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2

逍遥黑猫
首页 > 学术期刊 > 广州大学学术期刊分级目录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激动的小胖

已采纳

截至2015年4月,广州大学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1个,省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1个,具有国家建筑设计和古建筑设计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研究院1个,学校被批准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和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截至2015年4月,广州大学与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共同建立了“人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有广东省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规划项目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 2011协同创新中心人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广州大学省部(科技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广州大学省部(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抗震减震与结构安全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 广州大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地震工程与应用放射性核素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信息安全技术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心理学实验室 广州大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天文观测与技术数学与交叉科学 广东省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减震控制与工程防灾协同创新中心 广州大学市级重点实验室市政公用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控制与同位素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环境功能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建筑节能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结构安全与健康监测重点实验室氢能与绿色催化重点实验室教育技术学重点实验室植物抗逆基因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结构安全与健康监测重点实验室 广州大学校级重点实验室地震工程与振动实验室基因功能和生物芯片实验室固体物理与材料实验室CAD/CAM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实验室 广州大学校级培育实验室数学教育软件地下工程与地质灾害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微波提取及应用技术工业化 广州大学研发中心属性名称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广东省工程结构抗风与健康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隔震减震控制与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高校结构安全与健康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广州市数学教育软件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大学合作基地和中心广东省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广州市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州市穗台科技交流合作服务中心 广州大学——中山西区社会创新基地 广州大学研究基地级别基地(中心)名称国家级 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 省级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俗文化研究中心 广东高校隔震减震控制与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结构安全与健康监测研究中心 广东省体育产业研究基地 资源环境与区域规划实验室 市级 广州市人文历史基地 广州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基地 广州市廉政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广州市“十三行”重点研究基地 广州市岭南艺术重点研究基地 广州市穗台科技交流合作服务中心 广州大学中国政务研究基地 广州大学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工程抗震中心广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广州城市民族关系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路顺道桥工程检测中心基因功能与生物芯片研究中心旅游规划与策划中心广州大学岭南统计科学研究中心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美国华人教授科学家学社跨学科研究中心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实验中心、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数学与人工智能国际交流中心天体物理中心廉政研究中心广州政协理论研究中心(市政协共建) 语言服务研究中心 (教育部共建) 广州大学作物抗逆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广州大学台湾淡江大学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广州大学研究所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 岭南建筑研究所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 教育科学研究所 声像与灯光技术研究所 工程材料研究所 社会心理学研究所 现代凝聚态物理研究所 工程力学研究所 工商管理研究所 固体物理与材料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房地产研究所 国土与城镇规划研究所 结构工程研究所 策划研究所 自然灾害与防治工程研究所 语言学研究所 公共舆论研究所 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 新闻传播研究所 现代管理研究所 环境科学研究所 岭南历史文化研究所 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所 生物工程研究所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 比较文化研究所 食品工业技术研究所 工业工程与设备工程研究所 艺术研究所 现代化学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数学研究所 工业设计研究所 华南生物多样性研究所 建筑科学研究院 古籍整理研究所 儿童文学研究所 防灾减灾研究所 能源与催化研究所 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 广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陶瓷艺术研究所 广州大学研究院广州大学建筑科学研究院 广州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 广州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 广州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广州大学广州国际金融研究院 广州大学生创业研究院 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 2004年至2015年4月,广州大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7项,省市级教学成果奖93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突出,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屡创佳绩。近年来,学校获得各类科研项目9255项,其中承担“973”项目2项,“863”项目1项,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567项,省部级课题1346项,合计获得外来研究经费14.77亿元。同时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59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 2011年,科技部公布国家“973计划”年度项目申报评审结果,由广州大学作为第一承担单位的重大项目“近海重大交通工程地震破坏机理及全寿命性能设计与控制”获得本年度国家“973计划”立项,资助经费达3400万元。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的指导下,联合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和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11家科研单位,成立了项目课题组;选取广东省的近海工程项目作为立项背景,并确立广州大学为牵头单位。广州大学承担隔震结构设计的建筑经受强震考验。在2013年4月20日的四川雅安地震中,芦山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在地震中表现出良好的隔震效果。经历强震后,建筑窗户的玻璃没有任何毁坏,建筑内部梁柱和墙构件都没有出现任何裂纹。芦山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为澳门特区政府援建项目,由广州大学周云教授和吴从晓博士进行隔震结构分析与设计。 广州大学为国家教育部批准可招收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本科生、研究生的高校。与国内许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校际、校所协作关系;不断加强校地、校企、校军合作;积极承办国际或全国性大型学术交流会议;积极开展对台、港、澳地区的科教文化交流,与多所港澳台地区大学签订了校际友好合作协议;学校先后与美、英、德、法、俄、日、韩等46国家200多所高校建立了协作关系。学校已成为广东省与国际及台、港、澳地区科教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2008年12月,广州大学与台湾淡江大学合作成立“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创新两岸高校科研合作新模式;同年,学校还专门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大力拓展留学生教育。2010年10月,与意大利凯蒂大学进行全方位合作。2010年10月,与法国国立科学技术与管理学院(CNAM)签署合作协议。2010年11月,与屏东教育大学达成联合成立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的意向。2011年3月,与高雄师范大学签署学术交流合作协议。2011年3月,生命科学学院与京都大学综合博物馆签署交流协议。2011年4月,与加拿大约克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和新布伦瑞克大学等三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2011年4月,举办非线性经济动力学与金融市场模型国际会议。2011年5月,举办国际高等教育论坛。2012年12月,与美国卫斯理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意向书。

288 评论

queeniechen2007

目前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的概念。广州大学简称广大(GU),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建设高校、广东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简介广州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原广州大学(私立)创办于1927年,复办于1983年,原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原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广州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7月,学校设有27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71个,其中理工类专业39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4个、艺术类专业8个。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将近2/3的本科专业进入国家和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有3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6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开放课程;共组建33个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三创营”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截至2021年9月,学校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和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39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2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拥有4个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6个市级重点学科。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6月,现有在岗教职工3217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01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中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职务者136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14人。现有全职两院院士4人、全职外国院士1人、特聘院士3人、双聘院士4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名、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青年长江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7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1个,“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广东特支计划”领军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文化英才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2人、青年珠江学者10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8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含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优秀青年后备人才)195人。 学术科研

截至2020年,学校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含培育基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1个;组建了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智能制造工程研究、计算科技研究、大湾区环境研究等15个科研团队。2016年以来,学校获得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24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社科奖励57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优秀成果奖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3项。2016年以来,共申请国际、国内专利3162项,授权专利1388项。高水平科研论文不断涌现。陆续在《Nature》、《Science》、《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2016年以来共发表SCI/SSCI论文6255篇,2018年度增长率高达139%。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声像灯光、减震隔震等一批成果在广州塔、港珠澳大桥、南海岛礁、故宫博物院等工程中得到充分应用;累计制定30余分国家、省及行业标准。

141 评论

相关问答

  • 清华大学期刊分级分类目录

    期刊按照级别分类 可以分为 国家级与省级期刊 这是根据其举办单位的不同来进行划分的。

    tobyzhao520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常州大学期刊分级

    1、《笺释》(20万字,独著),台北:秀威出版社2012年版。2、《明清域外丧礼汉籍经眼录》(25万字,独著),收入《古典文献研究辑刊》第16编,台湾:花木兰文

    南京葫芦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山西大学期刊分级目录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

    尹才宝贝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贵州大学一级学报目录

    一、学报编辑部主任、副主任主 任: 杨军昌(教授、博士、省管专家)副主任:闵 军(编 辑) 童国萍(副编审) 周感芬(副编审、副研究馆员)二、学报综合办公室人员

    W了然于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广西大学期刊等级分类

    广西大学学报本学报系广西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本刊坚持党的基

    哇塞小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