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8

轻舞飞扬舞翩跹
首页 > 学术期刊 > 招标编制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itilovesanny

已采纳

[1] 刘尔烈,朱建元.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与投标[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2] 梁槛.国际工程施工索赔[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 杨清云.加强招标投标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J].建筑,2003年11期[4] 葛萌. 对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特性与意义的探讨 [J].中国建设信息, 2005年06期[5]卞耀武.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用问答[M].北京: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出版社,1999[6]陈传德.施工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7]陈森熏,王清池编著.建筑工程招标与投标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年 [8]交通部.建筑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办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年

270 评论

小崔崔shining

《合同法》与招投标问过好多招标代理机构的年轻人,整个招标投标程序操作至全过程结束的目的是什么?大都一脸的茫然加疑惑,部分人能回答:省钱。这种答案不能不说是行业中的悲哀了,其实答案只有三个字:签合同。招标投标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为签订合同做准备直至合同签订完成的过程。招标代理则是招标代理机构受招标人委托为招标人寻找一个完成招标项目的合同当事人,即选一个有能力又经济的合作伙伴。既然是签订合同的过程,就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行事。《合同法》中第十三条“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要约-承诺”是合同订立的基本过程,是受法律保护的。一旦要约成立(即到达受约人处),发出的一方即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同样,承诺成立,发出承诺的一方也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招标投标就是通过招标方式,完成“要约-承诺”的全过程,用于约束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看似简单,其实具体落实到招标投标活动中的各个阶段,对比起来就比较复杂了。现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中规定的“招标投标”与《合同法》中规定“要约-承诺”他们之间的关系分析一下。一、招标公告和投标邀请书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招标公告”和“投标邀请书”是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是引诱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一种特殊方式。它不是要约的意思表示,只是要约邀请,属于事实行为,不是法律行为。在招标投标活动中“要约邀请”引诱的不只是一个要约人,而是不少于三个,所以应当广而告之。要约邀请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果你不想向我发出要约,可以不参加招标投标活动,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按照我“要约邀请”中的提示,即通过“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了解项目情况,了解向招标人发出要约的有关事项。二、编制和发售招标文件编制、发售招标文件,招标文件中对项目情况进行详细阐述,并初步规定(这里是规定,不是协商)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使要约人了解更详细的项目情况。招标文件算“要约”、 “要约邀请” 还是“承诺”,现在还有些争议。一般大家习惯把它算做“要约邀请”,即我编制招标文件邀请你来向我发出要约,你要是不想向我发出要约,可以不参加投标,即不递交投标文件。它符合《合同法》的“要约邀请”条件。可招标文件中又有一些受要约人和要约人双方应负的法律责任在里面。例如合同部分,大家都知道,合同是附在招标文件里的,是承诺人的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而要约邀请不属法律行为,招标文件的解释顺序一般又在投标文件前,也就是说此处的本应“承诺”的内容跑到“要约邀请”里面去了,还有要约的内容也搀杂其中,所以单讲招标文件是“要约邀请”还有些问题。大部分行内人士认为招标文件是要约邀请内容的具体化,是要约邀请的继续,是要约邀请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个人认为招标文件有别于合同法的“要约邀请”,它包含了部分“承诺”的成分和本应要约人发出的要约信息。它应该属于合同一方当事人即招标人的提前承诺,虽然不受《合同法》的约束,但在《招标投标法》中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开标前十五天受其约束,不得随意改动。这是一般法与特殊法的关系问题,有些盘根错节。《招标投标法》有其特殊性,依据《招标投标法》的第十三条、第二十八条规定,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发出要约的要约人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是准备通过竞争来获取承诺的多个当事人,招标文件是向多个投标人发售的,它不是《合同法》中所指的合同双方的哪一方,因为合同的另一方还没有确定,即要约人还没有确定。招标文件自发售之日起至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十五日至,这一段时间招标文件还可以认定为“要约邀请”,因为还可以做必要的澄清和修改。但开标前十五日后,招标文件对招标人产生了的约束力,此时只认定是事实行为而没有法律行为,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就有些太随便了,不能因为招标人发出的招标文件,在法律上认定为“要约邀请”,没有法律行为,就可以在承诺前回避或逃避责任,对于做为参加投标的要约人和当事人的投标人来讲,就谈不上公平了。在实际项目操作中,有很多招标人对这个十五天的规定极端的不重视,经常随意修改招标文件的内容,其实与只认定招标文件是“要约邀请”有很大关系关系。招标文件有好多内容是招标人自己给自己规定的法律责任,所以不能单单将招标文件认定为“要约邀请”或“要约”。它是由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即招标人做出的部分“要约邀请”加部分的“提前承诺”揉合在一起的具有一定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是合同的组成部分。三、递交投标文件递交投标文件截止、开标是要约到达的时间即要约生效时间。其实,对于投标人来讲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才是比较重要的时刻,因为要约人的所有法律责任在这一时间成立,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包括投标文件的修改和撤回均应在这一时刻之前),即要约成立。《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要约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招标过程中生效时间即为投标截止时间,即开标时。《合同法》规定了撤消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同时,也就是说投标截止后就不可以撤回投标,当然也就不可以补充和修改投标文件,投标截止时(开标时)发出要约的投标人,已经接受了要约邀请,作出了要约的意思表示,法律行为成立。投标人受其约束,不可随意改变法律条件,在招标投标活动中为投标人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要求,并不得随意改变,如改变将按违约处理,承担响应责任。四、评标、推荐和确定中标人评标、推荐和确定中标人的过程,是从众多发出要约的人中选出最优秀的法律意思表示人,接受要约的过程。对各要约人的意思表示进行评比直至确定中标人,即要约—承诺。整个过程在《合同法》中没有时限要求,只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了“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这里可理解为双方的事先约定。《招标投标法》也没有对其作出明确时间限制,只是规定了发出《中标通知书》后签订合同的时间,但《招标投标法》有其特殊性,它使要约人和承诺人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受投标有效期的约束,所以各部委又在各种办法和规定中相应制定了部分时间的限制,而且各部委之间的规定各有差异,不好掌握,是个有待统一解决的问题。五、发出《中标通知书》发出中标通知书,即招标人做出了承诺,它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发出通知后是否可以理解为招标文件中的合同就成立了,其实不然,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是一个不完善的合同,如果代理机构认真负责些,业主又比较明白,那么合同会严谨和完整些,如果文件编制肤浅粗糙,那么合同的签订便十分麻烦和困难。此时已经承诺确定了中标人,再谈合同细节内容,互不相让,这时候再回头看招标文件的性质时,还能看做只是“要约邀请”吗?对双方来说,它还含有一部分“要约”和“承诺”在里面。还有一个经常被业主和代理机构以及监督机构忽视的问题,即《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由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此处的“招标人”有可能是业主,也有可能是招标代理机构,还有可能是他们双方,看是如何委托的了。在招标活动实际操作中,招标代理机构往往习惯以自己的名义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此项工作就由代理机构代劳了。那么,代理机构有权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吗?我个人认为,如果招标人全权委托代理机构,并对中标结果予以认可,还是可以的,但往往代理合同在双方权利和义务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我看招标代理机构不去自以为是的代理此事也罢。谁来做出“承诺”是《合同法》中规定的法律地位主体能否成立的重要条件,所以以招标代理机构名义发出中标通知书,总归不符合法律规定,有些篡权的味道。中标通知书是承诺人的第一承诺,是确定合同主体的第一个正式文件,可不能儿戏。如果中标人收到的中标通知书是以招标代理机构名义发出的,那么一旦发生问题,招标人可以否认其合法性,到时约定俗成的东西,就没有法律依据了,官司难打。虽然此类事情极少发生,但合同主体还是清楚点比较好,这也是招标人的权利。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一个投标人,中标通知书所加盖的红章是招标代理机构的,我会放心吗?我又不是与你们招标代理机构签订合同,你哪有权利向我的要约做出承诺,承诺人是项目业主,讲的通俗些,是支付给我工钱的人,我哪里会承认你。现在是买方市场,投标企业竞争太激烈,大家都不去计较这些,赶快签了合同,我投标人再也不用与代理机构打交道了。签订合同后,承诺的主体确定下来,大家即可按照合同履行责任和义务,下步工作也就按部就班了。了解了以上内容后发现,以《合同法》解释招标投标的过程,其中有一个问题不好确定,就是招标文件的定位,是否理解为“要约邀请”,还是“承诺”?我想不好加以定义。那么如果算做“要约邀请”,只是招标人一方的意愿,是否能理解为双方的前期沟通,那么是否需双方协商法律责任?而不是招标人自己说了算。倒是理解为“提前承诺”或含部分“要约”比较合适,招标人已经将自己签订合同后的法律责任和部分承诺事先写在里头了,例如:工期、付款方式、计价方法等,并且规定了一段时限的法律约定,就不能只认作是“要约邀请”了。看来,两部法的融会贯通还是个复杂的问题,或许法已经到了该重新修订的时候了。二○○六年十月

93 评论

食客小冬

[1] 杨淑琴.谈谈招标文件编制[J]. 商场现代化[M]. 2006年1月[2] 李仁林.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文件的编制[J]. 中国建设信息, 2004年 (22) . [3] 胡沿. 建设工程招投标计价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 2001年11月 [4]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办法[M]. [5] 梅阳春,.邹辉霞,陈锦桂等著. 建设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6] 蒋世军.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发展与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 2005年(14)[7]李建宏.工程招投标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 (14)[8]陈光健.建设项目现代管理[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9]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M].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年 [11] 张国联.土木工程施工[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12] 陈慧玲.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实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3]王生玉.工程招标的必要性及报价策略[M].青海交通科技,2000年4月 [14] 李惠强.建筑工程施工组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15] 陈森熏,王清池.建筑工程招标与投标管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年 [16] 郑枝杰. 工程量清单招标文件编制之我见[J].浙江建筑, 2006年(04)

274 评论

花花的老妈

1、GB/T50353-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2013印刷)。

2、杨淑琴.谈谈招标文件编制[J]. 商场现代化[M]. 2006年1月。

3、王生玉.工程招标的必要性及报价策略[M].青海交通科技,2000年4月。

4、 FJYD-101-2005,福建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2011印刷)。

5、李惠强.建筑工程施工组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

6、 GB50500-2008,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2012印刷)。

7、李仁林.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文件的编制[J]. 中国建设信息, 2004年 (22) 。

8、胡沿. 建设工程招投标计价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 2001年11月。

9、梅阳春、邹辉霞、陈锦桂等著. 建设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

10、GYD-213-2004.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2013印刷)。

11、蒋世军.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发展与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 2005年(14)。

12、建筑施工手册编委会.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13、李建宏.工程招投标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 (14)。

14、陈光健.建设项目现代管理[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

15、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Z].福州:省建筑业协会招投标分会,2009(2013印刷)。

16、福建省工程造价管理文件汇编(2008年)[S].福建:福建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2009(2013印刷)。

17、张国联.土木工程施工[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18、河南省建筑工程标准定额站.河南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2009)A建筑工程、B装饰装修工程。

19、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4.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3。

20、陈慧玲.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实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参考资料:参考文献百度百科

212 评论

相关问答

  • 招投标文件编制毕业论文

    关键词: 工程招标 工程投标 投标策略包括投标策略和作价技巧。所有的策略和技巧来自承包商的无数次投标的经验积累以及对客观的认识和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同时也与承包商

    替拉米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招投标编制论文研究背景

    投标文件编制为了能够加大中标的几率,是中标能否的关键。编制投标文件是投标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要求高,它是能否中标的关键,必须加强领导。组织精千力

    夏雨落荷塘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投标报价编制论文参考文献

    [1] 杨淑琴.谈谈招标文件编制[J]. 商场现代化[M]. 2006年1月[2] 李仁林.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文件的编制[J]. 中国建设信息, 2004年 (2

    芳菲七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工程造招标控制价编制毕业论文

    近十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与良好的发展势头相比,房地产整体建筑质量水平却不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建筑施工研究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浅谈

    philips111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招标文件论文编写克参考的文献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招标投标管理中 的几个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建筑市场已遂步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行招标投标,推动了工 程造价管理改革

    evilevilevil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