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季节
路远图片近来疫情严重,闭门在家读书,感觉好久没有读到什么好小说了。然而当王炬把他和肖宁刚刚完成的新作——一部厚重的长篇小说《诺言》送给我,让我先睹为快,我几乎是不抱什么希望接过了这部小说——军工题材,绝对的正能量主旋律,类似这样的作品,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大多不会有多少文学含量。抱着这种态度,翻阅了小说的前几页。说实话,开始并没有吸引住我。(可能与我漫不经心的心态也有关系。)由于天天要在外面运动走路,就戴上耳机,用手机上的WORD来听。这些年我养成了一个听书的习惯,因为用眼睛阅读越来越感觉视力不行了,听书反而能身临其境。连着听了几天,感觉发生了变化——心灵开始震颤!热泪多次从眼眶里涌出,内心深处的激情被激发起来,犹如大海的潮汐般使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多年的小说创作经验告诉我:这是一部好小说,能把我吸引住的作品,绝非等闲之辈。当听完了全部小说之后,我更确定了自己的想法,无论是题材的独特、故事的起伏迭宕、人物命运的曲曲折折、爱情线的牵肠挂肚、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以及军工生产中那些细节的陌生化、独特地域的风土人情,无一不被作者纳入其中,我相信作者调动了他全部的生活体验及他的创作才华,展示了他宝刀未老的创作实力。这绝非溢美之辞,能打动我的作品并不多!当年,我在《草原》编辑部当小说编辑时,就发现作者王炬的创作潜力。他对生活观察细腻而深刻,对人与人之间的细微关系捕捉得非常准确到位。所以当年他的几部中短篇小说才会在国内文坛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他的小说《告别马群》、《冷眼》《大酒坊》《正义迷踪》、《今夏无祸事》《摇荡》《你死我活》《突围》《民间行为》等作品曾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国内顶级期刊和选载。近年来他的创作热情被再次唤醒,接连创作出几部长篇小说,又开始了一个新的“井喷期”。另一位作者肖宁曾多年在包头的兵工厂工作,对于军工企业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无独有偶,当年肖宁的发在《草原》的小说《村口那条路》也是我的责编,所以对他也比较熟悉,他曾发表过反映工厂题材的中短篇小说《情结》《妊娠期》《越喝越明白》《要账》《辞职风波》等多篇。此次二人配合,取长补短,正所谓“强强联手”,才使这部作品获得了成功。我在电话里激动地对作者说:你们写出了一部军工题材的《人世间》啊!心潮渐渐平静,我开始思索这部作品的成功奥秘在哪里?当然,独一无二的军工题材是这部作品的天然优势。建国以来,似乎很少见到军工题材的小说。记得年轻时曾读过《把一切献给党》,那是写吴运铎身残志坚的纪实文学。可以说对于广大读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那层神秘面纱后面究竟有着什么样神奇的故事——我们的坦克大炮是怎样造出来的?我们的军工企业是从何年何月何地开始起步发展的?在那戒备森严的大院里厂房内,那些默默工作的都是些什么人啊?他们是和我们一样也有着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正常人吗?文学的陌生化在这里起到了调动读者阅读欲望的作用。主题当然更是不用说了:就是他们,这样一些人,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在炮火连天的后方悄悄地生产着步枪、手榴弹、地雷,榴弹枪、直到后来的坦克大炮。建国后还是他们在依然没有多少先进设备的情况下,默默地研制生产着那些重型武器,这武器不但在建国大典上展露出它的雄风,后来甚至打下了美国的U2侦察机,更是展示了它的威力。这些工人兄弟和知识分子牢牢地结合在一起,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用他们血汗而奋斗着,在那种不可想象的艰难的环境下,他们终于完成了祖国交给他们的使命,他们才是共和国真正的脊梁!我最想强调的这部小说的文学性。前不久,一位资深记者与我探讨,说为什么最近国内的小说都不好看?读不下去?我说,那是因为一方面是写那些作品的作者文学的才情不够,生活的积累不足,所以他们写出的所谓“主旋律”作品是苍白无力的,别说打动读者,就是硬着头皮读下来都很难。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主旋律也得要好看,才会得到读者的认可。我们知道,一部好小说,小说里的几大要素几乎是缺一不可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当然了,还有作者自己风格化的语言。故事肯定是引人入胜的,小说用两条线紧紧地抓着读者。一条是爱情线,即男主梁佳礼与女主林玉影几乎延续了漫长一生的爱情。这爱情来时如知时节的“好雨”润物细无声,可随着故事的发展,她渐渐轰轰烈烈起来,到后面简直就是一部交响乐进入了高潮部,让你听得不仅震撼,而且会有种撕心裂肺的痛感。这是一部爱情悲剧,一部莎士比亚式的悲剧,男女主人公相恋了一辈子,却没能结合,女主终撒手人寰。经过一生的磨难和演练,这爱情终于升华,升华到一个无比高尚的境界,她已经不是简单的男女之爱,更没有肉体之欢,而是一种真正的精神上的爱恋。读者一直期望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期待落空了,而那些燃烧信件(爱情的见证)的火焰却在随着风儿在黄河边上飘飞远去。“它们像黑色的蝴蝶,盘旋着飞向空中……”这个时候,读者的感情也升华了,一种庄严的情感会从我们心底升腾起来。而我们的心灵其实得到了另一种满足。这是一种超越肉体之上的伟大的爱情啊!另一条线是事业线——即造枪造炮。枪炮是怎样造出来的?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也是读者渴望了解的。小说中不厌其烦地讲叙了军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车工、电工、锻工、钳工、焊工……以及复杂的生产流程,都有着涉及与细致的描写。我做为一名从工厂起出来的“老工人”也不得不对作者对这些复杂的技术流程详细而准确的描绘啧啧而叹,挑不出什么毛病。这当然是因为两位作者都曾长期在生产车间工作过,生产环节及过程的熟悉使他们写起来轻车熟路,这是他们的优势。让我惊讶的是这种枯燥的生产流程让他们写得活灵活现,那是因为作者把故事的进程以及人物的个性,都与生产技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许多有关生产的情节是为故事服务的,它们在推动故事的进程中起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两条线索犹如两条坚韧的钢缆互相扭在一起,支撑起这部作品坚实的骨架结构。再说人物。我最欣赏的就是这部作品中对几位人物有血有肉的塑造。我们知道,一部小说如果能给读者留下几个鲜明人物的印象,以至于我们过了许多年还会想起这个人物来,对他(或她)念念不忘,那正是小说存在于世的价值所在。男主梁佳礼,可以说是生于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之家。他本来在北平读着大学,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抗日爱国心切,非得想上前线去杀敌。父亲让人把他紧急接回故乡。他接管了家族传下来的铁厂。正是这个铁厂,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与军工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梁佳礼是一位知识型的军工人才,他在革命的这座大熔炉里不断地粹炼,最终炉火纯青,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他不是那种毫无瑕疵的完美的形象,譬如,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是与范美菊的婚姻,为了一台车床而而做了一个轻率的决定,许下了一个违心的诺言。虽然犯他这个错误大家都能原谅,但从此却造就了他一生不幸的婚姻。与其说,他是为了远大的革命理想而牺牲了自己最珍贵的爱情,不如说,是他性格的某些软弱才酿出了这出悲剧。事业上的百折不弯的坚韧与家庭上的软弱迁就,二者所建构的这种矛盾冲突,始终紧紧地抓着读者的心。而主人公梁佳礼这个人物形象就是在这种矛盾体中非常真实自然的凸现出来,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这一个”。是的,他不完美,但他是真实的;他不是英雄,但他却体现着那一代人的英雄特质。女主林玉影,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她是那一代走过来的知识女性,温柔而优雅,知书达理,美丽善良,但她显然不是冬妮娅,而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她对梁佳礼的爱是内在的、含蓄的,深沉的,执着的,但由于梁佳礼陷入不幸婚姻的泥淖不能自拔,她也只能在无奈中屈服于不公的命运。当一生的执着化成一缕轻烟飘飞而去时,哪一位读者又不扼腕而叹呢?范美菊对梁佳礼的爱无疑是真诚的,但这爱是一个无法醒来的梦魇,纠缠了她一生,毁掉了她一生。这个人物塑造得如此丰满而鲜明:她的走火入魔、她的泼妇般小女人可笑的疑心、她得到梁佳礼之后的得意之情,全部都写在她的脸上,体现于她的形体动作。我们有时候会厌恶她,可是却发现她是那么卑微可怜,居然对她恨不起来!当我们听到她突如其来的夜半歌声又会禁不住毛骨悚然。她最后的失踪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她真的消失了吗?她那哀怨的戏曲吟唱似乎一直萦绕于字里行间……反派人物是与正面人物构成矛盾冲突不可或缺的存在,一部作品中如果没有一个或几个小人上窜下跳故事就不会好看。其实,这些人物并非是坏人,他们是这片土壤中的另一种色彩,是那些普普通通的男人和女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为了满足妒嫉心而诋毁他人,他们有时候是一个人或一群人,有时候则是一种看不见的势力,扰乱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搅得社会不得安宁。小说中,王庆安、常忠,焦长明……这些人物亦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不是坏人,但他们却成为梁佳礼等人的阻力,使梁佳礼在繁忙的工作中不得不应付他们,有时候被他们挖的坑陷进去。我们可以把这些人看成是主人公的对立面,但作者并没有将他们脸谱化,他们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有自己内在合理的逻辑性。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矛盾有了冲突,故事对环环相扣,好看起来。可以说,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得很成功,丰满而有血有肉。当你掩卷之后,那些活灵活现的人物还会浮现在你眼前——性格火爆刚直不阿的孙大锤,朴实而善良的女工荆秀梅、一对冤家贾连义与小苹果、正气凛然说一不二的领导武翔,都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我边看小说边想:倘若这部作品将来搬上屏幕拍摄成一部电视连续剧的话,那么,这几个鲜活的人物不亚于《人世间》里的那些人物,会成为广大观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罢。这部小说的另外一大特点就是它的叙事风格——这是一部严格写实的作品,年代、日期、地点,全部都是实录,再加上梁佳礼的日记贯穿始终,将读者引入真实的历史长河中去徜徉,但是作者有时故意把读者从遥远的时空中拉回到现实,再以另外一个叙述者“我——梁佳礼的儿子”回忆过去,这不但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同时也打破了叙述往事的呆板与单调,并时时提醒读者要关注作品的现实意义。这种现实与历史的跳跃使作品有了更深一层的价值意义:那就是,告诉我们的读者,曾经,在祖国的军工事业发展中,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始终恪守自己的诺言,激情、忘我、坚持、苦守、无私,成为我们民族真正的脊梁,正因为有了他们,才会有了祖国如今的如此辉煌。每个读者心中或许都有一根由软肋建构的隐秘之门,那是平时不易被觉察到的,只有文学这把特殊的钥匙才能打开这扇隐秘之门,让我们心底情感的潮水喷涌而出。这是文学特殊的功效,亦是小说永远不会死的原因。文学是万花筒,里面有许多迷人的故事。而这部小说是一个有关诺言的故事——它一诺千金!2022年11月18日星期五于京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简介路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硕士。北京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内蒙古作协小说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电视艺术家协会顾问,内蒙古通俗研究会顾问曾任:内蒙古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兼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获青年文学奖、萌芽奖、草原文学奖、当代文学奖、飞天奖、华表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索龙嘎奖等。图片图片图片免责声明
中国十大著名文学杂志有: 1、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创刊于1949年10月25日,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国家一级文学期刊,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
邮政报刊杂志征订通知发法如下。1、按要求依次填写户名、电话、代号、刊名、起止定期、份数、金额,A4纸打印后上交收发室。2、杂志卡片填写单位、代号、刊号、份数。3
序号 日期 数量 备注 1 2020年 40本
关于订阅2022年度老年报刊事宜的通知2021年10月13日 16:31 浏览:451各区市县委老干部局,市直及中省直驻连单位老干部工作部门: 按照中央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