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蜡笔的小新
1、背景:
(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2)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2、时间: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
3、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获得解放的农民仍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4、影响:
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拓展资料: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
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革命。
参考资料:俄国农奴制改革_百度百科
威斯东wisdom
一、主要内容:
政治: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地方自治局)。1864年颁布的《省,县,地方机构法令》根据这个法令俄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自治会议及其行政机关。司法: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教育: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思想: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传入俄国,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纷纷要求改革。
经济:1861年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国内市场,提供资金;借鉴西方技术;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二、影响:
1、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可是,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
2、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继续掌握着国家政权,照旧控制着大量土地。地主的土地占有制是农奴制残余的经济基础。
3、改革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相反,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1/5以上,有些省份甚至达40%以上。同时,地主霸占良田和整块的土地,将零星土地和沙地分给农民,地主的土地还像楔子一样楔入农民土地之中,致使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地主的这种楔形土地。
扩展资料: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局限性
1、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剥夺性:农民可以购买土地,但是要交大量赎金。
3、欺性:当改革后,农民的剥削加重。
4、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的生产关系。
二、评价
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资本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司法体系,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从此,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在改革后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农奴生活仍没有本质提高,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使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俄国农奴制改革
天权STAR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
2、农奴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3、农奴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但只有使用权;
4、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1、俄国农奴制改革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俄国展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
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表现在农民阶级的分化上。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 成为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另一方面是分化出大批破产的农民,沦为无产阶级,这些无产阶级农民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工业方面,资本主义也同样获得迅速发展,到1880年,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一大工业强国。
2、由于这次改革是由统治阶级实行的,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首先,改革并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依旧控制着大量土地,使得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这些楔形土地。
其次,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另一表现为工役制农奴经济。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仍然处于悲惨的境地。在政治上他们仍然受压迫,在经济上他们照旧依附于地主。
扩展资料
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1、俄国农奴制改革导致俄国下定决心改革的直接原因就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这场战役的失利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将农奴制的弊端彻底暴露出来,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的出现。因此,农奴制改革变得尤为重要了。
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在于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的生活极其困苦,而且农奴们没有人身自由和购买力,这直接导致了国内市场狭小,缺乏自由劳动力,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3、推动改革也有外部因素。由于当时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变得壮大,然而沙皇俄国却依旧在强化农奴制。这导致阶级矛盾变得尖锐,农奴起义不断发生。同时,在19世纪中期,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对封建思想的基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的俄国,在种种因素面前,危险与机遇并存。沙皇政府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改革来分配各阶级的利益。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本着“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的观念将施行已久的农奴制度彻底废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俄国农奴制改革
多多吃多多评价
1.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同期,也一样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封建残余明显 2.俄国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这个改革本身,将农奴这一劳动力从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剥离出来,转化为工业的劳动力,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4.农奴本身转化为工人,形成购买力,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为商品提供了一定的市场. 5.这次改革本身也是对农奴的变相掠夺,可是客观上赢得了农奴的支持,稳定了统治. 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也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度,农奴便获得了人身自由,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也从此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这次改革很不彻底,对农民进行了大肆掠夺,还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变化. ①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因素.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得出结论: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享有公民的权利;通过交纳赎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在此可引用沙皇政府颁布的《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农民这样地获得了一定数量土地为私有产品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使学生加深理解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② 俄国改革后农民的情况.改革后,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缓慢发展,农业生产具有资本主义特征,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出现了谷物区、畜牧区、亚麻区、甜菜区、马铃薯区等,商品化农产品增加,机器使用越来越广泛.农村中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形式增长,出现了一批使用雇佣劳动力的农业资产阶级,使用雇佣劳动成为日益普遍的现象,地主被迫按资本主义原则来改组经济.但是,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存在有很大的畸形发展的现象(详见第三目).从经济结构来看,改革后,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靠输出谷物换取外国工业品的农业国,80%左右的人口仍在村社的份地或地主的土地上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2/3的国民经济产值来自农业.80年代末,欧俄(俄国欧洲部分)43个农业省份中,有19个省已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了.同时,就农民而言,改革后很快出现分化,既出现了一大批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的工农业雇佣领导者,也造就了一部分富农.但封建农奴制残余仍大量存在.建议教师运用教材上【历史纵横】栏目里的数据材料,对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加以说明. (2)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1861年改革是沙皇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致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工业革命进程加快,工业领域的主要部门出现了大机器逐渐排挤手工领导的现象.
井中月2500
一、内容: 1.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再把农民任意买卖和交换。 2.赎买土地。政府规定了赎取份地的最高和最低限额,加强对农民的管理,沙皇政府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组织——“村社” 二、局限: 1.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 2.形成了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 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 性。 3.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一次“合法”掠 夺。
小顽童阿淑
主要内容:签署“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人生自由,享受公民权利。但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份地,除了缴纳赎金外,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历史意义:法令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千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局限性:这次改革实际上时一个妥协的产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农民可以购买土地,但仍需交纳高额赎金,是对农奴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农民虽不受地主支配,但仍受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
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 集体化农村市场科学发
当时收到了很多经济的底径干扰大飞到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时候再做厂里的态势画面突然出现了红色的告警这句我们三十公里的地方有两架飞机正快速的向我们递
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摘要:嫡长子继承制度是我国古代皇位继承的重要方法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古代政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
农业经济是我国的立足之本,其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还不能称为一个农业强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我国在农业生产效率
我有啊,行管这个课题是很好写的,包检测相似度不超20%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