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5

嗜吃福將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四世同堂忠孝观论文开题报告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可憐兒

已采纳

时光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却也能留下印记供我们追寻 在中国人的心里,阖家团圆、四世同堂,乃是人生中极大的幸事,倘若能够几代同堂,那么无论对于老一辈儿而言,还是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无以复加的荣耀,就连在左亲右邻眼中,亦是令人艳羡的。在如今这个和谐的时代,四世同堂乃是其乐融融,那么在不同的时代,还是一样的吗?不过,至少在家庭问题以及地位方面,恐怕都是一样的,而在那个屡经蹂躏的北平,四世同堂的命运又该如何呢?四代人各自的命运又会如何?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所有人的命运又会是怎样的呢? 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故事,中国已经遭受过英法联军的侵害,千疮百孔,让人心寒,更令人心惊胆战的是,这种迫害还未休停。就是这样一个无奈的时代,所有人的命运似乎都在一起,故事发生在北平城的一个形似葫芦的“小羊圈”,这是一个走在大街上,如果不注意看的话,可能还发现不了,就是这样一个不那么起眼的小胡同,伴随着社会的动荡,所有人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住在五号院的祁家算是小胡同里的大户,虽不是锦衣玉食,但是起码四代同堂,这十几口子的生活倒是没什么大的问题,那么他们各自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一、祁老人 故事一开始,这是第一位亮相的主人公,已到古稀之年,身子骨还算硬朗,老人安分守己了一辈子,虽没有大富大贵,但是起码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庭院,也算是老来安慰,而且祁家也已经是时代同堂,子孙满堂,羡煞旁人。对于任何事情,老人总是说:“最多不过三个月,事情就解决了。”过去他所经历的事情也证明了这一点,对待邻居总是热情友善,但是时不时的不免炫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爱面子,疼爱自己的重孙,每天弄孙为乐,喜欢长孙和他的长孙媳妇,讨厌二孙媳妇,但为了家庭和睦,认为凡事息事宁人,对自己的处世之道深信不疑,直到抗战结束,老人依旧健在,可谓是经历了沧桑,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二、祁天佑 祁老人唯一的儿子,也已年近五十,光头,有点小胡子,魁梧的身材,这样的形象虽让人感到敬畏,但是跟他相处久了,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易相处的老者,不免让人想和他亲近。继承了父亲的性格,凡事做到面面皆到,是自家老字号布店的掌柜。一辈子没有得罪过谁,也没跟谁红过脸,对自家小辈儿也是极大的宽容,可就在日军占据北平的时候,由于忍受不了日军的侮辱,在那个昏暗的傍晚,街上没有多少人,冷冷清清的,脑海里只有一个想象:希望自己能够顺着河流直入宽广的大海,可是最后的结局却是被湖里的植被拖住,想要安静的离开世间,却没想到连死都不能获得自由,最终离开了......(这个结局让我想到了老舍的离世,虽时过境迁,但不免伤感。) 三、祁瑞宣 祁家长孙,受过高等教育,同时掌握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精通英语,在学校教书,性格温文尔雅,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然而在忠孝面前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想要尽忠,但是无法抛下这一家老小,所以时常内心烦闷,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唤作小顺儿,女儿唤作妞妞。最终在经历一场牢狱之灾之后,他才做出了决定,虽然无法离家到前线去保家卫国,但起码要做到“即使镣铐加身,也不能屈膝敌人”,可最后在得知抗战胜利的时候,女儿小妞子却患上肠胃病永远的离开了大家,此刻悲喜交加,痛不欲生。 四、韵梅 祁瑞宣之妻,祁家长房长孙媳,操持着一家老小的生计,甚得祁老人喜欢,由于婆婆常年患病,于是家里的事情也就落在了她的肩上,在家里尊敬长辈,凡事都是劝人少说几句,认为息事宁人,安稳过日子是最重要的。她的姓氏已经无从得知,在那个年代,女人本身的地位就不是很高,再加上已嫁入夫家,所有人均唤作她韵梅或者小顺儿妈,虽然没有念过太多书,但是熟谙世故,总是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事情,让大家对她不免心生敬意,就连祁老人,有很多事还是需要和她一起商量,是一位擅长操持家的贤妻良母,但最终由于小妞子的离开,作为母亲的她,真的是难以言表心中的痛,让人怜惜。 一切事由皆有源头 五、祁瑞丰 祁家老二,这是一个典型的旧时代北平满族旗人游手好闲活生生的例子,他是哪个民族的,这个倒还真不清楚,不过他身上的陋习简直让人厌恶,无休止的贪婪,爱摆架子,老是被人卖了还在给人数钱,没有是非观念,认为只要是能够让他享受,让他有地位,就是好的,就是正确的,经常得罪人,到处招惹是非,乐于结交富贵,但总是让别人戳脊梁骨,在哪儿都是不受待见,最后的结局也是悲惨的,妻子跟人跑了,自己也是那么大人了,还要靠家里养活,就算如此,他自己还是要摆阔气,要面子,十足的“无赖”,简直就是寄生虫。 六、胖菊子 祁瑞丰的妻子,一个身材肥胖却极力捯饬,跟瑞丰一样,好面子,没有是非观,对这个人物,我不想太多的分析,无情、不知廉耻、贪婪、懒惰......只要是世上存在的人性缺点,她的身上都有,十足的令人厌恶,最终结局是可悲的,被人抛弃,被抢劫一空,最后沦为天津的妓女,落魄而亡。 七、祁瑞全 祁家的三公子,新时代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大哥谈得来,讨厌瑞丰两口子,在日本占据北平期间,痛苦不堪,认为国家不应遭受此种压迫,应该站起来反抗,这是新一代的青年,是那个时代国家的希望,并最终在大哥的帮助下离开了北平,毅然奔赴抗日前线保家卫国,最后回到家之后,物是人非,父亲已经去世,悔恨自己未能尽孝,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最后我们还是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这就是老舍所写的《四世同堂》中的祁家,其中的天佑妻子没有做过多的描写,但也是一位旧时代爱孩子的妇女,小顺儿和小妞子是祖国的希望,可是在那个迫害的年代,小妞子因为吃不饱,再加上难以下咽的食物,最终患病去世,这都是战争带给人们的悲伤和伤痛。庆幸我们身处这个幸福的时代,珍惜身边的每个人。

282 评论

洋洋怕狗子

终于把《四世同堂》看完了,掩卷沉思,书中的故事让人久久回味。这套书买了近十年,一直放在书架上吃灰。曾经看过一次,只看了第一章就没再看下去。现今面对大部头的经典文学书籍,我们好像很难静下心来,集中精力把它看完。这次逼着自己一定要把它看完。 结果越往后看越精彩,人物、情节全面铺开,就像读金庸武侠小说一样会上瘾,很想知道书中人物的结局,虽然到头来好人有好报,坏人遭恶报。但还是要看一看,好人是怎么个圆满结局,坏蛋是怎么个死法。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耗费精力最多、写作时间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抗战时期,在日寇铁骑下的北平小羊圈胡同里,四世同堂的祁家及街坊邻居们的生死苦乐、悲欢离合。 他们从刚开始的惶恐不安到隐忍自渡,再到最后觉醒抗争,反映出沦陷区普通民众不愿当亡国奴,誓与日寇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全书分为惶恐、偷生、饥荒三部分,共有100章,百万余字。前两部写于重庆,当时以连载的形式在报纸上发表;最后一部是老舍先生在美国游学期间写完的,后来在国内报纸上只发表了前20章。 最后13章未发表,原因是作者对内容不甚满意,打算修改后再发表。令人遗憾的是最后13章的书稿在后来的抄家中丢失。万幸的是,本书第三部分当年在美国有英文缩减版发行。 现在我们读到的完整版,是在前87章的基础上,添加英译汉的最后13章而成。本书命运就像《红楼梦》一样,内容虽不完整,仍是一部旷世经典佳作。 其实本书和金庸武侠小说有些类似,最初都是连载在报刊上。能够吸引读者,报纸才有销量。作者会借鉴传统章回体小说的一些套路程式,每章都会有一个中心,开头都是大段的白描,人物出场的亮相,结尾会留下一个悬念。 末尾总会明着暗着说,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读者在阅读中可能会觉得情节不够连贯顺畅。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丝毫不会影响本书在读者心中的分量。 老舍先生是横跨现代和当代的著名作家(意思是解放前、解放后都有优秀的作品问世,这点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多见。如解放前写的《骆驼祥子》,解放后写的《龙须沟》《茶馆》,都是一代经典佳作),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出生在北京一个贫苦之家,自幼丧父,母亲独自把他养大。早年的苦难生活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中等师范毕业就开始教书养家。后来机缘巧合,一位英国教授见他勤奋好学,引荐他去英国教授中文,从此开启他的职业作家之路。 抗战爆发时,他在妻子胡絜青(著名画家)的支持下,舍下全家老小,从济南乘军列奔赴武汉,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就像书中祁家老三祁瑞全一样。书中祁家的很多情节都是老舍家人的真实经历。 汪曾祺先生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两人曾同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先生是市文联主席,汪为普通干部): 从他的著作、大家的回忆录中可以发现,老舍先生是一位风趣幽默、热情好客之人。 让人扼腕痛惜、唏嘘不已的是,这样一位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文学大师,最后用一种决绝的方式告别了他深爱的世界。就像书中不堪受辱、投河自尽的祁老爷祁天佑一样。 在书中,对于汉奸走狗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之流,作者笔端充满辛辣无比、尖酸刻薄的嘲讽和愚弄,让人读罢大呼过瘾。不禁让人想到同是创作于抗战后期的另一部名著——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书中摘录如下: 同是描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北京,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则是用细腻、饱含深情、满心欢畅的笔触,描绘出一个透着浓郁市井气息、充满人间烟火的老北京,这里面不掺杂任何杂质,是纯粹的、平和的、美好的。 苛刻的环境最考验人,也最考验人性。和平年代,大家相安无事,人畜无害;战争年代,在日本鬼子的占领区,则是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在国破家亡之际,作为手无寸铁的普通老百姓,会面临几种选择。 一是逃出沦陷区,去大后方积极抗日。 如书中的祁瑞全,刘师傅。他们是年青的一代,国家民族的希望。后来祁瑞全重返北平,积极开展地下抗日工作;刘师傅则音信全无,书中最后未交待,想必也是抗日杀敌。 二是留在沦陷区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当亡国奴。 跑去大后方抗日,跟小日本大干一场倒是很痛快。但能去大后方的毕竟是少数,还有很多普通老百姓一无财力、二无体力去后方,安土重迁的观念让他们不想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让他们学会了忍耐。 书中的祁老太爷,遇上兵荒马乱,就会在家里存着全家够吃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过往的战乱经历告诉他,北平的战乱不会超过三个月。 在日寇的铁骑下人们过着朝不保夕,苟且偷生的日子。敢怒不敢言。拉车的小崔稀里糊涂被砍掉脑袋;本分善良的齐天佑无端遭罪,游街示众,最后不堪羞辱,投河自尽;孙七饿晕在街头,被日本鬼子活埋。 三是双膝跪地、投靠日本人。 这些汉奸走狗不知廉耻,心中毫无国家民族概念,只想着个人的升官发财美梦。如书中的冠晓荷、大赤包夫妇,祁瑞丰、胖菊子夫妇、蓝东阳等人。 泰戈尔说过, 当人是兽时,他比兽还坏 。冠晓荷陷害同胞,向日本人告密邀功,致使钱诗人钱默吟身陷囹圄,惨遭毒刑。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这些汉奸的下场让人拍手称快。冠晓荷被抄家后如丧家犬般惶惶不可终日,最后被日本人当作传染源活埋消毒;大赤包在日本人手下谋得妓女所所长一职,疯狂压榨失足妇女,最后疯死在监牢之中。 四是先活下来,像地下党一样暗中积极抗日。 如出狱后的钱诗人,以及后来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的尤桐芳、小文夫妇。他们是值得赞扬歌颂的一群人,都有一颗爱国心,有骨气有血性。 虽千万人吾往矣。力量虽小,也要唤醒民众。正是有像他们这样的一群人,中国才不会亡。 书中的主要人物,祁家的长子长孙祁瑞宣,始终活在矛盾之中。他空有抗日爱国之心,却不敢行爱国抗日之事,只能鼓动三弟瑞全逃离北平去抗日;对于二弟瑞丰出任伪职也是无可奈何。 自古忠孝难两全。作为家中顶梁柱,他需要照顾全家老小,只能留在北平城。后来父亲和女儿的死,让他陷入深深自责之中,痛恨自己没有能力保护亲人。瑞丰被害时,他心中悔恨自己没有尽到兄长之责,早点拉一把,瑞丰就不会越陷越深,最后死于非命。 他做事考虑太多,习惯了逆来顺受,不愿惹事,见事总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不如自己的妻子韵梅刚毅。韵梅看到儿子小顺儿被日本小孩欺负,怒不可遏去教训日本小孩,并骂儿子是脓包,不会还手打他吗?! 对于祁老太爷息事宁人的态度,她更是一改往日的顺从恭谨,怒道: 他有文人的清高风骨,却无半分实用之计。不愿在日本人手下当教员,只能赋闲在家,后来为了一家生计去英国大使馆谋职。 等到珍珠港事件后,英国人被抓,他又没了工作。最后三弟瑞全一语点醒梦中人,让他去学校谋职,暗中做抗日宣传工作。从此,他才找到一条两全之道。 阅读经典就是映照现实。 除去时代背景,祁瑞宣是我们心中最熟悉的一个人,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只是我们不以为然而已。他有理想有抱负,想做事却总难做成事,总是考虑再三、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 他是家中顶梁柱,活得却很累。在单位可能是主力骨干、模范表率,在家是孝子贤孙、好丈夫好爸爸。全世界好像一刻都离不了他。直到有贵人指点迷津,他才能拨开迷雾,守得云开见月明。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个不一样的祁瑞宣呢?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第9篇4008字,累计16197字 主题:写一篇书评

218 评论

相关问答

  • 自然观论文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

    cHeN&Li$Li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职业忠诚论文的开题报告

    职业规划开题报告 职业规划研究方面的开题报告能帮助学生们理清研究的思路。下面就随我一起去阅读职业规划开题报告,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

    丝雨如薇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网络顾客忠诚度论文开题报告

    以往在企业营销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只重视吸引新客户,而忽视保持现有客户,使企业将管理重心置于售前和售中,造成售后服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

    果果果大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四世同堂的研究论文

    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让·马瑞尔·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曾给《四世同堂》的法文版写序《师者,老舍》。他说自己尤喜中国现代小说家的作品,如鲁迅和巴

    正在缓冲1234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品牌忠诚度论文开题报告

    我帮你.....

    抠脚大象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