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lei8873057
(下面是收录在世界文学名著文库里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一、中国部分 01.《诗经全注》 褚斌杰注 02.《乐府诗选》 曹道衡选注 余冠英审定 03.《史记选》 [西汉]司马迁著 王伯祥选注 04.《庄子选集》 陆永品选注 05.《屈原选集》 金开诚、高路明注释 06.《曹植 陶渊明选集》 [魏国]曹植著 俞绍初、王晓东选注 [东晋]陶渊明著 李华选注 07.《李白选集》 裴斐选注 08.《杜甫选集》 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选注 袁世硕等修订 09.《白居易选集》 [唐]白居易著 周勋初、严杰选注 10.《韩愈选集》 [唐]韩愈著,吴小林选注 11.《苏轼选集》 [宋]苏轼著 张志烈等选注 12.《辛弃疾选集》 [宋]辛弃疾著 朱德才选注 13.《陆游选集》 王水照、高克勤选注 14.《关汉卿选集》 康保成、李树玲选注 15.《西厢记》 [元]王实甫著 张燕瑾校注 16.《牡丹亭》 [明]汤显祖著 徐朔方校注 17.《唐宋传奇选》 张友鹤选注 18.《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编 许政扬校注 19.《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编 严敦易校注 20.《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编 顾学颉校注 21.《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著 陈迩冬、郭隽杰校注 22.《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著 陈迩冬、郭隽杰校注 23.《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著 24.《水浒传》 [明]施耐庵、罗贯中著 25.《西游记》 [明]吴承恩著 26.《金瓶梅词话》 [明]兰陵笑笑生著 陶慕宁校注 27.《桃花扇》 [清]孔尚任著 王季思等合注 28.《长生殿》 [清]洪升著 徐朔方校注 29.《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三册)》 朱其铠 主编 30.《儒林外史》 吴敬梓著 31.《红楼梦》 [清]曹雪芹著 俞平伯校 启功注 32.《官场现形记》 [清]李伯元著 33.《鲁迅散文选集》 34.《鲁迅小说集》 35.《子夜》 茅盾著 36.《家》 巴金著 37.《骆驼祥子 离婚》 老舍著 38.《曹禺戏剧选》 39.《郭沫若诗歌戏剧选》 40.《艾青诗选》 艾青著 二、外国部分: 印度 41.《摩诃婆罗多插话选》 金克木编选 金克木等译 42.《罗摩衍那选》 [印度]蚁垤著季羡林译 43.《泰戈尔诗选》 冰心、郑振铎、石真等译 44.《戈拉》 泰戈尔著 刘寿康译 日本 45.《源氏物语》 [日]紫式部著 丰子恺译 46.《近松门左卫门 井原西鹤作品选》 钱稻孙译 47.《破戒 家》 [日] 岛崎藤村著 柯毅文、陈德文译 48.《我是猫》 [日] 夏目漱石著 尤炳圻、胡雪译 阿拉伯 49.《<一千零一夜>故事选》 纳训译 50.《列王纪选》 [波斯] 菲尔多西著张鸿年译 51.《鲁达基 海亚姆 萨迪 哈菲兹作品选》[波斯]鲁达基 海亚姆 萨迪 哈菲兹著 潘庆舱、水建馥、刑秉顺译 52.《纪伯伦诗文选》 [黎巴嫩]纪伯伦著 冰心、吴岩、绿原、卢永等译 俄罗斯、前苏联 53.《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 臧仲伦等译 54.《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著 刘辽逸译 55.《安娜·卡列宁娜》 列夫·托尔斯泰著 周扬、谢素台译 56.《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著 汝龙译 57.《契诃夫小说选》 汝龙译 58.《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耿济之译 59.《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朱海观、王汶译 60.《白痴》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南江译 61.《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 文颖等译 62.《死魂灵》 果戈理著 满涛、许庆道译 63.《果戈理小说选》 满涛译 64.《前夜 父与子》 屠格涅夫著 丽尼 巴金译 65.《罗亭 贵族之家》 屠格涅夫著 磊然译 66.《猎人笔记》 屠格涅夫著 丰子恺译 67.《普希金小说戏剧选》 卢永选编 智量、磊然、刘辽逸、林陵等译 68.《普希金诗选》 卢永编选 69.《怎么办?》 车尔尼雪夫斯基著 蒋路译 70.《奥勃洛莫夫》 冈察洛夫著 陈馥、郑揆译 71.《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 涅克拉索夫著 飞白译 72.《戈洛夫廖夫老爷们 童话集》 谢德林著 杨仲德、张孟恢译 73.《亚·奥斯特洛夫斯基、契诃夫戏剧选》 陈冰夷、臧中伦、童道明、丽尼、满涛译 74.《冯维辛 格里鲍耶陀夫 果戈理 苏霍沃-柯贝林戏剧选》 满涛等译 75.《莱蒙托夫诗选 当代英雄》 翟松年、余振、顾蕴璞 译 76.《勃洛克 叶赛宁诗选》 郑体武、郑铮译 77.《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高尔基著 刘辽逸等译 78.《母亲 短篇作品选》 高尔基著 夏衍译 79.《苦难历程》 阿·托尔斯泰著 王士燮译 80.《静静的顿河》 肖洛霍夫著 金人译 81.《青年近卫军》 法捷耶夫著 水夫译 82.《马雅可夫斯基诗选》 马雅可夫斯基著 余振、飞白等译 法国 83.《悲惨世界》 雨果著 李丹、方于译 84.《巴黎圣母院》 雨果著 陈敬容译 85.《九三年》 雨果著 郑永慧译 86.《雨果诗选》 程曾厚译 87.《驴皮记 绝对之探求》 巴尔扎克著 梁均、王文融译 88.《欧也尼·葛朗台 高老头》 巴尔扎克著 傅雷译 89.《贝姨》 巴尔扎克著 傅雷译 90.《幻灭》 巴尔扎克著 傅雷译 91.《萌芽》 左拉著 黎柯译 92.《卢贡大人》 左拉著 刘益庾译 93.《金钱》 左拉著 金满成译 94.《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 郝运、赵少侯译 95.《一生 漂亮朋友》 莫泊桑著 盛澄华、张冠尧译 96.《红与黑》 司汤达著 张冠尧译 97.《基度山伯爵》 大仲马著 蒋学模译 98.《巨人传》 拉伯雷著 鲍文蔚译 99.《包法利夫人·三故事》 福楼拜著 张道真、刘益庚译 100.《忏悔录》 卢梭著 黎星、范希衡译 101.《吉尔·布拉斯》 勒萨日著杨绛译 102.《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著 傅雷译 103.《梅里美中短篇小说全集》 张冠尧译 104.《恶之花 巴黎的忧郁》 波德莱尔著 钱春绮译 105.《罗兰之歌 列那狐的故事 特利斯当与伊瑟》 杨宪益、罗新璋译 106.《波斯人信札》 孟德斯鸠 罗大冈译 107.《田园三部曲》 乔治·桑著,罗旭、徐和瑾、陈丰译 108.《狄德罗小说选》 吴达元、袁树仁、匡明译 109.《莫里哀喜剧选》 莫里哀著 ,万新、赵少侯等译 。收戏剧8种 110.《博马舍戏剧二种》 博马舍著 吴达元译 111.《高乃依 拉辛戏剧选》 张秋红译 英国 112.《无名的裘德》 哈代著 张谷若译 113.《还乡》 哈代著 张谷若译 114.《德伯家的苔丝》 哈代著 张谷若译 115.《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著 庄绎传译 116.《奥利弗·退斯特》 狄更斯著 黄雨石译 117.《双城记》 狄更斯著 石永礼,赵文娟译 118.《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著 吴钧燮译 119.《呼啸山庄》 爱米莉-勃朗特著 张玲、张扬译 120.《名利场》 萨克雷著 杨必译 121.《儿子与情人》 劳伦斯著 陈良廷、刘文澜译 122.《艾凡赫》 司各特著 刘尊棋、章益 123.《鲁宾逊漂流记 摩尔·弗兰德斯》 笛福著 徐霞村、梁遇春译 124.《傲慢与偏见》 奥斯丁著 张玲、张扬译 125.《达洛维太太 到灯塔去 海浪》 吴尔夫著 谷启楠、马爱农、吴钧燮译 126.《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菲尔丁著 萧乾、李从弼译 127.《南方与北方》 盖斯凯尔夫人著 主万译 128.《吉姆爷 黑暗深处 水仙号上的黑水手》 康拉德著 熊蕾、石永礼、黄雨石译 129.《木桶的故事 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著 主万、张健译 130.《米德尔马契》 艾略特著 项星耀译 131.《华兹华斯 柯尔律治诗选》 杨德豫译 132.《弥尔顿诗选》 朱维之选译 133.《雪莱诗选》 江枫译 134.《济慈诗选》 屠岸译 135.《唐璜》 拜伦著 查良铮译 136.《莎士比亚历史剧选》 朱生豪译 137.《莎士比亚喜剧选》 朱生豪译 138.《莎士比亚悲剧选》 朱生豪译 爱尔兰 139.《王尔德作品集》 王尔德著 ,黄源深、孙予、黄雨石、韩石、张理强、王阳、朱纯深、文心译。收戏剧4种,小说、议论文、诗歌各一篇 140.《都柏林人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乔伊斯著 黄雨石等译 141.《尤利西斯》 乔伊斯著 金堤译 德国 142.《尼贝龙根之歌》 德语史诗 钱春绮译 143.《少年维特之烦恼 亲合力》 歌德著 杨武能、朱雁冰译 144.《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歌德著 冯至、姚可昆译 145.《维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歌德著 关惠文译 146.《浮士德》 歌德著 绿原译 147.《歌德诗选》 冯至、钱春绮、绿原译 148.《席勒戏剧诗歌选》 钱春绮、廖辅叔等译 149.《海涅诗选》 张玉书编选 冯至、钱春绮、张玉书等译 150.《格林童话全集》 格林兄弟著 魏以新译 151.《施托姆小说选》 关惠文等译 意大利 152.《神曲》 但丁著 王维克译 153.《十日谈》 薄伽丘著 王永年译 154.《哥尔多尼戏剧集》 孙维世、刘辽逸、焦菊隐译 155.《约婚夫妇》 曼佐尼著 王永年译 希腊 156.《欧洲寓言选》 伊索著 王焕生等译 157.《伊利亚特》 罗念生、王焕生译 158.《奥德赛》 王焕生译 159.《古希腊戏剧选》 罗念生、杨宪益、王焕生译 160.《古希腊散文选》 水建馥译 161.《埃涅阿斯纪》 维吉尔著 杨周翰译 162.《变形记》 奥维德著 杨周翰译 163.《古罗马戏剧选》 杨宪益、杨周翰、王焕生译 奥地利 164.《卡夫卡小说选》 卡夫卡著 收小说42篇(含《诉讼》),李文俊、孙坤荣、叶廷芳等译 165.《里尔克诗选》 里尔克著 绿原译 166.《斯·茨威格小说选》 张玉书等译 瑞士 167.《绿衣亨利》 凯勒著 田德望译 西班牙 168.《维加戏剧选》 维加著 胡真才、吕晨重译 169.《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著 杨绛译 170.《西班牙流浪汉小说选》 克维多等著杨绛、吴健恒、张云义译,收四篇小说 171.《庭长夫人》 克拉林著 唐民权译 172.《悲翡达夫人》 加尔多斯著 王永达、杨明江、郭有鸿译 (收入三部作品) 葡萄牙 173.《马亚一家》 埃萨·德·凯依洛斯 张宝生、任吉生译 捷克 174.《外祖母》 [捷克]聂姆佐娃著 收小说3篇 吴奇译 175.《好兵帅克历险记》 [捷克]哈谢克著 星灿译 匈牙利 176.《金人》 [匈]莫尔著 柯青译 177.《裴多菲诗选》 裴多菲著 兴万生译 波兰 178.《塔杜施先生》 [波]亚当·密茨凯维奇著 易丽君、林洪亮译 179.《涅曼河畔》 [波兰]奥若什科娃著 施友松译 180.《你往何处去》 [波兰]显克维奇著 张振辉译 保加利亚 181.《轭下》 [保加利亚] 伐佐夫著 施蛰存译 瑞典 182.《斯特林堡小说戏剧选》 张道文、李之义译 挪威 183.《易卜生戏剧选》 [挪威]易卜生著 萧乾、潘家洵、林骧华译,收戏剧4种 丹麦 184.《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叶君健译 美国 185.《美国的悲剧》 德莱塞著 许汝祉译 186.《珍妮姑娘》 德莱塞著 潘庆朎译 187.《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马克·吐温著 叶冬心译 188.《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著 成时译 189.《马丁·伊登》 杰克·伦敦著 殷惟本译 190.《红字 七个尖角顶的宅第》 霍桑著 胡允桓译 191.《爱伦·坡短篇小说集》 陈良廷、徐汝椿、马爱农译 192.《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王永年译 193.《打鹿将》 库柏著 白滨译 194.《草叶集》 惠特曼著 楚图南、李野光译 195.《汤姆叔叔的小屋》 斯托夫人著 王家湘译 196.《白鲸》 梅尔维尔著 成时译 197.《一位女士的画像》 亨利·詹姆斯 拉丁美洲 198.《玛丽亚 蓝眼睛》 [哥伦比亚]伊萨克斯、[墨西哥]阿尔塔米拉诺著 朱景冬、沈根发、卞双成译 199.《癞皮鹦鹉》 [墨西哥]利萨尔迪著 周末、怡友译 200.《秘鲁传说》 [秘鲁]R.帕尔马著 白凤森译
吃货高老师
一、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作时
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系年问题,古今论者异议较少,一般将其系于杜甫为安史乱军所困,身陷长安之时。《杜工部草堂诗笺》《九家集注杜诗》《杜诗赵次公先后解》等均持此说。其他如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仇兆鳌《杜诗详注》等,亦将这组诗系于“陷贼”时。《钱注杜诗》虽未明言作于何时,而从其将这组诗录于陷贼时诸作之列,且于第四首(“灯影照无睡”)末标注“时西郊逆贼拒官军未已”,可以推知钱氏亦视其为陷贼时之作。今人在这组诗系年问题上也多持同样观点。如洪业《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陈贻焮《杜甫评传》、王士菁《杜诗今注》、金启华等《杜甫诗选析》、张志烈《杜诗全集》等。
对“陷贼时”说持异议的相对较少。其中主要有清初王嗣奭、黄生和稍后的施鸿保三人。王嗣奭在《杜臆》中说:“此诗非贼中作。观‘奉辞还杖策’与‘明朝在沃野’,当是公为拾遗,奉墨敕许还鄜州省视家室时作。‘那能总钳口’鉴于救房琯而帝怒故也……”黄生《杜诗说》反对系《大云寺赞公房》诗于“陷贼时”,认为“此(指第三首“灯影照无睡”)当是天宝六载,下第后复游东都,来就赞公话别之作,故结句云云。第四首‘泥污人’‘国多狗’显是讥切时相之语。旧编入陷贼诗中,考其语意殊不类”。施鸿保《读杜诗说》则认为这组诗“无一语及于乱”,不当系于陷贼时。近现代学者中也有不同意“陷贼”诗说的。如程千帆先生引《湘绮楼日记》光绪十五年己丑四月十一日记:“宿赞公房是罢官后作,仇注编之陷贼,其愦愦如此。”陈光汉认为这组诗非一时之作,前两首定为安史之乱前客居长安时作,三、四首为乾元元年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时作。吴鹭山认为这组诗“当是乾元元年杜甫在长安任左拾遗将出为华州司功参军这一时期写的”。
王嗣奭、黄生和施鸿保等人对“陷贼时”说的否定,虽属人单势孤,却有启发性。如果我们不为所谓“自注”所限,对这组诗作认真梳理,不难看出“陷贼”时说不是无懈可击的;而王嗣奭、黄生和施鸿保等人的观点却值得重视。
综合古今持“陷贼时”说各家的观点,其依据除了所谓“自注”外,主要为诗中“泱泱泥污人”“听听国多狗”和“既未免羁绊”三句。如不为所谓“自注”所囿,就这组诗本身而作论,实难得出作于“陷贼时”的结论。
先看“既未免羁绊”。持“陷贼时”说者,往往引用“贼将张通儒收录衣冠,侮以伪命”以释“未免受羁绊”。然而,此解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浦起龙虽然赞同“陷贼时”说,而其态度则颇为暧昧:“‘污人’‘多狗’,旧注俱主至德二载春贼以伪命污朝士之说,姑仍之。‘未免羁绊’谓为贼所拘留,非受伪命也,勿误认。”浦氏似乎察觉“陷贼时”说的一个潜在矛盾,即:如系此诗于陷贼时,诗中“未免受羁绊”之“羁绊”就有可能被理解为受伪命。因为“羁绊”一词,多用以形容在名教、仕途经济等方面心有所牵而觉束缚之类的人生感触。如陶渊明在诗中所表达的“尘网”“樊笼”等,就是所谓的“羁绊”。杜甫诗中此类用例颇多,如《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有“羁绊心常折,栖迟病即痊”,《寄常徵君》有“万事纷纷犹绝粒,一官羁绊实藏身”。唐代其他诗人也常于诗中表达同样感慨。如储光羲《贻刘高士别》诗有“自言永遁栖,无复从羁绊”,白居易《和望晓》诗有“相望山隔碍,欲去官羁绊”。如果杜甫这组诗作于“陷贼时”,应该不会用“羁绊”一词写当时处境。杜甫此时既不在仕途,又非汲汲于仕途,诗中出现与“隐遁”相对而言的“羁绊”,实在难以理解。或许出于同样的考虑,《杜工部草堂诗笺》虽持“陷贼时”说,但在解说“羁绊”时,则谓:“甫之意厌乱,欲作住山计,尚为妻子羁绊……”将“羁绊”解为欲隐而难脱妻子儿女之牵挂。其虽取“陷贼时”,亦引贼将张通儒“收录衣冠,侮以伪命”之说,却未以此直接释“羁绊”之因。其间所含之意,当与后来《读杜心解》担心“羁绊”被误解相近。又《杜工部草堂诗笺》本“绊”一作“寓”。这一异文值得注意。如作“羁寓”,“陷贼时”说就会失去一个所谓依据。如果说“羁绊”一词尚可断章取义,不顾诗中与“隐遁”相对而言的牵于仕途经济之意,勉强将其解作身不由己,那么“羁寓”则显然带有欲求政治出路的目的,此与所谓“收录衣冠”云云显无关联。如《晋书》卷五十四《陆机传》载:“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剧谈录》“裴晋公天津桥遇老人”条载:“晋公微时,羁寓洛中,尝乘蹇驴入皇城……”再看“国多狗”和“泥污人”。“国多狗”系用典故,其寓意与安史之乱叛军占据长安没有关系。《杜工部草堂诗笺》《分门集注杜工部诗》《钱注杜诗》等在注释“听听国多狗”时,均以为其典出于宋玉《九辩》。宋玉《九辩》云:“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永叹。”表达的是君侧为群小所充斥,有志之士不得奉君之途。如此诗作于安史叛军占据长安,身陷其中的杜甫用这一典故以写当时形势,似乎不太合乎情理。又,顾炎武谓:(《大云寺赞公房》诗……国多狗)“《韩非子·储说右上》国亦有狗,有道之士陈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黄生“‘国多狗’显是讥切时相之语”之说与顾氏相近。
“泥污人”与“国多狗”连用,当为同出宋玉《九辩》,其寓意亦为群小当道而贤者进身无门。杜甫在《秋雨叹》三首中有类似用法。《秋雨叹》三首其三有“泥污后土何时干”句。《九家集注杜诗》解《秋雨叹》其三谓:“宋玉《九辩》‘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此诗刺贤者退处而民渐溺于涂炭也。”而对于权臣当道、贤者退处究属何时,主要有两种说法。一为李林甫为相时,如《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为杨国忠为相时,如《补注杜诗》《钱注杜诗》《杜诗阐》等均系此诗于天宝十三载。这两种观点虽有差异,但均指权臣当道之时,可与《大云寺赞公房》参看。
其三,诗中“奔走”一词值得注意。“奔走”,就其字面之意,指奔波于途;又常用以指为实现某种目的汲汲而求。“奔走”一词,在杜甫诗中既多字面之意,也有为实现政治理想而汲汲追求的用例。后者的用例如:《进雕赋表》:“臣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奔走不暇,只恐转死沟壑,安敢忘仕进乎?”又,“羁绊”与“奔走”对举,更说明此诗之“奔走”系指也有为实现政治理想而汲汲追求。如解为路途奔波,“羁绊”便无着落;如将这组诗系于陷贼时,“奔走”既无法解为路途辛苦,又不能视为奔波于势利之途。这也可以看作该组诗非陷贼时作之证。
其四,宋本及《钱注杜诗》等末所系“时贼于西郊拒官军”云云,是否为杜甫自注尚存疑问,不可径引以为系年之据。如朱鹤龄《辑注杜工部诗集·凡例》有云:“千家本公自注语,向疑后人附益。考之,多王原叔、王彦辅诸家注耳,未可尽信。”即使那些标明为“自注”的,尚不可盲从,更不说那些没有明确标为自注者。以这组诗而论,持陷贼时作者朱鹤龄、浦起龙等,均未直接引“时贼于西郊拒官军”云云为系年的证据;陈贻焮《杜甫评传》虽然赞同陷贼时说,而且对施鸿保的观点作了大篇幅文字的驳难,但未引所谓“自注”为据。陈先生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和他对杜甫“自注”持谨慎态度有关。其实,这条注文是否为杜甫自注尚存疑问。《补注杜诗》于《大云寺赞公房》四首之“灯影照无睡”一诗后注引:“绕曰:时西郊逆贼拒官军未已。”此所谓“绕曰”,系宋人绕节,张忠刚先生对其生平事迹有考订。据张先生考订,除《补注杜诗》外,尚有《分门集注》《分类杜诗》两种杜集于“苦见尘沙黄”后系“绕曰:时西郊逆贼拒官军未已。”黄生认为“‘时西郊逆贼拒官军未已’十字,恐系后人所增”,可谓卓见。由此可见,宋本杜集等所系“时西郊逆贼拒官军未已”,不能径引以为系年之据。
其五,这组诗系年当以黄生说近是。如果我们认可这组诗并非作于杜甫陷贼期间,那么它应该作于何时呢?由上文可知,王嗣奭认为这组诗作于肃宗回京杜甫为官,奉墨敕许还鄜州省视家室时,黄生则将其系于天宝六载李林甫玩弄权术,致使包括杜甫在内的所有应制试者落榜之时。王、黄二说,以这组诗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而言,似乎都是可以成立的。而笔者在此二说中,比较偏向于黄说。因为此时杜甫对时局的担忧、对以李林甫为代表的当权者的不满,均与诗意契合。如杜甫在《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中回想当年情景,尚有“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之慨。而王嗣奭所持该组诗作于肃宗回京杜甫为官时,似与该组诗中“国多狗”“泥污人”等愤 *** 绪不甚吻合。杜甫在回京后虽不得意,对现实颇有不满,但从这一时期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不满情绪的表达还是比较委婉的。即使是那首作于离京赴华州司功参军任前所作的《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中,也只是用“移官岂至尊”表达了不满情绪,语气则颇为含蓄蕴藉。
二、 《解闷》十二首(其二)之“西陵”问题
《解闷》其二之“西陵”,注家往往以为指越州西陵驿。《钱注杜诗》引《会稽志》《浙江通志》和白居易《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诗,谓杜诗中“西陵故驿楼”指越州西陵驿。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采钱注之说。《读杜心解》《杜诗镜铨》略同。萧涤非先生《杜甫诗歌选注》、陈贻焮先生《杜甫评传》亦持相同看法。
唐时越州有西陵驿,唐诗中涉及于此地的作品颇多,可谓其时胜景。但杜甫此诗为因“胡商下扬州”而发,追忆当年漫游之事。诗中前云“扬州”、后接“淮南”,与越州无涉。如果说“西陵”指越州西陵驿,与此诗以扬州、淮南为境颇为不协。故黄生《杜诗说》以为此“西陵”应解为“维扬”之地,未必定指越州西陵驿。卢元昌虽未明言“西陵”属何地,其疏解之语所含之意与黄生说相近,其谓:“思游吴以解闷。扬州我旧游处,西陵风景极不忘之,故忽见商胡将下扬州,因忆西陵驿楼往年曾登临其上尔。胡商此去,淮东米价贵贱,好为老夫一问。”“扬州我旧游处,西陵风景极不忘之”,显然将“西陵”视为扬州之地。
黄生异解出自对该诗的细读,似乎有某种道理。但持越州西陵驿之说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引证凿凿。笔者于此很难遽断其是非。详审再三,此诗“西陵”之“西”的异文问题,提示笔者另作思考。《杜工部草堂诗笺》《九家集注杜诗》《钱注杜诗》《杜诗详注》等均注:“‘西’,一作‘兰’。”从各家普遍认可的这一异文来看,黄生的异议就更值得重视了。《元和郡县图志》《旧唐书·地理志》均载梁时“兰陵”在武进县境。唐代文献中常见以“兰陵”或“南兰陵”为称者。如《权载之文集》卷二十五《唐故扬州兵曹参军萧府君墓志铭并序》载:“君讳惟明,字某,南兰陵人。”《冥报记》卷中谓:“国子祭酒萧璟,兰陵人。”此地虽不属淮南道之扬州,但地域相连,仅一江之隔。王维《同崔傅答贤弟》诗有“扬州时有下江兵,兰陵镇前吹笛声”之句,即将“扬州”与“兰陵”并称。如取异文“兰”,则“兰陵”与杜诗所称之“扬州”“淮南”,在地域上比较接近,其诗所写之境较为统一;而所谓“故驿楼”,也符合此地自南朝以来颇为著名的史实。“西”与“兰(兰)”文字差异较大,当非形近而误。或许后世注家对越州西陵多出唐人笔底,遂疑而改“兰”为“西”,造成杜甫此诗之异文。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
维尼蜜罐
唐诗兴盛的原因:首先作为统治这个朝代的王族, 唐帝国一代雄主傲视群伦, 胸襟眼界之开阔前所未有. 更重要的,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 连太宗李世民也具有外族血统, 因此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开明. “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背景,李姓王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化外文明,此等自信,积弱之宋实难企及,明清两代,国势渐衰,也难望其项背。” 大唐朝奉行的国策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讲究对待外族一视同仁. 很多域外文化溶入中华文化之中,呈现一片天朝大国的风尚。唐代的自信,使它的诗人具备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般如许的胸襟, 各族文化更是百花齐放, 万家争鸣. 其次, 唐朝极重诗才, 严羽的《沧浪诗话》曰:“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虽不全面, 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高祖武德四年开科取士, 第一场既考诗赋,考五言排律,每诗要求 12 句, 太宗开[文学馆]「弘文馆」以征文人.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唐代的统治者之好诗词歌赋, 犹甚往朝. 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 录入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唐太宗李世民的《帝京篇十首并序》列位卷首。而后的高宗,则天,中宗,睿宗,至此道高手玄宗李隆基, 都对此十分重视. 不仅如此,王室成员中的后宫佳丽,公主王孙,能言诗的也不在少数, 他们所起的引领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再有, 唐皇帝重视诗,更重视诗人, 很少广兴文字狱而耸人听闻. 太宗有《望送魏征葬》,玄宗有《送贺知章归四明》, 宣宗有《吊白居易》. 甚至连犯了死罪的诗人照样为他们编集出版,以示不泯。如此的宽容,历代少有. 唐代咏史诗、讽喻诗,直露且锋利非常, 比起前代被贬的苏东坡或是清代常有的诛族惨案, 唐代的诗人是很幸运的. 他们的君王既不特别神经过敏, 也不过于疑神疑鬼, 否则以当时的文风, 十有八九是要杀头的. 第三点文化, 也是唐诗不可或却的兴盛条件之一. 在这里文化即指文化背景而说. 其一, 唐朝上至宫廷秘闻, 下至生活百景无一不可入诗, 内容比前代丰富百倍, 格律更加成熟完整,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古体近体两种诗体共生. 丰富的文化背景, 给唐诗带来了绚丽多彩的发挥天地. 而在文化背景当中的另一点, 就是唐代诗人不仅限于王侯将相, 清代编撰的《全唐诗》, 作者除文人和帝王将相以外,更有“市井小民,贩夫走卒、和尚尼姑,娈童妓女,渔民樵夫,神棍艺人,甚至乞公丐婆”. 再加上唐朝是一个思想十分自由开放的社会, 给唐代文学的空前发达繁荣提供了机会。在这种文化氛为之下, 唐诗的蓬勃发展是绝对可以理解而且是必然趋势的表现. 最后的原因, 则是相对贫乏的历史积累给唐朝诗歌的君临天下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唐诗之前虽有诗经楚歌,陈宫梁体, 但并无任何需要仰视的高峰. 能白纸为画, 从心所欲, 自然挥洒自如毫无顾忌. 以此使得后世之人犹如泰山在望, 遮阴蔽日, 目光所及均不离隙, 时有心生戚戚之感. 鲁迅先生曾说“唐后无诗”, 也意由此. 汇总上面所说, 唐诗的兴盛确有其原因. 无论从经济, 政治, 文化, 历史哪一方面来说, 唐朝都具备了更甚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条件, 给诗词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绝佳环境,使唐诗如一颗灿然明珠, 在中国文化史上烁烁生辉, 艳压群芳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善于铺陈,高度概括精心刻画细节,于细微处见真实抒情色彩浓郁情景交融抒情、议论、叙事熔于一体抒情曲折委婉,跌宕反复杜甫生活在万方多难,满目疮痍的时代,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一样不幸,作为一个仁厚深沉的诗人,他的诗中流露出深广的忧患意识,各种感情奔突、作用于他的心中,千回百转,欲扬又抑,正是在这种深沉低回、欲说还休中,体现出杜诗的美学特征。 杜甫在以沉郁顿挫为主要风格之外,还具有萧散自然的特色。这一类风格一般表现在写景、抒情诗中,是生活较为安定时期的作品,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境界安宁幽静,表现了潇洒散淡、闲适愉悦的情趣。他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亭》),“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漫成二首》其二)等,都写出了自在闲适,无心疏懒的心境和神态。 至于对后世的影响,我想主要是对宋代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的影响吧!
已发站内信,确认后请采纳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1]高文涛. 国内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 计算机安全, 2008,(12) . [2]沈俊,吴佩达. 校园网网络安全
洛夫,台湾著名诗人,原名莫洛夫。1928年出生。湖南省衡阳人。从小读私塾三年,后进衡阳国民中心小学。1948年高中毕业,考入湖南大学外文系。1949年7月随国民
冰窗花 一声爆竹美梦惊,帘外蜃楼海市生。 昨夜未曾剪窗纸,何来琼花满牖棂? 晶莹剔透冰刀镂,亦真亦幻绣玲珑。 恰如绒花缀玉树,疑是龙腾水晶宫。 腊梅朵朵无香绕,
引用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引用的是诗句,一般应当注明。“间接引用”是引用原诗句的意思,则可注明或不注明。但重要的论文,通常也以注明为好。