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征服沪
音乐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音乐系是培养能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具备音乐教学和教育研究能力的中等学校教师及社会文艺工作者的专业学科。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音乐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浅论音乐表演中的情感体验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论文撰写;
5﹑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真理原有资料;
3﹑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20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20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20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20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20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20xx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 修海平 罗小平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 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篇二: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浅论民间舞蹈的发掘与保护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目前国内外从事民间舞蹈发掘与保护工作的人员真的少之又少,民间舞的流失是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流失。在舞蹈发展史上,民间舞蹈常常被人忽视,其实只有民间舞蹈才是舞蹈发展的主流。民间舞蹈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历代统治者都懂得向民间舞蹈吸取营养,但他们又千方百计去禁止民间舞蹈的活动。
如果我们不顾当今世界多元化文化的大环境,不顾当前纵横交错的各方面因素的主动作用,只求在封闭的环境中虚构未受任何影响的原汁原味的民间舞蹈,将会陷入文化孤立主义的境地。找到一个方法或者培训一些这样的工作人员,去保护我们民间舞蹈及把民间舞蹈整理出来是本课题研究意义所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处于文化转型期的'民间舞蹈,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必然受到国内外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总的趋势是适应不同的职业、文化层次、审美情趣群体的需求,在接纳吸收各民族和外来舞蹈文化的同时,发展本土民间舞蹈文化,使之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从民间舞蹈存在的意义出发,前面论述民间舞蹈的流失是我整个民族文化流失的一部分。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讲述民间舞蹈的发展历史
2、介绍国内外目前的民间舞蹈趋势
3、提出保护与发掘民间舞蹈的具体方法
4、将具体问题的解决之法提出并论证
四、主要参考文献:
1、《辞海》
2、《舞蹈杂志》
3、《舞蹈解剖学》
4、《舞蹈艺术概论》
5、《舞蹈形态学》
进度安排:
1﹑20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20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20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20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20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20xx年5月:论文答辩。
篇三: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舞蹈艺术欣赏—— 一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课程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人类生存方式、文化价值观念 、文学活动以及艺术文化等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
我之所以会选择《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我关注的问题,是因为我觉得,在这个变化多彩的社会中,我们这些正处于毕业阶段的高师音乐系学生应多学习专业以外的多面知识,以不变应这万变的复杂社会。
虽然《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并不成为我们系的一门必修课程,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专业课程。“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对舞蹈中各种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对音乐系不同专业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说,舞蹈艺术欣赏对学习舞蹈专业很有帮助,对舞蹈艺术作品的反复领悟、探究、剖析形式美以及构成美的技法,不仅直接培养了舞蹈艺术欣赏能力,为自己的表演和创作寻找到坐标,而且对舞蹈专业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是开阔眼界,学习并借鉴他人舞蹈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变化万千的舞蹈世界中不仅要通过自身的实践,还要多看、多听、多鉴赏,因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更要成为我们音乐系的一门核心课程。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一、开头
⒈由学习者在《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中的课堂表现引发我对学习者的调查;
⒉学习者的态度是由于《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本身的几大特殊性所导致,分别是:
① 学习者——本系各个专业学生;
② 课程时间的安排——大四的第一个学期;
③ 课程的性质——非必修(选修)的专业课程;
二、⒈ 舞蹈艺术欣赏的概念;
⒉ 分析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⒊ 特别提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舞蹈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⒋ 从感知方面来谈欣赏舞蹈的三个层面 :
①形象感觉 ②体验想像 ③探究领悟
⒌舞蹈艺术欣赏的审美价值;
三、结尾
呼吁全系学生要用更为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为什么《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得到重视?
2. 什么是舞蹈欣赏?
3. 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有没有关系?
4.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专业学习者有没有作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黄平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9月10日——10月30日 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11月1日——11月20日 选题,写开题报告;
3、11月24日——05年3月6日 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3月6日——3月20日 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3月20日——5月10日 修改论文阶段;
6、5月10日——5月15日 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田静主编 《中国舞蹈名作赏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490-1999
[2] 汪流 《艺术特征论》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6
[3] 科林伍德 《艺术原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4] 选自《全国舞蹈教育研讨会文集》中黄小明著《试论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 》
[5] 宗白华 《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6] 贾作光《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7] 于平著 《中外舞蹈思想教程》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4
[8] 王宏建主编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jessica-qn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论文题目
论线条在油画语言中的表现力—马蒂斯作品中线的表现与研究
二、研究意义
线是视觉艺术的初始形式,是人们观察和描绘自然的一种基本方式。绘画艺术中的线条起到了描摹物象的外围轮廓,为之勾勒骨架的重要作用。线条在东西方绘画历程中演变出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绘画的表现语言由此变得生动和充实,不同的画家以风格各异的线条丰富着绘画的语言。研究线条为深入研究画家的创作个性,艺术样式的演变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道路。
20世纪初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具有突出的意义,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实在的团体,但马蒂斯在这一个解放色彩、探索形式创新的时代却独具代表性,他的素描和绘画都不是简单描摹自然,而是以线条来抽象地展现精神世界。他以他的线条创造了一种新的空间感知方式,对油画技法的创新影响深远。
今天,研究法国现代派画家亨利?马蒂斯的人是越来越多,要出新意并非易事。就个案研究,限于篇幅、个人能力及资料限制,笔者只能抓住马蒂斯绘画作品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线条语言来分析研究,并把他“自由的精神家园”作为突破点。如今,在我们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就如何使线条形式与情感精神同在;如何提高线条语言的表现力;如何体现时代精神。马蒂斯的绘画艺术作品都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对课题《解读马蒂斯绘画作品中的形式语言》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在二十一世纪里,更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创作的多元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可见,中国油画艺术应从本民族自身特点出发,在不忘“本”的前提下,以“拿来”的精神和勇气有选择地吸取国外文化艺术精髓,是大有益处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马蒂斯和野兽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美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一个“形式革命”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强调形式,把形式提高到独立的地位。这些重视形式的流派通常被称作“形式主义流派”。这里所谓的“形式主义”,并非不要内容,不同的仅仅是侧重点,犹如十九世纪中期文艺中的自然主义并非完全排斥艺术概括一样。形式主义的侧重点在于形式,忽视题材、情节、所述故事等属于内容范畴的因素在绘画中的作用。形式主义流派理解的“内容”是由形式传达出来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感情和情绪,是体现在形式要素中的细致、微妙的感觉。因此,这些作品往往一时不被大众所理解,因为大众的审美趣味和能力,远远比不上在形式上有特别研究的艺术家来得细腻和敏锐。但是,也正是这种思潮和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不断地拓展着人欣赏能力的“接受度”,不断地提高和革新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马蒂斯和野兽派画家们的创作成果,实际上是印象派之后法国艺术探索的一个总结,标志着法国以至欧洲艺术中以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为指导的派别让位于以强调作者主体的观念和意识的主体论为指导的新思潮。当然,在此以后法国和欧洲艺术的发展并非完全按马蒂斯开辟的方向前进。除了马蒂斯这一类随意、自由的写意风格外,还出现了一种理性的、严格的几何形画风。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推进,使艺术愈来愈抽象化。在这个转折中,唯心主义的哲学和美学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柏格森和克罗齐的美学观念,曾经直接影响了马蒂斯和野兽派。
柏格森在1900年发表的《笑》的文章中说:“有人热爱色彩和形,同时由于他为色彩而爱色彩,为形而爱形,也由于他爱色彩和形而不是为他自己才看到色彩和形,所以他通过事物的色彩和形所看到的乃是事物的内在生命。他然后逐渐使事物的内在生命进入我们原来是混乱的视觉之中。至少在片刻之间,他把我们从横隔在我们的眼睛与现实之间的关于色彩和形式的偏见中解除出来。这样,他就实现了艺术的最高目的,那就是把自然显示给我们。”柏格森同时指出,另外一些人并不注意于物象的色彩与形,而反求之于他们自身,“喜欢到自己的内心中去探索。在那些把某一情感形之于外的万千萌芽的行动底下,在那表达个人精神状态并给这种精神状态以外的平凡的社会性的言语背后,他们探索的是那个纯粹朴素的情感,是那个纯粹朴素的精神、状态”。
从气质上说,马蒂斯即用色彩和形去把握事物的“内在生命”,又是漠视形和色而去追求那内心纯粹朴素的精神状态的艺术家。或者更确切地说,他善于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他提倡的“均衡性、纯粹性以及清澈性”是最高的目的和境界,当形和色的表现妨碍这个目的和影响这一境界时,他可以舍弃形和色,如他在以勾线为主的素描与版画中所做的那样。马蒂斯主张艺术的“均衡性、纯粹性以及清澈性”,和柏格森的要求相吻合。这位哲学家认为,绘画、雕刻、诗歌和音乐“应该除去那些实际也是功利性的象征符号,除去那些为社会约定俗成的一般概念,总之是除去掩盖现实的一切东西,使我们面对现实本身”。(这里的所谓“面对现实”,是指现实的原始、内在的生命。)克罗齐在1901年写的《美学》中认为,形象认识是独立的,不需理智、概念和逻辑的帮助。他说:“形象观感就是对真实存在事物的感觉和对可能存在事物的想象二者无区别的混合。”
在克罗齐看来,纯粹的形象包含着从真实中得到的感觉和虚幻两个方面,而且这两者彼此难解难分。这种形象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克罗齐强调儿童心理,强调非理性的“原始的心理状态”。这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回避。这和马蒂斯回避社会的矛盾和动乱,排斥“麻烦和令人沮丧的题材”,是同出于一个思想体系。这也就是沃林格在其美学著作中所阐述的那种“抽离”的倾向,是文艺家们对社会的一种消极反映。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面临重重危机,给知识分子的心灵投下了阴影,重物质、重机械,轻视精神、压抑人性,使人们对社会丧失崇高的信念。文艺家们不能从现实中获得鼓舞和刺激去歌颂和赞美人生,便把精力用在探索形式如何表达感觉上。唯美的、象征的、抽象的艺术便应运而生。这些含有消极思想倾向的艺术现象又包含着积极的方面:使艺术家更深入地探讨艺术特点和规律,摆脱社会和心理的种种压力,自由地抒发感情,把握和发挥创作个性。这些艺术以其精美的形式“拨动我们胸中早就在等待弹拨的心弦”(柏格森语)。王尔德在《意向》一书中曾经说:“审美是一种比理性更高深、且更富于灵性的世界。唯有从美的鉴赏中,才能到达如色彩感觉之类的精微的境域,它在个性发展上所具的意义,远比?正邪之念?更重大。”这一论述对于我们理解马蒂斯艺术的特色也是有帮助的。不过,在含有唯美倾向的艺术家中,马蒂斯的艺术是健康和明朗的,它不颓废和神秘莫测,它精妙而不晦涩。因此,我们在指出马蒂斯艺术所具有那个时代的一般特征的同时,要充分肯定这位大师在世界艺术上的不朽地位。我们不必去责怪这位艺术家没有去表现重大题材,因为艺术创造中最重要的不是题材,而是艺术家的热情和真诚,以及在这种热情和真诚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和纯洁的人类感情。恰恰在这一点上,马蒂斯的艺术是经得起检验的,我们不应要求也不可能要求所有艺术品都产生同样的社会作用和效果。各门艺术有各门艺术的特性,每个艺术家有相异于他人的气质和风度。马蒂斯在重视人类的自然生活和本能生活,重视个人的创造价值方面所做的努力,对二十世纪西方艺术是有力的推动,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借鉴作用。
四、研究方法及内容
研究方法:(1)观察法;(2)文献法;(3)经验总结法。
研究内容:马蒂斯认为观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求得到一种效果。现代艺术中线条是至关重要的。线条可以突出、可以表意、也可以控制与整合整个画面。马蒂斯强调的是表达事物本质的线条—“如果我要画一个女人体,我首先就要赋予她优雅妩媚的情韵,不过我明白必须给她更多的东西。我将通过追求本质的线条来浓缩它的意义。一瞥之下,妩媚会显得不怎么突出了,可它最终会从有着更宽广意义的、更富于人性的新形象中显露出来。由于妩媚将不是绘画的惟一特点,它会不那么显眼了,但是,由于它的生命包含在形象的总构想中,它将如往昔一样存在下去。”54妩媚是女人体的一个瞬间特征,而这个瞬间包含在更本质的生命中,“通过追求本质的线条”来保存它,最后妩媚就包含在了作品整体形象之中获得了它的永恒性。所以,要让线条这个绘画语言元素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五、论文写作计划:
xx年12月~10年01月搜集资料和消化资料。
xx年01月~10年04月完成论文初稿。
xx年04月~10年05月论文修改定稿。
六、论文写作提纲
(一)线条产生及其情感表达
(二)油画发展历程中的线条
1、线条的定义
2、线条的音阶
3、线条的节奏
4、情感的传达
(三)马蒂斯“本质的线条”
1、曲线
2、直线和曲线
3、线的抽象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七、主要参考文献:
1、呼喜江著,论线语言在油画造型中的作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
2、高彦飞著,绘画线条的审美意蕴,艺术理论,2008年12期。
3、董晓丽著,颜色与线条的游戏家—亨利·马蒂斯的绘画世界,中国艺术,2004年4月。
4、滑侨新著,论马蒂斯艺术作品的表现技法,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6期。
5、孙霞著,论西画中的“线”,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04年5月。
6、李冬冬、杨林著,论马蒂斯绘画作品中的革命性,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4期。
7、邓太平著,浅谈马蒂斯的绘画艺术,美术大观,2008年9月。
8、闵燕著,试论马蒂斯油画艺术创作经验,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9年12月。
9、巴美芳、巴鹏飞著,线条—视觉形式的基本语言,安徽文学,2009年2期。
10、雅克·德比奇、让·弗兰索瓦·法弗尔、特利奇?格鲁纳瓦尔德、安东尼奥·菲利浦·皮芒代尔著:《西方艺术史》徐庆平译,海南出版社,2001年。
11、[英]赫伯特?里德著:《现代绘画简史》,刘萍君泽,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
12、[法]安格尔著:《安格尔论艺术》,朱伯雄译,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德]康德著:《判断力批判》,邓晓芒泽,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2年。
14、[法]波德莱尔著:《我看德拉克洛瓦》,毛燕燕、谢强泽,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
15、[英]弗雷德·奥顿、查尔斯·哈里森编:《现代主义,评论,现实主义》,崔诚、米永亮、姚炳昌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开题报告怎么写如下: 一、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
戏剧表演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导语:全面分析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帮助自己更好的把握两者的特征,使表演进入一种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创作境地。下面是我分享的戏
论文PPT制作要点如下(百度文库里有论文PPT模板在里下载一个直接在上面填比较省事,希望能帮到你,不懂不明白可以问我):sentation中,原则是:图的效果好
[1]林文冬,《手绘设计表现作品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7月。[2][美]伯顿,《广告文案写作》[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1月。[4]滕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其家乡湘西以及湘西的民俗成为他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和支撑点,作者从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中,提炼出饱含深刻寓意的意象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