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anna0727
青蛙的捕食 今天我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一个好奇怪的故事:把一只青蛙放到死苍蝇堆里,竟然无动于衷,青蛙活活地饿死。这使我心生疑问,于是我决定通过实验解答问题。 我首先从菜市场买来两只青蛙,各自放到一个玻璃杯里,接着,我捕来一只苍蝇,待其死亡后,用细线轻轻地捆绑着,吊在青蛙的眼睛上方不动,发现青蛙竟一动不动;我根据同样的步骤,用另一只青蛙做实验,结果青蛙也是毫无反应。我改变方法,把帮着苍蝇的细绳左右摇摆,结果青蛙一跃而起捕食到口。最终我得出了结论,青蛙只吃会动的东西。 我又提出了另一个疑问,如果是摇动的树木或其它会动的但不能吃的东西,青蛙会有什么反应? 我又把一条捆绑着小树枝的细线在青蛙面前摇动,青蛙却一动不动。我把小树枝换成其它东西,结果也一样。因此我又得出了一个几轮——青蛙与它的生存没有意义的事物都没有反应。 虽然得出了结论,但我还是有些地方不明白,青蛙为什么能分辨事物呢?我于是在网上搜索答案。原来,青蛙的视网膜中具有神经细胞层,是蛙眼不仅可以把索看到的图像呈现在视网膜上,而且能够分析所看到的图影,挑选出特定的图像特征,然后经视神经床给大脑。 蛙眼这套检测系统十分完善,能集中注意相对于背景运动、具有特定形态特征的物体。听闻有科学家正致力研究青蛙的视觉器官,希望能设计出“运动目标探测器”之类的能探测某种特定物体的仪器。 青蛙的捕食很特殊,我通过实验知道了青蛙能够根据神经细胞来分辨,对其他它不喜欢吃的食物或死的昆虫也不吃的道理。
牙签victor
马铃薯”超级植株,做嫁接实验结果显示是这样的,两者同为茄科茄属,起源地大致相同,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马铃薯属地下块茎,决定了马铃薯为砧木,番茄为接穗,当砧木(马铃薯)留有马铃薯叶子时,有地下块茎膨大,但很小;当砧木(马铃薯)上没有马铃薯叶子时,未见地下块茎膨大。可以说两者的光合产物是不通用的,可以证明的是砧木(马铃薯)从土壤吸收的养分供给了接穗(番茄),至于接穗(番茄)的光合产物是否运输至砧木(马铃薯),这一点有待考证。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马铃薯作为地下块茎,是顶端膨大贮藏营养物质的变态发育茎;番茄是开花授粉结的果实。马铃薯块茎中主要以淀粉为主,而番茄果实以各种果糖和果酸为主。此外,马铃薯块茎的膨大以及番茄开花结果都受到各种因素的调节,比如马铃薯块茎的膨大受到蓝光的调节。现在研究的比较透彻了,从基因到调控路径,可查阅相关的论文。个人认为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异。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马铃薯——番茄” 超级植株,属细胞工程范畴,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就可以实现,有研究者做过马铃薯四倍体和二倍体的原生质体融合(相关资料及技术可查阅相关文献)。现在番茄的研究不了解,但对马铃薯的研究做的还是挺多的,可以查阅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蔬菜系的论文,马铃薯文章也可查阅甘肃农大、东北农大发表的文章。
阿tin逐梦游
马铃薯和番茄,都是茄科植物。
马铃薯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按当地气候特点选用丰产、抗病、品质优、食味好的早熟或中早熟土豆品种。外销的鲜食品种要薯形外观好,芽眼浅、薯皮光滑。
选地及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保肥性能好,保水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岗地。前两年没种过土豆的地块,谷类茬最好,其次是豆茬,在菜地最好的前茬是葱、蒜、芹菜等。忌选用甜菜、向日葵、茄子、辣椒、白菜等与土豆有共同病害的茬口。严禁选用前茬施用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前茬收货后及时整地,实行翻耙耢起垄连续作业,旋耕灭茬15cm,前翻15至20cm,深松35至40cm。深松后耢平起垄,垄底宽80至90cm,垄高25cm。
种薯处理
⒈困种催芽:选用适宜品种的合格脱毒种薯。于播前15至20天出窖,置于温度13至15℃散射光下,平铺2至3层,每隔2至3天翻动一次,使种薯均匀见光,催壮芽。当芽长至0.5至1cm(机械播种0.5cm,人工点播1cm)左右时,即可切块。催芽时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及时淘汰病烂薯。
⒉种薯切块:切具用70%酒精、3%来苏水或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5至10分钟,多把切具轮换使用。播前3至5天切块。可利用顶芽优势竖切,如种薯过大或长椭圆型,切块时应从脐部开始向顶部斜切,最后将顶部竖切,要求每个切块确保1至2个健壮芽眼,单个薯块重35至50g为宜。
⒊拌种:按照种薯、甲基托布津、滑石粉100比0.1比1比例拌种,放置通风处1至2天,待创伤愈合。
播种
⒈播期:当10cm土层温度连续3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
⒉播量:每亩用种120至150公斤。
⒊密度: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密植。早熟品种适当密植;晚熟品种适当稀植。平地起垄或者破原垄后合垄,垄距80至90cm,单行栽培,株距15至20cm,覆土厚度10至15cm。亩保苗数4000至5000株。
施肥
⒈底肥:根据地力,结合春耕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至4000公斤/亩。猪便最好,其次牛便。施用化肥30至50公斤,其中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的比例是3.4比1比3。忌用氯化钾。可根据各地土壤钙、镁元素情况,对严重缺乏地块,科学增施钙肥、镁肥。
⒉叶面肥:在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若有脱肥症状,可叶面喷施浓度0.5%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2至3次,间隔5至7天。可适当添加微量元素,切忌喷施膨大素等生长调节剂类化学品。
水分管理
⒈原则:播种后如遇天气干旱,应及时灌水,确保出苗;发棵期、盛花期水分要充足;结薯初期要适当控水,少浇水或不浇水;结薯期,即当块茎长至2至3cm时,要适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灌溉;结薯后期和收获前,要控制水分,避免浇水,防止病害发生和烂薯。
⒉方式:喷灌、滴灌。
⒊时间:幼苗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薯期,如遇持续高温干旱则可进行次数不等的灌水。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60%至80%。注意排涝。
中耕管理
⒈原则:田间管理的原则是“先蹲后促”,即:显蕾前,尽量不浇水,以防地上部疯长,显蕾以后,浇水施肥,促进地下部分生长。以保持土壤湿润,地皮见干、见湿为宜,收获前10天不浇水,以防田间烂薯,如果发现植株有疯长趋势,可在显蕾期(4月下旬5月初)每亩喷50至100g15%的多效唑进行控制。苗前耢一遍,有提高地温兼灭草作用;幼芽顶土时进行一次深耕、浅培土;苗出齐后及时铲蹚,提高地温;发棵期进行第三遍铲蹚,高培土,利于块茎膨大和多层结薯。土豆是中耕作物,结薯层主要分布在10至15cm的土层中,因此需要疏松的土壤环境。中耕除草应掌握“头道深,二道浅,三道刮刮脸”的原则。
⒉作用:防止薯块变绿,防除杂草,提高品质,降低土温。
⒊时间:第一次培土,苗全后10至15天。第二次培土,苗全后20至25天。第三次培土,培土厚度一般不低于12cm,覆土太薄地温变化大时,匍匐茎窜出地面
小Journey
小学科技研究小论文:马铃薯的研究今天,轮到我做饭。我拿好菜单后变去市场买菜,哇,市场真是人山人海啊!我买了番茄、马铃薯、瘦肉……回到家中,我迅速将马铃薯切成一丝丝,“铃铃铃……”电话响了,我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跑到客厅里接电话。聊了大概十分钟,我回到厨房,发现本来是黄色的马铃薯已经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甚至变成了褐色,这使我大吃一惊。我立即放下刀子,跑到电脑前去寻找答案:为什么马铃薯会变色?找啊找,终于找到了!原来是马铃薯里含有淀粉,这淀粉如果接触到空气氧化就会变色。而且当土豆削皮后,植物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便在酚酶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化合,产生大量的醌类物质。新生的醌类物质能使植物细胞迅速的变成褐色,这化称为食物的酶促褐变。虽然找到答案,但是,我还想做一个实验,看看如何才能使土豆不变色。实验开始了,我先把一个土豆切成4份,一份用柠檬水泡着,一份用盐水泡着,有一份用糖水泡着,还有一份用冷开水泡着,过20分钟,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20分钟过了,我一看。呀!其实柠檬水、盐水、糖水、冷开水泡着都不会变色。看来,以后我们切开马铃薯都可以用这些有关水的泡着,这样就可以避免马铃薯变色。看来,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我们应该多观察、多发现、多研究,让我们和科学一起成长!
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种子丸化机的设计与研究残膜回收装置的设计 甜菜收获机的设计 倒立摆建模及仿真分析 垃圾车翻倒机构的设计及其仿真葡萄埋藤机的设计 国
不要诋毁温校长,在网络上造势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非君子所为!
在百度上查拉
马铃薯,也就是土豆,主要成分是淀粉,营养成分有维生素C、蛋白质、糖类。
低糖胡萝卜果脯加工工艺的研 鲜切马铃薯贮藏过程中质构品 花生奶生产工艺的研究 论食品企业的产品结构对其投 酸解酯化大米复合变性淀粉的 水酶法提取山桐子油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