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7

风风一样的自由
首页 > 学术期刊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注定孤独终X

已采纳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基本了解了如何进行对专业课程的研究和学习,以及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研究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和一些基本的论文写作要求和规范。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首先需要的是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夯实专业理论水平,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作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基本承袭脉络,还需要深刻理解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思想内容以及其后各个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充实和发展的理论内容,并将这些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其次,在阅读过程中,要不断的保持思考,学会提出问题,积寻求自己感兴趣的某方面内容加以深入研究。最后,要想进行论文的撰写,必须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结论三大步骤,这在个过程中问题意识是首要的,要善于思考并发现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是值得去科研,有研究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的水平。 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形成论文,在撰写论文时要注意格式和语言规范等要求,这一系列的工作完成才能勉强算是进入一个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首先教给我的是思维上的转变,从会学习方法转变为会做研究的方法,这正是我们在以后三年中应该必须学会的一种研究方法。但除了思维上的变化,也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科学研究手段去帮助我们研究一个领域。 一、人文社科研究手段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书籍,但并不是所有书籍都需要我们去读。首先要读对我们有用的书,但读书也有读书的方法,尤其是要进行专业性学习时,读书更是有法可循,掌握读书方法,是我们进行学习或研究的关键环节。(一)文献阅读 1、要读经典之作 经过这段时间学习,我发现经典书籍会有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经典是言简意赅,读者很容易理解作者要表述的内容,作者把深刻的道理用简单的话语就能阐述明了,读这种经典原著,会有醍醐灌顶之感,收效明显;第二种经典是语言晦涩难懂,不容易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深刻道理。针对第二种情况,如果坚持读原著,会浪费大量时间且成效一般,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首先要大量阅读外围文献,即其他作家对这种典籍的理解和看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后再看原著,就能感受到经典作品的奥妙之处,如果是经典文献是外文,比如马克思的相关作品,那就可以先读译著,然后读外文原著,专业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很大提升。此外,还应注意对于经典作品要翻来覆去的阅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以前的晦涩也变得容易理解。 2、要读大量论文。 进入一个领域除了要大量读书,还需要阅读论文。通过大量阅读论文来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目前国内外学者讨论的核心问题和自己能够研究的以及洞察写论文的方法,所以阅读论文能够带来两方面收益,关注。 阅读论文首先需要寻找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论文。每个专业,甚至每个专业方向都有对应的学术期刊论文,在寻找文献阅读时不能盲目选择,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能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混淆。其次,应该阅读权威期刊的论文,论文也分等级,权威期刊论文是任何一个领域最具有话语权的,内容新颖的,质量最好的论文,往往是一个专业领域的最前沿,讨论着当代该领域最核心的问题。 3、文献积累 阅读大量的文献,了解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后,如果对阅读过的文献不加积累或记录,不仅会很快遗忘所读过知识,而且还不能把阅读过的相关知识加以分类,在运用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调动,所以,平时阅读的时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文献积累。 批注。阅读文献时,对书中不理解的疑难问题,和心得体会在书的空白部分进行标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一段谈到“劳动价格要比生活资料的价格远为稳定。二者往往成反比。在物价腾贵的年代,工资因对劳动的需求下降而下降,因生活资料价格提高而提高。这样就互相抵消。无论如何,总有一定数量的工人没有饭吃。在物价便宜的年代,工资因对劳动的需求提高而提高,因生活资料价格下降而下降。这样也就互相抵消了。” 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有方法和技巧,主要是这三个方法入手。首先是要学会摘抄文献经典语句,可以是作者对一个问题的经典论述,也可以是能够引发读者深思的句子,对自己有价值的语句都可以摘录下来。(举例)其次是要学会列提纲。即把整本书或文章的内容要点,主题思想、观点、独到之处用纲要的形式记录下来,提纲要反映原文献的概貌。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就可以用列提纲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正确的学说,反对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是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继承者。 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唯物主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体系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然后将其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主义 二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观点继承并发展,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资本的发展,进而发现剩余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三是马克思从空想社会主义中得出必须要有创造新社会的社会力量,结合前两点得出阶级斗争学说,将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最后还要学会札记。把阅读文献后的心得、体会、感想、述评、疑点和意见等记录下来,札记相当于初步的分析研究记录,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的起点。(举例) (二)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另一手段,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将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形成论文。社会调查主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实践原则,一定要进行实际调查而不是凭空臆想;二是实事求是原则,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对调查结果进行肆意乱改;三是辩证法原则,即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对事务和社会现象进行调研。此外,还需要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调查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结语和附录,主要作用是展示调查现象的真相,揭露蕴含的事实、情况、经验等。社会调查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作用较小,但作为一种人文社科研究手段对于对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作用。掌握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积累大量的文献后基本上就可以撰写论文了,但写论文除了内容的新颖外,论文格式和语言的表达也有严格的要求。 二、关于论文格式的具体要求 论文是进行相关领域研究的学术成果,在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或科学发现均须要用论文形式展示出来,在某一程度上,学术水平可以用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来衡量。这就要求论文必须有严格的格式要求,专业的学术语言,以及最后能找到合适渠道投稿发表。论文主要分为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一)、论文格式 任何一篇论文,不管是期刊论文,还是学位论文都有严格的格式要求,不同的期刊对论文的格式要求不同,只有严格按照格式规定整理的论文才是完整的论文。(二)、学术语言 1、准确性以表达事物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为基础,在语言上要求概念明晰,语法合乎规范,能得出鲜明的结论;结构上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能达到对事务客观和真实的表现。 2、抽象性 把握理性尺度,进行抽象思维的抽象表达,不同于文学作品,不需要修辞比喻,运用学术性语言、专业性语言、小众化语言,表达出所研究问题背后的真理。 3、简洁性 写论文,不在于篇幅长,关键是要完整表达事物的客观道理,要追求用精练的话语去表达文章的观点,但也是以表达准确为尺度,不能为了简洁而简洁。当然,并不是长篇幅文章就是废话连篇,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言之有物,也是好文章。 (三)、学会投稿 论文全部完成后,想要取得学术成果还需要投稿发表,发表时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找到合适的投稿期刊,期刊水平不一,应该综合客观评价自己的论文,向适合自己的期刊投稿,最好是选择若干期刊,先向规格高的投稿,再向中等期刊投稿,最后向水平较低的期刊投稿,期间间隔一个月;二是要找到可靠的投稿渠道,投稿主要从样刊、各大高校的学报以及知网上投稿;三、想要论文快速见刊,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各大期刊的发文周期,即多长时间发一次文章,时间越快越好。

217 评论

华蓥山5

、总体来说,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即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二、社会认识的演变逻辑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自发——自觉,具体来说,神话传说(原始社会自发认识)——非理性方式(第一种自觉形式)——理性求知(批判性的)、实证方式(发展性的)、非理性方式。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形而上学——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剩余价值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2.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包含、渗透、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完全的“价值中立”是做不到的。第三,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说明,只能通过理解来把握。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

315 评论

相关问答

  • 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

    走向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都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相应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个

    我的大BAB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论文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基本了解了如何进行对专业课程的研究和学习,以及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研究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和一些基本的论文写作要求和规范。进入马克思主义

    风风一样的自由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位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依据是生活中的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生活。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进而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的相关资料,

    pochacco要加油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马克思主义论文投稿

    主要就是别发了假刊就行了,现在给钱就给发,没啥难度,你可以网上找一下,现在很多网站发论文,只要别发了假刊上当就行了,你可以查他们得备案,一般时间久的 都不会有假

    triangelrain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形势是一种按照自身运动规律客观存在着的物质运动,政策则是党和国家在对形势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任务而制定的

    官官880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