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5

lisabaobao99
首页 > 学术期刊 > 民族传统体育抛绣球论文开题报告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sa要去旅行

已采纳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飘逸轻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绸料筒裙,景颇族的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壮族妇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层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绣花衣裙等。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上层用于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不同少数民族,对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入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壮族、布依族群众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和糯米糍粑。朝鲜族群众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还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焖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饭”。 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群众喜欢开展抛绣球的活动。抛绣球是壮族男女相互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青年们在草坪或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顶端钉一块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木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场中间搭歌棚,绣球抛不过棚或抛出界,或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绣球,就要被罚唱歌,非常有趣。 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洛萨节等。其中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三到五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人们点花灯,放烟花,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啊。

291 评论

小妮子--Amy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下面是我整理的抛绣球的风俗,一起来看看吧。 在古代,有些地方有一个风俗,当姑娘到了婚嫁的年龄,就预定于某一天,这一天一般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当然,姑娘一般会看准意中人,把绣球抛到他身上,以便他捡到。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轿,轿顶上要结一个绣球,意图吉庆瑞祥。壮族抛绣球的习俗,宋、元时代就已有之,最早记载于二千年前绘制的花山壁画上,但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制的古兵器“飞砣”,并且多在狩猎中应用。后来,人们将飞砣改制成绣花布囊,互相抛接娱乐。到了宋代,逐渐演变成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其盛况如日中天甚为时行,据宋代诗人朱辅的《溪蛮丛笑》中记载:“土俗岁极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飞砣”。用古兵器“飞砣”命名的五色彩囊,便是后来的绣球了,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的记述更为明显:“男女目成,则女爱砣而男婚已定”。现“抛绣球”仍在广西百色、柳州、南宁、河池等地区广泛流传。其中尤以靖西等南壮县份为最著名。 抛绣球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兵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也逐渐发展成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绣球是姑娘们用手工做成的彩球,以圆形最为常见,也有椭圆形、方形、菱形等。绣球大如拳头,内装棉花籽、谷粟、谷壳等,上下两端分别系有彩带和红坠。人们在茶余饭后互相抛接以娱乐身心,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 抛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在歌圩开展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每年春节、三月三、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壮族人民都要举行歌圩。在歌圩中男女青年相邀聚集在地头、河畔,他们分成男女两方,拉开适当距离,互相引吭高歌,用歌声来表达问候和增进了解,歌词内容广泛,涉及理想、情操、农事等。对歌有问有答,丝丝入扣,声音此起彼落,娓娓动听,姑娘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精致的绣球,向意中人抛去,小伙子眼疾手快,准确无误地接住绣球,将它欣赏一番后,又向姑娘抛回去。经过数次往返抛接,如果小伙子看上哪一位姑娘,就在绣球上系上自己的小礼物(例如银首饰或钱袋),抛回馈赠女方,馈赠愈重说明小伙子对姑娘情意愈深。姑娘接住小伙子的礼物时,若收下,就说明她接受了小伙子的追求。这时,两人或继续对歌表达情意,或相约到僻静处聚会。 抛绣球的另一种民间形式是男女分为甲、乙两队,甲队选出两名歌手抛绣球至乙队并唱一首壮歌,乙队接到绣球后派两名歌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球送还甲方,并回歌一首,如此循环往复。参加“送球”、“还球”的歌手一般都是七步成诗的民歌高手。另外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在场地上立一高10m左右的木杆,杆顶钉有中间挖成圆洞的木板,男女分列两旁,将球投向圆洞,以穿洞而过者为胜。 抛绣球作为壮族人民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广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社会性、民族性、实用性及趣味性,这无形中增强了此项目的吸引力,而美丽的绣球和其乐融融的歌声更使人有一种心动不如行动的感觉。抛绣球技术动作简单,易于掌握,它能促进人们的友谊,起到以球传情、以球传神的作用,其中的奥秘是不可言喻的,只有加入这项活动中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所在。抛绣球不但具有社交娱乐的作用而且能锻炼人的体力、意志,提高人的灵敏性和身体素质,能培养果断、坚毅、自信和积极向上的高尚品质和情操。 以往只说壮族抛绣球,从来没有听说蓝靛瑶也抛绣球,然而,它不仅与壮族相媲美,而且别具一格。聚居在巴马西部山区和凌云、百色、田阳、凤山等县市交界的蓝靛瑶每年春节前后,农历三月三前后以及秋后农闲时节,男女青年都有互相邀约聚集在一起唱山歌、抛绣球的习惯。一般县际乡际相邀居多。抛绣球,既是一种高尚的文娱体育活动,又是青年男女互相交往,增进友谊和了解,进而谈情说爱、寻找对象的良好时机。抛绣球是有几个程序的,发邀请(限花),回复,会集,对唱、抛球、野餐、入户坐堂、进餐、对歌,分别。 蓝靛瑶男青年,欲向别村发出邀请,必须事先了解该村未婚女青年的情况,以全村未婚男青年的集体名义,向别村的未婚女青年发出“限花歌信”(花,瑶语意为妹)和谢情信。此信以长达数米,宽13~15厘米的长条大红纸,用毛笔(或水笔)小楷竖写(自右至左),信分上下两部分,通篇以歌为信,每句七字,“限花歌信”60句,“谢情信”156句。歌信非常富有文采,其开头几句大意是:“我们把全部韵情意倾注在这彩条上,让春风带着它送到你们的家乡,像月里的嫦娥一样美丽的姑娘啊,请你们用娇嫩的金手收下细读。”接着叙述他们对姑娘们的仰慕之情和欲到女方村寨抛绣球、对歌之意,并提出会面的时间和前往的人数。歌信写毕,就由专人送到女方村寨交给村中最有威信的未婚女青年,该女青年收到限花歌信后,即召集村中的姑娘商议,该不该应邀接待,并将此事告知村中的父老,取得父老的同意和支持后,才回信,回信的格式和来信相同,但内容不同,表示欢迎对方光临。回信后,姑娘们就着手用绸缎、布料和彩色丝线精心绣制绣球。绣球由三块不同颜色的四方形布料缝制,共有五个角,每个角都接上5条长5厘米、宽1.6厘米的红、绿、蓝、黄、白的绸缎,使之抛起来飘飘扬扬,绚丽多姿。抛绣球日期一到,男女青年喜气洋洋,穿上节日的盛装,尤其未婚女青年,打扮得光彩照人,而且提前到歌场等候。当双方走到一起互相问好后,就开始边唱歌边抛绣球。 绣球有两种抛法,—是一般性的群体抛,这是交际抛,男女双方可以抛给任何一个人,二是专一抛,男女经过一般性的交往之后,认识了对方,对对方产生了好感,姑娘就从衣袋中拿出特制心爱的绣球,抛给意中人,并把绣球送给男方,以表示自己的心意,如男方愿意以后,以绣球为证,派媒人来提亲。抛到中午,姑娘们早已备好了丰盛的午餐,有花糯饭、腊肉或新鲜猪肉,鸡肉,鸡蛋,豆腐等,它一方面表示女主人热情与好客,二方面显示女主人的勤劳与富有。但小伙子要吃这餐饭并不容易,必须经过几番“考试及格”才能进餐,实际上又是一场山歌比赛。待到夜幕降临,女方纷纷把男青年请到家中,进行热情款待,然后继续彻夜对歌到天明。

246 评论

电冰箱5

一、抛绣球的起源抛绣球是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也是青年男女交友和择偶的传统方式。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绘制于广西明江岸边的花山壁画上有一些人像手上挂着一个圆形物,样子像是“飞砣”。飞砣是古代广西民间流传的古兵器,用青铜铸制,从手中甩出以杀敌或者打猎。“耍飞砣”就是后世的抛绣球的雏形。随着古人生活水平和文化娱乐意识的提高,人们用棉布、麻布为材料制成球形,并通过手工刺绣上一些吉祥图案,当时称之为“布刺”。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至柳州,看到当地壮族青年男女互相投掷“布刺”,“男女分行戏打球”大概讲的就是一种抛掷绣球的游戏。唐代人喝酒聚会时,经常玩一种抛掷绣球的游戏。不过在那时,抛绣球还只是一种和恋爱无关的劝酒游戏。在玩抛球戏时,人们还可以躲避飞掷而来的绣球,称为“飞球”或“闪球”。当音乐停止,球在谁的手里,就罚谁喝酒或者表演节目。到了宋代,抛绣球由劝酒游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日常的娱乐活动,并且宫廷中出现了专门表演抛球戏的“抛球乐队”边抛边舞边唱。二、抛绣球招亲而在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我们今天所见的抛绣球形式也基本定型。宋代朱辅《溪蛮丛笑》记载,当地风俗,在节日期间,男女在野外分成两队,以五彩布囊往来抛接,名为“飞砣”。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也记载道,农历三月三日,男女聚会,分为两队,一边唱歌一边抛掷五色绣球,如果女性收下男生抛来的球,则两人的婚事就定下来了。这是壮族男女青年追求自由爱情的一种方式,并一直流传至今。正是由于抛绣球带有男女一见倾心的缘故,在元杂剧和明清戏剧里经常出现大户人家的女儿“抛绣球招亲”的故事。

359 评论

相关问答

  • 大学体育足球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tiankongch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施研究论文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不仅包括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而且也包括非主流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这些都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条件、文化背景下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而出现

    以心为马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体育毕业论文足球开题报告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下面是我整理的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题目来源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

    馋猫爱鱼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生论文

    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论文题目_论文选题-2011年最新参考第一组:1 北京市健身气功推广模式的研究2 竞技太极拳原地旋风脚360度接提膝独立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3

    快乐@天使3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求民族传统体育毕业论文题目

    耐久跑无痛苦练习课堂中运用的初探 摘要 中学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是中学体育锻炼中不可少的一个主要项目,耐久跑练习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因为它

    腹黑芝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