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Jin0727
一点意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致密的四氧化三铁,覆盖在铁的部分表面。铁继续燃烧,生成强热,使铁与四氧化三铁之间空气膨胀,将四氧化三铁崩开,因此铁燃烧的现象是火星四射。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疏松或粉末状氧化镁,在燃烧时只会产生烟或直接掉在瓶底,不会火星四溅。铁的沸点是2750摄氏度,在氧气中燃烧时不易升华,形成等离子态(火焰)。 镁的沸电是1090摄氏度,在氧气中易升华,而形成等离子态(火焰)。另外,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铁的升华和与氧气的接触;蹦出的四氧化三铁带走了大量热量,也使铁无法达到较高温度而升华。因而铁燃烧无火焰。而镁却正相反,故有火焰。
gansk兵临城下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业请独立完成,xiexie 答案补充 要向我一样总分格式,有关键词,结论最重要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四是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3.8 参考文献它是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被列入的论文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冬雨霏霏nz
化学课程是从化学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从学校课程体系出发,安排它的顺序、课时及期限。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三化学小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三化学小论文篇1 溶液溶解度的探究 上周,我们已经学完第九单元《溶液》课程的全部内容,在回顾单元知识的过程中,我着重回忆对溶解的加深理解,记得课后还曾经向刘老师求教空气和合金也是溶液,也有溶解度的概念,刘老师还在课上告诉我们一些溶液的形成和物质溶解时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等等。为了深入理解溶液溶解度的概念,我和同学利用假日期间,通过做化学小实验来探究物质能不能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即溶解度的知识点。 我们在1月2日中午(室外温度13度左右)的情况下,做有关溶解度实验。 首先将超市购买的精制250克食用盐均匀分成5份,每份50克; 其次,将超市购买的550mL的农夫矿泉水缓缓倒入奶锅内,防止水溅出; 第三步,略微加热装有矿泉水的奶锅,并用筷子搅拌均匀后,用甩至0度的体温计测量奶锅内的矿泉水温度,为19度。随后加入1份50克的食盐,搅拌后全部融化。 第四步,再加50克的食盐,搅拌后仍能全部融化。 第五步,再加第3份50克的食盐,搅拌后观察,发现锅底有少量食盐未能溶解。 这时,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在20°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我们计算550毫升的矿泉水约为550克,在20°C时可最多溶解146克的食盐。 因而,我们分析,此时奶锅里的溶液应为饱和溶液。 第六步,我们将奶锅里的溶液加热,一会儿,发现,沉淀锅底生物少量食盐不见了,因此,判定,此时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相关,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 第七步,将热的奶锅放在室外(10度左右)1小时候后,观察,奶锅里又有少量的食盐沉淀物出现,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相关,随着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3、将溶液加热(升温)可以使溶液由饱和状态变成不饱和状态,将溶液冷却(降温)可以使溶液由不饱和状态变成饱和状态。 初三化学小论文篇2 归纳一二三轻松学习碳 碳和碳的化合物可以说是化学世界里最庞大的家族,它们有超过二千万的成员。划玻璃用的金刚石,写字用的铅笔芯,我国古代的一些书法家、画家书写或绘制的字画用墨等等。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除了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已经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等。那么同学们如何学好关于碳单质的知识呢?实际上我们只要善于总结,就能学好碳知识。 抓住一条主线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在学习碳的单质时要抓住“结构→性质→用途”这样一条主线。 对于几种常见的碳单质的结构、性质、用途,我们同学们要注意总结,并善于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这对于掌握好碳的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记住两种单质 金刚石和石墨是最常见的两种碳的单质,这就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1)金刚石中碳原子连接成牢固的立体网状结构,决定了金刚石具有坚硬的性质,由此决定了其可制作钻头、玻璃刀的用途。 (2)石墨中每个碳原子与同一个平面上周围的三个碳原子连成片,许多这样的片重叠起来构成石墨。由于每个碳原子都剩余一个电子成为自由电子,所以石墨能够导电,因此可制作电极;片与片之间可滑动,所以石墨质软,可制作铅笔芯、润滑剂;碳原子之间连接很牢固,所以它的熔点、沸点都很高,可用于制作航天飞机的绝热片。 另外,对于木炭和C60也要熟悉。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作吸附剂。活性炭的吸附性比木炭还要强。可用于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制糖工业上的脱色剂等。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这种结构很稳定,决定了它具有许多特殊性能。 掌握三个性质 由于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碳原子既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决定了碳是一种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而且同学们要注意,虽然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却是一样的,因为构成它们的粒子是同一种粒子—碳原子。 (1)常温下的稳定性:在常温下,单质碳化学性质很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可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材料,这样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不褪色。 (2)可燃性:在点燃的条件下,碳能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决定了碳可用作燃料。 ①氧气充足时,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O2CO2 ②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2C+O22CO (3)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碳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把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碳表现出还原性,决定了碳可用于冶金工业。例如: C+2CuO2Cu+CO2↑ 3C+2Fe2O34Fe+3CO2↑ 猜你喜欢: 1. 化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2. 材料化学论文范文 3. 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5. 化学毕业论文范例
冰枫星雨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①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气态(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②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沸点(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沸点低于燃烧温度时能产生火焰沸点低于燃烧温度时能产生火焰.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有有(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③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沸点<<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专题:科学探究.分析:①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所选知识进行解答;②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并用实例说明;③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有火焰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①由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的原因: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题干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②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分析蜡烛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燃烧产生了火焰;分析铁丝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低,燃烧不产生火焰;分析钠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故推断其燃烧能产生火焰;③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有火焰的实验事实,推测硫沸点<硫燃烧时的温度;1、气态物质燃烧才会有火焰,所以物质燃烧有没有火焰关键看这个物质在燃烧前有没有汽化,如果可燃物先变成气态,那么可以观察到火焰,否则只会有发红、火星、强光等现象。由于铁的沸点非常高,所以铁丝燃烧时并没有变成气态,所以观察不到火焰,只有火星四射(高温熔融物溅出),镁带也是如此所以只有耀眼白光,铁、铜在氯气中燃烧也这样的。、2、铁中含碳量不同, 则实验现象不同 上面图中甲瓶与丙瓶显示的都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什么甲瓶中的火星明显没有丙瓶中的多呢?其实就是它们含碳量不同。较纯的铁丝(工业级)在氧气中燃烧火星较少,弯成螺旋状有时不能燃烧,或燃烧不能持久,采用较多量铁丝疏松缠绕在一起燃烧现象与上图中甲瓶类似;低碳钢铁丝,弯成螺旋状产生火星的数量与甲瓶类似,反应有时不能持久;中高碳钢弯成螺旋状很容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本人常采用圆珠笔内的弹簧做该实验,效果很好,从来没有失败过,现象如上图中丙瓶所示。很多老师用窗纱上的细钢丝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失败了,其主要原因应该是窗纱上的纺织钢丝是低碳钢,以前资料一般解释的有氧化膜、氧气不纯、没有达到着火点等原因虽然存在,主要原因还是含碳量太低。
One Sunday my mother (Mother) had (made) me take my little young brother to the
悬*浮* 回答采纳率:27.1% 2010-02-18 11:40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帮我写一篇科学小论文啊 10 [ 标签:科学 论文,科学,论文 ] 邪神 回答:2 人气:2 解决时间:2009-08-29
200字的美文摘抄 1、风乍起,云翻 涌成雨,依稀能够闻到冬的气息。于是,总是特别怀念家乡的冬天,风很轻,云 很淡,阳光很暖,晒过的棉被上弥漫淡淡的阳光的清香,
鱼会说话吗?您相信鱼会说话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我想知道鱼是否会说话?我家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全黑的,黑的叫乐乐,因为它很快乐。一条红白相间的名字叫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