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3

大能苗*
首页 > 学术期刊 > 论文参考文献蔡襄荔枝谱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母婴家居学院

已采纳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荔枝属常绿乔木。又名离枝。本属有2个种,主要分布于北纬20°~28°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原产中国。汉武帝元鼎年间 (111)即有移植荔枝的记载。栽培历史已达2000多年。宋代蔡襄的《荔枝谱》(1509)是最早的荔枝专著。10世纪以前传入印度,17世纪又陆续由越南传到马来亚半岛和缅甸,此后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竞相引种。目前作为经济栽培的国家有美国、印度、南非、泰国、马达加斯加、菲律宾、越南、毛里求斯、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中国的主产区为广东、福建、台湾、广西、四川等省(自治区),云南、贵州和浙江也有少量栽培。 ◇形态和品种 树高可达20米。根系强大。压条繁殖苗无主根,成年后逐渐形成深而广的根群;嫁接苗主根深而发达,进入结果期后逐渐分生侧根。须根上有菌根真菌共生。树冠开阔,冠幅可达30~40米。树皮棕灰色,枝干多弯曲下垂。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革质,色浓绿,长圆或圆披针形,长6~12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花小、杂性。核果状果实圆形、卵圆形或心脏形,直径2.5~4.5厘米,成熟后深红色。外果皮革质,有瘤状突起(龟裂片是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可食部分是假种皮,乳白色或黄蜡色,半透明。种子多为椭圆形,褐赤色有光泽。主要栽培品种有100多个,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 3种类型,其中以香甜、核小的中熟种“糯米糍”“桂味”“妃子笑”和晚熟种“香荔”等品种最为名贵。 ◇生物学特性 荔枝喜光,要求长日照。 23~26℃为生长最适温度,日平均气温达17℃以上新叶开始伸展,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长,-4℃时发生冻害,花期气温低于8℃时花药不开裂,但1月份花芽分化的关键季节,需15℃以下零度以上的低温。生长结果期一般需水分较多。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酸性(pH4.5~6)砂壤土为宜。壮年结果树枝条每年抽梢3~4次,形成浓荫的叶层,花芽在早春抽生的新梢顶部腋芽中形成,雌雄花同株异熟。雌花授粉受精后约70~90天果实成熟。 ◇栽培 传统的繁殖方法采用高枝压条或高接。20世纪70年代后多用 1~2年生干径粗约0.8厘米以上的实生苗进行片芽接或合接,方法较简易且可节省接穗。采穗前先将母枝环剥,有利于积聚养分,提高成活率。幼苗定植时尽可能带土,减少伤根。春植以2~5月、秋植以9~10月为宜。株行距一般为 5~6米。在主栽品种中配植5~10%花期相近的授粉树,可提高座果率。除一般肥水管理外,采果前后需重施一次以有机肥为主的混合肥料。冬季进行一次园区犁耙,有利于根系更新和抑制冬梢萌发。修剪时期一般在采果后一个月内进行,以通风透光为度。采果时须对结果母枝和结果枝交界处的芽眼妥加保护,以促进春梢萌发。主要病虫害有疫霉病、炭疽病、荔枝蝽和爻纹细蛾等。 ◇用途 荔枝是珍贵热带果品,除鲜食外,可制荔枝干和果汁,并可罐藏和用于酿酒。果壳可提取单宁;根可入药。荔枝开花多、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但大小年现象严重。果实不耐贮藏。 ■番荔枝 Annona squamosa;sweetsop 番荔枝科番荔枝属半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称佛头果 。以其独特香味,被列为热带名果之一。原产热带美洲,约17世纪传入中国,现在台湾、广东、福建、广西、云南均有少量栽培。除中、南美洲外,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产量较多。用种子繁殖 。一年可成苗出圃。一年可开花3次,开花至采收需时60~ 70天,以6月上旬结果最多,5月下旬所结的果最优。番荔枝适合温暖和干燥气候,耐寒力不如荔枝,低于0℃即冻死。对土壤选择不苛,种植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较快,3~4年能结果。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一科。乔木或灌木,有时攀援状。单叶互生,全缘,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通常单生,生于叶腋或腋外生,与叶对生或茎生花,下位花,辐射对称,花被由3轮组成,每轮3片,外轮形成花萼,萼片离生或在下部合生,镊合状排列,内面2轮形成花瓣,花瓣通常 9,稀3或 4片,镊合状排列,在花被上方,有大而隆起或稀凹陷的花托,花托上螺旋地排列着多数雄蕊,中央着生多数心皮;雄蕊较特殊,有一短而粗的花丝,花丝上方有一对外向的花药,花药上方是药隔,药隔在不同属中各异,倒生胚珠通常多数,在心皮腹缝上排成 2列。果实肉质,形成分离的浆果,或与花托合生 成一肉质球状浆果;种子通常具假种皮。共120属约2100种,广布热带和亚热带。中国有24 属120种,分布于西南至台湾,大部产于华南及云南南部。生于气温较高而潮湿的林中。 该科的暗罗属、野独活属等,材质坚韧,南美产的矛木,以坚韧而富于弹性的木材著名,用于弓柄、弹子杆等特殊用途。 该科的有些植物的花可提制高级香精油,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重要的日用化工原料。番荔枝,果供食用,外形酷似荔枝,为热带地区著名水果。树皮纤维可造纸,根和果实可药用。 番荔枝科具有比较原始的性状 ,被达尔文称为 “活化石”。在白垩纪与第三纪已有化石发现。该科与木兰科亲缘最近。该科包括2个亚科,5个族:番荔枝亚科,心皮螺旋状排列,离生。分4族:①紫玉盘族;②番荔枝族;③野独活族;④四瓣木族。单兜亚科,心皮环状排列,合生,侧膜胎座。1族:单兜族。 《荔枝谱》 中国古代有关荔枝的专著。北宋书法家蔡襄(1012~1067)撰。成书于1059年。书中论述了福建荔枝的栽培、服食、加工和品种。全书按专题分为以下 7卷。①阐述天下荔枝唯福建、广东、南粤、巴蜀有之。真正良种产于福建的4个郡,其中福州最多,兴化军特奇,泉州和漳州亦知名。②介绍兴化军的风俗,凡园池胜地,只种荔枝,其中陈紫品种色香味最佳,天下第一。③叙述福州种荔枝最多,甚至一家有万株的。商人将荔枝加工品外运,陆路至京师、北戎、西夏,船行到新罗、日本、流求和大食,莫不爱好。④认为食荔枝对人体有益无害,有人一天吃千颗,也不生病。⑤介绍种植技术。例如荔枝新苗畏寒,冬季要覆盖;长成后,春天开花,色白,每隔一年开花一次,叫作歇枝。⑥介绍加工方法。有红盐法、白晒法和蜜煎法等。其中白晒法的制品色黄白而味美,用于进贡和销往外地。⑦列出福建32个荔枝品种的成熟期、果实大小、颜色、香味浓淡、酸甜程度等。按品质排列顺序,领先的12个优良品种是陈紫、江绿、方家红、游家紫、小陈紫、宋公、蓝家红、周家红、沙家红(前 9种以种植者的姓命名)、法石白、绿核和园丁香。其余20种未按品质排顺序,它们是虎皮、牛心、玳瑁、硫黄、朱柿、蒲桃、蚶壳、龙牙、水荔枝、蜜荔枝、丁香荔、大丁香、双髻、真珠、十八娘、将军、粉红、中元红、火山和绿荷包。书中对每一品种的特征都有简要的说明。 ■荔枝的吃法 因为荔枝与高粱酒泡出来的酒色呈金黄,加入冰块是一种很棒的喝法,冰凉的甜香味便成为许多女性朋友的最爱,所以它有另一个浪漫的别称——冷金香,也就是专门给女人喝的另类伏特加。 此外,据古传秘方,以荔枝壳煮水成荔枝茶,对吃荔枝容易上火气、流鼻血的人,能达到降火的功效;没想到被丢弃荔枝壳,也有这样的用处吧! 荔枝茶口味很像青草茶,虽然有点苦涩,味道比较淡,但加了蜂蜜后会变得非常可口好喝;如产妇在产后坐月子时,很多凉性生冷的食物不能吃,若遇有“月内火”,就可以喝一杯荔枝茶,整个人顿时舒畅。现在,谁敢再冤枉荔枝不是好水果了呢! ◆冷金香 ˙材料:荔枝1斤、高粱3瓶、玉兰花五、六朵 ˙作法: 1,荔枝剥壳去籽,与高粱酒、玉兰花泡在一起封好。 2,密封3个月后再开封。 ˙叮咛: 1,泡得越久,喝起来越顺口。 2,拿冷金香里的玉兰花来泡澡,不但可消除疲劳,全身上下也会有玉兰花香味。 3,喝完冷金香,千万别将荔枝果肉丢弃掉,做菜时无论清炖、红烧,放一点冷金香代替料酒,菜的味道立刻不一样,还能飘着淡淡的清香。 ◆荔枝茶 ˙材料:荔枝壳约10个、水300㏄、蜂蜜1茶匙 ˙作法: 1,荔枝壳用清水洗净,再放入水中煮滚。 2,水滚后再以小火煮10分钟。 3,放冷后搅入蜂蜜即可。 ˙叮咛: 蜂蜜里的酵素遇热后会被破坏,而变成一般的糖水,所以蜂蜜不能加入热水中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叹》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 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阬仆谷相枕藉, 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 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 惊庭溅血流千裁。 永元荔支来交州, 天宝岁贡取之洛。 至今欲食林甫肉, 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 莫生尤物为疮病。 雨顺风调百谷登, 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参考资料: ---------------------------- 荔枝果实外观美丽,色泽鲜红,肉质多汁,营养丰富,甜润可口,是中国南方的名果之一。荔枝组织结构幼嫩,收获季节正值盛夏,不耐贮藏。采收后在常温自然状态下,1-2天果皮即变为褐色,3天后果肉逐渐变质,很快腐烂,色、香、味俱失,是最不易保存的水果之一。 在果皮从绿黄色变为红色(个别品种例外)时,即可开始供远运。荔枝的采收,如果近销或就地加工,宜采摘果皮通红、果肉丰厚、果核已变成漆褐色的无“乌壳”(霜霉病果)的果实,以8-9分成熟为好。

349 评论

魔戒之love

蔡襄除了是北宋著名的官员之外,他更出名的身份其实是书法家,蔡襄其实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可见蔡襄的书法还是值得一提的。

蔡襄塑像

蔡襄的传世的书法作品有很多,在农业科学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蔡襄撰写过《荔枝谱》和《茶录》两本著作。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荔枝种植的一本书籍。这本书应该就是蔡襄在福建任职的时候所写的。《荔枝谱》中记载了福建荔枝盛产情况和销售的情况,荔枝的用途、栽培办法、贮藏加工的办法等,还记载了三十二种荔枝的种类及其产地。

《茶录》是古代关于饮茶文化的的一本著作,是著名的茶学专著。蔡京因有感于陆羽的《茶经》中的“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作此书来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茶录也是《茶经》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关于茶文化的著作。蔡襄的《茶录》对福建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正是因为蔡襄的推动福建的众多好茶才能被广大的老百姓们所熟知。

蔡襄还有一本《蔡襄忠惠集》,里面收录了包括蔡襄的传世的刻碑《万安桥记》,还有书迹《书谢赐卿御书诗》和一些书札诗稿等。蔡襄有名的一些书法作品基本上都收录在了这里。另外蔡襄还有《龙寿丹记》、《茶果》、《荔枝故事》、《墨谱》、《讲〈春秋〉〈左传〉疏》等一些作品流传后世。

蔡襄的陵园位于今天的福建恒莆田市境内,在仙游县枫亭镇铺头锦岭下古官道旁。原来在这个官道边上还有一块巨型的石碑,上面刻着“宋端明殿学士忠惠蔡公神道”。蔡襄晚年的时候就住在莆田南门外,在这里去世之后就葬在了莆田的将军山,后来才迁坟到了这枫亭。在明朝成化年间的时候有人重新给蔡襄修建了陵园、坟墓。还把欧阳修所写的墓志重新篆刻在了石碑之上,立在了这里。

蔡襄陵园

到了明朝正德年间,蔡襄的陵园又重新修建过,现在的陵园坐东朝西,见证着时间的变迁。根据传说,当年蔡襄的墓地就有六十亩地,墓的大道上还有“武官下马、文官下轿”的碑文。到了1997年的时候,蔡襄的后裔又重新把蔡襄的陵园又重新整修了一遍,修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整修之后整个圆领占地只有二十亩,但是却比以前精致了许多。

陵园整修之后除了保持了原来宋朝的造型之外,还建了山门、仪门、围墙、端明楼、四垂亭等建筑。墓地占地一亩,修建的非常的庄严肃穆,边上古木环绕,绿草如茵,周围的环境清幽。山门及前门,分别刻有对联:“跨海筑桥不尽黎民歌惠政,挥毫飞龙凤何曾勋业掩文章”,“忠国兴邦三谏有诗誉扬端明殿,惠民利涉万安无险功业洛阳桥”,“公慑奸魂千古乾坤留正气,诚承祖德万家荔谱永留芳”,后人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先贤的崇敬。

在泉州东郊,洛阳江奔腾而过,从这里汇入大海,而在这上面有一座闻名中外的桥梁,这座桥就是宋朝时候的大石桥洛阳桥,这座桥是蔡襄在泉州当太守的时候铸造的,说起来还有些渊源。

洛阳桥

据说蔡襄就是在中洛阳江上所生的,当时风雨大作,眼看一叶扁舟就要被掀翻。这是天空中有一声仙人的声音,说道,船中坐着蔡大人,鬼怪休得无礼。于是水面上顿时风平浪静,后众人都在寻找着这位蔡大人,才知道船中只有一个卢氏孕妇。大家就都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个贵人,卢氏许愿如果孩子能够成大器,一定要让他在洛阳江上修一座桥。

这个孕妇腹中的胎儿就是日后的蔡襄了,在福祖父和母亲的谆谆教诲之下,蔡襄奋发苦读十八岁就考中了进士。后来朝廷派蔡襄出任泉州,蔡襄也就开始了自己和泉州的不解之缘。蔡襄到了泉州不久之后就召集众人来商议修建洛阳桥的事情。后来经过仔细的勘查,筹集资金等,在皇佑五年的时候洛阳桥终于动工修建了。后面的故事就有点太充满神话色彩的,大致就是蔡襄做什么事情碰到困难的时候都会碰到仙人相助。当蔡襄要海水退潮打地基的时候就有一位夏得海能够到梦中为蔡襄去海底面见龙王谈论此事,当蔡襄没有巨石奠基的时候,又有游玩中的仙人吕洞宾送来落石。

正当建桥进展顺利之时,财库匮乏,募金耗尽,襄母卢太夫人带头乐捐,卖去老家良田一百六十亩捐资造桥乃亏空巨额。最后洛阳桥还是造好了,蔡襄撰写《万安渡石桥记》并刻石碑于岸南。

蔡襄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蔡襄十五岁的时候参加了乡试,十八岁的时候游学京师,之后又进入国子监学习,在公元1030年的时候在开封府参加乡试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一年之后蔡襄就进士及第,之后就步入了官场。

蔡襄画像

公元1403年,蔡襄主持建院衙署,蔡襄为人正直,办事公正,轻重缓急都能够很好的取舍,而且敢于直言上谏。一年之后,蔡襄转任福州知州。在福州的时候,蔡京因为百姓们患病不看医生,而是相信巫蛊,特地写文章来劝告百姓们有病要及时看病,这篇文章被刻成了碑文流传了下来,是为《圣惠方后序》。

公元1048年的时候蔡襄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三年之后蔡襄重新回朝为官。五年之后,蔡襄又重新做起了福州的知州。后蔡襄在泉州任职,在这里他兴修了沿海的城池,加强了军事防御设施。还奏请朝廷给漳州、泉州和兴州减免了大半赋税。蔡襄在泉州任职的时候还发生了连年的旱灾,于是蔡襄就调动民力,加强了对水源的管理,后来还在专任的时候发现了一眼泉水,用以民众们饮用和灌溉。

仁宗后来召蔡襄回京,授任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但是不久之后宋仁宗去世,宋英宗继位正式任命蔡襄为三司使,蔡襄对国政做出了自己的建议,但是宋英宗却没有采纳,所以蔡襄就自请外任。公元1067年的时候,在家中逝世,时年五十六岁。

北宋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苏代表的是苏轼、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而蔡所代表的就是蔡襄了。他们四人的书法被认为是北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他们也被认为是最具有个人风格的书法家。苏轼的书法丰腴跌宕,黄庭坚的书法纵横捭阖,米芾的豪放俊秀,每个人都自成一派,颇具风格。他们三人都是擅长行草或者是行楷的,而蔡襄则擅长写工工整整的楷书。

蔡襄《入春帖》

许将在《蔡襄传》中说到“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也就是说,宋仁宗也非常爱惜蔡襄的书法,其实事实就是如此,宋仁宗曾多次下诏让蔡襄书写碑文等。所以,不论是当时的文豪还是皇帝,都非常珍视蔡襄的书法。但是因为蔡襄自惜,所以传世的作品比较少,传世的墨迹有《谢赐御书诗》,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忘归石”、“国师岩”一些经典的作品。

蔡襄学《兰亭》《洛神赋十三行》,汲取王氏父子书法中潇洒豪迈的神韵;之后又学于欧阳询,追寻劲健之笔;除此之外蔡襄还学颜真卿、李邕等人的专意凝重端庄,可以说是及众家之所长。如今蔡襄的《安道帖》、《虹县帖》、《脚气帖》、《陶生帖》、《大研帖》、《山堂诗帖》、《远蒙帖》等尺牍都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还有一本《入春帖》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蔡襄的书法取自王氏父子、颜真卿、柳公权等人,学习了众家之所长,当时的人都评论蔡襄的书法,说蔡襄的书法里有晋唐时期的神韵。从他的行书作品《澄心堂纸尺犊》就能看出来,这一篇墨宝可以说是蔡襄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中最典型的,最具有晋唐时期风格的作品。按照信札上注明的时间,应该是蔡襄晚年时期的作品。

蔡襄《虹县帖》

蔡襄算的上是宋朝楷书的第一人,因为在北宋四大书法家中,苏轼、黄庭坚和米芾都是以行草或者行楷见长的,只有蔡襄是以工整规矩的楷书为长的。《昼锦堂记》可以说是蔡襄楷书中的大字楷书的代表作。这个作品是欧阳修为韩琦所写的一幅作品,蔡襄别出心裁的把每个字都写上几十个,然后选出最好的那个来把整幅字给拼起来,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字与字之间就没有了连环,缺少了一些神韵。所以蔡襄的这个做法也算是半得半失。当然蔡襄的楷书笔势流利,结构端正,浑厚静定,不浮不躁,是楷书中的经典之作。

另外,蔡襄的信礼《脚气贴》可以说是蔡襄别开生面之作,字体上用的是蔡襄并不擅长的行草书写。但是整体却看起来笔力挺拔,神采外耀,笔法笔墨来自阁帖的同时,又渗入了许多新意趣,有着奇宕潇洒之致,是蔡襄行草书中的佳作。俗话说字如其人,蔡襄的字端正大方,所以蔡襄为官也是刚正不阿的。

344 评论

云中子的小白

《茶录》和《荔枝普》是北宋蔡襄撰写的。

《茶录》,古代中国饮茶论著。共一卷,一作二卷。北宋蔡襄(1012—1067)作于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3),是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

《荔枝谱》是宋蔡襄撰植物书。 一卷。

书分七篇。第一篇述福建荔枝的故实及作此谱之由;第二篇述兴化人重陈紫之况及陈紫果实的特点;第三篇述福州产荔之盛及远销之情;第四篇述荔枝用途;第五篇述栽培之法;第六篇述贮藏加工方法;第七篇录荔枝品种32个,载其产地及特点。全书内容较为详实。

作品影响

宋代蔡襄之后,历代出现不少记福建荔枝的专书,如明末邓庆采《闽中荔枝通谱》中除收蔡襄谱之外,还收载了明代徐、宋珏、曹蕃及编者本人的福建荔枝谱。

其中徐《荔枝谱》分为七卷,卷一记福建的荔枝品种:福州品43种,兴比品27种,泉州品21种,漳州品13种,去其重复,共94种,每种略记其产地及性状。

卷二介绍荔枝的种植、果实的贮藏、加工和啖食的方法。卷三收集了荔枝的典故。卷四、五、六收集了有关荔枝的诗文。卷七收录作者的荔枝诗。徐谱是自古以来记述荔枝最详细的一种,为研究荔枝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294 评论

LynnShi0727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荔枝属常绿乔木。又名离枝。本属有2个种,主要分布于北纬20°~28°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原产中国。汉武帝元鼎年间 (111)即有移植荔枝的记载。栽培历史已达2000多年。宋代蔡襄的《荔枝谱》(1509)是最早的荔枝专著。10世纪以前传入印度,17世纪又陆续由越南传到马来亚半岛和缅甸,此后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竞相引种。目前作为经济栽培的国家有美国、印度、南非、泰国、马达加斯加、菲律宾、越南、毛里求斯、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中国的主产区为广东、福建、台湾、广西、四川等省(自治区),云南、贵州和浙江也有少量栽培。 ◇形态和品种 树高可达20米。根系强大。压条繁殖苗无主根,成年后逐渐形成深而广的根群;嫁接苗主根深而发达,进入结果期后逐渐分生侧根。须根上有菌根真菌共生。树冠开阔,冠幅可达30~40米。树皮棕灰色,枝干多弯曲下垂。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革质,色浓绿,长圆或圆披针形,长6~12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花小、杂性。核果状果实圆形、卵圆形或心脏形,直径2.5~4.5厘米,成熟后深红色。外果皮革质,有瘤状突起(龟裂片是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可食部分是假种皮,乳白色或黄蜡色,半透明。种子多为椭圆形,褐赤色有光泽。主要栽培品种有100多个,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 3种类型,其中以香甜、核小的中熟种“糯米糍”“桂味”“妃子笑”和晚熟种“香荔”等品种最为名贵。 ◇生物学特性 荔枝喜光,要求长日照。 23~26℃为生长最适温度,日平均气温达17℃以上新叶开始伸展,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长,-4℃时发生冻害,花期气温低于8℃时花药不开裂,但1月份花芽分化的关键季节,需15℃以下零度以上的低温。生长结果期一般需水分较多。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酸性(pH4.5~6)砂壤土为宜。壮年结果树枝条每年抽梢3~4次,形成浓荫的叶层,花芽在早春抽生的新梢顶部腋芽中形成,雌雄花同株异熟。雌花授粉受精后约70~90天果实成熟。 ◇栽培 传统的繁殖方法采用高枝压条或高接。20世纪70年代后多用 1~2年生干径粗约0.8厘米以上的实生苗进行片芽接或合接,方法较简易且可节省接穗。采穗前先将母枝环剥,有利于积聚养分,提高成活率。幼苗定植时尽可能带土,减少伤根。春植以2~5月、秋植以9~10月为宜。株行距一般为 5~6米。在主栽品种中配植5~10%花期相近的授粉树,可提高座果率。除一般肥水管理外,采果前后需重施一次以有机肥为主的混合肥料。冬季进行一次园区犁耙,有利于根系更新和抑制冬梢萌发。修剪时期一般在采果后一个月内进行,以通风透光为度。采果时须对结果母枝和结果枝交界处的芽眼妥加保护,以促进春梢萌发。主要病虫害有疫霉病、炭疽病、荔枝蝽和爻纹细蛾等。 ◇用途 荔枝是珍贵热带果品,除鲜食外,可制荔枝干和果汁,并可罐藏和用于酿酒。果壳可提取单宁;根可入药。荔枝开花多、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但大小年现象严重。果实不耐贮藏。 ■番荔枝 Annona squamosa;sweetsop 番荔枝科番荔枝属半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称佛头果 。以其独特香味,被列为热带名果之一。原产热带美洲,约17世纪传入中国,现在台湾、广东、福建、广西、云南均有少量栽培。除中、南美洲外,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产量较多。用种子繁殖 。一年可成苗出圃。一年可开花3次,开花至采收需时60~ 70天,以6月上旬结果最多,5月下旬所结的果最优。番荔枝适合温暖和干燥气候,耐寒力不如荔枝,低于0℃即冻死。对土壤选择不苛,种植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较快,3~4年能结果。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一科。乔木或灌木,有时攀援状。单叶互生,全缘,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通常单生,生于叶腋或腋外生,与叶对生或茎生花,下位花,辐射对称,花被由3轮组成,每轮3片,外轮形成花萼,萼片离生或在下部合生,镊合状排列,内面2轮形成花瓣,花瓣通常 9,稀3或 4片,镊合状排列,在花被上方,有大而隆起或稀凹陷的花托,花托上螺旋地排列着多数雄蕊,中央着生多数心皮;雄蕊较特殊,有一短而粗的花丝,花丝上方有一对外向的花药,花药上方是药隔,药隔在不同属中各异,倒生胚珠通常多数,在心皮腹缝上排成 2列。果实肉质,形成分离的浆果,或与花托合生 成一肉质球状浆果;种子通常具假种皮。共120属约2100种,广布热带和亚热带。中国有24 属120种,分布于西南至台湾,大部产于华南及云南南部。生于气温较高而潮湿的林中。 该科的暗罗属、野独活属等,材质坚韧,南美产的矛木,以坚韧而富于弹性的木材著名,用于弓柄、弹子杆等特殊用途。 该科的有些植物的花可提制高级香精油,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重要的日用化工原料。番荔枝,果供食用,外形酷似荔枝,为热带地区著名水果。树皮纤维可造纸,根和果实可药用。 番荔枝科具有比较原始的性状 ,被达尔文称为 “活化石”。在白垩纪与第三纪已有化石发现。该科与木兰科亲缘最近。该科包括2个亚科,5个族:番荔枝亚科,心皮螺旋状排列,离生。分4族:①紫玉盘族;②番荔枝族;③野独活族;④四瓣木族。单兜亚科,心皮环状排列,合生,侧膜胎座。1族:单兜族。 《荔枝谱》 中国古代有关荔枝的专著。北宋书法家蔡襄(1012~1067)撰。成书于1059年。书中论述了福建荔枝的栽培、服食、加工和品种。全书按专题分为以下 7卷。①阐述天下荔枝唯福建、广东、南粤、巴蜀有之。真正良种产于福建的4个郡,其中福州最多,兴化军特奇,泉州和漳州亦知名。②介绍兴化军的风俗,凡园池胜地,只种荔枝,其中陈紫品种色香味最佳,天下第一。③叙述福州种荔枝最多,甚至一家有万株的。商人将荔枝加工品外运,陆路至京师、北戎、西夏,船行到新罗、日本、流求和大食,莫不爱好。④认为食荔枝对人体有益无害,有人一天吃千颗,也不生病。⑤介绍种植技术。例如荔枝新苗畏寒,冬季要覆盖;长成后,春天开花,色白,每隔一年开花一次,叫作歇枝。⑥介绍加工方法。有红盐法、白晒法和蜜煎法等。其中白晒法的制品色黄白而味美,用于进贡和销往外地。⑦列出福建32个荔枝品种的成熟期、果实大小、颜色、香味浓淡、酸甜程度等。按品质排列顺序,领先的12个优良品种是陈紫、江绿、方家红、游家紫、小陈紫、宋公、蓝家红、周家红、沙家红(前 9种以种植者的姓命名)、法石白、绿核和园丁香。其余20种未按品质排顺序,它们是虎皮、牛心、玳瑁、硫黄、朱柿、蒲桃、蚶壳、龙牙、水荔枝、蜜荔枝、丁香荔、大丁香、双髻、真珠、十八娘、将军、粉红、中元红、火山和绿荷包。书中对每一品种的特征都有简要的说明。 ■荔枝的吃法 因为荔枝与高粱酒泡出来的酒色呈金黄,加入冰块是一种很棒的喝法,冰凉的甜香味便成为许多女性朋友的最爱,所以它有另一个浪漫的别称——冷金香,也就是专门给女人喝的另类伏特加。 此外,据古传秘方,以荔枝壳煮水成荔枝茶,对吃荔枝容易上火气、流鼻血的人,能达到降火的功效;没想到被丢弃荔枝壳,也有这样的用处吧! 荔枝茶口味很像青草茶,虽然有点苦涩,味道比较淡,但加了蜂蜜后会变得非常可口好喝;如产妇在产后坐月子时,很多凉性生冷的食物不能吃,若遇有“月内火”,就可以喝一杯荔枝茶,整个人顿时舒畅。现在,谁敢再冤枉荔枝不是好水果了呢! ◆冷金香 ˙材料:荔枝1斤、高粱3瓶、玉兰花五、六朵 ˙作法: 1,荔枝剥壳去籽,与高粱酒、玉兰花泡在一起封好。 2,密封3个月后再开封。 ˙叮咛: 1,泡得越久,喝起来越顺口。 2,拿冷金香里的玉兰花来泡澡,不但可消除疲劳,全身上下也会有玉兰花香味。 3,喝完冷金香,千万别将荔枝果肉丢弃掉,做菜时无论清炖、红烧,放一点冷金香代替料酒,菜的味道立刻不一样,还能飘着淡淡的清香。 ◆荔枝茶 ˙材料:荔枝壳约10个、水300㏄、蜂蜜1茶匙 ˙作法: 1,荔枝壳用清水洗净,再放入水中煮滚。 2,水滚后再以小火煮10分钟。 3,放冷后搅入蜂蜜即可。 ˙叮咛: 蜂蜜里的酵素遇热后会被破坏,而变成一般的糖水,所以蜂蜜不能加入热水中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叹》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 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阬仆谷相枕藉, 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 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 惊庭溅血流千裁。 永元荔支来交州, 天宝岁贡取之洛。 至今欲食林甫肉, 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 莫生尤物为疮病。 雨顺风调百谷登, 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263 评论

玖兰卅麻

《茶录》,(宋)蔡襄(1012年-1067年)作于宋皇佑 (1049年—1053年),是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全书分为两篇。 《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计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熁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采纳哦

243 评论

相关问答

  • 蔡徐坤杂志

    蔡徐坤一本杂志103克。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蔡徐坤(KUN),1998年8月2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户籍湖南吉首,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原创音乐制作人、MV导

    真理在朕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浅析孤独症的表现及治疗摘要: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星星宝宝”,他们身体的各项技能都是正常的,但是他们却囿于自己的世界中。本论文关注孤独症儿童的表现和治疗,通过多种方

    我是怖怖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音乐 教育 论文中引用、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包括观点出处和引文出处,是音乐教育论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教育论文

    分享奇闻怪事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二胡曲一枝花的论文参考文献

    乐曲音调具有浓郁的山东地方音乐色彩。高亢嘹亮.悲壮激越。随着电视剧在全国播放。这段动人的音乐主题也得到大家的喜爱。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听到它,就自

    伊斯坦布尔之夜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荔枝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龙眼,又称桂圆,为常绿大乔木,通常高达十余米,甚至更高。龙眼树春夏季开花,夏季结果。果实呈圆形,通常为黄褐色或灰黄色,表面光滑,或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为黑褐色,

    美美吻臭臭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