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喝过水
作家钱钟书通论,《钱钟书研究采辑 2 》三联书店 1996/2欲望的辩证法——论邱华栋的写作姿态,《上海文学》 1996#2碎片:现代,中国,文化,《文艺理论研究》 1996#3欲望的辩证法,(载《几度风雨海上花》)上海三联 1997/1一道迷人的风景——读《当代思想家访谈录》(书评),《解放日报》 1997/4/24散乱的一代:我们如何说出自己?(对话),《萌芽》 1997#9“海派”“黑色上海”及其他,《粤海风》 1997#10女人“围”的城与围女人的“城”(载《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 1997/10张爱玲的“背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8#1 ,(又载《上海 50 年代文学批评丛书,·,评论卷》)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9/11 ,“亡羊补牢”与“构筑底部”,《文汇报》 1998/3十年劳作,更上层楼,《文汇读书周报》 1998/11/21重建中国“现代文学”的合法性,《文艺理论研究》 1999#1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9#1想象的对话,有关“上海热”,《科学时报》 1999#4十篇小说,七嘴八舌——谈近期的小说创作(对话),《当代作家评论》 1999#4论“海派”话语及其对于上海的理解,《华东师大学报》 1999/11 ,评《民歌》,《当代作家评论》 2000#2为了“被写体”的书写,香港《二十一世纪》 2001/62001 ,上海当明星,《 21 世纪经济报道》 2001/12/31课程新标准与语文再反思,《书城》 2003/11上海 / 香港:女性眼中的“双城记”,《文学评论》 2002/1《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 2003 卷 A 辑 2003/3“上海热”与华人世界的现代化叙事,《 2002 年文学批评》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3/4百年语文 世纪之痒;《书城》;2004-8-1面临双重困境的选择;《特区文学》;2004-4-1“轻性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的表意实践;《中国的现代性与城市知识分子》;2004-3-1文化研究的公共空间;《旗与歌》;2004-1-1基础教育改革再反思与再出发;《社会科学报》;2004-1-1上海/香港:女作家眼中的“双城记”——从王安忆到张爱玲;《王安忆研究资料》;2006/05/01女人“围”的城与围女人的“城”——《围城》拆解一种;《昨天的故事》;2006/01/01
如果是对诗词的名词解释,只能是注释如果你引用了另外作者对诗词的解释或者心得体会,算是参考文献。但要有文献的名称,出版社或者卷、期等信息。
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对于学校来说,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命运和方向。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引用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引用的是诗句,一般应当注明。“间接引用”是引用原诗句的意思,则可注明或不注明。但重要的论文,通常也以注明为好。
发展论文的参考文献 核能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潘自强;核能与环境一加快核能的发展是缓解我国能源环境污染的现实途径之一[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年
如果是对诗词的名词解释,只能是注释如果你引用了另外作者对诗词的解释或者心得体会,算是参考文献。但要有文献的名称,出版社或者卷、期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