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7

bismarck66
首页 > 学术期刊 > 马丘比丘古城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的dp我做主

已采纳

来南美的旅者大多不会错过秘鲁,而来秘鲁的旅者大多不会错过马丘比丘(Machu Picchu)。去看马丘比丘的方式有很多,个人认为,走四天三夜的印加古道是最美好的体验。不仅带你穿越四季美景,还有专业的后勤团队一路精心准备秘鲁 美食 照顾你的味蕾。

于我而言,徒步印加古道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情结。 2020 年 3 月 15 日从秘鲁首都利马飞抵库斯科,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古城的魅力,就收到了秘鲁全国进入紧急隔离状态的消息。关闭边境,关闭景区,航班停飞!说好的圣谷、彩虹山,说好的马丘比丘呢?!午夜 12 点,武器广场依然灯火通明,人潮涌动,我和新认识的埃及小哥 Raymond ,意大利小哥 Alex 坐在位于二层的 Hanz 酒吧,手捧 Pisco Sour(秘鲁国酒皮斯科酸酒) , 从最初的聊意甚浓到频频叹气,凝望广场,盘算着该何去何从 ……

心心念念的马丘比丘挥之不去,时隔一年再回秘鲁,在库斯科武器广场闲逛之际得知印加古道重新开放的信息,迫不及待的做了预订,价格比疫情前更经济,随订随出团,要知道正常情况下印加古道至少要提前 3-6 个月预订。行前兴奋到有点睡不着觉,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负重、露营、徒步、高海拔 …… 我猜很多小伙伴会犯嘀咕,要不还是坐火车吧? 其实没有必要担心的。我曾路遇十岁以下的孩童,八十几岁的老人,只要准备充分, 健康 状况没有问题,都是可以完成的。

一切就绪,那就跟着 Coco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探寻古老印加文明的徒步之旅吧!

行前,向导会安排时间做个简短行程介绍(Briefing),确保做好所有准备,如果有任何问题或者要求都可以提出来,只要能满足的,团队会尽力协调。我的行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原本安排好的向导Rene非常贴心,提前一天到家里来做了Briefing: 说好的第二天一早4:25出发,小组共8人,其余7人是法国一家。当晚11点突然被告知接我的时间要推迟到5点半,其他还有哪些变化尚不清楚。“没关系的!”,做个小小的个心理暗示,在南美住久了,也就习惯了,这都不叫事儿!

第一天的行程共 11 公里,沿着宽阔的河谷上升,总体来说并不难,算是热身吧。比起自己徒步要轻松的多,毕竟工作人员负责背帐篷和食物,自己只需要背睡袋。 8 月初的秘鲁是冬天,所以当天看到的山景基本是黄色的(我虽然更喜欢看绿色,但旱季其实是徒步露营的好时节)。

今天途径两座重要遗迹,一座是用于宗教活动和作物生产的,叫做 Llaqtapata (盖丘亚语,可译为:高地上的村庄或城镇),由著名美国探险家 Bingham (宾厄姆)于 1912 年首次发现,但当时并未对废墟以及现代小屋做全面的研究。直到 2003 年,另外两名探险家 Hugh Thomson 和 Gary Ziegler 研究指出, Llaqtapata 沿着印加古道的位置表明它是前往马丘比丘途中的重要驿站和沿途圣地,并根据延绵至 Vilcabamba 的古道线路,揭示了 Llaqtapata 与马丘比丘相关联的广泛复杂的结构和特征, 由此进一步推断 Llaqtapata 或许是支持马丘比丘区域中心的相互关联的行政和宗教仪式场所的成员之一,而且可能在区分节气(冬、夏至,春、秋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天文功能。另一座位于 Willkaraqay 山顶,是士兵的住房,这是首次有人居住的古代前印加遗址(公元前 500 年左右)。从这里还可以远眺一座叫做 Wiñay huana 的古迹,有点壮观。

午餐就安排在海拔 2750 米 Llactapata 附近解决。这一餐我想用惊艳来形容,行前真的对食物没有太多期望,野外露营只要不饿肚子就很知足。但是呢,这第一顿就让我们三个赞叹不已,从前菜到甜点,一道都没略过,食材也是相当舍得 ... 厨师们就像变魔术一样从帐篷里送上一道道美味 … 顿时对接下来的行程有了进一步的期待!

当晚我们露营在海拔 3100 米的 Ayapata ,傍晚小雨淅沥,很冷。最大的挑战是半夜钻出睡袋去厕所,真的要挣扎很久,并鼓足勇气 … 然而走出帐篷的一瞬间,雨停了,漫天的星星冲你眨眼,感觉很多年很多年没再见过这样的星空了,不知不觉站在外面好一阵,也不觉得那么冷了 ……

早餐后,向导安排我们和工作人员相互认识。 6 个人的团队为我们 3 个人服务称得上豪华阵容了,每个人都有着近 20 年印加古道的服务经验。其中:负责我们胃的主厨,负责背帐篷的,负责背厨具的,负责背水果蔬菜的,负责背粮食的,负责搬运杂物的。分工十分明确,有这么专业的团队一起陪伴我们度过四天三夜是特别安心的。

6:30 准时出发。如行程图所示,今天的行程主要是爬升,全程 9.5 公里。向导前一晚就不停重复:很难很难!可吓坏了法国姑娘 Alice ,一早不停的喝古柯茶补充能量。

一路上法国小哥儿健步如飞,常常走出去很远再返回来鼓励女友,后来干脆一把接过姑娘的背包,一人扛俩,爱情的美好样子就该如此吧 !

渐渐的,我们开始进入云雾林,绿绿的,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映入眼帘,心情更加欢快起来。虽然都是各自前行,但随处可见高山融雪形成的小溪,偶尔水声汩汩,时而流水潺潺,一点也不寂寞。

一路爬升至本次行程的最高点 4215 米的 Warmi Wañusca (英文译为 Dead woman ,中文可译为死妇人山),再下行。路遇的主要古迹有 Runkuraqay (盖丘亚语,译为棚子或被毁的房屋),它由围绕房间和庭院的两个同心和倾斜的墙壁组成,还有马厩, 考古学家推断这里是印加人的行政点,也是信使的休息场所。印象最为深刻的是 Sayacmarca (盖丘亚语,译为你不能进入或者无法进入的地方),关于这个名字还有一个趣闻:实际上 Sayacmarca 现在的名字是由 Fejos 探险队在 1940 年代创造的,最初名为 Cedrobamba (雪松平原),因为那里有一片小雪松林,是 1915 年 Bingham (宾厄姆)途经此地时,以半盖丘亚语半西班牙语命名的。攀上古迹,你一定会难以置信这座建筑竟然立于悬崖之上,是何等神奇的建造技艺!要知道,印加古迹均采用巨型石块建造而成,印加帝国没有大型牲畜,比如马、牛、驴,更没有马车,如此数量且巨大的石块是如何搬运到这么高的海拔已经是不解之谜,再把房屋建在三面都是悬崖绝壁的险境,不得不说, Sayacmarca (你不能进入或者无法进入的地方)!这个名字是对该遗迹的最贴切诠释。

今天我们原本有两个方案可选 : A. 走一半歇脚,午餐后再走完另一半。 B. 走完全程再吃午饭。为了早点安营扎寨,我们一致选择了方案 B. 一口气爬升到 Warmi Wañusca (死妇人山),再下到当晚的露营地 3650 米的 Chaquicocha (这里海拔相对较低,据说温度友好)。

怎么形容累的程度呢?大白天的等午餐期间,走在露营的平地上,一个趔趄把膝盖摔破了。因为腿是抖的,掌握不好平衡。方案 B 的好处就是早到早休息,午后暖暖的阳光洒满帐篷,妥妥的打了个盹儿。

可到了晚上,阵阵山风吹来,温度比前一天还低。没厚衣服的我晚餐后早早钻进睡袋,一个字 : 冷!适用于零下 3 度的睡袋也扛不住,睡不着但也不敢翻身,因为一翻,压在身体下的热气就跑了,而另一边本来就冰冰凉的。冻的睡不着,还不能辗转反侧 ! 痛并快乐着,就是这种感受吧!

半夜,开始流鼻涕,出现感冒症状 ... 还不忘看钻出帐篷看璀璨星河 ……

今天全程 15 公里,经过被称为 “ 云中之城 ” 的 Phuyupatamarca 古迹,因其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被低处丛林升腾而起的雾气包围,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便得此美名。该遗迹由平台和许多个用于宗教仪式的浴场组成,这似乎与印加人对水的崇拜密切相关,因为他们的主要经济是农业,水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建有一个美妙的灌溉系统,水会流经他们从山坡上雕刻出来的精致梯田,导游介绍,整个灌溉平台的液压系统历经 500 年,至今仍具功能。由衷感叹着印加人的勤劳与智慧。

在穿过一段隧道之前, Willkanuta River (威尔卡努塔河)的景色便呈现在眼前。经过隧道之后,可以看到小镇 Aguas Calientes (热水镇),还可听到沿河行驶的火车的隆隆声。沿着直通 Wiñay Wayna (盖丘亚语,译为永远年轻)的小径去往 Intipata 梯田(这是最近发现的一组大面积农业梯田,这些梯田遵循地形凸起的特征,主要种植土豆、玉米、水果和甘薯作物)。站在平台上望向对面的山谷,仿佛世界都静止了,不知道我停止呼吸了多少秒 ... 这就是安第斯山脉的壮丽景色!叹为观止?蔚为壮观?气势磅礴? Amazing? Spectacular? Stunning? 请原谅我的词穷吧,总之不虚此行就对了 ! Alice 张大的嘴巴久久不能合拢,抱着我跳着、激动的喊着: “Coco , 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美的地方! ”

今晚露营在 2650 米的 Wiñay huana ,这就是第一天远远望见的那一座,只需要再往下走几百米,像个大公园,植物郁郁葱葱的。闭上双眼静静的坐在石阶上,触摸着古老的印加文明 ... 今晚温度相对高那么一点点,不用担心半夜被冻醒。

晚餐后,主厨精心给我们准备了蛋糕,还备好了第二天的早餐。因为明天一早工作人员就要乘坐最早一班火车离开了 ( 可以携带大包的火车,和游客的火车不同 ) 。依依惜别感觉有点难过,特别感恩他们这一路把我们照顾的很好 !

天空之城,马丘比丘!

等了一年半,终于来了 !!

庆幸在最好的季节遇见你 !!!

凌晨 3:30 就被向导叫醒,作为第一组到达检查关卡( Check Point )等待, 5:30 才会放行,冻到瑟瑟发抖,原地高抬腿 ……

每天走的最慢的 Alice 今早格外兴奋,几乎一路小跑 …… 在进入 Intipunku (太阳门)之前要爬一段非常陡峭的台阶,虽然只有 50 阶,但几乎是垂直的,向导说这段台阶被称为 “ 猴子台阶 ” ,因为每个人都要手脚并用像猴子一样爬上去。 Intipunku 位于海拔 3800 米的山巅上,高于天空之城马丘比丘和印加首都库斯科城。据说每年的 9 月 21 日,从马丘比丘看日出,太阳被框在门里,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穿过太阳门,洒满整个马丘比丘城,沐浴着朝阳的古城像披着金色的衣裳。为感恩这缕阳光,印加人在马丘比丘修建了祭坛。我们站在太阳门欢呼雀跃,眺望马丘比丘,仿佛古城听到了我们的呼唤,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拥抱来探寻它的人们。作为冠军团队的福利就是各种摆拍,无人打扰 ……

到达马丘比丘后和陆陆续续乘坐火车来的游客汇在了一起,那些导游们纷纷告诉他们的客人 :”Éstas tres personas vinieron de Inca Trail!” (这三个人是徒步印加古道来的)引得很多人盯着我们看 ... Alice 悄悄问我 :”Do we look like this? Or do we smell like this?” (我们看起来像走印加古道的还是闻起来像?) 我 :”Noooo, we smell good!” (我们香着呢!) 哈哈哈,三天没洗澡,自欺欺人的相视一笑 ......

这座被称为 “ 失落的城市 ” 规模蔚为壮观,大约 200 座建筑分布在一个东西方向宽阔平行的梯田中央。城池功能俱全:皇家住所、祭祀圣殿、贵族区、平民区、农业区、仓库等,天文功能极强的建造物和先进的灌溉系统为印加时代的农业提供了强大支持,祭祀圣殿丰盈着印加人的精神世界。向导一一介绍着主要遗迹的功能: Principal del Templo (主神庙)有着精心打磨的墙体,透过东西墙上的两扇窗子照进的太阳便可得知节气;形状像马蹄莲花的 Intihuatana (拴日石),不仅可以根据太阳一天中转向不同方位计算时令、种植作物,更表达着印加人对太阳的崇拜; Templo del Sol (太阳神庙),除精美的砖石外,可以看到曾经镶嵌装饰品的痕迹,有学者推断这是一座皇家陵墓; Templo de las Tres Ventanas (三窗庙),建筑内三扇巨石大窗排成一条直线,中央一根石柱用来支撑屋顶,石柱边的一块阶梯据说代表天地宇宙。每当夏至或冬至到来,印加人便会在此举行太阳节庆典; Piedra del Cóndor (神鹰庙),造型生动的巨石像神鹰振翼, “ 羽翼 ” 的石龛里安置着木乃伊,印加人用这样的方式为祖先的遗体和灵魂留下栖息之所,并让祖先与自己共处,共享人世荣华 …… 似乎每一座古迹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向探寻它的世人讲述着成迷的远古。

我问向导印加人建造城池选址时主要考量哪些因素, Guillermo 是这样总结的:第一,充足的水源,要保证作物的灌溉;第二,地形的防御优势,能有效阻止外界入侵;第三,适宜宗教祭祀,印加人爱极了太阳,自称太阳之子,将城市建立于高山之巅,要离太阳更近;第四,要有极美的风景,每座古迹所到之处都是一场视觉盛宴!所以,在我看来,印加人不仅是勤劳的、是智慧的,更是极尽浪漫的!

结语:四天三夜的行走,不只是为了心中的马丘比丘。这一路,看尽了四季美景:有春光旖旎,有高山白雪,也有绿茵遍野,还有金色茫茫;这一路,交到了很多朋友:即使不是一个团的,也留下联系方式偶尔问候;这一路,沿着印加人的足迹,是远足,更是一次朝圣之旅。

作者 介绍 :

Coco ,北京人,辞去多年国企工作,求学美国,现旅居南美。爱运动,爱生活;爱学习,爱旅行;爱码字,爱分享。希望我的文字能温暖每一位在路上的你。

357 评论

菩小帅傲娇脸

对于马丘比丘古城为何而建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有的考古学家认为马丘比丘是印加的“最后避难所”。这一观点是宾汉姆在1911年提出的,他认为马丘比丘是印加社会的诞生地,当时宾汉姆在当地农民的带领下来到马丘比丘。

宾汉姆随后又修改了这一理论,指出马丘比丘是传说中的“迷失之城”维尔卡巴姆巴·拉·维加,最后的印加统治者于16世纪在这里与西班牙征服者爆发旷日持久的战争。

然而,宾汉姆的这两项理论最后都被证明是错误的。考古学家已经发现真正的“最后避难所”坐落于伊斯皮里图大草原。这片丛林位于印加首都库斯科西部大约120多千米。

宾汉姆还认为马丘比丘是一个神圣的女修道院。他指出马丘比丘可能是献给太阳贞女的一座神庙,而贞女是献给太阳神印缇的圣女。这一理论主要基于宾厄姆的研究小组在这一地区发现的数十具地下骨骼,当时按照骨骼的大小简单地被认作均为女性。

但是在2000年,宾汉姆的这个理论又被推翻,当时就职于耶鲁大学的沃拉诺对骨骼遗骸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女性和男性的比例各占一半左右。

有学者则认为马丘比丘是一个皇室静居之所,即是15世纪印加皇帝帕查库提时期的皇室静居之所,供其及皇室成员休息、狩猎和款待宾客使用。利马考古学家吉尔莫·科克表示:古城供帕查库提时期的皇室成员一年之中可能在这里逗留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

这一“皇室房产”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主要基于16世纪的一份西班牙文献资料,上面提到的一处皇室房产被称之为“比丘”,所处地区与马丘比丘相同。

一些学者认为,印加人建造马丘比丘拥有更深层次的精神上的目的,因为马丘比丘再现了印加的创世神话。意大利米兰综合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家吉乌里奥·马格利2009年进行的研究发现,马丘比丘是印加宗教神话中一个虚构地带的缩小版。

马格利指出,马丘比丘是一个圣地,朝拜者能够在这里体验他们的祖先经历的一次艰难旅途。这段旅途从玻利维亚的提卡湖开始,而后进入地下,最后在库斯科附近的一个地区结束。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建造马丘比丘旨在向一圣地致敬。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乔翰·莱恩哈德在1991年著作《马丘比丘:探索古代圣地》中提出,马丘比丘坐落于印加的一个神圣之地。马丘比丘所在的高山几乎完全被乌鲁巴姆巴河环绕。这条河在印加语中名为“维尔卡玛约”,意为圣河。

莱恩哈德认为在马丘比丘特定地区看到的日出日落能够与夏冬至和昼夜平分点联系在一起,说明这座山在宗教上具有重要意义。印加人认为太阳是他们的神圣祖先。而在这里,印加人首次将宇宙与安第斯山脉圣地联系在了一起,将地球与天空结合在一起。绝大多数有关马丘比丘的理论都强调,无论是具有实际用途还是精神方面的用途,两者之间并不冲突。

虽然以上观点各有各的证据,但是这一切只能是推测,而最终的答案,还需进一步的探索和考证。

231 评论

相关问答

  • 商丘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论文

    党政办难道没有素材?

    想疯狂旅行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商丘师范学院编辑部

    孙天华,男,现任河南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正校级)。近日,作为9位候选人之一,竞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正局级)。 孙天华1975年高中毕业,后在乡下劳动,曾任

    贪玩欢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商丘工学院毕业论文

    很多同学在问商丘工学院自考难不难?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是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家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

    shchengzhang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商丘之问的思想内涵研究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当

    春天的薄荷叶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丘陵地带水系处理工艺研究论文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是呀,人可以几天不进食,但不可以几天不喝水。但是,你知道吗?现在,全球有20亿人口正处于严重缺水状况!全世

    我可不是吃素的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