然“我”的被吃已成定势,也就不再那么可怕了,说话做事全有些绞架上的幽默的味道。第十段终于出现了与主部主题相颉颃的副部主题:吃人是错误的,不管因为什么理由,处在什么境地,全是错误的!而且,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但是,“我”的这个绝望的呼喊终于很无力,被架回屋里,关进黑暗,而且被万分的沉重压得不能动弹。这个副部主题出现时很明快,是“大清早”,而终于重新阴暗下去。最后,它又回光反照:“可是偏要说,‘你们立刻改了……’”。等到这一线希望也完全破灭了,才知道考虑自己是没有任何意义了,而想到了未来,想到了孩子。可以算做两个主题斗争的结果吧。全篇线路明确,但毫不单调,连接紧密,层层深入,是一篇很有诗意、很有音乐性的短作品。只有一处败笔,那就是第二个医生的来访。这个故事占了整整一段,本来是要为那个副部主题作些铺垫。但是,它既没有加入情节与紧张,也没荡开一步,也没有在思想上给故事更多、更深的东西,反而打断了贯穿的气势,使得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的对比受到了影响。二.人物塑造《狂人日记》中有几个前台人物,几个背景人物,几个做衬景的人物,和一个中性人物(完全没有戏的人物)。“陈老五”是个中性人物,虽然屡屡出场,但完全没有性格与面孔,也没有任何戏,功能如同一件道具。“古久”先生是背景人物,屡被题及,却从来没有露过面,“母亲”也是一样。赵贵翁虽然也很重要,但只露了唯一一面。狼子村的佃户、街上的人、打孩子的女人,全是作衬景的,对他们的人物完全没有描写。前台人物主要是大哥和两个医生。我们说过,那第二个医生的安排不算成功,塑造也不很完整。倒是那第一个医生,那个姓何的老头子很有意思。他“慢慢走来……满眼凶光……只是低头向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张开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通过说他是医生,是老头,戴眼镜,走路、做事慢慢的,话很和气,却很有内在的权威,呼唤出人们心中从日常生活得来的,对这类的人的印象与偏见,来补充一切对“何医生”描写中省略的东西。笔墨异常简练,却活灵活现,可谓出神入画。这再一次表现了作者文笔的老练。全篇最重要的人物当然是“大哥”。作者对大哥的身材、面孔、穿装等等一律省略,但是,我们眼前还是浮现出了一个高大、权威、严厉、偶尔露出一点儿和蔼、假慈祥,一旦被触及痛处又尴尬窘迫、恼羞成怒的传统中国家长的形象。这个效果除去大哥的言谈和很少的几个姿势、表情,最主要是通过把大哥定义成“家长”来实现的。作者又在呼唤我们头脑中的成见,来替他填充文字笔墨,可谓狡猾之至,老练至之。是中国现代小说初期难得的精彩之作!另外,有一处很容易被忽略,我愿意提出来告诉大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看到这句,令我们想到的当然不是“我”的“两眼”,而是狗的“两眼”。当时欧洲流行的现代诗歌对作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会忘记马拉美和瓦莱里与他们的“暗喻”,我们不会忘记瓦莱里的《海滨墓园》中的那句:“奔赴海浪去,跳回来,一身是劲儿。”三.《狂人日记》中的“吃人”“吃人”是《狂人日记》的重心。这里所有的人(除去“我”),都是要“吃人”的。无论是社会受益阶层的赵贵翁,作为“礼教”和“家长制”化身的“大哥”,还是社会非受益阶层的“佃户”,“给知县打枷过的”,“给绅士掌过嘴的”,“衙役占了他妻子的”,“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还是专业人员的医生,包括自己的母亲,无一例外。从“吃人”的动机来看,无论是出于忠君(易牙),出于饥荒(易子而食),出于孝道,出于憎恶(食肉寝皮),为了报仇(徐锡林),或是为了惩罚罪恶(狼子村吃了“大恶人”),理由万端,结果却完全一样:“吃人”。而且,竟一连吃四千多年。纵观历史,环顾现实,“吃人”实在是太常见,太普通了,最后,连“我”也不能保证定然没有吃过人。简直是无人不吃,无时不吃,无处不吃,不受自然与社会条件的影响,完全没有阶级的分别,总归是吃的。这里的“吃人”与“杀人”有些关系,但又远远不仅是“杀人”。因为,杀了之后还要“吃”,而“吃”才是作者认为最严重的。这是一个大关键,决不能轻易放过去。这里的“吃人”并不需要以杀人为直接前提。比如,用被处决的犯人的血蘸馒头吃来治病,药典上说的“人肉可以煎吃”,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给父母吃以徵孝道。这里,“吃人”的人或者无须自己杀人,或者被吃的人不一定要死。包括街上打孩子的女人只是嘴上说说“我要咬你几口”,在作者看来也全属于“吃人”,至少已经有了“吃人”的端倪。很明显,《狂人日记》的作者认为:“吃人”是一种普遍现象,是普遍存在于人性中的一个恶劣品质。那种绞尽脑汁,无论鲜腐,都定要“吃”上几口的渴望,那种对人的血腥和肉味不可遏制的嗜欲,那种眼光(作者一再写到眼光),那种口涎,都很容易令我们想到“食人族”,想到同类的自相残食的Kannibalismus。我认为,作者严厉批判,同时又感到回天无力的,正是这个Kannibalismus。作者显然认为,Kannibalismus是人、至少是中国人身上难以去掉的,最恶劣,最低级,最肮脏,最可憎恨的一种本性。今天普遍的说法认为,《狂人日记》中的“吃人”象征了礼教对自由精神的压抑与摧残。纵观全篇,我们完全找不到这方面的证据,连一点暗示也没有。正相反,所有在这里出现的,有关“吃人”的历史、传说和现实都是物理的吃人、肉体的吃人。特别是那个常吃死肉的海乙那的比喻所给出的提示,令我们知道,此处的“吃人”决非针对具有自由精神的活生生的人的行为。因此,除去将这个“吃人”理解为Kannibalismus,实在别无选择。在确认了“吃人”的普遍性之后,作者表现出了对“吃人”深刻的憎恶与恐惧,强烈谴责了一切“吃人”的行为。不仅吃死人或把人吃死是不能容忍的,就是仅仅吃一片肉也是完全不可以的,并认为这就是吃全人的开端。更要紧不能放过的是,作者并没有对佃户杀吃“大恶人”表示丝毫的理解与同情,而是严厉批判了任何对吃人行为的“理解”(“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按照目前的讲法,作者因同情革命党,而特意提到了徐锡林的被吃。但是,在作者眼中,徐锡林被恩铭的卫士所吃,与“大恶人”被佃户所吃,毫无分别,都是不能原谅,不能理解的!作者在此完全没有照顾到任何阶级的立场。四.“吃人”与“仁义道德”的关系《狂人日记》中“吃人”与“仁义道德”的关系,是这篇小说及它的作者出名的根本原因。但是,作者在这里是怎样理解“吃人”与“仁义道德”之间的关系呢?“仁义道德”是不是“吃人”的原因?“仁义道德”是不是“吃人”的另一种说法?如果我们说“仁义道德”枣或者礼教枣是当时社会的道德共识,被一切“吃人”的人们所尊尚,应该不会大错。那么,我们来看一看《狂人日记》中“仁义道德”对“吃人”的作用吧。那些人要吃“我”乃是一个阴谋,“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一旦问及“吃人”的事情,他们就极力否认。当“我”追究“吃人”的是非时,他们全说“不对”。这个“不对”在第十段差一点带来了生机。那么,是什么东西使得这个吃人计划成了“鬼鬼祟祟”的阴谋呢?什么东西使得那些人不敢“直截下手”?他们为什么要极力掩饰自己“吃人”的欲望呢?是“我”的强大么?显然不是!致令“我”没有即刻被他们打死分吃的不是别的,而是:他们知道“吃人”是不对的!这个判断的基础正是当时社会的道德共识,正是那个礼教,正是那个“仁义道德”。“仁义道德”纵然没有救了“我”的命,至少也让“我”苟延残喘了很长时间。因此,《狂人日记》中的那段出名的话不能被理解成:因为“仁义道德”,才要吃人;更不能被理解成“仁义道德”本身就是“吃人”。正相反,这段文字必须被理解成:尽管有“仁义道德”,还是吃了四千年的人。“易牙献子”、“易子而食”一直遭到儒家的谴责。儒家有所谓人与禽兽的区分,认为那些野蛮行为如“吃人”是禽兽的行为。但是,“禽兽”的心态与行为并不只“坏人”才有,而是人人都可能有。礼教的任务就是要克服掉人性中那些禽兽的部分。作者首先继承了这个思路,把“吃人”看作是“虫子”的行为,应该遭到“真的人”的摒弃。然后对礼教的不彻底与无能深感愤慨,大声疾呼要把一切“吃人”的行为乃至于动机全都去除掉,才能符合理想中的“将来”。用冯友兰先生的话讲,就是“接着讲”,接着礼教的话头,把它推到极端。不同于作者后来的态度,也完全不同于一切崇拜鲁迅的人们,《狂人日记》的作者并没有要求去除礼教,砸烂仁义道德的招牌。正相反,他是把它们原则化,彻底化,绝对化了,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礼教的原教旨主义的一种表现。流行的说法认为:“我”因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才惨遭暗算,是保守传统的人对“我”的报复。这是对原作明显的曲解。第三段中有这样的话:“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我”是否因踹了古家的簿子而成了“恶人”,这件事原很“难说”。况且“他们”定谁为“恶人”全是很随意的。后边的话更为重要:象征着礼教和家长制的“大哥”竟对“我”的论文中与古相悖的地方大加赞赏。可见,就算那古家的簿子真是传统的象征,神圣无比(这是目前的标准讲法),踹他一脚又何妨呢?从这一段来看,那些人要吃“我”,仅仅是因为“要吃”而已。在这里,Kannibalismus是根本的动力,古家的簿子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借口。五.重新评价《狂人日记》和它的作者四千年的历史,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而字缝中透出来的却是“吃人”。几句话使得这篇短短的小说的作者一夜之间成了现代中国最出名的小说家、思想家之一。这段话被反对礼教的人们写在标语牌上,做成刀枪弹药,向中国的道德传统,向维护这些传统的人们,展开了一场史无前列的,旷日持久的,不惜代价的,无比残酷的战争。但是,通过前边的分析我们知道,作者的矛头并不是直接指向“仁义道德”的,他甚至继承了礼教中很关键的学说,并把它极端化了。今人对“仁义道德”与“吃人”的理解完全是对原文的误解。作者自己对这个误解也负有很大的责任。他有意拿“仁义道德”与“吃人”并提,无非是要“一语惊人”。后来大家都错误地理解,作者因而成了运动的“旗手”,也不好意思再来解释了。所谓“时代造英雄”吧。清理误解仅仅是帮助我们理解这篇小说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花费一点心思,来找一找《狂人日记》的主题到底在什么地方。第十段是“我”劝善“大哥”,教导诸人,是作者表达自己观点的主要场所。虽然在第八段也谈到了“吃人”的“不对”,但还是在用“他们”的价值进行判断,还仅仅是“照着讲”,还没有把话头接下去。在第十段,作者明显地暴露出他思想上的不成熟。作者反对“吃人”的道理非常薄弱。第一,是劝人弃绝“虫子”的行为,作人,作“真的人”。他把“虫子”在人面前的那种“惭愧”看作一种原始的、向善的动力;第二,从理性的角度,说“吃人”的人难免自己被吃,所以还是大家不吃的为好;第三,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既然“吃人”是那样一种强大的、延续了几千年的欲望,那个“惭愧”要战胜它,谈何容易?更何况作者也完全没有告诉我们战胜的法则。唯有那个理性的考量比较有说服力,却又因太过实用主义而缺乏思想的深度。因此,那个对“将来”的憧憬没有任何的基础,不过是一个肥皂泡而已。这一段本来是《狂人日记》的主题所在,而今人的关注全在“仁义道德”与“吃人”,使得这些关键的东西在读者心目中反而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造成这个奇怪的矛盾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作者本身思维条理与深度上的不足。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鲁迅是有德而后言,言德相符,还是言溢于外,而德有不足于中呢?从《狂人日记》的情况来看,其思想深度恐怕有愧于身后之名。

285 评论

carefreeyu

吃人: 为什么要吃人,怎么样吃。吃人是吃掉人的皮肉骨血。还是吃掉人的本质,吃掉人的精神,吃掉人的灵魂。从客观的角度去观察。书里面写的吃人和作者表达的意思。当然要从年代背景。作者所在地。地方的风俗,民俗等多方面考虑。可写的角度很多。

159 评论

相关问答

  • 日语毕业论文人间失格

    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日本文学的论文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论文的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日本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

    78952146984里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狂人日记论文参考文献

    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

    羋修羋修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物理科学观察日记论文格式

    物理类论文大体上分成这样几个部分1.背景介绍。(交代历史背景已经前人相关研究结果)2.基础理论。(文中具体用到什么样的物理知识,注意,是基本理论)3.模型与计算

    笑逍遥客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狂人日记毕业论文文献格式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其“吃人”的主题思想,是和他的“立人”思想是一致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吃人的本质——封建腐朽的

    聪聪老头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个人日记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维普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修改个人信息,及操作指南如下。1、登录维普论文(设计)管理系统,选择角色:指导教师。2、在对话框左侧选择:过程管理任务书编辑列表。3、在界面

    堇安年zqy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