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懒虫菲菲
张学良对中国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东北易帜。 ——题记在张学良的政治生涯中,1928年底的东北易帜是仅次于西安事变的重大历史事件。所谓易帜,就是废除北洋政府的红黄蓝白黑的五色国旗,改挂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的国旗。张学良毅然易帜,标志着旧军阀割据时代的结束,同时也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捍卫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东北易帜的缘起 1928年4月,国民政府开始第二次北伐,国民革命军迅速攻占了山东和平津一带。对于东三省,蒋介石拟采取和平手段交涉,以实现全国的统一。张学良此时也在考虑东三省的前途。6月4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京撤回奉天的途中,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之后,关东军正急于利用“皇姑屯事件”所造成的紧张形势,在东北制造傀儡政权,百般阻挠易帜。而且奉系参与决策的高层人物,在讨论“易帜”问题时意见不一,以至于迟迟难下定论。27岁的张学良决心雪国耻报父仇,尽早实现“南北统一”。期间,国民政府曾派孔繁蔚与张学良秘密会谈,虽没有完全达成协议,但对易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张作霖被日本军人炸死后,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后来不久,张学良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促使中国从形式上的统一!事后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陆海空军副司令。从此,中国实现了辛亥以来的第一次统一。尽管这个统一还有许多问题,但却在民国史上是划时代的。在这一点上,张学良功不可没。东北易帜的历史条件(1)张学良方面,首先他历来反对内战,主张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希望国家统一;再者,张学良当时对北伐军相当佩服,认为它不但战斗力强,而且有一套为奉军所缺乏的政治工作。他曾对人说:“我们争什么天下?奉军南下河北、河南,占领了不少地方,可连一个县长也派不出。” 再次,由于蒋介石是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张学良片面地把经过国共合作、获得苏联援助而发动北伐战争的功绩,全都记在蒋介石身上,从而认为蒋介石有统一中国的能力。 “我张学良没有统一中国的能力,但我有诚心服从能统一中国的人。” 最后,张学良做出最卓越的贡献。为早日实现易帜,张学良于七月初成立由王树翰、邢士廉、米春霖、徐祖贻等人组成的代表团,赴关内与国民政府磋商易帜事宜。张学良向蒋介石表示:对易帜、实行三民主义皆毫无疑义,但有四个问题须亟待解决,即外交方面、党务方面、政治分会问题及暂停对热河军事行动问题。妥善处理好诸问题后,他初步计划于七月二十一日易帜。(2)日本方面的反推动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约见张学良,要求实行《满蒙新五路协定》。张学良答称:“皇姑屯炸弹已将张作霖专车里的所有文件全部毁灭,一切都已无根据。 次日,林久治郎再访张学良,向张学良转交日本首相田中的信件,信中再次反对东北“易帜”,并要求履行所谓“日张密约”。张学良对日本的警告极为不满,但同时又感受到威胁。为避免日本武力干涉,他决定推迟易帜日期。他在给蒋介石的电文中说:“弟现在实处两难,不易帜无以对我兄,无以对全国,易帜则祸乱立生,无以对三省父老。现奉垣形势,我兄定悉。” 后来,张学良与林权助、林久治郎在会谈中发生激烈争执,张学良愤慨异常,对周围人说:“日方欺我太甚,誓必易帜,即死于青天白日旗下,吾亦甘心。(3)统一史历史的必然的发展趋势,就像张将军说的南北统一,人心所向。 全国各族人民都盼望祖国能早日和平统一,加上相同的民族意识形态的牵连,促使中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东北易帜的历史意义易帜成功,完成形式上的统一,中华名族万众一心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北洋军阀遂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蒋介石获得完成北伐、统一全国的盛誉,从而掌握了南京的中央政权。东北易帜,其本身求统一、求抗日的历史趋势是完全正确的,是顺应历史发展方向、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是张学良将军一生中最令人称道的爱国壮举之一东北易帜表明,张学良不仅是张作霖的继承人,同时也是其父的叛逆者。他一反张作霖“对日本感恩戴德”的亲日立场,代之以铲除日本在满蒙的特殊地位为目标,从而使奉系军阀由亲日派变为反日派。总之,张学良在东北易帜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胖子老头
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摘要,第一章 绪论(一) 历史学科加强正确史观教学和研究的重要性(二) 已有研究成果(三) 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 我国中学中国近代史内容体系的变革与教学要求(一)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构建的中国近代史内容体系1、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要点”2、革命史观的解释体系(二)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构建的中国近代史内容体系1、课程标准中的“模块学习要点”2、现代化史观的解释体系(三) 现代化史观内容建构的教学要求1、强调与现代化有关的教学内容2、关注近代人物与事件的价值判断3、注重多角度思考问题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第三章 中国近代史内容教学中史观运用的问题(一) 问卷调查(二) 教学中的主要问题1、无法摆脱陈旧的史观及对教学的影响——换汤不换药2、过于激进的做法及其教学影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3、对史观贴标签式的运用——盲从之下的盲目(三) 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1、新教材中的旧史观2、史学界的争论3、转型时期的思想混乱 中国近代史内容教学中史观运用的方法与策略(一) 分辨教材观点的价值取向1、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结论所依据的史观2、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教材观点所依据的不同史观(二) 展示多角度解释历史问题的教学方法1、分析不同史料的角度和立场,增强对历史事件的完整认识2、展示同一问题相冲突的观点(三) 关注史观运用的评价方法1、课堂讨论2、课外作业 结语以上就是一些方法,建议去学客行论文查重去查找一些资料,更加全面专业。
写的有感情,写美些,应该就好了。。。
请问你的解答是什么这些论文还有吗?有的话可以发给我吗?
陈独秀,他创办的新青年,近代史很著名的一个人物。
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
论文常被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格式封面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