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7

大头的陈小晶
首页 > 学术期刊 > 初中生心理性格特点论文范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扈志泉额

已采纳

初中阶段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转折期,在这个时期,中学生经历了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成熟向成熟过度的变化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心理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论文

1物件与方法

1.1物件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濮阳市分别抽取普通初中、重点初中、各一所。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抽样班所有学生均为调查物件。共发放问卷641份,收回有效问卷626份,有效回收率97.7%。其中男生329名52.5%,女生297名47.4%;初一211名33.7%,初二206名32.9%,初三206名32.9%。

1.2研究工具

1.2.1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该量表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编制,量表共包括60个条目,分为10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每个分量表由6个条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制1=从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每个因子的6个条目得分之和除以6为该因子得分,60个条目得分之和除以60为量表总均分。总均分及各因子分<2.00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2.00~2.99表示存在轻度心理问题,3.00~3.99表示存在中度心理问题,4.00~4.99表示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5.00表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父母学历、家庭结构、学习状况、家庭生活状况、学习成绩等。

1.3调查方法

在学校协助下,以班为单位进行匿名团体施测。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担任,按统一调查方法和指导语,由被调查学生自行填写,调查员务必保证调查现场无学校教师,并对学生填写的资料保密,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1.4资料录入及统计分析用EpiData3.1软体进行双录入资料并比对核查,应用SPSS12.0软体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数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变数进入方程的概率为0.05,剔除概率为0.10。缺失值不纳入分析。

2结果

2.1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626名学生心理状况良好者占61.3%,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8.7%,其中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1.3%,中度以上7.3%。10个分量表因子得分以学习压力感上得分最高,其次为强迫、情绪波动性和焦虑。男生在学习压力感和适应不良上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人口统计学指标初中生心理问题单因素分析

除性别和家庭型别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生活、学习生活、学习成绩、住宿型别和年级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3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初中生心理问题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有心理问题为因变数,以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生活、学习生活、学习成绩、住宿型别和年级为自变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学习成绩、是否住宿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P均<0.05。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心理健康及各因子得分分析发现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8.3%,高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在学习压力感、强迫、情绪波动性和焦虑上得分较高,在心理不平衡上得分最低。总体而言我市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学校、家长及社会的重视。单因素分析发现,父、母亲文化程度、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学习成绩是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习生活、家庭生活越快乐、成绩越好,则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越低,父、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越低,非住宿生心理状况好于住宿生。多元Lon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习生活不快乐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性是学习生活快乐的15倍;家庭生活不快乐的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性是家庭生活快乐5倍;学习成绩差的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性是学习成绩好的4倍。由此可见,学习和家庭生活越快乐,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因为愉快而稳定的积极情绪状态易于在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络,从而促进学习能力的发挥,提高学习效果,学习中能体验到成功感,学习成功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学习成绩差是诱发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国外研究表明,学习成绩越差,来自家庭、学校、同学的歧视越多,自信心也会遭遇挫折,焦虑、自闭、学习压力大、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发生的机会也将增多。进一步分析偏回归系数显示,学习生活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提示可通过消除影响学习快乐的危险因素,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家庭生活快乐也是促使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父母应该给孩子营造愉快的家庭环境;此外,学习成绩差和在学校住宿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提示家长和老师更应该关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和住宿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结果提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是学习、生活环境和学习成绩。积极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行为,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改善学校社会心理环境,建立轻松、友好、推动学习及合作,重视提供创造性机会,提倡开放非暴力交流、民主平等、保护学生权力的健康心理社会环境;最大程度地调动良性情绪,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减轻学生心理压力。需要学校、老师、家庭、社会各方面精诚合作、共同努力,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发育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中专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一、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丰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只有在更多的实践性、互动性的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能得以更好的放松,才能得以更好的解放。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

1、体育教师要树立“以体育教育为突破口

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理念,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力求在每一节体育课中,身心都能得到发展和锻炼,各项体育活动都能积极参与。

2、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到体育课外活动中来

改变过去那种单调的活动,绝对避免部分学生旁观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要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开展球类接力比赛,体育知识竞赛等。

3、要大量开展走出去,请进来

所谓走出去,是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比赛,展示体育教学成果,比如伫列体操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各种联谊活动、邀请赛等,多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而请进来,是指邀请体育专家来校为同学们实践指导,开展讲座,承办各种大型比赛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参与度。通过开展大量的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愉悦学生的心情,塑造学生活泼乐观的性格,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消除自卑、孤僻心理。

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注重情商的培养

1、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作为一名中专体育教师,课堂上要饱含情感,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本身的艺术美感,激发学生对体育和自我的认知,丰富学生情感。另外,教师“以言动情”,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能够通过语言的力量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当我们用生动的、情真意切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上体育课时,我想学生一定会更加的投入,更愿意参与。

2、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

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受益终生。个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我们在提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那些体育素质非常好的学生更多的是坚持能力非常强的,而一些没有坚持力和耐心的学生总是不能很好的完成体育任务。因此,作为一名专业体育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这个个性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那些怕苦、怕累、贪玩的学生,要不吝啬表扬的语言,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主动克服自己的不良心理和习惯。

3、增强学生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都不能忽视的任务。体育教学也一定要抛弃那些陈旧的、容易损伤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多运用那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信心,选好体育教学内容很重要,深挖体育教学资源,依据学生实际水平、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紧密结合教学要求,把那些积极向上的、思想健康的、学生乐于参与的体育资源引入课堂。体育课程对学生心理健的影响尤为重要,一定要突出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是培养发展学生现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蕴涵了丰富而又积极的教育功能,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努力探索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220 评论

小喵酱一小只

心理健康 教育 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学校要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在心理上不会出现负担,专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 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核心的事件。初中生正是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自立能不断地增强,学会独立的面对一些问题,好奇心和求知心理也在渐渐增强,但是在心理尚未成熟的同时,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还有待提到,他们的自尊心也在快速的变强,如果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会硬撑,逞强或是憋在心里不说出来,这样长久下去肯定会对身体造成很多的伤害,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学校的建设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么应从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出发,来实现杰出人才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快速适应当今复杂而多变的社会形势。 1现阶段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1.1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扰 小学和初中教育在 教学 方法 上存在着很多的不同,课业的难易程度也随着年级的高低而逐年的增加,当学生升入中学后,知识的难度明显超出原来所学的知识,有些学生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初中生本就对学习缺乏主动意识,在这种情形下,更会失去兴趣和热情,便会产生一些厌学的反应,导致学习成绩渐渐下降,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样便引起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众多的初中学校依旧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学校教授学生的知识只是为了让学生去应对考试,学校只是履行着一个管理者的职能,向学生不假思索和顾虑的施加压力,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为了完成繁重的课业,总是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希望可以不辜负学校、老师及家长的期望,致使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一旦没有完成好自己预期的任务,便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心理。 1.2在 人际交往 方面存在的问题 优秀人才的形成离不开周围环境的熏陶,在初中阶段,主要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不复杂,只是学生和家人,老师及同学的关系。如果学生处理不好这几方面的关系,那么便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及家长的关心与理解,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让小林到黑板上去解方程,小林本就是个容易紧张的人,被叫到后更加慌乱,一时乱了思路,如果老师这时说:“你回去吧,别在这浪费时间了”,学生便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有一种挫败感,使师生关系也变得紧张,但是如果老师换成:“别紧张,慢慢想”那么对学生是一种鼓励,便会推动小林快速将题解出来。另一方面同学的陪伴很重要,但是一旦处理不好,便会使他们内心十分寂寞、孤独和沮丧。 1.3学校对心理课程的不重视,缺乏正规心理教师 学校只重视专业的学科教学,并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能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与应对,也不能进行专业的疏导。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教师方向培训的往往是各专业学科的,并不重视心理专业方面教师的培养。 2初中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2.1设置心理健康疏导机构。建设心理健康疏导机构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学校可以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以学生的需求为重心,了解到学生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同时学校要了解到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将兴趣放在第一位,去让学生为了 爱好 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他们心理上的压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2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在初中这个年龄的学生,正是性格最为突出的时候,他们的自控能力不是很强,那么如何引导他们处理父母、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重要。通过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家长及老师对他们自身的评价与期望,帮助他们能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逐步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心理稳定了学生自然会把主要精力刚到学习上,带动学习成绩的提高。 2.3培训专兼职的心理教育老师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这与教师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水平密不可分,所以师资力量也至关重要,首先要将教师的心理疏导意识培养起来,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心的关爱学生,随时掌握学生的心态,适当的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学校可以有计划的将教师送到专门的心理教育机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认真吸收,回到学校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疏导。 3结论 总之,学校要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在心理上不会出现负担,专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作者:姜伊素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曲行娣.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策略[J].中国培训,2015(09):43. [2]王广中.苏北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23):38-40. [3]古吉慧.初中心理素质训练课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2015(05):54-60. [4]郝丽.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5(04):25-29.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位及实践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中学校园这块净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许多学生因为面临升学的压力,而导致心理脆弱;同时,媒体的发达,使海量的信息不断的涌入学生的视线,当前的中学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也必然陷入从未有过的迷茫;另外,留守 儿童 的增多,独生子女问题,都是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诱因。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开展,迫在眉睫。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的教育原则,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不断修正对自我的认识,增强自我的调控能力过程中,越来越能对抗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挫折和压力,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注重活动体验和心灵感悟,追求“教学无痕”的最高意境和“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指导思想。 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 2.1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第二,能够适应环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懂得谦让;第三,生活中能拥有幸福感;第四,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初中心理健康教师要立足于以上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予以适时的指导,达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目的。 2.2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 初中阶段,正处于个体人格的形成时期,正确的指引,将无疑会促进学生人格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人格健全的青少年应该是豁达包容,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应该有广泛的兴趣,充满了求知欲;应该有坚定的意志,愉快的情绪。心理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在校青少年的人格发育,并在必要的时刻做出积极的引导 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初中阶段是人生中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告别了小学时候的懵懂,生活的圈子和学习的内容都在增大、增多,这时,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这样的哲学命题。所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展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营建工作。 3.1专题讲座形式 专题讲座是一种比较好开展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它需要教师在讲座之前进行一系列的调查,例如:开展班级问卷形式,调查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最终确定讲座题目。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在学校范围内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知名度,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大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初中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命题的主要是围绕“考试焦虑”“情绪的调节”“做真实的自己”“培养自制力”等几个方面。 3.2课程辅导形式 一般情况下,初中心理健康课的课程安排是两周一节,教师可以利用这节课的时间设计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课程,侧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例如:《自信心的训练》、《挫折下的心理指导》、《正确面对与他人的矛盾》、《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都适合拿到课堂上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思考,帮助学生预防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或者对已经产生的轻微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疏导和指正。 3.3个体咨询形式 个体咨询是着眼于少数学生展开的一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在开学初,心理教师可以下发到各个班级一些心理问卷,在问卷中可特设一栏:“有困惑的学生可以在这一栏划对勾,等待心理教师的预约。”其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可以设一个心理信箱,学生如果想预约心理教师进行个体咨询,就可以在信箱内留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辅导,一定要做好案例辅导的记录,同时要坚守保密的原则,且不可把学生的访谈信息以任何形式泄露给任何人,包括学生的班任和父母。 3.4网络交流形式 与个体咨询受到时间地点的约束相比,网络交流的心理辅导形式的优点在于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通过电子邮件或者QQ向心理教师诉说自己的苦恼或愿望。这也是那些不善言辞,或较为拘谨的学生常常选择的形式 4结语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整个课程的开展要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要意识到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与异性交往、与家长相处等各个方面可能遇到的挑战,对于学生的困惑,要能够理解,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疏通。帮助学生完成由儿童到青少年的转变,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养成良好的品行,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 作者:姜伊素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姚传学.走进学生心灵——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偶拾[J].新闻世界,2012(09). [2]刘鸿.做学生的朋友[J].中学课程辅导[J].教师通讯,2013(07).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三:如何做好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灌溉祖国的花朵,肩负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以及价值观,避免学生畸形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会为影响其教学行为,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使用心理知识调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其始终保持乐观、平和、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同时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一方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是学生尊敬的对象,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将自身的心理健康影响转化为一种教育资源,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而熏陶感染学生,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大有益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设计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心理矛盾与冲突,采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两个方式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此,作为奋斗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有关心理咨询和辅导的知识,热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心理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掌握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团结家庭与社会的力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不能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素质教育不再是一个 口号 ,我们要多元化评价学生。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正面语言激励学生,为学生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加深师生之间的情义。 2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 各级政府应当重视教育,尤其是心理教育,辅助教师的工作,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时帮助教师解决问题,维持教师情绪,使教师带着积极情绪进入课堂教学。首先,学校应当配备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或者派教师定期参加心理教育的专业培训,完善教师队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增加教师的培训内容,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开发能力,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实现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最后,教育部门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普及有关 心理 健康知识 。例如:构建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保证后面的课堂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3学校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并帮助教师在参与和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学习和提高教育能力。首先,对初中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有关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技术。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心理卫生与健康的理论部分;二是实际训练操作。第一部分的课程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实现,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全面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后一部分的课程是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角色扮演、人际交往、相互询问等,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手段,从而使学生可以及时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组织不良后果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设立热线信箱。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谈,避免出现学生由于害羞或者碍于颜面等问题将问题搁置,导致学生出现心理疾病。同时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聆听学生的苦恼,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最后,设计心理咨询教室。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日益迫切,因此,建立心理辅导室势在必行。如今学生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由从前的拘束、害羞转变为落落大方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前的怀疑态度转变为充分信任。心理咨询服务不仅仅是学生的需求,这这个时代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活动,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学生的思想,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实现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作者:孙红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沭河中学

136 评论

azaarsenal

非主流。攀比。自傲。青春期。初恋??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你就会发现的拉`

210 评论

相关问答

  • 初中生心理学论文题目

    我举个例子:论中小学校教育中孩子的XX心理过程——以XX学校为例首先确定目标人群,第二,心理过程的一个分析点第三,限定调查范围基本这样就可以了。你也可以调查公司

    阳光靖好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初中生地理探究性论文范文

    地理小论文范文如下: 范文一: 资源是有限的,随着我国工业生产快速发展,不要以为环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珍惜资源也成了造福于人类的一大举措。为此国务院颁发了

    柔柔1989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认知心理研究特点论文

    如何让一个学生主动的学习,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运用心理学,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将心理学巧妙地运用在教学方法

    S~夏末微凉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初中物理研究性论文范文

    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物理频道>>物理教学方法&教学论文指导学生撰写物理小论文 河南沈丘县纸店镇一中(466315)阎国文 著名的科学有茅以升曾经说过:“

    lilybell71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有关初中生心理教育的论文范文

    初中心理辅导以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根本出发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全面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中心理辅导论文的内容,欢迎大

    candy0060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