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59

尐籹孒16
首页 > 学术期刊 > 道德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呆呆321

已采纳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道德探讨论文1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道德偏差及其成因分析》

【内容提要】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充满理想、敢于担当,值得信赖,能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快速的社会转型变革时期,各种社会负面现象也必然会对他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分析大学生思想道德偏差及其成因入手,探讨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偏差;成因分析

【作者简介】江广华,上海电力学院直属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丽华,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充满理想、敢于担当,是值得信赖的一代,能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但是,由于我国处于快速的社会转型变革时期,对于那些人生观、价值观将尚未定型的大学生而言,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甄别、选择与历练时期,他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产生也会受到重大影响,近年来大学生道德修养也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偏差,诸如诚信缺失;友情淡化,感情不转;知行脱节,缺乏自律;公德意识缺乏,审美情趣错位等。如何及时发现和纠正这些偏差,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强,具有时代感的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拟从分析大学生思想道德偏差及其成因入手,探讨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路。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偏差的成因分析

1.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一是市场经的功利主义倾向影响,市场经济意识的渗透,也激励了大学生竞争进取、完善自我的紧迫感,然而,以追求利益为最大目的的利益化经济价值观念也渗透到人生的各个方面,使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重功利、重实用的倾向。二是市场经济容易使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出现拜金主义倾向,由于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有力地冲击着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等级和门第-,商品社会中存在着“泛化”的倾向,渗透到政治、精神、文化领域以及人的发展和人的关系之中。受此影响,一些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出现市场化、商品化倾向,为了入党、评优、出国,不顾廉耻、不要良心、不惜丧失人格,“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万能、道德无用”等错误的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也有一定的市场。

2.不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社会环境对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塑造关系密切,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的成长阶段,可塑性很强,外界各种事件对大学生产生的各种价值刺激会造成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困惑和道德规范选择的艰难,使他们的道德认识出现偏差,道德行为出现异常。社会变革既带来新生的进步的东西,也使腐朽落后的东西沉渣泛起,一些贪污腐败、不择手段、功利思想、腐朽之风、享乐主义、贫富差距等不良思想也在不断冲击年轻大学生们的头脑,影响着大学生的观念,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传统美德中的互助互济、团结友爱、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良好社会风气和传统美德被少数大学生摒弃。

3.家庭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体道德人格形成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对个体道德人格的形成具有奠基性、启蒙性、潜移默化性等独特特点。中国的家庭教育的确存在一些弊端。一是重智轻德倾向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强调发展孩子智力,高度重视子女的文化学习。为了让孩子学习成绩优秀,以便顺利地考上重点中学和名牌大学,家长可以不惜一切人力和物力,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热情。这种重智力培养、轻品德教育的观念导致的后果就是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道德水准低下。二是家长自身素质的影响,家长的文化修养、道德素质、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言谈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家长的道德人格影响力具有影响早、影响深、时效长的特点,在青年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其子女大多都以自我为中心,思想狭隘,集体意识淡薄。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有的家庭为了实现某种目的,采用不正当手段,其子女就会效仿,运用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考

1.以人为本,实现道德修养的自觉。由于长期受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教育者对人的价值和地位重视不够,导致道德教育论事不论人,或者说是没有充分考虑人的独立性和内在心理需求,教育者往往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教育内容脱离现实,教育方法刻板,教育形式单一。高校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掘学生的潜能,以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道德修养的自觉,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和人格的提升为目标。

2.指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互动。课堂教育要引入讨论策略,也就是作为德育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道德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道德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道德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教师作为道德教育的主导者,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冲突性、不确定性、分歧性。在创新的教育方法指导下,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构建的基础上,自觉进取,从而不断向自己提出优良品德的任务,实现自觉的思想转变和行为控制。

3.尊重主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职能作用。由于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家庭背景,学生的经历、文化、修养、觉悟、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来到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学生的思想反应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思政教师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及时研究、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笔者认为,道德教育要引入指导和个别指导,对于具有普遍性或共性的问题,可以进行团体指导,如主题鲜明的班会、团会,主题实践活动等等,让学生集体讨论、共同实践,相互影响,相互启发。而对于个性特色明显的问题,教师要在了解个体背景、问题成因的前提下,以平等的姿态、理解的心态、换位思考的角度,对问题学生多一些安抚,少一些责备,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说教,帮助问题学生走出误区,构建正确的道德观。

4.强化道德教育过程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德育主渠道的思想道德课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这类课程主要还是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且大道理多,说教多,学生参与性不强,入脑入心的效果还不十分理想。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要多样化,过程要有参与体验性,内容要具生动性。大学生思想德育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应该联动,创立一些参与性、体验性强的平台与载体,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如通过开展“沙龙”、“论坛”“大学生道德教育体验课堂”等活动,让学生参与、互动、主动思考一些社会上及校园中的道德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去体会分析一些道德案例的是与非。又如通过文艺创作,把一些真实的道德案例,改编成话剧小品等形式的文艺作品,由学生演绎,通过生动活泼多元的教育形式,让大学生增强对道德标准的感受性和判断道德是非的能力和道德修养。

总而言之,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源于其各种各样的道德实践,其中既有不良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有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既有学校道德教育缺位的影响,也有家庭教育缺失的影响。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者们要深入反思,才能为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为塑造大学生健康的道德人格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夏金元.论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J].教育探索,2006,(7).

[2]杨文华.多元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挑战[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

[3]唐海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6).

[4]周孝进.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道德探讨论文1500字

140 评论

戆戆的囡囡

社会道德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社会道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现代社会道德问题反思》

摘要:现代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拷问着社会道德,本文就孔孟荀的人性观以及义利观进行讨论,以此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孔孟荀的人性观是有差异的,但他们都认为人性具有可塑性,这也是他们在义利观上主张“重义轻利”的基础和前提;孔孟荀的义利观则让我们看到,义利思想的普遍意义在于肯定人性的可塑造性,义利问题的重要性就在于它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个性。所以我们要看到人性的可塑性,并通过道德约束使人性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孔孟荀;人性观;义利观

现代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拷问着社会道德,例如好心人搀扶跌倒的老人,而老人却反过来诬陷好心人以此来讹诈医药费等等,此类报导的屡屡出现不禁引起大家的关注,有人就大呼社会道德因此类问题的出现而退了三十年,社会道德已滑坡严重到无法想象的地步等等,那么,现在社会到底是怎么了?是因为人变坏了还是因为人太贪财了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一问题不仅涉及道德,同时也涉及人性观以及义利观问题,本文就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人性观以及义利观进行讨论,以此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中国性论有一特点,即以善恶论性;关于性的主要争点,是性善或性恶的问题。”①追述到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对于人性善恶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人性善恶的讨论与他们的义利观紧密联系。孔子对于人性善恶并未有明确定义,孔子论“性”兼及“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程树德在《论语集解》中将这句话解释为:“人性情本相近,因为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②广义而言,习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习行,即个人的知行活动;二是指习俗,即广义上的社会环境。孔子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相近的,由于后天环境和习行的不同而导致人格的差异。对于人天生本性的善恶孔子并未明确说明,但人性的善恶的表现是会受到“习”的影响的,孔子承认人性具有可塑性,并且人性的可塑性在人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需要明确并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以此来正确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孔子按义利范畴把人分为君子和小人两类,君子深晓于义,故以义为行为标准,小人专注于利,故以利为追求目标,孔子在这里强调人们应该成为“君子”而非“小人”,这就为人们树立了正确的义利观导向,指出将义视为行为的根本准则,“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在强调先义后利的同时,孔子也指出追求自己利益的合理性,“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但如果因求利而有悖于“义”,在他看来是不足取的,对此他态度很明确:“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面》)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手段得到的富贵,符合仁义的要求,内心坦然,得之无愧,而利用不正当的途径和手段得到的富贵,违背仁义的要求,内心愧疚,要坚决加以拒绝。

孔子的“性相近”在孟子那里被引申为“性本善”。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孟子认为善是人的本性,但并不是说每个人天生就是道德完善的人,而是指每个人生下来就具有向善的资质,“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的“四心”为人的完美德行提供了可能,这种可能同时构成了人格完善的内在根据,所以孟子的“性善”在指出人具有向善的本能的同时,也承认了人性的可塑性,所以在义利观上孟子强调人们要重义轻利。“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下》)孟子提出人和禽兽的差异很少,而这很少的差异就体现在“仁义”上,人的自然属性是动物性的,但其精神文化方面是超越动物本性的,而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精神文化里的“仁义”,在这里取义和取利,已经不仅仅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而是人与动物的分野,所以在孟子这里,重义轻利的选择不仅仅是人的行为准则规范,更是人的道德主体意识的体现。对于孟子来说人生来就具有“四心”,但因为种种原因,从现实状况来看人的道德意识往往会落空,人会选择抛弃仁义而选择利益,“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腾文公下》)“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孟子生活的时代较之于孔子时代更为复杂,社会矛盾也更加尖锐,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更加不讲道义,在杨朱的“为我”观念盛行之时,孟子提出人不能只顾个人私利而抛开义,人应该重视义而不是被利益所驱使。

荀子着重发挥了孔子的“习相远”持“性恶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荀子指出,若放纵人的本性依顺人的欲望,就定会出现争抢掠夺,定会和违犯等级名分、扰乱礼义法度的行为合流,而最终趋向于暴乱,所以要有师长和法度的教化、礼义的引导,人们才会从推辞谦让出发,遵守礼法,而最终趋向于安定太平。荀子的人性论是从人的生理感官上来讲的,是一种自然人性论,但这只不过是荀子对人的自然本能的描述,至于人所区别于动物的本质,人之为人所应具有的特性,荀子的回答与孟子有着相似之处:“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化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邀莫不有辨。”(《荀子・非相》)荀子在这里区分人的自然之性与道德之性,他认为人的本然状态包含着向恶的趋向,但认为通过“化性起伪”可以使人的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的存在,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是善的礼乐教化,荀子强调用后天的礼义,包括法律规范等的引导和约束来改变人的本性之恶,从而使人走向道德上的圆满,这里也同样体现了人性的可塑造性。荀子指出人对“利”的欲望是人不可避免的本性,但在义与利的选择上人是有选择的,“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大略》)因此利欲必须有所节制即“以义制利”(《荀子・正论》),荀子强调“义”的重要性,认为处理义利关系的立足点是“义”而不是“利”。

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荀子对于人性观是有差异的,但他们都认为人性具有可塑性,即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实现道德的完善,这也是他们在义利观上主张“重义轻利”的基础和前提;而孔子、孟子、荀子的义利观则让我们看到,义利思想的普遍意义在于肯定人性的可塑造性,肯定人的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而义利问题的重要性就在于它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个性,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与繁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正像人的本质规定和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一样,人的现实性也是多种多样的。”③面对现代社会出现的种种道德问题,的确需要社会进行反思并积极寻找解决措施,但我们不能因为出现问题就对社会道德失去信心,我们要看到人性的可塑性并通过道德约束使人性得到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2]程树德.论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注解:

①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250.

② 程树德.论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3:181.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42卷,17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社会道德论文

157 评论

相关问答

  • 科学研究道德入门论文

    5月19日 23:58 首先得遵从论文格式:l.作者署名 必须将作者姓名(笔名)署于篇名之下,并另起一行,加圆括号注明作者的单位全称、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如属多

    刘二蛋蛋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有关社会道德研究论文

    社会道德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社会道德论文,希

    胖蟹爪爪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儿童道德发展研究论文

    《幼儿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道德教育,一个众所周知的词汇,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词:道德教育;幼儿 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

    篮球手仙道彰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道德研究论文3000

    职业道德的相关论文3000字篇三 《试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伴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会计诚信问题在社会经

    幸运吧201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研究道德经论文

    很好写,可以给你写一下框架关于道德的要多少字的楼主呢

    04年8月6号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