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监督所
论文的解释
[thesis;treatise;dissertation;article;commentary]
讨论 或 研究 某种 问题 的 文章 学术论文 详细解释 (1).评论文人及其文章。 三国 魏 曹丕 有 《典论·论文》 。亦泛指谈论文章。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 诗:“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范石夫朋旧尺牍跋语》 :“斋中有联云:心为论文合,眉因劝善开。”绍剧 《龙虎斗》 第三场:“[ 施氏 唱]莫道女子无见识。[ 秀英 唱]也曾习武共论文。” (2).讨论、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郭沫若 《苏联纪行· 六月 二十九日》 :“他在研究‘ 孙中山 的外交政策’, 准备 作为考副 博士 的论文,不久便要提出了。” 王西彦 《病人》 :“他宣布说,最近他正在搜集材料,准备写一篇叙述 中国 知识 分子的 斗争 历史的论文。”
词语分解
论的解释 论 (论) ù 分析 判断 事物的 道理 :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 议论 。讨论。辩论。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看待:一概而论。 衡量 文的解释 文 é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 文锦 。 刺画花纹:文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 价值 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
璐璐308738
★论文:1.1982年大学毕业论文,“日本高度成长期における国家独占资本主义の役割を论ずる”(“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2.“从日美安保条约的‘再定义’看日本外交战略的新发展”,《中日关系史研究》(1997年第4期)3.“战后日本对华外交政策变化的根据”,《中日关系史研究》(2000年第2期)4.“日本社会结构与国民意识的变迁”,《中日关系史研究》(2000年第3期)5.“‘小泉革命’前途未卜”,《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年12月13日)6.“论日本人‘中国观’的历史变迁”,《日本学刊》(2003年第2期)7.“日本右翼的特征及其对日本政局的影响”,澳门《澳亚周刊》(2003年第5期)8.“与日本防卫厅长官谈‘有事法’”,澳门《澳亚周刊》(2003年第9期)9.“日本人‘中国观’的第四次变迁”,《环球时报》国际论坛(2004年4月26日)10.“重新认识‘东亚精神’”,《环球时报》国际论坛(2004年6月18日)11.“历史与回顾—中日相互认识的轨迹”,《人民日报》国际周刊(2004年7月2日)12.“中日韩应努力打造东亚共赢”,《环球时报》国际论坛“三人谈”(2004年10月29日)13.“东亚合作寻求共赢”,《参考消息》(2004年11月1日)14.“中日关系中的‘情’与‘理’”,《大地》(2004年第24期)15.“中日关系:从‘理想’到‘现实’”,《环球时报》国际论坛(2005年2月2日)16.“大东亚共荣圈的欺性”,《人民日报》国际论坛(2005年6月28日)17.“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性”,《人民日报》国际论坛(2005年7月11日)18.“2005大选:日本政界重组拉开帷幕”,《日本学刊》(2005年第6期)19.“中日相互认识的反思及其战略定位,《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8期)20.“日本政坛:鹰派鸽派诸侯纷争”,《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第30期)21.“日本政界重组对中日关系的影响”,香港《中国评论》(2005年12月号)22.“找不到归宿的‘大和魂’”,《环球时报》日本专刊(2006年9月15日)23.“新日本主义新在何处”,《环球时报》国际论坛(2006年10月18日)24.“日本政局的新变化与未来中日关系走向”,香港《中国评论》(2006年11月号)25.“中日关系:历史问题如何定位”,《环球时报》国际论坛(2007年1月2日)26.“中日‘心头之冰’仍待消融”,《环球时报》国际论坛(2007年4月26日)27.“中日之间的‘爱’与‘恨’”,《同舟共进》(2007年第4期)28.“日本修宪 得不偿失”,《人民日报》国际论坛(2007年5月21日)29.“中日相互认识的历史维度”,《日本学刊》(2007年第2期)30.“日本政治的多事之秋”,《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第35期)31.“中日关系:稳中求进”,《人民日报》国际论坛(2007年9月28日)32.“用纪念去开拓未来”,《人民日报》国际论坛(2007年12月13日)33.“日本亚洲认识的新起点”,《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2期)34.“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人民日报》国际论坛(2008年7月8日)35.“中日战略互惠 环保领域先行”,《解放日报》(2008年7月18日)36.“走近日本自卫队”,《环球时报》深度报道(2008年6月24日)37.“期盼中日关系稳定发展”,《人民日报》国际论坛(2008年9月3日)38.“大选在即:日本政局扑朔迷离”,【香港】《中国评论》(2008年第10期)39.“走近日本新首相麻生太郎”,《同舟共进》(2008年第11期)40.“凝聚共识 协调发展”,《人民日报》国际论坛(2008年12月30日)41.“日本自卫队与中日防务交流”,《日本蓝皮书: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8月)42.“小泽辞职 影响犹存”,《中国日报》(2009年5月22日)43.“合作互信 保障东亚安全”,《人民日报》国际论坛(2009年6月9日)44.“寻根日本派阀政治”,《人民日报》环球走笔(2009年7月31日)45.“小泽一郎与日本民主党的政治选择”,《当代世界》(2009年第7期)46.“日本大选考验政治传统”,《人民日报》国际论坛(2009年8月24日)47.“日本政坛浑水待澄清”,《瞭望》(2009年第29期)48.“日本民主党的外交安全政策取向”,《瞭望》(2009年第35期)49.“民主党执政:日本的“变”与“不变”,《中国日报》言论版(2009年9月1日)50.“日本外交迈向新起点”,《人民日报》国际论坛(2009年10月13日)51.“鸠山号”在风浪中颠簸,《瞭望》(2010年第1期)52.“中日应重点在亚洲发挥影响力,《环球》(2010年第1期)53.“日本自民党派阀政治的基本特征,《日本学刊》(2010年第1期)54.“东亚崛起进程中的日美关系,《当代世界》(2010年第3期)55.“菅直人‘选举管理内阁’出征”《中国网》(2010年6月9日)★译、著作:1995年:(译著),《成功之路》(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合著、副主编),《一笔难画日本人》(时事出版社)。2001年:(译著),《哈贝马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专著),《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商务印书馆)。2005年:(合著),《大国心路---中国走向世界的思考》(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合著),《中国ナショナリズムとメデイア分析》【日】(明实书店)2009年:(合著),《日本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论文集》出版于2018年6月1日。主要讲述关于外国语言文学的研究。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 1.北方话(简称:北语) 2.广东话(简称:粤语) 3.江浙话(简称:吴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 6.江西话
外语类学术论文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不再是本族语者的专利,作为国际语言,它是理解、交流以及表达不同文化的方式和手段。以下是外语类学术论文,欢迎阅读。
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对于做好汉语文学审美 教育 有一定价值,要准确把握汉语言文学特性与时代审美特征,深入研究审美问题,进一步促进
中国主要语言研究刊物基本信息其他信息目录1摘要2基本信息3其他信息《中国语言学报》中国语言学会主办的大型语言研究刊物,1982年创刊,不定期,1~2年出版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