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8

兜兜有糖sd
首页 > 学术期刊 > 民生杂志名称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evin咖啡馆

已采纳

《民生周刊》杂志社的官方网站是民生网 。民生网坚持传播高品质的《民生周刊》原创内容,为受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民生资讯及相关信息服务,民生网与《民生周刊》杂志构成了“网刊融合互动”的传播格局,并在电子杂志、移动互联网终端等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内容推广和传播。民生网以精准的定位为受众与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以便捷的电子阅读实现分众化传播,以诸多即时互动平台打造多媒体形态,同时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阅读构建零距离的窗口。民生网全方位打造独具特色的民生内容,下设时政、经济、环保、法治等8个一级频道,另设金台榜、民生视点、评论以及养老、社保、食品、出行等特色栏目和产经、能源、汽车、家居、旅游等行业频道,力图从多维度塑造中国民生首家门户网站,提升内容影响力和品牌辐射力。

157 评论

氷之世界

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一直作为一个品牌长期保留着。设有“金台随感”、“大地漫笔”、“心香一瓣”、“名家新作”、“名人近况”、“文心探访”、“文史小品”等精品栏目。十七至二十版为周刊、专版和副刊。

辟有《经济周刊》、《新农村周刊》、《民主政治周刊》、《议政建言周刊》、《党建周刊》、《文教周刊》、《民生周刊》、《国际周刊》、《国际副刊》、《副刊》,以及《军事》、《台港澳侨》、《文艺评论》、《读者来信》专刊等。评论和理论宣传是《人民日报》的重点和优势。

版面设置:

其中,第1~6版为要闻板块,第9—15版为国内新闻板块,第17—20版为周刊及专版板块,第21—23版为国际新闻板块。此外,第7版为理论版,第24版为副刊。扩版后,每天增加1个要闻版、1个国际新闻版;每周增加1个观点版、1个新兴媒体版。

《人民日报》每周一至周五24个版,第1—6版为要闻版,第9—15版主要为国内新闻版,第17—20版为专刊版面、21-23为国际要闻版面,此外,第7版为理论版,24版为副刊版(周二、五为20版)每周有一个新兴媒体版,一个观点版。

周六、周日8个版、节假日4版。自1985年7月起,人民日报海外版出版发行。1995年1月,人民日报华东版创刊。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华南版创刊。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人民日报

204 评论

koko乔纳

教育部点赞的“双减”经验“名校+”,谁来+?+谁?怎么+?民生周刊2022-08-02 00:58<<民生周刊>>官方帐号教育部点赞的“双减”经验“名校+”,谁来+?+谁?怎么+?全文3759字,阅读约需4分钟“名校+”!催生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谁来+?+谁?怎么+?“名校+”是西安教育的创新品牌,是对教育领域深度改革的再破冰,更是缓解择校热和上好学难问题的智慧选择。2022年4月,西安“名校+”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双减”推广典型案例。西安“名校+”经相关区县2012年起局地探索、成功实践,为全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到2018年在西安市全面推广实施,实践经验和理念体系不断丰富完善,也已取得突岀成效。截至目前,西安市共组建紧密型“名校+”共同体928个,教育集团101个,优质高中与中职学校“名校+”共同体15个。大量的实践表明,西安“名校+”源自基层的首创精神,契合教育改革的大方向,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强烈期盼,激发学校高质量办学的内生动力,持续催生更多孩子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断壮大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和规模,让更多孩子和家庭共享名校带来的幸福感。构建了以“名校+”为统领、以“名师+”“名校长+”为引擎的“名校+”工程大格局,是助推西安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教育部点赞的“双减”经验“名校+”,谁来+?+谁?怎么+?△名师课堂紧密型和共同体西安“名校+”系统地解决好了三个关键因素,即谁来“+”,“+”谁,怎么“+”。谁来“+”,当然是区域内外的名校,尤其看办学质量、品牌实力和社会认可度。“+”谁,当然“+”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新建学校等,学生、家长、社会不甚认可的都可在“+”的范围,“+校”原则上应为公办学校。怎么“+”,也当然是用紧密型模式来“+”,即由名校对“+校”实行人、财、物、教等一体化管理。紧密型和共同体是西安“名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名校+”旨在最大程度地发挥名校的品牌示范引领和直接带动作用,将名校的先进办学理念、成熟教学模式、优秀管理团队,特色校园文化等成建制一体化融入“+校”,重点提升“+校”的内涵和品质。“名校+”(尤指跨学段组建的教育集团)实现了中小幼不同学段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衔接,消除了三个学段各自为战的弊端,既为学生幼升小、小升初做好适应性准备,又避免了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倾向,回归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本质。实践探索中八个特质教育部点赞的“双减”经验“名校+”,谁来+?+谁?怎么+?△“名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全面发展。西安“名校+”放眼市域、立足区域、发力“+校”、升华名校,在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中总结提炼了八个特质:“名校+”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优质办学模式。突破了校际间、区域间、学段间、不同体制间的办学壁垒,以优质名校统揽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架构,纵向学段贯通,横向校际通融,直接打造成为全新公办优质办学实体,把公办好学校办在孩子的家门口,把孩子家门口的学校办成好学校。“名校+”本质要求凸显紧密型共同体。向“名校+”要活力,向共同体要质量,这个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担当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荣辱共同体。经过几年实践,已形成了目前较为成熟的四种紧密型模式,即:集团化办学、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实践证明,紧密型的差不了,松散型的好不了。“名校+”必须实现人、财、物、教、管一体化。“名校+”深度改革了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即人财物,这也是紧密型与松散型的本质区别。没有人财物的一体化,就谈不上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体化,就谈不上理念、文化、团队的深度融合。“名校+”充分激发“+校”的办学活力和名校的规模辐射力,实现共赢。构建起集约化、规模化、精细化、可持续高度协调的治理体系,最大化激发成员校的办学动力与活力,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名校的核心引领力和品牌影响力,名校集群效应也得到了升华和壮大。“名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再生和滚动式发展。“名校+”催生了更多的新优质“+校”,加快形成壮大了名校集群、名师集群、名校长集群。名校的品牌效应对“+校”的带动引领作用应是长期的,也是相对稳定的,如中途随意脱离名校的一体化,“+校”的新优势将会大打折扣,也会相应降低社会认可度。西安“名校+”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名校+”的迭代生成效应更为凸显,从而实现优质教育的“高峰”快速变为“高原”,构建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重点把“+校”的发展成效作为“名校+”工程的主要考量标准。紧盯“+校”的教育质量和内涵提升,持续办好孩子家门口每一所学校,让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果。学生说好、家长说好,才是真正的好。学生受益、家长得实惠,才是硬核道理。这也是西安“名校+”的底气所在。“名校+”有机融合了名校的一体化品牌引领和“+校”的特色个性化发展。“+校”的发展既有名校的共同特征,更注重打造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校校五育发展别样红。“名校+”的生动特质就是快速、就是加速度。有一种快速提升叫“名校+”,有一种快速成长叫“名师+”,有一种快速蝶变叫“名校长+”,这是对遵循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运用,加快了“+校”尤其是薄弱学校的优质化进程,用名校强大的气场,强力驱动薄弱学校脱胎换骨,华丽锻造为孩子家门口的好学校。四种模式各有侧重“名校+”组建模式直接决定了“+校”的成效。四种紧密型模式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点,各有其适用条件、范围和侧重点。一长多校主要适用于同一区域、同一体制、同一任命主体的学校之间,侧重于公办学校。同时,一长多校的组建要统筹考虑到名校与“+校”之间的匹配性,如距离远近、人文习惯、新旧搭配等。一长多校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强,各区县开发区大都采用了这种模式,效果也很明显。委托管理主要适用于跨体制、跨区域的学校之间,可采用品牌输岀、购买服务、经费包干、人事新机制等全面托管的形式,尤其适用于开发区的新建学校,新建学校建设务必高起点高品质。目前,部分开发区的新建学校采用了这种管理模式,效果显著。集团化办学是指在一长多校、委托管理等紧密型模式的基础上,组建教育集团。教育行政部门原则上只对应教育集团,由教育集团总部学校统管各成员校人财物和事权,教育集团实行总部校长+若干执行校长一体化管理。教育集团是“名校+”的最佳模式形态,“名校+”推进过程中岀现的瓶颈和问题,都可通过集团化办学来有效解决。部分区县已先期开展了集团化办学,有的已经全覆盖,效果较好。兼并融合模式在内涵上与传统的合校并点类似,其特点是彻底完成融合,合并成为一个法人、一个代码、一个财务、一个学籍系统。合并后可设校区分学段分年级段管理。当前,西安教育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绝佳机遇,正当迈进三个发展新阶段:一是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迈进;二是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三是从学校规模建设向内涵高质量提升迈进。西安“名校+”工程,下一步要聚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深化升级,名校与“+校”要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实现五个升级,即由松散型向全面紧密型一体化升级,由联合体向共同体升级,由多模式复合式向集团化办学升级,由区域资源统筹向市域、城乡资源统筹升级,由体量规模优势向整体内涵高质量集群优势升级。从资源建设优化的角度看,向“名校+”集团化办学升级还有巨大提升空间。要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不失时机地跨区域、跨体制、跨学段组建教育集团。教育集团要成为名校长孵化基地、名师培养基地、名校母舰基地。持续释放“名校+”动能潜力在人财物倾斜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打好“名校+”组合拳,充分激发公办学校的内因驱动和办学活力,变名校的输血功能为“+校”造血功能,尽快让薄弱学校的校长、老师、学生有新变化,学校有大变化,课堂上有积极变化。以此来促进孩子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不断涌现,实现把孩子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都打造成名校、好学校的长远目标。持续释放“名校+”的动能和潜力,进一步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学校管理团队和师资团队要开启动车组模式,每一组车厢都自带动力加速奔跑。以提升“五力”为抓手,推进“+校”内涵质量再提升,即提升校长的领导力、教师的发展力、学生的成长力、家长的协同力、教研员的支撑力。广大教师和教研员要培养形成一流的专业思维、一流的专业能力、一流的专业素养、一流的专业精神、一流的专业成果,培养更多的专家和名家。“名校+”最灵动最关键的是人,“名校+”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现有学校存量的再洗牌、对学校增量的再布局。名校长是灵魂,是领头雁,第一个飞起来且持续飞在最前头。一个名校长,就是一座好学校,能造就更多的好学校,影响着身边若干校长,也影响着周围一大群老师。名师是关键,名师组成的团队富有战斗精神,更有榜样力量。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班主任首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任课老师。新生没进校门,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先走进学生的家门。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关键是看你跟谁在一起。跟名校、名校长、名师在一起,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抑或还会有满满的获得感。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原文刊载于2022年第16期《民生周刊》杂志原标题:《西安“名校+” 把家门口学校办成好学校》□ 陕西省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 王纲责任编辑:刘烨烨主编:崔靖芳“人民名品”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民生周刊”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举报/反馈精彩推荐正在加载...

260 评论

艰难之旅

副刊还有几个种类的?不管什么报纸,副刊只有一个种类,就是登点文艺、文学作品。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才是真正的副刊,它的国际副刊只是将国内比较有趣的事介绍到国外,把国外有趣的事介绍到国内。

157 评论

相关问答

  • 杂志名称推荐

    时尚杂志排行榜前十名有《VOGUE》、《时尚芭莎》、《Cosmopolitan》、《米娜mina》、《AnOther》、《Dazed&Confused》、《FL

    你自己觉得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杂志名称好听

    News新媒体

    michelle85032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杂志名称大全学生

    1、《英语角》(English Corner)是中国第一本具有休闲风格的英语杂志,(English Corner),2001年3月22日正式在北京创刊。 2、《

    起名字哈烦躁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杂志英文名称

    汉语解释: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整合册出版,定期出

    owenwoohyuk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民生杂志名称

    《民生周刊》杂志社的官方网站是民生网 。民生网坚持传播高品质的《民生周刊》原创内容,为受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民生资讯及相关信息服务,民生网与《民生周刊》杂志构成了“

    兜兜有糖sd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